浅谈地图学理论的发展及影响

合集下载

地图学

地图学

地图学的发展-近代时期
从19世纪开始,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与深化, 普通地图已不能满足要求,于是产生了地质、 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各种专题 地图。 20世纪,航空摄影技术和照相平板彩色胶印 技术的应用,使地图的科学内容、表现形式 和印刷质量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传统地图学的形成与建立在三角测量基础上 的近代地图测绘是紧密相连的。大约在20世 纪5、60年代,地图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已 经形成。
元代的郭守敬(1231-1316)首 次提出了海拔高程的概念,并 制作了中国的第一个地球仪。
元代的朱思本(1273-14世纪) 道士,江西临川人,制作《舆 地图》。
地图学的发展-近代时期
时代背景:
1. 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传至欧洲,一方面提供了 更为合适的地图制作、传播的介质,另一方面罗盘可以协助 制作精确的航海图,提供了航海技术方面的支持。 2.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迫使拜占庭帝国恢复与罗马天主 教世界的联系,并将其保留的古希腊文手抄本传播至欧洲, 造成文艺复兴的背景,其中也包含了古希腊的地理学成就。 3. 伊斯兰世界对东西方贸易的垄断迫使西欧国家寻找新的通 往东方的路线,揭开了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序幕。 4. 西欧数学和测量学的进展提供了测绘、制作地图的数学基 础。
地图学的发展-现代时期
地形分析(高程)
地图学的发展-现代时期
GIS空间叠置
地图学的发展-现代时期
智能化
现 代 地 图 学 的 发 展 趋 势
虚拟化 功能多极化 主客体同一化 全球一体化 地图和3s一体化
旅游日记
地 图 学 的 发 展
数 据 的 获 取
三角测量、天文测量 计时工具、经度测量 航空摄影 卫星遥感,多波段信息

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业1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发展简史地图的起源和地图制图学的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

古希腊地理学家C.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就是一部地图制图学著作。

托勒密认为地理学就是“以线画形式描绘地球上所有迄今已知的部分及其附属的东西”。

他研究了简单的圆锥投影并绘制了世界地图。

中国西晋著名地图制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对中国古代地图制图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贾耽、元代的朱思本、明代的罗洪先等历代地图制图学家也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有过较大贡献。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地图制图学家G.墨卡托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17世纪以后,欧洲进行的大规模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的更快发展。

在中国,从清代开始,进行了国家规模的地图测绘,编制成带有近代性的《皇舆全图》和《大清一统舆图》。

20世纪初兴起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改变了地形图测绘生产过程,加上照相平版彩色胶印技术的应用,为地图的大规模编绘和印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现代体系的形成。

二、现代地图学理论[5]由于地图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艺术科学等有着交叉及关联关系,它们的研究成果为地图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进展。

1、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表现为图形几何特征、多种彩色的总和及其相互联系的差别,可以说地图信息是以图解形式表达制图客体和其性质构成的信息。

地图信息论就是研究以地图图形表达、传递、贮存、转换、处理和利用空间信息的理论。

该理论有助于认识地图的实质,并深化了对地图信息的计量方法的研究。

2、地图传输论是研究地图信息传输的原理,过程和方法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客观环境——制图者——地图——用图者——再认识的客观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客观环境被制图者认知,形成知识概念,通过符号化变为地图,用图者通过符号识别,在头脑中形成对客观环境的认识。

读书报告(地图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读书报告(地图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地图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读书报告高俊院士的《换一个视角看地图》[1]一文主要探讨新形势下的地图学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以及有待深化及进一步研究的理论与技术。

作者通过参加地图作品的评阅工作,由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如作品的描述对象、表达内容、品种、可视化类型等方面缺少创新性,时代气息不浓)引发对于地图学发展的忧虑,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对地图的大量需求与现代学者对地图学的理论及发展研究较少而对技术比较热衷之间的矛盾。

在第二部分,作者从人类的生存谈起,讨论了地图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地图不仅是空间认知的工具,还是空间思维的工具,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人类的发展。

对于另类空间,同样需要空间认知与思维,但此时需要利用或研究新的地图学理论与方法来解决。

在第三部分,作者讨论了地图被淡化的原因:①科技的发展改变或简化了地图的生产设计成本及流程,慢慢的失去人们的重视;②地图生产越加普及,相应的价值随之减少;③电子地图的出现丰富了地图的品种,拓宽了地图的概念及范围,但是,读者及专业人员对于地图的认识却没有改变;④空间数据库使得地图从资源变为产品,对地图来说,其重要性的地位已明显下降等等。

最后,作者对有待深化的理论进行阐述,如拓宽地图的定义,扩大地图的品种和领域;修正三维将替代二维的观点(因为两种方法各有特色,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走出影像将替代地图的误区(因为一幅航空影像对大多数缺少判释能力的读者来说,信息量非常有限,远不如地图的信息量大)等等。

王家耀院士的《创新思维改变地图学》[2]一文创新思维对于地图学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由于创新思维的存在,使得传统地图学发展成为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传统地图学已经被数字化地图学所取代,正向以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为核心的信息化地图学转变。

第一部分讲述地图学获得迅速发展和巨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①,地图本身就是表达复杂地理世界的最伟大的创新思维,因为地图作为一门科学语言,能跨越自然语言和文化而被广泛接受。

现代地图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现代地图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现代地图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现代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地理信息空间分布与关联性的新兴学科,它融合了地理学、地图学、遥感、空间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内容,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参考和引领。

现代地图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获取。

相对于传统的地图测绘,现代地图学由于采用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数字化手段,使得地图采集准确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二是数据处理。

目前遥感数据处理系统采用大量专业化算法,从抽样、图像增强、拼图、自动分类等方面进行处理,使得地图学者可以更好的利用遥感影像来解决地图学的专业问题。

三是信息应用。

现代地图学对社会上众多问题所涉及的各种地理信息数据都提供了解决方案,如土地管理、规划设计、环境分析、资源图斑及灾害预警等,其作用日益凸显。

另外,随着计算机、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地图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革当中。

将计算机、AI、大数据与现代地图学相结合,能够以更高效的思路处理大量复杂的地理信息;并且可以通过无人机航拍或航空倾斜摄影等新兴技术,在解决地图学问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现代地图学也将在人机交互、智能地图制图、三维建模等多个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

浅谈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发展趋势

浅谈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发展趋势

浅谈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发展趋势摘要:地图制图学是测绘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地图及其编制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而地理信息工程则是则是指基于地理空间的信息采集与分析,为具体的工程做准备的学科。

随着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多学科理论之间的渗透,二者不断融合取得了长足迅猛的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并从不同角度对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的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分析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现状;挑战和机遇;发展趋势1.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地图制图学经历了原始地图到古代地图到近代地图,再到现代地图,尤其是现代航空摄影测量制图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古老的地面测图技术的传统方法,使得航空摄影测量地终能够代替普通测量制图。

从1903年飞机问世到1910年莱特从飞机上拍摄了第一张照片,此后,德国和法国都进行了航空摄影测量的试验和研究不到半个世纪,航空摄影测量从根本上改变了300多年发展起来的地图测制过程,标志着人类从高空进行测绘的新历史阶段。

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进行了航空摄影测量制图,我国1934年开始了水利工程、地籍和铁路选线的测量制图。

新中国成立后,经20多年努力,已完成覆盖全国的航空摄影测量和地形图制图工作。

而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是应用系统原理和方法,针对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和要求,统筹设计、优化、建设、评价、维护实用GIS系统的全部过程和步骤的统称,是基于地理空间的信息采集与分析,为具体的工程做准备。

自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问世以来,经过40年的发展,地理信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目前,随着第三代互联网的提出与实施,以及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即将步入第四代地理信息发展阶段。

第四代地理信息软件将在数据组织、存储、检索和运算等方面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在地理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下,目前地理信息的应用已从基础信息管理与规划转向更复杂的区域开发、预测预报,与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用于全球监测,成为重要的辅助决策工具。

中国的地理学科发展历程与学术成就

中国的地理学科发展历程与学术成就

中国的地理学科发展历程与学术成就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天然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其目的是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

中国的地理学科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就。

本文将对中国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其学术成就进行探讨。

中国的地理学科在古代就有了初步发展。

中国古代的地理学包括了地志、地理、地图和地方志等领域。

《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它收集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理常识和传说故事。

《水经注》则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它对中国各地的水系进行了仔细的描述和分析,对后世地理学家研究国家水利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近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在19世纪后期开始显现。

清朝时期的中国地理学家郭沫若在地理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五区理论”,将中国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北方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黄河和淮河中下游平原区、西南高原区和青藏高原区。

这一划分在当时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中国地理学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

然而,在中国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中国地理学逐渐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与发展。

其中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是晏建国,他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晏建国提出了地貌单元理论,将地理环境划分为多个单元,并研究这些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还发表了大量的地貌学论文,为中国地理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20世纪中叶,中国地理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新的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引入促进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使得地理学研究能够更加精确和高效地获取、分析和处理地理数据。

中国的地理学家们开始大规模使用遥感技术和卫星图像,研究地球表面的变化和动态。

同时,中国在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地理学学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地图制作与地图学的发展。

在古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制作地图,并且制作了一些著名的地图,例如《大明一统志》。

中国现代地图学的奠基人之一是冯如,他提出了许多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带领团队制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地图作品。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填补了先秦战国时代实物地图的空白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中西方古代地图科学先驱 及其在地图学史上的贡献
古代杰出的地图学者为地图制图理论和制 图方法的创立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为 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期地图科学的先驱—托勒密和裴秀 ·16世纪地图学两位巨匠—墨卡托和罗洪先
这三幅地图的出现,给中国的地图史提供了最早的 宝贵实物资料。 由于三幅地图出于西汉文帝12年 (公元168年)下葬的马王堆三号墓中,因此其制 作年代距今已有2100多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 最早制作的地图,也是三幅当今世界上无比珍贵的 中国古地图。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的古地图-汉代古地图
驻军图上绘制出相当于现代东经 111度至112度30分, 北纬23度 至26度之间,1度30分经差与3度 纬差的广大区域,跨越了当今湖 南、广西与广东的一部分。
驻军图
地形图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西方现存古代实物地图——托勒密地图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西汉天水放马滩纸地图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真正能够称得上地图的,应该是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三幅帛地图和公元2 世纪时古希腊地理和地图学家托勒密在 《地理学导言》一书中所绘的地图,后 者在时间上比马王堆出土的《帛地图》 和平山县出土的《兆域图》晚三至五百 年。
地图文化__第二讲_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1973年冬天,中国考古学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 进行古墓发掘,其中在马王堆的三号汉墓中发掘出 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 这三幅地图各是一幅地形 图、驻军图与城邑图。
地图文化 第二讲

中国地图学发展

中国地图学发展

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以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

现阶段对地图学的定义是:研究地图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学科。

地图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原始地图古代地图到近代地图现代地图的过程,随着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地图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来简略介绍一下中国地图学的发展。

在原始地图时期,据《世本八种》记载,皇帝与蚩尤打仗,曾使用了表示“地形物象”的地图。

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夏朝的九鼎。

九鼎是当时统治权力的象征。

在九鼎上除了注有各种花之外,还有表示山川的原始地图。

后来在《山海经》中,也有绘着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

在周代《周礼》一书中,只少有15处提到有关的图籍,其中13处较明确地记述了地图。

专题图中有全国交通图(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川林山泽之阻,而达其道路),这是世界上记述最早的交通图。

1954年江苏出土西周初期青铜器上的铸刻铭文,记载周分封诸侯时使用到地图,谈及《成王、武王伐商图》与《东国图》。

这是迄今所知最早明确记载地图的可靠文字史料。

据史学家考证约在公元前1027年,河北平山和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文物,确凿的证明了我国记载古地图的历史事实。

在平山县发掘出公元前299年左右的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铜板《兆域图》,图上标明宫垣、坟墓所在地点、建筑物各部名称、大小、位置和诏书。

这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发现的平面地图。

放马滩古墓群出土的公元前239年7幅秦王政八年木板图,反映了战国晚期秦国属地邦县的政区、地形和经济,是世界上最早的实测木板图。

以上的地图已经有了比例尺与抽象符号的概念,说明这些时期我国的地图发展开始从模型地图像平面地图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地图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

《管子·地图篇》指出“凡宾主者,要先审之地图”,精辟阐述了地图的重要性。

古代中国地理学理论的发展和贡献

古代中国地理学理论的发展和贡献

古代中国地理学理论的发展和贡献在古代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地理学不仅为中国历史上的地理探险和贸易带来了重大影响,在人文和自然领域等众多学科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古代中国地理学理论的发展和贡献。

古代中国地理学的起源古代中国地理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早期文明时期,当时的中国人十分注重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商代和周代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制图工具绘制出了地方地图,甚至编写了地方志,介绍了当时生活的风俗和地理环境。

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的地理学理论也日渐成熟起来。

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就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在他的一些著作中详细记录了当时中国的山川地理。

在汉代,学者们钻研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等领域,为地理学的理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材料。

古代中国地理学理论的贡献1. 制定了完善的地理制度和标准。

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对地理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多时建制立法,统一标准制度,规定标准度量单位,这种做法对于后来的地理学研究具有示范作用。

2. 创造了精准的地图制作技术。

中国早期的地图制作技术由于贴近生活,有很多简略不精确之处。

东汉时期出现的《水经注》,是一部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注”字是对古地图的补充说明,它所附的历史地图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所分析的地理问题,甚至包括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点。

这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制作最为精确的地图中心之一。

3. 对环境改善和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将土地分类记录系统化,详细研究土壤和气候等自然环境,对于推动农业生产方面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发现泥壤中的不同成分,并加以加工组合,可以制造出更好的土壤来改善不良农业生产环境。

4. 丰富了文化和历史的知识库。

中国古代地理学研究领域涉及的领域广,内容丰富。

学者们从地理特点出发,描绘了一幅幅文化发展之路,使得文化和历史研究得以深入发掘。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和成就,为中国历史和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为各个学科领域提供了广泛的借鉴基础。

地图学的发展及重要性

地图学的发展及重要性

地图学的发展及重要性一、什么是地图学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以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

国家的疆域可以用地图、文字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其中,地图是表示国家版图最常用、最主要的形式。

在地图上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国家的疆域范围和边界、各级行政区域、行政中心、主要城市等。

现阶段对地图学的定义是:研究地图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学科。

二、地图学的发展本文将从四个大的阶段讲解地图学发展简史:原始地图,古代地图,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

一、原始地图地图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今天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图1-5)。

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图1-6),是制作在粘土陶片上的,绘有山脉,四个城镇和流入海洋的河道。

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从近代发现的太平洋海岛原始部落用木柱制作的海岛图,用柳条、贝壳编缀的海道图等,证明原始地图仅起确定位置,辨别方向的作用,可能都是些示意性的模型地图。

二、古代地图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地图成为军事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

我国发现最早以实测为基础的古地图,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挖掘出的公元前168年的三幅帛地图: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

地形图内容包括自然要素(河流、山脉)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道路),这和现代地图四大基本要素相似。

对古代地图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希腊著名数学、天文、地图学家托勒密(公元87~150年)和中国晋代杰出地图学家裴秀。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西方、东方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古代地图科学的重大成就,对后来的地图产生了长期深远的影响。

托勒密写的《地理学指南》,实际上是一部地图学论著。

附带的27幅地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集雏形。

中国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了18幅《禹贡地域图》及《地形方丈图》;总结前人和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六项制图原则即“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浅谈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浅谈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CHINAGEOGRAPHIC NAME浅谈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杨若肖1罗静2孙学民3(1.北京四维图新导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中国GIS协会;3.安徽省第二测绘院)一、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地图学最先是由数学制图、地图编制和地图制印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尔后发展,增加了地图概论和地图整饰。

20多年来,地图信息、地图信息传递、地图感受、地图图形符号论和地图模型等新的学说被提出来。

早期的地图理论研究侧重于地图的数学基础、制图技术方法和制图综合的理论探讨。

瑞士制图学家Eduard Imhof较早提出了理论地图学体系问题,他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和应用地图学。

英国和法国的地图学者主张把地图学分为地图理论和制图技术两部分。

我国地图学者分析了国外学者的观点,根据当代地图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出现代地图学体系由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制图学三个主要分支学科构成。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出版了《地图符号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一书,法国地图学家J.Bertin在1967年发表了《图形符号学》的论著,这两本书在国际被认为是地图符号理论的奠基之作。

20世纪70年代初,地图学家应用信息论的方法,提出地图信息传递理论的研究,阐述了地图实践活动的本质。

随着对地图信息传输理论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了地图模型论和地图感受论。

英国博德在《作为模型的地图》一文中指出:“地图是现实世界表象的模型,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更重要的是地图也是一种概念模型。

这个模型包含了有关现实世界的概括化的精髓。

地图作为分析的工具,研究者在新的见解下来观察世界。

”国际制图协会前主席加拿大教授Taylor在1991年对于电子地图给出这样的定义:“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集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于一体的新型地图。

”这些新的观点,丰富了地图理论的研究内容,促进了地图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的发展。

计算机的问世和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为空间数据的获取、表达、存储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学习地图的发展状况以及在系统中的应用

学习地图的发展状况以及在系统中的应用

不仅仅是呈现产品知识的结构。如果与学习管理系统结合
还能够体现出学习者的学习状态,甚至直接从学习地图的
不同形态中反馈出来。
例如,思科渠道大学中的产品地图(圆盘形状),就直接反映出学习者的
学习状态。圆盘中呈现的是所有思科的产品类别,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
状态,红色为学习者尚未掌握的产品课程;黄色为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产品
课程1 课程2
测试1 活动1
课程3 图书1
评估1 评估2
通过条件: 1.课程学分 2.测试成绩 3.积分
呈现方式: 综合评价 获得证书 学习轨迹
课程4 课程5
测试2 活动1
课程6 图书2
评估3 评估4
通过条件: 1.课程学分 2.测试成绩 3.积分
呈现方式: 综合评价 获得证书 学习轨迹
课程7 课程8
精选课件
32
3.1 学习地图的设计思路
精选课件
33
3.1 从课程到学习活动
在某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不是课程,而是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 学员完成某个学习阶段的学习需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如
2门网络课程学习;2次练习或测试;2次参与研讨活动;参与 1次评估调查问卷;学习相关电子书籍;定期论坛上分享学 习心得体会;担任其它学员的辅导员等。共计完成多少学时、 学分、积分,学习测验成绩是否合格。
学习地图2.0关注员工的能力成长轨迹和职业生涯路径。
通过对学习人群通常的能力成长过程和学习内容之间先后关系的分析,
在学习人群内部的学习活动之间区分学习顺序,并根据学习人群之间职业
生涯纵向、横向发展时的变化,设计支援性的学习活动包,将不同的路径
进行连接,从而将“路径”整合为“精选地课件图”。

浅谈地图的发展与未来

浅谈地图的发展与未来

浅谈地图的发展与未来摘要:地图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

地图在中国已经有着四千余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地图产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于科学研究;服务于广大民众。

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简介了地图的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map as a kind of information carrier, and people everyday working life closely related. In China has a map for more than four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still plays a huge role. Map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Servic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o serve the people. This article referred to the related literature, introduced the history and future map development trend 关键词:地图历史地图发展Keywords: map map development history一、引言众所周知地图是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一种工具,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地图提供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地图在我国已拥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将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地图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财富,而地图作为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发展趋势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发展趋势

在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方面,应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鼓励政府、企业和个 人参与数据共享,推动数据开放和共享。同时,要重视隐私保护问题,制定相 关法律法规,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管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理论 学习到实践操作,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和能力。应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个性化和智能化产品的发展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 重要趋势。工业工程学科将在产品设计、制造和销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满 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产品需求。
三、总结
中国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 重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国际化发展和个性化产品的发展。面对未来的挑战, 中国工业工程学科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业工程人才,以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化 发展。
一、地理信息技术的普及化
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如环境科学、城市 规划、灾害预警等。这主要归功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 的普及。GIS已经从一项专门的地图制作技术转变为一种强大的决策工具,可 以帮助决策者理解复杂的地理现象,制定有效的策略。
二、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利用
中国的工业工程学科研究方向已经涵盖了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 人因工程、精益生产、可持续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些研究领域不仅反映了中国 工业工程学科的国际发展趋势,也反映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3、理论与实践结合
中国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许多高校和企业在合作研究 中取得了不少成果,将工业工程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了实际生产中,提高了生 产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当代地图学的形成受哪些技术或理论的影响。

当代地图学的形成受哪些技术或理论的影响。

古代时期,没有先进的制图设备和精确的测量仪器,人们用简单直观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对地理地貌的表现方法也很直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图案式的表示法图中山脉及其走向图形示意性地反映了山脉的概略位置及走向,形式虽然简单,但能与河流、居民地等图形相配合。

二、形象式的表示法如我国的《华夷图))(1136年),《广舆图》(1541年左右)等,其上的地貌图形比前一时期的进了一步,以概括的手法将山体外形示为“”形象,由于它象个“笔架”,故又叫“笔架山”或“山”字形符号。

三、素描式的表示法(写景法)在早期地图上(15—18世纪),地貌形态的表示主要采用原始的写景方法,表现的是从侧面看到的山地、丘陵的仿真图形。

其描绘手法比较粗略,大多采用“弧行线”、“鱼鳞状图形”和类似“笔架山”的技法。

这种方法对作者的绘画技巧有很大的依赖性,作品的艺术性多于其科学性,且大规模绘制比较困难。

尽管后来有了一定的数学法则,也还是在小范围内使用。

写景法一般有透视写景法、轴测写景法和斜截面法等。

此法描写的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绘画者想象的基础上。

素描构成的图形具有不可克服的弱点,即只能表现正对绘画者(一面)的形状,被近景或高山挡住的地貌形态则无法表现,而且用素描法描写的地貌图形,容易引起(用垂直投影描绘的)物体(如河流)的形状,位置发生变化。

用素描得到的地貌图形比较生动活泼,一般读者容易理解。

正因它有这样的优点,所以沿用的时间较长。

至今仍有用此法绘制地图的。

随着欧洲航海时代的到来,人类对地图的精密度要求更高,近现代数学的发展,测量仪器的出现,大大方便了地理地貌的计算和绘制,人类也越来越可以清晰准确的描绘出地形环境。

此时的主要测量方法有:一、“毛虫”式的表示法它以一种粗略的楔形晕线表示山脉的概略位置和走向,逐渐取代了素描的形式。

由于所绘图形似毛虫,所以曾经被称为“毛虫山脉”。

此种形式最早(1674年)出现在维维尔的巴黎近郊图上。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地图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上各种地理现象和空间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地图学领域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

一、地图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地图学在古代,人们对于地图的认识基本上只停留在实用层面。

最早的地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当时的人们刻画的是人类居住的村落、粮食储藏、灌溉渠道等基本信息。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现代意义上的地图。

这张地图上标注了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2. 现代地图学17世纪后,地图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720年,法国地理学家德拉麦的《世界地图》是欧洲第一幅定量地图,标志着地图学进入了“量化”的阶段。

19世纪末,地图学进入了“专业化”的阶段,不断涌现出新的学派和理论。

20世纪是地图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现代地图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二、地图学的应用前景1.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地图学应用的热点领域之一。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和气象探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

地图技术可以将气象数据准确地展现在数字地图上,为气象预测提供有力的支持。

2. 医疗保健地图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例如,地图可以记录疾病流行的情况,预测疾病的扩散范围,制定应对策略。

此外,地图还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病人的状况和位置,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

3.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地图学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地图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了解城市的基本情况,制定城市发展计划和城市布局。

例如,地图可以记录城市的人口、建筑和交通状况,提供数据支持。

4. 旅游业旅游业是地图学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数字地图可以直观展示旅游景点的位置、路线和周边服务设施,帮助游客制定旅游计划并提供导航服务。

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更加全面的旅游信息,如历史文化、景观风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马京振29020142001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或者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们要使自己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地理环境。

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这种能描述和分析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工具,而地图便是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工具。

从古代地图的起源与萌芽到近代地图的发展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再到现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取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图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地图学的历史轨迹1.地图学史1.1古代地图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行路线。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 27 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

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在《左传》中记载的关于鼎地图的传说,后人称之为《九鼎图》;《山海经》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

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图。

《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必先审之地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古代地图从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具有相当绘制水平的地图,无论就地图的种类,地图的内容要素、地图测绘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当时我国地图科学的蓬勃发展,但这时在制图的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阐述。

从西晋到明末,这时期,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制图的理论基础,中经贾耽、沈括、朱思本一直到罗洪先,终于形成在我国古地图中最有影响的《广舆图》体系。

1.2近代地图的发展公元 14 世纪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罗盘、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推进了当时欧洲探险的地理发现,也推动了地图的发展。

浅谈地图

浅谈地图

浅谈地图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现代地图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大大缩短了测绘地图周期,使快速成图变为现实,由4D 产品衍生的复合型地图成果也随之出现,但在地图投影选择、投影参数确定、地图数据叠加等方面凸显问题,从而使地图投影作为地图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立地图的数学基础,再次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视。

笔者就复合型地图以及运用多数据编制较小比例尺区域地图、专题地图、地图集等所涉及的地图投影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地图与地图投影概念一幅现代地图必须是具备严密的数学基础,运用科学的制图综合方法,采用特定的地图符号、注记,表达出地面的三维信息和信息动态的图件。

地图由此而产生的特性不同于地面写景图、照片或风景画,它是建立在一定数学基础之上的。

地图投影学正是研究建立地图数学基础的一门学科,即研究如何将地球椭球面(或圆球面)无裂隙、无重叠、平整地转换到平面(或可展曲面)上的理论与方法。

因此,地图投影的实质就是建立地球椭球面地理坐标点(φ,λ)和平面直角坐标点(X ,Y )的函数对应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X =F 1 (φ,λ)Y =F 2 (φ,λ)这种函数关系式必须是单值、有限而连续的。

众所周知,地球体面是一个不可展的曲面,无论采用何种地图投影法都不可能将地球体表面表示在平面上保持原样,都将产生变形或误差,其变形包括长度变形、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一般情况下,三种变形同时存在,但在特殊情况下,或可保持角度无变形,或可保持面积无变形,或可保持某个特定方向上的长度无变形。

相应地我们根据变形性质把投影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和任意投影(包括等距离投影)三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关系是:•在等面积投影中,不能保持等角特性。

•在任意投影中,不能保持等面积和等角特性。

•在等面积投影中,形状变形比其它投影大;在等角投影中,面积变形比其它投影大。

根据投影的经纬线形状,我们也可把地图投影分为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圆柱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锥投影、伪圆柱投影、多圆锥投影和组合投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图学理论的发展及影响摘要:地图学体系主要由理论地图学等三部分组成,本文阐述了地图学理论的涵义,着重介绍了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地图学理论和研究,并重点介绍了它的两个方面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地图学新的理论指导下,地图产品将更加丰富并且人性化。

关键词:理论地图学信息论信息传输论模型论地图制图学Brief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acts of Theoretical CartographyAbstract:The cartography 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including the Theoretical Cartography . The article elaborated the im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Cartography,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the new theories and reasourch along with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and its two aspect influences. Along with the technical progress, under the theory instruction of Theory Cartography, the map products will be richer, and user-friendly.Key words:Theoretical Cartography, Information Theor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heory, Model theory, Map Cartography地图学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也是一门新兴的科学。

目前,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地图学已经发展了自身的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

没有先进理论指导的技术是盲目的技术,没有先进技术支持的理论是落后的理论,对地图学尤其如此。

正是在地图学面临着严峻挑战的形势面前,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大理论的冲击下,地图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1地图学及其学科体系1.1 地图学的涵义及发展地图学是一门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它也是研究地图理论实质与发展、地图内容各要素的表示方法、地图制作技术和地图使用的一门科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制图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及内容形式的多样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感技术和信息论、系统论、感受论以及传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地图学汲取了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使地图学从理论到技术都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使地图学研究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它的学科体系也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系统。

首先是地图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领域在认识上有了新的拓展,使地图学具有了跨界于诸多学科部门的横断科学方法论的意义;其次是地图生产与应用以及地图科学研究的计量化,使地图学的研究更加严密;再次是计算机技术促进并加速了地图的制作进程,丰富了地图内容,使地图功能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已从制图工艺技术研究逐步成为有自己特点的一个独立的科学体系。

1.2 地图学体系的组成1963年,瑞士地图学家英霍夫(E.Inhof )最先提出地图学应由理论地图学与实用地图学两部分组成。

此后,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的地图学家进一步提出关于地图学的结构体系和理论地图学组成的各种看法,发表了不少专著和论文。

我国地图学家综合国外关于地图学组成和结构的各种观点,既考虑当代世界地图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又考虑到我国的现有条件,提出了现代地图学体系的新观点。

我国学者认为,这个体系由理论地图学(地图学基础理论)、地图制图学(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和应用地图学(地图的应用原理与方法)三个主要分支学科组成,其体系构成如下图示。

图1:地图学的学科体系2 理论地图学的涵义及研究内容理论地图学是以空间信息传输和地理环境认知为基础,从地图学发展中研究地图的图像构成、传输过程、感受特征、符号规律和地图功能的学科。

我国的地图学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廖克教授在著述中指出:它是地图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地图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论。

元地图学是现代地图学中从哲学角度抽象研究地图学理论与方法论的一个学派。

苏联地图学家阿斯拉尼卡什维里(A.F.Aslani- kashvely )于1974年发表了地图学学科体系理论地图学(地图学基本理论) 地图制图学 (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 应用地图学 (地图的应用原理与方法)地图学概论地图信息理论地图模型理论地图传输理论数学地图学地图符号学地图感受理论制图概括理论综合制图理论 普通地图制图学 专题地图制图学 遥感制图学 机助制图学 地图印制学地图的基本功能 地图的评价 地图分析的方法论 地图分析利用步骤 地图分析利用方法 地图信息自动分析与处理 地图的实际应用《元地图学》,从哲学角度系统论述地图语言学与地图学方法论。

该书出版后在国际地图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并且多数学者认为这是对理论地图学的贡献,并在许多文章中介绍和引用。

外国的地图学家对于什么是理论地图学(地图学基础理论)有着3种不同的观点:①主张地图传输论;②主张地图符号学;③主张地图认识论。

我国学者认为,理论地图学既是区域性学科,又是技术性学科,应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的学科组成,其分支学科应包括:地图学概论、地图信息理论、地图模型理论、地图传输理论、数学地图学、地图符号学、地图感受理论、制图概括理论、综合制图理论等。

综上,现代理论地图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地图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图学的基础理论(地图空间认知理论和地图信息传输理论)、应用理论(地图信息论、地图模型论、地图感受论、地图符号学和制图综合论)和地图学的发展历史。

理论地图学也发展出了多门分支学科,其发展过程也是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经验的过程。

3 现代地图学理论的发展与研究十八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然科学各部门的深入研究。

人类的活动不再只局限于陆地,而逐渐向海洋和空中发展。

因此,一方面,传统的地图制图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和新理论的相继引进,使地图学的内容和地图的图型,不论其理论基础和工艺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了长足的进步。

国际1∶100万地图、专题地图、遥感制图、机助制图等相继产生,并在理论研究方面开拓了许多科学分支的新领域。

某一学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的基本理论的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使原有理论发展了,又产生出一些新的理论,地图学也是如此。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原有的地图学理论——地图投影理论、地图概括理论、综合制图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理论——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传输论、地图感受论、地图符号论、地图模型论等。

1.地图信息论是专门研究地图信息的交换、表达和利用的理论。

它着重研究地图图形的显示、转换、传递、存贮、处理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与理论问题。

地图信息可以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两种,直接信息是接受者由读图直接获得的,间接信息是接受者通过对地图的分析获得的。

间接信息包括通过分析所获得的有关要素的分布结构规律、区域差异的信息和通过量算所获得的数据信息。

计算机地图制图过程,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数字形式的地图信息进行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

因此,地图信息论可以作为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理论基础,而计算机制图又为大量快速处理地图信息提供了技术手段。

2.地图信息传输论是研究地图信息传递过程与方法的理论。

地图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是:客观事物(制图对象)通过制图者的认识,形成概念,再通过地图符号(地图语言)变成地图,又通过地图符号(地图语言)传递给用图者,使用图者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概念。

地图信息和地图制图信息的传输系统就是把制图与用图视为信息传递的统一过程。

编图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信息传递给用图者,因此,编图者应考虑用图者的需要,研究地图信息传递的效果。

3.地图感受论是研究地图视觉感受的基本过程和特点,分析用图者对图象感受的心理物理因素和地图感受的效果。

读图者的视觉反映一般经过三个过程:①物理刺激过程是读图者的眼睛从地图上的颜色和符号接受反射的光波;②生理上的变化过程是读图者视神经受刺激后反映给大脑;③心理上的活动是读图者的大脑接收视网膜上的符号、颜色和图形,经过思维活动来解译图象,认识客观世界。

不同符号及其组合对人们的视觉感受效果不同,读图者的年龄、知识水平的不同,他们的视觉感受过程和特点也不同。

通过对地图图形的感受特点的研究,为地图整饰提供理论依据,改变目前地图的整饰设计主要依靠编图者经验的状况,进一步提高地图的表达力,使地图有一个最好的传递效果。

4.地图符号论是研究作为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系统及其特性与使用的理论。

它是用一般的符号原理来研究地图符号,为地图符号设计和表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前地图符号论的研究主要包括:①地图符号关系学。

它研究地图符号的结构及其形成系统的规律和特性。

符号系统的各种符号既要有联系,又要有差别,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②地图符号语义学。

它研究地图符号和制图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根据符号的位置、形状、大小、组成或根据符号的密度和结构来确定符号的含义。

③地图符号的效用。

它是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理论。

地图符号系统应能快速感受,易于记忆,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同时也应研究由这些符号所构成的地图的感受效果。

上述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地图符号学的句法、语义的应用,其实质是研究符号与符号间的关系、符号与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

5.地图模型论是把地图作为一种模型来看待,并用模型法来解释地图制作和应用的理论。

它研究建立再现客观实际的形象符号模型——地图经过地图图形模型再建立图形数学模型和数字模型,用它来研究地图制作和应用自动化的理论问题。

上述理论研究是现代理论地图学的重要部分,对传统地图学的基本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

在生产力变革的新时代,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学科都要重新定向,并沿着新的学科交接线发展。

地图学也正进入一个边缘学科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在一个信息系统范围内使传统的地图学进行一次新的改革,以便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能在模拟领域和数字领域之间自由活动,使学科内容不断发展充实,更好的与其他学科相衔接。

4 地图学理论的发展对地图学的影响4.1 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的发展地学信息图谱是陈述彭院士提出的新概念与新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