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第一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变邸钞》内容
关于邸报的起源,迄今有三种代表性观点: • 一是汉代说,以戈公振先生为代表。 • 二是宋代说,以朱传誉先生为代表。 • 三是唐代说,以方汉奇先生为代表。
汉代说
• 1927年,戈公振在《中 国报学史》里,提出了邸 报起源于汉代的观点。
• 依据是《西汉会要》里的 一段话,其中说到当时郡 国在京师所设的办事处: 邸。
中国最早的报纸?
• 经过对这份进奏院状报的一番考证与辨析,方先生认为, 进奏院状报实际上就是中国最早的邸报,而敦煌文物里 所保存的这份归义军进奏院状报,就是目前所见的中国 最早的一份报纸。P7 • 此论一出,反响强烈。因为,它实际上是确立了中国新 闻事业史的起源年代,同时也等于确定了世界最早的报 纸诞生的年代。
第 1章
封建帝国与中国古代报纸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传播活动溯源
1、前文字时代 • 《易经· 系辞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 之以书契。”
• 古代洞穴岩画
• 烽火戏诸侯
• 《孙子兵法》:言不 相闻,故为金鼓;视 不相见,故为旌旗
• 《尚书· 夏书》:每 岁孟春,遒人以木铎 徇于路 • 传达政令 • 采风
唐代说
• 1983 年 , 方 汉 奇 先 生 在 影响广泛的一篇论文里, 通过研究唐代进奏院及其 传发的进奏院状报,得出 了邸报源于唐代的观点。 • 这篇题为《从不列颠图书 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 看中国古代的报纸》的文 章 , 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2)进奏院状
• 9世纪初即安史之乱爆发后约半个世纪,全国已有大小节 度使40多个。 • 这些把持各地军政大权的割据势力,大都在京都建立了类 似于汉代邸的机构。 • 这种机构,始称上都留后院,公元777 年改名为进奏院。 • 主持进奏院工作的进奏官,有时也泛称邸吏。
被保存下来的邸报抄本
天 变 邸 钞
《万历邸钞》
《天变邸钞》
wenku.baidu.com
《急选报》(原件)
• 《万历邸钞》一书,因它 抄录于邸报,故曰“邸 钞”;又因其邸报出于明 朝万历年间,故统称为 “万历邸钞”。 • 书中邸钞的消息报道始于 万历元年正月,止于万历 四十五年六月。(万历在位 48年)。总共有45.27万余 字,邸报的原作者和邸钞 的抄录者,此书均未留名。
万历邸钞部分内容
• 浙直大旱 东南太湖俱涸,宜兴东西两俱绝流。浙江巡抚腾伯轮 题严州桐庐县民郭四挪饥馑绝食,止有一子六岁,遍卖无 主,于四月十七日闭门杀男而食,随自缢死;又绍兴府余 姚县民黄十五见一子五岁,于今年初三日密地杀男食之 • 京师地屡震
□月十一日,京师大风无日,惨黯无光,顺天云按报 称:昌平州是日巳时震声如雷,官民房屋墙垣震倒甚多, 至夜复震三次,隐隐有声。
(3)开元杂报
• 孙樵 《经纬集· 读开元杂报》P7
• 开元杂报没有刊期和报头,原件早已失存
• 吴廷俊《这不是开元杂报》
该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位 书法家根据孙毓修《中国雕 版源流考》一书的说明仿制 的《开元杂报》。原件已 在"十年动乱"中被毁,后 又重新仿制
(4)宋代邸报
• 方汉奇先生考证认为,“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邸报其实指的 就是进奏院状报。也称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朝报等等。 • 邸报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有什么不同?P12 • 统一的管理机构——都进奏院P11 • 功能得到拓展:新闻信→中央政府官报 • 读者对象扩大:地方藩镇官员→京朝官、地方官、士大夫知识分子 • 内容更加丰富P13 • 定期发行:每日、每五日、逐旬、每月 • 管理制度较为严密:有一定规模的“御用记者”队伍和“线人”;定 本制度(P15)有利于巩固皇权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 传递方式更为多样:步递、马递、急脚递、金字牌等P14
发现于康熙53年即1714年的严禁盗伐林木的 布告
题壁
每到驿亭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
曹雪芹题壁诗
苏东坡《题西林壁》
第二节
中国古代报纸的三种类型
•从唐朝开元年间到19世纪20年代为古代报纸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约有1100年的时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从鼎 盛到衰落的变迁,古代报纸既是这段历史的产物,又真 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的变迁。
• 邸的日常工作是“通奏报, 待朝宿”,即所谓“下情 上达”。
宋代说
• 1967年,台湾新闻学者 朱传誉先生,出版了一部 史料翔实、考辩精细的 《宋代新闻史》。 • 在这部书里,他对宋代的 邸报,包括其内容、形式、 发行机构、编辑程序等一 系列事项做了充分论述, 令人信服地确立宋代已有 邸报的结论。
敦煌进奏院状, 现于公元887年, 现存两份分别藏 于大英图书馆东 方及印度部和巴 黎国立图书馆
• 方汉奇先生发现的这份归义军进奏院状报,长约1米,宽 约30厘米,用毛笔抄写,残存60行,2000余字。 • 内容就一项,即报告归义军节度使派出的人员向朝廷求取 旌节的情况。 • 旌节,就是代表行使权力的一种权仗,犹如后世的官方大 印。
• 北京市位于东城区西南部的报房 胡同,东起东四南大街,西至王 府井大街。传说这里因明代报房 而得名。
• 明代抄报人以抄报为职业,他们 自立报房,公开活动,抄传邸报 等内容,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 并收取一定费用,以赢取利润。 • 这些抄报活动在政府禁令允许的 范围内得到政府的宽恤。但仍会 受到严密控制。
(一)历史沿革 产生与北宋末年、盛行于 南宋、隐现于明清 (二)产生原因
1、社会矛盾激化 2、文 化发达 3、科技发展
(三)主要特征 1、有一支专业队伍 2、 具有商品性格 3、在一定程度 上反应民意
3、合法民报 (1)明代民间手抄报
明代中叶以后,在官方邸报发展的基础之上,首都北 京等地出现了民间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
• 进奏官是由各地藩镇直接任命的,他们的工作之一就是 向藩镇通报朝廷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动态和情况。 • 进奏官发给各自长官的书面报告,就是进奏院状报,简 称状报或状。
• 80年代初,方汉奇先生在不列颠图书馆馆藏的敦煌文物里, 发现一份编号为S· 1165(S即斯坦因)的进奏院状报的实 物。它是当时的归义军进奏院于887年发出的。 • 归义军是唐代的诸多藩镇之一,驻守沙洲,即敦煌。正因 如此,归义军进奏院的状报也才得以和其他敦煌文物一起 封存于莫高窟里,保留至今。
西方报业“三段论”
• 在西方报业的发展进程上,有一条贯穿其中的线索:新 闻信(news-letter)——新闻书(news-book)——新 闻纸(news-paper)。 • 西方报业的最早形态是新闻信,时间大致在文艺复兴时 期。新闻信兴起之后一百多年,才有了新闻书,又称小 册子,欧洲最早的一批小册子出现在17世纪初,它的内 容与形式都同中国古代的邸报相差无几。新闻书盛行了 一百多年,才出现所谓的新闻纸即报纸,西方的第一份 新闻纸是1665年创刊的《牛津公报》。
中国报业“三段论”
• 与此相似,我国的新闻事业其实也经历了这么一个发展过程。它 的萌芽形态同样是新闻信,即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宋代以后新闻 信才逐渐演化为新闻书,即邸报;到了19世纪中后期,随着传统 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我国报业才开始演变出现代的新闻纸, 即报纸。 • 综上所述,唐代说可以成立,但需进行适当的修正。结合唐代新 闻传播方面的其他历史事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新 闻事业源于唐代中后期,最初的主要形态不是也不可能是报纸, 而是新闻信。这种新闻信,就是所谓“进奏院状报”。
(5)明代官报
• 明代邸报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了不少异同之处: • (1)没有统一 的报头和名称:邸抄、朝报、除目、京 报…… • (2)没有统一的办公机构,也不提供办公地点,食宿自 理P23 • (3)内容上除了皇帝谕旨、皇家新闻、官吏任免、官员 奏章、军事消息之外还出现了社会新闻P25 • (4)传抄和发行环节有一定的分工:通政司(汇集各类 奏章和地方上报的消息)→六科(收集和发布有关的诏 旨和奏章)→提塘(将诏旨和奏章从六科抄出,筛选、 复制) →各省→各县衙门→一般官员
• 颜师古:“郡国朝宿之舍,在 京师者率名邸。邸,至也,言 所归至也。”
发现于我国镇江明代弘治年间出 版的《邸报》
• 发现于我国镇江明代弘治 年间出版的《邸报》 • 这份《邸报》,长23cm,宽 16cm,16面,属清刊本。 这份《邸报》,主要刊登 了明代弘治三年进士题名 录。分“赐进士及第第一 甲”、“赐进士出身第二 甲”、“赐同进士出身第 三甲”,共录进士名298。 在赐进士及第第一甲进士 中,镇江府丹徒县民籍 “靳贵”列第三名。
中国最早的报纸?
• 然而,对于这一观点,也不断有 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这些看法大 都认为,进奏院状报无论如何不 能算作报纸,它只是一种公文而 已。如南开大学的唐史学者张国 刚先生。
•
他还举出了一份同样是归义军进奏 院状报的实物,即现藏巴黎国立图 书 馆 、 编 号 为 P· 3547 的 敦 煌 文 书 ( P 即伯希和),它的发报时间是 876 年,也就是说比方汉奇发现的 那一份早11年。
2、文字时代 • 甲骨文:祭祀、占卜
• 金文:诏书、法律、歌 功颂德
• 碑刻、石刻:记事、歌 功颂德
• 诏书
• 秦始皇捺印在陶制量器上的 一篇诏书 :“二十六年,皇 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 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 状、络,法度量则不一,歉 疑者,皆明一之。”
《诗经· 小雅· 出车》有“岂不怀归,畏此 简书”
《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 韦编三绝。”
《史记· 滑稽列传》中记载:“朔初入长 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 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 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 乃尽。”
• 章学诚《文史通议》曰:“六 经皆史。”
• 在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等文献中,很难严格区分哪里 是新闻,哪里是历史。 • 以最早的官修史书《春秋》里 的“曹刿论战”为例:“十年 (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 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 勺。”
• 一是清代的提塘分为京塘(驻京办事处,上传下达)和省塘(驻省办 事处,邮递发行)两种。 • 二是出现了官报的一种补充形式:小报 • 小报又称小抄,是提塘官们或提塘报房工作人员自行采录的消息,目 的在位有关省份的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消息。 • 经过康雍乾三朝严酷的“文字狱”之后,小报基本消失。
2、非法民报——宋代小报
•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后 人称为春秋笔法,如“郑伯克 段于鄢”。 • 王安石诋《春秋》:“断烂朝 报”
• 布告:皇帝诏书和各级政 府颁布的行政法令,在固 定地点悬挂或张贴 • 露布:以流动的方式“露 而宣布”战争军事消息, 以帛或木板做载体 • 《封氏闻见录》:捷书之别
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 诸竿上,谓之露布。盖自汉已 来有其名。所以名露布者,谓 不封检,露而宣布,欲四方速 知,亦谓之露版。
• (5)基本上每日发行;手抄、印刷并重(增损、作伪)
除了自上而下的邸报之外,在明代,还有另外的官报 形式,如塘报和告示
• 塘报:自下而上、由地方向 中央逐级汇报军情的文报
右图塘报:兵部浙督准設水 師分防錢塘台州事
• 告示:自上而下、由中央向 地方逐级向公众传达信息的 官方公报,是邸报的一个补 充
(6)清代官报 • 清代官报基本沿袭了明代官报的传统:
• • • • • • 名目异称较多:邸报、科抄、京抄、朝报等 固定的发行渠道:通政使司、六科、提塘 没有设臵统一管理官报抄传官员的专门机构 传抄和发行是逐日进行的 主要读者为各级政府官员 手抄、印刷方式并重
• 但是,清代的官报管理还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这一时期中国出现过三种类型的古代报纸:朝廷官报、 非法民报(小报)和合法民报《京报》。
•小报出现于北宋后期,盛行于南宋,隐现于明清,京报 出现于明朝末期,盛行于清朝;而朝廷官报则存在于自 唐开元年间至清末的所有朝代,为社会的主流报纸,是 封建社会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
1、朝廷官报 (1)邸报
• 我国最古老的报纸,就 是人们常说的所谓邸报。 • 邸报,是我国古代报纸 的统称,而非某种具体 报纸的名称。 • “邸报”名称考。秦汉 时代,实行郡县制,全 国分郡,郡下设县。 • “邸”是各郡的驻京办 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