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知晓目标,明确重点
1.了解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是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4.了解能量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夯实基础,死记活用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从化学键断裂角度分析
(1)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结合的。
(2)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
(3)化学键的和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从物质所含能量角度分析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1)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
2)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
二、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
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的物质发生转化时,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但是体系总的不变。
2.能量转化的实验探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吸热或者放热。
(1)铝与盐酸反应
现象:铝条表面有产生,反应后温度。
结论:反应过程中热量。
①中和热的概念——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时的反应热。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利用
(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进行生产、生活和科研。
(2)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又帮助人类进行化工生产和研
制。
三、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
1.柴草时期
该时期从火的发现至18世纪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
2.化石能源时期
从18世纪中期到现代,以、、为主要能源。
3 多能源结构时代,以和为主要能源,包括。
三拓展拓宽开阔视野
一、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
(1)-切燃烧反应;
(2)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3)酸碱中和反应;
(4)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C +02=2CO,原子合成分子;
(5)物质的缓慢氧化;
(6)放热过程,
浓H2SO4溶于水、生石灰溶于水、NaOH固体溶于水等。
2.吸热反应
(1)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如:NH4C1竺HCl+NH3
(2)少数晶体的反应
如:Ba(OH)2·8H2O+2NH4CI =BaCl2 +2NH3.H2O+8H2O;
(3)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C+2CuO==2Cu+C02
(4)弱电解质的电离
(5)吸热过程
化学键的断裂,多数铵盐溶于水,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
【注意】①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不吸热就放热。
②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过程、放热过程不一样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微观角度分析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
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
现以氢气和氯气反应进行说明
H2的键能为436kj/mol Cl2的键能为243kj/mol HCl的键能为431kJ/mol 则(1)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
吸收总能量为:436 kl+243 kj=679 kj;
(2)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
释放总能量为:431 kj+431 kj=862 kj;
(3)反应中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862 kj-679 kj=183 kJ。
这样,由于破坏旧键吸收的能量值小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值,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2 宏观原因
判断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关键是比较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一生成物的总能量>0时,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一生成物的总能量<O时,为吸热反应。
典例引领
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苛性钠固体溶于水④氯酸钾分
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⑥干冰升华
【解析】①水汽化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吸热反应。
②CuS04·5H20受热分解生成CuS04和H20,属于吸热反应。
⑤是放热反应,③⑥均为物理变化。
【答案】②④
【思路探究】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开始前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吸热反应也可能不需加热,而放热反应也可能需在加热和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
训练提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由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
D.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自始至终不需要外界能量
2 断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391 kJ、946 kJ,求:
(1)1 mol N2生成NH3需(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kJ。
(2)1 mol Hz生成NH3需(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kJ(不考虑可逆反应)。
典例引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H20(g)==H20(1)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总是以热能形式出现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析】任何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虽然存在能量变化,但不存在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故不是化学变化,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有多种,除热能外,还有光能、电能等,C项错误;由图像知,该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过程中放出了能量,D项错误。
【答案】A
训练提升
2 已知反应A2 +Bz =2 AB,破坏1 moI A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I B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 AB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
3 k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A2和Bz的总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的AB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
B.若A2和B2的总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的AB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
C.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Q1+Q2<Q3
D.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Q1+Q2 <2Q3
达标训练巩固落实
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 )
A.化合反应 C.分子拆成原子 B.分解反应 D.原子组成分子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3.(2009.上海)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4.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02与Ca0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03分解是吸热反应
5.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6.将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人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总能量(填“大于”
量。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知晓目标,明确重点
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2.了解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会写简单的电极反应
4.了解常用的化学电源
二:夯实基础,死记活用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
的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等
2.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得到的能源,如电力、蒸汽等,其中是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二次能源。
二、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燃烧蒸汽发动机
’ +
2.氧化还原反应中能量变
化的原因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
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
的过程,该过程引起的重
新组合,同时伴随着体系能量
的变化。
3.原电池
(1)实验
2)概念把的装置。
(3)工作原理
电极材料:
负极电极反应:电子,发生
电极反应式:Zn- 2e-——Zn2+
电极材料:
正极电极反应:电子,发生
电极反应式:2H++2e-=H2
电池反应:Zn+2 H+==Zn2+十H2
4)反应本质: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5)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单质)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
③两极相连形成电路
④能发生。
三拓展拓宽开阔视野
一、对原电池的理解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将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分开,这样在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之间有电子流动,从而完成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正极:溶液中阳离子十ne==单质。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根据现象判断
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放出的一极为正极。
但要注意,原电池的负极材料可以参加反应,表现为电极溶解,有的原电池(如燃料电池)负极材料不参加反应;原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不参加反应。
4.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注意】根据电极材料判断正负极时,有时不能只看活动性的强弱,还要看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如Al、Mg、NaOH 溶液构成的原电池,Al为负极、Mg为正极,因为Mg与NaOH 不反应。
三、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为负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正极。
例如有两种金属X和Y,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出正负极,则负极金属的活动性要强于正极。
2.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如实验室用Zn和稀H2S04(或稀HCI)反应制H2,常用粗锌,原因是粗锌中的杂质和锌、稀H2S04形成原电池,加快了锌的腐蚀,使产生Hz的速率加快。
3.设计原电池
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 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一般还原剂为负极材料(或在负极上被氧化)、氧化剂(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
典例引领
例题如图所示的装置中,M为活动性顺序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为石墨棒,关于此装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N上有气体放出
B.M为负极,N为正极
C.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D.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M到N
稀
硫
酸【解析】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为负极,失去电子,即M为负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被还原为H2,则N 为正极。
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应由正极(N)流向负极(M)。
【答案】D
【思路探究】本题从电极的确定,电子、电流方向的判断等方面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有关知识,关键是要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训练提升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小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典例引领
例题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04溶液中,A 极为负极;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0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一C;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0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0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解析】金属与稀H2 S04溶液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H+在正极表面得到电子生成Hz,电子移动方向由负极一正极,电流方向则由正极一负极。
在题述原电池中,A-B 原电池,A为负极;C-D原电池,C为负极;A-C原电池,A 为负极;B-D原电池,D为负极。
综上可知,金属活动性:A >C>D>B。
【答案】B
训练提升
下列叙述中,通常情况下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
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C.甲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
D.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一:知晓目标,明确重点
1.了解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2.会书写常见电池的电池反应
二:夯实基础,死记活用
一、干电池
1.干电池
它是一种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再使用(内部的反应是不可逆的)。
2.锌锰电池
最早使用的干电池是锌锰电池,负极是,其中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
为延长电池寿命和提高其性能,将电解质NH4C1换成湿的,制成碱性锌锰电池
二、充电电池
1.工作原理
充电电池又称电池,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电池放电。
2.常见的充电电池
(1)铅蓄电池
正极材料为,负极材料为,电解质为
(2)镍镉电池
正极材料为,负极材料为,电解质为
(3)锂离子电池
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低功能耗电器的主流电源
三、燃料电池
1.原理
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和反应所放出的直接转化为。
(1)电极材料一般,(2)能量转化率。
三拓展拓宽开阔视野
一、电极反应方程式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1.根据原电池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
(1)找出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物质,确定正负极产物。
(2)利用电荷守恒分别写出电极反应式。
(3)验证:两电极反应式相加所得式子和原化学方程式相同,则书写正确。
2.根据原电池的装置书写
(1)负极
若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其电极反应式有两种情况:
①一种是负极金属失电子后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不与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反应,此时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M- ne- 一M—十。
另一种是负极金属失电子后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反应,此时的电极反应要将金属失电子的反应、金属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叠加在一起,如铅蓄电池的负极反应为:Pb十SOi- - 2e-——PbS04。
②若负极材料本身不反应:如燃料电池
在书写负极反应式时,要将燃料失电子的反应及其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的反应叠加在一起书写,如H2-02( KOH 溶液)电池的负极反应为Hz+20H--2e一——2Hz0。
(2)正极
①首先判断在正极发生反应的物质。
a•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自发的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粒子;
b.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不能发生自发的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02。
②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写出正极反应式,在书写时也要考虑正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问题,若反应也要书写叠加式。
二、常见电池的电极反应
(1)普通锌锰电池
负极(锌外壳);Zn- 2e==Znz+
正极(碳棒):2Mn02+2NHt+2e-——2MnO(OH)+ 2NH3
总的电池反应为:2Mn02+Zn+2NH4C1——2MnO(OH)+Zncl2+2NH3
(2)铅蓄电池
负极:Pb+SO~- - 2e- =PbS04
正极:Pb02+4H++SOfi-十2e-——PbS04+2H20
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Pb02+Pb+2H2S04===2PbS04+2H,O
(3)氢氧燃料电池
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时:
负极(石墨):2H2+40H-一4e一——4Hz0
正极(石墨):02+2H20+4e-——40H-
电池总反应式:2H2+02 -2H20
②电解质溶液为稀H2 S04时:
负极(石墨):2Hz-4e~——4H+
正极(石墨):02+4H++4e-=2H20
电池总反应式:2Hz十02 -2 H20
典例引领
例题日常所用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碳棒(上面有铜帽)和锌皮,以糊状NH4 Cl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r102吸收H2),电极反应式可简化为:Zn- 2e- =Znz+,2NHt+2e一=2NH3 t+H2 f(NH3与ZnZ+能生成一种稳定的物质)。
根据上述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干电池内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B.锌为负极,碳为正极
C.工作时,电子由碳极经过外电路流向锌极
D.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
【解析】由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或根据原电池形成的条件,相对活泼(指金属性)的一极为负极,相对不活泼的一极为正极可判断出选项B 正确,A正确。
在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故选项C不正确。
长时间连续使用该原电池,由于锌皮慢慢溶解而破损,且Mn02不断吸收H2而生成H20,糊状物也越来越稀,故其很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选项D正确。
【答案】C
训练提升
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其电极。
分别为Ag20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总反应式为:AgzO+Zn+Hz0 =2Ag+Zn(OH)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Zn
B.负极发生的反应是2n+20H- -2e一一Zn(OH)z
C.工作时,负极区溶液酸性增强,正极区溶液碱性增强
D.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典例引领
例题燃料电池是目前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
现有某课外小组自制的氢氧燃料电池,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极是负极,该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极反应是02+40H- -4P-——2Hz0
C.总反应方程式为2H2+02 =2Hz0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KOH溶液
【解析】A项a极通H2为负极,电极反应为:2H2+ 40H- -4e- -4H20发生氧化反应;B 项,b极通02为正极,电极反应为:02+2H20+4e-—=40H-,B项不正确;C项: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得总反应为2H2+02===2H2O D项: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高,且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故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答案】B
【思路探究】在判断或书写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时,要注意电解质溶液是否参与反应。
训练提升
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酸转化成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A. H2+20H- -2e--2H20
B.02+4H++4e-=2H20
C.H2 -2e-一2H+
D.02+2H20+4e--40H-
达标训练巩固落实
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原电池的负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原电池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
向负极
D.原电池的电极一定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
2.关于锌、铜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是负极、铜是正极
B.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C.负极的反应式为2 H++2e- -H2十
D.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升高
3.X、Y、Z三种金属,X、Y组成原电池,X是负极;把Y放在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
其活动性顺序是 ( )
A.X>Y>Z B.Z>Y>X
C.X>Z>Y D.Y>X>Z
4.利用Fe+CuS04 =Cu+FeS04设计一个原电池。
画出实验装置图。
并指出:
正极为,电极反应负极为,电极反应
5.如图所示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相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
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CuS04溶液。
1)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铁圈银圈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
一:知晓目标,明确重点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初步了解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二:夯实基础,死记活用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意义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或(均取正值)来表示。
【注意】 (1)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即时速率。
(2)在同一个化学反应里,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相同,但是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却完全相同,因而定量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哪一种反应物或哪一种生成物来表示。
(3)对于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由于在一定条件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的浓度视为常数,因此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来表示。
(4)对于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是按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的,所以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教之比。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实验探究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
除上面介绍的温度和催化剂外,还有固体的,反应物的,溶液的等。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1)主要因素(内因):
(2)外界因素:反应物的、反应的、等都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此外反应物的大小、固体反应物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三拓展拓宽开阔视野
率会改变,若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也不变。
典例引领
某温度时,在2L 容器中,x 、Y 、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2 min ,用Z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若在不同条件下①v(X)= 0.3 mol/(L .s),②v(Z) =0.1 mol/(L.s),③v(Y)=0.2 mol/(L.s),比较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解析】 (1)由图可知,X 、Y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小,Z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的进行而增大,则X 和Y 为反应物,Z 为生成物。
An(X) =1.O mol-o.7 mol=o.3 mol An(Y) =1.O mol-0.9 mol=0.1 mol An(2)=0.2 mol-o moi=o.2 mol 口(X):口(Y):剐(Z)==3:1:2, 即反应方程式为3X+Y =2Z (2)v(Z) =0.2 moI ÷2 L ÷2 min=0. 05 moI. (L min)-1
(3)把不同条件下的各种物质化为同一物质Y 的反应速率,①v(Y) =0.1 mol/(L.s),②v(Y) =0. 05 mol/(L.s) 故可知③最快。
【答案】 (1)3X+Y.=2Z (2)0. 05 mol/(L .min) (3)③
【规律方法】 比较反应速率的“三步曲” 第一步:统一单位。
把不同单位换算成一种单位。
第二步:转化为同一种物质。
按照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
第三步:比较大小。
训练提升
1.反应4A(s)+3B(g)一2C(g)+D(g),经2 min ,B 的浓度减少0.6 mol/L 。
对此化学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 )
A.用A 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 .min)
B 分别用B 、
C 、
D 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 在2 nun 末的反应速率,用B 表示是o .3mol/(L .min)
D .在这2 min 内B 和C 两物质浓度都逐渐减小
典例引领
反应4NH3 +502==4N0+6Hz0在10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 45 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X)可表示为( )
A. v(NH3) =0. 002 mol.L-l.S-I
B.v(02)=0.001 moI.L-l.S-l
C. v(NO) =0.001 moI. L-1. S-l
D. v( Hz O)=0.001 mol.I.-1.S-I 【答案】C 【思路探究】 该题可以先求得v( H20),然后利用v(NH3):v(02): v(NO):v(H20) =4: 5:4:6,求得用其他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训练提升
1.某反应X+3Y —一2E+2F ,在甲、乙、丙、丁四种不同条件下,分别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O.l
测得反应速率甲:v(X)=O.3 mol/(L.min),乙:v(Y) =0. 03 mol/(L.s),丙:v(E) =0.8 mol/(L.min), 丁:v(F) =0.9 mol./(L.min),则反应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达标训练巩固落实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s)”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I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
2.反应E+F ==G在温度Ti下进行,反应M+N==K在温度T2下进行,已知Ti>T2,且E和F 的浓度均大于M和N的浓度(其他条件相同),则两者的反应速率 (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等 D.无法判断
3.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N2+3H2==2NH3,其速率有如下几种表示方法,其中生成速率最大的是(单位:mol.L-l.min-l) ( )
A.V(H2)=0.1 B.V(H2)=0.2
C.V( N2)=0.15 D.V(NH3)=0.2
4.将10 mol A和 5 mol B放入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3A(g)+B(g)==2C(g),在最初2 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0.06 mol.L一1.S_1.则在2s 时,容器中有____mol A,此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0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6.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A~D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将相同大小、形状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B.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快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一:知晓目标,明确重点
1.认识可逆反应及其特征。
2.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