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马关条 ①割地面积增加;
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①割让辽东半 ②赔款数额倍增;
②赔银二千万 岛、
台湾、
元;
澎湖列岛; ③侵略辽东深半岛入内地;
③五口通商
②赔银二亿两;
(广州、厦门、 ③增开口岸 ④沙市经济苏侵州 上略海加剧;
福州、宁波、 (重庆、沙市、
杭州 宁波
上海)
苏州、杭州) 重庆⑤受控制福程州 度加深。
C.湘军水师 D.南洋水师
10、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被任命
为议和全权大臣的是 (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纪泽 D.琦善
11、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清诗
人丘逢甲的《春愁》: “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
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写于(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 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 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 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 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 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大屠杀的目睹者英国人阿18伦94在年《11旅月顺,落中难日记甲》午 一书中,记录了日军大屠战杀争的期种间种,惨日状军。攻他陷写旅道顺:, 十来个日本兵捉了许多逃对难市的内人居,民有连的续砍四下天一进只行手, 有的割下一只耳,有的剁杀下戮一,只老脚弱,妇有孺的无砍一下幸一免个。 头,我所见的,无论男女老屠少杀,过没后有全饶市过仅一剩个三。十所六过 街道,死尸堆积有几尺高人,被那留男下女埋老葬幼同死胞得尸奇体形,怪 状,没有相同的。在一个估钱计铺超里过,二看万见人地遇板害上。铺据满< 了死尸。当中男的也有,旅女大的史也话有>,记小载孩:也尸有体,抬也了 有开膛破肚的,也有斩做一两个段月的才。抬那完柜。台两旁万边多还尸有 一个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体月,的堆小成孩尸,山地,板日上本的人血用, 18足96有年三11寸月厚,,日死军尸撤重出重旅叠顺火叠后,堆,烧了清了起朝十来派几,来天零接才零收烧落旅完落顺,的的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日本推行“征朝、侵中、霸世界”的大陆政策爆发:1894年(甲午年)日本出兵朝鲜,7月牙山口外丰岛海面侵华,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经过:1、丰岛战役:198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袭击牙山口外丰岛海面清军运兵船,中日开战。
2、平壤战役:9月,日本多路围攻平壤,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落陷。
3、黄海大战: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激战日本联合舰队,重创日舰,我军损失较大,主力尚存。
战后李鸿章命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本夺取制海权。
邓世昌致远舰战日舰“吉野号”全军覆没。
4、辽东战役:日军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录,直取大连、旅顺。
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庸懦畏敌,徐邦道孤军应敌战败。
日军在旅顺四天大屠杀残害2万多中国人。
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拒绝劝降,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战败原因:1、清政府极端腐败无能;李鸿章避战求和政策;清军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2、日本先进的资本制度;武器装备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海洋防卫的重要性: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入侵中国,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海上侵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地点人物:1895年春,李鸿章、伊藤博文,日本马关。
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厂与现在允许外国来我国投资办厂有何不同:本质不同,前者被动,后者主动;前者是列强侵华表现,半殖民地化的产物,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后者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中国独自自主前提下对双方互利互惠的平等交易行为,它在客观上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
三国干涉还辽
•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 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 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 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门户开放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 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他见 各国“势力范围” 一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 德、意、日、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
帝国主义
默许 纵容
大陆 日 本 甲午战争 政策 (根本) 提
腐朽落后
供 (导火线)契 机 朝 鲜(东学党起义)
清 政 府
二、英雄悲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仓促应战 丰岛之战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清 政 府
避战自保
希望调停
平壤之战
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进
日
黄海海战
辽东之战
邓世昌等牺牲 日军制造旅顺屠杀
攻
本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和既 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 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 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概况:1895 年6月—10月
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根本原因、主要原因) B: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 协 退让而贻误战机,导致中国军队 的一败再败。 C: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 D:部分官兵临阵逃脱。
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宁、上 杭州为商埠
其他
协定关税 加深掠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重庆
苏州
历史八上第五课甲午战争手写笔记
历史八上第五课甲午战争手写笔记
以下是历史八上第五课甲午战争的手写笔记,供您参考:
1. 甲午战争的时间:1894年至1895年。
2. 甲午战争的背景:随着中国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中日两国在亚洲的势力逐渐增强。
日本希望通过战争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中国则希望维护自己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3. 甲午战争的经过:
丰岛海战:1894年7月,日本海军袭击中国运兵船,标志着战争的开始。
平壤战役:中国军队在平壤战役中失利,被迫撤退。
黄海海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了大规模的海战,中国海
军虽然遭受损失,但仍然保持了战斗力。
辽东半岛战役:1894年底至1895年初,日本军队进攻辽东半岛,占领
了大连、旅顺等地。
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海军进攻威海卫,最终导致中国海军全军
覆没。
4. 甲午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了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中国还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使得日本在亚洲的势力得到了更大的扩张。
5. 甲午战争的影响: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损失,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这场战争也使得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膨胀,为其后日本在亚洲的侵略行为奠定了基础。
希望这份手写笔记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历史八上第五课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统帅叶志超弃城逃 跑,平壤陷落。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时间: 1894年 北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 作战双方: 结果: 北洋舰队损失较大,远舰管 带邓世昌牺牲,但主力尚存。 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 海卫军港,不许巡海迎敌, 日军夺取制海权。。
黄海激战
邓世昌和致远舰上的官兵
致远舰及管带邓世昌
民族英雄
割占或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 、威海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北极熊,代表俄国; 虎,代表英国;肠, 代表德国;大青蛙, 代表法国;太阳,代 表日本。 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 鹰正向中国飞来,它 代表美国,是帝国主 义列强瓜分中国的“ 迟到者”,但它不会 吃其它帝国主义国家 的残羹剩饭就善罢甘 休,而是另有企图和 阴谋的… …
时间: 1895年
地点:日本马关 双方代表: 李鸿章vs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李鸿章————————————伊藤博文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内
容
影
响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 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
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 “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 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的真实 情况吗?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背景——日本方面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 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 ——大陆计划
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
军费开支占 国家预算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 ,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 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 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爱国官兵奋勇杀敌, 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同 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 ”。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共20张PPT)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 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 日战争”。
邓世昌
黄海海战
“致远”号
丰岛海战
战争概况
主要战役: 平壤战役:日军占领朝鲜平壤 黄海战役: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邓世昌殉国 辽东战役:占领大连、旅顺等地,制造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台湾人民奋起抗日,坚持斗争5个多月,打死打伤敌人32000多人,并在此后日本占领 台湾的50年里一直坚持反抗日本统治。1945年10月25日,回到祖国怀抱。
课堂训练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
B 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B.清朝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C.列强纵容侵略
D.清将贪生怕死
C 7、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北伐战争
8、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 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有外国 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教 材P27“课后活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爆发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 称霸世界(大陆政策)。侵华是日本的既定 国策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 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 朝鲜。——日本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6、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B.清朝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C.列强纵容侵略 D.清将贪生怕死
B
)
7、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 ( C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北伐战争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 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 起这场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 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大陆计划
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
军费开支占 国家预算
1883—1894
日本共开支陆海 军军费2.69亿 日元
1892:23万
战舰:31艘 (5.9万余吨)
1892:41%
鱼雷艇:24艘
(1400余吨)
1890:31.6%
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 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 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1881:16.6%
从备战图 表中看出:
对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的原因, 你有什么认识?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 方正式宣战
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 城逃跑
清 政 府
希望调停
平壤之战2 黄海海战3
进
日
邓世昌等牺牲,双 方损失相当。
旅顺、大连失陷,日 军屠杀中国居民
辽东之战4
避战自保
威海卫战役5
攻
本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李 鸿 章 伊 藤 博 文
战争的结果 :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中华书局新版)
本“大陆政策”的出台,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二、中日甲午战争的含义
•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 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对 日宣战。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 历史上称为甲午战争。
三、战争的经过
战 况 重要人物 标志着甲午中日 丰岛海战 开始 战争正式爆发 平壤失守 左宝贵 第一阶段 平壤战役 战火至华 (1894.7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A ) A、1894年 B 、1840年 C、1856年 D、1851年 2.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于下列哪一地点( D) A、朝鲜平壤B、鸭绿江畔C、威海卫D 黄海 3.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B ) A、丰岛海战 B、威海卫战役 C 、黄海战役 D、台湾战役 4.《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 白银( B ) A、2100万两 B、2亿两 C、2100万元 D、2亿元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 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未诗人丘逢 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1896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 者为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 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 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 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台湾》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岛国。人多,地少, 资源贫乏。(2)明治维新-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件(共31张ppt)
主要战役:
结果:
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黄海海战 邓世昌 丰岛海战
“致远”号
旅 辽东战役 顺 大 黄海海战 屠 杀 北洋舰队
威海卫战役
丰岛海战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第5课根本原因:
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 称霸世界的梦想。
2、直接原因:
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应邀出 兵,日本借机挑起了中日冲突。
(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 系 )。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岛国。人多, 地少,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 走上资本主义道 路,国力日强。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 财政不堪重负,不 赔二亿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得不大举外债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 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到中国内地 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 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三、瓜分中国狂潮
帝国主义在侵略过程 日本 俄国的盟国 中既矛盾又勾结,完 法国 全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意欲在远东扩
俄国
德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 洲的矛盾
清政府
熊代表沙皇俄国 太阳代表日本国
肠代表德国
虎代表英国
哈蟆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莫 待 土 分 裂 似 瓜 。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
瓜分中国狂潮
三、瓜分中国狂潮
《马关条约》
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
瓜分中国狂潮
门户开放 (美国)
【列强瓜分中国】
小结:
增多 增加 深入 新增
开埠(通商) 广州厦门福 沙市重庆苏 州宁波上海 州杭州 其它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影响】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马关条约》 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 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索取3000万两白银
三、瓜分中国狂潮
2、战争爆发: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 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 对日宣战。
日舰击沉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 “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3、战争经过 (1)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平壤战役(陆战) 清军:一万五千人; 日军:一万六千人
辽宁省旅顺市的旅游 景点——电岩炮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 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894—1895年)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 征服朝鲜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日本“大陆政策” 1.吞并朝鲜 2.吞并台湾
3.吞并满蒙
4.吞并中国 5.称霸亚洲 6.称霸世界
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
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
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 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只
有埋尸的36人(后经考察,生还
者800余人)幸免于屠杀,死难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课件
使之不能活动"。
——1887年《征讨清国策》
八年级对部比编中版国上和册日本统治者对待海防发展态度有何不同?
1888年北洋水师成立之年,慈禧太后想 要修个园子,奕譞假借在京城昆明湖开 办“水师内学堂”名正言顺地连续7年每 年挪用海军衙门经费30万两,费用依旧 不够,命令李鸿章向两江、两广以筹办 海防为名募捐400多万两白银,共计600 多万两修建颐和园。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丧失黄海制海权
占领大连、旅顺 旅顺大屠杀
“若不灭此异类,誓不同生, 区区私念,如此足矣。”
重要人物
左宝贵 邓世昌 徐邦道
八年级部旅编顺版大上屠册杀 披着文明外衣的野兽
“日军入旅顺,沿户搜杀,妇婴不免,
历三昼夜始止。尸体随处掩
埋。”
——鲍绍武
八年级部编版阅上读册教材,梳理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新版日本历史 教科书:“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 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 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思考:甲午战争的爆发真的如日本教科书所言是清政府的原因吗? 谁才是战争的挑起方?它为什么要挑起战争,为什么敢挑起战争?
八年级部编版上册
VS “朝鲜事,中国并未办错,若因
1894-辽9-东中地旬区 山东半岛
主要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战况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丧失黄海制海权
重要人物
左宝贵 邓世昌
八年级部编版上册
黄海海战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 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
邓世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皇帝
八年级部编版阅上读册教材,梳理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上册第5课 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27张PPT)
争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图
中就有一人死于国难。
三、瓜分中国狂潮
由此一战,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 的地位,日益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 大的侵略者。大清帝国的无能进一步 刺激了列强的野心,甲午之后,英国 人夺取威海卫,德国人占领胶州湾, 俄国人进一步蚕食西部边境,中国再 无一刻安宁……
三、瓜分中国狂潮——三国干涉还辽
一、甲午中日战争——过程(辽东战役)
日军分两路进逼辽东半岛,直取大连、旅顺。 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 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徐 邦 道
一、甲午中日战争——过程(辽东战役)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旅顺,风雪交 加,寒意刺骨,尸骨累累,烈焰冲天。两万 多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狂暴的日军无情杀 戮,殷红的鲜血、凄厉的哀号……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 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 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 间 1895年
人 物 李鸿章
内容
割地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重要人物
左宝贵 邓世昌
一、甲午中日战争 ——爆发
189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湾口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 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甲午年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派“爱仁”号、“ 飞鲸”号、“高升”、“操江”号运送武器、 士兵、钱款等物资增援牙山,由“济远”号和 “广乙”号护航。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 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4张PPT)
1894-1895
一.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
增 资本主义发展 需要殖民地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兵 (1894 -1895) 支 援 助 对 针
朝鲜
中国
求
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大陆政策”的出台(根本原因)
中国:积贫积弱,“避战求和”(可乘之机)
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材料一 1911年被清政府视为叛党的梁启超曾夜泊马关,在 春帆楼感慨万千,遂写下“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 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的诗句。 材料二 丘逢甲曾作《离台诗》二首,其一为:“宰相有权 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 然。” (1)据材料一,说说“十七年前”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伤心地” 因何事而让国人伤心?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的签订 (2)据材料二,宰相指的是谁?所割之地有哪些?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李鸿章 (3) 台湾的“割离”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军备废弛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 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马关条约》内容:
割三地 ——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
湖列岛给日本
赔二亿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口岸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
商口岸
允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岛及附属岛屿
影响
割地
香港岛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 巨额赔款使清朝丧失财 政独立,大量举借外债, 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把中 赔款 2100万银元 二亿两白银 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 国的财政和经济。 国变成半殖民地社会的极为重要的步 上海、广州、 重庆、沙市、 新口岸和内河新航线的开 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 辟,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开商埠 福州、厦门、 苏州、杭州 深入到中国内地。 宁波 加深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共24张PPT)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 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 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 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观原因(中国方面)
客观原因(日本方面)
① 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①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根本原因)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加剧人民负担 清政府举债赔款 便利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
通商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为通商口岸
使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 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严 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 甲午战争充分暴露 了清政府的无能,战后帝国主义列强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 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 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 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 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 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 壮烈殉国。
丁汝昌自杀
正月十一日,日本鱼雷艇夜间偷袭,
“定远”舰遭重创,丁汝昌移督旗于“镇远” 舰。正月十三日,鱼雷艇管带王平策划鱼雷 艇队集体逃亡,刘公岛形势进一步恶化。正 月十五,日军舰艇40余艘排列威海南口外, 势将冲入,日本陆军也用陆路炮台的火炮向 港内猛轰。丁汝昌登“靖远”舰迎战,击伤 两艘日本军舰,“靖远”中陆路炮台发射的 炮弹受伤,丁汝昌欲与船同沉,被部下誓死 救上小船。
十七日,丁汝昌获悉陆路援军彻底无望,
北洋舰队已被国家抛弃。当晚,服鸦片自杀, 延至十八日晨7时辞世。
丁汝昌死后,手下军官牛昶chǎng眪 bǐng 盗用他的名义,与日方签订了《威海 降约》。威海港,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海 军,至此全军覆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新中图版)
18.“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 是光绪皇帝所写,哀悼的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19.因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国人唾骂的清政府官员是
()
A.奕訢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20.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日
足
漫
壮
挥
海
天
军
下
威
泪
。
,
激战中的“致远”舰
邓世昌(1849—1894年),字正卿,广东番 禹(今广州市)人,清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17日,两国舰 队在黄海激战,邓世昌带领致远舰官兵浴血奋 战。在舰伤弹尽的情况下,邓世昌下令全速冲 向敌舰,决心与敌同归于尽,不幸途中被鱼雷 击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多人殉难。
中帝 国国 的主 狂义 潮掀
起 瓜 分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大大加深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领是( )。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2.下列侵华战争中,时间最短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3. 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事件是: C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风云
岛国。人多,地少, 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 国力日强
日本发展资本主义 中存在什么矛盾?
改革不彻底 封建残余浓厚
国内市场狭 小 资源少
生产发展 受到阻碍
对外侵略扩张
“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第一,守卫 主权线;第二,保护利益线。主权线指国之 疆域;利益线,指与主权线密切相关的地 区。”他公然宣称,朝鲜和中国东北都是 日本的“利益线”,叫嚷必须对这些地区 进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学习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习方法】讲授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探究向结合。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就把作为基本国策侵,并提出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
2.时间:年至年
3.经过:
(1)黄海大战:年9月,致远舰管带沉着应战,最后壮烈牺牲。
(2)威海卫之战:日本夹击山东威海卫,全军覆没。
4.结果:中国战败,年4月慈禧太后任命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签订了《条约》。
(二)《马关条约》
1.内容
2.影响
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二、课内探究
(一)反馈导学
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战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严重影响?
(二)自主探究
《马关条约》签定后,帝国主义国家是如何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
(三)研讨交流
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清政府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
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⑴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⑵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一例。
(四)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甲午年指的是()
A.1840年
B.1860年
C.1894年
D.1895年
2.光绪诗句“此目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3.把台湾割走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马关条约》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B.赔偿日本巨额军费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分布规律是()
A.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B.由沿海向内地推进
C.已进入到中国西北地区
D.占据了中国最富庶的地区
(五)总结拓展
由于清政府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此事给我们的启发是?
三、课后巩固
完成本课同步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