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配领方法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配领方法介绍
按需配领法构成依据
按需配领法,从认识体型与领型关系以及衣领造型中的变化规律两方面着手,从中找出涉及配领技术的相关因素,用来解释和解决配领技术内容,使达到按需配领的目的。
一、领型与体型的关系
领型与体型的关系,主要指配领中各种领型与人体颈、肩部位间的关系,例如:颈围的大小及长短登数据可通过人体直接测量获得;另外还需要了解正常人体的肩斜和颈斜数。现通过测量已知:肩斜约为19°,颈斜约为9°。见图6-14①所示。
为什么我们首先要掌握颈斜和肩斜的数据呢?因为在衣领造型过程中知道:当领型达到合体状态时,无论是立领还是翻领,甚至不管是高领座还是低领座,其领座部分的倾斜度总是依附着颈项,而且与颈斜度相适应的。因此在按需配领法中,配制立领时要求立领的起翘量掌握在9°以下为宜,就是根据颈肩斜数据而决定的。
同时,在各种翻领造型设计中知道,无论是关闭式翻领或开放式翻领,不管是阔翻领还是窄翻领,其翻领部分总是搁在肩斜线上的。见图6-14②、③、④。
而且颈肩斜处的领座与翻领间所呈现的夹角∠ABC,是由不同领座和翻领条件所形成的特定现象。那些由阔翻领与领座在颈肩斜处所形成的较大夹角和窄翻领与领座在颈肩斜处所形成的较小夹角,其度数正好与平面配领中所需配领松量相一致。
于是本配领法中,首次采用配领数据条件,就是以颈肩斜处的翻领宽和领座高为依据。并以该条件下的翻领宽和领座高在颈肩斜处所形成的夹角度数,作为解决该领型的配领松量。依此类推,继而全面解决各种条件数据的领型问题,这正是通过研究领型与体型相关因素而取得的结果。
因此在寻找接需配领法构成依据时,首先要注意该领在穿着状况下,领型与颈部间所需的活动松量。其次是根据颈肩斜处的翻领阔与领座高,正确地计算出该领的翻领松量。最后还需注意,究应选择何种方法使既能反映各种条件因索的变化需要。又能符合立体配领的效果,真正达到按需配领的目的。以上就是构成按需配领法全过程中,需要逐一解决的技术内容。
二、翻领松量的定量问题
翻领松量是指配制翻领时,根据平面制图中驳口线与领座翻折线的移位状况而命名的。凡窄翻领,其领座翻折线的移位量小;而阔翻领,其领座翻折线的移位量大。因此可以说翻领松量是反映领型内在变化规律和达到翻领平服合体的重要因素。
从目前确定翻领橙量的状况来看,有定数直标法,如登丽美、文化式就采用该方法;还有角度表示法,如“电视讲座”中的驳口线与上平线的角分法;D式裁剪中的前中线与驳口线的夹角度数;造型工艺基础中的公式计算度数等。另外,如《上海服装裁剪新编》中采取的特定方法,也是较有新意的解决翻领松量的方法。以上各种方法在一定条件下都具有正确的一面,但是一旦离开了原有的条件,又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是未能揭示配领要点的缘故。所以如何确定翻领松量就成为领型出样中的主要问题。
(一)确定翻领松量
按需配领法,是在分析比较国内外配领法基础上,以研究人体与领型相关因素和寻找对比各个相对应因素出发。从比较中发现:服装穿着中颈肩斜处各种各样的翻领与领座间所呈现的夹角变化规律和平面制图中驳口与领座翻折线所呈现的夹角变化互相一致。具体请参见翻领与领座在颈肩斜处的夹角变化示意图,图中的粗线表示人体颈肩斜轮廓,沿着颈肩斜轮廓的细线为穿着时的服装状况,其中领座与颈斜间隙为O.5厘米,是适应人体活动所需的松量。肩部间隙较小可以省略不计。见图6-15所示。
当领座高不变时,翻领越宽,其翻领与领座间所呈夹角越大;
当翻领宽不变时,领座越高,其翻领与领座间所呈夹角越小。
于是颈肩斜处翻领与领座间所呈现的夹角度数,决定了在该条件下的翻领松量。因此,一切以穿着状况为准,努力反映客观需要,就是本配领法所遵循的原则。
(二)翻领松量的计算方法
我们从领型与体型中,已经掌握了人体的颈肩斜数据,所以现在要计算翻领与领座间所呈夹角度是可行的。计算方法如下:
当人体肩斜为118°,现假设领座高为3厘米,翻领宽为15厘米,求该领型的翻领松量。见图6-16①所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人体颈肩斜存在着圆弧坡形特殊现象,需引起大家的注意,即;在阔翻领中,由于翻领远离颈肩斜圆弧坡形,其颈肩斜夹角为118°(参见图6-16①);而在窄翻领中,由于翻领接近颈肩斜圆弧坡形,其颈肩斜夹角为132°(见图6-16②)。
这就是人体的特殊情况形成特殊条件及特殊松量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不仅要观察其外表的变化现象,而且要注意其内在的变化规律。
作者在本书初版时,为了推广新技术,尽量简化了计算过程,书中仅提供了上述常规的计算方法,有意省略了特殊条件的表达。并且将常用的各翻领松量列成表格供大家查用。当本书出版后,曾接到许多服装技术研究者的来信,有的还寄来了自己计算的翻领松量。在这里作者除了阐明特殊条件的内容外,谨向所有关心服装技术发展的研究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遗憾的是,近年来也曾发现有抄袭以上技术内容在某杂志上发表的事,我想说;“人或许是有情性的,但满足于抄袭却是极其有害的事。”凡有文化、有技术的人,都可以通过该方法,运用自己的智慧,进一步发掘新技术。我就是在学习“D式裁剪法”作者戴永甫先生的多因素理论后,经过深刻领会,不断地求索和创新,运用于配领实践的,成果的获得离不开勤奋。
(三)翻领松量的增减情况
在配领中,翻领松量一般是不变的。但是当遇到领型变化和采用造型工艺技术配合运用这两种情况时,翻领松量有必要作出如下地增减。
(1)领型变化,系指衣领在造型上起着较大变化。如敞开式驳领变成关闭式U形翻领,或围颈翻领变成后八字倒装领等,这种造型上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翻领松量。我们在实践中知道:当V形驳口上升呈V形领口时,领口线呈直形,我们仍可按配制V形翻领计算松量。但若V形领口继续上升,由于受到颈部形态的影响而形成U形领口(如图6-17①所示),这时,根据关门翻领中前领口呈U形的状况,便需要按前翻领夹角松量增加50%的原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