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增韧研究进展
聚合物材料的增强增韧及其评价新方法
聚合物材料的增强增韧及其评价新方法
聚合物材料是一类具有优良性能的复合材料,由于其轻质、耐腐蚀、低成本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
然而,聚合物材料的性能也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污染物等,这就需要将其强度和韧性提高。
为了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方法,包括增强增韧、表面处理、结构调整等。
其中,增强增韧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增加填料、改变结构等方式来改善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此外,表面处理也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例如,通过涂覆不同类型的涂料或涂层,可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抗热性等性能。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聚合物材料的增强增韧也发生了变化,新的评价方法也随之出现,如力学性能测试、拉伸试验、抗拉强度测试等。
这些新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应用需求。
聚合物材料的增强增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考虑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还要考虑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还需要以新的评价方法来准确反映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高性能聚合物的增韧机制研究
高性能聚合物的增韧机制研究高性能聚合物在现代材料领域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存在!咱今儿就来好好聊聊它们的增韧机制。
我先跟您说个事儿,前阵子我去参观一家工厂,他们正在生产一种高性能聚合物制品。
我就站在生产线旁边,看着那些材料在机器里翻滚、成型。
那场景,真是让我对高性能聚合物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高性能聚合物要想变得更坚韧,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
首先得说说“银纹化”这个机制。
就好比我们建房子,要想房子牢固,地基得打好。
高性能聚合物也是这样,银纹化就像是给它打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受到外力作用时,聚合物内部会产生一些细微的裂纹,就像银纹一样。
这些银纹能够吸收能量,从而使聚合物材料不至于一下子就断裂。
再来说说“剪切屈服”。
这就好比拔河比赛,两边都在用力,绳子会发生一定的变形但不会断。
高性能聚合物在受到外力时,内部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形,从而分散和吸收外力,增强了材料的韧性。
还有“橡胶粒子增韧”,这招可厉害了!想象一下,在一堆坚硬的石头中间,掺入一些有弹性的橡胶球。
当受到冲击时,这些橡胶球就能起到缓冲的作用。
在高性能聚合物中加入橡胶粒子也是这个道理,它们能有效地增加材料的韧性。
“空洞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增韧机制。
就像一块面包,用力挤压的时候,里面会出现一些小空洞。
高性能聚合物在受力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空洞,这些空洞能够吸收能量,减轻外力对材料的破坏。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这些增韧机制,科研人员那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他们在实验室里反复做实验,调整各种参数,就为了找到最佳的增韧方法。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位科研人员,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连续几天都泡在实验室里,那种专注和执着,真让人佩服!回到高性能聚合物的增韧机制上来,不同的机制之间其实也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就像一支足球队,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职责,但只有大家默契配合,才能赢得比赛。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这些增韧机制至关重要。
比如说,制造汽车零部件,需要高性能聚合物既坚固又有韧性,这样才能保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pp增韧及pp、pe共混
PP增韧及PE/PP共混改性研究摘要:从塑料增韧聚丙烯(PP)体系(主要是与PE共混)、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P体系以及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体系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PP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采用塑料类作为改性剂增韧PP,虽可增韧,但是由于体系的不相容性,往往要大量使用改性剂或添加相容剂。
PE 增韧P P 的效果取决于共混物中PE 的用量, 当PE 质量分数达到25%~40 %时, 共混物既有良好的韧性和拉伸强度,又有较好的加工性能。
使用橡胶或者热望性弹性体与PP共混增韧效果最为明显。
但由于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加,体系在冲击强度大幅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刚性等性能的损失。
此外,还就近年发展起来的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机理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关量词:聚丙烯增韧聚乙烯共混改性聚丙烯(PP)是通用热塑性树脂中增长最快的品种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PP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有着优异的综合性能。
而其亟待克服的最为突出的缺点是它的缺口敏感性显著,即缺口冲击强度较低,尤其在低温时更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增韧。
PP共混增韧方法以其效果显著、工业化投资少且迅速易行等特点而广为应用。
共混增韧改性是指用其他塑料或弹性体等作为改性剂与PP共混,以此改善PP的韧性。
常用的改性材料主要分为塑料、橡胶或弹性体以及无机刚性粒子等几类。
1.塑料增韧PP体系采用塑料类作为PP增韧的改性剂.不仅可以达到增韧的目的,而且可使材料的耐磨性、染色性等得到改善,且价格较为低廉。
应用较多的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ILD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氯乙烯、聚酰胺(PA)等。
但由于他们与PP的不相容性,要使体系达到较高的韧性往往需要加大改性剂用量或添加相容剂。
1.1PP/聚乙烯(PE)1.1.1 高密度聚乙烯结构、性能及应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在每1000个碳原子中含有不多于5个支链的线型分子所组成的聚合物。
聚合物材料韧性增强及断裂机理研究
聚合物材料韧性增强及断裂机理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材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聚合物材料作为一种轻质、可定制和低成本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建筑、医学等领域。
然而,由于聚合物的脆性和易断裂性,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人们开始研究聚合物材料的韧性增强及其断裂机理。
聚合物材料的韧性增强是将其强度和塑性均衡提高的过程。
其需要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同时提高,以消耗断裂时释放出的应力。
聚合物材料的韧性增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添加增韧剂、表面/界面改性、热处理等方法。
添加增韧剂是一种最常见的韧性增强方式。
这种方法是通过添加一种或多种高分子材料或无机纳米颗粒到聚合物基体中,来改变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这些增韧剂可以使聚合物形成球状的颗粒或周围的相,并在断裂时增加能量吸收,从而提高材料的韧性。
表面/界面改性是另一种增强材料韧性的方法,其通过改变材料表面和界面的结构,来增强材料的耐韧性和强度。
这种方法可以使聚合物材料形成更好的界面结构或结合成分,从而抵抗断裂并减少其扩散。
热处理是一种改变聚合物结构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加热和冷却材料来改变其分子结构和户型,从而增强其强度和塑性。
热处理还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孔隙率、减少行内缺陷和增加断裂韧性。
然而,韧性增强并非唯一的问题。
我们还需要了解聚合物材料的断裂机理。
理解聚合物材料的断裂机理可以提高我们对材料的韧性和强度的认识,从而快速修复材料的断裂。
聚合物材料的断裂机理有很多,包括晶界断裂、链断裂、分子扩散、宏观拉伸等。
晶界断裂是指在晶体颗粒之间的界面处出现的断裂。
晶界断裂是聚合物材料中最常见的断裂机理之一,它通常适用于低粘度聚合物材料或软聚合物材料。
链断裂是指聚合物链成为其分子结构中断裂的局部内部点,这是聚合物材料中的另一种常见断裂机理。
分子扩散可以通过增加温度来实现,它被认为是聚合物材料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
宏观拉伸是指聚合物材料中的整个样品或部分样品拉伸的过程。
POE与EPDM对聚丙烯增韧改性研究
POE与EPDM对聚丙烯增韧改性研究聚丙烯 (Polypropylene, PP) 是一种常见的热塑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然而,其脆性和低冲击强度限制了其在一些应用领域的使用。
因此,为了提高聚丙烯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需要进行增韧改性。
本文将探讨聚丙烯增韧改性的两种常用方法:POE (Polyolefin elastomer) 和 EPDM (Ethylene-propylene-diene terpolymer)。
POE是一种弹性体,其结构中含有少量的丙烯,在聚丙烯中以分散相形式存在。
POE与聚丙烯之间的相容性较好,可以有效提高聚丙烯的抗冲击性能。
研究表明,随着聚丙烯中POE含量的增加,聚丙烯的拉伸韧性和冲击强度都会显著提高。
这是因为POE的弹性性质可以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减少聚丙烯的脆性。
EPDM 是一种橡胶弹性体,其结构中含有乙烯 (Ethylene)、丙烯(Propylene) 和二烯 (Diene)。
EPDM 能够与聚丙烯形成良好的相容性,并且可以在聚丙烯中有效分散。
EPDM 可以提高聚丙烯的拉伸韧性、冲击强度和耐热性。
研究表明,聚丙烯中 EPDM 的含量增加,可以显著提高聚丙烯的冲击强度和抗拉伸性能。
这是因为 EPDM 的弹性性能可以增加聚丙烯的延展性,从而提高聚丙烯的韧性。
POE和EPDM的增韧效果取决于它们与聚丙烯的相容性和分散性。
实验研究发现,聚丙烯中POE和EPDM的颗粒分散均匀,并且与聚丙烯形成良好的相容性,可以显著提高聚丙烯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此外,研究还发现,POE和EPDM的分子量对聚丙烯的增韧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较低分子量的POE和EPDM往往能够更好地分散在聚丙烯中,并且可以提供更好的增韧效果。
总之,POE和EPDM都是常用的聚丙烯增韧材料。
它们能够与聚丙烯形成良好的相容性,提高聚丙烯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选择适当的POE或EPDM材料,并控制其含量和分子量,可以获得理想的聚丙烯增韧改性效果。
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
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引言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环氧树脂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如脆性、易开裂和低冲击韧性等。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开展改性与增韧研究,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一、环氧树脂的改性方法1. 添加剂改性添加剂是改善环氧树脂性能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如填料、增塑剂和稀释剂等,可以调整环氧树脂的硬度、抗冲击性和粘附性等性能。
填料的加入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强度和硬度,同时降低成本。
增塑剂的加入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改善其加工性能。
稀释剂的加入可以调节环氧树脂的粘度,降低粘度有利于涂层的施工。
2. 聚合物改性聚合物改性是另一种常见的环氧树脂改性方法。
将其他聚合物与环氧树脂共混,可以改变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常用的聚合物改性剂包括丙烯酸酯、苯乙烯和聚酰胺等。
通过共混聚合,可以在环氧树脂中引入新的相,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此外,聚氨酯改性剂也常用于环氧树脂的改性,可以提高其抗冲击性和抗裂性。
二、环氧树脂的增韧方法1. 纤维增韧纤维增韧是一种常用的增韧方法,主要通过引入纤维增强相来增加环氧树脂的韧性。
常用的纤维增韧剂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等。
这些纤维增韧剂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特点,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和韧性。
此外,纤维增韧还能提高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
2. 橡胶增韧橡胶增韧是另一种常见的增韧方法,通过在环氧树脂中引入橡胶颗粒,可以提高其冲击韧性和拉伸韧性。
常用的橡胶增韧剂包括丁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和乙烯-丙烯橡胶等。
橡胶颗粒能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阻止环氧树脂的开裂和断裂。
此外,橡胶增韧还能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
三、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添加剂的类型和含量,实现了对环氧树脂性能的精确调控。
聚苯硫醚纤维增强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C 合 H I N 成 A 纤 S Y N 维 T H E 工 T I C 业 F , I 2 B 0 E 1 R 3 , 3 I N 6 D ( 4 U S ) T : R 4 Y 5
聚 苯 硫 醚 纤 维 增 强 增 韧 改 性 研 究 进 展
连丹丹 , 张蕊萍h , 申霄 晓
但是 H P P S在 P P S纤 维 中处 于 无 定形 态 , 过量 的
添 加会 影 响纤 维 的大 分 子 聚集 态 结 构 , 破 坏纤 维 整体 的力学性 能 。
1 . 2 聚 酰胺 6 6 ( P A 6 6 ) / P P S共混
P A 6 6有较 高 的熔 点 ( 2 5 2~2 6 5 o C) , 热 分 解 温 度大 于 3 5 0 o C, 能耐 酸 、 碱、 大 多数 无 机 盐水 溶
共混 并熔 融 纺 丝 , 加入 质 量 分 数 3 % 一5 % H P P 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P S共混树 脂 , 并 对 其 拉 伸 强 度 和 断 裂 伸 长率 进
行 了研 究 , 当共混 物 中 P A 6 6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后能提高 P P S的 热 稳 定 性 ( 玻 璃 化 转 变 温 度 较
了H P P S, 并与 L P P S与 L P P S进 行 了对 比表 征 , 结 果表 明 H P P S的结 晶 、 热 降解 和溶 解 性 等 差 异 较
L . A . B a l l a r d等 ¨ 通 过 熔 融 共 混 纺 丝 制 备 了
P A 6 6 / P P S纤维 , 加 人 马来 酸 酐 接 枝 聚 丙 烯 作 增 容剂 , 研究表明 P A 6 6的 加 入 明 显 提 高 了 P P S纤
PVC纳米复合材料的增强和增韧研究进展
步 提高 粒子 与 P C之 间在 纳米 尺 度上 的相 容 性 . V
深人研 究 P C纳米 材 料 的结 构 与性 能 , 强 理论 研 V 加
纤或 中空 的纳米 管 ,从 而形 成增强 的微纤 聚合 物复 合 材料 , 这种 材料 类 似于 纤维 增强 . 可 以使 冲击 强 也 度 明显 提高
而且 必须 在溶 液 浓度 小 于临界 浓度 且 不发生 相分 离 时 , 能 达到 预期 的效 果 。临界 浓度 很小 , 以研 究 才 所 只能 着重 于功 能材 料方 面 。
复合技术 , 以获得 最佳 的增 韧效 果 . 并最 终实 现工 业
化 生产 . 纳米 复合 技 术增 韧 P C研 究 的重要 方 向 是 V
共混 法是 最 常用 、最 简单 的制 要 首先 合成 出各 种形 态的 纳米 粒
3 0
中 国氯 碱
2 1 年 第 3期 01
子 , 过不 同的方 法与 P C树脂 直 接混合 制取 P C 通 V V 纳米 复合材 料 。 照共 混方式 的不 同, 混法 主要有 按 共 以下 3种 :1 溶液 共混 。 () 首先把 P C树 脂和纳 米粒 V
化改性 中有 着非 常广 阔 的应用 前景 ,但 也存 在 纳米 材料原 料价 格 昂贵 、 技术 复杂 等缺 点 。 开发 价格 低廉 的新型 纳米增 韧增 强 剂 , 寻找更 科学 、 适用 的 绡米 更
材 料 。分子 复合 的微 区尺寸 较一 般 的纳米 复 合材料
小, 是更 为精 细 的纳 米复 合材 料 。但是 , 子复合 材 分 料作 为 结构 材料 的应 用 与发展 , 主要受 到溶 液共 混 、 共沉 淀 等制备 方 法 的限制 。 不仅 需 要合 适 的共 溶 剂 ,
聚酰亚胺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发展[34],因此研究人员对 PI的研究从未间断。 为改善 PI的韧性、提高加工性能,研究人员从不
同方面对 PI进行改进研究。如:超支化[56]、引入柔性 基团[7],如醚键、羰基等、引入大侧基[89],如芴基、引入 非共面 结 构[10]、封 端[1112]等。 还 可 通 过 设 计 新 型 的 二酐[13]或二胺[14]增强 PI的韧性,提高断裂伸长率和 加工性能。经增韧改性的 PI,其分子链柔顺性提高,制 品断裂伸长率增大,应用领域扩展。
超支化可提高分支度,降低分子链纠缠;柔性基团 可提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增大分子链的活动能力;新型 二胺、二酐通过不同种类的组合可合成新性能 PI;结构 改性,可减弱 分 子 链 的 规 整 度,减 少 分 子 链 间 的 共 轭,
·10·
聚酰亚胺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也可以提高聚合物的韧性。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超支化、柔性基团、新型 二
第32卷 第9期 2018年9月
中 国 塑 料
犆犎犐犖犃犘犔犃犛犜犐犆犛
Vol.32,No.9 Sep.,2018
聚酰亚胺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王凯歌,曹新鑫 ,吴梦林,菅珂婕,何小芳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摘 要: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对聚酰亚胺(PI)增韧的研究进展,对超支化增韧、柔性基团增韧、二胺二酐增韧及结构改 性进行了概述。超支化分子具有高度支化的三维立体结构和更多的端基,可降低分子链的纠缠;柔性基团可提高分子 链的柔顺性,两者均可提高材料的韧性;设计合成新型二胺二酐可用于改善 PI的韧性;破坏原来分子链的结构,可降低 分子链与苯环间的共轭,提高 PI的韧性;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分别将超支化与柔性基团和二胺二酐 结合,协同增韧 PI。 关 键 词:聚酰亚胺;增韧;超支化;柔性基团;改性 中图分类号:TQ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278(2018)09000908 犇犗犐:10.19491/j.issn.10019278.2018.09.002
超支化聚合物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和傅里叶变换红 外光 谱 ( rI 仪 等 分析 手段 发现 环氧 树 F. R) 脂/ 超支化 聚合 物体系 的固化温 度 比环氧树 脂/ 性 聚合物 线 体系的 固化温度高 , 但环 氧树脂/ 超支 化聚合 物体 系 的固化
反应活化能较低 。当超 支化 聚合物末 端 的羟基转 变 为苯 甲 酸基团时 , 固化反应的诱导期变得较长 , 并且反应热降 低 , 整 个反应级数为 15 . 。随着 固化反应 的进行 , 氧基 团的峰特 环 性呈下降趋势 , 同时 H连接到 C 一0 键 上的峰值增加 , 随 并 着超支化 聚合物 含量 的增 加 , 与 C-O 连 接 的峰值 不断 H -  ̄-
( ) 支化 聚合物 的尺 寸和 球状结 构杜 绝 了在 其它传 统 的 3超 增韧体 系中所 观察到的有害的粒子过滤效应 , 起到 内增韧 的 作用 。
2 1 超 支 化 聚 合 物 改性 环 氧 树 脂 的 固 化行 为 .
(P 增韧 、 IN) 热致性液 晶聚合 物 ( L P 增 韧 、 胶类 弹性体 TC ) 橡 增韧及纳米粒 子 增韧 等¨ ] 。 。这 些增 韧手 段 都能使 环 氧树 脂的韧性得到较大 的提高 , 同时却降 低 了材料 的耐热 性 、 但
一
由于超支化 聚合物具有 独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性能 , 以在保证 提高环氧树 可 脂韧性 的同时不降低 固化 物 的模 量 、 热性 等性 能 , 耐 故引 起
了人们广泛 的关注。
1 超 支 化 聚 合 物
20 0 0年韩 国的 Jo a h等 研究 了超支化 聚合 物 onH kO
与环氧树脂的 固化行 为。他们 采用 差示扫 描量 热 ( S 仪 D C)
环氧树脂 超 支化 聚合 物 增韧 改 性
POE_在塑料增韧改性中的应用进展
POE_在塑料增韧改性中的应用进展
POE(Polyolefin Elastomer)是一种具有弹性和柔韧性的聚烯烃弹性体,由于其低的结晶度和高的熔融温度,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增韧剂,广泛应用于塑料增韧改性中。
本文将就POE在塑料增韧改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POE作为增韧剂在聚合物基体中起到填充剂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塑料的冲击强度和韧性。
由于POE具有极好的弹性和拉伸性能,使得其能够吸收冲击能量,并抵抗塑料的断裂扩展。
研究表明,POE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塑料的冲击强度,使其能够在低温下保持较好的韧性。
其次,POE还可以与聚合物基体相容,形成相互穿插的网络结构,增加聚合物的断裂韧性。
这种网络结构能够有效抑制裂纹的扩展,提高塑料的抗裂性能。
研究表明,POE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塑料的断裂韧性和断裂延伸率,使其能够承受较大的拉伸应力。
此外,POE还可以提高塑料的热稳定性和耐老化性能。
由于POE具有抗氧化和抗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可以有效抑制塑料的氧化降解和光降解。
研究表明,POE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塑料的热稳定性和耐老化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最后,POE还可以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和流动性。
由于POE具有低的熔融温度和高的流动性,可以在塑料加工过程中提高塑料的熔融流动性和注射成型性能。
研究表明,POE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塑料的熔融温度和粘度,提高塑料的熔融流动性和注射成型效果。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1环 氧树 脂 的 增 韧方 法 .
张 凯 等 利 用 聚 丙 烯 酸 丁 醋 / 甲 基 丙烯 酸 甲 酯 核 壳 型 粒 子 增 韧 聚 E , 究表 明: 用量为 E P研 当 P用 量 2 %时 , 冲击 强 度 有 明 显 提 高 。 抗
科技信息
0职校论坛0
S INC CE E&T C O O YI F R TO E HN L G O MA I N N
20 0 9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3 5期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陈 晓 松 刘 日鑫 ( 常州 工程职 业技术 学院 江苏 常 州
【 摘
23 6 1 1 4)
要 】 文 总 结 对 比 了 国 内 外有 关环 氧 树 脂 的 各 种 增 韧 技 术 的 增 韧 机 理 、 究 发 展 现 状 及 优 缺 点 , 对 环 氧 树 脂 增 韧 技 术 的 发展 趋 势 本 研 并
与 其 它 增 韧 方法 相 比 , 壳 增 韧 可 控 性 强 , 过 控 制 粒 子 尺 寸 及 核 通 11 胶 增 韧 .橡 P可 8 】 。 橡胶类弹性体增韧 E P是 较 早 开 始 的 环 氧 树 脂 增 韧 方 法 , 增 韧 改 变 核 壳 聚 合 物 组成 来 改 性 E , 以 获 得 显 著 的增 韧 效 果【 其 15刚 性 粒 子增 韧 . 机理 主要 是 “ 纹一 锚 ” 银 钉 机理 和 “ 纹 一 切 带 ” 理 。 韧效 果 不 仅 取 银 剪 机 增 刚 性 粒 子在 塑 性 变 形 时 , 伸 应 力 能有 效 地 抑 制基 体 树 脂 裂 纹 的 拉 决 于 橡 胶 与 环 氧树 脂 连 接 的 牢 固 强度 , 与 二 者 的相 容 性 和 分 散 性 以 也 及 E P的 固化 过 程 有关 [] 2。 - 3 扩展 , 同时 吸 收 部 分 能 量 , 而 起 到 增 韧 作 用 。适 当 添 加 刚 性 二 氧 化 从
有机硅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生成共聚物 ,并在固化物结构中引入稳定 、柔顺的 Si2O 链 ,从 而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及断裂韧性 。但聚硅氧烷柔顺性 好 ,玻璃化温度低 ,在较多研究结果中均有改性后体系玻璃 化温度降低的报道[13 - 15] 。
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有机硅改性环氧方面的文献报道 , 采用的有机硅一般为大分子体系 ,且都是通过有机硅链端所 带的活性端基如羟基 、氨基等与环氧基反应的方式来引进有 机硅链段[13 ,16 - 21] ,这些方法不但消耗了环氧基 ,使固化网络 交联度下降 ,而且大分子柔性链段的引入也相应降低了体系 的刚性 ,因此增韧的同时也伴随着耐热性 ( Tg ) 的下降 。另 外 ,有机硅价格较高 ,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改性有机硅 树脂的合成过程中 ,最大的问题是有机硅树脂与普通的有机 树脂的共混性 。共聚物的性能与有机硅树脂和有机树脂的 相容性有很大关系 。从分子聚集态的角度看 ,由于这 2 种树 脂不能达到有效的混合 ,它们自成一相 ,成为非均相的共混 体系 ,随时间的延长 ,体系出现相分离 ,不能充分发挥 2 种树 脂的优良性能[21] 。
表 1 CTBN( 15 份) 改性双酚 A 型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 Table 1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 GEBA
modified wit h 15 wt % CTBN
性能
未改性 改性后
拉伸强度 M Pa 73. 1 95. 8
断裂延 伸率/ %
4. 8 9. 0
关键词 有机硅 改性 环氧树脂 增韧 中图分类号 : TQ323. 5
Research Progress in Epoxy Resins Toughening by Organic Silicon
WAN G Xi , ZH EN G Shuiro ng , WAN G Rumin
聚合物增韧机理研究进展
V o l.14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N o14 1998年7月POL Y M ER M A T ER I AL S SC IEN CE AND EN G I N EER I N G Jul.1998聚合物增韧机理研究进展Ξ郑 强 冯金茂 俞月初 益小苏(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杭州,310027)摘要 详细总结了聚合物增韧机理研究的进展及前景,并讨论了分散相橡胶粒子形态、结构对增韧效果的影响,概括了橡胶增韧聚合物及其加工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聚合物,橡胶增韧,银纹,剪切屈服,协同效应1 前言聚合物增韧一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50年代,实现了高抗冲性聚苯乙烯(H IPS)的工业化生产,从而获得性能好、成本低的H IPS;随后,通过橡胶增韧苯乙烯2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制备了性能优良的AB S工程塑料;70年代,D u Pon t公司采用熔体共混方法,成功开发了超韧尼龙;至80年代末,美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开发出许多新的增韧体系,如聚苯醚(PPO) H IPS、聚碳酸酯(PC) AB S、PA PPO等高分子合金并已投放市场。
虽然关于增韧的微观机理仍存在许多缺陷,但一般可以认为制备高分子合金应遵循以下3个原则:(1)分散相的橡胶粒子的粒径存在最佳值其值大小主要由基体的链结构决定;(2)分散相粒子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协同效应,但粒径分布越窄则越利于基体发生脆2韧转变;(3)两相间应具有良好的界面粘接强度。
由于橡胶增韧本身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例如由于橡胶相的加入,导致材料的刚度及耐热性能大幅度下降。
自8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讨论研究采用非弹性体来增韧塑料,以此制备高强度高韧性的聚合物材料。
近年来,人们又将橡胶增韧塑料的一些机理充分应用于非弹性体增韧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提出了非弹性体增韧的“冷拉”机理[1],并建立了“芯2壳”模型[2]。
相信随着新的实验条件和设备的产生,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成为可能,必将促使橡胶增韧机理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也将对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准则。
端羧基丁腈橡胶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端羧基丁腈橡胶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随着人们对高性能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聚合物材料的性质需要进一步改善。
改性材料已成为提高聚合物材料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增韧改性环氧树脂是一种典型的改性材料,该材料通常用于钢结构的粘接和复合材料的制备。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CTBN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首先,本文介绍了CTBN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以及其作为环氧树脂的增韧剂的原理。
CTBN与环氧树脂之间的反应机理是通过CTBN中的丁腈基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反应产生交联。
同时,CTBN的柔韧性能使其能够在环氧树脂中形成弹性相,在受力时吸收冲击能,从而提高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然后,本文总结了不同方法对CTBN增韧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的研究成果。
这些方法包括单体添加法、接枝法、共混法和交联改性法等。
其中,单体添加法是将CTBN单体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并通过加热反应将它们交联在一起,可以获得较高的增韧效果。
接枝法是将CTBN接枝到环氧树脂分子链上,可获得更为均匀的增韧效果。
共混法通过溶液共混或熔融共混的方式将CTBN和环氧树脂混合,可以获得较好的相容性和增韧效果。
交联改性法是将CTBN和环氧树脂交联在一起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可获得更高的强度和耐热性。
最后,本文探讨了CTBN增韧环氧树脂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该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等领域。
例如,在飞机制造中,CTBN增韧环氧树脂可用于复合材料的制备,提高其耐热性和抗冲击性能。
在汽车制造中,CTBN增韧环氧树脂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结构粘接材料,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在电子领域中,CTBN增韧环氧树脂可用于制备电路板和绝缘材料,提高其机械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CTBN增韧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改性材料,在聚合物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CTBN增韧环氧树脂的性能和制备方法也将不断优化和改进,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热固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热固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热固性树脂是一种常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然而,它们在应力下容易产生脆性断裂,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
因此,为了提高热固性树脂的韧性,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增韧改性。
本文将介绍热固性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常见的热固性树脂包括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硅橡胶等,这些树脂的力学性能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增韧方法得到改善。
目前主要的增韧改性方法有填料增韧、弹性体增韧和纤维增韧等。
填料增韧是最常用的增韧方法之一,通过添加纳米颗粒或微米颗粒到树脂中,来增加树脂的韧性。
纳米颗粒的加入可以增加树脂的界面附着力,并抑制裂纹扩展。
常用的填料有纳米硅灰、氧化铝和碳纤维等。
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将填料表面进行改性,如进行硅氧烷涂层处理,可以更好地增韧树脂。
弹性体增韧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添加弹性体颗粒或聚合物到树脂中,来提高树脂的韧性。
常见的弹性体包括硅橡胶、聚氨酯和聚酯橡胶等。
添加弹性体可以减缓裂纹扩展速度,并吸收能量,从而提高树脂的韧性。
近年来,许多研究聚焦于制备具有高分散性和高稳定性的纳米弹性体颗粒,以更好地增韧树脂。
纤维增韧是最有效的增韧方法之一,通过添加纤维材料到树脂中,来提高树脂的韧性和强度。
常见的纤维材料有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等。
纤维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承载应力,阻止裂纹扩展,并提高树脂的强度和韧性。
纤维增韧不仅可以提高树脂的力学性能,还可以改善其耐冲击性和耐磨性,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和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了上述的增韧方法,一些研究还尝试利用交联结构的调控、接枝共聚和共混改性等方法来增韧树脂。
例如,通过调整交联结构和交联程度,可以调控树脂的韧性和塑性。
接枝共聚是一种将聚合物接枝到树脂分子链上的方法,以提高树脂的弹性和韧性。
共混改性则是将不同的树脂进行共混,形成互相有利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树脂的力学性能。
总之,热固性树脂的增韧改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gma-g-poe增韧pet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研究与开发合成纤维工业ꎬ2019ꎬ42(5):54CHINA㊀SYNTHETIC㊀FIBER㊀INDUSTRY㊀㊀收稿日期:2019 ̄03 ̄07ꎻ修改稿收到日期:2019 ̄07 ̄18ꎮ作者简介:阳培翔(1978 )ꎬ男ꎬ高级工程师ꎬ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改性开发ꎮE ̄mail:2228575136@qq.comꎮGMA ̄g ̄POE增韧PET的结构与性能研究阳培翔ꎬ高灵强ꎬ温浩宇ꎬ吴㊀波ꎬ朱国彬(四川省宜宾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ꎬ四川宜宾644000)摘㊀要: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烯烃弹性体(GMA ̄g ̄POE)作为增韧剂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ꎬ研究了GMA ̄g ̄POE的加入对PET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ꎮ结果表明:随着GMA ̄g ̄POE含量的增加ꎬPET/GMA ̄g ̄POE共混体系拉伸强度逐渐降低ꎬ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逐渐增加ꎬ当GMA ̄g ̄POE质量分数超过15%时ꎬ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趋于稳定ꎬ当GMA ̄g ̄POE质量分数超过10%时ꎬ共混体系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变不大ꎻGMA ̄g ̄POE的加入使PET的冷结晶温度降低ꎬ结晶度增加ꎬ最大结晶温度升高ꎻ随着GMA ̄g ̄POE的含量的进一步增加ꎬPET/GMA ̄g ̄POE共混体系的冷结晶温度㊁最大结晶温度变化不大ꎬ但结晶度有所降低ꎻGMA ̄g ̄POE的加入使PET从单一熔融峰变为两个熔融峰ꎬ分别为248ħ和242ħ左右ꎬ且随着GMA ̄g ̄POE含量的增加ꎬ两个熔融峰位置不变ꎻGMA ̄g ̄POE的加入导致PET/GMA ̄g ̄POE比PET的微卡软化点(VST)升高ꎬ但GMA ̄g ̄POE含量较高时ꎬ其VST则又略有下降ꎻ当GMA ̄g ̄POE含量较高时ꎬPET/GMA ̄g ̄POE共混体系缺口断面较粗糙ꎮ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㊀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烯烃弹性体㊀共混㊀增韧㊀结构㊀性能中图分类号:TQ323.4+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 ̄0042(2019)05 ̄0054 ̄04㊀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以其较高的机械强度㊁耐化学溶剂性㊁阻隔性以及极好的透明度等优点ꎬ在包装和薄膜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8]ꎮ作为工程塑料或包装材料时ꎬ其缺点是在常用的加工温度下结晶速度过慢㊁冲击性能差㊁吸水性大等ꎬ这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ꎬ因此需对PET进行一定的增韧才能使其达到特殊工程塑料[9]的性能指标ꎮ聚合物共混改性制备的关键是聚合物间的相容性ꎬ其中包括相容剂㊁互穿聚合物网络改性及接枝改性等ꎮ采用接枝反应基团提高不相容体系的相容性具有反应挤出的特点ꎬ是实现提高相容性的成熟方法之一ꎮ作者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烯烃弹性体(GMA ̄g ̄POE)增韧PETꎬ研究了GMA ̄g ̄POE对PET/GMA ̄g ̄POE共混体系的结晶性㊁耐热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ꎮ1㊀实验1.1㊀原料PET:牌号66151ꎬ四川省宜宾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产ꎻGMA ̄g ̄POE:牌号HS2 ̄203Gꎬ接枝率1.0%ꎬ广州合诚化学有限公司产ꎮ1.2㊀设备与仪器SA1600/540V注塑机:重庆海天公司制ꎻ101A ̄4B烘箱:上海实验仪器厂制ꎻGC25/60除湿干燥机:广为塑料机械厂制ꎻHPL27/40 ̄960双螺杆造粒机:成都先锋塑胶有限公司制ꎻDSC214型差热扫描量热仪:德国耐驰公司制ꎻXLD ̄10L万能试验机:承德金建厂制ꎻ104型冲击试验机:TINI ̄USOLSEN公司制ꎻTESCANMIRA3扫描电镜(SEM):泰思肯(中国)有限公司制ꎻXRW ̄300A热变形微卡软化点测试仪:承德金建厂制ꎮ1.3㊀实验配方PET与GMA ̄g ̄POE的共混配比及相应试样编号如表1所示ꎮ表1㊀试样的共混配比Tab.1㊀Blendingratioofsamples试样编号PET/gGMA ̄g ̄POE/gG01000G5955G109010G158515G2080201.4㊀试样制备将PET原料在160ħ干燥4h后ꎬ与GMA ̄g ̄POE按表1配方比例混合ꎬ经同向双螺杆挤出造粒ꎻ造粒料在100ħ干燥1h后除水ꎬ在130ħ干燥3hꎬ按GB/T17037.1分别注塑拉伸样条和冲击样条ꎮ1.5㊀分析测试差示扫描量热(DSC):取10g左右注塑样条ꎬ使用DSC214型差热扫描量热仪进行测试ꎮN2氛围ꎬ以10ħ/min升温至280ħꎬ再以10ħ/min速率降温至50ħꎬ再从50ħ以10ħ/min升温到280ħꎮ热失重(TG)分析:将试样干燥后ꎬ使用TG209热重分析仪ꎬ在N2条件下ꎬ以20ħ/min的升温速率进行测试ꎮ拉伸强度:将注塑拉伸样条在万能试验机上ꎬ以50mm/min的速率测试5根样条ꎬ结果取其平均值ꎮ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将注塑冲击样条按GB/T1043.1开A型缺口ꎬ在104型冲击试验机上测试20根样条ꎬ结果取其平均值ꎮ微卡软化温度(VST):将拉伸样条裁切为10mmˑ10mm左右的方块2块ꎬ按GB/T1633中A50方法(10Nꎬ50ħ/h)进行测试ꎬ当2个试样测试数据误差小于2ħ时ꎬ结果取其平均值ꎮ断面形貌:将冲击样条缺口冲断后ꎬ清洗处理断面ꎬ表面喷金后ꎬ使用SEM观察并拍照ꎮ2㊀结果与讨论2.1㊀拉伸与冲击性能从图1可以看出ꎬ随着GMA ̄g ̄POE含量的增加ꎬPET/GMA ̄g ̄POE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ꎬ当GMA ̄g ̄POE质量分数超过15%时ꎬ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趋于稳定ꎻ随着GMA ̄g ̄POE含量的增加ꎬ共混体系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逐渐增加ꎬ当GMA ̄g ̄POE质量分数超过10%时ꎬ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基本变化不大ꎮ图1㊀GMA ̄g ̄POE含量对共混体系的拉伸与冲击强度的影响Fig.1㊀EffectofGMA ̄g ̄POEcontentontensileandimpactstrengthofblendsystems㊀㊀这主要是由于GMA ̄g ̄POE的环氧基团与PET分子链的端羧基或端羟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PET ̄co ̄POEꎬ而且反应速度较快ꎬ该共聚物作为一种界面改性剂提高了基体和分散相的相容性ꎬ降低了界面张力ꎬ故可提高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15]ꎮ2.2㊀DSC分析2.2.1㊀熔融冷结晶从图2和表2可看出ꎬGMA ̄g ̄POE的加入使PET的冷结晶温度(Tc)降低ꎬ结晶度(Xc)增加ꎬ这主要是因为GMA ̄g ̄POE加入到PET中时ꎬ其粒子分散在PET基体中可起到一定的成核作用ꎬ相同注塑工艺条件下ꎬ可使材料的Xc提高ꎬ并在升温时使PET/GMA ̄g ̄POE共混体系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二次结晶ꎮ随着GMA ̄g ̄POE的含量的进一步增加ꎬPET/GMA ̄g ̄POE共混体系的Tc变化不大ꎬ表明GMA ̄g ̄POE含量的变化对材料的二次结晶行为影响不大ꎻ而随着GMA ̄g ̄POE的含量的进一步增加ꎬ共混体系的Xc反而有所降低ꎬ其原因是GMA ̄g ̄POE上的环氧基团与PET分子链上的活性基团发生反应ꎬ当GMA ̄g ̄POE添加过多后ꎬPET分子链上接枝更多的GMA ̄g ̄POE链段ꎬ破坏了PET分子链的规整性ꎬ导致Xc下降ꎮ图2㊀GMA ̄g ̄POE含量对共混体系冷结晶的影响Fig.2㊀EffectofGMA ̄g ̄POEcontentoncoldcrystallizationofblendsystems表2㊀PET/GMA ̄g ̄POE共混体系的Tc和XcTab.2㊀TcandXcofPET/GMA ̄g ̄POEblendsystem试样Tc/ħXcꎬ%G0129.77.85G5125.714.29G10124.712.22G15124.412.73G20124.911.5955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阳培翔等.GMA ̄g ̄POE增韧PET的结构与性能研究2.2.2㊀结晶从表3可以看出ꎬGMA ̄g ̄POE的加入使PET的最大结晶温度升高ꎬ说明在降温时GMA ̄g ̄POE使PET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结晶ꎬ原因主要是GMA ̄g ̄POE的成核作用ꎮ随着GMA ̄g ̄POE的含量的进一步增加ꎬPET/GMA ̄g ̄POE共混体系的最大结晶峰温度略有下降ꎬ其原因为GMA ̄g ̄POE的含量过高ꎬ其GMA的环氧基团与PET分子链活性基团发生反应ꎬGMA ̄g ̄POE分子更多接枝到PET分子链上ꎬ破坏了PET分子链的规整性ꎬ其对材料结晶特性的影响更大ꎬ从而使PET的结晶性降低ꎮ表3㊀PET/GMA ̄g ̄POE共混体系的最大结晶温度Tab.3㊀MaximumcrystallizationtemperatureofPET/GMA ̄g ̄POEblendsystem试样最大结晶温度/ħG0169.7G5197.2G10199.7G15199.6G20197.02.2.3㊀熔融PET/GMA ̄g ̄POE共混体系的DSC二次熔融测试结果见图3ꎮ从图3可看出ꎬGMA ̄g ̄POE的加入使PET从单一熔融峰变为两个熔融峰ꎬ分别为248ħ和242ħ左右ꎮ且随着GMA ̄g ̄POE含量的增加ꎬ两个熔融峰变化不大ꎮ248ħ的熔融峰与纯PET熔点接近ꎻ242ħ的熔融峰则与GMA ̄g ̄POE上的环氧基团与PET分子链上的端羧基或端羟基发生反应生成PET ̄co ̄POE[10]有关ꎬPET分子链上共聚POE后ꎬ其分子链增长ꎬ分子链柔顺性增加ꎬ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更容易排入晶格ꎬ且由于PET ̄co ̄POE生成后其分子链上的端羧基或端羟基已反应完全ꎬ不能再与GMA ̄g ̄POE上的环氧基团继续反应ꎬ使PET ̄co ̄POE的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一定的稳定性ꎬ故随着GMA ̄g ̄POE含量的增加ꎬ两熔融峰位置不再变化ꎬ仅表现为峰的强弱变化ꎮ图3㊀GMA ̄g ̄POE含量对共混体系熔融的影响Fig.3㊀EffectofGMA ̄g ̄POEcontentonmeltingbehaviorofblendsystems2.3㊀断面形貌从图4可以看出ꎬ当GMA ̄g ̄POE含量较少时ꎬPET/GMA ̄g ̄POE共混材料冲击断面与纯PET类似ꎬ其断面平整ꎬ属于脆性断裂ꎻ当含量较高时ꎬ断面较粗糙ꎬ说明GMA ̄g ̄POE对PET的增韧效果较好ꎮ由于GMA ̄g ̄POE为增韧弹性体ꎬ环氧基团与PET分子链上的端羧基或端羟基发生反应生成PET ̄co ̄POE充当了界面改性剂的作用ꎬ提高了两相的界面结合力ꎬ当共混材料在受到瞬间冲击时ꎬ共混体系中的弹性体瞬间吸收大部分冲击能ꎬ当超过一定极限后断裂形成粗糙断裂表面ꎮ图4㊀PET/GMA ̄g ̄POE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SEM照片Fig.4㊀SEMimagesofimpactsectionsofPET/GMA ̄g ̄POEblendsystem2.4㊀耐热分析从表4可看出ꎬGMA ̄g ̄POE加入导致共混体系的VST比纯PET的高ꎬ主要原因是少量GMA ̄g ̄POE的加入起到成核剂的作用ꎬ在注塑过程中注塑样条Xc上升ꎬ其对应VST偏高ꎮ当GMA ̄g ̄POE含量较低时ꎬPET/GMA ̄g ̄POE体系的VST基本相同ꎻ当GMA ̄g ̄POE质量分数为20%时ꎬPET/GMA ̄g ̄POE体系的VST下降约1.5ħꎮ其65㊀合㊀成㊀纤㊀维㊀工㊀业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第42卷原因主要是GMA ̄g ̄POE为弹性体ꎬ其本身弹性较大ꎬ硬度低ꎬ且VST较低ꎬ当含量较高时可导致PET/GMA ̄g ̄POE共混体系材料韧性提升ꎬ硬度下降ꎬVST降低ꎮ表4㊀PET/GMA ̄g ̄POE共混体系的VSTTab.4㊀VSTdataofPET/GMA ̄g ̄POEblendsystem试样VST/ħG070.0G574.3G1074.1G1574.1G2072.63㊀结论a.随着GMA ̄g ̄POE含量的增加ꎬPET/GMA ̄g ̄POE共混体系拉伸强度逐渐降低ꎬ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逐渐增加ꎮb.GMA ̄g ̄POE的加入使PET的Tc降低ꎬXc增加ꎬ最大结晶温度升高ꎻ随着GMA ̄g ̄POE的含量的进一步增加ꎬPET/GMA ̄g ̄POE共混体系的Tc㊁最大结晶温度变化不大ꎮc.GMA ̄g ̄POE的加入使PET从单一熔融峰变为两个熔融峰ꎬ且随着GMA ̄g ̄POE含量的增加ꎬ两个熔融峰位置不变ꎮd.GMA ̄g ̄POE加入导致PET/GMA ̄g ̄POE比PET的VST升高ꎮ当GMA ̄g ̄POE质量分数为20%时ꎬPET/GMA ̄g ̄POE体系的VST略有下降ꎮe.当GMA ̄g ̄POE含量较少时ꎬPET/GMA ̄g ̄POE共混材料冲击断面与纯PET类似ꎬ其断面平整ꎻ当含量较高时ꎬ其断面较粗糙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林新土ꎬ陈庆华ꎬ钱庆荣ꎬ等.POE ̄g ̄GMA对r ̄PET/PP共混体系相形态及流变行为的影响[J].中国塑料ꎬ2013ꎬ27(12):34-40.[2]㊀王晓艳.聚酯PET的工程化增韧改性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ꎬ2010.[3]㊀汪海.R ̄PET的扩链㊁增韧改性及PET结晶性能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ꎬ2011.[4]㊀王玉梅ꎬ杨丰ꎬ李越超.PET/POE共混物增韧改性研究[J].中国塑料ꎬ2013ꎬ27(4):38-41.[5]㊀平翔.PET的辐射接枝及其自增容增韧改性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ꎬ2011.[6]㊀刘锋ꎬ王锡柱ꎬ张德善.PET改性工程塑料的发展动态[J].弹性体ꎬ2005ꎬ15(6):59-63.[7]㊀李昌鸿ꎬ史鹏伟ꎬ汤俊杰ꎬ等.POE ̄g ̄GMA接枝率对PBT/POE ̄g ̄GMA共混材料性能及形态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ꎬ2016ꎬ44(2):29-34.[8]㊀王超ꎬ杨其ꎬ樊鹏鹏ꎬ等.环氧树脂对PP/EPDM ̄g ̄MAH力学性能与形态结构的影响[J].塑料科技ꎬ2011ꎬ39(6):27-30.[9]㊀谭志勇ꎬ刘世纯ꎬ崔秀丽.PET/POE ̄g ̄GMA共混物形态及力学性能的优化[J].塑料工业ꎬ2013ꎬ41(11):95-99.[10]㊀刘世纯ꎬ崔秀丽ꎬ谭志勇.不同反应基团接枝POE增韧PET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ꎬ2013(10):34-37.StructureandpropertiesofGMA ̄g ̄POEtoughenedPETYANGPeixiangꎬGAOLingqiangꎬWENHaoyuꎬWUBoꎬZHUGuobin(YibinPlasticPackingMaterialsCo.ꎬLtd.ꎬYibin644000)Abstract:Glycidylmethacrylate ̄graftedpolyolefinelastomer(GMA ̄g ̄POE)wasusedasflexibilizertotoughen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TheeffectsofGMA ̄g ̄POEonthestructureandpropertiesofPETwerestudi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additionofGMA ̄g ̄POEgraduallydecreasedthetensilestrengthandincreasedthesimplesupportedbeamnotchedimpactstrengthofPET/GMA ̄g ̄POEblendsystemsꎻthetensilestrengthoftheblendsystemstendedtobestablewhenthemassfractionofGMA ̄g ̄POEexceeded15%ꎻthesimplesupportedbeamnotchedimpactstrengthofthebendsystemschangedalittlewhentheGMA ̄g ̄POEcontentexceeded10%bymassfractionꎻtheadditionofGMA ̄g ̄POEdecreasedthecoolcrystallizationtemperatureandincreasedthecrystallinityandmaximumcrystallizationtemperatureofPET/GMA ̄g ̄POEblendsystemsꎻthecoolcrystalliza ̄tiontemperatureandmaximumcrystallizationtemperaturechangedalittleꎬbutthecrystallinityofPET/GMA ̄g ̄POEblendsys ̄temsdecreasedinsomedegreewhentheGMA ̄g ̄POEcontentcontinuouslyincreasedꎻthesinglemeltingpeakofPETwasdividedintotwopeaksataround248ħand242ħduetotheadditionofGMA ̄g ̄POEꎬandthepositionofthetwopeaksdidnotchangewiththeincreaseofGMA ̄g ̄POEcontentꎻtheVicatsofteningpoint(VST)ofPET/GMA ̄g ̄POEblendsystemswashigherthanthatofPETduetotheadditionofGMA ̄g ̄POEꎬbutslightlydecreasedwhentheGMA ̄g ̄POEcontentwasrelativelyhighꎻandtheimpactsectionofPET/GMA ̄g ̄POEblendsystemswasroughwhentheGMA ̄g ̄POEcontentwasrelativelyhigh.Keywords: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ꎻglycidylmethacrylate ̄graftedpolyolefinelastomerꎻblendingꎻtougheningꎻstructureꎻproperties75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阳培翔等.GMA ̄g ̄POE增韧PET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PVC纳米复合材料增强和增韧研究进展
■ 康 永
收 稿 日期 :2 1- 7 2 0 0 0 -2
作者简介:康 永 ,男 ,助理工程师 ,现在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技术 中心从事技术工作。
电 子信 箱 :a pit n 13C I p l i @ 6 .On ao
罗 、b d户日 6 I— 1 I , 棚∞ -0 v N1 2 oo8 。0 1 J 2
为 填料来 填充改 性聚合 物, 得高强 是获 高韧复合 材料有效方 法之一。文中 年来 增 对近 纳米 韧P C的 V 制备方法, 韧机理 增 和发展 趋势作了 进行了 说明。 关键词: 聚氯乙 烯;纳米材料;增韧;增强
Abt c: sac n e e p n f e ea p at sw t u e p o et s d s atReerh a dd vl me t g n rl ls c i sp r rp r e r o o i h i a n a dt n dio— i l v e a e b e n i o a r d a au sh v en a mp r tt n .h a l s ae e ma ua tr to s o C l t n e W Si ut td t n fcueme d fPV l r h h n n - t ls.o g e igmeh ns a d d vlp n n e c lsat l. a o mae na tu h nn c a i m n e eo me te d ny i ti r c t n l i e Ke w r s PV y od : C;n n - t ls o g e ig;e h n e n a o mae da ;tu h nn n a cme t
得 纳 米 复 合 材 料 。 ()熔 融 插 层 法 通 2 常是 将 经 过 表 面 处 理 的层 状 纳 米 粒 子 与 P VC 树 脂 粉 末 以 及 各 种 加 工 助 剂
工程塑料PBT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工程塑料PBT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摘要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是一种结晶型线形饱和聚酯树脂。
PBT 在工业中的一些应用实例显示出其在某些方面无可替代的优越性,现它已成为继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和改性聚苯醚(MPPO)之后的第五大通用工程塑料,并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PBT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某些物理力学性能方面的不足,如不能长期经受热水作用;柔韧性不足,冲击韧性对缺口比较敏感。
用热塑性树脂对PBT进行共混改性已经成为使PBT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下面将对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介绍。
关键词工程塑料;PBT增韧改性;研究进展引言通常将高分子的共混改性技术称为ABC技术,即合金(Alloy)、共混(Blend)和复合化(Composite)技术。
高分子共混改性是利用溶度参数相近和反应共混的原理在反应器或螺杆挤出机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材料及助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机械掺混,最终形成一种宏观上均相,微观上分相的新材料的工艺方法。
聚丙烯共混改性的方法有:相容体系的直接共混,添加相溶剂共混以及反应性共混等。
影响聚丙烯共混改性的因素有:共混体系的结构形态、相容性、组成和共混工艺等。
1 工程塑料PBT增韧改性1.1 PA共混改性PBTPA的溶解度参数为53.2J1/2/cm3/2、56.9J1/2/cm3/2,与PBT的相容性较差,共混时应加增容剂(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多元共聚物)。
研究表明,选用适当的相容剂如PBT-g-MA,EV A-g-MAH,固体环氧树脂TGDDM 和E-44(双酚A型环氧)能使PBT/PA6熔融反应共混后形成部分相容体系,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1]。
Jacob John将PBT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经马来酸酐自由基聚合得到PBT接枝物,用于PBT和PA66的相容剂[2]。
PBT和PA66共混物中加入2.5%的接枝PBT,机械强度就有很大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增韧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聚合物增强增韧机理,包括弹性体增韧机理、非弹性体增强增韧机理、自增强增韧机理,对微观结构上预测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最新定量化模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聚合物增强增韧研究的重点与发展方向。
关键:聚合物,增韧,增强1 弹性体增韧聚合物在早期的Merz[1] 能量直接吸收理论、Nielsen[2]的次级转变温度理论、Newman[3] 的屈服膨胀理论以及Schmit t [4] 的裂纹核心理论的基础上, 已建立了一些橡胶弹性体增韧塑料的理论, 其中以银纹—剪切带理论、银纹支化理论以及临界基体层厚度理论与粒子间距判据得到较为普遍的接受。
1.1.1银纹剪切带理论[5]该理论认为橡胶颗粒对聚合物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充作应力集中中心, 诱发大量的银纹与剪切带产生。
在橡胶颗粒的赤道面, 由于其应力集中因子为1. 92, 因此会诱发大量的银纹。
当橡胶颗粒浓度较大时, 由于应力场相互干扰与重叠, 在非赤道面上也会诱发大量的银纹。
与此同时, 橡胶颗粒还能诱发剪切带。
大量的银纹或剪切带的产生、发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这是橡胶增韧聚合物的主要原因。
1.1.2多重银纹理论1965 年Bucknall[ 6]根据观察到的H IPS 根据断裂过程中基体产生大量的银纹所提出的多重银纹理论指出: 由于塑料与橡胶两相的Po isson 比不同, 导致材料受冲击时, 应力场不再均匀, 橡胶粒子起到应力集中的作用, 应力集中使橡胶粒子表面, 尤其是其赤道附近具有诱发银纹的能力, 银纹沿最大主应变平面生长; 当银纹前峰处的应力集中低于临界值或遇到另一橡胶粒子时, 银纹即会终止, 防止银纹发展成为裂纹而使材料断裂, 从而达到增韧效果。
实质上银纹是由高分子微纤和空穴组成, 通过实验测定银纹的微力学性质, 已经对银纹上的应力分布建立了以下3 个模型: Kn igh t 模型、V 2H 模型和Kramer 模型[7 ] , 目前Kramer模型较好地符合实验的测定值, 已广泛为人们所接受。
通过对银纹本身应力分布的研究, 有助于对银纹的引发、扩展、控制和终止过程的理解。
1.1.3 空穴化理论空穴化是指发生在橡胶粒子与基材界面间的空洞化现象。
它是在外力作用下, 分散相橡胶粒子由于应力集中, 引起周围基体的三维张应力, 橡胶粒子通过空化及界面脱粘释放其弹性应变能的过程。
空化本身不能构成材料脆韧转变, 它只是导致材料从平面应变向平面应力的转化; 从而引发剪切屈服, 阻止裂纹进一步扩展, 消耗大量的能量, 使材料的韧性得以提高。
1.1.4 银纹剪切带机理Bucknall 等[8]认为橡胶颗粒在增韧体系中发挥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作为应力集中点诱发大量银纹和剪切带,其次是控制银纹的发展并使银纹及时终止而不致发展成破坏性裂纹。
银纹尖端的应力场可诱发剪切带的产生,而剪切带也可防止银纹的进一步发展。
大量银纹或剪切带的产生和发展要消耗大量能量,因而显著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9] 。
1.1.5 银纹支化机理Bragaw[9]研究发现,大量银纹产生是银纹动力学支化的结果。
银纹在达到临界长度时急剧加速,达到极限速度后迅速支化,增大了银纹的数量和降低了银纹的前沿应力而导致银纹终止。
此理论给出了分散相颗粒终止银纹发展的机理,是银纹剪切带机理的有益补充。
S. Wu[ 10] 对橡胶增韧尼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临界基体层厚度理论。
该理论认为只有当分散相粒子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某一临界值Sc 时, 脆性材料才能转变为韧性材料。
他还指出, 粒子间距只与基质有关, 与橡胶含量、颗粒大小无关。
S. Wu 解释, 当粒子间距小于某一临界值时, 之所以发生脆韧转变是因为粒子彼此靠的很近, 使其周围的应力场得以叠加的缘故[11]Sulten[12] 在研究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基础上, 提出了橡胶增韧聚合物的“网络球粒”模型。
Sulten 认为CT BN 与环氧树脂的复合体系是一种典型的以环氧树脂为连续相的两相结构, 当该体系发生断裂的时候, 小粒子分散相( 直经为几十个Lm) 使基体产生剪切带, 而大粒子( 直经为0. 5~1. 5Lm) 使基体产生银纹。
基体所产生的这种剪切带和增韧粒子周围基体的银纹就会导致基体的断裂形变增加, 从而使体系的韧性增高。
从这一模型,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橡胶增韧聚合物对橡胶粒子的粒度分布有一具体要求。
1.2橡胶增韧热固性树脂机理橡胶弹性体通常带有活性的端基( 如羧基、羟基、氨基等) 与热固性树脂中的活性基团( 如环氧基、羟基等) 反应形成嵌段。
在树脂固化过程中, 这些橡胶类弹性体段一般能从基体中析出, 在物理上形成两相结构。
这种橡胶增韧的热固性树脂的断裂韧性G1C比起未增韧的树脂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这种橡胶增韧的热固性树脂体系中, 橡胶第2 相的主要作用在于诱发基体的耗能过程, 而其本身在断裂过程中被拉伸撕裂所耗之能一般占次要的地位。
材料的断裂过程发生在基体树脂中, 因此增韧最根本的潜力在于提高机体的屈服形变的能力。
所以, 正确地控制橡胶与热固性树脂体系中的相分离过程是增韧能否成功的关键[13] 。
2 无机刚性粒子增韧聚合物近十年来, 人们对刚性无机粒子增韧聚合物的增韧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切入点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断裂力学的解释为主,另一类则考虑了基体的结晶性质。
2.1.1 断裂力学的解释Fu 和Wang 等认为[ 14, 15] , 对于刚性无机粒子增韧体系, 在较小的应力下, 就会在颗粒周围产生空穴及大量的微裂纹。
限制基体发生塑性变形的三维张力由于空穴的存在而松驰, 而颗粒周围的应力场不再简单地叠加, 而是强烈地相互作用[14] 。
这就导致了颗粒间基体的屈服, 并扩展到周围, 使整个基体发生塑性变形, 从而达到增韧的目的。
这一机理符合/ 逾渗模型0[15,16] 的特征。
根据逾渗理论[15,16] , 脆)韧转变只与临界的界面带厚度Tc 有关, 而对于同一体系, Tc 的值是一定的。
Fu 和Wang 将复合材料的断裂分为三种模式[17] : 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 颗粒表面之间的距离L 由大于Tc 到小于Tc , 形变机理由空化和银纹、空化和界面区剪切屈服共存向基体剪切屈服变化, 断裂模式由脆性断裂、脆) 韧转变向韧性断裂变化。
2.1.2 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对于填充增韧体系, 有关界面粘结状态与材料性能关系的研究非常多, 但结果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
一类认为填料粒子的表面改性和界面粘结对于填充增韧十分重要。
在最近出版的一部有关颗粒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专著中[18] , Hancock 列举了诸多研究者的大量的实验结果, 说明填料的表面改性是增韧的必要条件。
作者指出[18] , 填料颗粒对裂纹的钉扎作用不可忽视, 因为这可以延缓裂纹的扩展。
相反, 如果界面粘结很弱, 则填料与基体界面处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只需要很小的能量。
Hancock进一步指出, 为提高填充聚合物的韧性, 需要引入一个柔性的、能够吸收能量的界面层。
因此, 通过将填料包裹在橡胶类聚合物中, 形成类似微胶囊那样的分散粒子, 对于增韧很有利。
也有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界面粘结对增韧不利[19,20] 。
其主要的观点是界面粘结增强不利于界面脱粘及空洞化损伤, 抑制了空洞化向剪切屈服的转化。
从弹性体增韧聚合物的理论, 我们可以看出, 橡胶之所以能够增韧聚合物, 是因为橡胶颗粒能够诱发银纹或剪切带并能及时地终止银纹和剪切带。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 如果加入聚合物中的不是橡胶粒子, 而是其它刚性粒子如无机刚性粒子, 它同样可以诱发银纹和剪切带, 也有可能终止银纹和剪切带, 也就是说无机刚性粒子也可能具有增韧聚合物的作用。
如果无机刚性粒子能够增韧聚合物, 这将为聚合物增韧提供一条新途径。
因此, 有关无机刚性粒子增韧聚合物已有些报道, 这里简要介绍。
付强、王贵恒等人[21] 提出了碳酸钙增韧高密度聚乙烯理论。
该理论认为: CaCO3 粒子用量、粒子大小、偶联剂用量以及基材韧性等诸多因素对HDPE/ CaCO3 体系的冲击强度均有影响。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 1) 刚性粒子增韧与弹性体增韧不同, 它要求基材本身具有一定的冲击韧性( 即基材要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 ; ( 2) 碳酸钙粒子的用量有一临界值, 只有当用量大于此临界值时,才有明显的增韧作用; ( 3) 除了基材韧性和临界用量以外, 粒径大小也是CaCO3 增韧聚合物的决定因素, 一般来讲, 粒径越小, 增韧效果越好,临界用量也越低。
当粒径较大时, 碳酸钙不再有任何增韧作用, 甚至显著地降低材料的韧性; ( 4) 偶联剂用量有一最佳值。
加入碳酸钙后, 之所以能提高韧性, 是因为碳酸钙的加入能使聚合物基体产生屈服, 可以吸收较多的能量, 从而提高冲击强度, 即提高材料的韧性。
近年来,有研究[22]假设粒子在聚合物中粒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引入粒径分布指数δ(δ= exp {[ Σni(ln di - ln d) ]2/ Σni}1/ 2) 后,揭示增强增韧效果与分散相粒径有密切关系,粒间距:T = d ([π/ 6φ]1/ 3exp (1. 5 ln2δ) - exp (0. 5 ln2δ) )(7)式中d ———粒径φ———分散相体积分积考虑δ影响后, T 与冲击强度很好地符合临界粒间距理论,即T > Tc 时,体系为脆性, T = Tc 时发生脆韧转变, T < Tc 时体系为韧性。
δ增大,相当于粒径d增大,则体系韧性降低,增韧效果变差。
2.2超微无机粒子的增韧机理超微无机粒子增韧改性机理一般理解为: ( 1) 刚性无机粒子的存在产生应力集中效应, 易引发周围树脂产生微开裂, 吸收一定的变形功。
( 2) 刚性粒子的存在使基本树脂裂纹扩展受阻和钝化, 最终终止裂纹不致发展为破坏性开裂。
( 3) 随着填料的微细化, 粒子的比表面积增大, 因而填料与基体接触面积增大, 材料受冲击时, 会产生更多的微开裂, 吸收更多的冲击能。
但若填料用量过大, 粒子过于接近, 微裂纹易发展成宏观开裂, 体系性能变差。
纳米刚性无机粒子增韧增强近年来, 纳米技术的开发应用为聚合物增韧改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般认为, 填充粒子的粒度越小, 比表面积越大, 与聚合物基体树脂的界面结合力越强, 从而复合材料更好地综合了无机刚性粒子与基体树脂的优点,得到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纳米CaCO3 作为一种增韧、增强材料, 广泛用于橡胶、塑料中, 可降低制品成本。
四川大学的任显诚等用自制的处理剂对平均粒径为80nm 的纳米级CaCO3 进行表面预处理和熔融共混制备了PP/ Ca-CO3 复合材料, 纳米CaCO3 粒子可通过熔融共混法均匀分散在PP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