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水和谐相处的思考
人与水的和谐
浅谈人与水的和谐初一(4)班张晓摘要: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水资源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成分之一。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水和谐“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在这个以“和谐”为主题的今天,是否还有人记得这句广而告之名言。
也在今天,我知道了“人水和谐”。
众所周知,人类居住的地球,被称之为“水星球”。
地球表面虽然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其中海洋咸水占了97.5%。
除去地球两极冰山,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只是地球总水量的0.2%。
水如此重要,水滋养了人类,但同时又让人类面临着水环境所带来的生存安全危机。
先来看一些数据吧!联合国在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20世纪全世界总的耗水量增加了6倍多。
到2025年,全球人均年可用水量将减少1/3。
最新资料显示,到目前,世界上已有100个国家缺水(包括中国),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看到这些数字,想起1998年的洪水,想起2006年重庆遭遇旱灾时干裂的土地,我们是否应该为“水”做点什么呢?作为用水的个体,我们没有设备去将受污染的水回收后再利用,也没有将咸水变为淡水的能力,所以只有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
首先是要从生活细节中“节约用水”。
比如用水完毕后,关紧水龙头;洗手、刷碗时避免大开水龙头;洗澡、洗脸打肥皂时把水关闭;发现漏水故障及时维修,杜绝“长流水”现象;马桶的储水槽里可以放重量的石头或者东西,以减少每次冲水的水量;对草坪绿化尽量采用喷灌,浇灌草坪尽量选择在夜间进行,防止水分大量蒸发,遇有雨天时停止灌溉草坪等。
其次就是废水再利用。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淘米水浇花;可以用洗过菜、水果的水洗碗,再用洗碗水和洗衣服的水冲马桶等;再次就是使用节水用具。
比如可以将家里的水笼头换成节水水笼头的等。
水乃生命之源,发展之本。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社会公益广告: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水资源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绿色”润滑剂的重要成分之一。
关于人水和谐相处的思考
过 多 的人 口 , 取 更 多 的空 间 , 争 生产 足 够 的粮 食 , 人们 侵 占 河滩、 围湖 造 田 、 林 ( ) 荒 ; 了满 足 快速 增 长 的 用水 毁 草 开 为 需求 , 人们 兴 建 众 多 的蓄 引堤 工程 , 以 让黄 河 断 流 , 海 可 让
河 干 涸 , 地 下含 水 层 疏 干 , 用每 一 滴水 ; 了 降低 生 产 把 利 为
《 代农 业科 技 ̄0 0 第 1 现 21 年 期
资源 与环 境科 学
关 于人 水和 谐 相 处 的思 考
王金魁
( 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 水 利 厅 金 沟 河 流 域 管 理 处 , 疆 沙 湾 8 2 0 ) 新 新 3 10
摘要 阐述 了人 水和谐 的 内涵 , 出人 水和谐 是社 会发 展 的选择 , 水 资源 角度 总结 了人 与 水和 谐相 处 的途 径 . 提 从 包括 流域 生 态的保 护 和恢 复 、 防洪安 全体 系建 设 、 理协 调 用水模 式 等 , 合 旨在促进 人 水和 谐 , 决 缺水 问题 。 解 关键词 人 水和谐 ; 内涵 ; 必然 性 ; 径 途 中图分 类号 T 1 . V2 39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 7 9 2 1 ) 1 0 0 — 2 0 7 5 3 (0 0 0 — 3 1 0
和 谐 是 指 系统 中 各要 素 、 部 分 之 间配 合 得 匀 称 和 得 各
当 。 个 生态 系 统 中水 是 最 活 跃 、 重 要 的 控 制性 要 素 。 一 最 在 润 泽 万物 的 同时 , 又 以其 自身 的丰 枯规 律 、 力特 性 影 响 水 动
着 整 个 自然 界 的 演进 和 变化 。 生态 系 统所 有 生 命 要 素 因 水
论人水和谐
第3 7卷 第 5期
2 00 6年 5 月
人 民 长 江
Ya gz Rie nt e vr
Vn .7. o 5 13 N . Ma , 2 0 y 06
文章编号 :0 1 19 20 )5 0 1 3 10 —47 (060 —00 —0
以后“ 神道” 的内涵逐渐被淡 化 ,义 理” “ 即道德 的 内涵被 逐渐强 化 和深化 , 但是 ,自 之天” “然 与人类主体 的和谐统一始终是 中国
一是人 类利 用河 流并 听命 于河 流 的 自然 文化的传统。可以认为,天人合一” “ 的理念统摄了整个中国传 大体经历 了四个 阶段 : 统文化 , 了中 国人 的价 值取 向、 规定 思维方 式、 审美情 趣和行 为 阶段 , 大致相当于原始社会时期 。虽有 保护居民区的护村堤埂 ,
中国古代文化中很早就注意到人与 自 然的关系, 形成了“ 天
人合一 ” 的思想 观念 。它认 为 , 人与 自然 、 道与天道 、 人 人文 与 自 然是相通 的, 即宇宙真理 与人 生真 理是重 合一致 的。尽管这里 的“ 有“ 天” 自然 之天 ”“ 、义理之天 ” “ 、 神道 之天 ” 三方 面 的含义 ,
人 相联系 的范畴 , 了人 , 所谓价值 。人是不 同于一般 生 离开 就元 物 的高级生物 。 发展 成熟 到一 定 阶段 具有 超越 自我 的能力 。 人
人应该尊 重 、 保护 、 合理 利用 自然 , 实现人 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 。 ()人水和 谐是 治水实 践 的更 高境界 : 水是 生命之 源 , 也是 文明之 源。人水 关系是人与 自然关系的核 心, 也反映 了人与社会 、 人与人之 间的关 系。充分认识人水和谐 的重要意 义, 深刻把握人 水和谐的丰 富 内涵 , 固树立人 水和谐 的核 心理 念 , 牢 积极 营造
从人与河流和谐发展视角思考黄河下游治理
决不是像站在 自然界 之外 的人 似 的 , ——相 反地 , 我们 连 同 我
们 的 肉 、 和 头 脑 都 是 属 于 自然 界 和存 在 于 自然 界 之 中 的 。 … 血 ”
因此 , 黄河下游 治理要树 立人 与水 的 和谐发 展理 念 , 人类 既要 对水资源取之有道 , 又要保 护好 水资 源。应 “ 河流 的 主宰者 从 转变为河流共同体 的捍卫 者 , 在开 发利 用河 流的 活动 中 , 只有 顺应河流 自身的规律 ,维护河流 的健 康生命 , 才能 实现经 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
格 斯 所 说 :我 们 统 治 自然 界 , 不 像 征 服 者 统 治 异 族 人 那 样 , “ 决
会和经济 的发展 。同时 , 在用 水秩序上应 先安排 生活 、 生态 、 水 环境用水 , 然后再安排经 济活动用水 。
() 3 加强科学技 术研 究 , 揭示水 及河 流 的 自然 规律 。人 与 水和谐相处需要解决 很多不和谐 的问题 , 这就需要 科学技 术的 支撑。例如 : 黄河下游 游荡 型河道 得 不到 很好治 理 的主要 问 “ 题在 于 , 型成 因的问题没有研 究透彻 。河 型成 因理论研究 依 河 托的学科主要有地 质学 、 自然 地理 学 、 地貌 学 、 动力 地貌 学 、 河 床演 变学 、 流动力 学 、 河 水力 学等 。河 型成 因的研 究方 法采 用
当 前 , 黄 河 下 游 治 理 工 作 中还 有 一 些 不 和 谐 因 素 。 如 黄 在
学科 研究方法和数学 方法的合理采用 。 由此 可以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 , 只有 加
将“人水和谐”理念融入《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 词 :人 水和谐 ;水工建筑物 ; 教学 ;水利工程 作者简介:方崇 (9 5 ) 16 一 ,男,广西横县人 ,广西水利 电力职业技术 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 究方向: 水利工程; 陆克芬 (97 , 15一)
、
有助于学生了解我 国水 利工程的发展 历史,增 强民族
由于学生对 水利工程缺乏感 性认识,将 “ 人水 和谐 ”理念
自豪感 人与 自然和谐 相处 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是马克 思主 义
引入教学 中,使得学生对水 利工程有了初步 的认识。
水 利工程 具有受 自然条 件制约多、工作条 件复 杂、施 工难
人与水 和谐相处 同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一样 ,是近年来基于 古以来,我国人 民曾为 治理水 患、开发水 利,进行 过长期的英 构建和谐 社会思想 的大背景下提 出的新理念 。长江 水利委员会 勇奋 斗,取得了辉煌 的业绩。至今还 有一 些纪元前修建 的水 利
蔡 其 华 主 任 给 出人 水 和 谐 的基 本 内涵 : 在 观 念 上 , 要 牢 固树 工程 在为我们服务。比如秦 代李冰主持修建的岷江都江堰 分洪
80 i n 0 水 工建筑物是水 利水 电类专业 的主要专业课程 ,是 一门融 约 10 k ,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在铁路 出现以前 的 5 0
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 ,综 合性 很强 的骨干课程 。水 利工程 建 年来 ,它一直是 中国维系国家政 治稳定和南北 经济 交流 的生命 设 实 际上 就 是人们改 造 自然、造福 人类 ,以达到 “ 水 和谐 ” 线。 这些 水 利工程都 是我 国古代劳 动人 民的智 慧结 晶,是人 人 目标的过程 ,在 教学 中,适时地融入 “ 人水 和谐 ”理 念,使学生 类战胜 自然,实现人水和谐 的最高境界。
人水和谐演讲稿
人水和谐演讲稿篇一:人水和谐科学发展.(演讲稿)人水和谐科学发展晶莹飞舞的雪花,是苍天降下的吉祥;汹涌澎湃的海浪,是充满激情的奔放;温柔细密的雨滴,是春意盎然的流淌;叮咚不息的山泉,是拥抱春天的畅想。
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水,孕育生命的源泉。
从地球诞生以来,水就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步履蹒跚向前。
九曲黄河,塑造了龙的传人的优秀品格;浩瀚长江,哺育了中华儿女的忠肝利胆。
曾几何时,我们的环境,因为与水共存,才变得秀美多姿;我们的家园,因为与水共生,才变得清新宜人。
然而,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我们与水的关系却变得岌岌可危了。
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本来短缺的淡水资源日益紧张。
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危机”。
而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由来已久。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是干旱发生频繁的国家,素有“十年九旱”之说。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我们世代居住的家乡,更是素有“干万荣”之称。
大到国,小至家,水成为经济腾飞的关键,是和谐的首要条件,发展的关键瓶颈。
水,是孕育万物的生命之源。
为了解决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工作的重要意义,用科学发展观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民供水”是我们水厂职工忠实履行的责任。
为了能提供最优质的水为市民送去甘露,滋润他们的心田;提供最热情的服务,给他们带来温暖。
厂长樊效民同志身体力行,深入基层,为居民的吃水问题排忧解难。
在发现了“供水不足、管道失修”的问题后,他先后多次带领维修队对供水管道失修的地方进行维修,并为全县用水户安装了新水表,彻底杜绝了供水中的跑、冒、滴、漏等现象,即挽回了经济损失,践行了水厂“为民供水”的最高利益,同时也赢得了全县人民的支持。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饮用不洁的水无异于自杀,保护好水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命。
人和水和谐可持续发展
人和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生命从水中诞生,地球因水而生机昂然、生生不息。
人类靠水而繁衍,同时,人类的文明史因水的滋润而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人水和谐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只要相处了,就能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1993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世界各国在同一天举行相关活动,广泛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意义,目的在于唤起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我国将每年的3月22---28日定为“中国水周”,因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又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黄河流域经常断流,“98大洪”南北成灾、险象环生,其害历历在目;可见洪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干旱是困扰国民发展生存中无法趋散的魔影。
水滋润了人类,而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在生命意义上都离不开水;从某种意义上讲,水不只是养育了人类,她开启了人类的智慧之门,并闪耀着人类理性的光芒。
我们要打造人水和谐,就要认识到水资源是有限的、要珍惜;就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就要科学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就要建立节水和防污型社会,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绿水青山与人类常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如此重要,但并非人人都理解她的珍贵。
过去由于认识上的局限,人们视水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这实属误导。
科学表明,地球表面虽然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其中海洋咸水占了97.5%。
除去地球两极冰山,人类容易利用的谈水只是地球总水量的0.2%。
水滋养了人类,但人类又面临水环境带来的生存安全的严重危机。
联合国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20世纪全世界总的耗水量增加了6倍多。
全世界淡水总消耗量年增长率为2.5%,比人口增长率高出1倍。
到2025年,全球人均年可用水量将减少1/3。
最新资料显示,到目前,世界上已有100个国家缺水(包括中国),26个国家严重缺水,40%的人口遭受缺水之苦,每年有2500万人因水污染而死亡,有10亿人喝不到干净的饮用水。
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努力营造人水和谐的环境
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努力营造人水和谐的环境摘要: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就有“天人合一”的理念,考察其概念的历史逻辑,发现:它本质上为和谐社会的内涵建立了一种朴素的内在规定性。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来看,正是规避:我国在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不断拓展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努力营造人水和谐的环境,便是从局部功能上试图纠正上述偏差。
关键词:生态水利人水和谐建设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就有“天人合一”的理念,考察其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发现:它本质上为和谐社会的内涵,建立了一种朴素的内在规定性。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规避:我国因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拓展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其中包括:人在改造自然环境时所形成的非理性行为;人与人之间在一定生产关系的作用下,所形成的行为异化。
由此可见,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努力营造人水和谐的环境,便是从局部功能上试图纠正上述两个方面的偏差。
在具体探究人水和谐环境的内涵前,需要找出其得以实现的物质载体。
基于马克思经济学传统可知:物质的生产决定着物质的消费。
因此,遵循这一理论逻辑来考察上述物质载体,发现:人水和谐环境能否实现,植根于人们在生产,进而由生产所决定着的生活,这二者之间是否和谐共存。
可见,“加快生态水利建设”这一生产行为,本身也在于满足上述二者之间和谐共存的需要。
1 人水和谐环境的内在要求随着人类步入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上,逐渐抛弃了原有的“二分法”。
即,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要求,则是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人类能否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4个环节寻求根据。
其中,生产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后三个环节,则体现为人与人的关系。
将这4个环节划分为人类的两大活动系统,便是:生产与生活。
综上所述,人水和谐环境的内在要求可以被理解为:建立起适合人们生产与生活和谐共处的自然环境。
关于山水哲理的句子
关于山水哲理的句子
山水哲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山水景
观为载体,通过审美和思考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的境
界和人生哲学。
以下是关于山水哲理的一些句子:
1. 山水之间,有山有水,有高有低,有险有平,寓意着人生的
起伏和变化。
2. 山高水长,寓意着人生的坚韧和持久。
3. 山水静谧,如同人的内心沉静,寓意着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4. 山水流转,寓意着人生的流转和变幻,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5. 山水间的曲折和回环,寓意着人生的曲折和回归,要坚持自我,保持初心。
6. 山水之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恢弘,激发人们的情
感和灵感。
7. 山水之间的空间和距离,寓意着人生的追求和探索,要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
8. 山水之间的色彩和光影,寓意着人生的多彩和变幻,要珍惜每一个瞬间。
9. 山水之美,让人感受到宇宙的宏伟和无限,引发人们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10. 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保护环境,与自然共生。
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山水哲理的内涵和意义,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人水和谐——中国古代水文化思想研究
一
、
中 国古 代 水 文 化 是 体 现 人 水 关 系 的
和水 建立 起 了特 殊 的关 系 。随着 人水 关 系 的不 断 发展 和深 化 , 人 们逐 渐 形成 了崇水 、 治水、 管水 、 用
水、 赏水等认识 , 有‘ 了对 水 的 思考 和 感 悟 , 甚 至形 成 与水相 关 的思 想 观念 、 指导 原则 、 思维 方式 和行
水 关 系 日益 紧张 的现 代 社会 。重 温 中国古 代水 文
化, 提 倡人 水 和谐 的思 想 , 对 于我 们 重构 人水 和谐
的关 系 , 实 现 人 与水 的 和谐 相处 , 促进 人 、 自然 、 社 会 的和谐 发展 ,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 。
现 人与水 关 系的文 化 。水 是生命 之源 , 是人类 赖以 生存 和 发展 的物质 条 件 ,也 是 人类 社会 生 产实 践
文 化
文化 是 一个 难 于 界定 的概 念 。关 于 文化 的概
念 和 本质 , 仁者见仁 , 智者见 智 , 而 且 人 们 对 文 化
的理 解和认 识也 是一个 不 断深 入 的过 程 。“ 观乎 天
为方 式等 。因此 , 水 文 化从 根 本上 讲 , 就 是体 现人
水 关 系 的文 化 ,就 是人 类 在 同水 打交 道 的社会 实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以人水和谐为形成对水的正确认识树立节水观念在立足于保核心的传统水文化将以历史连续性方式存在并且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可将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资源直接为现实服务
2 01
.
年第 期 ( 总第 2 6 4期 )
爱护河湖保护环境征文500
爱护河湖保护环境征文500保护河湖人水和谐为主题征文(精选21篇)保护河湖人水和谐为主题征文篇1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要好好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保护好我们的江河、湖泊,我们要和谐相处。
流星划破夜空,会触动文人的心灵;瀑布飞流直下,会触动诗人的心灵;鸟儿缓缓低唱,会触动才子的心灵……大自然,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树,是一种植物,真正的树,在山上,在河边。
人们赋予了树不同的性格:挺立的松,朴实的槐,潇洒的柳,高贵的楠。
树给人以快乐和灵感,但树在自豪的同时,却不知正面临着生存的胁……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龙舟下扬州,哪一次不是树的劫难?成千上万棵树倒下了,树疑惑,无奈,但却无法说出心中的痛楚。
现今树木不断被砍伐,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2.5%。
只近世界水平(22﹪)的一半,不久的将来,我们将面临天然屏障被破坏,森林经济崩溃,生态危机爆发的局面。
影响整个自然规律的改变。
群山中只剩下被砍伐完了的光秃秃的树头。
留下几只可怜的小鸟在传递着树的。
水土一天天流失,沙漠一天天扩大,耕地渐渐被吞没,眼前的郁葱,恐怕只有在梦里才看得见。
原始的森林变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砍伐、火灾、虫害,吞噬着树的身体,树彻底失望了,留下了悲痛欲绝的眼泪。
曾几何时,地球是宇宙中最美丽的星球,她拥有茂密的森林、清澈浩瀚的海洋、巍峨的高山、奔腾不息的江河、“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瀑布,繁衍了一代代的优秀儿女。
地球穿着一条蔚蓝色的纱裙,成为众星球的焦点。
幽幽蝉鸣,蛙声连连,海欧轻盈地掠过海面,秋风落叶,田野飘香;地球一直是人类的理想家园。
但,昔日的美丽并没有延续下去。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地球的儿女—人类。
盲目地开垦,毁林,伐木,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祸害。
水土流失。
洪水泛滥,给人们敲响了一次又一次的警钟。
伤心的地球母亲在悲痛之余满以为人们会觉醒,然而,她错了,人类破坏地球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且更变本加厉了。
这一次,人们将高楼大厦建在昔日树木的生长基地上,茂密的森林消失了,大厦拔地而起。
关于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6篇
关于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6篇关于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 第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人们共同协作,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共同奋斗。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既为交往创造了快捷方便的条件,也对交往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许多社会工作任务,越来越不能靠单个人单枪匹马来完成要通过众多人的共同协作来完成。
每个科研项目的攻关,也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联手合作,加强联系,共同研究。
第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
现代社会知识量激增,“信息爆炸”,不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行交往,就不能尽快获得信息。
有人曾说,现代社会80%的信息是通过交往获得的。
而在现代社会掌握了信息就等于增加了成功的砝码。
第三,人们可以从友好协作的人际关系中吸取力量,增强信心,在人生业绩的创造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反之,如果人与人之间互相拆台,互相牵制,积极性受到压抑,才能无法发挥,消磨意志,空耗时光,则根本谈不上人生业绩的创造。
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一个人如果处在相互关心爱护,关心密切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一定心情舒畅,有益于身体健康。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保持轻松平稳,态度乐观。
不良的人际关系,可干扰人的情绪,使人产生焦虑、不安和抑郁。
严重不良的人际关系,还会使人惊恐、痛苦、憎恨或愤怒。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恶劣的情绪实际上是对身心健康的最大摧残。
据悉,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有20%的美国人因惯于生气而使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人的身心健康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
俗话说健康之道在于“和”,这个“和”是指身体内在的和,也指与自然和社会的和,同样也指人和,即人际关系的和谐。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最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人生的幸福是构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
人生幸福必然包含有物质生活的内容,创造人生物质生活的幸福,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使人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的优化环境,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能增加物质财富的生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渠道畅通,人与人之间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可能得到更多的物质享受的幸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破解中国水问题的核心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破解中国水问题的核心理念编者按:l999年3月,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中国水利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做好面向21世纪中国水利这篇大文章”的报告.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引起水利水电界的极大关注。
人们对水的认识逐步转变。
2002年9月,在中国水利杂志专家委员会会议暨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高层研讨会上,汪部长作了题为“资源水利的本质特征、理论基础和体制保障”的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资源水利的本质特征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后,人们对正确处理中国水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了更深的认识。
2004年4月8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中国水利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作题为“再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兼论大坝与生态”的学术报告。
汪部长的报告就新形势下治水事业,应该如何进一步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各项水利工作提出了看法,并进一步明确今后水利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本刊分两期摘要刊登汪部长的这次学术报告。
1 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期――依存、开发、掠夺、和谐。
在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同,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也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第一个时期,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人和自然是一种依存的关系,人依附于自然。
人类一方面直接或通过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人自然获得所需的一切,另一方面又要承受自然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各种威胁。
这一时期,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青铜器、铁器的使用及至农业、畜牧业出现后,人类开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然,使得这种关系进入了开发阶段。
在这一时期,由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有限,还没有对自然造成较大的破坏。
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近现代人工业生产出现后.人类的自信心和对生存环境的不满足感,驱使他们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厂第三个时期。
如何做到人水和谐相处英语作文
如何做到人水和谐相处英语作文英文回答:Striking a harmonious balance between human and aquatic life requires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that encompasses conser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Conservation:Protecting aquatic ecosystems is paramount. Establishing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 shields critical habitats, nursery grounds, and spawning sites, ensuring the pre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resilience.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fishing practices, such as catch limits and gear restrictions, prevents overfishing and allows fish populations to recover.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intodevelopment plans is essential. Condu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to minimize the impact of coastal development on aquatic life. Encourage sustainable tourism practices that prioritize conservation and minimize disturbance to marine ecosystems. Promote alternative livelihood opportunities for communities dependent on fishing to reduce pressure on marine resources.Education:Raising awarenes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aquatic ecosystems is crucial. Implement educational programs in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to foster an understanding of marine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issues. Engage the public in citizen science initiatives to monitor and protect aquatic habitats. Encourage responsible stewardship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practices to reduce pollution and protect marine life.By embracing these principles, we can foster a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s and aquatic life, ensuring the long-ter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of ouroceans and waterways.中文回答:人水和谐相处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教育。
善山若水的意思
善山若水的意思
善山若水,是一个很有意境的词语,它形容山水之间的和谐相处,
也比喻人与人之间应当像山水一样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助共赢,
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善山若水的内涵
与意义。
一、山水之间的和谐相处
山水之间自然和谐,没有争斗之戒,这种和谐相处的场景也启迪着人们,让人们思考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中,通过抱有一种善意的
心态,实现和平相处,共同进步。
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一个人的心智有限,但众人的智慧却是无穷无尽的。
只有通过相互理解,才能够有效地磨合彼此的思想,增进彼此的感情,实现合作共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聆听他人的声音,理解他人的观点,不断
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三、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我们要在相处的过程中,学会包容和
接纳,尤其是当我们遇到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时,更要学会不计较,
放下成见,以宽容的态度去面对。
四、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共赢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但如果我们互相扶持、互相协助,
大家的生活都会更加美好。
在互助共赢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可以实现
自己的梦想,都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只有当每一个人都秉持着善良、正义、公正的心态,我们才能够共同
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幸福生活的美好。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善良的心态去面对陌生人,学会以谅
解的态度去容忍别人的缺点,用坚定的意志去迎接生活的挑战,用信
任和尊重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善山若
水的涵义。
人生伴水作文范文
人生伴水人类的生命,与水紧密相连。
水,是维持生命的一种必须元素,也是自然界最为珍贵的资源之一。
水贯穿着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每一步,都和水分不开。
因此,人生伴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方式,也是一种体现我们对水资源关注的深刻体现。
从出生到长大,我们的生命中总是伴着水。
婴儿出生时,就会通过羊水来接触和了解这个世界。
我们在成长中不断喝水,进入社会后继续需要水来保持身体健康。
水滋润着我们的皮肤,让我们越来越美丽。
与此同时,水在我们的心灵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人生的每一个时刻,都可以通过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各种动人的场景,都与水密不可分。
而,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也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负责任的人类活动,都让水变得越来越稀缺和污染。
一些地方的居民只能通过贫瘠的河流或者井水来生活,而不得不防范被水源污染。
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保持警觉和保管。
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用水行为,例如采取节水措施、定期清理水管等,让水能够更加科学地利用。
我们要全社会共同行动,通过媒体宣传、组织义务清理、设立环保专项经费等手段,共同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这既是对资源的尊重,也是对自然的爱护。
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开始,将水视为自然界最珍贵的资源之一。
只有在自己的灵魂里树立起对水的敬仰和爱护之心,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模式。
只有当我们严格地保护自然,自然才能抚慰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意义和乐趣。
人生伴水,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责任和生命意义。
我们的生命和每滴水一样珍贵,应该被我们妥善保护和维护。
因为我们需要水来维持我们的生机和生命力,同时也要明白我们必须保护和保管水资源,以保护我们生命的延续。
这是我们的人生意义,也是我们人类应有的担当。
人水和谐
干旱区人水和谐的思考近年来,我们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由于没有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因而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能不能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因此,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河流生命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统筹解决河流治理开发中的各种问题,坚持治理开发和管理保护并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永续发展。
一、河流生命河流是大气环流和地球下垫面共同作用的产物。
地球上的水以液、固和汽等形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构成了地球的水圈。
水圈中的水蒸发成水汽并随气流运动输送至各地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蒸发、一部分降水下渗,还有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或地下径流,并最终回归大海(特指外流河)。
这样一个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蒸发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形成的往复循环过程,构成河流的基本水循环。
河流生态系统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和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
河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相关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子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并具有栖息地功能、过滤作用、屏蔽作用、通道作用、源汇功能等多种功能。
河流生态系统水的持续流动性,使其中溶解氧比较充足,层次分化不明显。
河流生命应是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生存和良性循环,包括河流全部生态要素——基本水量、水生生物、稳定的河道、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等。
河流作为天然地表水流,以一定的基本水量在固定的河道内,以稳定的、正常的水流动为特征。
河流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它由水流及其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构成有机的生命系统。
河流又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生命系统,它由河流源头、湿地、通河湖泊,以及众多不同级别的支流和干流,组成流动的水网、水系或河系。
对水的哲理感悟
对水的哲理感悟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之源。
在与水的相处中,我不禁思考起水的哲理,它给予了我许多启示与感悟。
水,它能够适应各种容器,无论是水杯、瓶子,还是湖泊、河流,都能以不同的形态存在。
这让我想到了人的心态,当我们能够像水一样灵活适应环境,就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中游刃有余,展现自己的才华。
人生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果我们像水一样能够顺应时势,变通应对,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水,它总是向低处流去,不留一丝停留。
这让我想到了人的追求,我们也应该像水一样不断奋进,不停止地追求进步和成长。
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事业上,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不畏艰难,不放弃努力,才能够不断地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水,它有着无穷的包容性,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巍巍江河,都能够包容万物。
这让我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像水一样包容他人的不足和缺点,尊重每个人的存在和选择。
只有相互包容,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社会环境。
水,它能够顺应自然规律,无论是滋润万物、润泽大地,还是化解火灾、降低温度,都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这让我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应该像水一样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珍爱资源。
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够获得自然的馈赠,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水,它以柔克刚,能够将坚硬的石头冲刷得光滑如玉。
这让我想到了人的修炼,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也需要以柔克刚。
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勇敢地面对,用智慧和勇气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水,它能够将自己的优点融入他物,使之变得更加完美。
这让我想到了人的学习,我们应该像水一样虚心学习,吸收他人的优点,不断提升自己。
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水,它有着无尽的力量,能够冲破阻碍,克服一切障碍,永不言弃。
这让我想到了人的毅力和坚持,我们应该像水一样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被困难和挫折所打败。
透视大禹治水思想 解读人水和谐文化
透视大禹治水思想解读人水和谐文化1.远古时期治水方法的转变水利文化是一个亘古的话题,也是一个发展的命题,它需要在治水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和创新。
相传在距今约4600年前的夏朝尧舜时代,正值冰河时代后期,气候转暖,积雪消融。
大地山河,沦为泽国,天地万物,同为波臣。
人类或登高陵土山,或以木为舟,载沉载浮,幸免沦没。
古黄河改道从苏北平原入海,淮、泗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加之海水水面升高,沧海横流,海水倒灌,淮河淤积,使泰山以西到沂蒙以南至苏北地区,成为大片泽国。
在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时,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各部落的人们被迫逃避到一个个高地上,形成了许多孤岛。
鲧是尧舜治下的一位治水首领,他被流放东夷,负责变革同化东夷族,使其迅速赶上进步的黄帝族。
鲧是传说中禹的父亲,尧帝的臣子,当时洪水泛滥,他由四岳推荐给尧,被派去治理洪水。
由于他采用堵塞的方法,结果九年不成,用湮塞的方法,淹没许多人的生命,并擅自将神庙里的青铜礼器铸成治水工具,犯下弥天大罪,被舜帝诛杀于羽山之野。
鲧为了人民的利益,历经千辛万苦,直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虽然他未能取得治水的成功,但其勇于奉献的精神尤为可嘉。
他在治水方法上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当时人类治理洪灾尚处于摸索阶段,经验不足,因而曲折是难免的。
他的失败和悲剧为后继者指明了方向。
鲧死之后,他的儿子禹奉命继承了父亲未竞的事业,他吸取了父亲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并且亲临一线指挥,栉风沐雨,历经十年之久。
大禹舍家为国,忘我工作,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全面了解水情和地势,他足迹踏遍了九州,勘察测量山形水势,疏导了九条河道,修治了九个大湖,凿通了九条山脉,终于战胜了洪水,得以平土而居。
在淮河和沂水流过的地方,蒙山和羽山之间,这片淤积几十年大水的地方,经过大禹的治理,将淤积的大水“谷”,引入大海,清理了古黄淮泛区的一些河段,开出了许多良田和桑土,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地方。
2.大禹治水的文化价值大禹把洪水看作自然现象,带领人民一起用疏导的办法战胜洪水;留给人类的是与自然界和谐与斗争的思考。
谈人水和谐的治水问题
谈人水和谐的治水问题摘要阐述了人水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介绍了人水和谐发展的举措,包括转变治水理念、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开发与保护并重等内容,以实现人水和谐,共同发展。
关键词人水和谐;治水理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节水防污型社会;开发与保护中图分类号 tv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3-0257-01人水和谐观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
在传统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人类处于水支配人的阶段,形成了人顺应水的人水观;在工业社会,随着生产力发展,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主体意识急剧膨胀,形成了人征服水的人水观;在现代社会,人们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形成了人水和谐相处的人水观。
1 人水和谐发展的必要性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是在这个基础上与自然界发生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
只有人与自然相和谐,才能给人类带来福祉,否则,就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与贫穷。
历史上,人类活动一直在改变水文循环和重新塑造地球的面貌。
为了负载更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湖泊;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建起了众多的蓄引提工程,致使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严重超采,结果是越缺水越开发,越开发越缺水,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水问题更为突出。
由于人类频繁无序的实践活动远远超过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引起环境和气候的异常变化。
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荒漠化扩大,沙尘暴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在一些地方形成地面沉降、裂缝、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地质灾害。
因此,人类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自觉控制自己的实践行为。
在治水中,既要治水又要自治,改变过去人对自然环境(包括水资源)单向对抗性关系,建立人与自然(水资源)之间彼此共存、相互依赖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水和谐相处的思考
摘要阐述了人水和谐的内涵,提出人水和谐是社会发展的选择,从水资源角度总结了人与水和谐相处的途径,包括流域生态的保护和恢复、防洪安全体系建设、合理协调用水模式等,旨在促进人水和谐,解决缺水问题。
关键词人水和谐;内涵;必然性;途径
1人水和谐的内涵
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
一个生态系统中水是最活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
在润泽万物的同时,水又以其自身的丰枯规律、动力特性影响着整个自然界的演进和变化。
生态系统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对水的量变和质变十分敏感。
兴水利、除水害,人类社会在与水的相依相伴中、在与水的抗争中得到了繁衍和发展。
在治水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框架下,处理好人类活动与水利、水害的关系,合理地趋利避害,正确对待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降低水污染等人为灾害,使水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水体循环的干扰,减少人对水的侵害;处理好人类取用水与自然界其他用水的关系,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能够保持水体基本功能、水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状态,使水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能够为整个自然界造福。
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变化。
由孤立的、单目标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模式,由以往的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兼顾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
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涉及治水的各方面,从思路、对策、措施,到规划、设计、管理,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2人水和谐是社会发展的选择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
在对待洪水方面,“择丘陵而处之”,“顺水
所向,迁城邑以避之”进行避洪,“疏九河”进行分洪,在大河两旁留出足够空间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进行蓄洪。
在水土资源开发上,先秦时期,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不树者无椁”,对于保护植被、植树育林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排放废水、废渣、废气。
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兴建众多的蓄引堤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湖泊。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面对我国水资源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治水实践的必然选择。
当然,这种选择是基于对治水规律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是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和渴望。
3人与水和谐相处的途径
大自然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人类取水、用水、排水,水进入了人类社会,治水活动又需要遵循社会规律。
只有在治水实践中不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遵循规律、利用规律,才能取得成效。
3.1通过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解决水问题
流域是水资源的载体,任何河流、湖泊等水体都与其所在的流域休戚相关。
健康的河流、湖泊必须有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作为基础和支撑。
治水实践不能就水论水,要从整个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框架下,考虑水资源问题的解决。
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既包括湖泊、河流、湿地等水生态系统,也包括森林、草地、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其主要是指对流域内的水、土地、湿地、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限制或消除引起生态系统退化的各种干扰,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流域内植被、湿地等保护和修复,对于缓解洪涝、干旱灾害,减轻土壤流失和水污染问题将发挥一定作用。
从水文学的角度看,森林植被及其下面的土壤,就像海绵一样,当降雨发生时,可以吸纳一定数量的雨水(洪水),然后逐渐释放出来,流入河流或渗入地下含水层。
如果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雨水汇入河流的速度加快,
同时我国降雨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均匀,这无疑加重了汛期洪水和非汛期干旱缺水的程度[1]。
另外,植被的退化也将使土壤受到雨水侵蚀的程度加重,增加了江河湖库的淤积,加重了洪灾,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不利影响。
湿地具有类似的作用,在雨季涵养洪水,在旱季可以逐步利用。
有研究表明,流域每增加1%的湿地面积,河流的洪峰就会减少近4%。
同时,植被、沼泽和其他形式的湿地,可以自然地过滤水流中的污染物和过量养料,阻滞沉淀物,提高水体的抗污染能力。
近几年,在植被恢复中,强调利用自然规律,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结合局部的人工措施,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实践表明,一些退化土地封育3~5年后,植被的覆盖度可以提高。
对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虽然可以从大的区域范围内考虑其经济效益,但是必须从长计议,应解决好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问题,建立良性发展机制。
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坡改梯、小水窖、集雨水柜等措施,建设一定数量的高标准农田,解决农民吃粮和发展问题;通过发展人工草地灌溉的“牧区水利”,解决休牧、禁牧后的牧业发展问题;通过发展小水电代燃料、太阳能、沼气、薪炭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使大面积植被恢复可以持续进行。
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涵养水源工程建设,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回灌、补给保护,对生态脆弱区的牛态系统调水进行修复,对干旱湿地进行补水等,这些有益的尝试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
3.2抓紧防洪安全体系建设,提高防洪标准
洪水是不可能根治的,即使防御洪水的标准达到了规划设定的标准,仍有发生超标准洪水的可能性,且我国江河的防洪标准还很低。
因此,必须抓紧水土保持、水库、堤防、蓄滞洪区、调度体系等防洪安全体系建设,将防洪安全标准提高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在易被洪水侵害的地区建立有利于减轻洪灾损失的生活模式、经济模式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在与洪水的抗争中,学会人与水共享空间,减轻洪灾损失。
此外,研究洪水规律和特性,利用洪水的冲刷和造床功能来减少淤积、治理河流,如黄河的调水调沙试验;加强水库汛限水位的研究,提高雨洪资源化利用程度等,都是利用洪水、变害为利的探索[3]。
3.3建立合理协调用水模式,缓解干旱缺水问题
干旱问题不可根治,缺水问题可以缓解,建立合理协调的用水模式。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等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的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充分考虑流域内生态系统的用水需求,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和环境的用水需求,维系基本的生态系统平衡。
缓解干旱导致的缺水问题,必须通过开源、节流、保护的齐抓共管来构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体系,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互配合来构建降低旱灾损失的保障体系。
建立适应当地水资源条件的用水模式,大力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举措。
4结语
治水活动的出发点无疑是为人类造福,但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时间,对人类治水活动利弊得失的评判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随着认识水平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追求目标的变化,对治水活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目前,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已经提高到不仅要对人类有利,而且要对生态有利,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近几年,我国在堤防建设中,进行了生态保护、环境美化等方面的实践,在避免使用不透水材料对河道护砌、重视河流与岸上的联系、尊重河流的多样性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4]。
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键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和慎重处理人与整个流域的关系。
对于水资源问题,从流域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从陆地、水系、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和谐发展上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利益应该也必须得到必要的保护和满足,但是从长远看,保护了整个自然界和生态系统,归根到底还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5参考文献
[1] 樊静,杨永辉,张万军.冶河流域径流减少的驱动因素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7,22(B10):175-179.
[2] 阿妮娅.进一步推动水资源综合管理[J].中国水利,2009(20):19.
[3] 闫凌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01(5):8.
[4] 白福林.对水资源应用强烈的忧患意识[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