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

合集下载

研读新课标教研活动总结(3篇)

研读新课标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于2023年10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研读新课标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明确新课标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

2. 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增强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组织学习活动伊始,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新课标,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解读新课标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教师们对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分组研讨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围绕新课标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研讨。

各小组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将新课标的要求融入教学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案例分析邀请优秀教师分享他们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4. 经验交流组织教师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分享他们在研读新课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

5. 实践探索鼓励教师将新课标的要求融入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能够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和内容。

2.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3.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五、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参与度有待提高。

2. 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3. 教学实践探索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

六、改进措施1. 丰富活动形式,提高教师参与度,如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等。

2. 加强对新课标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篇1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

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

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点燃这把火,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因此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

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

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学习新课标和区里进行新课标培训,使我的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

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一、语文教学坚持“以生为本”新版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教师课堂上的所有教学都应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还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尊重孩子的创造,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坚持以生为本。

反观自己的课堂,我认识到自己的生本意识还有待加强,有时对于教学的预设过多,导致对学生的牵引教多。

再看昨天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时都十分关注学生,课堂上所有的一切都源于学生,把时间充分的交给孩子们自己去读、去学习、去感悟,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二、语文教学加强“阅读积累”新版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文化传承,加强阅读积累。

“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

新课标还提倡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的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

让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掌握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远比“填鸭”学得更有价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三、语文教学增强“实践创新”新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对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感悟(七篇)

对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感悟(七篇)

对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感悟(七篇)对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感悟 1我在没有系统学习新课标前,只着重学习了新课标对低学段的要求和指导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教学,所以有些地方对新课标的理解也不够准确。

在这次系统培训学习后,对新课标有了新的和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来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对基本理念的认识经过这次新课标的学习,在老师们的详细讲解分析中,对基本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而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

懂得了新课标的“审美教育”要求是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教学__,让音乐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

二、认识__的必要性音乐学科的老师们都有同样的一个问题。

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却很少喜欢唱教材中的歌曲也不怎么爱上音乐课。

通过这次新课标的学习我得到了两个结论1、是教材原因,2、是教学原因。

过去课本中的歌曲年代久远,和现在孩子们的生活脱节,歌曲已对他们产生不了共鸣,还有音乐基础知识存储量少,影响了孩子对教材音乐的理解,因此失去兴趣。

因为我教的是低年段,拿到了新的教材,所以看到了现在新版教材上弥补了这一点,对老歌的变更与新歌曲的加入__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所以手握新教材与新课标的我更应该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并对新的教学理念要有充分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中也应__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师本课堂”改变为“生本课堂”的教学状态,运用“发掘表现力、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通过比喻、__、播放相关音像资料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用__探索、即兴创作等多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在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审美创造力和表现力。

这次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教学__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理清了很多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标体会心得体会和感悟6篇

语文新课标体会心得体会和感悟6篇

语文新课标体会心得体会和感悟6篇语文新课标体会心得体会和感悟6篇(1)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

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

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

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由参与、创新“参与”是课堂教学的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

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老师恩赐、馈赠的,而是要让学生主动探究得到。

但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天生的,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

(3)通过学习我深切体会了转变学习方式与提高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不合作不探究就不是新课程。

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们凡上课又特别是有人来听的教研课,都必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当然,我们不是说用新的学习方式不好,我们必须明白,不管什么学习方式都是为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都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学习方式不在于一定要多么新,而在于用得恰当,用得适度,用得有效果。

新修订高中课标培训《领会新课标精神,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新修订高中课标培训《领会新课标精神,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教学建议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深入挖掘数学 学科的育人价值,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 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意识,将数学学科核 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 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 不仅重视如何教,更要重视如何学,引导学 生会学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努力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 热爱数学。
1.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树立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社 会进步作贡献的远大志向。
遵纪守法、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 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法治意识, 道德观念,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具有奉 献精神。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具有生态
1.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 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
2.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 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
பைடு நூலகம்.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
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
型解决问题的素养。
4.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
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
析,加强对学生成长指导。
规范考试评价要求
校内评价或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等 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均应以本课程方案、课程 标准和国家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计入学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 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 程的综合要求为准。考试命题应注重紧密联系社 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核 心素养的发展。

2023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23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23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3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为了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注入新的活力,本学期初校长要求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

为此理科教研组在第三周教研会上提出理科组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经过了为期四周的学习和思考,我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

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都活跃起来,使学生学会了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数学。

教师应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讲课时,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

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实,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讨、交流,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

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学习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包办代替的多,讲道理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

即使让学生自学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

叶圣陶先生说:“教者,盖在于引导、启发。

”这就是说教师是指导者就不能“代庖”,教师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怎么写?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也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也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更可以采用向老师或同学报告的方式来写。

下面是中国人才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1】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其中的理论精悍而抽象,需在反复揣摩中才能领会。

我对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我想,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活动构成的,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师生之间应有良好的关系和相互配合。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支配,教师大都比较主动,而学生大都比较被动,何谈平等与对话?在新课程中,一直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试想,在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再是过去面目可憎的“权威者”,加之兴趣的激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不爱学吗?由爱学转为会学,会学更爱学,从而真正走到了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深受其害。

教师的“一言堂”、摇头晃脑的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课堂,扼杀了多少儿童对知识的向往。

现在,我已为人师,难道还要让我的学生也有同样的遭遇吗?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最高宗旨‎。

过去应试教‎育过,我们称之谓‎精英教育。

因为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育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绝大数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对学生失去‎兴趣,学生的辍学‎率高,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达到‎目标要求。

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课程标‎准价值趋向‎是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从‎教育,它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这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过去的教学‎大纲关注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

而新课标则‎着眼于未来‎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

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关注的对象‎。

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共鸣;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

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在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

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修‎养。

二、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

新课标解读发言稿

新课标解读发言稿

新课标解读发言稿
各位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课标的解读。

新课标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新
课标,积极适应和应用其中的理念和方法。

首先,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参与式、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这意味着老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来源,而
是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主
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新课标强调跨学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学科分科
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培养具有
跨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
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新课标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学生不仅
需要学习知识,还需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新课标是一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应该积极适应
和应用其中的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
出努力。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准确把握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教材

准确把握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教材

准确把握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教材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标签:新课标;新教材;灵活运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多次课程改革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材改革,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在教材编写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三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同时新教材为课堂教学开创了自由的空间,教师能够将其个人对教学内容构想的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去,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教材,因而新教材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教师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开放性,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教师深深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课标,把握新课标内容标准的度与量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学生通过高中阶段学习对于生物学科应达到的要求。

因此,认真研究新课标是从事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了解本学科课程性质的基础上,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中新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

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是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对于新课标中的内容标准遵照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学习目标,技能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按不同层次逐一分解,把握好度与量,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教材,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延伸。

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1章走进细胞重点应放在分析细胞学说的过程和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其余的都是为学习细胞做必要的铺垫,不必涉猎太多,否则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到困难。

二、了解新教材突出的特色1、知识结构完善化新教材力图给学生展现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核心精神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核心精神

龙源期刊网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核心精神作者:来源:《教育》2017年第27期与时俱进,修订课程标准主持人提示:修订课程标准,顺应了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教研员、助理研究员周勇: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于2017年2月15日出台,这是当前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新旧课表的对比,可以总结为“两个新增,两个变化”。

即:新增了技术与工程学,新增了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如科学技术对伦理、环境影响的思考;年级扩展的变化和多元方式评价的变化。

广东省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蔡敏胜: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顺应时代而生,在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和内容上有很大变化。

这一变化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迎来了科学教育的又一个春天。

在具体实施上,提出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程,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到小学有一个衔接,真正实现了科学教育的普及,科学课程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在课程性质的定位上,强调了它是一门综合性课和实践性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是科学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强调了与其余学科的整合和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这为“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契机。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路虹剑:新课标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这是科学教师最关注并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实践的。

但这个变化其实不是科学教师的最大挑战——因为国家课程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加强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我们还可以参考借鉴美国的课程改革,如科学课标由科学探究变为科学实践、“STEM教育”等。

真正的挑战有两方面:一是课程定位由科学启蒙课程变为科学基础课程;二是要从科学概念构建形成科学观念。

这两个要求都在原有科学教学基础上提升了高度,而不是像工程技术是增加了内容,这是最值得我们教学中加以思考研究和实践的。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知识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知识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知识各位教师:大家好!随着国家制定的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要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教育者,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是关键,是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内涵,不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施,民族的素质就得不到整体的提高。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作一个共同探讨。

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最高宗旨。

过去应试教育,我们称之谓精英教育。

因为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育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绝大数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对学生失去兴趣,学生的辍学率高,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达到目标要求。

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课程标准价值趋向是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从教育,它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这有利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过去的教学大纲关注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

而新课标则着眼于未来这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

这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求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关注的对象。

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共鸣;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

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在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学习新课标心得领会

学习新课标心得领会

学习新课标心得领会
学习新课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首先,新课标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整合性。

新课标将学科知识进行了更加科学的分类和组织,使我们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知识,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其次,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新课标注重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学习中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同时,新课标还鼓励我们参与社会实践和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锻炼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学习新课标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通过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出更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终身学习能力。

小学校长对新课标的认识

小学校长对新课标的认识

小学校长对新课标的认识新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文件,它对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和要求。

作为小学校长,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首先,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

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新课程标准把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了整合,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作为小学校长,我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并掌握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变化,引导教师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和方法,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保证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各学科内容,做到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其次,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明确了小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素养要求。

作为小学校长,我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素养要求,引导全校教师深入思考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实施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此外,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也进行了创新和调整。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倡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实施。

作为小学校长,我要通过学习和研究,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作为小学校长,我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价值观,帮助教师充分理解和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总之,作为小学校长,要认真学习、理解和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发挥好自己的领导作用,带领全校教师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不断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新课标解读发言稿

新课标解读发言稿

新课标解读发言稿
各位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关新课标的一些解读和看法。

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改革,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的一次重要尝试。

首先,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其次,新课标注重了跨学科和综合性的学习。

它强调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它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实践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同时,新课标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新课标的实施对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好的发展方向。

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适应和落实新课标,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谢谢大家!。

数学新课标解读个人心得体会与感悟

数学新课标解读个人心得体会与感悟

数学新课标解读个人心得体会与感悟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新课标中新增了“三会”核心素养内涵: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部分,集中体现的核心素养内涵在“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通过数学的语言,可以简约、精确地描述自然现象、科学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在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几何直观,提升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一、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课标新增在第一学段要求图形的测量教学要引导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创设测量课桌长度等生活情境,借助拃的长度、铅笔的长度等不同的方式测量,经历测量的过程,比较测量的结果,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引导学生经历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米、厘米)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如重新测量课桌长度,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这种要求对面积、体积的单位也同样适用。

度量单位是度量的核心,度量单位的统一是使度量从个别的、特殊的测量活动成为一般化的、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应用和交流的前提。

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机会,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发现不同的方法,不同单位的选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而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时,经常有老师问为什么要讲统一单位,原来的教学中学生就是直接认识长度单位,学习度量单位有什么价值,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谈一谈《厘米的认识》一课,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了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首先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办法去测量相同的长度,有的学生用手量,有的用自己的铅笔量,还有可能用自己桌上的橡皮去量,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所得的结论,当然是不同的了。

比如说,有的同学测量的是三扎长,有的同学可能测量的是五根铅笔这么长,还有的同学测量的是15块橡皮那么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
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
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最高宗旨。

过去应试教育过,我们称之谓精英教育。

因为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育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绝大数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对学生失去兴趣,学生的辍学率高,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达到目标要求。

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课程标准价值趋向是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从教育,它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这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过去的教学大纲关注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

而新课标则着眼于未来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

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关注的对象。

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共鸣;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

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在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

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修养。

二、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总的来说,传统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结论与过程并重。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帮助、引导学生的学。

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内容包括方法和思维。

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启迪,引导可以表现为激励。

三、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观。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及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观点怎样的呢?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

之所以学生是发展的人的:(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有各自的特色,这要求教育者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人是不断发展成长的过程,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此理。

我们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中的人,受教育阶段的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学生成长途中,要靠我们教师正确的引导。

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成独特的人,(一)学生是完整的人,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这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偏片地把学生看成好生、差生,应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量的时间和空间。

(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正如俗语:一样的米谷,吃出千百样的人,每个人因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这种独特性就意味着差异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正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毛泽东一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正因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我们教师尤其要尊重以下几种学生;①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成绩不良的学生;③被独立拒绝的学生④有过错的学生⑤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

唯有如此,才能正真实践我课标核心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四、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发现学习,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但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的探索,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被动的,在这种学习方式的支配下的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所学的内容总是一知半解。

新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习方式,既要接受式学习方式,但更注重发现式学习方式,这在三位一体的目标得以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可属于接受式学习方式,过程与方法则侧重于发现式学习方式,强调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会,到达会学的目的,只有达到会学目标,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当然,新课标还有许许多多的精神、内涵,今后我们大家要花更多的时间,用百倍的努力,认真学习新课标,全面深刻地领会新课标的科学内涵,为我们的素质教育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