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考题总结环境类
202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之环境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
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情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
节
等,衬托人物形象特点;③暗示命运。(3)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暗推 示动
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
环境作用答题步骤
文 学本小 阅文 说 读 阅 读 概 要
小说环境
小说环境考情分析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 描写的作用。这三种命题角度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
、
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为下
环 渲染、 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⑥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
境 烘托、 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4)主题方面:①象征或暗
交代
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环境描写常见作用
人 物主
旨情 节
暗推 示动
、
环 渲染、 境 烘托、
交代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 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2)人物方面: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 ③揭示人物心境;④表现人物性格。 (3)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主题方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
环境描写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手法
(2)从修辞角度看 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11环境类题(环境描写手法)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11):环境类题(环境描写手法)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2023年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②(2023新高考Ⅱ卷)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与手法★社会环境描写的手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场面描写关系小说中环境描写,有时很难区分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往往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形成了有人有景有境的场面描写。
(2)答题角度二、真题实践1.(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稼还是颗粒无收。
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
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挨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
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人老,牛老,犁也老。
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
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牛缰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
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主观简答题答题模板(环境类+情节类+人物类+语言类)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主观简答题答题模板一、环境类【常考题型】1.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概括环境的特点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
【常用术语、(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故事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深化作品主题;6.暗示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社会环境描写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
故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是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
)(三)描写手法知识点梳理:①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
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②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③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二、情节类【常考题型】常见题型概括梳理情节、分析情节作用、分析线索作用,分析情节特点、探究情节合理性;新式题型探究情节合理性,分析情节如何起波澜,情节如何紧凑,分析线索作用如何体现。
1.小说第一段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赏析小说环境之环境描写手法+
【解题过程】
环境描写
手法分析
开头: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 “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从视觉
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 角度来写,“不时有布谷在啼
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 叫”从听觉角度来写,有声有色,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
环境描写手法
学习目标
1 ·明确并识记小说常见的环境手法 2 · 掌握环境描写手法解题技巧
一、小说环境
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 概括环境特点、 环境描写手法、 环境描写作用。
学习任务一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一品资料P88,P89内容并圈画关键词
一、小说环境描写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技巧,包括 ➢ 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 描写的角度(写作顺序、观察角度、感觉角度等)。
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阶级关系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 依旧,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统治依旧。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气氛 的反感与贬抑。
“点”的描写,大红的“寿”字和祥林嫂的死状形成对照, “事理通达心成鲜明对照。(分析作用)
答题模式:手法+作用
学习任务三 小组讨论,重点突破
悦的响声”运用拟人手法
谈话中: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 “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
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 着沁人心脾的气息”运用比喻手
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 法
人心脾的气息……
【答案】 ①“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不时有布谷在啼叫”从视觉角度和听觉角度 来写,视听结合,有声有色,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自然背景。②“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 翅膀”“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运用拟人手法,“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 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运用比喻手法,这些景物描写从侧面烘托了谢、赵二人由刚 见面时的互存隔阂到相谈甚欢、彼此敞开心扉的心理变化。③整篇小说在情节发展的过程 中描写了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 息。
高考小说考题总结环境类(2020年整理).doc
高考小说考题总结之环境类一、题型归纳1、在文中找出相关的环境描写2、分析相关环境的特点、作用、特点与作用3、分析相关环境描写的技巧(抑或兼作用)4、赏析相关环境5、特例——物象的作用09年10年11年高考试题类型再现作用类(特点和作用)【1广东】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4分)【11江西】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4分)【09浙江】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分)分析技巧类【10安徽】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6分)【10江苏】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分)【09安徽】13(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赏析类【11浙江】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11江苏】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物象类【09宁海】(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09辽宁】(2)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6分)【09宁海】(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10江苏】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10辽宁】(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6分)【11江苏】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二、答题方法或思路1、在文中找出相关的环境描写(略)2、分析相关环境的特点、作用、特点与作用①说明,单一的概括特点的题很少,往往是概括特点说明作用,或者阐释作用;若题干的要求仅为阐释作用,答题时也要先概括景物的特点,而后阐释作用。
)②答题步骤A第一步——概括特点:先找出物象(注意各物象的特点),而后重新组合画面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最后用两三个或三四个形容词概括景物的特点;B第二步——解说作用:①就环境本身,交代了时令、地点、时代背景等;②结合景物的特点,渲染了……的环境氛围;③结合人物,反衬(烘托)人物的心理、情感或烘托衬托凸显人物的……形象;④结合情节,推动情节发展;⑤结合主题,暗示、深化主题⑥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⑦开头的,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像呼应;⑧结尾的,与上文……内容像呼应,深化主题,韵味无穷。
高考小说考题总结材料环境类
高考小说考题总结之环境类一、题型归纳1、在文中找出相关的环境描写2、分析相关环境的特点、作用、特点与作用3、分析相关环境描写的技巧〔抑或兼作用〕4、赏析相关环境5、特例——物象的作用09年10年11年高考试题类型再现作用类〔特点和作用〕【1】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局部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4分〕【11】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局部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4分〕【09】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分〕分析技巧类【10】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6分) 【10】11.文中画线局部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分〕【09】13(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展赏析。
赏析类【11】14.赏析画线局部的景物描写。
【11】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与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物象类【09】〔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09】〔2〕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6分〕【09】〔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10】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10】〔3〕小说屡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6分〕【11】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与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二、答题方法或思路1、在文中找出相关的环境描写〔略〕2、分析相关环境的特点、作用、特点与作用①说明,单一的概括特点的题很少,往往是概括特点说明作用,或者阐释作用;假如题干的要求仅为阐释作用,答题时也要先概括景物的特点,而后阐释作用。
〕②答题步骤A第一步——概括特点:先找出物象〔注意各物象的特点〕,而后重新组合画面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最后用两三个或三四个形容词概括景物的特点;B第二步——解说作用:①就环境本身,交代了时令、地点、时代背景等;②结合景物的特点,渲染了……的环境气氛;③结合人物,反衬〔烘托〕人物的心理、情感或烘托衬托凸显人物的……形象;④结合情节,推动情节开展;⑤结合主题,暗示、深化主题⑥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涵⑦开头的,引出下文……的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像呼应;⑧结尾的,与上文……容像呼应,深化主题,韵味无穷。
高考教学小说阅读各类题型总结规范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各种题型规范答题技巧【第一部分环境类题型】小说中的环境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光景,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丛林旷野等,自然环境描绘又称为光景描绘。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应社会、时代特点的建筑、场所、摆设等光景以及风俗风气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必定的历史期间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察自然环境描绘。
详细考察内容有: 1、环境描绘的作用(企图)。
2、环境描绘的特点。
3 、环境描绘的手法。
4 、环境描绘的寓意。
5、环境描绘的赏析。
往常以以下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描绘手法和作用相联合,二是描绘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联合。
重点是剖析环境描绘的作用。
一、环境描绘作用(企图)题环境描绘的作用,整体上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虑:1、环境自己: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址、背景;②示意社会环境;③创建氛围,衬着氛围,确立基调。
2、人物方面:①衬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示意命运。
3、情节方面:①示意或推进情节的发展;②为后边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望、示意、揭露主题;②丰富、深入要旨。
答题常用术语:1、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露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实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点;(2)表现地区风光;(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址、背景;( 4)衬着、创建、衬托氛围或氛围;(5)增添或和缓紧张的氛围;( 6)确立感情基调;(7)反应、示意社会环境;(8)换转或睁开情节,推进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10)前后多次描绘,成为行文线索;( 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 12)衬托、映托人物形象;( 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 14)示意人物心理转变;( 15)象征、示意人物命运;( 16)揭露人物命运的必定性;( 17)表达、寄望、象征、示意、揭露主题;(18)丰富、深入要旨;( 19)设置悬念,产生波涛,激发阅读兴趣。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高考小说阅读3——环境描写+例文分析+
髙考文学类(小说)文本阅读3—环境描写作用+例题分析【知识梳理】一、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1.本文第*(*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本文第*段和第*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本多次出现对*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4.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考査知识点:环境描写一一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①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指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万物的描写,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的描写。
②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三、结合位置,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即“以景开篇”,如鲁迅《祝福》开头对鲁镇“祝福”景象的描写,有交代时代小说开头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即“以景作结”,再如鲁迅《祝福》结尾再写鲁镇“祝福”景象,有呼应开头、小说结尾突出主题等作用小说如果环境描写作为小说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一种象征。
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主背景人物I为人物出场做铺垫,暗示人物身份出场前人物烘托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和预示人物命运描写中某个推动情节发展,或暗示情节发展趋向情节中四、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情况;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X X内容(为下文X X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⑥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X X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3.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④暗示命运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五、答題思路及步骤:(1)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表现了……地域风格;提示了……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氛围(2)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小说环境题知识点概括
小说环境题知识点概括小说环境题是高考语文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环境情景或素材,进行创作。
这种题型旨在考察考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将以“小说环境题知识点概括”为标题,详细介绍这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一、小说环境题的特点小说环境题通常以一段背景描述或素材为基础,要求考生在给定的情境中进行创作,展开故事情节。
这类题目常常涉及人物、时间、地点等因素,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构思。
二、解题思路解答小说环境题时,考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思考和创作:1.阅读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和给定的情境描述。
注意关键词和限制条件,例如人物、时间、地点等。
2.分析人物角色: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所给定的人物角色。
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身份背景,以便构建合理的情节。
3.构思情节:根据给定的环境情境和人物角色,展开故事情节。
可以从冲突、转折、高潮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有趣、紧凑的故事结构。
4.编写开头:在开始写作时,可以通过描写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活动等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要突出主题,引出故事的发展方向。
5.发展情节: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度运用对话、描写、独白等手法,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心理变化。
要注意情节的连贯性和合理性,避免突兀和牵强。
6.创造高潮: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可以通过设置冲突、展示人物的抉择、揭示真相等方式,创造紧张、引人入胜的效果。
可以运用悬念、反转等手法,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7.编写结尾:在故事的结尾部分,可以总结故事的主题,呼应开头的情节,营造情感共鸣。
可以适度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展示人物的成长或故事的结果。
8.修改润色:写完初稿后,要进行修改润色。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和连贯性。
可以删除冗余的内容,优化情节的安排,使故事更加精炼和吸引人。
三、总结小说环境题是高考语文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背景描述或素材,进行创作。
解题时,考生应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分析人物角色,合理构思情节,并注意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高考小说专题——环境描写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 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 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 八哥。到了戏园, 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 但台上的锣鼓 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 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 大乖二乖正是很高 兴地跳着跑, 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 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 一望, 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 八哥不见了。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 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 “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 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 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 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 “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 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 报仇,跳着出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 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 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 ”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 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 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 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 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 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 的鸟, 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 他们的眼, 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 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 不用圆规, 描不出那圆度了。
高考小说考题总结环境类.pdf
高考小说考题总结之环境类一、题型归纳1、在文中找出相关的环境描写2、分析相关环境的特点、作用、特点与作用3、分析相关环境描写的技巧(抑或兼作用)4、赏析相关环境5、特例——物象的作用09年10年11年高考试题类型再现作用类(特点和作用)【1广东】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4分)【11江西】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4分)【09浙江】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分)分析技巧类【10安徽】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6分)【10江苏】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分)【09安徽】13(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赏析类【11浙江】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11江苏】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物象类【09宁海】(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09辽宁】(2)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6分)【09宁海】(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10江苏】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10辽宁】(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6分)【11江苏】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二、答题方法或思路1、在文中找出相关的环境描写(略)2、分析相关环境的特点、作用、特点与作用①说明,单一的概括特点的题很少,往往是概括特点说明作用,或者阐释作用;若题干的要求仅为阐释作用,答题时也要先概括景物的特点,而后阐释作用。
)②答题步骤A第一步——概括特点:先找出物象(注意各物象的特点),而后重新组合画面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最后用两三个或三四个形容词概括景物的特点;B第二步——解说作用:①就环境本身,交代了时令、地点、时代背景等;②结合景物的特点,渲染了……的环境氛围;③结合人物,反衬(烘托)人物的心理、情感或烘托衬托凸显人物的……形象;④结合情节,推动情节发展;⑤结合主题,暗示、深化主题⑥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⑦开头的,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像呼应;⑧结尾的,与上文……内容像呼应,深化主题,韵味无穷。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知识点总结
1.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角度作用
环境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或表现时间、季节和气候。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故乡》第二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点明时间——深冬,地点——船舱。
③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
②暗示人物命运。
③导引人物出场。
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③舒缓节奏,调整读者的心情。
④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与结尾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的……内容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主题①暗示主题。
②深化主题。
③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
2.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角度作用
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孔乙己》开头一段描写了鲁镇酒店的格局,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人物①引导人物出场。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或影响人物性格。
③揭示人物心境。
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主题①揭示社会的本质。
②揭示文章的主题。
高考解题指导: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题归纳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解题指导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题归纳练习(附参考答案)一、解题分析角度:(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角度:1、环境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暗示社会环境;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丰富、深化主旨。
(二)社会环境的作用分析角度:(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示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附】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征;(2)表现地域风光;(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5)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6)奠定感情基调;(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8)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10)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18)丰富、深化主旨;(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二、破解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五要素1、联系段落位置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2、联系词语选用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为了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会相应地选择一些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
高考小说专题概括分析环境特点
(2009·浙江)
魔 盒[英]大卫·洛契弗特 一、概括分析自然环境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
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
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
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 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 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 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 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 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 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小结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 气和景物等。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 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 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 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 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 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 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 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作用:作者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 的气氛。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12环境类题(环境描写作用)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12):环境类题(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2021浙江卷《麦子》)第二自然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②(2019全国II《小步舞》)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③(2019新课标III卷《到梨花屯去》)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6分)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环境描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对描写在全文的用途中进行剖析。
常见环境描写的九个作用(2)答题角度见上述的九个作用。
二、真题实践1.阅读完成下列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麦子红柯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
不管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他们都说要住下去。
当然了,老婆婆的回答要平和一些:“搬走怎么办呢?你前脚走,草就后脚跟过来,这儿的草有多凶哇,你刚转个身,它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
”脾气躁:“往哪搬?我搬走你住呀。
”总以为他住的是宫殿。
房子又矮又小。
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
这儿的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不高。
风大。
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蹿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
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
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
”老婆婆战战兢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
”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
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
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
老婆婆摸麦穗呢。
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环境的特点、作用和描写手法知识点汇总
环境的特点及其作用知识汇总一、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作用【自然环境的类型】自然环境,是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自然景物特点常用词语】宁静清幽、安适恬静、宁静祥和、生机勃勃、春机盎然万物复苏、清新明丽、清新脱俗、轻松和谐、鲜妍明媚温馨和谐、绚丽多彩、宏伟壮丽、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凄凉、萧瑟、寒冷、凋零、稀疏、单调、萧条、丑陋衰败、凝重、沉郁、压抑、凄美、恶劣、恐怖、阴森【自然环境的作用】1.对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对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②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3.对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
4.对主题: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题【常见设问方式】1.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梁生宝所处的自然环境特点?(6分)2.小说第二段描写自然环境有何用意?(6分)3.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6分)审题解析:此类考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环境” 等提示考点答题的关键词。
【题型】1.概括环境特点;2.分析环境的作用;3.概括特点+分析作用【概括自然环境的方法】1.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具体内容全面找出写时令、天气、地点、景物等的文字,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
2.分析自然景物的特点(寓意)①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寻找并分析概括环境特点,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尤其注意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
②关注文章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3.多角度分析自然景物的作用。
找准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
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
【答题模板】①××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奠定)了××的抒情基调;(环境本身)②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③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了××的情节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考题总结之环境类一、题型归纳1、在文中找出相关的环境描写2、分析相关环境的特点、作用、特点与作用3、分析相关环境描写的技巧(抑或兼作用)4、赏析相关环境5、特例——物象的作用09年10年11年高考试题类型再现作用类(特点和作用)【1广东】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4分)【11江西】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4分)【09浙江】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分)分析技巧类【10安徽】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6分)【10江苏】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分)【09安徽】13(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赏析类【11浙江】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11江苏】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物象类【09宁海】(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09辽宁】(2)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6分)【09宁海】(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10江苏】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10辽宁】(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6分)【11江苏】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二、答题方法或思路1、在文中找出相关的环境描写(略)2、分析相关环境的特点、作用、特点与作用①说明,单一的概括特点的题很少,往往是概括特点说明作用,或者阐释作用;若题干的要求仅为阐释作用,答题时也要先概括景物的特点,而后阐释作用。
)②答题步骤A第一步——概括特点:先找出物象(注意各物象的特点),而后重新组合画面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最后用两三个或三四个形容词概括景物的特点;B第二步——解说作用:①就环境本身,交代了时令、地点、时代背景等;②结合景物的特点,渲染了……的环境氛围;③结合人物,反衬(烘托)人物的心理、情感或烘托衬托凸显人物的……形象;④结合情节,推动情节发展;⑤结合主题,暗示、深化主题⑥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⑦开头的,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像呼应;⑧结尾的,与上文……内容像呼应,深化主题,韵味无穷。
C第三步——组织语言:a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b、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③注意点: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不要遗漏要点④社会环境的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1)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2)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3)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技巧类①以诗歌散文为例说一说写景的技巧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白描手法、远景近景、动景静景、视觉听觉等】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色彩搭配、视角、动静、用词生动、描摹到位】c《荷塘月色》运用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烘托、叠词、直接描摹、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观察角度;情景关系等】②高考试题以及参考答案a【第二课、《第9车厢》】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参考答案:“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③以月之“圆”显示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b【第四课、《溜索》】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分)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化视角,从听觉、视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③答题思路——点明描写的技巧,结合文句分析具体描写的内容,而后阐释作用。
4、赏析赏析实则是分析景物特点、阐释作用、分析写景技巧的综合。
5、物象(与自然环境的作用有点类似)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等;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性格、情感;④推动情节发展;⑤寄托作者情感;⑥象征、隐喻手法;⑦线索高考小说考题总结之情节类一、概括情节二、情节展开三、情节作用四、情节安排及情节之间的关系五、赏析情节六、探究情节一、概括情节1、出题模式: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或者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述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述;③概述小说的部分内容)2、考题再现【11安徽】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5分)【10广东】16.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09安徽】1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3、答题方法①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②依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进展来概括内容(有的兼有序幕和尾声)。
4、注意点①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②由于事件的复杂性,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③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④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二、情节展开1、真题再现【09四川】15.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分)2、答题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解释(体现)……(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3)以……为线索,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主旨:(4)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是:时间、地点、逻辑【并列、递进(层层深入)、正反对照】、情感变化等。
3、知识点补充①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情节的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其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此外还有首尾呼应式,倒叙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等。
②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一是“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三、情节作用(有时包含技巧性)1、出题模式:分析(简析)某一情节的作用2、真题再现①开头【11浙江】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11全国新】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②结尾【09四川】17.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一声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6分)【09辽宁】(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
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11安徽】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8分)③其他【10山东】20.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10全国新】(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3、答题指导:①整体来说a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b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等作用;c表达效果上,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令人回味、张弛有度,摇曳多姿等。
②分条理(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6、刻画人物性格,突显人物形象,丰富人物形象;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点题;8线索)4、答题模式: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或【(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或简化为【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5、知识点补充(1)开头的技巧及作用a设疑法(悬念法)。
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
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
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2)结尾的技巧及作用a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b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