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及工程特征

合集下载

南海宣德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

南海宣德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

ISSN0256 1492CN37 1117/P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MARINEGEOLOGY&QUATERNARYGEOLOGY第37卷第6期Vol.37,No.6犇犗犐:10.16562/犼.犮狀犽犻.0256 1492.2017.06.015南海宣德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李亮,何其江,龙根元,贺超,杨凡(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口570206)摘要:对宣德海域15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组分、粒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岛礁区分布有8种沉积物类型,粒度组成以砂和砾为主,粉砂和黏土相对较少。

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区可分为4类沉积区,I区位于研究区中心地带,Ⅱ区位于岛礁附近海域,Ⅲ区主要位于环礁中心海域,Ⅳ区主要位于宣德环礁的礁盘外沿海域。

粒径趋势分析显示,沉积物输运格局与研究区水动力条件吻合,并在七连屿海域形成汇聚区。

关键词:粒度特征;粒径趋势;表层沉积物;宣德海域中图分类号:P73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 1492(2017)06 0140 09基金项目:海南省国土资源厅项目(HZ2015 235)作者简介:李亮(1987—),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沉积研究与资源环境调查工作,E mail:liliang_ocean@163.com收稿日期:2017 04 30;改回日期:2017 06 21. 周立君编辑 沉积物粒度是研究海洋沉积作用及过程的重要指标之一[1,2],可以用来揭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沉积动力和输移趋势等环境信息,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海域的动力 沉积地貌相互耦合机制[3,4],其组成及分布主要受物源和沉积环境等因素控制[5 7]。

研究区位于西沙宣德群岛海域,主要由12座小岛组成,永兴岛是西沙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也是三沙市政府所在地。

宣德环礁位于西沙台阶东北部,为NNW—SSE向椭圆形,长约28km,宽约16km,北部礁盘发育好,宣德环礁礁盘大致按低潮面发育,内部水深,边缘水浅,形成盘状形态,生态环境良好[8]。

南海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及工程特征

南海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及工程特征

南海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及工程特征江飞一、区域地质背景南海海盆面积约350 x 104km 2,由于它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汇处,因此它的形成和发展,既受控于NE 向的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同时它也受控于NW 和EW 向的古特提斯海的封闭作用的影响。

所以,南海构造和海底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既有水深较浅的平坦的南海北部陆架区,也有海底地形、地貌复杂的南海陆坡区和平坦的深海平原区。

在不同的地形地貌背景上,它又沉积了厚度不一,各种不同类型的现代(Q 4)海洋沉积物。

由于海洋细粒土是一种分布较广,具有其固有特性而且对海底工程建设和海洋开发有重要影响的一种软弱地基土。

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南海北部陆架浅海相淤泥质细粒土(一)基本特点南海北部陆架浅海相淤泥质细粒土,主要分布在水深小于30m 的内陆架现代沉积区,水深大于30m 的中陆架混合残留沉积区的部分地段也有分布。

它们主要是华南大陆水系将陆源物质搬运入海沉积而成,主要由淤泥质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砂质粘土等类型构成。

沉积物颗粒较细,中值粒径介于0.1-0.005mm ,分选差,沉积韵律明显,一般多呈深灰色,含有机质、铁质高,频率曲线都呈双峰或多峰状。

碎屑矿物、重矿物含量远比南海陆坡半深海相细粒土为高。

它们和一般淤泥质细粒土相似,其工程特性具含水量高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压缩性大、强度小、处于汗流状态的特点。

据C 14、Pb 210测年,其沉积速率大,一般为0.1-0.25cm/a 。

(二)物质组成1.颗粒成分与团粒成分根据风干土样颗粒成分(加分散剂)及团粒成分(不加分散剂)分析结果,该土主要由粘土颗粒、粉砂颗粒、细砂颗粒组成。

天然状态下,大部分粘粒呈0.01-0.005mm 的微集聚体形式存在(表1)。

2.矿物成分砂粒、粉砂粒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和少量钦铁矿、黄铁矿、电气石等组成。

在一些样品中也常见生物贝壳碎片夹杂其中。

南海东北部海底沉积物波的形态、粒度特征及物源、成因分析

南海东北部海底沉积物波的形态、粒度特征及物源、成因分析

南海东北部海底沉积物波的形态、粒度特征及物源、成因分析丁巍伟;李家彪;韩喜球;黎明碧;ERWIN Suess【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0(032)002【摘要】在南海东北部广泛发育沉积物波.通过高分辨率多波束数据、地震剖面以及重力柱状样,对沉积物波的形态特征、粒度特征、物源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致以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为界,北侧为近北东向展布,南侧为近南北向展布.对其分布规律、地貌和形态特征及重力柱状样粒度分析表明这些沉积物波为浊流成因.沉积物波的发育与新生代晚期研究区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自距今6.5Ma以来台湾造山运动使台湾岛强烈抬升剥蚀,这些剥蚀物为研究区提供了大量的陆源物质,而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大量发育的峡谷-冲沟系统为陆缘物质向下陆坡的输送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研究区西侧的东沙隆起长期处于抬升剥蚀状态,这种抬升剥蚀也为研究区沉积物波的发育提供了部分物源.随着坡度的减缓,浊流沉积物开始堆积,在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的北侧形成了展布方向与冲沟垂直的沉积物波,而在南侧由于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发生转向,浊流从水道中漫溢出来,沉积物堆积下来,形成了与原先水道近于垂直的近南北向的沉积物波.【总页数】10页(P96-105)【作者】丁巍伟;李家彪;韩喜球;黎明碧;ERWIN Suess【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Leibniz-Institute for Marine Sciences,基尔,241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213;P737.22【相关文献】1.南海东北部台湾浅滩陆坡的浊流沉积物波的发育及其成因的构造控制 [J], 王海荣;王英民;邱燕;彭学超;黄奇志2.日照市海岸带海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物源分析 [J], 张昊; 郝义; 王惠; 李忠涵3.基于重矿物地球化学手段的南海东北部陆架沉积物物源研究 [J], 马一开;黎刚;颜文4.雅浦海沟南缘海底表层矿物碎屑粒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 [J], 陈康;徐继尚;李广雪;田举;杨继超;周尚;孙思婷5.南海东北部深海盆末次冰盛期以来陆源碎屑粒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J], 王雪松;陈忠;许安涛;田雨杭;曹立;张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总结

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总结

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总结一、南海海底地形的特点1.岛屿分布形态多样:南海拥有众多岛屿,包括中国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岛屿。

这些岛屿的分布形态多样,有的是火山岛屿,有的是珊瑚岛屿,形成了南海独特的岛屿风光。

2. 海域面积广阔:南海海域面积广阔,约为350万平方千米,其中水深较浅的海域占据较大比例,适宜渔业和资源勘探利用。

3. 海底地形复杂:南海海底地形复杂多变,包括海山、海沟、海脊等地质构造,地形起伏不平。

4. 海底地质沉积丰富:由于南海地处东南亚地块、澳洲板块、印度尼西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四大板块的交汇区域,南海海底地质沉积丰富,含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

二、南海海底地形的形成机制1.板块构造:南海所处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以及欧亚板块的交汇区域,形成了南海地质构造复杂的地质背景。

板块构造运动使得南海地表和地壳发生了变动,形成了种种奇特的地质地貌。

2. 弧-后陆盆体系:南海地区经历了古-中生代的弧-后陆盆体系演化过程。

地壳由火山岛弧、陆缘海盆向向陆分别演化形成陆缘弧凹性轴向盆地体系、陆缘弧破裂向海分别演化形成陆缘弧破裂向海海盆和陆缘海盆体系。

3. 热液作用:南海地处太平洋"环太平洋火山带"和菲律宾海"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处,地表火山活动频繁,地热活动强烈,地下岩石和矿物质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发生了变化,并且形成了丰富的热液矿床。

三、南海海底地形的地质构造1.海山:南海地区散布有众多的海山,形成了南海特有的海山地形。

这些海山是地幔柱状物质上涌的结果,有些地方还有海底热喷泉与热液喷口,其周边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价值。

2.海脊:南海海底地形中,分布着一些海脊,它们通常是由地幔物质上涌,至海底表面、形成新的地壳,随后与周围海底地壳表面往两边扩张,形成新的洋壳。

海脊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是厄尔尼诺的重要影响因素。

南海沉积物有机质构成

南海沉积物有机质构成

南海沉积物有机质构成
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洋边缘海之一,其沉积物有机质构成研究对于南海生态环境、古气候、碳循环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南海沉积物有机质构成进行了广泛研究,揭示了南海沉积物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演化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南海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海洋生物和大气沉降。

陆源有机质主要来自于长江、珠江等河流,其物质组成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腐殖质、脂肪酸、蛋白质等。

海洋生物有机质则主要来自于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其物质组成以脂类、蛋白质为主。

大气沉降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海盐粒子和陆源粉尘等。

南海沉积物有机质的沉积环境主要包括大陆边缘、海峡和海山等。

其中,大陆边缘沉积物有机质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海峡和海山则主要以海洋生物有机质为主。

此外,南海沉积物有机质的演化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沉积速率、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等。

综合研究表明,南海沉积物有机质构成对于了解南海生态环境、古气候、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还需要针对南海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演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南海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1 -。

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深水沉积结构要素

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深水沉积结构要素

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深水沉积结构要素的报告,600字
本文将介绍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深水沉积结构要素。

该区地处中国南海北部,由西拱江至东莒沙之间的近海和大洋所形成的白云深水海域和小洋所形成的大洋性深水海域共同构成。

该区深水沉积结构要素包括层序地层、堆积体系、面部特征和物理环境等四部分。

首先,该区层序地层主要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以深水层为主,厚度一般在几十米至数百米之间,由大量的碎屑层、泥层和细砂层组成,来源于河流搬运的物质;上层则主要是滩坝层,厚度一般小于10米,主要由粗砂层和次粒子砂层组成,来源于
海浪冲淤作用。

其次,该区堆积体系主要以水动力堆积为主,包括海浪、洋流及其他水动力诸如潮流、海流等,这些影响因素会导致沉积物类型改变,分布不均,沉积速率和沉积特征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再次,该区面部特征分为奇形态、坡形态和浅海水库形态等三种,奇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山谷形态,具有由台地渐变为下降的斜坡;坡形态特征则以平坦坡度为主,具有由浅向深逐渐变化的斜坡。

而浅海水库形态则以缓坡为主,具有由浅向深缓缓变化的斜坡。

最后,该区物理环境特征包括气温、温度变化、水生物活动和地质活动及其他因素。

气温变化主要受季节变化影响,温度变化以夏季低温、冬季高温为主;水生物活动主要指海洋生物的活动,受到水的氧含量、温度和沉积物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地质活动指陆地地壳的运动,主要以泥沙搬运、堆积和搬运为主。

综上所述,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深水沉积结构要素主要有层序地层、堆积体系、面部特征和物理环境等四部分,这些要素的存在与发展都将对深水沉积结构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南海表层沉积物生物软泥的初步分析

南海表层沉积物生物软泥的初步分析

南海表层沉积物生物软泥的初步分析近年学者对于南海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关注越来越多。

目前大体将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组分分为深海陆源碎屑沉积、生物源沉积和深海粘土及其他矿物,其中生物源沉积是深海的主要沉积物。

目前对南海生物源沉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独分析某一项沉积物质的分布和来源,但对于生物软泥的分布还未做完整解释。

本文结合前人对南海的钙质和硅质沉积物的研究综合分析南海深海沉积物中的生物软泥的分布特征,含量变化及其物质来源。

从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南海生物软泥中的碳酸钙含量由浅水向深水逐渐减少,硅质软泥中的硅藻则具有纬度分带性和环陆分带的特性。

标签:南海表层沉积生物软泥分布特征海洋环境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减少,人们将目光逐渐转向神秘的海洋,浩瀚的海洋蕴藏的石油资源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海岸及近岸海底含有锡石、锆石、金红石、独居石、磁铁矿和金刚石等砂矿床,深海表层还分布大量锰结核、锰结壳,数量远大于陆地产量[1]。

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更加充分的开发海底蕴藏的丰富能源,首先我们必须对深海地形和环境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深海沉积物的分布。

深水沉积体系中的沉积物输送机制是控制深水区沉积物分布的重要因素[2]。

1区域概况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属于半封闭海性质,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具有一定勘探前景,目前在南海的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莺歌海海域和北部湾发现的大面积油气储藏就是对其最好的佐证。

南海北部大面积陆坡区为重力流沉积和半远海沉积物的发育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条件[3]。

为了更好地开发,尚需对南海海底的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表层沉积物中的组分。

2南海表层生物软泥生物源沉积物是指含量超过30%的生物骨屑沉积物和粘土组成的[5],广义的生物源沉积包括钙质软泥、硅质软泥、珊瑚碎屑沉积和有机质沉积四个亚类,其中钙质沉积物和硅质沉积物是深海生物源沉积的主体,在世界各大洋总面积中占61.9%[6]。

南海东北部海底沉积物波的形态、粒度特征及物源、成因分析

南海东北部海底沉积物波的形态、粒度特征及物源、成因分析
作者简介: 丁巍 伟 (9 7 )男 , 江 省 义 乌市人 , 研 究 员 , 事海 洋 地 质学 方 面 的研 究 。Emal 17一 , 浙 副 从 i :ww ig i@y h o Cr.n dn s o a o .O c n
波的发 育提供 了部分 物源 。随着坡度 的减 缓 , 浊流沉积 物开 始堆积 , 台湾 浅滩 南海底 峡谷 的北侧 在 形 成 了展 布方 向与冲 沟垂直 的沉 积物波 , 而在 南侧 由于 台湾 浅滩 南海底峡 谷发 生转 向, 浊流 从水道
中漫溢 出来 , 积物堆 积下来 , 沉 形成 了与原先水道 近于垂 直 的近南北 向的沉 积物 波。 关键 词 : 南海东 北部 ; 沉积 物波 ; 貌特征 ; 地 物源 ; 因机 制 成
南 海东北 部陆缘 是研究 南海 大陆边 缘 的一个 特
殊 场所 , 该地 区东接 欧 亚板 块 和 吕宋 岛弧 碰撞 形 成
的 台 湾 弧 陆 碰 撞 造 山 带 , 南 侧 南 海 海 盆 正 向 菲 律 东
移 , 数 向下 坡迁 移 , 侧 向迁移 。波长 为 1 少 无 ~
宾海 板块 俯 冲消减 , 侧 为海 底 扩 张形 成 的南 海洋 南 壳, 而西侧 与有 伸 展背 景 的珠 江 口盆 地 相接 。多 种
丁巍伟 , 家彪 , 喜 球 , 明碧 。E 李 韩 黎 , RW I u s。 N S es
( .国家 海 洋 局 第 二海 洋 研 究 所 , 江 杭 州 3 0 1 ;.国 家 海 洋局 第 二 海 洋 研 究 所 海 底 科 学 国 家海 洋 局 重 点 实 1 浙 10 2 2
分 布在 水 深 20 0 0 等 深 流或 者 浊 流 系统 0 ~45 0m 发 育 的地 区 , 已经 得 到 近 5 这 O多年 来 海 洋 调 查 的 证 实_ ] j 。这 些沉 积 物 波 在 地 貌 上 表 现 为 一 系 列

粤西-琼东北近海沉积物的运移和沉积

粤西-琼东北近海沉积物的运移和沉积

粤西-琼东北近海沉积物的运移和沉积概述粤西-琼东北近海是南海的重要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环境。

沉积物的运移和沉积是影响近海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该区域的沉积地质特征和环境变化。

本文旨在综述该区域的沉积物类型、运移和沉积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沉积物类型粤西-琼东北近海的沉积物类型种类繁多,包括泥、砂、贝壳、珊瑚礁残块、沉积岩等。

其中,泥是主要的沉积物类型,覆盖范围广,厚度大,是南海中部和北部海盆的主要沉积物。

砂则集中在海岸附近和海底高能区,主要由陆源物质和海浪作用形成。

贝壳等生物成分沉积物质量较大,主要来自海洋生物骨骼和贝壳,是特有的沉积物类型。

运移和沉积特征粤西-琼东北近海的沉积物运移和沉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水流、海浪、潮汐、气候、陆源输入等。

水流是近海沉积物运移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具有较高的流速和流量,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分布和沉积速率。

海浪和潮汐影响沉积物的纹理和粒度分布,也有利于沉积的形成和堆积。

气候因素直接影响降雨量和径流,进而影响悬浮颗粒物质输移沉积。

陆源输入是影响沉积物分布和沉积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海洋观测的加强,人们对粤西-琼东北近海沉积物运移和沉积特征的了解不断提高。

研究表明,该地区的沉积物分布主要受到水流和海浪的影响,不同沉积物类型在水深和地形条件不同的海域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沉积速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陆源输入丰富、水深较浅的海域,如珠江口附近和琼州海峡北部海域。

影响因素粤西-琼东北近海沉积物运移和沉积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为气候、海洋环境和地形条件等。

人类活动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化、海洋工程建设和陆源污染等。

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方向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遥感技术在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建立高精度的沉积物地图,并进一步运用数字模拟和可视化技术进行沉积物的三维可视化和模拟研究;2. 通过沉积物特征分析来探索近海环境变化与其对沉积物形态和纹理的影响,建立环境变化的影响模型;3. 建立近海沉积物运移和沉积速率模型,研究运移和沉积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近海底质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4. 加强对近海底质污染的监测和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对近海沉积物运移和沉积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南海深水区末次冰期和冰后期沉积物堆积速率的特征.

南海深水区末次冰期和冰后期沉积物堆积速率的特征.

海洋学报 29 卷
南部 (分别对应于 I 区和 IV , V 区) 反而出现负值 (见图 2c) ,即这些地区在末次冰期时的堆积速率是 降低的 ,反映冰期时高速沉积区侧向搬运作用和顺 坡搬运作用的活跃. 另外 ,如果将本文在南海所收集 到的各个站位的堆积速率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堆积 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 2 000 m 左右的深度 ,向更深 和更浅的两个方向堆积速率降低 ,这也是顺坡搬运 的一个证据 ,而冰期时陆坡中部堆积速率显著增大 , 反映了顺坡搬运作用增大 (图 4) .
(2) 堆积速率高值区位于南海西南部和东北部 , 无论在冰期还是冰后期南海西南部的堆积速率均高
于东北部的. (3) MIS 1 期的堆积速率相对于 MIS 2 期的在整
体上呈显著下降 ,但在西南部和东北部的高速沉积区 附近反而有所升高 ,这是冰期时在高速沉积区的侧向 搬运作用和顺坡搬运作用增大的结果 ,而顺坡搬运同 时也造成了堆积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近 2 000 m 的 水深处.
参考文献 :
[ 1 ] 黄 维 , 汪品先.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深水区的沉积速率[J ] . 中国科学 (D 辑) , 1998 , 28 (1) : 13 - 17. [ 2 ] BASSINO T Franck , BAL TZER Agnes. Les rapport s des campagnes a la mer Wepama Cruise MD 122 / IMA GES V II [ R ] . Plouzané: In2
图 2 南海深水区堆积速率分布 a. 冰后期 ( MIS 1) 堆积速率 , b. 末次冰期 ( MIS 2) 堆积速率 , c. 末次冰期与冰后期的堆积速率的差值分布
3 统计结果
补充新资料后重新统计南海深水区的年均沉积 量见表 1 ,结果再次证实 M IS 2 期的年均沉积总量 、 陆源物质和蛋白石的年均沉积量远高于 M IS 1 期 的 ,而碳酸盐年均沉积量基本相同 ,但 1998 年估算 的结果[1] 明显偏低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陆源物质的 年均沉积量被低估.

南海中部沉积物颗粒组分特征

南海中部沉积物颗粒组分特征

进 行 古气候 环 境变 化 的研 究 时 , 通 常 需 要 对沉 积 物
样 品 进行 去 除 钙 质 和硅 质 生 物 碎 屑 的 复 杂 处 理 过
第3 2卷
第 3期
应 用 海 洋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Ap p l i e d Oc e a n O g r a p h y
Vo 1 . 3 2. No . 3 Au g., 2 01 3
2 0 1 3年 8月
南 海 中部 沉 积 物 颗 粒 组 分 特征
类颗 粒组 分 为含量 相 对较低 的硅 藻 , 沉积 物粒 度 曲线呈 单峰 或双峰 形 态. 无 论是 陆坡 区还是 海盆 区
的柱样 沉 积 , 其 平均 粒径 、 第二 类颗粒 组 分含量 的 变化均 反 映 了有 孔 虫或硅 藻含 量的 变化 , 因此 , 可
以作 为研 究 南海 中部 古生 产力 的替代 性指 标. 关键词 : 海 洋地 质 学 ; 沉 积物 ; 粒度 ; 颗 粒组 分 ; 古生产 力 ; 南 海 中部
南 海 因其 特殊 的地 理 位 置 , 是 古 海 洋 学 和 全球
变 化研 究 的理 想场 所 J . 以往 通过 南 海沉 积 物 粒度
孔 虫 被溶解 , 不 能进 行有 孔虫 及其 同位素 的分 析.
本文 对南 海 中部 表 层和柱 状样 中的沉 积 物颗粒 组分 构成 及时 空变 化 进 行研 究 , 以探 索 南 海 中部 沉
汪卫 国, 陈 坚
( 国家海洋局第三 海洋研 究所 , 福建 厦 门 3 6 1 0 0 5 )
摘要 : 为研 究南 海 中部 沉积 物 的粒度 特征 及 其蕴含 的 古 海 洋信 息 , 对 南海 中部 中沙 以南 的陆坡 和 海 盆 区表 层 沉积 物及 分 别位 于陆坡 和 海盆 的 2根 柱样 进行 了粒 度 、 扫 描 电镜 、 C a C O 和 生物硅 含 量 的 分析 . 结 果显 示 , 南海 中部 沉积 物 由三类 颗粒 组分 构成 , 其中, 第一类 颗 粒组 分 的峰 值粒 径在 5—1 0

南海西北陆缘深水沉积体系内部构成特征

南海西北陆缘深水沉积体系内部构成特征

南海西北陆缘深水沉积体系内部构成特征的报告,800字
南海西北陆缘深水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特征是由多种地质环境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组成的,它们决定了该地区深水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如构造、水深、沉积物类型、气候及其环境因素等。

一般来说,南海西北陆缘深水沉积体系的构成是由多种不同的地质环境作用的结果,它们包括地层变迁的作用、海底裂谷的发育、潮汐带的起伏等。

在此种多种地质影响下,南海西北陆缘深水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包含了不同的深水沉积带,如浅水带、中深水带、较深水带、最深水带及大洋底带。

南海西北陆缘深水沉积体系内部构成特征的表现有:各类深水沉积带之间有明显的地质界线;各类深水沉积带具有不同的物源,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沉积物组成;各类深水沉积带的沉积量也有不同,根据厚度的不同来进一步分割深水沉积体系;此外,在南海西北陆缘深水沉积体系内部,还有一些特殊的沉积特征,如近岸沉积带、深基性沉积带、浅滩构造物及晚白垩纪海相沉积带等。

在构成南海西北陆缘深水沉积体系的地质环境中,它们的影响是不同的。

通过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及海洋中缺氧等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南海西北陆缘的深水沉积体系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它的沉积带、沉积物组成及其厚度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加深了人们对该深水沉积体系内部构成特征的认识。

总之,南海西北陆缘深水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特征受多种地质
环境的作用,是由不同深水沉积带、不同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厚度的组成而成的,其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沉积特征,为人们更深刻地了解该深水沉积体系提供了可能。

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的研究

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的研究

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的研究张富元;章伟艳;张德玉;辛春英;孟翊;陈荣华【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04(026)005【摘要】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可被分为11种类型:含岩块砾石黏土质粉砂、贝壳珊瑚砂、黏土质粉砂、钙质黏土、钙质软泥、有孔虫砂、深海黏土、含铁锰微粒粉砂质黏土、硅质黏土、含火山灰硅质黏土、含火山灰粉砂质黏土.这些类型按物源和成因可被分为陆源碎屑、钙质碎屑和硅质碎屑、火山碎屑3大类型,其中陆源碎屑分布面积约占50%,钙质碎屑占20%,硅质碎屑和火山碎屑各占15%.在物质来源、海底地形、火山作用、生物作用、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影响和控制下,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故区内褐色类沉积物最多(60.68%),灰色类沉积物次之(38.20%),黄色类沉积物最少(1.12%).台湾省以南到17.N以北海区沉积物以陆源沉积物分布为主;巴士海峡以西海区沉积物较粗,常含砂岩块和砾石;东沙群岛以东海区钙质生物碎屑沉积丰富;中、西部海区以含铁锰微粒沉积物为主;中、南部海区水深大,主要分布硅质沉积物;南部海区、礼乐滩北缘沉积物受礼乐滩珊瑚碎屑影响大,沉积物类型为钙质软泥.【总页数】12页(P94-105)【作者】张富元;章伟艳;张德玉;辛春英;孟翊;陈荣华【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44.3【相关文献】1.南海北部湾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J], 崔振昂;林进清;甘华阳;刘文涛;张亮2.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锶同位素物源示踪研究 [J], 张霄宇;张富元;章伟艳3.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Ba的地球化学特征 [J], 蔡观强;邱燕;彭学超;张玉兰;钟和贤4.南海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 [J], 邱燕;姚伯初;李唐根;鲍才旺;钟和贤;龚跃华5.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蔡观强;邱燕;彭学超;钟和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北部陆坡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特性浅析

南海北部陆坡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特性浅析
0. 0 O 9 6 0. 0 0 8 6
3 9 8

4 7 8

表2 5 0 0~1 5 0 0 m水深范围 内海底 以下 2 m 处土样参数平均值
水深 范 围( m)
5 O 旷7 0 o 7 0 0 " 8 0 0 8 0 0 " 9 0 0 9 0 0 1 2 0 0
与HUS KY 共 同实施开发的荔湾3 - 1 气田开发项 目对南海陆坡 区海 本次调查取样所揭示的陆坡 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与图2 ( 摘自 南 底土质进行工程 意义研究 , 并重点针对水深5 0 0 ~1 5 0 0 m的范 围的海 海地质》 ) J 折示基本一致 , 主要为粘土 、 粉质粘土和粉土 。 底进行表层土质特性分析。 我们选取其 中5 6 个重力样进行各项数据统计 , 这些样品平 均长
薏 # 嚣嚣
油I ] t 、 矿山、 电 力设 备 管 理 与 技 术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O v e r v i e w
南海北部陆坡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特性浅析
李光耀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 限公司, 天津 3 0 0 4 5 0 )
南海北部陆坡是南海海底表面起伏高差最大的一个斜坡 , 按其 度2 . 6 ~3 . 4 m, 土质成分 以细粒土为主 , 表层夹杂少许细砂粒。 颜色 地形剖面形态特征可划分 为上 陆坡、 中陆坡和下陆坡 。 上 陆坡水深 随水深增加 由褐灰色 向绿灰色过渡 , 局部可见黄褐色淤泥或浮泥 。
成为 目前 以致未来世界能源开发新的热点。 在过去的1 O 年间, 海上油 2正 文 气探明储量约4 5 O 亿吨 , 这仅 占全部可能储量的2 0 %, 尚处于勘探早期 荔湾3 —1 气 田开发项 目工程环境调查从2 0 0 9 年年底持续 ̄ j 2 0 1 0 阶段。 而国际上一般 公认 的大于3 0 0 m水深的深水 区域更是蕴藏着不 年, 其 中工程地质方面以浅层土质取样为主 , 主要通 过重 力取 样和

南海南部近50万年来沉积物特点及古环境意义

南海南部近50万年来沉积物特点及古环境意义

南海南部近50万年来沉积物特点及古环境意义
南海南部近50万年来沉积物特点及古环境意义
对南海南部MD05-2897孔沉积物的分析显示,该孔涵盖氧同位素1~12期,底界年龄约为50万年.碳酸钙含量曲线形态基本与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平行,即碳酸钙高值对应氧同位素轻值,呈现典型的大西洋型碳酸钙分布模式.碳酸钙含量在冰消期的高值出现及含量变化均领先于氧同位素,证明低纬海区"碳酸钙泵"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作用.粒度分析显示,3~5 μm组分含量曲线的变化与氧同位素曲线基本平行,说明它主要受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可作为海平面变化的间接指标.而1.5~2.5 μm粒级颗粒主要通过河流的悬浮搬运,直接受亚洲夏季风及其所带来降雨的影响,可间接反映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南海南部深海沉积中的季风记录具有0.1 Ma偏心率周期,40 ka斜率周期,20 ka岁差和10 ka半岁差周期等丰富的频谱,显示出低纬度海区气候变化对轨道周期的良好响应.
作者:梅西郑洪波黄恩清陈国成谢昕 MEI Xi ZHENG Hong-bo HUANG En-qing CHEN Guo-cheng XIE Xin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刊名: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TIC PKU 英文刊名: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年,卷(期): 2007 27(4) 分类号: P736.2 关键词:粒度分析亚洲季风晚第四纪南海南部。

南海南部海域海底沉积物弹性性质及其分布

南海南部海域海底沉积物弹性性质及其分布

南海南部海域海底沉积物弹性性质及其分布卢博;李赶先;张福生;黄韶健【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年(卷),期】2005(024)003【摘要】报道和分析了12°N以南的南海南部海域海底沉积物弹性参数纵波速Vp、横波速Vs、弹性模量E、体积弹性模量K、压缩系数β、剪切模量μ、泊松比ν和拉梅常数λ,并对大陆架和大陆坡、深海盆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底浅层沉积物声速(纵波速)以低声速为主,高声速沉积物主要在大陆架和个别岛礁区域,低声速沉积物连成一片,高声速沉积物不是连成一片.大陆架海底沉积物弹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拉梅常数等4项参数比大陆坡海底沉积物要高,大陆坡海底沉积物压缩系数比大陆架海底沉积物要高,剪切模量在大陆架和大陆坡海底上相差不大.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平面分布特征及其普遍意义.【总页数】8页(P47-54)【作者】卢博;李赶先;张福生;黄韶健【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3.23【相关文献】1.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J], 张兰兰;陈木宏;向荣;陆钧;张丽丽2.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J], 张兰兰;陈木宏;向荣;陆钧;张丽丽3.南海南部海域岛礁区海底珊瑚砂声速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J], 李赶先;龙建军4.辽东湾觉华岛附近海域海底地形地貌及沉积物分布特征分析 [J], 张建兴;宋永东;栾振东;杨立建;甘雨;阎军5.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张晋;李安春;万世明;黄杰;卢健;蒋富清;李铁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是指位于中国南海北部的一系列沉积盆地,主要包括琼东盆地、珠江口盆地、贝加尔海盆地和雷琼盆地等。

这些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并且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

一、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特征1.沉积特征: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是一系列被断块活动影响和沉积作用控制的古今海盆,沉积物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和陆相碎屑岩。

盆地沉积厚度较大,深水区主要分布在海盆中央,浅水区分布在海盆边缘。

2.构造特征: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受到活动断裂的控制,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沉积物垂向分布有较大变动。

海盆边缘存在海湾、河口等浅水沉积环境,而盆地中央则有较大的水深。

3.有利油气地质条件: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存在丰富的有利油气生成和富集条件。

高温、高压、适宜的沉积环境以及丰富的有机质输入是油气形成的基本条件。

此外,盆地内断裂构造也为油气运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

二、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勘探方向1.深水区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深水区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这些区域的水深较大,但通过科技手段的提升已克服了深水勘探的难度。

在深水区,主要勘探目标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和深水扇沉积体油气藏,需要通过海底地震、电磁测井等技术手段进行探测。

2.浅水区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浅水区有着广阔的勘探潜力。

在这些区域,主要勘探目标是陆相碎屑岩油气藏和浅水沉积体油气藏。

这些区域具有较好的油气运移、富集条件,可以通过物探、钻探等手段进行勘探。

3.沉积中心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沉积中心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沉积中心的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富集。

沉积中心区域主要勘探目标是先期碳酸盐岩油气藏和深水扇沉积体油气藏,需要通过地质综合分析和地震勘探等手段进行探测。

总结来说,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较大的勘探潜力。

油气的勘探方向主要包括深水区、浅水区和沉积中心区。

南海东北部沉积物粒度特征

南海东北部沉积物粒度特征

② 浅海 陆架 2 2 沉积 物 类 型 .
半 深 海 区 ( 0 ~ 3 0 水 深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 / 20 00m 按 GB T
1 9 9 9 ) 定 的 谢 帕 德 三 角 图进 行 分 类 命 名 。 0 — 2规 3 表 层 沉积 物 粒 度 分 析 资 料 汇 总 表 见 表 1 根 据 上 述 命 名 原 则 和粒 度 分 析 资 料 显示 , 究 。 研 区 揭 示 的 沉积 物 类 型 有 6种 : 砂 、 砂 质 砂 、 质 粉 砂 、 粉 砂 一 土 、 土 质 粉 砂 、 砂 质 细 粉 砂 砂一 粘 粘 粉
eZ 钻 位 置 K L
频 率 曲线 上 由 滚 动 、 跃 总 体 组 成 矿 物 成 分 . 、 砂 以 长 英 矿 物 为 主 , 占 7 , 他 碎 跳 砂 粉 约 0 其 屑矿 物少至微 量 , 自生 海 绿 石 质 量 分 数 为 1 %~ 2 。粘 土粒 级 以 粘 土 矿 物 为 主 。 ② 粉 砂 质 砂 : 布 于 研 究 区 西 北 角 , 积 砂 为 主 . 量 分 数 为 6 . , 砂 次 之 , 量 分 沉 质 O2 粉 质
维普资讯
南 海 东 北 部 沉 积 物 粒 度 特 征

摘 要
明。
粒 度 分析 结 果 揭 示 了研 究 区 内 沉积 物 类 型 : 砂 、 细 粉砂 质 砂 、 质 粉 砂 、 粉 砂 粘 土 、 砂 砂
牯 土 质 粉 砂 、 砂 质 粘 土 。 沉 积 物 从 西 北 部 的 陆 架 区 向 西 南 部 的 陆 坡 区 , 粒 由粗 变 细 , 动 力 粉 颗 水 较 强 , 西 北 部 的 陆 架 区 向 东 南 部 的 陆 坡 区 , 级 含 量 发 生 变 化 , 与 柑 砂 含 量 从 7 递 减 为 从 粒 砂 0 5 . , 土 含 量 从 3 递 增 为 4 5 15 粘 O 8 及沉 积 环 境 的分 析提 供 依据 。 关键 词 粒度 沉 积物 娄 型 南 海 东 北 部 水 动 力 由 强 变 弱 。粒 度 分 析 资 料 的 研 究 对 沉 积 物 来 源

【政务民生】南海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

【政务民生】南海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

南海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1️⃣ 引言:南海海洋沉积物的独特性与重要性南海,作为地球上最为广阔和复杂的边缘海之一,其海洋沉积物不仅记录了丰富的地质历史信息,还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化学及物理特性。

这些沉积物不仅是研究古环境、古气候变迁的宝贵资料,也是探索海洋资源、评估海洋环境现状与未来变化的重要依据。

因此,南海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的建立与应用,对于推动海洋科学研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 南海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的定义与分类南海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是指经过严格筛选、测定并认证,具有均匀性、稳定性和准确量值特性的南海沉积物样品。

这些标准物质通常根据沉积物的来源、成分、粒度分布、有机质含量等特征进行分类,如碳酸盐沉积物、硅质沉积物、粘土沉积物等。

它们不仅为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统一的测量基准,还为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污染评估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3️⃣ 南海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的科学价值与应用领域科学研究:南海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为地质学家、海洋学家等科研人员提供了研究古海洋环境、古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同位素比值、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等的分析,可以揭示出过去数百万年甚至数亿年的地球环境变化历史。

环境监测: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南海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可用于评估海洋污染程度、追踪污染源、监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

通过对比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海洋环境风险。

资源勘探:南海拥有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以及潜在的生物资源。

南海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为这些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

通过对沉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分析,可以预测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指导资源勘探与开发工作。

教育与科普:南海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还可以作为海洋科学教育与科普的重要素材。

通过展示沉积物的多样性、成因及演化过程,可以激发公众对海洋科学的兴趣,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

南海三海区海底沉积物物理性质及声学特性

南海三海区海底沉积物物理性质及声学特性

南海三海区海底沉积物物理性质及声学特性
唐永禄
【期刊名称】《海洋技术》
【年(卷),期】1991(010)001
【摘要】海底是影响海洋声场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

了解海底沉积物的物理特性以及它与声学参数的关系,对于海洋声场分析,声纳作用距离的预报,水声设备在海洋中检测和应用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出于实用的需要,我们曾于夏季在二十天时间内对南海三个海区水声环境场进行考察,其中海底沉积物的物理特性和声学特性是主要内容之一。

分别标称为Ⅰ、Ⅱ、Ⅲ的三个海区同在一个海域,都处于纬度18°40N'上下,距离海岸Ⅰ海区约5n mile,Ⅱ海区50n mile,Ⅲ海区110n mile左右,考察范围。

【总页数】11页(P81-91)
【作者】唐永禄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6.211
【相关文献】
1.中国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底浅层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之比较 [J], 卢博;李赶先;黄韶健;张福生
2.南海北部海区海底沉积物中孔隙水的Cl-和SO42-浓度异常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
合物的指示意义 [J], 蒋少涌;杨涛;薛紫晨;杨竞红;凌洪飞;吴能友;黄永样;刘坚;陈道华
3.菲律宾海深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与物理性质相关关系 [J], 孙志文;孙蕾;李官保;阚光明;郭常升;王景强;孟祥梅
4.基于Chirp数据和Biot-Stoll模型反演南海北部陆坡海底表层沉积物物理性质[J], 周庆杰; 李西双; 刘乐军; 刘洋廷; 高珊; 周航; 王景强; 李天光
5.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底沉积物物理性质研究 [J], 卢博;李赶先;黄韶健;李传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及工程特征江飞一、区域地质背景南海海盆面积约350 x 104km 2,由于它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汇处,因此它的形成和发展,既受控于NE 向的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同时它也受控于NW 和EW 向的古特提斯海的封闭作用的影响。

所以,南海构造和海底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既有水深较浅的平坦的南海北部陆架区,也有海底地形、地貌复杂的南海陆坡区和平坦的深海平原区。

在不同的地形地貌背景上,它又沉积了厚度不一,各种不同类型的现代(Q 4)海洋沉积物。

由于海洋细粒土是一种分布较广,具有其固有特性而且对海底工程建设和海洋开发有重要影响的一种软弱地基土。

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南海北部陆架浅海相淤泥质细粒土(一)基本特点南海北部陆架浅海相淤泥质细粒土,主要分布在水深小于30m 的内陆架现代沉积区,水深大于30m 的中陆架混合残留沉积区的部分地段也有分布。

它们主要是华南大陆水系将陆源物质搬运入海沉积而成,主要由淤泥质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砂质粘土等类型构成。

沉积物颗粒较细,中值粒径介于0.1-0.005mm ,分选差,沉积韵律明显,一般多呈深灰色,含有机质、铁质高,频率曲线都呈双峰或多峰状。

碎屑矿物、重矿物含量远比南海陆坡半深海相细粒土为高。

它们和一般淤泥质细粒土相似,其工程特性具含水量高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压缩性大、强度小、处于汗流状态的特点。

据C 14、Pb 210测年,其沉积速率大,一般为0.1-0.25cm/a 。

(二)物质组成1.颗粒成分与团粒成分根据风干土样颗粒成分(加分散剂)及团粒成分(不加分散剂)分析结果,该土主要由粘土颗粒、粉砂颗粒、细砂颗粒组成。

天然状态下,大部分粘粒呈0.01-0.005mm 的微集聚体形式存在(表1)。

2.矿物成分砂粒、粉砂粒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和少量钦铁矿、黄铁矿、电气石等组成。

在一些样品中也常见生物贝壳碎片夹杂其中。

大部分石英颗粒为半透明状,表面呈黄褐色,形状比较规则,轮廓圆滑。

少部分则相反,表面干净而且透明,无规则的形状,棱角十分清楚。

粘土颗粒主要是由粘土矿物组成。

根据X一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测定结果,主要粘土矿物是伊利石、蒙脱石加混层矿物、高岭石和绿泥石(表2)。

3.化学成分南海淤泥质细粒土化学成分主要是由SiO2, A12O3, CaO, Fe2O3组成,含量高达90%左右,另含少量的K2O, Na2O, MgO, P2O5, Ti02等。

细粒沉积物中,可溶盐含量约占1%,有机质含量较高,介于0.5-2%之间(表3),可溶盐Mg++ ,Na++,K为主,符合海洋沉积物的特点。

(三)物理化学性质比表面积、交换容量及交换性阳离子、pH值等参数,是表征细粒土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指标(表4)。

比表面积用BET流动甲醇吸附法测定,从粘土矿物成分及交换容量来看,比表面积数值偏低,可能是试样潮解吸水的影响。

交换容量和交换性阳离子成分,用BaCl2-H2S04法测定,交换容量与交换性盐基之和相近,这与土的pH值大于7相符合。

交换性盐基成分以钙为主,说明为陆源物质。

此外,Ca++在自然界为凝聚剂,故粘上颗粒在淤泥质细粒土中,呈微集聚体存在,因此必须加分散剂才能把它们分散成原始状态的粘土颗粒。

(四)微结构特征微结构特征是研究细粒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特征的重要钥匙。

由于南海北部陆架浅海相淤泥质细粒土饱水、含水量高,为了防止土样在干燥过程中收缩变化,而破坏原始结构,我们采用低温冷冻真空升华干燥法制备样品,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拍摄微结构照片(照片1-5 )。

1.微结构单元体(1)原始粘土微粒薄片状,长度1-3u,厚度极薄,少量微管状(照片1),是最小的结构单元,大多集聚成微集聚体。

(2)微集聚体主要由数个原始粘土微粒集聚而成,分布最广的有两种,一种是等轴状,近似球状,由薄片状或微管状粘土微粒以面一面、面边组合而成,大小在5-10u;另一种是叶片状,由薄片状粘土微粒以面-面或低角度面-边组合构成,长度约10 u.或小于10u(照片1-5)。

这两种微集聚体是最基本的微结构单元,它们是抗水性强的集聚体,也即是团粒分析中的微集聚体,其中粘土颗粒间的连接作用超过了水化膜形成的斥力,只有加分散剂,它们之间的连接才能破坏。

(3)矿物颗粒主要是碎屑矿物的碎屑,形状不规则,轮廓较圆滑,多被粘土物质包裹呈分散状分布,其颗粒大小是细砂和粉砂(照片2)。

(4)生物碎屑这是海相沉积物中所特征的结构单元。

南海北部陆架淤泥质土含有大量大小不等的生物遗体和碎片,其大小相当于细砂和粉砂颗粒(照片3 )。

2.微结构类型(1)蜂窝状微结构研究的土样中最多的就是蜂窝状结构(照片4)。

其特征是具开口大孔隙,蜂窝一般成等轴状,直径5 -10u.,蜂窝壁由叶片状微集聚体以小角度面一边组合而成。

壁的厚度变化较大,厚者可达5u,薄者小于2u(见照片4)。

蜂窝状孔隙属微集聚体间的孔隙。

从照片2, 4看出,蜂窝状微结构是由粘土微粒构成,砂粒、粉砂粒则呈分散状隐伏在其中。

(2)疏松基质状微结构它们主要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生物碎片、矿物颗粒和粘粒微集聚体呈不定向的不规则状构成。

孔隙很发育,故称之谓疏松基质状微结构。

孔隙多是粘粒微集聚体、生物碎片、矿物颗粒之间的孔隙,孔隙大小、形状多变无规律(照片3、5)。

(五)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南海北部陆架区不论是河口相、滨海相,还是浅海相的淤泥质细粒土,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工程地质性质,天然含水量高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压缩性大、强度小,处于潜流状态。

为了便于和半深海相、大洋深海相的细粒沉积物进行比较,笔者将南海北部陆架区的淤泥质细粒土,统称谓“浅海相淤泥质细粒上”(表5)。

南海北部陆架浅海相淤泥质细粒土,物理性质:含水量较高,介于29 . 8-83 .3 %,密度r在1 .54-1.84g/cm³。

孔隙比e都大于1,介于1 -1.959,孔隙度n较大,介于48. 82-66.20%(反映细粒土天然结构定量指标之一),充分说明土质十分松软。

液限数值介于27.3-48.5%,都小于天然含水量,塑限17.7-28%,液性指数都大于1,塑性指数变化范围大,介于9.6-28。

力学性质:压缩性较大,压缩系数av变化范围大,介于0.58-3.13Mpa1 ,压缩模量Es在0.77-3.4Mpa,抗剪强度φ= 0,内聚力C=1-28KPa之间。

三、南海北部陆坡半深海相细粒土南海北部陆坡海底地形起伏变化很大,上大陆坡海底沉积物由于受大陆架外缘古砂带的影响,主要分布以粉砂、细砂、中砂为主的粗粒沉积物。

水深大于1000m的中大陆坡和下大陆坡地区则分布着以半深海相深灰色粘土为主的细粒沉积物。

根据我们研究结果,南海北部陆坡半深海相细粒土,无论从其物质成分、物理力学性质来看,都与南海北部陆架淤泥质细粒土有很大的差别,具有其特殊的固有的工程地质特性,其沉积速率小,仅是0.9cm/ka。

(一)物质成分我们以HY4861站位南海北部陆坡半深海相粘土分析结果为例,来探讨其物质成分(表6)。

粒度成分以粘土为主,0-2.32m,粘土含量高达41.74-55.28%,占了一半。

粉砂次之,为45.32-31.07%,细砂含量仅是12.95-15.89%。

充分说明陆坡细粒土远较陆架淤泥质细粒土为细,粘土含量高。

粉砂、细砂颗粒镜下观察,多呈次棱角状一棱角状、磨圆差。

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高达89-93%。

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含量最高,达47-54%,其次是蒙脱石(16-27%)、绿泥石(17-20%) ,高岭石(8-13%)。

碎屑矿物主要是长石、石英、辉石、黄铁矿等,含量分别都小于1%。

生物以半深水、深水生物为主。

主要是有孔虫、硅藻、放射虫、海绵骨针等,含量小于10%。

化学成分以Si02, A123, Fe23, Ca0含量为主,其次是MgO, Na20, K2O。

有机质含量也较高,介于0.5-1.2%之间。

(二)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南海北部陆坡半深海相粘土,其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与陆架淤泥质细粒土具有明显的差别,同样,我们也以HY4861站位半深海粘土说明之。

天然含水量高达130%以上,远远大于陆架细粒土的含水量数值。

液限同样如此,高达74-79.5%。

天然密度小,仅1.3-1.4g/cm3。

孔隙比高达3以上,孔隙度(反映细粒土微结构特征的指标)很高,达76.3-77.97%。

其压缩系数高达3.88-4.2Mpa1 ,抗剪强度小,仅在1.0-15Kpa之间。

从上述特征,充分说明南海北部陆坡半深海相粘土是一种有别于北部陆架淤泥质细粒土的半深海相细粒土。

它的物理性质较陆架细粒土差,压缩性同样也较陆架细粒土差,但抗剪强度却和北部陆架土基本相当,这个特点完全是受其物质成分和微结构特征所控制。

四、分析与讨论1.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过程是决定海洋细粒沉积物工程地质性质重要的宏观因素。

这因为它决定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物的沉积和固结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的特点。

我们从表5、表7明显看出,南海北部陆架,陆坡细粒上其物理性质如,天然含水量W,孔隙比e、孔隙度n、液限WL、塑限W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随着水深的变化,也即随着沉积环境由陆架向陆坡的转化,其数值具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而比重G,天然密度r相反,它们具有减小的规律。

同样,它们的力学性质压缩系数av,由陆架向陆坡具加大的规律,压缩模量Es,抗剪强度则具减小的趋势。

2.根据南海北部陆架细粒土、南海陆坡细粒土的上述分析测试结果,我们明显地看到陆架细粒土碎屑矿物、重矿物含量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陆坡细粒土碎屑矿物<10%的含量。

而表征细粒土微结构特征的指标之一的孔隙比e、孔隙度n的数值,陆架细粒土又远远小于陆坡细粒土的数值,这也就是说,从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上来说,陆架细粒土的天然密度r必然大于陆坡细粒土的天然密度r。

这和我们的测试结果完全一致。

3.南海陆架细粒土、南海陆坡细粒土的颗粒成分、粘土矿物含量都有很大差别。

陆架细粒土主要是由粉砂颗粒、粘土颗粒组成,而陆坡细粒土主要是由粘土颗粒、粉砂颗粒组成。

陆坡细粒土粘土含量高,粘土矿物含量也高,高达90%。

因此陆坡细粒土的比表面积、离子交换容量必然高于陆架细粒土,其结果必然导致南海陆坡细粒土的塑性指标,液限WL、塑限W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 数值也高于南海陆架细粒土(表5,表7)。

4.由于南海陆坡细粒土土质松软,孔隙度高达76.3-77.8%、孔隙比高达3.22-3.54,远远大于南海陆架孔隙度n和孔隙比e的数值。

因此陆坡细粒土的压缩系数av(3.88-4 .2Mpa1 )必然大于南海陆架细粒土的压缩系数(0.6-3.13Mpa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