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幕墙热工计算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送审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rmal Performance of Windows, Doors and Glass Curtain-WallsJGJ/T XXX-2005(送审稿)2005年北京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6号文件“关于印发《二○○四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会同全国9个单位共同编制本规程。
在规程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门窗、幕墙热工计算的国际标准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对我国相关标准进行的研究,采用国际标准中门窗热工计算的方法,吸收发达国家相关标准的成果,经认真分析和与相关标准协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召开全国性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审查定稿。
本规程共分为10章和6个附录。
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整窗热工性能计算,建筑幕墙热工计算,抗结露计算,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框的传热计算等。
本规程为推荐性行业标准。
本规程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在执行和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邮政编码51050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南玻工程玻璃有限公司秦皇岛耀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创奇技术公司主要起草人:杨仕超林海燕孟庆林任俊刘俊跃王馨刘忠伟黄夏东许武毅鲁大学刘军刘月莉马扬1 总则2 术语、符号2.1术语2.2符号3 整窗热工性能计算3.1 一般规定3.2 整窗的几何描述3.3 整窗的传热系数计算3.4 整窗的遮阳系数计算3.5 整窗的可见光透射比计算4 建筑幕墙热工计算4.1 一般规定4.2 幕墙的几何描述4.3 幕墙的传热系数计算4.4 幕墙的遮阳系数计算4.5 幕墙的可见光透射比计算5 抗结露计算5.1 一般规定5.2 露点温度的计算5.3 结露的计算与评价6 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6.1 单层玻璃的光学热工性能计算6.2 多层玻璃的光学热工性能计算6.3 玻璃气体间层的热传递6.4 玻璃系统的热工参数计算7 框的传热计算7.1框的传热系数及框与面板接缝的附加线传热系数7.2传热控制方程7.3玻璃空气间层的传热7.4封闭空腔的传热7.5敞口的空腔、槽的传热7.6 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计算8 遮阳系统计算8.1 一般规定8.2 光学性能8.3 遮阳百页的光学性能计算8.4 遮阳帘与门窗或幕墙系统组合的简化计算8.3遮阳帘与门窗或幕墙系统组合的详细计算9 通风空气间层的传热计算9.1 热平衡方程9.2 通风空气间层的温度分布9.3 通风空气间层的气流速度10 计算边界条件10.1 计算环境边界条件10.2 对流换热计算10.3 长波辐射换热10.4 综合对流和辐射换热附录A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λ)附录B 气体热物理性能附录C 表明发射率的确定附录D 太阳标准光谱、人眼视见函数、标准光源附录E 常用窗框的传热系数(推荐)附录F 典型窗户的传热系数1 总则1.0.1为在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工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建筑节能政策,使门窗、玻璃幕墙工程的节能设计和产品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进行门窗、玻璃幕墙产品的节能性能评价,制定本规程。
玻璃幕墙热工计算书
[ 强度计算信息 ][ 产品结构 ]
设
计
计
算
书
计算:校核:审核:
幕墙公司名称
二◦◦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玻璃模型热工分析1
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1
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1
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2
4.热工分析U值计算2
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2
6.热工分析节点坐标及温度信息2
7.热工分析单元编号及热流量信息9
0.000
-2.91
78
0.422
-0.126
0.000
-13.94
79
0.413
-0.117
0.000
4.96
80
0.404
-0.118
0.000
2.49
81
0.409
-0.131
0.000
-14.49
82
0.412
-0.129
0.000
-14.22
83
0.422
-0.131
0.000
-14.49
0.000
-10.53
155
0.500
-0.111
0.000
5.62
156
0.510
-0.114
0.000
5.29
157
0.546
-0.117
0.000
4.96
158
0.513
-0.111
0.000
5.62
159
0.513
-0.117
0.000
4.96
160
0.487
-0.117
0.000
4.96
161
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
• 实际工程,当室内气流速度足够小(即小于 0.3m/s),内表面的对流换热应按自然对流换 热计算。 • 内表面的对流热换热按自然对流计算时,自然 对流换热系数:
hc,in=3.6 W/m2.K (冬季) hc,in=2.5 W/m2.K (夏季)
hr .in
4.4 i 0.84
对流换热计算
hc,out 4 4Vs
性能计算 节能计算
hc,out 4.7 7.6Vs
综合对流和辐射换热
• 外表面或内表面的换热:
q h(Ts Tn )
• 式中:
h hr hc
建筑门窗幕墙的热工计算 目
(1)设计、计算边界条件 (2)幕墙、门窗几何描述与热工性能指标规范
录
1)门窗几何描述与热工计算
• 当内表面有较高速度气流时,室内对流换热按 强制对流计算。门窗内侧强制对流用下列关系 式计算。
hc,in 4 4Vs
• VS为门窗壁面附近的气流速度,m/s。
外表面对流换热
• 外表面对流换热应按强制对流换热计算。 外边界层对流换热的热流密度按下式计 算:
qc,in hc,out (Ts,out Tout )
lg lg
玻璃
Ag
整窗的传热系数计算
• 整窗的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Ut
AU
g
g
A f U f At
Ag为窗玻璃面积; Af为窗框的投射面积; 为玻璃区域的周长; Ug为窗玻璃(或者不透明板)中央区域的传热系数; Uf为窗框的面传热系数,见第5章; Ψ 为窗框和窗玻璃(或者不透明板)之间的线传热系数。
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
建筑门窗幕墙的热工计算 目
玻璃幕墙节能与热工计算讲解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7年1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号公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7年1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号公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各地也制定了自己的相关规定,如北京、3 上 海、黑龙江、浙江等地,目的就是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建筑节能目标的提出
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
的任务。为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规划期分为“十一五”和2020年,重点规划了到2010年节能的目标和发展重 点,并提出2020年的目标。 规划分五个部分:我国能源利用现状,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节能的指 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 节能专项规划是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长期节 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节能项目建设的依据。
一份标准幕墙热工计算书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章计算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三章主要材料及计算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主要材料及热工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基本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四章双层幕墙热工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夏季工况下的玻璃幕墙热工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冬季工况下的玻璃幕墙热工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第五章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一、双层幕墙热工性能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二、双层幕墙的舒适性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第一章工程概况本项目的幕墙由双层幕墙(塔楼)、穿孔铝板幕墙、点式幕墙、铝单板幕墙、全玻璃幕墙、明框玻璃幕墙等多种幕墙组成。
本工程的双层幕墙为主动式双层幕墙:主动式双层幕墙内外两层玻璃之间的空间与室内的空气相连,通过机械通风装置在两层幕墙中间形成负压,然后再排出房间。
可以使得室温与玻璃内表面的温差降至最低,从而提高建筑内有效的使用面积。
此外,主动式双层幕墙系统可以大幅度降低噪音,同时可以阻挡室外严重的大气污染及沙尘暴。
本工程双层幕墙分布于东西两栋塔楼(一至三层为裙楼),东塔17层,层高如下:4-11层(3.8m)、12-15层(7.0m)、16层( 8.1m)、17层(3.6m),西塔16层,层高如下:4-9层(3.8m)、10-14层(7.0m)15层(8.1m)、16层(3.6m).第二章计算依据1.业主提供的招标图纸及技术要求;2.本公司设计的幕墙投标方案图;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15);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7.《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同济大学出版社;9.《空气调节的科学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2020局部修订全文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Calcul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hermal performance of windows, doors and glass curtain-wallsJGJ/T***-20**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 2 0 ×× 年× 月 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 北京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执行2019年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标便[2019]21号)的要求,由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进行局部修订。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将采光顶纳入本规程;加入太阳得热系数的概念及相关计算;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协调一致;细化数值模拟的要求等。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邮编:510500)。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南玻集团广东省建设科技与标准化协会泰诺风保泰(苏州)隔热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山幕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赛迪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行盛玻璃幕墙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保利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修订对照表(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7.1.2 计算框的传热系数U f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框的传热系数U f 应在计算窗或幕墙的某一框截面的二维热传导的基础上获得; 2在框的计算截面中,应用一块导热系数 λ=0.03[W/(m K)]的板材替代实际的玻璃(或其他镶嵌板),板材的厚度等于所替代面板的厚度,嵌入框的深度按照实际尺寸,可见部分的板材宽度b p 不应小于200mm (图7.1.2);图7.1.2 框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示意图3在室内外计算条件下,用二维热传导计算软件计算流过图示截面的热流q w ,并应按下式整理:()pf out n,in n,p p f fW )(b b T T b U b Uq +-⋅⋅+⋅=(7.1.2-1)f pp D2f f b b U L U ⋅-=(7.1.2-2)()outn,in n,p f W D2f T T b b q L -+=(7.1.2-3) 7.1.2 计算框的传热系数U f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框的传热系数U f 应在计算窗或幕墙的某一框截面的二维热传导的基础上获得; 2在框的计算截面中,应用一块导热系数 λ=0.03[W/(m K)]的板材替代实际的玻璃(或其他镶嵌板),板材的厚度等于所替代面板的厚度,嵌入框的深度按照实际尺寸,可见部分的板材宽度b p 不应小于200mm (图7.1.2);图7.1.2 框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示意图3在室内外计算条件下,用二维热传导计算软件计算流过图示截面的热流q w ,并应按下式整理:()pf out n,in n,p p f fW )(b b T T b U b Uq +-⋅⋅+⋅=(7.1.2-1)f pp D2f f b b U L U ⋅-=(7.1.2-2) ()outn,in n,p f W D2f T T b b q L -+=(7.1.2-3)7.1.3 框与面板接缝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示意图2 用二维热传导计算程序,计算在室内外标准条件下流过图示截面的热流qψ,qψ应按下式整理:()对值大于水平表面之间的温度差的绝对值,7.4.9 转换后空腔的热流方向应由空腔的垂直和水平表面之间温差来确定(图7.4.9),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如果空腔垂直表面之间温度差的绝对值大于水平表面之间温度差的绝对值,即rt lf tp boT T T T-≥-时,热流方向是水平的;2如果空腔水平表面之间温度差的绝对值大于垂直表面之间温度差的绝对值时,热流方向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空腔顶部水平表面温度小于空腔底部水平表面温度,即rt lf tp boT T T T-<-,tp boT T<时,热流方向为向上;2)空腔顶部水平表面温度大于空腔底部水平表面温度,即rt lf tp boT T T T-<-,tp boT T>时,热流方向为向下。
幕墙热工计算
幕墙热工计算一、计算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二、建筑体型系数体型系数:A区为0.102;B区为0.102;三、窗墙比A区东立面:0.58;A区南立面:0.58A区西立面:0.51A区北立面:0.46B区东立面:0.58B区南立面:0.58B区西立面:0.51B区北立面:0.46由于A、B两个区各个立面的窗墙比和建筑体形系数都一样,所以选A区一栋楼作为幕墙的热工计算考虑。
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表4.2.2-4规定:常州属于夏热冬冷地区;非透明幕墙 K≤1;透明幕墙(窗):东立面0.5<窗墙比≤0.7,K≤2.5,SC≤0.40;南立面 0.5<窗墙比≤0.7,K≤2.5,SC≤0.40;西立面 0.5<窗墙比≤0.7,K≤2.5,SC≤0.40;北立面 0.4<窗墙比≤0.5,K≤2.8,SC≤0.55;四、非透明幕墙热工分析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挂石材幕墙主体建筑的剪力墙根据结构需要厚度不等,现选取厚度最小处200mm 计算;石材为25mm厚花岗岩;详见节点图传热系数K=1/R=1/1.7352=0.58≤1符合要求!2、钢筋混凝土梁外挂玻璃幕墙主楼半隐框玻璃幕墙,钢筋混凝土梁厚度取最小值200mm,玻璃为6LOW-E+12A+6mm厚中空钢化玻璃,内设40mm 聚苯板;详见节点图传热系数K=1/R=1/2.134=0.47≤1 符合要求!2、铝板幕墙主体建筑的剪力墙根据结构需要厚度不等,现选取厚度最小处200mm 计算;铝板采用4mm 厚复合板; 详见节点图传热系数K=1/R=1/1。
728=0。
58≤1 符合要求!4、铝单板幕墙主体建筑的剪力墙根据结构需要厚度不等,现选取厚度最小处200mm 计算;铝板采用3mm 厚铝单板 详见节点图传热系数K=1/R=1/1.701=0.59≤1 符合要求!五、透明幕墙热工分析(一)、计算参数: 1、玻璃选用:2、铝合金型材:建筑幕墙外露明框均采用穿条式隔热型材; 1)、52系列铝合金隔热窗:断热条的导热系数<0.3 W/m.K 。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征求意见稿〕◇ 1 总那么◇ 2 术语、符号◇3根本规定◇4玻璃光学热工性能◇5框的传热计算◇6空气层传热计算◇7整窗热工性能计算◇8建筑幕墙热工计算◇9遮阳系统计算◇10结露计算◇附录1 总那么为在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工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建筑节能政策,使门窗、玻璃幕墙工程的节能设计和产品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进展门窗、玻璃幕墙产品的节能性能评价,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中作为外围护构造使用的建筑外门窗、玻璃幕墙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结露性能的计算。
本规程是参照国际标准ISO15099、ISO10077、ISO10211等系列标准,结合我国现行的相关标准制定的。
本规程所计算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是在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空气渗透量为零的情况下、采用稳态传热计算得到的,实际使用时应考虑空气渗透对热工性能和节能计算的影响。
实际工程所用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的室内外热工计算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热工设计标准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所用材料的热工计算参数除使用本规程给出的参数外,还应符合其它强制性的热工设计标准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
实际工程中所使用材料的热工参数应按照相应材料的实际参数选取。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夏季标准计算条件standard summe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用于门窗或幕墙产品设计、性能评价热工性能参数计算的夏季标准热工计算环境条件。
2.1.2冬季标准计算条件standard winte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用于门窗或幕墙产品设计、性能评价热工性能参数计算的冬季标准热工计算环境条件。
2.1.3传热系数〔U〕thermal transmittance门窗或幕墙两侧环境温度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构造的传热量。
2.1.4太阳能总透射比〔g〕total solar energy transmittance通过门窗或幕墙构件成为室内得热量的太阳辐射与投射到门窗或幕墙构件上的太阳辐射的比值。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修订对照表(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s in outhh + 璃室内表面室外表面s inouth h +内表面换外表面换7.1.2 计算框的传热系数U f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框的传热系数U f 应在计算窗或幕墙的某一框截面的二维热传导的基础上获得;2 在框的计算截面中,应用一块导热系数 λ=0.03[W/(m K)]的板材替代实际的玻璃(或其他镶嵌板),板材的厚度等于所替代面板的厚度,嵌入框的深度按照实际尺寸,可见部分的板材宽度b p 不应小于200mm (图7.1.2);图7.1.2 框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示意图3 在室内外计算条件下,用二维热传导计算软件计算流过图示截面的热流q w ,并应按下式整理:()pf out n,in n,p p f fW )(b b T T b U b Uq +-⋅⋅+⋅=(7.1.2-1)fpp D 2f f b b U L U ⋅-=(7.1.2-2)()outn,in n,p f W D2f T T b b q L -+=(7.1.2-3) 式中 U f ——框的传热系数[W/(m 2 K)]; 7.1.2 计算框的传热系数U f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框的传热系数U f 应在计算窗或幕墙的某一框截面的二维热传导的基础上获得;2 在框的计算截面中,应用一块导热系数 λ=0.03[W/(m K)]的板材替代实际的玻璃(或其他镶嵌板),板材的厚度等于所替代面板的厚度,嵌入框的深度按照实际尺寸,可见部分的板材宽度b p 不应小于200mm (图7.1.2);图7.1.2 框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示意图3 在室内外计算条件下,用二维热传导计算软件计算流过图示截面的热流q w ,并应按下式整理:()pf out n,in n,p p f fW )(b b T T b U b Uq +-⋅⋅+⋅=(7.1.2-1)fpp D2f f b b U L U ⋅-=(7.1.2-2)()outn,in n,p f W D2f T T b b q L -+=(7.1.2-3)式中:U f ——框的传热系数[W/(m 2 K)];7.1.3 框与面板接缝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示意图2 用二维热传导计算程序,计算在室内外标准条件下流过图示截面的热流qψ,qψ应按下式整理:()对值大于水平表面之间的温度差的绝对值,7.4.9 转换后空腔的热流方向应由空腔的垂直和水平表面之间温差来确定(图7.4.9),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如果空腔垂直表面之间温度差的绝对值大于水平表面之间温度差的绝对值,即rt lf tp boT T T T-≥-时,热流方向是水平的;2如果空腔水平表面之间温度差的绝对值大于垂直表面之间温度差的绝对值时,热流方向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空腔顶部水平表面温度小于空腔底部水平表面温度,即rt lf tp boT T T T-<-,tp boT T<时,热流方向为向上;2)空腔顶部水平表面温度大于空腔底部水平表面温度,即rt lf tp boT T T T-<-,tp boT T>时,热流方向为向下。
玻璃幕墙热工计算
玻璃幕墙热工计算1.热传导计算热传导是热在固体中传递的过程,它的计算主要涉及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厚度。
玻璃幕墙由多层不同材料组成,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导热系数,因此需要按照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厚度进行计算。
对于多层结构,可以使用串联热阻的方法进行计算。
热传导计算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保温性能和热损失情况。
2.热辐射计算热辐射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出的热能,它对建筑外墙的热传递有重要影响。
玻璃幕墙主要由透明玻璃组成,其表面也会辐射出热能。
热辐射的计算需要考虑玻璃和空气之间的辐射传热系数,以及温度差异。
辐射传热系数是表征物体表面辐射能力的参数,可以根据玻璃的物理特性和温度差异进行估算。
热辐射计算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玻璃幕墙的隔热性能和热损失情况。
3.对流传热计算对流传热是通过流体介质传递热量的过程,对于玻璃幕墙来说,主要是空气对流的效应。
对流传热的计算需要考虑空气的流速、温度差异和表面的导热系数。
空气对流的计算可以采用一维或三维的模型,具体取决于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复杂度。
对流传热计算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建筑外墙的通风性能和热损失情况。
4.整体热工计算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的计算后,可以将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传热的结果进行整合,进行整体热工计算。
整体热工计算的目的是评估玻璃幕墙的综合隔热性能和热损失情况。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以提高建筑外墙的节能性和舒适性。
总结:玻璃幕墙热工计算是一个复杂且综合的过程,涉及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传热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导热特性、热辐射系数、空气流速和温度差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计算和优化设计。
通过科学的热工计算,可以提高玻璃幕墙的节能性和舒适性,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环境质量的要求。
玻璃幕墙热工计算
玻璃幕墙热工计算(总1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常熟--局幕墙热工性能计算书(一)本计算概况:气候分区:夏热冬冷地区工程所在城市:南京传热系数限值:≤2.80 (W/m2.K)遮阳系数限值(东、南、西向):≤0.45遮阳系数限值(北向):≤0.45(二)参考资料:《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21-200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02-2004《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03《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及分析系统(W-Energy2010)》(三)计算基本条件:1.计算实际工程所用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或节能设计标准。
2.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所采用的环境边界条件应统一采用规定的计算条件。
3.以下计算条件可供参考:(1)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D(λ):标准光源(CIE D65,ISO 10526)光谱函数;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
(2)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 T in=20℃室外环境温度 T ou t=0℃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h c,in=3.6 W/m2.K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h c,out=20 W/m2.K太阳辐射照度 I s=300 W/m2(3)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 T in=25℃室外环境温度 T ou t=30℃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h c,in=2.5 W/m2.K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h c,out=16 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 T rm=T out太阳辐射照度 I s=500 W/m2(4)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 s= 0 W/m2。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基础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基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万成龙工程师的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基础培训PPT,很实用~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基础培训万成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万成龙工程师的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基础培训PPT,很实用~一、建筑传热基础知识二、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基础三、相关标准简介20XX年/6/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万成龙工程师的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基础培训PPT,很实用~一个原则热工理论是基础,建立概念、准确理解才能灵活运用;软件是工具,模型简化和边界条件对结果影响较大。
20XX年/6/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万成龙工程师的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基础培训PPT,很实用~几本书和标准《传热学》、《建筑热环境》(叶歆)GB *****-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JGJ/T 151-20XX年《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GB/T 2680-94《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的测定》GB/T *****-20XX 年《中空玻璃稳态U值(传热系数)的计算及测定》GB/T 8484-20XX年《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20XX年/6/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万成龙工程师的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基础培训PPT,很实用~JGJ 26-20XX年《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XX年《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XX年《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20XX年《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XX年/6/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万成龙工程师的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基础培训PPT,很实用~一、建筑传热基础知识20XX年/6/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6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万成龙工程师的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基础培训PPT,很实用~一个典型的传热实例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辐射一维稳态传热原理20XX年/6/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7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万成龙工程师的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基础培训PPT,很实用~1、一个典型的传热实例20XX年/6/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万成龙工程师的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基础培训PPT,很实用~20XX年/6/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9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万成龙工程师的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基础培训PPT,很实用~冬季密实墙体的传热过程分解成三段:――热由室内空气以对流换热和墙与室内物体间的辐射换热方式传给墙的内表面;――热由内表面以固体导热方式传递到墙外表面;――热由墙体外表面以空气对流换热和墙与周围物体间的辐射方式把热传递到室外环境。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1前言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是一种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热工计算的
技术规程,也叫热工计算规范,是对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的一种指导。
它的内容包括计算建筑物的结构在外界力条件和内部温度差异的影响
下的变形,由此估算出构件的热应力,分析构件的热稳定性,并对使用寿
命进行估计。
在实践中,热工计算规程对于建筑内外温度、室外空气状态、建筑抗风性能、结构构件的性能及外墙不同保温材料成本的比较都起着重
要作用,进而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计算方法
2.1介质特性的计算
介质特性计算是热工计算的基础,它确定了建筑热工系统及部件热焓
变等重要参数。
在建筑物内外部件的热工计算中,介质一般指空气、水、
汽水等,介质的物理性质可用其温度和比容的关系、压力温度比容的关系、焓温图及热焓图等。
主要的计算方法有压力温度比容法、温度比容法、密
度法等。
2.2热传导计算
热传导是热场中的基本过程,它控制着建筑物及其部件的热工稳定性。
在计算建筑物及其部件的热工特性时,通常需要计算其温度场、热流量以
及传热系数的大小。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一、计算参数的确定1.建筑的热工特性:包括建筑的热传导系数、热容量和热辐射系数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测量建筑材料的物性参数和建筑构件的尺寸、构造等确定。
2.气候条件:包括室外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气象数据、现场观测或者模拟计算等方式获得。
3.太阳辐射:包括太阳辐射的直射和散射成分。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太阳辐射计测量或者根据气象数据和建筑朝向等计算得到。
4.室内外温度差:室内外温度差是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的热传输的重要参数。
它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要求进行确定。
二、热传输计算方法的选择在进行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的热传输计算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热传导计算、热对流计算和太阳辐射计算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热传导计算:热传导计算是指根据建筑材料的传热特性和构件的几何形状,计算热传导的传热量。
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建筑墙体和屋顶的热传输分析。
2.热对流计算:热对流计算是指根据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的布局和通风特性,计算热对流的传热量。
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室内外温差较大的边界条件。
3.太阳辐射计算:太阳辐射计算是指根据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的太阳辐射透过率,计算太阳辐射的传热量。
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的太阳能利用分析。
三、评估热工性能和节能性能通过进行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的热工计算,可以评估其热工性能和节能性能,并确定合理的节能措施。
热工性能评估主要包括热传输系数、热阻、热容和热辐射系数等的计算和分析。
节能性能评估主要包括节能效果、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的评估和分析。
在进行热工性能和节能性能评估时,需要考虑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的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评估结果将为提供合理的节能措施和改进建议提供依据,以提高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的热工性能和节能性能。
综上所述,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是评估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性能和节能性能的重要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3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3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08.11.13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3号
•【施行日期】2009.05.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43号)
现批准《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151-2008,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玻璃幕墙系统热工计算书
玻璃幕墙系统热工计算目录1. 序言: (3)2. 计算规范标准参考依据: (3)3. 工程概况: (4)4. 计算参数及规定: (4)5. 节能热工计算公式: (6)6. 幕墙热工计算结果: (6)7. 幕墙热工计算: (7)1.序言:本分析报告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及本工程建筑设计要求,进行了节能与热工性能设计与分析。
其分析方法及结果符合中国国家规范《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和欧洲热工标准(ENISO10077-2)。
2.计算规范标准参考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2000《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等以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 2680-94《铝合金节能门窗》DGJ32/J26-2006《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建筑幕墙(2003年合订本)》J103-2~7《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199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2《外墙内保温板》JG/T159-2004《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2003《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158-20043.工程概况:城市:上海气候分区:夏热冬冷地区4.计算参数及规定:4.1.计算边界条件:根据最新的《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规定条件:4.2.最新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部分规定:(1)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应该按下面表格[表4.2.1]取用。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幕墙热工计算
第三章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一、整樘窗热工性能计算窗由多个部分组成,窗框、玻璃(或其它面板)等部分的光学性能和传热特性各不一样,在计算整窗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以及可见光透射比时,应采用各部分的相应数值按面积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窗玻璃(或者其它镶嵌板)边缘与窗框的组合传热效应所产生的附加传热以附加线传热系数(ψ)表达,简称“线传热系数”,应按照本章“框的传热计算”进行计算。
窗框的传热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按照本章“框的传热计算”进行计算。
窗玻璃的传热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可见光透射比按照本章“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进行计算。
(一)整樘窗几何描述整樘窗应根据框截面的不同对窗框进行分类,每个不同类型窗框截面均应计算框传热系数、线传热系数。
不同类型窗框相交部分的传热系数可采用邻近框中较高的传热系数代替。
1、窗面积划分窗在进行热工计算时应按图3-1进行面积划分:(1)窗框的投影面积A f:从室内、外两侧分别投影,得到的可视框投影面积中的较大值,简称“窗框面积”;(2)玻璃的投影面积A g(或其它镶嵌板的投影面积A p):指从室内、外侧可见玻璃(或其它镶嵌板)边缘围合面积的较小值,简称“玻璃面积”;(3)整樘窗的总投影面积A t:窗框面积A f与窗玻璃面积A g(或其它镶嵌板的面积A p)之和,简称“窗面积”。
2、窗玻璃区域周长划分玻璃和框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对应的边缘长度l ψ应为框与玻璃室内、外接缝长度的较大值,见图3-2所示。
(二)整樘窗传热系数计算整樘窗的传热系数U t 采用下式计算:(3-1)式中:U t ——整樘窗的传热系数[W/(m 2·K)]; A g ——窗玻璃(或者其它镶嵌板)面积(m 2);A f ——窗框面积(m 2);A t ——整樘窗面积(m 2);l ψ——玻璃区域(或者其它镶嵌板区域)的边缘长度(m );U g ——窗玻璃(或者其它镶嵌板)的传热系数[W/(m 2·K)],按本章“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计算;U f ——窗框的传热系数[W/(m 2·K)],按本章“框的传热计算”计算;ψ——窗框和窗玻璃(或者其它镶嵌板)之间的线传热系数[W/(m 2·K )],按本章“框玻璃图3-2 窗玻璃区域周长示图的传热计算”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常熟--局幕墙热工性能计算书(一)本计算概况:气候分区:夏热冬冷地区工程所在城市:南京2.K) 2.80(W/m传热系数限值:≤遮阳系数限值(东、南、西向):≤0.45遮阳系数限值(北向):≤0.45(二)参考资料:《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21-200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02-2004《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3《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及分析系(W-Energ2010计算基本条件1计算实际工程所用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标准2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所采用的环境边界条件应统一采用规的计算条件3以下计算条件可供参考(1)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9845-1);D(λ):标准光源(CIED65,ISO10526)光谱函数;R(λ):视见函数(ISO/CIE10527)。
(2)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20℃in室外环境温度Tt=0℃ou2.K =3.6W/m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in2.K=20W/m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out2 =300W/m太阳辐射照度I s(3)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25℃in室外环境温度Tt=30℃ou2.K =2.5W/m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in2.K=16W/m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out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T outrm2 I=500W/m太阳辐射照度s2。
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0W/m(4)s(5)计算遮阳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应采用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T=25℃。
out(6)抗结露性能计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20in精心整理室外环境温度Tt=-20℃或Tt=-30℃ouou室内相对湿度RH=30%或RH=50%或RH=70%室外风速V=4m/s(7)计算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应使用下列边界条件:f q=α·I sin2);q通过框传向室内的净热流(W/m inα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2。
太阳辐射照度=500W/mI s4.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门窗框或幕墙框与墙的连接界面应作为绝热边界条件处理。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有关规定:2K)/W·R(m热阻围护结构部位气候分区22热系数h=8.0W/m·outin(1)塑料窗框:窗框的木在水气值是U f12%含量在的获得,窗情况下d U框厚度f f d木窗框的热传递与窗框厚度木窗框以及金属图E.0.2-1:-的关系f精心整理图E.0.2-2:不同窗d的定义户系统窗框厚度f(3)金属窗框:框的传热系数U的数值可以通过下列程序获得:f2·K);a)对没有热断桥的金属框,使用U=5.9W/(m f0b)对具有断桥的金属框,U f0图E.0.2-3带热断桥的金属窗框的传热系数值金属窗框R的热阻通过下式获得:f1R??0.17()f U f0金属窗框U的传热系数公式为:f1()U?f AA f,,ief?R?f hAhA d,ed,iei/m.K的隔热条)2;其定义如图所示。
m ,AA,A,A——窗各部件面积,式中:f,ed,ed.if,i2K;h——窗框的内表面换热系数,W/m i2K;——窗框的外表面换热系数,W/m h e2K/W。
0.3W/m.K),m~R——窗框截面的热阻(隔热条的导热系数为0.2f d——热断桥对应的铝合金截面之间的最小距离;b——热断桥j的宽度;j?)。
——窗框的宽度(bb.?b02f fjj精心整理采用导热系数低于0.2W/m.K的泡沫材料)其中:d——热断桥对应的铝合金截面之间的最小距离;bj——热断桥的宽度j;?)。
bf——窗框的宽度(b0.3b?fjj2.K =1.61W/m框的传热系数:U f2.框与玻璃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ψ窗框与玻璃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ψ:,主要描述了在窗框、玻璃和间隔层之间交互作用下附加的窗框与玻璃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ψ热传递,线性热传递传热系数ψψ:i t热系数按下式计算:??d??r(2)mM hh m??s11st式中NM11h——气体空隙的导热率;s精心整理——空气层的数量;N——材料层的数量;M——每一个材料层的厚度;d m ——每一个材料层的热阻;r m空气间隙的导热率按下式计算:h?h?h(3)rsg式中——辐射导热系数——气体的导热系包括传导和对(2辐射导热系由下式给出辐射导热系式——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下的校正发射率——在间隙层中的玻璃界面平均绝对温(3气体导热系由下式给出气体导热系式s——气体层的厚度,m;?——气体导热率,W/(mK);是努塞特准数,由下式给出:N un(6))AP(G??N rru式中——一个常数;A G——格拉斯霍夫准数;r精心整理P——普兰特准数;r——幂指数。
n如果,则取1。
1N?u格拉斯霍夫准数由下式计算:32Tps?9.81(7)G?r2?T m普兰特准数按下式计算:?式——玻璃两侧的温度差——气体密度k k/m——气体的动态粘度——气体的比热J/(kgK),——气体平均温度对于垂直空间其0.035,n=0.3水平情况A=0.16,n=0.28倾4度A=0.10,n=0.31.本工程中,玻璃系统的计算过选择玻璃类型:中空玻计算模型如下所示玻璃采6.0+12.00A+6.中空玻(1、计算玻璃系统的总热su①第一块玻璃的热阻计算过玻璃厚=6.00mm玻璃导热系=1.00W/m.k玻璃校正发射=0.100R=blhd1/bldrxs=0.00600/1.0i2.K/W=0.006m②第一块玻璃与第二块玻璃之间的总热阻计算过程玻璃厚度=6.0mm玻璃导热系数=1.00W/m.k玻璃校正发射率=0.837气体层厚度=12.00mm3 =1.277kg/m气体密度气体导热率=2.416*10^-2W/m.k3J/(kgk) =1.711*10气体比热-5kg/(ms)气体动态粘度=1.661*10=λc/μPr=精心整理=1.17631322μ/Tm*ΔTGr=9.81*Sρ=5310.80186Nu=A(Gr*Pr)^n=0.911因为Nu<=1,所以Nu的取值为1hg=Nu*λ/s=2.0133ε2-1)^-1Tmσ(1/ε1+1/hr=4=0.453hs=hg+hr=2.4662.K/WR=1/hs=0.405519m=blhd2/bldrxs2.K/W=0.00600.K/W=0.41752.K玻璃内表面换热系数取2.5W/.K玻璃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6.0W/玻璃传热系=1/(1/+1/+)iho.K=1.14W/4幕墙计算单元的传热系的计=)/=(17.21.14+2.41.61+12.000.08)/19.74.K=1.24W/传热系数满足要求三、太阳能透射比及遮阳系数计算1太阳能总透射通过门窗或幕墙构件成为室内得热量的太阳辐射与投射到门窗或幕墙构件上的太阳辐射的比值。
为室内得热量的太阳辐射部分包括直接的太阳能透射得热和被构件吸收的太阳辐射再经传热进室内的得热2框的太阳能总透射/(/)ousur式中.-外表面换热系W/ou-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框的传热系W/-U f2;--框的外表面面积mA surf2;框面积m--A f g=α·U/(A/A·h) outffffsurf=(0.4×1.61)/(2.45/2.45×16)=0.0403.玻璃(或者其它镶嵌板)区域太阳能总透射比g--玻璃区域太阳能总透射比;g S(1#c)--玻璃区域的遮阳系数;g--其它镶嵌板区域太阳能总透射比;p g=Sc×0.87=0.400×0.87=0.348g4.太阳能总透射比g:t g=(ΣA·g+ΣA·g)/A tffggt精心整理=(17.29×0.348+2.45×0.040)/19.74=0.315.遮阳系数幕墙计算单元的遮阳系数应为整个计算单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与标准3mm厚透明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的比值:S=g/0.87 tC式中:S--幕墙计算单元的遮阳系数;C g--幕墙计算单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
t S=g/0.87=0.31/0.87=0.36tC幕墙计算单元的遮阳系数满足要求!幕墙计算单元的遮阳系数满足要求!四、可见光投射比计算标准光源透过门窗或幕墙构件成为室内的人眼可见光与投射到门窗或幕墙构件上的人眼可见光,用人眼视见函数加权的比值幕墙计算单元的可见光透射比的计算公式=)/式中-幕墙计算单元的可见光透射比幕墙计算单元的玻璃的面-幕墙计算单元的总面--玻璃可见光透射比0.40=)/=(17.20.400)/19.74=0.35五、结露计算1在进行建筑门窗、玻璃幕墙产品性能分级时,所采用的计算条件如下室内环境温=2℃i室外环境温=-2℃ou室内相对湿RH=30RH=50RH=70室外风V=4m/室外平均辐射温度等于室外环境气温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等于室内环境气温2水(冰)表面的饱和水蒸汽压可采用下式计算=10^((t)/(b+t))0s式中:E--空气温度为0℃时的饱和水蒸汽压,取E=6.11hPa;00t--空气温度,℃;a、b--参数,对于水面(t>0℃),a=7.5,b=237.3;对于冰面(t≤0℃),a=9.5,b=265.5。
3.在空气相对湿度f下,空气的水蒸汽压可按下式计算:e=f·E s式中:e--空气的水蒸汽压,hPa;f--空气的相对湿度,%;E--空气的饱和水蒸汽压,hPa。
s4.空气的结露点温度可以采用下面公式计算:T]的对数。
e/6.11为底,10表示取以lg(e/6.11)注:=b/(a/lg(e/6.11)-1)[d精心整理式中:Td--空气的结露点温度,℃;e--空气的水蒸汽压,hPa;a、b--参数,对于水面(t>0℃),a=7.5,b=237.3;对于冰面(t≤0℃),a=9.5,b=265.5。
5.本计算所采用的计算条件:室内环境温度T=20.0℃;in室外环境温度T=0.0℃;out室内相对湿度f=50%;a、b--参数,对于水面(t>0℃),a=7.5,b=237.3;E=6.11h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