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时期的建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丘斜塔是苏州云岩寺塔
的俗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 丘山上,建于五代后周末期 (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 (961年),比意大利著名的比萨 斜塔早建200多年。该塔为仿楼 阁式砖木结构,共七层高47米。 由于塔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 础设计构造不完善等原因,从 明代起,虎丘塔就开始向西北 倾斜,现在塔尖倾斜2.34米, 塔身倾斜度为2.48度。塔身设 计完全体现了唐宋时代的建筑
中国不同时期的建筑
主讲人:陈蓉 班级:2011级2班 指导老师:熊欣
二、中国不同时期的建筑
1、唐代:颜色体现等级
到了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管,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唐 朝时期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 美。 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 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 利益。
北京云台
高浮雕图案
4、明代:色彩浓重悦目
明初立国南京,主要仰赖江南工匠。永乐移都北京,北京宫苑建设,也以南方工匠 为主。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 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房屋的主体部分,亦即经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般用暖色, 尤其爱用朱红色;格下阴影部分,则用绿蓝相配的冷色。这样,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 阴影的阴凉,形成悦目的对比。色彩的使用, 在封建社会中是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 的。在一般民用住宅建筑中,多采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多采用本色木面, 也显得十分雅致。 明、清时期,藏族和蒙古族的喇嘛教建筑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寺院建筑由 于有一些比较完整定性了的装饰手法,这就使寺院中许多建筑的外形有着共同的艺术 特点。墙很厚,收分很大,窗很小,因而建筑显得雄壮结实,檐口和墙身上大量的横 向饰带,给人以多层的感觉。这些特点在艺术上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在色彩和装饰 上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教义规定:经堂和塔刷白色,佛寺刷红色,白墙面上用黑色 窗框,红色木门廊及棕色饰带,红墙面上则主要用白色及棕色饰带。屋顶部分及饰带 上重点点缀镏金装饰,或用镏金屋顶。这些装饰和色彩上的强烈对比,有助于突出宗 教建筑的重要性。 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建筑以维吾尔族的礼拜寺和玛扎为代表。这类建筑窗户棂条 的组合使用了各种精巧的几何纹样。维吾尔族建筑装饰的种类很多,而最出色的是拼 砖、石膏花饰、彩画和窗户棂条的组合,多种装饰往往综合使用,形成华丽细致的艺 术气氛。
特点:唐代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遒劲。这一时期的建筑,砖的应用
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列逐步趋向定型化。唐代是中国 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保留至今较为完整的有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 寺正殿,还有许多没能保存住而被记录在壁画当中。此外,舍利塔遍布各地,粗 大挺拔、风格朴实的建筑构件和刚劲富丽之美,使大唐的装饰艺术具有夺人的风 采。
六、 80年代后:回归自然
从80年代开始,由于改革开放的不可逆转,促成了思想的活跃,中国建筑师 和建筑理论家已深切认识到,建筑艺术应该与时代紧密同步,应该立足于中国现 代生活的坚实土壤上,坚持创造既具有时代特色同时又具有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 化。
5源自文库清代:油漆彩画盛行
到了清代,颜色使用越来越复杂,建筑越来越突出装饰性,这一时期最突出 的就是"油漆彩画"。围绕彩画形成了一系列与建筑文化相关的内容,彩画某种功 能演化成装饰。到了清代后期,等级制度使建筑颜色两极分化,艺术表现寓于内 容要求。例如宫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强烈;依次为坛庙、陵墓、庙宇,色彩 的强烈程度也递减而下;民居最普通,色彩也最简单。如北京紫禁城的颜色是红 黄色的,与紫禁城相联的周围一些重要建筑都是红色,屋项则呈现绿色,而其他 的北京建筑颜色大多是灰色的。
特点: 明清建筑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建造许多规模宏大
的宫苑、陵寝,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很出色,在装饰风格的表现上沉雄深远, 映透了明清全盛时期皇权的声威。到了清代中叶以后建筑的装饰图案或彩画生气低 落,唐宋装饰的风采已经踪影皆无,由于过分追求细腻而导致了琐碎和缺乏生气的 局面。
风格。虎丘斜塔被尊称为“中
国第一斜塔”和“中国 的比萨斜塔”。1961年列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仁寿塔位于大雄宝殿前西
侧,是东西塔中的西塔,东塔 名镇国塔。它修建于五代梁贞 明二年(916年)。为7层木塔, 称无量寿塔。宋政和年间 (1111~1117)改称仁寿塔。绍 兴乙亥(1155)年毁于火,改 建为砖塔。绍定元年(1228)改 建石塔,至嘉熙元年(1237)竣 工,建成时间较东塔早13年。 它的建筑形制与镇国塔基本相 同,只是在高度上只有44.06米, 较镇国塔低4.18米。
3、元代:风格秀丽绚烂
元代宫室建筑也承袭了唐宋以来的传统,元朝以后的装饰纹样倾向平实、写实的路 线,宫殿建筑的色彩和图案为精密研究,风格秀丽且绚烂。 宋亡而元兴,建筑一度受到外来工匠的影响。
特点:以北方工匠为主,其建筑结构多大胆粗犷,其艺术风格也狂放不羁。元朝由
于民族众多,而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宗教和文化,经过相互交流,给传统建筑的艺术 增加了若干新因素。这时宗教建筑相当发达,从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喇嘛教寺院和 塔,带来了一些新的装饰题材与雕塑、壁画的新手法。大都、新疆、云南及东南部的 一些城市陆续兴建伊斯兰教礼拜寺,开始和中国建筑相结合,形成独立的风格,装饰、 色彩也逐步融合起来。而过街塔是喇嘛教的另一种建筑类型。以北京的云台最为著名。 在云台的券石上和券洞的内壁,刻有天神、金翅鸟、龙、云等喇嘛教纹样及六种文字 的经文。这些雕刻都是高浮雕,人物的姿态和神情都很雄劲,各种图案有着生动跳跃 的热烈气氛,与汉族传统风格不同,是元代雕刻中的优秀作品。喇嘛教的雕刻题材和 手法给予明清建筑艺术不少影响,尤其是对官式建筑影响较大。
特点: 明代建筑严谨、工丽、清秀、典雅,颇具江南艺术的风范,只是经过
皇家贵胄的渲染,体量宏巨,色彩浓重,则去江南雅淡之风远矣。但其根系,实 与江南建筑相近。
牛街礼拜寺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丽的清真古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清真寺之一。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辽代统和十四年, 牛街礼拜寺初为辽代入仕的阿拉伯学者纳苏鲁丁所创建,历经元、明、清各代扩建与重修,使 其整体布局集中、严谨、对称。全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礼拜大殿、望月楼、宣 礼楼、讲堂、碑亭、对亭和沐浴室等。寺院坐东朝西,殿堂楼亭主次分明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 是中国古典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两种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一组独具特色的中国式伊斯兰古建筑群。
在清代建筑群实例中,群体布 置与装修设计水平已达成熟。尤 其是园林建筑,在结合地形或空 间进行处理、变化造型等方面都 有很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建筑技艺仍有所创 新,主要表现在玻璃的引进使用 及砖石建筑的进步等方面。这一 时期,中国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 灵活多样的自由式建筑较多。 风格独特的藏传佛教建筑在这 一时期兴盛。这些佛寺造型多样, 打破了原有寺庙建筑传统单一的 程式化处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 建筑形式,以北京雍和宫和承德 兴建的一批藏传佛教寺庙为代表。 清代晚期,中国还出现了部分 中西合璧的新建筑形象。
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
2、宋代:色彩反映主流
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油漆的大量使用,以及印度 佛教的影响,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这一时期的色彩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宋代 喜欢稳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是受了儒家的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 代社会思想所致。 宋代的建筑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 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特点:宋代的建筑受唐代影响很大,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装
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并有了建筑总结性 著作如《木经》、《营造法式》。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寺塔 的装饰尺度合理,造型完整而浑厚。苏州虎丘塔、泉州仁寿塔都是典型之作。昭陵 的石刻、墓室的图案都具有刚劲、富丽之美,对后来的民间图案发展有着指导性的 意义。 在装修方面,这时期建筑上大量使用可开启的、棂条组合极为丰富的门窗,与唐、 辽建筑的板门、直棂窗相比,不仅改变了建筑的外貌,而且改善了室内的通风和采 光。房屋下部的须弥座和佛殿内部的佛座多为石造,构图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 柱础的形式与雕刻趋向于多样化。柱子除圆形、方形、八角形外,还出现了瓜楞柱, 且大量使用石柱,柱的表面往往镂刻各种花纹。同时,室内空间加大,给人以开朗 明快的感觉。屋顶上或全部覆以琉璃瓦,或用琉璃瓦于青瓦相配合成为剪边式屋顶。 彩画和装饰的比例、构图和色彩都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因而当时建筑给人以柔 和而灿烂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