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趋势
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趋势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教学组织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未来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个性化教学将得到更多应用。
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方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和网络平台,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和个人喜好,进而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个性化教学。
这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合作学习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在集体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未来,合作学习将通过网络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可以在不同地点和时间进行合作学习,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合作伙伴的范围。
第三,项目驱动学习将成为主流。
项目驱动学习是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开展项目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项目驱动学习将更加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将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来学习、实践和探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未来,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将更加普及和成熟,包括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和远程辅导等,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这将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共享,提高教育的普及和公平性。
综上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个性化教学、合作学习、项目驱动学习和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
这些趋势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适应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
习 成 识 果 对 学 生 予 以 评 价 同 的 。 学 共 组 照 小 参 , 并
认 一 课 题 形 成 正 确 的 理 解 和
同 组 际 交
或 习 为 核
学 照 一 定 的 心 , 穿 插 全 班 , 程 序 , 讲 以 授 小 组 作 合
成 员 组 成 异 质 小 组 , 然 不 后 按 的 族 、 种 格 、 性 力 能
• 分组教学制是为了适 应资产阶级自由竞争 的需要,有些资产阶 级教育班级教学制更便于 因材施教,有利于拔 尖人才的培养,但是 也会导致对差生的歧 视。
• 开放课堂又叫开放教学, 在这种行驶中,教师不 再分科系统的按照教材 传授自己是,而是为学 生提供学习的场地、教 材和氛围,从而创设理 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 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 生的积极情绪,发展学 生的思维,由学生根据 自己的兴趣在教师或其 他场所以自己喜欢的方 式进行自由活动或学习。
管理顾问操作实务
•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实现教学目 完成教学任务, 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 在特殊时空环境下按照一定要求 组织起来的教学诸要素结构形态 及活动方式。 及活动方式。
•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学校盛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行的都是个别教学制。由于学生的年龄、 行的都是个别教学制。由于学生的年龄、 程度和学习的内容、进度各不相同,教 程度和学习的内容、进度各不相同, 师对他们只能一个一个地轮流施教。 师对他们只能一个一个地轮流施教。其 显著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施 使教学内容、 教,使教学内容、进度较好地适应于每 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一个教师所 能教的学生的数量十分有限, 能教的学生的数量十分有限,必然导致 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和教学效益低。 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和教学效益低。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 个体小手工生产方式在教学工作中的反 映。
教学方法导论
教学方法导论第一章教学方法概述第一节教学方法的概念1.我们可以把教学方法的概念表述为: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单)2.教学方法分类(多)按照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分为讲授法和学习法;按照知识来源分为直观的方法(演示、图示、参观)、语言的方法(讲授、阅读、谈话)、实践的方法(练习、实习作业)第三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1.为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发文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多):①单)(上海倪谷音)是借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它要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位我要学。
②(多)(江苏李吉林)根据是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互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统一等原理。
③尝试教学法---(江苏邱学华)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
特点是变讲后练为先练后讲。
④成功教学法---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为首的一批教改研究者首先提出。
成功教学法的基本要素有三个:一是积极的期望;二是成功的机会;三是鼓励性评价。
2.国外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①发现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②范例教学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造的。
范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必须有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等三个基本特征;③目标教学法---依据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布卢姆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掌握学习”;④程序教学法---美国注明的教育心理学家B·F·斯金纳倡导的;“强化”在他的教学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⑤“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⑥暗示教学法;⑦非指导性教学法—又叫促进教学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首倡;人际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法的核心与关键;建立在他的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
3.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第二章教学设计的方法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1.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教案一:1.教学组织形式概说(1)教学组织形式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2)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①个别教学。
我国宋代以前的各级官学和私学,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教育均采用个别教学,它是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在同一时间以特定内容面向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但却能较好地适应个别差异。
17世纪以后随着班级授课在世界范围的普遍采用,个别教学就成为了教学的非主要组织形式。
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个别教学在欧美各国重新受到重视。
②班级授课。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制度。
19世纪中期,班级授课制成为西方学校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在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并在1904年的癸卯学制中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
③特朗普制。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创立。
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是中学高年级和大学中值得推广的教学组织形式。
2. 班级授课制及其改革(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局限①班级授课制内涵及特征班级授课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其基本特点是:第一,以班为单位由教师同时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
班级是按照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的,且人数和成员相对固定。
第二,以课为单位来安排各科教学。
教学内容按学校和学年分成许多既有系统又相对独立和均衡的部分,每部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活动。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四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几个理论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几个理论一、教育独立论1.“教育独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2.具体来说,“教育独立论”的主要观点是:(1)教育经费独立;(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3.局限性:把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教育应该脱离于政治,不仅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
二、教育万能论1.“教育万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18 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
2.“教育万能论”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对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否认遗传对人的成长的应有作用。
3.局限性:它虽然看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但是没有看到人的发展的复杂性,夸大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乌托邦”色彩。
三、人力资本理论(一) 教育的本体意蕴1.“人力资本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赛基若舒尔茨。
2.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首先,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包括量与质两个方面;其次,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最后,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
3.人力资本理论的不足:(1)教育增长与经济增长并不总是成正比的;(2)教育、教育产品不能像商品、经济组织那样进行严格而准确的成本核算和费用分摊,更难以计算它的即时“利润”;(3)经济增长是受多因素变量制约的,教育水平仅仅是其众多因素之一,而且相当多的时候也不是决定性因素;(4)人力资本理论着重从经济角度衡量和研究教育问题,容易忽视教育的主体价值。
四、筛选假设理论1.1973 年,美国学者斯宾塞首次提出了筛选假设理论。
2. 筛选假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教育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基本假设、信号、标识与筛选之中。
五、劳动力市场理论1.“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多林格(P.Doering)、戈登(D.Gordon)、卡诺依(M.Camoy)等。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ppt
(三)贝尔——兰喀斯特制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的时期。大 机器生产需要大批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工人,要求工人接受起码的文化教 育,而资产阶级为了榨取更多的利润,只给工人以低劣的、最初级的教 育。反映大工业生产的这种要求并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英国出现了 所谓的“贝尔-兰喀斯特制”,也称“导生制”,其创始人是英国一位叫 贝尔(Andrew Bell,1753一1832)的牧师和一位名叫兰喀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的教师。其具体作法是,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 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然以班级为基础,不过教师并不直接面向全班 学生而只面向一部分学生——“导生”。“导生”则向班内其他学生转 授教师讲过的内容。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与当时英国教育的双轨制相适应: 广大劳动者子女只能在设备简陋、师资缺乏的初等学校学习,而师资缺 乏和教学水平要求不高,则只能采用这种转授式教学组织形式。事实证 明,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的学校,教学质量一般很低,很难满足大工 业生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要求。因此,这种组织形式没有存在很长时间 便自行消失了。 在三四十年代,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曾在我国少数地区 试行。
22
(三)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2.班级授课制的缺陷
23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扩大教育规模,加快教育普及的进程并达到一定的 教育质量。
由于班级是按学生年龄和程度编排的,由教师根据统一的教材对 全班学生进行教学,各门学科均按照一定的教学时间表有计划地、轮 流交替地进行教学,因此,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来看,它都是使学 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人类长期积累的丰富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比较经 济、有效的教学形式。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4.课程地位:专业基础课5.总学时: 140学时(其中理论120 学时,实践20学时)6.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二、课程目标小学教育学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是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及其教育管理工作,都必须认真学习与掌握该门学科,因此,它在师范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我们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对课程目标进行阐释和说明:(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小学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懂得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在头脑中构建有关小学教育学的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有关结论的表述上,而应该深入到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内部,揭示获得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思维过程,亲历、体验和感受这些思维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智力,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集合。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第一章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第一节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与特点(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具体目标主要指以下五个转变:1.课程内容的转变2.课程结构的转变3.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4.课程评价的转变5.课程管理的转变(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1.由“专制”走向民主2.由封闭走向开放3.由专家走向教师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二、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一)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二)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三)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四)重建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是仅仅由教材、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等文字资料组成的了,而是由这些文字资料和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共同组成的,并且教师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将占课程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
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育活动中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形式、方法和方式。
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传统的大课堂教学到现代化的多元化教学方式,不断提高着教学的质量水平和效率。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改革与创新、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历史发展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化历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教学阶段在我国教育发展的早期,传统的大课堂教学一直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学生在座位上听课,课堂上基本是单向传递式的教学。
传统大课堂的优势在于效率高、规模大,但也存在缺点:课堂效果差、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学内容单一等。
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先进的教育国家中,探索了一系列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其中以实验式教学为突出。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体验和交互性,其本质是将学生置于学科问题和研究领域中,使其通过重复实验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知识。
实验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大课堂教学的方式,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课程的多样性也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保障。
3.现代化教学阶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新技术、新工具也对传统教学发起了挑战,因此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建立促成了新的课堂模式的出现。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使得学生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互动和沟通,学生的自我发掘和思考更加灵活,教学方式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开放化。
二、改革与创新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学组织形式也随之变得更加多元化。
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鼓励学校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创新教育内容,营造适合不同学生成长的环境。
1.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以往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一刀切”方式进行,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个性化教育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第四章教学组织形式
第四章教学组织形式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对于教学组织形式,前苏联教学论学者对有较多的阐述。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在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和类型进行分析之后提出:“教学组织形式就是由既定的作息制度和规章制度规定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休金娜认为:“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组织形式中体现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严密的、按时间的组织,它与教师的活动又是相互联系的。
这种活动可以是全班教学、小组教学,还可以是群众性的教学。
”我国的教育学界对教学组织形式也有不同的解释。
有学者认为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的结构”。
有学者提出“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关于教学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织形式”。
还有学者认为,“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由此可见,国内外教学理论界并未形成大家都认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我们暂且把教学组织形式定义为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第一,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
第二,教学组织形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第三,教学组织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育规模的大小。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1.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反映出教育规模狭小,受教育的学生人数少,而且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相差悬殊,教师根据不同的水平分别教授一个或几个学生。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是教学速度慢,效率低,没有明确或固定的学习年限,学生既不分年限,也不分科进行学习。
通常认为这种教学形式较适合学生人数少的教学要求。
2.班组教学。
班组教学具备了班级教学的某些特征。
学校组织机构及其变革教案.doc
(3)分工协作。
(4)信息联系渠道畅通。信息联系如果不畅通,就无法保证“上传下达”或者“下 传上达”,影响办事效率。
五、学校组织机构的变革
1、学校组织机构变革的含义
所谓学校组织机构变革,是指根据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有目的、有 计划的改变学校组织的内在结构、行为和技术等。
2、学校组织机构变革的原因
不断变化的环境因素,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样化,使得 学校组织机构增多,分工也越来越具体。就拿我们学校来讲,现在社会的大方向呢就是就 业难,而且职业分T.比较明确,我们学校呢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就不能在生源极大增加的 情况下只专门培养示范类人才要迎合社会的大方向,增设社会所需的专业,那么,学校专 业的增加呢,就使得学校组织机构进行变革,从而更好的对学校进行管理。
学校快开学了,教导处正忙于编班、安排课务、制定教学计划等工作。总务处正忙于 修缮设备、添购教学设备、为新来的教师安排住房。这时,新华书店发来通知:新学期学 生的课本已到,请学校即日去取,意思是让总务处派人派车去取。总务主任找到教导主任 说:“有关教学的事应该你们教导处管,怎么让我们去取? ”教导主任说:“这怎么是教导 处的事呢?教导处只负责有关教学的事。”“难道课本不是有关学的事吗? ”两位主任都有 点不冷静了。教导主任继续说:“如此说来,学校工作都与教学有关,岂不是都由我们教 导处包下来?那你总务处干什么? ”总务主任仍不服气:“我们并没有把什么都推给你们 教导处,建校修房、购置教学用品、柴米油盐,这么一大摊子事,哪一件不是总务处干的?” 教导主任说:“课本问题教导处只负责填征订单,至于课本供应,完全都是由你们总务处 负责,历来如此。”总务主任对“历来如此”儿个字感到刺耳。反感的说:“咱们照章办事, 该谁管的谁管。如果你们教导处忙不过来,可以叫总务处帮忙,但不要把你们工作范围内 的事推给我们做”。教导主任说:“搬运课木正是你们工作范围内的事气两个人争论半天 没有结果,最后只有找校长裁决,校长沉思了一会没有马上说出谁是谁非,而是让总务处 与教导处各出一人随车将课本领回,以后在解决两人争论的问题。
新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第四章新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一节班级教学一、班级教学的优势1.班级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2.班级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3.班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二、班级教学的局限1.统一班级教学很难照顾到每名学生的特殊性2.班级教学很难让学生领会学会学习的时代精神3.班级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4.班级教学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5.师生之间的互动难以在班级教学中充分发展第二节小组教学小组的划分有两种情况: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进行临时性的分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能力进行分组。
在班级中,教师按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一、小组教学的优势1.小组教学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2.小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3.小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二、小组教学的劣势首先,小组的划分是以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为依据的,但对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进行科学的鉴别和区分是很难的。
另外,在对待小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
不科学的分组造成的副作用是很大的,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
第三节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能力、兴趣、学习进度和认知方式的特点等而设计的教学方式,但它并不单纯意味着个体独自学习。
在个别化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及进行的辅导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准备、教学条件和个性特点为依据,教师的作用也主要表现在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学以及进行独立钻研,帮助学生又不会学转变到会学。
一、个别化教学的优势和局限1.个别化教学的优势首先,个别化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力水平和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
其次,个别化教学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个别化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补充多少东西,个别化教学的宗旨是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独自承担学习责任、自主钻研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学论教案--教学组织形式(简介)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规律1、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古代社会学校出现以后,教学从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有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模,速度和质量的要求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古代各国学校普遍采取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
我国商周至隋、唐时期的各级官学和私学,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各类学校以及欧洲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和宫廷教育等,均采用个别教学。
如孔子,根据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自创私学,广收弟子,常与门下弟子逐个研讨,传授学问,指点疑难。
汉代著名教育家马融,由于来学弟子众多,于是创造“次相传授”的教学形式,由资深弟子向后进弟子代为传授,只有学问精进者才可登堂人室,亲聆师教。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阿加德米学园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是基于混合教学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
特点:教学规模小、效率低教学内容:简单化、单纯化教育目的: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集体教学组织形式它是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向班组教学组织形式过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班组教学组织形式最先使用班级授课制教学方法的是15世纪末德国纽伦堡和萨克森选帝侯国的人文主义学校。
在这些学校里,采用了视学生学力分成若干阶段、编成班级一起教学的制度,旨在能同时有效地指导大量学生。
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第一次为班级授课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17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18、19世纪产业革命的促进,19世纪后半叶班级授课制开始普及。
我国采取班级上课的教学形式是清朝末年,1902~1903年清朝先后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清朝政府废除科举,兴办学校以后,班级上课制教学组织形式才开始得到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班级授课制能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同学进行教学。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只要听凭一个老生就可以充分地教成百名学生,这样,实际上花在教学上的时间要比现在一个一个的教学少十倍。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
.
1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是继续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同时设法克服其局限性,主要 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
2
❖一、改革、完善班级授课制
❖具体做法有: ❖(一)小班化教学
.
3
❖小班教学会成为我国今后几十年 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实行小班教学应当注意以下两个 问题: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以及 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是我国中小 学目前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探 索。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
.
6
❖二、分组教学被广泛采用 ❖具体做法有:
.
7
(一)分层教学
❖又叫分组教学、能力分组,是将 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 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 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
22
四、综合采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 所有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缺陷, 都具有本身专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教学 中采用何种组织形式,应该依据学科特点、 学生水平、教师本人的能力、教学物质条件 等多种因素来酌情选择。现在,各国越来越 重视教学组织形式的恰当组合,发挥一种教 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弥补另一种教学组织形 式的缺陷。从而使得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同 个别化教学相结合成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 一大趋势。
❖改传统教室为各科作业室,可自学、讨论或请 教老师
❖师生分别记录学习进度表,进度快者可提早完 成学业
.
15
(二)设计教学法
❖ 所谓设计教学法,也叫单元教学法,就是设想、创 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执行解决 问题。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 动的学习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活动之时,一定要先 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拟定学习计划 与内容,而后运用有关的具体材料,从实际活动当 中去完成解决问题。因此,整个的设计教学是包括 实际的思考与各样的活动在内,一边思考,一面执 行,既用脑,也用手。
论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论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是针对当前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是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出发点,试图把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并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能使教师更好地掌控教学进度和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首先,小学教学组织形式要走群体化和个性化的教育道路。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应加强个性化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创造能力。
对于群体化教育来说,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当开展针对性、不一样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
其次,小学教育要注重体验式、探究式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已经开始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向实践和探究。
学校也应该转变教学格局,探索一种体验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不断成长。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知、探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
最后,小学教学组织形式要适应学法多样化的需求。
学生为了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学习等。
因此,学校应该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相应地变化,适应学法多样化的需求,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探索、
发现和创造。
总之,小学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小组合作学习、人性化管理等都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教育真正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第一篇: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借鉴和发展了一些西方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此同时,还针对我国的教学现状,研究探索出了一些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育才中学“活动课时制”、人大附中“走班制”等。
随着教育理论和科技的发展,班级授课制与分组学习相结合,网络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有必要回顾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针对新形势,展望其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回顾;发展趋势展望教学组织形式是联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来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它关系着教学过程的结构以及功能问题,决定着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程度,对教学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1] 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中,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面对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今天,回顾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分析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一)我国古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在封建制度确立之前,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学校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学生人数较少等条件的限制,教学方式主要以口耳相传、自学辅导为主,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是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是指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无固定的修业期限和上课时间,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讲授,教学效率很低。
这一教学形式极大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古代的私塾教育中得到传承。
在封建制度确立之后,官学、私学都有很大的发展,教学规模日益扩大,单纯的个别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一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随之产生。
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专题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学习评价在学习小组中开展新教学组织形式读书报告会,告诉大家他所知道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其特点如何。
答:一、个别教学这是最为古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典型形态是私塾教育,其根本特征是“一对一(或几)”,个性化,能够充分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充分照顾到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其根本特征。
二、班级授课制这是现代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当代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对象与焦点,其根本特征是“一对多”,即一名教师在课堂内同时对多名学生进行施教。
在我国古代的“分斋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最先形态,如北宋胡瑗的“分斋教学法”,东林书院的“讲会制度”等。
1、“分斋教学”北宋胡瑗主持湖州州学时,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
“经义斋”主要学习儒家经义,“治事斋”则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术等学科,学生可选择其中一科为主修,另选一科为副修。
在“分斋教学”的基础上,胡瑗还实行了“分组教学”,他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和各自基础把学生分组,讲课前先由学生自习,然后由教师召集讨论。
讨论的方式或由学生各述所学,教师从旁指点,提示纲要;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当大家解答完后,教师小结;或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2、“讲会制度”“书院讲会”开始兴起,其中,东林书院的讲会较为典型,它定期举行,每年一次大会,每月一次小会,各三日,推选一个人为主持,讲学内容主要为《四书》,讲授时,与会者“各虚怀以听”,讲授结束,相互讨论,会间还相互诗歌唱和,成为明清书院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历史回溯与当前反思》)。
3、我国清朝的京师同文馆首倡西方式的班级授课制在西方,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班级授课制”。
后来出现了“分团教学法”“、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课堂授课制度的变体形式。
三、复式教学与现场教学这是两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
1、复式教学同单式教学(即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合成一班,在一个教室内由一位教师教学)相对。
第四章教学组织形式
优点
第一,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 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第二,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班,集体教学,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 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第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有了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保证了教学的计划性, 组织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各门学科轮流交替地上课,既能扩大学生知识领域,增强学生兴趣, 又能减轻学生大脑的疲劳,符合教学卫生要求 .
2010-6-17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17
现代各国教学组织形式
1,改革中的班级授课制 ,改革中的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 2,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 3,开放教学 ,开放教学 4,综合性教学组织形式 ,综合性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制. 5,现代个别化教学制. ,现代个别化教学制
2010-6-17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2010-6-17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5
基本特征
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系; 学生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教学内容与进度缺乏计划性与系统性; 教学活动和教学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 总的来说,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 率低,但却能较好地适应个别差异.
2010-6-17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18
改革中的班级授课制
理论教学(讲演,学术报告会,选修课) 混合课(课堂教学,游览大自然,参观企业和科研所) 实践教学(全体实验课,分科实验课,选修实习课) 劳动教学(在教学车间,学校实验田,教学生产联合工厂或企业进 行生产劳动) 劳动综合技术实习课(在教学生产联合公司进行现场教学).
2010-6-17
2010-6-17
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
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第一篇: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历程教学组织形式是在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展变化的,它还受到教育普及程度、学科性质以及教学任务的制约。
从产生时间上来看,教学组织形式经历了个别化教学为主的阶段、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阶段和改造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阶段。
(一)个别化教学组织为主的阶段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个别教学是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这就是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形式。
这是出现最早的教学组织模式。
个别教学发展到后来也有一些变种,出现了一个教师教很多学生的现象。
如在汉代就采用过大班上课和高徒相传的形式,但是这时的教学与班级授课有本质的区别,它没有严格的组织,同时学习的学生年龄相差悬殊。
从本质上讲,它仅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施教的一种形式。
个别教学由于其自身的弱点,难以完成系统化、程序化传授知识的任务,因而教学效率不高。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只能适合当时人数不多且教学内容又比较简单的教学要求。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一种反映。
(二)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阶段随着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技术工人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要求大量增加受教育者的数量,提高受教育者的质量。
这些要求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要增加自然学科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这就催生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早在16世纪,西欧就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17世纪夸美纽斯总结了捷克兄弟会的学校教育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最早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
夸美纽斯认为,一个老师同时教多个学生是完全可能的,但要具备适当的条件。
他阐述的条件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进度也相同,这样就可以一个教师教很多学生。
2.教学应有计划、有组织。
学校的教学应该有学年的划分,同时开学,同时放假,学年开始时,学生同时升入一个年级,开学以后不再招生,在学期中,也不能随便退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解决班级授课制无法适应个别差异问题
特点:
❖自学辅导为主。教师将教学内容分成月作业任 务,学生按自己的情况与教师订立学习“工 约”,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学习,考试合格后订 立下一“工约”
❖改传统教室为各科作业室,可自学、讨论或请 教老师
❖师生分别记录学习进度表,进度快者可提早完 成学业
(二)设计教学法
❖ 室内按学科性质设置参考图书﹐实验仪器﹑ 标本等教学和实习用具﹐并设教师1~2人指 导学生学习。 将学习内容分月安排﹐各科教 师与学生按月订立“学习工约”﹐教师根据 学生的程度﹐指定学生做某一个月的作业﹐ 并把它公布在作业室内。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 力﹐自由地掌握学习的速度和时间﹐并可与 教师和同学研究讨论﹐ 学生完成本月的工约 ﹐须经教师考试﹐及格后才能学习下一个月 的工约。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度登记在学 习手册上。
❖ 5.能培养学生们彼此接纳、包容的美德。 ❖ 6.能加添学生相互帮扶与成全的学习态度。
❖ 7.能达到学生之间共同集思广义、同心解决 问题的目的。
❖ 8.能提供学生创作的机会,并满足他们求知、 好奇与发表的欲望。
❖ 9.能养成学生自动、创造、思考和负责的精 神。
❖ 设计教学法重在学生们的自学工夫;然而, 身为教师的,除了要有丰富的经验及有关知 识之外,还得对各个年龄学生的发展特性有 所了解,并掌握学生们的学习心理;除此之 外,教师也得具备指导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能 力。由于设计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 死板的教学过程,教师得运用灵活的思想和 应变的能力去作好指导的工作。这种以学生 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亦需教师从旁予以不断 的鼓励,以加增学生们的学习热诚和兴趣, 并有助减少学生们的学习挫折到最低的程度。 教师事后的评估与补充更是不可少的。
❖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的美国著名教育家克伯屈 提出来的,克伯屈是杜威的学生,他秉承杜 威教育理论的精华,创设出以实用主义思想 为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 设计教学法不仅活泼,而且也会有许多创意 的学习活动从中产生。设计教学是有目的的 学习活动;学生在有明确的目的及强烈的意 愿中学习,必然能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热诚。 再者,当一个设想由学生自己去思想、去拟 订计划时,更能训练他们的思考。组织和搜 集资料的能力;一切手、脑并用的活动,对 于他们精通知识与培养纯熟的思考和技能, 都是有益处的;学生们由始至终获得完整的 经验,更是宝贵。
❖ 所谓设计教学法,也叫单元教学法,就是设想、创 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执行解决 问题。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 动的学习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活动之时,一定要先 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拟定学习计划 与内容,而后运用有关的具体材料,从实际活动当 中去完成解决问题。因此,整个的设计教学是包括 实际的思考与各样的活动在内,一边思考,一面执 行,既用脑,也用手。
❖ 道尔顿制在弥补班级教学制度的不足﹐发展 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等方面 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程序教学﹑个别指 导教育等曾发生过影响﹔但它偏重学习学科 知识﹐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忽视了班集体作 用以及德育﹐在推行时往往形成了教学上的 放任自流。此制在20世纪20年代后曾在一些 国家试行﹐中国的上海﹑北京﹑南京﹑开封 等地也进行过实验。从30年代后﹐采用此制 者就日渐减少。
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指导思 想是继续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 点,同时设法克服其局限性, 主要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改革、完善班级授课制
❖具体做法有: ❖(一)小班化教学 Nhomakorabea❖小班教学会成为我国今后几十年 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实行小班教学应当注意以下两个 问题:
❖三、个别化教学成为改革的方向 ❖如,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
(一)道尔顿制
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方法。又称道尔顿 实验室计划(Dalton laboratory plan)。 由美国H.H.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 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创行﹐因此得名。
❖ 其目的是废除年级和班级教学﹐学生在 教师指导下﹐各自主动地在实验室(作业 室)内﹐根据拟定的学习计划﹐以不同的 教材﹐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学习﹐用 以适应其能力﹑兴趣和需要﹐从而发展 其个性。实行道尔顿制的主要措施﹕ 要 布置各科作业室用以代替传统的教室。
❖ 设计教学法的本身除了能达到使学生由思考 及活动中之一贯有意义的学习之外,还有许 多特别的价值是其它的教学法中所未能提供 的,譬如:
❖ 1.能引起并刺激学习的动机。
❖ 2.学习过程不易陷于呆板与沉闷。
❖ 3.能促进团队学生解决问题的分工合作与坚 忍的精神。
❖ 4.能促进团队学习中各学生之间的默契与情 谊。
❖二、分组教学被广泛采用 ❖具体做法有:
(一)分层教学
❖又叫分组教学、能力分组,是将 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 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 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二)小组合作学习
❖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 设立小组目标。 ❖ 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机制。 ❖ 明确个人的责任。 ❖ 均等的成功机会。
❖ 1.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分科年限。 这样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
❖ 2.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 生均等的机会。在大多数国家,小学阶 段没有严格的班级组织,不存在相对固 定的班干部角色,所需工作由所有学生 轮流承担。
❖(二)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以及 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是我国中小 学目前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探 索。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
四、综合采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 所有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缺陷, 都具有本身专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教学 中采用何种组织形式,应该依据学科特点、 学生水平、教师本人的能力、教学物质条件 等多种因素来酌情选择。现在,各国越来越 重视教学组织形式的恰当组合,发挥一种教 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弥补另一种教学组织形 式的缺陷。从而使得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同 个别化教学相结合成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 一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