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督教与欧洲外交

合集下载

中国基督教协会和美国长老会对伙伴关系的共同理解

中国基督教协会和美国长老会对伙伴关系的共同理解

中国基督教协会和美国长老会对伙伴关系的共同理解
佚名
【期刊名称】《天风.中国基督教杂志》
【年(卷),期】2000(000)006
【摘要】“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

” ——启21:5 我们中国基督教协会和美国长老会的代表于2000年3月19日—22日在路易斯维尔会面,庆祝我们在基督普世身体中彼此的联系。

我们一同祷告、崇拜,讨论了我们各自教会的情况,回顾了我们在过去二十年来的合作,并且为将来作了计划。

我们能够
【总页数】2页(P13-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7
【相关文献】
1.尽心尽力的侍奉——记山东省淄川区基督教协会会长翟善水长老 [J], 田素良
2.美国-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协议反对者要求国会对它附加条件 [J], 微亮
3.打造更高水平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大会上的致辞(二○一八年九月十二日,广西南宁) [J], 韩正
4.从战略合作伙伴到双边命运共同体——论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的新升级 [J], 杜哲元
5.贾庆林与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举行迎春座谈——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应邀出席座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欧洲的宗教战争与和解

欧洲的宗教战争与和解

欧洲的宗教战争与和解欧洲历史上发生了多次宗教战争,这些战争给欧洲大陆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混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逐渐走向了宗教和解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探讨欧洲的宗教战争以及后来的和解过程,并分析导致战争爆发和和解取得成功的因素。

一、宗教战争的背景1.1 宗教改革与教派冲突宗教改革运动在16世纪欧洲兴起,主要由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等人发起。

这场运动使基督教内部不和谐的矛盾更加剧烈,形成了天主教和新教两大势力。

这两股力量在宗教信仰和权力上存在冲突,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宗教战争。

1.2 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角逐宗教战争并非仅仅是出于宗教信仰的纷争,更多的是由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角逐所引起。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统治者通过支持天主教或新教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争夺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

二、宗教战争的影响2.1 破坏和死亡宗教战争期间,欧洲大陆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战乱导致农田荒废、城市毁灭,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贫困。

同时,许多无辜的平民和信徒也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

2.2 宗教信仰的分裂宗教战争加剧了基督教内部的分裂。

不同的教派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和仇恨,信仰的多元化也导致了人们对于宗教真理的怀疑和迷茫。

三、宗教和解的途径3.1 宗教宽容与普世价值观欧洲和解的关键在于宗教宽容和普世价值观的崛起。

人们逐渐认识到宗教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开始尊重和容忍其他信仰的存在。

同时,普世价值观的提出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人权、平等和自由的价值。

3.2 外交和协商的重要性通过外交手段和协商谈判,政治和宗教力量之间逐渐取得了平衡。

欧洲各国签署了一系列的和平条约,为结束战争、维护和平提供了法律和政治保障。

四、欧洲宗教和解的成果4.1 宗教和解的历史意义欧洲宗教和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不仅为欧洲大陆带来了长久的和平,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宗教和解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4.2 欧洲一体化的推动力欧洲的宗教和解为后来的欧洲一体化提供了推动力。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原因分析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原因分析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原因分析发布时间:2021-12-15T09:16:49.154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9期作者:梁华[导读] 欧洲欧洲一体化,是指二战结束以来,西欧部分国家在美国支持下梁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 100872摘要:欧洲欧洲一体化,是指二战结束以来,西欧部分国家在美国支持下,从建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开始到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和欧盟的历史过程。

其成立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首先,欧洲在共同的基督教信仰之下,有着统一的思想基础;其次,由于二战后各国出于当时于经济重建的需要;三是政治人物看到了其中利弊,美苏两国冷战期间争霸争夺资源开始支持和支援欧洲的建设和统一;四是欧洲自身也一直在寻找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等原因。

关键词:欧洲一体化进程原因欧洲一体化,从广义上说,是指迄今欧洲各国为实现和平、消除战争和发展经济而提出的欧洲联合、欧洲统一的思想及其进行的实践运动。

从狭义上讲,是指二战结束以来,由于经济重建的需要和冷战爆发的原因,西欧部分国家在美国支持下,从建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开始到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和欧盟的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使西欧在经济上不断趋向联合,而以各国部分让渡国家主权,建立某些部门中的超国家机构为标志,带动着欧洲社会与政治逐步地、有条件地走上联合之路。

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因为有着共同的基督教信仰体系,在这种大一统的基督教文化气氛下,欧洲人一直认为,欧洲原本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欧洲各国的文明皆发端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后来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西方与东方分离,查理曼帝国分裂,欧洲才进入分崩离析的封建时代。

也是因为这一信仰体系,使欧洲人民萌生了最早的“欧洲统一”思想。

16世纪以后,伴随着早期的交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国家的产生以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各种有关欧洲统一和联合的思想大量涌现。

而近代欧洲各国之间频繁爆发的战争,使欧洲人把和平的希望寄托在欧洲联合的基础上,从而推动了欧洲联合思想的发展。

西方外交思想史(1)

西方外交思想史(1)

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关系的罗马法律。

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

拜占庭帝国的外交思想:1.雇佣和收买蛮族的武装为拜占庭服务。

2.分而治之。

3.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使用武力。

4.对既不能收买也不能用武力征服的敌人,则采取政治、经济包围的办法。

5.利用商业关系来扩大拜占庭的影响。

外交为发展贸易服务,而贸易联系的扩大又被拜占庭拿来作为最强有力的外交工具之一。

6.利用基督教来巩固拜占庭的势力。

跟在商人后面的,是拜占庭的传教士。

普鲁士的大陆政策:19世纪60~70年代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推行的外交政策。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该政策确定统一后德国的主要活动舞台不是海外而是欧洲大陆,其重点是削弱和孤立法国,阻止其他大国结盟。

普法战争后期,俄国几度扬言干涉,并与英国协商共同行动,构成对德国的最大威胁。

在这一背景下,俾斯麦力图拉拢俄国,阻止法俄接近,以孤立法国;联合奥匈帝国,抑制俄国在欧洲的扩张;拉拢英国;加剧英俄对抗。

从而构成极其错综复杂的外交网。

华盛顿的外交思想:现实主义、中立主义、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

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

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门罗的外交思想:1,孤立主义的外交思想。

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实行的是孤立主义外交。

它的核心思想是不卷入欧洲的政治纷争。

2,关于“美洲大陆”的外交思想:①以巩固与扩大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为借口排挤欧洲势力。

②确立了非干涉、非殖民的原则。

③扩张领土的战略目标。

3,增强国防的思想。

“超越遏制”战略,是美国总统布什制定的新的对苏政策,宣称它是“美国战后对苏政策的彻底改变”,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将进行哲学思想的变革”。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外交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外交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外交策略和外交成就摘要: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一个适应俄国历史需要而出现的非凡的历史人物,在其统治期间,她将俄国带入了辉煌而鼎盛的时期。

尤其是她灵活的外交策略,不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还使俄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关键词:叶卡捷琳娜二世;外交策略;外交成就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一个适应俄国历史需要而出现的非凡的历史人物。

在其统治的34年中,她将俄国带入一个辉煌而鼎盛的时期。

尤其是她灵活善变的外交策略,不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还使俄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一、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外交策略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外交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走的是一条老路。

她在继承了彼得的改革事业的同时,也基本继承了彼得的外交思想,即在陆地上实这种外交行地域性蚕食体制,在水域上夺取出海口,两者相互结合,以此来夺取世界霸权。

这种外交思想指导了叶卡捷琳娜二世一生的外交实践:在此基础上,叶卡捷琳娜二世提出了她的外交目标:首先,维护俄国已经取得的领土和权势,尤其是在波罗的海的地位和利益;其次,通过所谓的“防御性扩张”,在保证安全的同时索取更为广大的疆域,即向北侵占波兰、向南蚕食土耳其、夺取黑海的出海口。

出于对俄国现实的考虑和对俄国外交传统的继承,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外交上始终奉行着这样的原则,她希望对其他大国都不承担义务而保持自己行动的自由;希望利用俄国的欧洲邻国无暇他顾的现状和它们的弱点而得到好处,以便在没有外国援助和干预下实现她自己在波兰和黑海的目标;希望一旦出现机会,俄国便以和平缔造者和国际争端仲裁者的身份出现,从而提高自己的个人威望和俄国在欧洲政局种的影响和分量。

正是由于叶卡捷琳娜二世灵活的外交策略和出色的外交实践,逐步改变了俄国外交传统上惟欧洲大国马首是瞻的被动处境,开始有意识的追求外交的独立性和在国际社会的大国地位。

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外交成就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外交手段非常灵活务实,她善于“利用其他强国的相互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唆使这些强国相互倾轧,从他们的敌对关系中坐收渔利,以便推行俄国的侵略政策”。

欧洲简史欧洲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

欧洲简史欧洲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

欧洲简史欧洲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欧洲简史:欧洲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作为世界上最为发达和复杂的地区之一,欧洲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欧洲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以及国际关系对欧洲的影响。

一、中世纪欧洲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中世纪欧洲的外交政策以城邦体系为基础。

各个城邦通过婚姻联姻、领土交换等方式来达成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由于基督教的影响,宗教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外交政策。

然而,中世纪欧洲的外交政策并不稳定,持续的领土争端和内外战争导致了欧洲的动荡局势。

在这个时期,外交政策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框架,每个国家都更注重自身的利益,缺乏整体的合作和共同的外交政策目标。

二、近代欧洲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近代欧洲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的演变可以追溯到16世纪。

伴随着新的航海技术和科学革命的兴起,欧洲列强开始积极探索、殖民和扩张。

这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以殖民扩张和贸易为中心,各国通过签订条约和建立势力范围来保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

到了18世纪,随着欧洲列强的实力逐渐均衡,外交政策逐渐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通过缔结同盟、平衡势力等方式,各国之间的战争有了较长期间的停止。

同时,启蒙运动的思潮也逐渐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外交政策,理性和平等的原则成为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防止类似的战争再次发生,欧洲国家开始寻求和平和合作的路径。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签署了《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后来发展成为欧洲联盟(EU)。

欧盟的建立标志着欧洲国家在外交政策上的协调和合作。

欧盟成员国共同制定政策,共同推进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同时,欧盟也成为了欧洲国家集体行使外交政策的重要机构,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发挥影响力,维护欧洲的利益。

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法律教化与国际法的发展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法律教化与国际法的发展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法律教化与国际法的发展讲义复习目标1.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渊源,知道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知识点西方的文官制度1.背景(1)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后来出现专门服务于国王和权贵的官员。

(2)17—18世纪,欧美国家选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①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②“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泛滥,行政效率低下。

(3)工业革命后,国家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2.建立(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时间目的(原因) 内容18世纪初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1855年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人们对政府的管理能力强烈不满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①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

②二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3.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4.影响积极(1)规范了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2)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消极(1)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2)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知识点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1.渊源及发展进程内容渊源罗马法《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发展“日耳曼法”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颁布了“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普通法系(1)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2)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民法系(“大陆法系”)《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后来形成了以其为代表的“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1)共同特征①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试论中国经济“三环外交”

试论中国经济“三环外交”
最后,在全球进行经济布局,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转圜腾挪空间。长期以 来,美国把拉丁美洲视作“后院”,长期干涉内政和发展方向,比如,冷战 结束后,美国在拉美推行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诱发“拉美陷阱”, 阿根廷等国从准发达国家跌入债务危机,濒临破产。但是,也有古巴、委内 瑞拉等国家反对美国干涉,并且有更多的国家愿意和中国发展经贸往来,以 发展本国经济。鉴于此,我国在拉美特别是南美洲开展了比较广泛的经济合 作。我国在南美参与横贯巴西与秘鲁的两洋铁路建设,与阿根廷、巴西开展 大宗商品贸易,与委内瑞拉开展石油贸易,促进了贸易多元化,促进了经济 安全。例如,在中澳关系紧张影响澳方必和必拓与中国铁矿石生意的时候,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铁矿石是很好的替代选项;在美国与中国打贸易战,中 国制裁美国大豆商的时候,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能及时补上。这些在西半球 开展的经贸往来,为中国经济对外经济布局,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转圜腾挪空 间,体现了古人“狡兔三窟”的智慧。
公共外交季刊 2022年第2期夏季号
试论中国经济“三环外交”
郭海龙
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东升西降”的世界态势越发明 显,面对美西方国家维持霸权的战略举措,中国经济的“三 环外交”应运而生。通过整合周边经济、在“一带一路”沿 线乃至全球进行经济布局,我国致力于加强国际团结,塑 造有利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为此,我国不仅需要立足 周边,强化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的落实,还要努力拓展“一 带一路”沿线合作,深化互联互通,更要积极拓展全球范围 内的经济合作,从而促进政治互信、人文互通、文明平等互 鉴,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 同体。
-6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郭海龙 试论中国经济“三环外交”

浅析古斯塔夫二世战阵亡后瑞典在三十年战争中的外交政策之原因和影响

浅析古斯塔夫二世战阵亡后瑞典在三十年战争中的外交政策之原因和影响

探究古斯塔夫二世战阵亡后瑞典在三十年战争中的外交政策之原因并略谈其影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成律三十年战争是由以基督教宗教改革为主的导火线引燃,波及大半个欧洲的一场深重灾难,最终以1648年《威斯特法利亚和约》的签订告终,被认为是第一个近现代国际政治体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战争起于1618年因波西米亚国王(选帝侯)人选问题而诱发的“掷出窗外事件”和之后的白山战役(更深层次的因素则可以推溯到查理五世时代乃至于更早),终于1648年明斯特和奥斯纳布吕克的谈判桌上。

在三十年的战与和中,神圣罗马帝国各邦国彼此大动干戈,丹麦、瑞典帝国、法国先后出兵德意志兰,西班牙、英国、土耳其、意大利地区各邦国、波兰、教皇国均以不同形式对战争和政局施加自己的影响。

在这场席卷欧洲、意义深远的大战中,瑞典帝国(下简称瑞典)是重要的一员参与者。

无论是其君王,号称“北方雄师”的古斯塔夫二世的个人魅力,还是其一度所向披靡的战绩,抑或是其由此获得的跻身欧洲强国之列,都值得在史书上写下浓重一笔。

本文旨在简要分析古斯塔夫二世这位传奇君王在1632年11月吕岑战役阵亡后瑞典采取的对外政策,探究其施行该政策的原因并略谈由此造成的影响。

在吕岑战役中,瑞典领导的新教联盟军队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军队与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组成的天主教联盟军队展开血战,最终古斯塔夫二世阵亡,新教军队获得胜利,并且击毙了天主教军队的重要将领帕彭海姆。

在这一场战役后,瑞典的外交政策有了相当的变化。

在此前,瑞典的外交政策主要是用各种办法尽可能多地团结一切德意志兰新教邦国,试图成为新教集团的核心,由此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起挑战。

古斯塔夫二世的政治目标是极其宏大的,“他想在这里,在德意志兰德中心点切断皇帝势力的神经”①,甚至考虑过自己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而在瑞典国王死后,接替他担任瑞典最高指挥官首相奥格森斯提尔纳(古斯塔夫二世之女克里斯蒂安当时年仅五岁)奉行的外交政策基本可以概括为:瑞典没有选择像之前的丹麦一样,在签订《吕贝克和约》后退出德意志兰的战争,而是搁置了和波兰的种种冲突,选择全力以赴在德意志兰地区作战。

战后英国三环外交形成的原因

战后英国三环外交形成的原因

041史海钩沉战后英国三环外交形成的原因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在保守党年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三环外交”政策。

他指出:“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英联邦、英语世界和联合起来的欧洲。

你们可以看到,我们是在这三环中的每一环里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

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三环的连接点上。

”这“三环”中的英联邦是英国充当大国的重要资本,是三环外交的根基所在,英美特殊关系则是三环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联合的欧洲是英国必须借助的一大支柱。

下文笔者将从英国传统外交的不适用性、国际各方“配合”、英国与“三环”各方的历史文化渊源等三个方面对英国三环外交形成的背景进行分析。

光荣孤立外交的不再适用英国传统的孤立外交政策,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边缘。

英吉利海峡一定程度上减免了来自欧陆的威胁,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是英国长期以来采取光荣孤立政策的主要原因。

但英国的孤立政策并非全然与世隔绝,而是如英国海军大臣格申所说的,“我们的孤立不是软弱的孤立,也不是遭到蔑视的孤立,那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而且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采取按自己意愿的行动。

”英国利用四面环海的地理优势,发展海军力量,建立殖民体系,形成广泛的海外关系网,并以此发展其经济实力,即可说明这一点。

英国的孤立政策以英国利益的最大化作为权衡其孤立程度的标准,尤其是在欧洲范围内,可以说,英国不希望欧洲出现与自己匹敌的国家,即英国孤立政策旨在维持欧洲均势。

但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孤立政策已不再适用于英国发展需求。

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实行是以其强大的国力为前提的,20世纪初,德国成为与英国匹敌的竞争对手,英国仅凭自身的力量已不能应对德国的挑战,因此,英国不得不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对外寻求合作。

1902年,英日同盟的建立是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重要一步,而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形成标志着英国最终放弃了光荣孤立。

二战后,英国的残局更是证实了孤立外交的不适用性。

二战后,英国实力受损,“损失了1/4以上的财富,欠下了120亿美元的外债,有76万军民丧生,400万栋房屋被毁,船舶吨位减少到仅及战前的一半左右。

中国对于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智慧

中国对于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智慧

中国对于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智慧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国对于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智慧是指中国在处理与中东欧国家的外交关系时所采用的成功策略和成功实践。

中东欧国家作为欧洲东部地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

与此同时,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也有着深厚的联系。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不仅在经济、贸易、投资等方面有了显著进展,还在政治、文化、人文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智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平等互利的合作理念、灵活多样的外交策略、务实高效的合作机制等。

通过对中东欧国家的深入研究和了解,中国对于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智慧逐渐形成。

中国在与中东欧国家的交流中始终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尊重各国的核心利益和发展道路选择,并致力于构建彼此互信、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还注重灵活多样的外交策略,通过政府间交往、高层互访、商务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式,推动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向多领域、多层次深入发展。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智慧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并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合作模式。

这些经验不仅为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提供了借鉴,也为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提供了参考。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智慧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双方的合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几个部分来展开讨论中国对于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智慧。

首先,我们将在第二部分探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历史联系。

这一部分将回顾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交往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交流。

通过了解双方的历史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外交策略的形成过程。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分析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外交策略。

我们将着重讨论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和战略重点,包括经济合作、政治互信、人文交流等方面。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中国在处理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时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以及这些策略的效果和意义。

试论宗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试论宗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试论宗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摘要:宗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与体现,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活动它的存在普遍且特殊,在文化与认知的关系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

宗教的相似性和排他性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忽视。

宗教在跨文化交流中不仅影响着人的心智也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宗教文化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宗教?1、宗教的通俗理解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为人们提供了一套理解人、理解世界、理解人与世界的知识符号系统,且宗教一旦成为人们的世界观,就会影响人们有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等关系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宗教是一种信仰,是以神明解释未知现象的载体,是对宇宙存在的解释,通常包括信仰与仪式的遵从。

宗教有自己的伦理标准,通常宣扬“真”“善”“美”,推崇仁爱、忍耐。

同时,深度的宗教也是对人类行为的约束。

信仰宗教的人群被称为“有神论者”,他们祈祷、发愿,希望神明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困难,希望生活能够变得更加美好宗教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教义多存在“世界和谐”、善美仁爱的共同却因信仰的神明与核心体系不同而区别显著。

宗教做为文化的一种形态在传播的过程中相互抵触排斥,信仰某种宗教的人不能够再去信仰另一种宗教。

关于宗教概念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宗教概念的简单化倾向,二是宗教概念的复杂化倾向。

简单化倾向主要在国内,认为宗教概念简单明了无需深究。

相反,复杂化倾向认为宗教概念复杂多样,这种倾向主要存在于对宗教基础理论研究较为深刻的西方。

[2]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是现今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与佛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教在西方世界占据绝对地位,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非洲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而佛教却是占据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世界。

在教义方面,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宣扬神明造人,人生来背负罪恶,而佛教认为生死轮回,无中生有,一个大劫就是一次新生。

基督教信仰耶稣、伊斯兰教信仰安拉,佛教信仰佛陀、菩萨。

关于宗教经典基督教以《圣经》为主,伊斯兰教只有一部《古兰经》,而佛教经典数不胜数,典型的有《心经》《大悲咒》《金刚经》。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外交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外交

[ 文章编号1008 - 889 X(2002) 03 - 32 - 05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外交邱美珠(三明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 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 外交是时代的产物。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外交是城市国家错综复杂政治形势的产物。

作为现代西方外交的起点, 其外交特点和原则对西方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乃至在当代外交实践中还可以辨认出其痕迹。

[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意大利; 外交[ 中图分类号] D 854 . 6 [ 文献标识码] A文艺复兴的思想和文化成就早已得到人们的明确肯定。

作为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 其政治、经济领域中的创新同样令人瞩目。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现代西方外交的发源地。

英国现代外交学家哈罗德·尼科尔森把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外交作为西方外交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典型阶段, 认为它是现代外交的起点。

1 本文试图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外交做一论述, 阐明现代外交的源流, 敬请学界指正。

一意大利外交产生的历史背景任何外交都是时代的产物。

现代外交之所以起源于意大利, 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

中世纪早期, 意大利政治上四分五裂, 处于教皇和德皇的控制之下。

自11 世纪开始, 意大利的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基督教世界的两个最高权威———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围绕主教职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结果, 皇帝的势力遭到了削弱, 意大利北部一些富裕的城市争取到了自治权力, 开始摆脱德意志封建主的统治。

12 世纪, 神圣罗马帝国霍亨斯陶芬王朝腓烈特一世(‚红胡子‛) 不甘心帝国势力在意大利的削弱, 于1154~1186 年间6 次率军入侵意大利。

意大利北部各个城市组成伦巴第同盟, 最终打败腓烈特一世, 双方签定《康斯坦茨条约》, 这些城市于是摆脱了帝国的控制, 享有自治权, 形成了城市国家。

此时意大利中部也兴起了一批城市国家。

这些新兴的城市国家就是布克哈特所说的‚经过深思熟虑和老谋深算的产物, 作为一种艺术工作的国家‛和‚现代欧洲国家的长子‛①。

原创徐以骅: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国际关系

原创徐以骅: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国际关系

原创徐以骅: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国际关系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国际关系内容提示:全球宗教复兴和国际关系的“宗教回归”使媒体和学界对国际关系中宗教作用的看法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颠覆性”常常被用来形容宗教对当前国际关系的挑战。

宗教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虽然日益显著,但其作为各国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中的次要因素,既无法撼动国家在当前国际体制中“制定规则”的支配地位,也难以作为“重建”国际关系学的要素。

作者最后讨论了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宗教回归”对中国的影响、宗教作为中国国际形象建构因素以及中国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资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全球宗教复兴宗教与国际关系宗教回归有国际关系学者谈到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全球宗教复兴对传统宗教学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时评价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本不应存在的世界。

”【1】从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诞生以来,宗教就一直是被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长期忽视、边缘化甚至“放逐”的研究对象。

这种对宗教的排斥可以追溯到近代国际关系的起源。

在产生于欧洲战争结束、民族国家诞生、国家主权被“神圣化”的威斯特伐利亚国际关系体系中,宗教不再具有一席之地,而在折射此种国际关系体系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宗教自然也无足轻重。

然而近几十年来全球宗教复兴和世界性非世俗化趋势,尤其是九一一事件的发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宗教与国际问题的看法,使宗教从所谓“威斯特伐利亚的放逐”回归“国际关系的中心”。

宗教不仅被认为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延续”,而且还成了国际舞台上各方争抢的资源。

【2】在有的国际关系学者看来,“宗教全球复兴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挑战堪比冷战结束或全球化初现所引起的理论挑战”。

【3】本文试图对全球化时代宗教影响国际关系的现状和研究路径做较全面的分析,首先阐述国际关系的“宗教回归”对传统宗教观念和现行国际关系的挑战甚至颠覆;其次介绍和讨论宗教与国际关系的研究路径;最后简析全球宗教复兴和国际关系“宗教回归”对中国的影响。

基督教对现在世界的影响

基督教对现在世界的影响

基督教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刘志娟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赤峰024000摘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有三大教派,他们是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三大教派对人类文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当人们在谈及那种教派对世界影响最大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基督教。

当时代跨入二十一世纪之际,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不仅中国文化面临着来自基督教的新的挑战,事实上,全世界都在进行着全面的反省。

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可能就是有关“大国崛起”,然而西方大国崛起背后的精神文明有事与基督分不开的。

所以,究竟基督是怎样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直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基督教;世界文明;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走向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的时候,再次与同样古老而伟大的基督教相遇。

两者都会有新鲜,独特,似曾相识的感觉,两者将在交流中走向理解和融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文化,新的道德观念,新的社会风尚,新的精神风貌,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宁,稳定,崇高,繁荣,和谐,可持续发展。

当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不仅中国文化面临着来自基督教的新的挑战,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可能就是有关“大国崛起”,然而西方大国崛起背后的精神文明有事与基督分不开的。

不知不觉中,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基督教已经走进我们东方人的生活,而且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由此可见基督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是深远的。

纵观古今中外,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基督在各个方面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个领域。

并且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缉毒队东西方文明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所以我们有必要就基督在不同领域的影响差异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共同关注基督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全世界公认的公元制是以耶稣诞生为标志的。

此外,全球最统一的休假日是星期日(又称礼拜天),是为了纪念耶稣从死者中复活而设立的节日。

这一天,有20多亿人到教堂朝拜他,其中有国家总统、国王、首相等领导人。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视角综述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视角综述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视角综述武大政管院国际政治摘要:本文收集了四种分析、解读美国外交政策的视角,分别从历史和外交传统、宗教和文化的视角、国家需求层次的视角和族裔群体影响的视角,试论述这四种视角的主要观点、依据、内涵以及从该视角出发能够解释的美国外交政策现象,以期对当前分析美国外交政策的视角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俯瞰。

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视角综述Abstract:This paper collected four perspectives of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diplomacy tradition, national hierarchy of needs, influence of ethnic groups. Explaining the main idea, basis and connotation of these four perspectives, in the purpose of reviewing the perspectives of analyzing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Key words: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perspective review人们在对美国外交政策进行分析、阐释和预测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以一种适当的方法来解读错综复杂的当代美国外交政策。

本文试图收集、整理、归并现有的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解释力和较完备体系的分析视角,展示目前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的各种工具与方法论。

一、历史和外交传统的视角从历史的视角来分析、审视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一种传统而又严谨的视角。

该视角的典型代表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1]。

该书作者——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拉塞尔·米德向人们提出了一些具有启迪意义的阐释方式。

全球化背景下基督教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基督教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作者: 郑易平[1];董农建[2]
作者机构: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南京210016;[2]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徐州,221116
出版物刊名: 国际观察
页码: 36-41页
主题词: 基督教;全球化;中关关系
摘要:美国是一个表面看起来十分世俗而实质上非常宗教化的国家。

基督教对美国的影响是根本的和深远的,美国的外交也是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的对华外交一直遵循着基督新教的理念,基督教在中关关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基督教对中关关系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对中关关系的发展,我们既不能抱悲观的态度,也不能过于乐观,而是要清醒地看到其复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经济评论论基督教与欧洲外交张鸿石 内容提要:基督教对欧洲影响巨大,就外交而言,它先是为其预设了原初的背景前提,继之又形塑了其行为主体———民族国家;它不仅为欧洲外交提供了基本制度规范,而且随着与民族国家结合,还对欧洲外交的发展与演变产生直接影响。

在历史坐标中考察两者关系,不仅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认识宗教与外交错综复杂关系的典型个案,而且对我们理解现实中的欧洲外交,甚至整个国际关系也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基督教欧洲外交历史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外交经常演绎出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喜剧,而欧洲外交①堪称其中经典。

基督教对欧洲外交的发展演变影响甚大,在欧洲外交帷幕最初开启的15世纪,基督教因素便置身其中。

基督教可以说是为欧洲外交提供了最早的场景与舞台、角色与道具。

马克斯・韦伯曾言:“犹太民族把原始宗教原则普及化,也很成功地将某些原始思想的重要层面融入现代世界的宗教生活中。

这一点使他们有权和希腊、罗马人并立为西方文明的创立者。

”②的确,基督教在欧洲不单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它还同社会各层面有着异乎寻常的紧密联系,以至于无论考察欧洲何种宏观社会现象,都要顾及其无所不在的影响。

基督教与欧洲外交这场冗长剧目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纠葛?有鉴①②现代外交的雏形出现在15世纪的意大利,16世纪流行于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并传播到彼得大帝时的俄国。

历史上,欧洲又被指称为“西方基督教世界”,其范围先局限于西欧后逐渐扩展至北欧,后又差不多将除东南欧以外的整个欧洲囊括其中。

基督教对欧洲外交影响的范围大致与这个“西方基督教世界”范围相同。

如果忽略上述细节,也不刻意强调西方基督教派天主教和新教的区别,欧洲各国的外交实践基本上可看作是在相似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相较于世界其他区域国家的外交,欧洲国家外交在各层面表现出的共性明显大于差异,以至于我们完全可以用“欧洲外交”这样一个集合性概念称谓之———作者说明。

MaxW eber,The N ation,in fro m M ax W 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London:Routledge &Kegan Paul,于国内学界在该问题上的研究相对匮乏,笔者试图拾遗补缺地对此作初步探索。

一 场景与舞台:基督教为欧洲外交预设了原初的背景前提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巴里・布赞(Barry Buzan )曾说:“外交的起源似乎与宗教信仰密不可分”。

①如果将外交看做是超越民族国家的历史存在,欧洲确实提供了这方面相关证据,因为现代外交的萌芽恰好出现于15世纪的基督教世界中心意大利。

不仅如此,实际上当时的外交大多还因为宗教的目的而存在,并随着宗教的扩展而延伸。

对此罗伯特・吉尔平曾说:“在近代历史初期,西欧国家外交政策中的宗教目标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②那么基督教与欧洲外交的最初关联究竟给后者带去了什么?笔者以为首当其冲的是其赖以存在的场景与舞台,因为在戏剧中场景与舞台往往会先天地影响剧目的规模与气势,背景与基调。

确切地说,由基督教提供的这一场景与舞台是由相互联系的三个细部,即秩序基础、场域环境和思想基调,下文将对此进行逐一分析。

(一)基督教为欧洲外交提供了原初的秩序基础。

公元3世纪,罗马皇帝康斯坦丁将基督教引入帝国,使欧洲与基督教发生了最初联系。

5世纪末,法兰克国王克洛维接受基督教,使其先在西欧得到发展,以后又不断向北扩张。

随着其势力增强,教会最终成为欧洲统一和秩序的主要提供者。

基佐曾指出:“天主教、拉丁语,以及罗马法的记忆、帝国机构的残余,共同为支离破碎的欧洲大陆提供了某种形式的文化统一。

”③基督教使欧洲成为文化统一体,文化的统一又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形成,最终的结果正如赫德利・布尔所言———这个体系(欧洲国际体系)不仅是一个由各个国家组成的体系,而且是一个由分享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国家所组成的社会。

无疑,基督教在这些“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正是它们奠定了欧洲最早的秩序基础。

不仅如此,基督教还提供了一整套规则和制度保障机制予以维持这一秩序基础。

这些规则最早由奥古斯丁确立,强调在上帝之下四海之内,所有人都属于511 论基督教与欧洲外交①②Barry Buzan and R ichard L ittle,International Syste m s in W orld H istory:Re m aking the S tudy of Interna 2tional Relations,London:Oxf ord University Press,2000,p.210.[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宋新宁、杜建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一个以基督教会为代表的共同体,任何世俗政权都不得僭越教会的绝对权威;而在教皇监护下由主教和神甫组成的遍布欧洲的教会网络则构成这一秩序的制度保障机制,它发挥了维护西方世界秩序与精神统一的作用。

在早期的欧洲秩序中,教会领袖制定并得到基督教神学支持的神法与习惯法共同发挥着约束基督教世界君主和维护共同体规则的作用;①而基督教教义则赋予该秩序以道德目标与价值意义,因为根据“原罪”假说,人类罪孽与堕落的天性使其必须要有政府和法律的管束,因此上帝创造了君主和国王,并赋予他们统治权威和为保卫安全使用暴力的正当权力,这样才能实现靠个人无法获得的和平与秩序。

无疑,这一秩序首先服务于宗教的利益,但同时也包含着维护和平的道德目标。

那么,这个由基督教提供的原初秩序对欧洲外交有怎样的含义呢?德里安(Der Derian)对外交所作的后现代主义式的界定,似乎有助于我们回答这一问题。

德里安不赞成“外交是谈判的艺术”的观点,他提出外交是“以国家组织起来的、在一种系统中相互作用的、不和的民族的思索”。

②在此,他强调“一种系统”对外交的重要性,而基督教恰好给欧洲外交提供了这样一个体现着宗教秩序的国际系统。

(二)基督教为欧洲外交给定了初始的场域环境。

中世纪欧洲没有发展成一个单一帝国,而是形成由若干独立国家组成的多国体系,在该体系周围是两个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这个多国体系构成了15世纪欧洲外交诞生前的场域环境,它的地理范围东起易北河与波西米亚、西抵大西洋、北至北海、南达伊比利亚半岛以及意大利,这里被称作“西方基督教世界”。

这个场域的文化特征在早期是混杂和多元的,其中混杂着蛮族固有传统与罗马帝国的遗产,直到欧洲古典文化由拜占庭传入后它才逐步演变成以基督教为主的文化环境;这个场域的政治特征是典型的多国均势体系,王权衰落,封建割据严重,到处上演着“强权政治的大游戏”。

早期欧洲外交就是在这样一个带有明显基督教印记的场域环境中展开的,虽然它的活动并非全部局限在“西方基督教世界”这个促狭的地理范围,它也与外部世界,特别是周围两个帝国有着特定的联系,对此汤恩比曾给予详细考察。

③但是,就其主要外交活动所呈现出的性质看,还是明显带有“场域赋予”的特征,如国王与罗马教廷的关系是当时欧洲最重要的外交关611欧洲研究 2009年第1期 ①②[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23页。

Ja mes Der Derian,O n D iplo m acy,Oxf ord:B lackwell,1987,p.42.系,外交常以宗教的名义进行,主要以协调基督教世界内部关系为主。

这一场域环境对欧洲外交实践和外交模式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以至于使那个时期成为“宗教和政治激情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①16、17世纪,欧洲进入军事、殖民扩张时期,基督教获得全球地位,②外交随之延伸到非基督教世界的广大区域,但依旧没有摆脱上述场域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只是到了18世纪,当民族国家认同逐步代替宗教认同以后,欧洲外交才逐步突破该场域限制。

到了19世纪,民族主义的勃兴为欧洲外交注入强劲动力,欧洲外交渐次超越了王朝外交的狭窄天地,获得重大发展,此时它才完全摆脱早期场域环境的影响。

但基督教为其提供的这一早期场域环境却并未因此失去意义,因为正是它给欧洲外交打上了永久的胎记,也为我们在复杂外交谱系中辨识欧洲外交提供了标识。

(三)基督教为欧洲外交奠定了早期的思想基调。

在中世纪欧洲的思想领域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有关共同体、普世主义及普济精神的观念了。

著名政治史学家基尔克曾说:“在漫长的中世纪岁月中,基督教国家……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单一的、普世性的共同体”。

③共同体的观念使“西方基督教世界一度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统一的整体”。

④所以当时的欧洲尽管有因为教皇与皇帝、教会与国家斗争引发的一系列战争、冲突和骚乱,却仍然存在着“一个关于基督教世界团结的信仰”,而这种共同体观念后来又催生了建立世界国家和实现广泛和平的要求。

⑤这对欧洲外交的影响是跨越时代的;此外,共同体观念还本能地为欧洲树立了一个与之对立的“他者”,这给欧洲外交赋予了宗教意味,使基督教大国之间关系与它们和非基督教国家间关系有很大不同,这种情形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未发生太大改变。

基督教的“普世主义”是对罗马帝国残存的“世界帝国”观念的继承,⑥它在本质上是建立在宗教与社会相互统一的认识之上的,它所强调的是基督教道德标准和价值的普世性,这种观念在欧洲营造出了一种内在的团结意识和维护秩序的集体责任感,从而给欧洲外交提供了一种以世界主义眼光看待现实的广阔视角。

而普济精神则代表着一种认为所有人最终都将得711 论基督教与欧洲外交①②③④⑤[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宋新宁、杜建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3页。

[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杨雪冬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65页。

O tt o Gierke,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M iddle Ages ,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英]马丁・怀特:《权力政治》,宋爱群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挪]托布约尔・克努成:《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第25页。

811欧洲研究 2009年第1期 救的神学教义,这种观念在早期曾激发起基督教世界改变异端信仰的热情;在欧洲资本主义得到普遍发展的19世纪,又催生了扩张性的外交政策;在当代,它更以“使命意识”的形式为欧洲外交注入了强烈的意识形态动因。

基督教给欧洲外交提供的上述背景,牢固地刻印在欧洲外交的深层结构中,为欧洲外交提供了与其传统相连接的原始脐带,先天地决定了欧洲外交的内在精神和面貌,最终使其形成了独特外交气质和风格。

事实上,那些通常只能在欧洲外交中才能看到的特征,如更习惯或更擅长均势运作的传统,还有倾向于将世界看做是社会而非体系结构的视角,以及在多边环境下进行协调的良好适应能力和更看重国际机制建构的偏好等等,都与基督教预设的这一背景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