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六章重金属及放射性安全评价PPT课件

第六章重金属及放射性安全评价PPT课件

2024/1/6
可编辑第六章
4
人类对汞的使用
氯碱工业 电力工业 汞合金牙填料 金矿开采 绘画 农业 药品
2024/1/6
可编辑第六章
5
(一)汞在体内的代谢(P139)
1、吸收
呼吸道:金属汞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它蒸发性、 弥散性及可溶性很强,一旦吸入,可迅速通过肺泡膜 弥散,在几分钟内即被吸收,并经血液循环至全身。 人吸入浓度1~3mg/m3的汞蒸气数小时即可致急 性中毒。其症候为肝炎、肾炎、尿血和尿毒等。可 通过尿汞化验来诊断其症状。 汞化合物则以粉尘或气溶胶态经呼吸道进入。
24
不同阶段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项目(P112)
农药
食品
化妆品
消毒产品
法规名称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 评价程序》《农药登 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GB15670-1995
《食品安全性毒理 《化妆品安全性评 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价程序和方法》
GB15193-1994
GB7919-87
第一阶段
急性毒性试验,皮肤 与眼粘膜试验(皮肤 刺激、致敏试验,眼 刺激试验)
2024/1/6
可编辑
6
消化道:金属汞吸收率不到0.01%,无机汞化合物吸收 率5-15%,有机汞(如95%甲基汞)易被消化道吸收 并输送到全身各器官, 特别是肝、肾和脑组织, 首先受害 的是脑组织。
皮肤粘膜:汞或汞化合物也可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如含 汞药物、化妆品的使用等。皮肤吸收量一般很少,但皮 肤破损及溃烂时吸收量较多。
慢性代谢试验,致 癌试验
慢性代谢试验,致 癌试验
第20五24阶/1/段6
可编辑
人体试验(激发斑 贴、试用试验)
《消毒技术规 范》第8章:消 毒剂毒理试验 的程序和方法

环境毒理学绪论培训课件

环境毒理学绪论培训课件

环境毒理学绪论
17
三、生态毒理学de基本框架
五. 生态毒理学de分支学科
•理论生态毒理学 •实验生态毒理学 •应用生态毒理学
•工业生态毒理学 •农业生态毒理学 •矿区生态毒理学 •城镇生态毒理学
生态 毒理学
•大气生态毒理学 •水生生态毒理学 •陆生生态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绪论
•植物生态毒理学 •动物生态毒理学 •微生物生态毒理学 •分子生态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绪论
25
四、生态(环境)毒理学de社会学领域
二. 管理:
❖ 对环境退化de一般性认识始于二零世纪六零年代,并在七零 年代得到较快发展,环境问题受到公众de关注,很大程度源于环 境运动de成功,它作为一种破坏形式与人类de经济行为联系在 了一起.(区域性管理) ❖ 到二零世纪八零年代,许多局部污染源和点源都已被发现并得 到控制.随着人们对污染成因和影响de深入理解,以及其带动de 工程和分析化学技术de提高,许多污染严重de点源向大气和水 体中de排放已经受到相关法规、法令和排污许可等de制约. (国家层面管理) ❖ 在过去de二、三十年中,国与国之间缔结关于环境保护方面 de友好条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际化管理)
三.一 呼吸、皮肤接触 三.二 饮水 三.三 饮食、食物链转移
环境毒理学绪论
9
几种污染物de人体健康效应
环境毒理学绪论
10
三、生态毒理学de基本框架
❖ 一. 基本框架
人体健康核心 论
个体生态毒 性为中心
生态
?
毒理学
?
生态健康核心 论
系统生态毒 性为重点
环境毒理学绪论Leabharlann 11三、生态毒理学de基本框架
❖ 二. 基本内涵

【环境课件】第五章 主要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学

【环境课件】第五章 主要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学

(二)、镉的来源和用途
原料或催化剂用于生产塑料、颜料和试剂。由 于镉的抗腐蚀性及抗摩檫性强,也是生产不锈 钢、电镀以及雷达、电视荧光屏等的原料。镉 在航空、航海上也有广泛用途。这些是镉的来 源。
在很多重要的合金中,都含有镉。它可增加铜 的硬度并增加其在高温时的强度。这种铜—镉 合金被用于冷却装置,如用作汽车的散热器片。 这种金属也用作某些焊料。最重要的用途是在 碱性蓄电池中用作电极部件。
睾丸组织对镉的毒性非常敏感,镉含量 原子序33,M74.
土壤、植物表面挥发进入大气;
Cr2O72-:0.
达0.15微克/毫克干重时就发生病变,小 三价铬可透过胎盘屏障,对胎儿致畸
元素汞易溶于脂质,故能很快地通过富于脂质的细胞膜而进入血液,输往红细胞和其它组织。
鼠皮下注射氯化镉或乳酸镉,可引起精 大气中汞的环境化学行为
1~2µg, 10%可被吸收 。 Ca、Zn、Fe、蛋白质等抑制镉的吸收
2、分布与排泄
镉进入人体后,可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主要 与富含半胱氨酸的胞浆蛋白相结合,形成金属 硫蛋白而存在,这种金属硫蛋白对镉在体内的 分布,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年人体内含镉20~30mg, 肾占1/3, 肝1/6,其 次分布于肺、胰、甲状腺、睾丸等。
有人分析了从世界各地采集到的400多个人体的肾样得出结论,在锌镉比低的地区里,高血压的发病率就高,反之亦然,说明肾脏内镉
的变化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含量对锌含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头疼、头晕、呼吸急促等 不确定,缺乏流行病学资料证明
5、睾丸损害 2 水体中汞的环境化学行为
影响体内氧化、还原、水解过程; 0: 45种元素
环境元素丰度控制生物体内原始丰度; 健康状态下,生物体内元素丰度保持严

7-1章-重金属污染生态毒理

7-1章-重金属污染生态毒理


(6)电化法 Ribeiro和Villumsen等研究了应用电动力学方法去 除土壤中As的方法。研究表明,电流能打破金属-土 壤键,当电压固定时,去除效果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29
2、生物调控
(1)植物调控技术

利用一些植物来促进重金属转变为可挥发的形态,
进而挥发出土壤和植物的表面,以达到去除As污染
远程传输及沉 降
径流 土壤圈 水体中的污泥
水圈
铅在土壤—大气—水界面的循环
38
二、毒作用机理与生态毒性效应
(一)毒作用机理

铅不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它进入植物体内
的过程主要是通过非代谢性的被动吸收。铅一旦进
100
客土10cm
客土13cm
15
20
221
456
13.0
10.6
9.8
5.9
22

客土工程措施优点:
治理效果彻底稳定,使用于大多数污染土壤的
治理。

缺点:
工程措施投资大,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更适
用于小面积重度污染区的修复。
23

(2)增施固化剂 Durtre采用水泥和(或)石灰固化稳定法,对As污
高。环境中的铅可在大气、土壤、水体界面间不
断地转移。
34
(一)大气铅暴露途径
大气铅有天然暴露来源和人为暴露来源两类。

天然暴露来源主要有岩石风化、土壤侵蚀、火山喷
气、森林火灾的烟雾和海洋气溶胶。

人为暴露来源主要有冶金厂、化工厂、农药厂、电
池厂以及煤、油、城市垃圾的燃烧。

进入生态系统的铅量主要是来自汽车废气。
As浓度(mg/kg) 0 25 50 100 200-1000

《重金属的毒性》PPT课件

《重金属的毒性》PPT课件
一、铅污染的来源
铅是自然界分布很广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0.0016%,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重金属元素。 铅具有密度高、熔点低、柔软易加工、耐腐蚀性等 优良特性,在许多工业部门具有广泛的用途。 世界上铅的消耗约560万吨。其中40%用于制造蓄 电池,20%以烷基铅的形式加入汽油中作防爆剂, 12%用于建筑材料、6%用于电缆外套,5%用于制造 弹药,另有17%用于其它用途。 但是仅有四分之一的铅被回收再利用,其余排放于 环境中,造成环境铅污染。
(甲基汞)
CH3-Hg-CH3
(二甲基汞)
三、汞的代谢 吸收

呼吸道
(76%)
入血
消化道:金属汞不易,汞盐极少,有机 汞易吸收
皮肤:金属汞少量,有机汞可吸收
分布
与血浆蛋白结合

血循环
初期 全身各器官
向肾脏集中
数小时后 其次是肝、心、
中枢神经系统
甲基汞:肝>脑>肾>血液
排泄
主要途径:尿(70%)和粪便 次要途径:唾液、汗腺、乳汁、毛发和指甲
初期 肝、肾、脾、肺、皮肤

后期 毛发
牙齿
排泄
主要途径:肾脏 20~80 g/天 次要途径:粪便、胆汁、乳汁、汗液、月经
胎盘 母体
乳汁
胎儿 婴儿
四、铅的毒作用机理
(一)急性中毒 多由消化道摄入引起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口内金属味、 恶心、呕吐、腹胀、腹绞痛、 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脑病
(二)慢性中毒(生产中多见)
• 甲基汞在人体内的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顺序为:脑> 肝>肾>心>肺, 脑中汞含量最高。损害最为严重的部 位是小脑和大脑两半球。另外,甲基汞还是一种对 机体有强烈生殖毒性的物质。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可从食物链一级转到另一级, 而且在此转运过程 中还有逐层浓集放大作用。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8
第8页
一、重金属生物迁移
因为食物链关系, 当重金属被生物吸 收入体内而有蓄积时(即吸收量>排泄 量), 金属在生物逐层传递过程中便逐步
浓集放大。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9
第9页
日本对水俣病病因研究发觉: 海水中含汞量约为0.0001mg/L, 浮游生物体内汞含量为0.001~0.002mg/L (为海
水10~20倍), 吸食浮蝣生物小鱼体内汞含量为0.2~0.5mg/L (为浮游生物200~500倍), 吞食小鱼大鱼体内汞含量为1~1.5mg/L(为小鱼 5~25倍)。 经过上述食物链生物浓集,使大鱼体内汞含量 为海水(起始点)1万~5万倍。 重金属浓集放大倍数取决于重金属、生物与环 境不一样而有差异。
响重金属元素吸收。
植酸盐能抑制大鼠肠道对铬吸收, 而草 酸盐能增加铬运转。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17
第17页
2. 经呼吸道吸收 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气体中重金属元素
可从鼻咽腔至肺泡整个呼吸道进入机体。愈 进入呼吸道深部面积愈大、停留时间愈长、 吸收愈多。
影响呼吸道吸收原因很多,主要有: 重金属元素种类、金属颗粒物大小、金 属化合物溶解度; 呼吸深度、速率及血、汞毒理作用
1. 金属汞 金属汞常以蒸气态污染大气,可经过 呼吸道进入人体。金属汞易溶于脂质,轻 易经过生物膜进行转运和分布,也轻易经
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金属汞在细胞和其它组织中也可氧化 成二价汞离子,再转运至肾脏,经肾由尿
排出体外,普通对肾不易造成损害。
所以,汞对脑损伤先于肾,慢性汞中 毒首先出现是神经系统症状。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PPT文档共79页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PPT文档共79页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重金属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重金属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三、汞的代谢
(一)吸收
金属汞——蒸汽形式,易溶于脂肪,经呼吸道,速度很 快,吸收率为76-85%,甚至100% 无机汞——消化道吸收15% 有机汞——消化道(甲基汞达90%)、呼吸道(80%) 、皮肤吸收
(二)分布
汞→肝细胞、红细胞→Hg2+→
+血浆蛋白→结合型汞
+含-SH小分子化合物GSH→扩散型汞
含汞“三废”; 化石燃料(煤、石油);发生,各种形 态的汞均可形成甲基汞; 2、 汞生物富集
二、汞的理化特性
原子序 80,原子量 200。常温下唯一的液体金属,银白色( 水银)。 汞及汞化合物:挥发性; 汞齐:K、Na、Au、Ag、Zn、Cd、Sn、Pb等 有机汞:脂溶性 无机汞:一价、二价
(2)元素的种类 不同金属盐类吸收率相差很大 不同金属元素吸收部位不同 (3)胃肠道的pH
胃:金属(经胃酸)→ 氯化物 → 与配体形成复合物
小肠:碱性。已形成复合物的可被吸收,未形成的可形 成不溶性复合物被排出。
(4)其他因素 肠道微生物与肠道粘膜竞争金属元素、膳食成分、金属 间的竞争抑制作用等 2、经呼吸道吸收 大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和气体中的金属元素可经呼吸道吸收。 金属蒸汽不易溶于水,可直达肺泡,透过气血屏障。
六、金属对健康的危害
1、慢性中毒:如水俣病、痛痛病。 2、致癌作用: 可致癌的金属有As、Cr、Ni、Cd、Be 3、致畸作用:甲基汞已经确定为人类致畸物,金属汞 尚不知 4、变态反应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一般发生在其他毒性之前,是
一个重要的早期毒性作用指标。
第二节

一、汞污染的来源环境中汞甲基化和生物富集 (一)来源: 氯碱工业、塑料工业、电器工业、油漆工业、农药 、 造纸;
(三)分布 初始:取决于器官的血流量 再分布:取决于与器官亲合力大小 分布特点与金属的侵入途径、溶解性、化学形式、 代谢特点、毒性性质及器官特点有关。 (四)排泄 主要通过消化道和胆汁随粪、经肾由尿、经肺随呼 吸等途径排出体外。 重金属在指甲、毛发中的含量较高,可用来监测环 境中重金属的污染和人体负荷。

《第四章重金属》PPT课件

《第四章重金属》PPT课件

h
10
2、累积性
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 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 不象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 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 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3、不可逆转性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 转的过程。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 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17
4、污水灌溉
污水灌溉一般指使用经过一定处理的城市污水灌 溉农田、森林和草地。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商业 污水和工业废水。由于城市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量 的工业废水涌入河道、使城市污水中含有的许多重金 属离子,随着污水灌溉而进入土壤。
在分布上、往往是靠近污染源头和城市工业区土 壤污染严重、远离污染源头和城市工业区、土壤几乎 不污染
h
18
h
19
5、污泥施肥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 等营养元素、但同时污泥中也含有大量的重金 属,随着大量的市政污泥进入农田、使农田中 的重金属的含量在不断增高,污泥施肥可导致 土壤中Cd、Hg、Cr、Cu.Zn、Ni、Pb含量的增 加、且污泥施用越多,污染就越严重。
h
20
施用垃圾对土壤、稻谷中重金属含量(mg/kg)的影响 (吕春元等)
h
6
3、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 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 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本世纪50、60年代,是日本战后经济腾飞时期。 由于日本片面追求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加之当时对环 境问题又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在日本曾出现过一 系列由于环境问题所导致的污染公害事件。1955年至 70年代初,在日本富山市神通川流域曾出现过一种称 为“痛痛病”的怪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居民长期 食用被镉污染的大米———“镉米”。到1979年为止, 这一公害事件先后导致80多人死亡,直接受害者则人 数更多,赔偿的经济损失也超过20多亿日元。

《环境毒理学》课件

《环境毒理学》课件

污染物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吸入
通过空气吸入污染物颗 粒。
食入
通过食物或饮用水摄入 污染物。
皮肤接触
通过皮肤接触污染物。
生物富集
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使 低级生物体内富集高浓
度的污染物。
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
致癌作用
某些污染物可增加生物体患癌症的风险。
免疫毒性
某些污染物可影响生物体的免疫系统,降低 抵抗力,易感染疾病。
确保实验动物处于健康状态,建立适 当的动物模型以模拟人类暴露条件。
暴露途径与实验方法
暴露途径的选择
01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暴露途径,如吸入、食入、皮肤接
触等。
实验方法的设计
02
确定暴露时间和剂量,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确保实验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规范
03
遵循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2
CATALOGUE
环境污染物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常见的环境污染物
重金属
如铅、汞、镉等,主要来自工 业排放和采矿活动。
有机污染物
如多环芳烃、苯并芘等,主要 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化工生 产。
农药
如滴滴涕、六六六等,主要来 自农业生产和杀虫剂使用。
放射性物质
如铀、铯等,主要来自核工业 和核废料处理。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新型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如低毒或无毒的化学品替 代品、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等。
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快速响应和评估
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环境毒 理学专家需要对事故进行快速响 应和评估,确定污染物的种类、 浓度、扩散范围以及评估结果,制定应急处理方 案,包括污染物控制、人员疏散 、医疗救治等措施,以最大程度 地减少环境污染对环境和人群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与食物中的有机物形成复合物,这些重金属 在食物有机成分的消化过程中被释放出来,转 化成为可溶性物质,被消化道吸收。
小肠中段是重金属元素的主要吸收部位。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15
影响消化道吸收金属盐类的因素如下: ➢(1)胃肠道内的pH
重金属元素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可从食 物成分中解离出来,呈离子状态,再在胃内 与配体(如氨基酸等)形成复合物后进入小肠被 吸收,其吸收率不受肠内碱性环境的干扰;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9
日本对水俣病病因研究发现:
海水中含汞量约为0.0001mg/L, 浮游生物体内汞含量为0.001~0.002mg/L (为海
水的10~20倍), 吸食浮蝣生物的小鱼体内汞含量为0.2~0.5mg/L (为浮游生物的200~500倍), 吞食小鱼的大鱼体内汞含量为1~1.5mg/L(为小 鱼的5~25倍)。 通过上述食物链的生物浓集,使大鱼体内汞含 量为海水(起始点)的1万~5万倍。 重金属浓集放大的倍数取决于重金属、生物与 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13
三、重金属的吸收、分布 (一)吸收
环境中的重金属一般是通过被其污染 的食物、饮水、空气及职业性接触,主要 经消化道吸收,其次经呼吸道吸收,经皮 肤吸收较少。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14
1.经消化道吸收 在食物中以离子状态存在的重金属,处于
溶解状态,可直接被消化道吸收。 有些重金属结合在食物的有机成分上,有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18
粉尘铅的危害
轻度中毒时可出现消化不良,饭后上腹 不适,嗳气,恶心,腹部不定位疼痛等。急 性中毒或慢性中毒急性发作时,可出现腹部 绞痛,腹痛多在脐周围或下腹,发作时疼痛 剧烈难忍,故名‘铅绞痛’,目前典型铅绞 痛已很少见。接触铅后如口腔卫生不好,往 往可在齿龈的边缘上出现兰线,叫铅线,是 由硫化铅细小颗粒堆积而成。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4
二、重金属与人体的关系
各种重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正 常含量均小于人体体重的0.01%,属 于微量元素。
有的是人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 有的是非必需的,比如汞、铅、镉等。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5
环境元素与生物元素不断交流并 保持动态平衡。
当环境污染使局部地区的重金属 元素浓度过高时,人体从环境中摄入 的某些金属元素的量会超过人体所适 应的变动范围,这时就对人体健康产 生了危害,引起疾病,发生金属中毒, 甚至死亡。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 述
修改说明
1.对所有段落进行了首行缩进。 2.P13增加了不同价态的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3.P19增加了粉尘铅的危害 4.P2容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2
第一节 概 述
金属是指比重在4.0以上约60种金属 元素或比重在5.0以上的45种金属元素。 由于砷和硒的毒性和某些性质与重金属 相似,所以将砷、硒也列入重金属范围
绝大部分金属离子在胃液内未形成复合 物,进入小肠后在碱性环境中形成不溶性复 合物,则不易被吸收。
因此,绝大部分摄入的金属盐类被排出 体外。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16
➢ (2) 年龄的影响 乳儿期肠粘膜未成熟,其胞饮作用大
于成人,因而对一些金属如Pb、Cd、Fe、 Co等的吸收率较高。
➢ (3) 膳食成分 食物中的磷酸盐、植酸盐、纤维素等
环境中的重金属可发生迁移、浓集与转化。 重金属主要通过水介质在环境中迁移转运,
也可以通过复杂的食物链(网)进行转移。 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界迁移转运,不仅
可从食物链的一级转到另一级,而且在此转运过 程中还有逐级浓集放大的作用。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8
一、重金属的生物迁移
由于食物链的关系,当重金属被生 物吸收入体内而有蓄积时(即吸收量>排 泄量),金属在生物的逐级传递过程中 便逐渐浓集放大。
影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
植酸盐能抑制大鼠肠道对铬的吸收, 而草酸盐能增加铬的运转。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17
2. 经呼吸道吸收 大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和气体中的重金属
元素可从鼻咽腔至肺泡的整个呼吸道进入机 体。愈进入呼吸道深部面积愈大、停留时间 愈长、吸收愈多。
影响呼吸道吸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重金属元素的种类、金属颗粒物的大小、 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度; 呼吸的深度、速率及血液循环速度; 肺泡内的二氧化碳可增加某些金属化合 物的溶解度; 外界环境的气温、湿度、有无溶剂等。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10
食物链中处于起始点位置的是食物生 产者,其在重金属浓集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水生藻类和陆生植物,重金属可在体内 蓄积。
由此可见,环境中浓度很低的重金属, 经过食物链的逐级转移浓集,以“植物→ 动物(肉、内脏、蛋、乳等) →人”的方式 进入人体,大大提高了人对重金属的接触 量,从而增加了有毒金属对人体健康的潜 在危害性。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11
二、重金属的转化
环境中的重金属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化学形态可发生转化,从而影响重金属在 环境中的转归、毒性大小与人体吸收的可能 性。
例如在水环境中的重金属,被生物吸收 后可在体内发生甲基化作用,无机汞可转化 为毒性较高的甲基汞。
目前已经确定在环境中可以生物甲基化 的重金属有汞、铅、砷等,其中对无机汞的 甲基化研究较多。
内。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3
一、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金属元素是地壳岩石中的天然组成成分。 对环境造成严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来源 是人类的生产活动。
采矿、冶炼、使用重金属的工业生产过程、 施用农药(包括Pb、Hg、Cd、As等),通过废水、 废气、废渣将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排放入环 境,造成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12
不同价态的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Pb 醋酸铅 > 氯化铅 Hg Hg2Cl2 < HgS < HgCl < 甲基汞 Cd 一般只有二价一种价态 As As~(+3) < 二甲基砷 < As~(+5) Cr Cr < Cr~(+2) < Cr~(+3) < Cr~(+6)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6
对于非必需的重金属,如汞、镉、 铅等,由于它们在环境中含量很低, 在生命起源和生物演化早期阶段未被 选择利用,生物体对它们的适应能力 更差。
当它们污染环境并进入人体后, 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汞、镉、铅、铬、砷等是当前环 境毒理学研究的重点。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7
第二节 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与代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