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第一节体温观察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 成人体温平均值及正常范围
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口温 37(98.6℉ ) 36.3~37.2(97.3~99.0 ℉ )
肛温 37.5(99.5 ℉ ) 36.5~37.7(97.7~99.9 ℉ ) 腋温 36.5(97.7 ℉ ) 36.0~37.0(96.8~98.6 ℉ )
脉搏短绌、血压的测量方法
本章内容
第一节 体温 的观察与护理
第二节 脉搏 的观察与护理
第三节 呼吸 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 征
第四节 血压 的观察与护理
课时目标
• 1、了解T的产生及生 理性调节。
• 2、熟悉正常T及生理 性变化。
• 3、掌握T过高、T过低 的观察及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1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2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3
三、体温测量技术
体核温度 体温分两种
体表温度
身体深部—胸腔、腹腔 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较高且稳定。
皮肤温度 低于体核 温度,可随环境温度和 衣着厚薄而变化。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一) T的产 生及 调节
(二)正常 体温及生理
变化
1、体温的产生:由糖、脂肪、蛋白质氧化 分解产生。
2. 体温的生理变化
• 昼夜
– 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 – 午后2~6时最高
• 年龄
– 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 – 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 –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
响而变化
2. 体温的生理变化
• 性别
– 女性高于男性0.3℃ – 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出现周期性
的变动,即排卵后体温升高(孕激素)
• 肌肉活动
– 剧烈活动可增加产热
• 药物 • 其它 环境、饮食、情绪
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
体稳脑h着活低当动率元为定热当显升温产回y而温调动定p的和升机点引正活体体高低热增o增为定增?视t,产体在起好动温温的于活强h强任点强这a直热体3的相后控升体调动,前l,何的可,7a到保温散等恰制高温定明散℃m区可能作用可回持处热好系超开点显热,左u-引在用调发s到平于活速使统过始水大这下右,起一定动。调衡某动率散的超降平于种。P丘产定点散其O定,一便能和热调过低时散这热温脑学热中/点且数明够冷和定调热,,A时反度说反,前H为十值显使敏产点定活直冷散应(解应热)部止分如大热神热点动到敏。热。如释;敏中稳。3于热(经保时回神正,较37冷神。的定7产敏到经元持常,这少℃p敏经该温℃r。热神调元活平情使热时,e神元学度)o热经定活况动衡降敏,产p经随说敏水活元t点动下引的低神热热i元体认感平c动和为明的起温经,也敏-随温为神保a冷止显体元的度机,最神n体增,经持t敏;增温活产值体这少经e温高下元相r神当强开动i热的使,元,o降而丘起对n经体始明速调得即,活散
返回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 (一)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机体在致热原作用
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
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或一昼夜体温波动
在 1.0 ℃ 以上即可称发热

感染性发热
• 分类
吸收热

非感染性发热 变态反应性发热

中枢性发热
(一)体温过高(发热)
临床分级
人体对热的最高耐受性? 40.6—41.4 ℃ 造成永久性脑损伤的温度? 直肠温度持续超过 41℃ 休克温度? 42℃以上2~4小时常导致休克及严重并发症。 致死温度? 高热 43℃ 人很少存活
异常体温
发热
2.过程及临床表现
(1)体温上升期(骤升和渐升)
产热 > 散热 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疲乏不适;有 时伴有寒颤。骤升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渐生见于伤寒。
第十一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第一节体温观察 ppt课件
复习旧课
• 医院饮食分类 • 鼻饲饮食注意事项
重点
本章重点难点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脉搏短绌、潮式呼吸、间
1
主要概念
断呼吸、呼吸困难、高血 压、低血压
2
T、P、R、Bp的正常范围,测量方 法及注意事项
3
体温过高和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
难点
• 50%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以维持体温,并 不断地散发到体外。
• 不足50%的能量贮存于ATP内,供机体利 用,最终仍转化为热能散发到体外。
2、产热与散热
产热主要部位: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部位:皮肤、
骨骼肌运动
交感神经呼兴吸、排泄 散热 奋
食物氧化
甲状腺素分

泌增多
化理
(低温环境)
辐射
学方式方 式
(高温环境)
异常体温 发热
过程与表现 发热类型
护理措施
1、发热程度的判断:以口温为标准,分为四度 低热:37.3~38℃(99.1~100.4℉ ) 中度热:38.1~39℃(100.6~102.2℉ ) 高热:39.1~41℃(102.4~105.8℉ ) 超高热:41℃(105.8℉)及以上。
不同程度发热对人体的影响?
持续数天或数周 24h波动范围不 超过1℃
常见病:急性传染病
如:伤寒 肺炎球菌性肺炎
常见热型
异常体温 发热
弛张热
特点:高温在39 ℃以上
24h波动范围 超过1℃以上
最低T仍高于 正常
常见病:败血症
风湿热
热型
异常体温 发热
间歇热
特点:高热期与无热期
交替出现 高温在39℃以上
蒸发
传导 产热
ຫໍສະໝຸດ Baidu
对流
返回
3、体温的调节
自主性(生理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方式
• 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 外周温度感受器(分
布于皮肤、黏膜、内脏):
热、冷感受器
– 中枢温度感受器(分
布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 脊髓等)
– 下丘脑视前区-下丘 脑前部(PO/AO)是 体温调节中枢整合 的关键部位
热敏、冷敏神经元
行为调节
• 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活动 • 通过机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改变
而达到目的 • 以自主性体温调节为基础,是对自主性体
温调节的补充
(二)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正常体温: 临床常以口温、直肠、腋温为标准。直肠温度
最接近人体深部温度。
℃=(℉-32)×5/9 ℉= ℃×9/5+32
(2)高热持续期
产热 = 散热 皮肤红热、口唇干燥、呼吸、心率加快;头疼、 头昏、食欲不振、尿少,严重者谵妄、昏迷。
(3)退热期
散热 >产热皮肤潮湿、出汗
3.体温曲线与热型
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 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 为热型。
异常体温 发热
稽留热
特点:T 持续在39~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