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尝试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发展创造;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还要坚持全面培养的原则,为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造意识创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进步,关键在于这个民族是否有先进的科技水平,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在于创新,通过创新,使社会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这正是时代的特色。强化国民创造意识,发展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杰出的创造型人才,激发起新一代青少年的创造性潜能,成为了全社会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共同奋斗目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应该在日常素质教育之中,它不是另起炉灶的一种新的教育体制,而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这种教学不须设置专门的课程和形式,而是把创新的理念灌输到各门学科的教育之中,必须从小抓起。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
师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尝试:一、转换教师角色,师生和谐平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无情感的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情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地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信息,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建立起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对学生多了解,多宽容,学生的创造潜能才有显露机会。试想,一个学生见到老师总是诚惶诚恐,怎么会有可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呢!所以教师要破除“唯师”、“唯书”的陈旧观念,彻底改变“老师说了算,学生围着老师转”的现象。因此,课堂上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没关系!”“说的不错”“我们一起来学习,好不好?”等。只有让学生在友好的、利于交往的气氛中学习,才能萌发创造动机,克服创造过程中的障碍。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例如在学习“闰年”这一内容时,先提问几个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日,然后问:“小明的爷爷,从出生到现在过了十八个生日,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爷爷究竟多少岁?”学生听了肯定感到奇怪:老爷爷为什么只过了18个生日?于是产生很多猜测,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闰年,对于老爷爷只过了18个生日留下的“悬念”,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每一节课,都要留时间给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组织释疑,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对于学生的错误认识要善于容忍,要知道,创意往往是在求异过程中体现的。如果以得到标准答案为满足,因为惧怕失分而不敢求异就可能熄灭学生创新的火花。所以教师教学要巧妙设疑,温故知新,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和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对于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尽力为学生提供生活的大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转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带
着学生到超市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购物;学习实际测量时,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所学过的方法来计算操场的面积;学习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屋顶的支架、自行车的车架等都是三角形,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固性特征等。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用数学观点,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创造能力。
四、勇于超越,追求新目标
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在不断地超越自我的,善于在群体中互相超越,形成和谐的比学赶帮的教学风气,使得教学、教育的每个单元都有创新思路,有积极探索的开拓精神,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更要培养学生,要具有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学生也要勇于超越自我,再超越同学,再超越师长,再超越一定限度内的空间,能使自己不断追求新目标。创新教育只有在这种不断的超越中才能提升、才能发展、才能高效。
五、集体合作、学习中发展创新
集体生活是儿童从自我走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和、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集体的活动功能,给学生多提供讨论、分析、研究的机
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六、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都有发展
现在许多老师都认为,只有智商高的学生才有创造能力,智力一般的学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基础知识就好了,于是,只着力培养几个尖子生。这是对创新教育的一个误解,要知道,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要依靠于智力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非智力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但也要尊重学生个性不同的个体差异,使创造潜能的挖掘更带有针对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与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要求、方法和途径,又要十分精
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特点,让各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学校教育中多一份创造性学习,学生进入社会就多一份创新能力,也就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责任。因此,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读本》《试教通讯》《新课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