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表和统计图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02课时,主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更好地展示和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知识,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统计图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巩固新知。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统计图的种类及其特点2.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3.实例分析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学课件

2
3
4
5
6
班级
六年级二班 28 93 54 63 65 96
知识梳理
复式统计表
六年级同学(1~6)周第一学期捡废品情况统计表
个数 周数 1
2
3
4
5
6
班级
六年级一班 61 94 183 137 129 150
六年级二班 28 93 54 63 65 96
知识梳理
2.统计图
用点、线、面等相关联的量之间数量的关系的图形,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6 整理和复习
统计表和统计图
复习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的知识?统来自图那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现在就来一起学习。
统计 统计表 统计量
知识梳理
1.统计表
把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分类、整理后,填在一定格式的表格 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种表格叫做统计表。
统计表
单式统计表 只含有一个统计项目 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知识梳理
单式统计表
六年级一班同学(1~6)第一学期捡废品情况统计表
个数 周数 1
2
3
4
5
6
班级
六年级一班 61 94 183 137 129 50
六年级二班同学(1~6)第一学期捡废品情况统计表
个数 周数 1
巩固练习
为了组织球类比赛,学校调查了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情况,
统计如下图。 (1)如果喜欢排球运动的有30人,喜欢 兵乓球运动的大约有多少人?
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球 类运动情况统计图
30 ÷ 15% = 200(人) 200 × 50% = 100(人) 答:喜欢兵乓球运动的大约有100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统计表和统计图

为了组织球类比赛,学校调查了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情况,统计
如下图。 (1)如果喜欢排球运动的有30人,喜欢 兵乓球运动的大约有多少人?
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球 类运动情况统计图
30 ÷ 15% = 200(人)
200 × 50% = 100(人)
答:喜欢兵乓球运动的大约有100人。
(2)你认为应该组织哪种球类比赛?为什么?
(1)说一说两个城市2012年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的趋势。 答:从1月份到7、8月份月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从7、8月份到12月份呈 下降趋势。 (2)1月份两个城市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8月份呢?你有什 么发现? 答:1月份两个城市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相差19℃,8月份 返回
相差26℃,我发现冬天温差大,夏天温差小。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
1
3
5
10 12 6
3
身高中位数:
先要把这组数从小到大排列,然后再找中间位置的数。根据
表格,这个班一共有40人,从最矮的加到1.49:1+3+5+
10=19(人),第20人与第21人都是1.52米,所以中位数应
该是1.52 米。
年~2050年世界人口变化预测情况比较合适。
1957~2050年世界人口变化预测情况统计图。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57
1974
1987
1999
2025
2050
返回
2.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总体的关系,所以选择 扇形统计图来表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情况比较合适。
答:应该组织乒乓球比赛,因为喜欢 乒乓球运动的人数最多。若组织比赛, 参与度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接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这两种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比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它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讨不同统计图的适用场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统计图的表现效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案例和素材。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和分析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三种统计图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1.条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
2.折线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统计图。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统计图的问题,检查他们对统计图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让学生举例说明。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1课时 统计图 统计表 人教版(共19张PPT)

2.下面是某汽车公司去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情况。 (2)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怎样?
生产和销量整体上不断地增长,第四季 度的增长幅度最大,而且销量大于产量, 由此可以作出预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 很好。
2.下面是某汽车公司去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情况。 (3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该公司11 月份和12月份一共生产了多 少万台汽车?
50× 8%
=50× 0.28
=50×0.24
=50x0.4
=50× 0.08
=4(人)
=12(人)
= 20(人)
=4(人)
答:该班同学中,A 型血的有是14人、B型血的有12人、O型血的有20人、AB
型血的有4人。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 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 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爱尔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 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 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 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 基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28、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 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35、学到很多东 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 罕·林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42、只有 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 多芬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 伟大智者。——史美尔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 命是活动。——卢梭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54、唯书籍不朽。——乔特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 活的源泉。——库法耶夫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 己的无知。——笛卡儿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 学,如炳烛之光。——刘向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 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 间。——歌德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72、家庭成为快乐的 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75、内外相应,言行相 称。——韩非7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77、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7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7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8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81、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爱因斯坦82、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83、感激每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它会锻造你的意志和品格。——佚名84、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 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8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8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87、读一本好书,就 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88、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89、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9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91、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9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93、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94、抛弃时间的人,时 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95、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9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7、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 —拉罗什夫科98、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2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习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 练习使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数据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示例,数据表格,投影仪。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统计图的选择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根据数据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 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4. 讲解与点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点评,纠正错误,强化重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统计图的选择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如何根据数据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 练习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根据给定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 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尝试用不同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讲解和示范了统计图的选择方法?2. 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和能力?(注:本教案为简化版,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小学六年级统计图数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统计图数学教案小学六年级关于统计图数学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4一146页统计图的例题和“做一做”。
练习三十二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统计图,加强学生阅读、分析和绘制简单统计图的能力:同时。
结合分析例题中的统计图,对学生进行重视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思想教育。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三块小黑板,课前分别按照教科书第144—145页画好某市两个工厂的产值、人员和销售情况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已学过的各种统计图教师:“谁能说一说我们已学过哪些统计图?”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还学过扇形统计图。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三个统计图。
它们分别反映了某市两个工厂的工业产值、人员和销售情况。
”1.出示第一块小黑板(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教师:“大家一起来看这张统计图。
这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来看.哪个工厂的产值增长得快些?”指名学生回答。
(是复式的折线统计图。
从这张图看.一厂的产值增长得快些。
)为了使全班学生的认识更加明确,教师还可以继续问一问学生是怎样看出来的:例如,哪一条折线表示的是一厂的产值增长情况?怎样看出它的产值增长得快?等等。
2.出示第二块小黑板(各类人员人数统计图)。
教师提问:“这一张统计图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来看,哪个工厂的工人人数多?哪个工厂的技术人员人数多?”指名学生回答。
(是复式的条形统计图。
二厂的工人人数多,一厂的技术人员多。
)为了使学生更加熟悉条形统计图。
教师还可以再补充提出一些问题。
例如,这张统计图中一共表示出几种人员的情况?两个厂的管理人员各是多少人?哪个工厂的勤务人员少,少多少人?等等。
3.出示第三块小黑板(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
教师:“这一张图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中可以看到这两个工厂都有内销产品和外销产品。
内销是指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外销是指在向国外销售的产品。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doc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
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模板四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模板四篇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模板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1.讲述练习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
2.复习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1)设计“表头”(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3)画表(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3.巩固练习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
4.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
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
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
5.深化练习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
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
6.全课总结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作业(补充)(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1993年1月项目件数季度计划产量实际产量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合计第一季度8000125%第二季度12000120%第三季度100012500第四季度18200140%(2)填表。
根据统计要求将下表填写完整东方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性别人数年级合计男生女生各年级女生占男姓人数的百分数总计280低年级9047中年级8036高年级52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模板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2024小学数学六年级人教版下册《简单的统计图表》教案

2024小学数学六年级人教版下册《简单的统计图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统计图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正确地解读和分析相关数据。
2. 掌握绘制柱状图、折线图和扇形图的基本方法。
3. 能够通过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比较和推理。
教学准备:1. 教师:教案、教学课件、白板、彩色粉笔,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教材、作业本。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提问或小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张柱状图,让学生猜测图表所代表的数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20分钟)1. 统计图表的种类及特点:- 柱状图:适用于比较多组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大小差异。
- 折线图:适用于观察数据随时间或其他因素变化的趋势。
- 扇形图:适用于显示不同部分占整体的比例关系。
2. 绘制柱状图的步骤示范:a. 根据给定数据坐标轴,并标明刻度。
b. 用不同颜色或不同高度的长方形代表各组数据。
c. 添加图例和标题,确保图表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3. 绘制折线图的步骤示范:a. 根据给定数据坐标轴,并标明刻度。
b. 用连续的线段连接各个数据点。
c. 添加图例和标题,确保图表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4. 绘制扇形图的步骤示范:a. 根据给定数据确定圆心和半径。
b. 根据数据的百分比绘制对应大小的扇形区域。
c. 添加图例和标题,确保图表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三、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指定的数据,使用所学的绘图方法练习绘制柱状图、折线图和扇形图。
四、数据分析与应用(15分钟)教师选择一组绘制好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并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哪种图表更直观地显示数据的差异?扇形图能否用于表示时间的变化趋势?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教师提供更多的数据,让学生自主绘制图表,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难度逐步增加,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表和统计图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119~121页统计表和统计图、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7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把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依照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明白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预备:练一练第2题的两张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什么缘故要做统计工作?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如此就需要进行统计。
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同时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运算。
今天起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依照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统计表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
提问:如何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你能依照上面的过程,说出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吗?2.做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1题。
大伙儿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
能够用画正字的方法按要求整理数据,然后填表。
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
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 )里。
指名口答分析结果。
提问:从表里还能够看出哪些问题?(如哪一段人数最多,哪一段人数最少,各占百分之几等)3.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
(1)口答校对第l题。
(2)出示第2题表格。
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据是如何样得出的。
三、复习统计图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
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缘故有时要用统计图?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表》教案:让数据告诉你更多,统计表,从此变得简单易懂!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表》教案:让数据告诉你更多,统计表,从此变得简单易懂!在小学数学中,学习统计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统计表是将数据分类整理,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的一种方式。
掌握统计表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观察、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学习统计表时,我们需要教给学生如何统计数据,如何制作统计表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这个教案。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表是将数据整理为一系列信息的方式,收集和整理数据是制作统计表的最重要的步骤。
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问卷调查、抽样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按照颜色、品种、尺寸等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收集的数据可以用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二、制作统计表制作统计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将数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方式整齐地排列在表格中,并用形式清晰、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数据。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从数据属性和分类方式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统计表,比如数据频数表、数据百分比表、数据折线图、数据柱状图等。
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用手工和电脑软件制作统计表。
三、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是统计表最重要的作用之一。
通过统计表,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数据变化的趋势。
所以,我们需要教授学生如何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并通过比较所得的信息来进行正确的判断。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一群学生的平均身高,可以根据统计表中不同人的身高数据,计算出其平均值并进行比较。
四、综合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综合性的统计表练习,比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整理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表。
这种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处理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交际和协作能力。
结语统计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事物,提升他们的数据整理和处理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培养学生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难点: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种统计图呢?生:折线统计图和饼图。
师:很好,那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请大家猜猜看,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生(自由发言):条形统计图用长短不一的直条表示数据,直条的长短表示数据的多少……2.知识讲解师:同学们,条形统计图确实是用长短不一的直条表示数据。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确定统计图我们要给统计图起一个简洁明了的,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统计图的主题。
(2)绘制横轴和纵轴我们要绘制横轴和纵轴。
横轴表示数据的类别,纵轴表示数据的数量。
(3)确定直条宽度在绘制直条时,我们要确保每个直条的宽度相同,这样比较起来才更加直观。
(4)绘制直条根据数据,用长短不一的直条表示各个类别的数据。
直条的长短与数据的大小成正比。
(5)标注数据在直条的上方或下方,标注对应的数据,以便观察者更好地理解统计图。
3.实例分析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这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绘制一个条形统计图。
(1)确定某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2)绘制横轴和纵轴(3)确定直条宽度(4)绘制直条(5)标注数据4.练习巩固师: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册,完成第3页的第1题。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完成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生(自由发言):条形统计图用长短不一的直条表示数据,直条的长短表示数据的多少;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类别数据的多少;条形统计图容易绘制,便于观察者理解数据……6.课后作业(1)根据某班同学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绘制一个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统计图(三)》教案

小学数学《统计图(三)》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教学反思: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在灵活运用方面有待提高,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我指导学生独立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制复式条形统计
图的全过程,理清图中各数的联系,重视制图的过程,才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图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图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图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
(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喜欢的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
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12 8 5 6 9百分比30% 20% 12.5% 15% 22.5%【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统计图的选择∣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统计图的选择∣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场合、不同目的下的统计图的选择。
2.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统计图的选择及其意义。
2.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信息(如频率、频数等)。
•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让学生观察自己早上吃的早餐有哪些食品,然后在黑板上整理出每个食品出现的频率,以此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 感知(15分钟)•教师出示几张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意义,例如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随后,教师让学生根据不同场合、不同目的下的需求,选择应该绘制的统计图,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例如:认识每个人的身高时,通常采用哪种统计方式进行展示?3. 学习+训练(40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逐一了解每种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在每次讲解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练习相应的统计图绘制方法。
•丰富练习方法,让学生寻找各种资料,观察各种图表,并让其在小组中或者独立地进行分析,判断哪种图表更适合展示相应的问题。
•随后,进一步延伸练习,设计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重新设计出相应的统计图。
4. 操练+巩固(15分钟)•教师根据教材上题目的难度和题型特点,设计适当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力量思考后进行答题。
•随后教师进行对答案、答疑和教学反思。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基于上节课“频率”的知识,延伸出不同场合、不同目的下的统计图的选择,并介绍主要的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引入不同的实例,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不同统计图之间的区别和具体应用场合。
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思考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出适应不同场合下的自主设计、解决问题、采用不同方法呈现数据的能力。
在测试题环节,将学生小组互助和轻松游戏方式融入其中,虽然时间不够用,但收获颇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统计图的选择》北师大版(2023秋)

-扇形图:讲解扇形图在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时的作用,如何展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比例;
-频数分布直方图:强调其在表示连续数据分布情况时的优势,如何展示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2.教学难点
(1)区分不同统计图的应用场景,尤其是条形图与折线图的适用范围;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的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之间的交流也让他们对统计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觉得这个环节可以继续保持,并适当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讨论。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还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类似的练习机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统计图绘制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图的选择和使用。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统计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统计图选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学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3.提高数学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推理出各类统计图的适用场景和优势,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重要性。
2.能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3.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2.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展示给定数据。
三、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合理选择统计图的能力。
2.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的能力提升。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统计图的示例和练习题。
2.板书:绘制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3.学生文具: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实例引入统计图的选择问题。
比如给学生一组数据,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统计图展示。
2.学习(1)讲解教师讲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如柱状图适合比较数据大小,折线图适合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等。
(2)示例教师通过示例展示给定数据选择不同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际情况下的选择方法。
3.练习(1)个人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绘制。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给定一组数据让小组共同讨论选择哪种统计图进行展示,并进行汇报和讨论。
4.总结通过学生的练习与汇报,教师总结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并写出选择该统计图的理由。
七、课堂延伸可邀请学生自行收集数据,设计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图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119~121页统计表和统计图、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练一练第2题的两张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
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
今天起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作用,能
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统计表
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
提问:怎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你能根据上面的过程,说出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吗?
2.做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1题。
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
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按要求整理数据,然后填表。
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
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 )里。
指名口答分析结果。
提问:从表里还可以看出哪些问题?(如哪一段人数最多,哪一段人数最少,各占百分之几等)
3.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
(1)口答校对第l题。
(2)出示第2题表格。
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三、复习统计图
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时要用统计图?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
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出示练一练第2题两个统计图。
(1)提问:这两个统计图各是什么统计图?
(2)说明:这是练一练第2题的两个统计图。
(让学生看第2题)从题里可以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统计图都表示了某厂两个车间全年产值的统计数量。
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的?(板书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及数量变化的?(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让学生口答第2题的两个问题。
提问: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什么?折线统计图除了看出数量多少,还可以直接看出什么?你认为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分别板书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4)提问: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比,它们的特点、作用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追问:统计时只要求看出数量的多少,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既要看出数量多少,又要看出数量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好?
3.做练习二十三第3、4题。
(1)让学生做第3、4题,完成在课本上。
(2)让学生口答第3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3)让学生口答第4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要怎样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5、6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老师巡视、指导)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
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