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第三讲-毒物动力学

合集下载

第三,四章 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第三,四章 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二)毒物动力学参数及其概念: 5、清除率(CL): 每单位时间多少升血中毒物量被清除。 6、生物利用度(F): 生物有效度,是指毒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 7、吸收速率常数(Ka)、峰浓度(Cm)、峰时间 (Tm): 8、房室概念:
(三)毒物消除动力学:
一级消除动力学:速率与毒物的浓度成比例。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滤过(filtration)
生 物 转 运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特殊转运
(special
transport)
膜动转运 (cytosis)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吞噬(phagocytosis) 入胞作用 (endocytosis) 胞饮(pinocytosis) 出胞作用(exocytosis)
(一)时量曲线(concentration-time curve):
在染毒后不同时间采血样,测定血毒物浓度,以
血毒物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即为毒物
浓度时间曲线,简称时量曲线,通过曲线可定量地 分析毒物在体内动态变化。
(二)毒物动力学参数及其概念:
1、消除半减期(t1/2): 体内血毒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 时间。 2、曲线下面积(AUC): 指时量曲线下覆盖的总面积。 3、表观分布容积(Vd): 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根据与体内毒物量血毒物浓度 的比值,表示毒物以血毒物浓度计算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4、消除速率常数(Ke): 表示体内消除毒物的快慢,可以单位时间内体内毒物被 消除的百分率表示。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一)简单扩散

环境毒理学3PPT幻灯片

环境毒理学3PPT幻灯片
2.2.2.1 消化道吸收
消化道( Digestive tract ): 是主要吸收途径,任何部位均有吸收作用,
但主要是胃和小肠。 口腔食道胃肠道
组织
面积(M2)
消化道各组织的吸收面积
口腔
0.02

0.1-0.2
小肠
100
大肠
0.5-1
直肠
0.04-0.07
胃:
人的胃液酸度:PH=1.5-2.5 吸收机理:主要通过简单扩散转运。
特殊生理状况: 如 妊娠期对铅和镉的吸收增强。胃酸分泌随
年纪增长而降低,从而影响化学物的吸收等等。
2.2.2.2 呼吸道吸收
可被吸收的物质: 各种气体、挥发性固体或液体的蒸气、各
种气溶胶、较为细微的颗粒物质。
吸收部位: 呼吸道的各个部分对环境化学物均有不同
程度的吸收,肺是主要吸收器官。
鼻腔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肺泡
2.气体的溶解度和分子量: 一般情况下,环境化学物的吸收速度与溶解度
成正比,溶解度越大,越容易被吸收。 非脂溶性物质被吸收时通过膜中的亲水性孔
道,其吸收速度主要受其分子量大小的影响,分 子量大的物质,吸收相对较慢。
脂溶性物质的吸收主要取决于其脂/水分配系 数,分配系数大者,其吸收速度相对较快。
3. 肺的通气量与血流量:肺的通气量和血流量增 加时,气体相对易于被吸收。
贮存库:
血浆蛋白: 环境化学物可与血液中的蛋白质,特别是白蛋白发生
结合。
肝和肾: 存在特殊的结合蛋白,对污染物亲和力高于血浆蛋白。
脂肪组织:脂溶性污染物可蓄积于脂肪组织中。 因脂肪消化而释放进入血浆,引起中毒。
骨骼组织: 骨骼组织中某些成分对环境化学物有特殊亲和力。 F-、Pb、Sr 等可与骨基质结合。

毒物动力学

毒物动力学
内的分布情况,房室模型是假设机体象房室,毒物进
入体内可分布于房室中,由于分布速率的快慢,可分为
一室开放模型、二室开放模型或多室开放模型。
化学毒物内转运的速率过程分为一级、零级和非线性。
(一)基本概念
1、速率类型:按化学物在体内转运或转化的速率
不同分:
(1)一级速率过程(first order rate process)
(一)时量曲线
血浆毒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用时量 关系来表示。
在染毒后不同时间采血样,测定血毒物浓度,以 血毒物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即为毒物浓
度时间曲线(concentration-time curve),简称时量
曲线 。
时量曲线可定量的分析毒物的体内动态变化。毒物的ADME过 程是同时进行的。时量曲线实际上是吸收、分布速率和消除速 率的代数值。
静注染毒的时量曲线一般无潜伏期。
血 毒 物 浓 度
一、经典毒物动力学
教材61页
基本理论:速率论和房室模型。
基本思想:外源化学物的血液或血浆浓度与其组织 中的浓度保持动态平衡,血浆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 组织中的浓度变化。 研究的核心问题: 时间与毒物水平的关系——时 量曲线
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是用来描述毒物在体
第三节 毒物动力学
(Toxicokinetics)
概述
1. 定义:毒物动力学是以速率论的观点出发,用数 学模型分析和研究外源化学物数量在生物转运和转 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
教材61页
毒物动力学(toxicokinetics)是研究机体对化学毒物的作
用(ADME过程)和靶器官中化学毒物或其活性代谢物的 量。
概念:指毒物在机体内某一瞬间的变化速率与其 瞬间含量的一次方呈正比。

毒理学-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毒物动力学PPT共57页

毒理学-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毒物动力学PPT共57页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
谢谢!
毒理学-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毒物 动力学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环境毒理学复习要点.docx

环境毒理学复习要点.docx

环境毒理学复习要点目录细目要点一.毒理学基本概念1.毒理学、毒性和毒作用(1)毒理学、卫生毒理学;(2)概念:外源化学物、毒性、毒物、中毒;(3)毒理学研究方法;(4)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5)毒作用分类;(6)选择毒性和靶器官;(7)生物学标志2.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1)概念:剂量、效应、反应、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2)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曲线的形式及其转换3.表示毒性常用参数(1)致死剂量,LD50和LD。

;(2)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NOAEL) ;(3)观察到作用的最低剂量(LOEL)和未观察到作用的剂量(NOEL) : (4)阈值;(5)安全限值和实际安全剂量4•剂量•反应关系比较(1)安全范围(MOS)和暴露范围(MOE) ;(2)毒作用带(范围)化学毒物的生物转运1.生物转运生物转运的概念和膜转运机制: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膜动转运2.吸收、分布和排泄(1)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2)分布和影响因素;(3)排泄途径和影响因素3.毒物动力学(没讲) (1)概念:毒物动力学、消除、吋-量曲线、一室开放模型、二室开放模型、非线性动力学;(2)毒物动力学主要参数三.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1 •生物转化及其反应类型(1)生物转化的概念和童义;(2) I相反应及相关酶;(3) 1[相反应及相关酶2.代谢活化(1)概念:代谢活化、终毒物;(2)代谢活化过程3.毒物代谢的影响因素(1)酶的诱导和诱导剂;(2)酶的抑制及其类型四.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1.毒物因素(1)化学结构;(2)理化性质;(3)杂质2.机体因素(1)物种、品系;(2)个体:遗传差异、性别、年龄、生理状态、营养状态和病理状态3.暴露条件(1)暴露途径、期限和频率;(2)溶剂和助溶剂;(3)交叉暴露4.环境因素(1)气温、气湿、气压;(2)季节和昼夜节律5.化学毒物联合作用(1)联合毒作用的概念和类型(举例说明);(2)联合毒作用的评价方法五、化学毒物一般毒作用1.毒性评价试验(1)实验毒理学试验的基木原则;(2)毒性评价试验的棊本目的2.急性毒作用及其评价(1)急性毒性的概念;(2)急性毒性试验H的;(3)经典急性毒性试验设计;(4)急性毒性替代试验:固定剂量法、急性毒性分级法、上■下移动法、限量试验;(5)急性毒性评价3.亚慢性、慢性毒作用及其评价(1)蓄积作用概念,亚慢性、慢性毒性概念;(2)重复剂毒性试验;(3)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H的(4)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设计;(5)亚慢性、慢性毒性评价六.化学致突变作用 1.化学致突变作用概念(1)突变、口发突变与诱发突变;(2)致突变作用与致突变物2.DNA损伤和修复DNA损伤和修复、突变模式3.化学毒物致突变类型(1)基因突变;(2)染色体畸变;(3)基因组突变(没讲)4.化学毒物致突变机制(1)以DNA为靶的突变;(2)不以DNA为靶的突变5.突变的后果(1)体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2)生殖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6.化学致突变物的检测及其评价(1)致突变试验的遗传学终点和试验组合的选择;(2)遗传毒理学试验:Ames实验、哺乳动物细胞正向突变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显性致死试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CE实验)、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彗星试验、转基因动物致突变试验七.化学致癌作用1.化学致癌作用概念化学致癌和化学致癌物2.化学致癌机制(1)化学致痈物的代谢活化,直接和间接致捕物;(2)化学致癌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癌基因学说;基因外调障碍学说;(3)化学致癌多阶段过程:启动、促进、演变;3.化学致癌物分类(1)IARC分类;(2)机制分类:遗传薄性致癌物、非遗传琏性、暂未确定遗传毒性致癌物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列举2・3个)4.化学毒物致癌性的检测(1)遗传毒理学试验和细胞恶性转化试验;(2)短期致癌试验(Ames实验);(3)长期动物致癌试验;(4)人群流行病学观察八.化学毒物生殖和发育毒作用1.生殖和发育毒性概念(1)生殖毒性;(2)发育毒性2.发育毒性及其评价(1)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2)传统致畸试验的设计和评价;(3)致畸物和发育毒物的评价;(4)发育毒性体外试验3.生殖毒性及其评价(1)生殖毒性的表现;(2)三段生殖毒性试验;(3)繁殖毒性试验:两代繁殖试验设计和评价九绪论十大气毒理学颗粒物毒性十一水环境毒理学水体富营养化十二土壤毒理学土壤污染类型十三物理性污染毒性效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度量应九、管理毒理学1・管理垂理学槪念(1)管理垂理学槻念和范围(2)垂理学在化学物管理中的作用和(3)背理对垂理学的影响2・垂理学安全性评价心(1)ffi念:安全性、安全性评价P(2)垂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3・健鹿危险度评定(1)ffi念:危险性(度)、可接受的危险度、危险度评(2)危险度评定步骤:危害认定、危害表征、暴露评定、危险度表征门4・健康危险性管理和交流(1)危险性管理的报念和原则(2)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危险性交流)。

毒理学—毒物代谢动力学

毒理学—毒物代谢动力学
意义:改变尿液pH值可以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用于药 物中毒的解毒或增强疗效。
2. 经其它途径排泄
胃肠道及胆汁排泄 肝肠循环
30
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指自胆汁排进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被 再吸收的过程。
Liver
Drug
31
经肺排泄
挥发性高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等
9
(二) 经肺吸收
气体、挥发性溶剂或颗粒可经由肺部吸收,如吸人给药(吸入麻醉)、喷雾
给药 (喷雾剂),因此药物可通过肺泡壁吸收产生毒性作用。呼吸道表面积30~
100M2,毛细血管网的总长度约2000km
毒 物

血 液







肺泡
10
(三) 经皮肤吸收
成人的体表面积约1.8平方米
毒物通过皮肤吸收的途径
16
2. 药物在肝脏和肾脏的储存
肝脏细胞内的蛋白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药物、毒物 有机酸
肝脏、肾脏中的 金属硫蛋白
金属 离子
17
3. 药物在脂肪组织中的储存
高脂溶性的有机化合物,如硫喷妥。
4. 药物在骨骼组织的储存
含有氟、铅等金属的化合物
18
(三) 体内生物膜屏障(membrane barriers)
Carbamazepine 卡马西平
Rifampicin
利福平
Griseofulvin
灰黄霉素
Chronic alcohol intake 长期饮酒
Smoking
吸烟
26
常见的肝药酶抑制剂
Chloramphenicol Sodium valproate Sulphonamides Phenylbutazone Isoniazid Amiodarone Omeprazole

毒理学第三章 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毒理学第三章 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酶、载体、离子通道) *糖(少量) 功能: *隔离功能 *进行生化反应和生命现象的场所 *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
(二) 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1.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滤过(filtration)
2. 特殊转运(special transport)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膜动转运(cytosis)
双功能诱导剂 单功能诱导剂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毒物代谢酶的主要诱导剂 巴比妥类
以PB为代表,可诱导CYP2B1/2、2C、3A1/2、 NADPH-细胞色素P-450 还原酶、EH、UDPGT和GST; 多环芳烃类 以3-MC为代表可诱,导CYP1A1/2、EH 和ST; 醇 / 酮类 如乙醇、异烟肼可诱导CYP2E1; 甾类 如孕烯醇酮16α-腈、地塞米松可诱导CYP3A1/2; 氯贝特(安妥明)类过氧化物酶体诱导剂: 可诱导CYP4A1/2和NAT。 多氯联苯(PCB,如Aroclor1254) 兼有PB和3-MC样诱导作用
Disposition
Summary
absorption
Bio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
Biotranformation
excretion
Elimination
(metabolism metabolic transformation)
§研究外源化学物ADEM过程的意义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 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前言 毒物的如何进入机体内的? 在体内发生了什么? 如何排出体外?

《毒物动力学》word版

《毒物动力学》word版

毒物动力学单室模型,C B ,C M 分别代表毒物在体内、体外媒质中的浓度,k 1,k 2分别代表摄入和排出的速率常数单室模型生物体生物蓄积毒物可以用一个质量平衡方程来描述,在这里毒物积累的净速率是由摄入与排出的差值所决定的。

12BM B dC k C k C dt=- · (1)在此C B 代表在生物体内的毒物浓度,C M 代表在周围媒质中的毒物浓度(恒定不变),k 1,k 2分别代表摄入和排出的速率常数 对1式进行积分得()tk M B eC k k C 2121-•= (2)在这里C B 代表在时间t 时毒物在生物体中的浓度。

当毒物浓度较低时,摄入是一级反应过程,累积的速率正比于外部的浓度,当毒物浓度增加时,将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此时,摄入的速率等于排出的速率,毒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达到一个平衡时期,在这一点:12M B k C k C = (3)并且21=-=B MBC k C k dtdc ··············(4) 此时系统处于零级反应动力学过程。

在毒物暴露的最终阶段,摄入的速率k 1C M 降到零,而排出系统变为2BBdC C dt- (5)如进行积分=tk B eC C 20-= (6)在此,C 0表示在清除过程开始时生物体中的浓度,这个方程的对数形式3.2log log 20tk C C B -=· (7)作图得到一条斜率为-k 2/2.3的直线传统的表示这一形式的半衰期。

半衰期表示从生物体内清除一半毒物所需的时间,在单室模型系统中,半衰期是C 0被削减一半时的时间(例如,在t 1/2时,C =C 0/2)因此:lnCo/2=ln Co -k 2t 1/2 (8)并且 t 1/2=ln2/k 2 = 0.693/k 2 (9) 在多细胞生物中,单室模型/系统仅仅是一个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近似的特殊情况。

4 第四章 毒物动力学

4 第四章 毒物动力学

K:速率常数
3、米-曼速率
药(毒)物浓度较高时出现酶活力饱和时的速率过程。
dC dt
K m C
Vmax C
Vm:最大速率,Km:曼氏常数
4
三、曲线下面积(AUC)
横轴围成的面积称为
曲线下面积(AUC),它
与药物吸收的总量成
正比。
血药浓度(mg/L)
由时-量曲线与坐标
时间
AUC
C0 ke
5
四、生物利用度(F)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
是指药物 经血管外(ev)给药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 的百分数。
F AUC ev AUC iv 100%
绝对生物利用度
相对生物利用度
F
AUC test AUC s tan dard
100%
6
五、表现分布容积(Vd)
k1 k2
外周室
• 一室模型
血 药 浓 度 对 数 值 时量曲线
• 二室模型
血 药 浓 度 对 数 值 分布相
消除相
时间
时量曲线
时间
12
13
2
一、时-量曲线
血药浓度(mg/L)
Cmax
吸 收 分 布 相
代谢排泄相
Tmax
潜伏期 持续期 残留期
时间
3
二、速率类型
1、一级速率:
单位时间体内药(毒)物浓度按恒定比例消除。
dC dt keC
Ke:消除速率常数,C:血药浓度
2、零级速率
单位时间体内药(毒)物浓度按恒定比例消除。
dC dt K
7
六、消除半衰期( t1/2 )
半衰期:指血浆中毒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

食品毒理学·毒物动力学

食品毒理学·毒物动力学
11
第四节 毒物的生物转化
主要内容
生物转化和毒物代谢酶 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
毒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激活、抑制 和阻遏
12
一、生物转化概述
生物转化的定义: 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 谢转化。 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对于外源化学物或毒物,“生物转化” 和“代谢”两个名词常常作为同义词使 用。
时量曲线的实质:
是吸收、分布速率和消除速率的代谢 值。
8
二、经典毒物动力学
3. 非静脉染毒的时量曲线: 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期、持续期和残 留期。 峰时间Tpeak; 峰浓度:与剂量成正比; 持续期:与毒物的吸收及 消除速率有关。 注:静脉染毒无潜伏期。
9
三、生理毒物动力学
是一种比较符合毒物在体内动态变化的 具体状况的模型。
3
一、概述
方法:
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房室数、计算模 型、权重和收敛精度选择 并输出各种参数和作图。
4
二、经典毒物动力学
1. 基本原理 速率论和房室模型。


房室模型:
用来描述毒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假设机体为房室,毒物进入人体内可分 布于房室中。
5

二、经典毒物动力学

因分布速率不同,分为一室开放、二室 开放模型和多室模型。
34
二、生物转化和毒物代谢酶
2.毒物代谢酶的分布
其他组织如肾脏、肾上腺、胰、脾、心、 大脑、睾丸、卵巢、胎盘、血浆、血细 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及大动脉等均有 生物转化酶。 肠道菌群在某些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35
表2 生物转化的主要器管和细胞

环境毒理学重要名词解释

环境毒理学重要名词解释

第一章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物对人体和人群,以及相关生物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通过一定途径与人体接触并从环境中进人人体,从而产生一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它们是一类“外来生物活性物质”,又可称为外来化学物内源化学物:机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和中间产物染物,其中以环境化学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志物,从而为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探讨环境污染物对那些与人体健康直接相关的非人类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危害,研究其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早期损害指标、防治理论和措施,从而了解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可能产生的间接毒性作用及防护对策。

其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1.环境毒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2.环境化学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规律,及对人体的一般毒性作用与机理3.环境化学物及其转化产物对人和哺乳动物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特殊毒性作用与机理4.环境化学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包括急性、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代谢试验,蓄积试验,繁殖试验,迟发神经毒试验,以及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及致畸试验等;5.各种环境化学物对人体损害作用的早发现、早防治的理论、方法和措施。

此外,环境化学物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非人类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的吸收、转运、代谢转化、排出体外以及其毒性作用的规律和预防措施,也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生物转运(biotransport):环境化学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具有类似的机理,均是反复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或代谢转化( metabolic transformation)(生物解毒(bio-detoxification)或生物失活(metabolic transformation)):环境化学物在组织细胞中发生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过程/环境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并形成其衍生物的过程。

环境毒理学 第三章

环境毒理学 第三章
定义:
是外来化合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或其它体液 后,随着血液或淋巴液的流动分散到全身各组织 细胞的过程。 吸收后的毒物随血液循环遍及全身,在血液 中呈物理溶解状态,或结合红细胞或结合其他血 浆物质,通过不同途径分布于各器官. 毒物由于通过细胞膜的能力和与组织的亲和 力不同,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蓄积有很大差异

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定义:由于生物膜具有可塑性和流动性,因此,对
颗粒状物质和液粒,细胞可通过细胞膜的变形移动 和收缩,把它们包围起来最后摄入细胞内。
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区别: 细胞吞入的物质为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这 种内吞作用称为胞饮作用(pinocytosis)。胞饮作 用存在于白细胞、肾细胞、小肠上皮细胞、肝巨噬 细胞和植物细胞。 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 碎片等,称为吞噬作用 。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 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④主动转运有一定的选择性。即化合物必须具有一定基本 结构才能被转运;结构稍有改变,则可影响转运的进行; ⑤如果两种化合物基本结构相似,在生物转运过程中又需 要同一转运系统,两种化合物之间可出现竞争,并产生 竞争抑制。 影响因素: 细胞膜上的载体的数量; 细胞内的能量代谢。 肾、肝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血脑屏障等,其细胞膜均具 有主动转运功能。
层,

滤过
定义:化学物质通过细胞膜上的亲水性孔道的过程。大
量的水可借助渗透压梯度和液体静压作用通过孔道进入 细胞。外来化合物可以水作为载体,随之而被动转运。
毛细血管的细胞膜有较大的膜孔(40埃),允许分子 量 < 69000(白蛋白)的分子通过。因此,分子量较大的 外源性化学物也可通过毛细血管,在血浆和细胞外液之 间达到浓度平衡。
如任何损坏表皮屏障的因素都可使皮肤的吸收增加,如 擦伤,温热和酸碱的化学灼伤均会增加皮肤的通透性; 脂水皆溶的毒物比溶于脂而微溶于水的毒物被皮肤吸收 迅速; 毒物与皮肤接触的条件(面积、时间、皮肤温度、溶剂 性质): 如出汗有助于皮肤的吸收,因其使气态毒物处于溶液状 态而易被吸收.

环境毒理学名词解释

环境毒理学名词解释

环境毒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物对人体和人群,以及相关生物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2、外源化学物:是机体正常代谢以外的化合物,并非人体组成成分,也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而且也不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但是它们可以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环节和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引起一定的生物学变化,使机体受到损害。

3、人群调查:人群调查也是环境毒理学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

即采用医学流行病的调查方法,根据动物试验的结果及对环境化学物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损害的关系。

4、体外试验:可采用器官灌流技术,将受试化学物经过血管流经特定的脏器,观察环境化学物在脏器内的代谢转化和毒性作用,也可以将某个脏器从体内取出再制成原代游离细胞,进行环境化学物对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5、三致试验:即致癌、致畸和致突变试验6、生物调查:生态调查是为了了解区域生态环境乃至生物圈内动植物现况(或包括其他微生物族群)与分布的一种科学方法。

7、环境基因组学:用高效测序技术,对选择的靶基因在不同人群中进行再测序,了解该基因的多态性及其频率,分析该基因多态性的形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基因多态性与功能的关系,调查和研究基因多态性与人群疾病之间的关系,定量建立环境-基因-疾病之间的关系网络,达到预防控制公害病或环境病,更好地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

第二章1、毒物动力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研究外来化学物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转化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和过程2、表观分布容积:指外来化学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的毒物总量D与血中毒物浓度c的比值,表示毒物以血毒物浓度计算应占有的体液容积,用于推测毒物在体内分布范围的大小,单位:L,mL/Kg,公式:Vd=D/Co;或Vd=Do/ Co3、一级速率过程:指化学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速率与其浓度成正比的过程,线性动力学模型符合一级速率过程。

4、生物半减期:指化学物在体内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一般为(min/h),t½=0.693/ke5、消除速率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毒物从体内消除的量与体内的量之比,单位h-1公式:ke=(dD/dt)/D,Ke越大,毒物消除越快。

毒物动力学名词解释

毒物动力学名词解释

毒物动力学名词解释
毒物动力学是研究毒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领域。

这一学科涉及了毒物在生物体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对于毒物的毒性和剂量-效应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毒物动力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吸收,指毒物进入生物体内的过程,可以通过口服、吸入、皮肤接触等途径。

毒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对于其毒性的表现和生物体的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2. 分布,指毒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包括其在血液、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毒物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会影响到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

3. 代谢,指毒物在生物体内经过生物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更高或更低的毒性,也可能会被进一步排泄出体外。

4. 排泄,指毒物从生物体内被排除的过程,可以通过肾脏、肝
脏、肠道、呼吸道等途径进行排泄。

排泄速度和途径会影响毒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浓度。

毒物动力学的研究对于毒物的安全使用、急救处理、药物代谢和毒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毒物在生物体内的动力学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毒物的毒性机制,为毒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毒物动力学也为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第一章1、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物对人体和人群,以及相关生物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2、外源化学物:是机体正常代谢以外的化合物,并非人体组成成分,也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而且也不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但是它们可以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环节和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引起一定的生物学变化,使机体受到损害。

3、人群调查:人群调查也是环境毒理学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

即采用医学流行病的调查方法,根据动物试验的结果及对环境化学物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损害的关系。

4、体外试验:可采用器官灌流技术,将受试化学物经过血管流经特定的脏器,观察环境化学物在脏器内的代谢转化和毒性作用,也可以将某个脏器从体内取出再制成原代游离细胞,进行环境化学物对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5、三致试验:即致癌、致畸和致突变试验6、生物调查:生态调查是为了了解区域生态环境乃至生物圈内动植物现况(或包括其他微生物族群)与分布的一种科学方法。

7、环境基因组学:用高效测序技术,对选择的靶基因在不同人群中进行再测序,了解该基因的多态性及其频率,分析该基因多态性的形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基因多态性与功能的关系,调查和研究基因多态性与人群疾病之间的关系,定量建立环境-基因-疾病之间的关系网络,达到预防控制公害病或环境病,更好地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

第二章1、毒物动力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研究外来化学物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转化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和过程2、表观分布容积:指外来化学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的毒物总量D与血中毒物浓度c的比值,表示毒物以血毒物浓度计算应占有的体液容积,用于推测毒物在体内分布范围的大小,单位:L,mL/Kg,公式:Vd=D/Co;或Vd= Do/ Co3、一级速率过程:指化学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速率与其浓度成正比的过程,线性动力学模型符合一级速率过程。

4、生物半减期:指化学物在体内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一般为(min/h),t½= 0.693/ke4、消除速率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毒物从体内消除的量与体内的量之比,单位h-1 公式:ke=(dD/dt)/D,Ke越大,毒物消除越快。

毒物动力学

毒物动力学

(2)半衰期(T1/2):某毒物在体内含量减少一半 半衰期( 所需要的时间。与消除速率常数( 成反比: 所需要的时间。与消除速率常数(K)成反比: T1/2=0.696/K =0.696/K 一般亲水性毒物半衰期短,亲脂性毒物半衰期长。 一般亲水性毒物半衰期短,亲脂性毒物半衰期长。 (3)消除率(Cl, clearance rate):单位时间内毒 消除率(Cl, rate): 物消除量与血浆中毒物浓度之比: 物消除量与血浆中毒物浓度之比: Cl=消除速率 血浆浓度= Cl=消除速率/血浆浓度= 消除速率/ dD/dt/C=KD/C= dD/dt/C=KD/C=KVd
3、几个主要参数 (1)c—t曲线 (药时曲线) p16 药时曲线)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简称为药-时曲线——指血药浓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简称为药-时曲线——指血药浓 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 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以时 间为横坐标绘制的曲线。 间为横坐标绘制的曲线。
房室, 2、室(房室,comparment) 将机体作为一个系统, 将机体作为一个系统,按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 部分,每个部分称为室。 部分,每个部分称为室。 划分依据:毒物转运速率是否近似。 划分依据:毒物转运速率是否近似。
一室模型:毒物转运速率高, 一室模型:毒物转运速率高,能迅速与体内各 组织达到平衡 二室(或多室)模型: 二室(或多室)模型:毒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 的转运速率不同。 的转运速率不同。 将血流丰富, 将血流丰富,能与血液迅速达到分布平衡 的组织和器官与血液一起,称为中央室 中央室; 的组织和器官与血液一起,称为中央室; 其它血流量少毒物穿透速率慢的组织, 其它血流量少毒物穿透速率慢的组织,称 周边室。 为周边室。

环境毒理学-第三讲-毒物动力学

环境毒理学-第三讲-毒物动力学

中央室和周边室在t时刻的转运过程:
dC1 ( K12 K10 )C1 K 21C2 dt
dC 2 K12 C1 K 21C2 dt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三、两室模型
dC1 ( K12 K10 )C1 K 21C2 dt
dC 2 K12 C1 K 21C2 dt
– K越大,表明消除越快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

半减期(T1/2) /消除半衰期/生物半衰期
– 指一种毒物从体内或血浆或某一脏器中含量(浓度)减 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 可表示毒物由机体消除的速度或机体对该毒物的消除 能力
– 与消除速度常数(K)成反比; T1/2=0.693/K – 高亲水性毒物,能迅速被代谢为水溶性化合物,生物 半减期短;生化转化缓慢或不易被代谢的亲脂性毒物, 生物半减期长。
浓度 c
8 6 4 2 0 0 5
y = 13.421e-0.1237x R2 = 0.9781
lgc
1.2 1 0.8 0.6 0.4 0.2
lgc = -0.0533t + 1.1256 R2 = 0.9792
10
15
20
25
0 0 5 10
时间 t
时间 t
15
20
25
解:
首先以lgc对t拟合,求得直线回归方程:
与毒物的分布、消除和室间转运有关(α大于β)。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三、两室模型
设t时刻中央室毒物的浓度为C,则C1=CVd1,带入上 面求解方程式,得到:
C D( K 21 ) t D(k21 ) t e e Vd 1 ( ) Vd 1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K越大,表明消除越快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

半减期(T1/2) /消除半衰期/生物半衰期
– 指一种毒物从体内或血浆或某一脏器中含量(浓度)减 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 可表示毒物由机体消除的速度或机体对该毒物的消除 能力
– 与消除速度常数(K)成反比; T1/2=0.693/K – 高亲水性毒物,能迅速被代谢为水溶性化合物,生物 半减期短;生化转化缓慢或不易被代谢的亲脂性毒物, 生物半减期长。
第二节
毒物动力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

代谢动力学(toxicokinetics) 用数学方法定量的研究外来化学物的吸收、分布、
排泄和代谢转化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和过程。

目的
了解毒物在体内的消长规律,为毒物的安全性评
价提供依据。
毒物动力学模型分类
线性动力学----被动转运(简单扩撒) 非线性动力学----有载体参加(特殊转运, 主动转运,易化扩散,例酶促饱和) 生理性毒理动力学模型----近几年


多数毒物在体内的运转符合两室模型。
三、两室模型
模型
D Ka 中央室 Vd1,C1 K10 K12 K21 周边室 Vd2,C2
•D-机体接触的毒物的量; •Ka-吸收速率常数; •K12-中央室向周边室分布的速率常数; •K21-周边室向中央室分布的速率常数; •K10-毒物从中央室清除的速率常数; •Vd1和Vd2分别表示中央室和周边室的表观分布容积; •C1和C2分别表示中央室和周边室的毒物浓度。
中央室和周边室在t时刻的转运过程:
dC1 ( K12 K10 )C1 K 21C2 dt
dC 2 K12 C1 K 21C2 dt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三、两室模型
dC1 ( K12 K10 )C1 K 21C2 dt
dC 2 K12 C1 K 21C2 dt
– 式中:D,体内毒物总量;c,血浆中毒物浓度
– Vd越大,表明毒物分布广泛,容易被组织吸收,或是毒
物与生物高分子有大量结合,血浆中浓度低;
– Vd越小,表明毒物分布少,不易被组织吸收,血浆中浓 度高。

消除率(Cl, clearance rate) – 单位时间内毒物消除量与血浆中毒物浓度之比 – Cl=消除速率/血浆浓度=dD/dt/c=KD/c=KVd – L/h、L/min,ml/h、ml/min – 按单位体重的表示方法比较准确,L/(kg*h) – Cl对于一特定受检物来说,是不会随时间而改变的 常数 – 反映了血浆消除毒物的能力
本部分重点

基本概念
–室 – 生物半减期 – 消除速度常数

一室与二室模型
– 毒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lgc=1.13-0.05t,又
kt LogC log C0 2.303
求出C0、K,再求Vd=D0/C0,Cl=KVd,T1/2=0.693/K。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三、两室模型
假设:

毒物直接进入血液; 将机体分为中央室----表示血浆(或包括体液),和周边室---表示组织脏器。 毒物进入血液后,迅速向中央室分布,浓度迅速下降, 称为分布相(-阶段);此后,血浆毒物浓度缓慢下降, 反映毒物从体内的排除过程,称为消除相(-阶段)。 应用
浓度 c
8 6 4 2 0 0 5
y = 13.421e-0.1237x R2 = 0.9781
lgc
1.2 1 0.8 0.6 0.4 0.2
lgc = -0.0533t + 1.1256 R2 = 0.9792
10
15
20
25
0 0 5 10
时间 t
时间 t
15
20
25
解:
首先以lgc对t拟合,求得直线回归方程:
– 零级动力学过程,n=0
• 消除速率与毒物的浓度无关 • 在主动转运过程中,当毒物达到一定浓度,相应的转运 载体将完全饱和,转运的速率仅取决于载体的数量,且 以一恒定的速率进行。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一级动力学过程

毒物在体内消长的指数曲线
– 毒物在体内消除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呈指 数曲线形式
– 消除速度dc/dt = -kec dc/dt 化学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lgc* = -0.0841t + 0.4893 R2 = 0.9997
lg C* lg B
t
2.303
lgC*
lg B 0.4343 t
0.1 0 -0.1 -0.2 -0.3 0 2 4 6 8 10
时间 t
求出B和值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例题解答
Cr C C Ae
B
D(k21 ) Vd 1 ( )
毒物在中央室的浓度随时间递减的二项负指数方程:
C Ae
t
Be
t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三、两室模型
α>β,所以当t足够大时
et 0
C Be
t
C * Be t
lg C* lg B
t
2.303
lg B 0.4343 t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室(compartment)

将毒物被吸入血液后的复杂过程简化为一定的
模式

将机体作为一个系统,按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
部分,每个部分称为室。在线性动力学模型中, 室不代表解剖学中所指的部位,而是理论假设 的机体容积。

划分依据
– 毒物转运速率是否近似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表观分布容积(Vd,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指外来化学物在体内达到平衡时体内毒物的总量(D)与血中
毒物浓度(c)的比值,表示毒物以血毒物浓度计算应找有 的体液容积,用于推测毒物在体内分布范围的大小。
– Vd=D/c (L, ml 或L/kg, ml/kg)
一室模型
毒物转运速率高,能迅速与体内各组织达到平衡 二室(或多室)模型 毒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转运速率不同。 将血流丰富,能迅速与血液中毒物达到分布平衡的 组织和器官,与血液一起被认为是中央室。 其它血流量少,毒物穿透速率慢,不能立即与血液 中毒物达到平衡的器官,被称为周边室。
周边室可有一个或多个
例题
磺溴酞(BSP)静脉推注0.01mg/g后,各时点测定结果见 下表:
T/min C(mg%) lgc

2 10.5 1.02
3 10.9 1.04
5 5.7 0.76
10 4.1 0.61
15 2.2 0.33
20 1.1 0.05
求:分布容积,消除率和半衰期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12 10
可先求出B和参数估计值。 对于未被拟合的相数据,其剩余浓度为:Cr C C* Aet
lg Cr lg A
t
2.303
lg A 0.4343t
据此可得到A和α的估计值。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三、两室模型

应用下列参数计算公式,求得Vd1、K12、K21、K10
与毒物的分布、消除和室间转运有关(α大于β)。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三、两室模型
设t时刻中央室毒物的浓度为C,则C1=CVd1,带入上 面求解方程式,得到:
C D( K 21 ) t D(k21 ) t e e Vd 1 ( ) Vd 1 ( )
D( K 21 ) 设 A Vd 1 ( )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二、一室模型(单室模型)
毒物在机体(室)内随时间发生的量的变化与进入机 体的毒物的量成正比。 模型假设
将机体看成由一个室组成; 毒物迅速分布并在各组织和器官中建立平衡。
D
Ka
室 (Vd,C)
Ke
室内毒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消除速率): dC/dt=-KeC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大多数毒物在机体内的转运符合二室模型。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消除动力学类型
– 毒物消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血浆浓度的衰减规律 – dc/dt = -Kcn
K代表消除速度常数,c代表体内毒物浓度
– 一级动力学过程,n=1 (重点)
• 消除速率与毒物瞬间浓度成正比 • 通过简单扩散方式所进行的生物转运过程
二、一室模型(单室模型)
室内毒物消除速率
lgC (mg/L)
dC KC dt
•积分得: C=C0e-Ket •对数化得:
lgc0
斜率: Ke/2.303
kt lg C lg C0 2.303
t (min)
对各时点采样测出的血浆毒物浓度lgC与t进行拟合,可得到线 性方程。 求出C0、Ke,再求Vd=D0/C0,Cl=KeVd,T1/2=0.693/Ke。
Ke消除速率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毒物从体内消除的 量与体内的量之比,这与毒物本身有关; 负号表示消除过程中毒物减少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

消除速度常数(K)
– 表示单位时间内毒物由机体内消除的数量与机体内 数量的比例常数
– K=(dD/dt)/D – 单位为时间的倒数 – K=0.1 h-1,表示毒物每小时约有10%由体内消除
*
1.5
t
lg C* lg B
t
2.303
lg B 0.4343 t
lgcr = -4.5348t + 0.96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