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死后成为阴间的阎王
阴间的四大阎王与十殿阎君都是谁:阎王和阎罗王不是一回事
阴间的四大阎王与十殿阎君都是谁:阎王和阎罗王不是一回事阎罗王并非是阎王,只是因为两者名字太接近,从而会使人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是错误的。
阎王是中国民间神话中衍生出的神灵,阎罗王是佛教中衍生出的神明。
阎王是东方神话中的冥王,阎罗王及十殿阎罗的出现则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本土道教影响,所渐渐演化出来的产物。
阎王是冥界之王,职责是统领阴间的诸神,审判人生前的行为并给与相应的惩罚。
阎罗王只是冥界十殿阎君中的第五殿之主(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当然,到后来阎王和阎罗王经常是混合使用了,十殿阎君也叫十殿阎王了。
1、四大阎王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里面,人死后要去阴间报到,接受阎王的审判。
阎王是阴间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
而在隋唐至清代,便流行诸家阎罗王之说。
有认为阎罗王是四位的,分别是:包拯、韩擒虎、范仲淹和寇准,也就是“四大阎王”。
韩擒虎军功显赫但军纪不佳,为人威猛严厉,适合充任阎罗王,故《历代神仙通鉴》称第五殿姓韩,盖即韩擒虎也。
寇准是北宋丞相,两任宰辅,《翰苑名谈》记有寇准死,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
问从者,曰:“阎罗交政。
”《梵汉对映私钞》称人死五七日当见阎罗王,推断范仲淹就任阎罗。
而包拯,《玉历钞传》谓五殿阎罗王为包拯。
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戏曲、影视作品无数,不赘言。
2、十殿阎罗王阎罗王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传说他是阴间的国王,人死后都要到阴间去报道,接受阎罗王的审判,生前行善者,可升天堂,享富贵,生前作恶者,会受惩罚,下地狱。
中国有十殿阎罗之说。
这一说法始于唐末。
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此十王分别居于地狱的十殿之上,因称此十殿阎王。
一殿秦广王,秦广王主要职务,主管人间生死,幽冥吉凶。
二殿楚江王,司掌大海之底。
正南沃石下活大地狱。
三殿宋帝王司掌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
四殿五官王,司掌大海之底。
清正廉明
清正廉明喻于物,廉是莲花。
以莲花喻廉,在于莲花洁身自爱的高贵品行。
古文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莲花,身陷淤泥却纤尘不染,不显媚态,不随风摇摆做事先做人。
廉洁者,身处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社会中必像莲花不受沾染,不随世俗,恪守志节。
喻于人,廉是一种人生态度死教我们怎样做人的明灯。
廉政者,必持淡泊名利,坚守底线。
若沉浮于浮华功利,痴迷于权利嗔念,则非廉也。
“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阖闾话短长”,为政即使清贫,亦不追名逐利,保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生态度,清正廉明,廉始于克己勿念。
禅道有云:贪欲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人们的烦恼来源于贪恋不应当的拥有,不值得追求的东西。
纵观那些不懂怎样做人一生追名逐利,玩弄权力者,均是“多藏苟得不敢言富,饱食嗟来不胜饥”地抑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
欲廉者,需放下贪念,不为金钱名利所惑,不因掌声名誉迷失了方向。
谨记做人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清正廉明,持志不动。
廉,需保持一颗平常心。
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面对诱惑纷飞的社会、面对政绩业绩的压力,欲廉者需保持一颗务实的平常心,做事先做人。
《无门关》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以平常心面对这瞬息万变的世界,胜固欣然败亦喜。
为民谋福祉,是为政者的使命,亦是廉政者的人生修炼。
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守做人原则,多一点务实,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公心,少一点私心,踏实地为群众干一番事业为政之德,在于常修廉洁之心,为政之要在于永保廉洁扬务实。
溺奢靡、重贪欲、失廉洁,骥走崖边缰难勒,站直了做人。
念民意、慎存私,重实干,沧海一世正气存,不愧赤胆不负民。
廉是我们学会做人的第一步,在历史上廉洁奉公的千古名臣有很多,比方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韩擒虎、包拯、于成龙……还有好多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的这些先烈的高风亮节指引我们怎样做人。
接下来极就介绍下一下北宋一代名臣包拯。
历史上的包拯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包拯是怎么死的?
包拯素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
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
那么历史上的包拯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历史上的包拯是怎么死的?
历史记载包拯是因病去世。
关于包拯当时在开封逝世时的情况,墓志铭上记载为:“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
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
”从以上记载可知,包拯从发病到亡故仅有13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还服用了“上遣使赐良药”。
由于包拯生前敢于谏诤,不畏权贵,执法不徇私情,受到贪官污吏的仇视,又这样突发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关注,即包拯究竟是病死?还是服药后被毒死的?
最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安徽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产生的同步辐射,对包拯遗骨进行了研究。
发现包拯遗骨中钙、铁、汞元素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铅的含量均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众所周知,古代的毒药主要有砒霜(砷)、朱砂(汞)等,它们都具有“剧毒”的性质,包拯遗骨中砷含量较现代人低,可以初步排除包拯生病时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药物的可能性,至于包拯遗骨中汞含量较现代人高,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古人为保存尸体(防腐),在棺木中放入朱砂,由于朱砂对骨头的侵蚀和污染引起汞含量增高;另一种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剂量含汞药和食品。
同步辐射的研究结果,排除了包拯生前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药物的可能性,但不排除服用小剂量含汞药物或食品的可能性。
分析结果支持包拯属正常死亡的结论。
中国历史上的4个“阎罗王”
中国历史上的4个“阎罗王”中国民族的文化,十分庞杂,民族的信仰,也十分的有趣。
在科技落后的情况下,逐步形成了一种,道教的神仙体系,更是宏大无比。
很多神仙,在人间都是可以找到原型的。
第一位,阎罗王——包拯包拯大家都清楚,是一个无人不知的人物,生于开封,成长与天子脚下,一生断案无数,无论罪犯的来历有多大,他都秉公执法,从来都不会徇私枉法,在人间还得了一个“包青天”的美誉。
他去世之后,因为得罪的人太多了,为了防止有人盗墓,安葬的那一天,一共有九个棺木同时出殡,没有人知道哪个是真的。
根据民间传说,包拯去世的当天,就成为地府的阎罗王,其实这也反应了民间百姓的心声,希望阎罗王也能像保证一样,刚正不阿、赏罚分明。
第二位,阎罗王——韩擒虎韩擒虎,可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是隋朝时期,有名的将领。
根据历史记载,他在年少的时候,就曾经生擒一只老虎,这个能力可比武松要厉害得多。
在跟随杨坚征战天下的时候,敌人只要听到他的名字,还没有上战场,就开始瑟瑟发抖。
在南下灭陈的时候,他的部队和杨广的部队汇合之后,准备攻打朱雀门,谁知守城将领,听说他来了,直接就弃城投降。
用名字就能降服敌军的人物,死后能够成阎罗王,也是合情合理。
第三位,阎罗王——寇准其实寇准和包拯的形象比较相似,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丞相,办案的时候也十分正直,百姓也十分信服他。
契丹南下的时候,北宋的皇帝竟然想把京城迁到南方,所有的大臣都同意,只有寇准投了反对票。
于此同时,还建议皇帝亲征,这一下把皇帝给得罪了,本来就吓得要死,竟然还想让我去打仗,随后寇准在朝堂失去了信任。
无奈之下,寇准只能辞职回家,在途中病死,百姓传言他封诏书,到地府去当阎罗王去了。
第四位,阎罗王——范仲淹范仲淹也绝对是一个好官,能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人品可定也不会差,在他去世之后,也被后世百姓,尊为阎罗王。
包公的传说
包公的传说,大约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他清明廉洁、高尚品德的赞扬,二是对他执法公正、大义灭亲的歌颂,三是对他家教甚严、不容逆子的称许。
包拯在朝为官整整25年,无论是当谏官时的冒死直言,还是当开封知府时的先斩后奏,都表现了包拯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只有社稷国家和公平正义。
包拯晚年曾立过一个家训:我的后代子孙,凡是出来当官的,如果贪赃枉法,老了不准回我的老家;死后,不允许葬在家族的墓地。
不听我的教导,就不是我的儿孙!包拯让石匠把他拟定的这份家训刻在石碑上,永志不忘。
十殿阎王“阎王”是古印度神话中阴曹地府的主宰,掌管地狱轮回。
神话传入中国后,在唐代被改制:阴间分成十个大殿,每个大殿都由一位刚正廉明、智力过人的阎王掌管。
中国传说中的阎王,都是历代政声卓著的清官,包拯也是其中之一。
除了包拯,范仲淹、寇准、欧阳修等也被列为阎王。
不过,在十殿阎王中,包拯的级别是最高的,凡是别的阎王断不了的案子,最终都会转到包拯这里来。
包拯一旦断案,这桩案子就成为铁案,任何别的阎王都无权推翻。
长嫂如母“长嫂如母”是一句成语,又说“老嫂辈母”。
这一成语,与包拯的传说有关。
据说,包拯年幼丧母,全靠年长的嫂子一手抚养成人,包拯对长嫂非常敬重,如同对待自己亲娘一样,尊称她为“嫂娘”。
包拯任开封府知府时,曾经判过一个案例,嫂娘的独子包勉贪赃枉法,被他判了死刑。
事后,他专程赶回去向嫂娘赔情,低声下气地承受嫂娘的责骂,一句也不反驳,直到嫂娘自己明白真相。
外甥有理打得舅传说包拯任庐州知府时,那里有很多亲友。
有一位叔伯舅舅周六子,平时游手好闲,经常对邻居动粗。
一次,周六子踩坏别人的庄稼,人家让他赔偿,他不仅不赔,还动手打人。
被打的人将他告到知府包拯那里,周六子以为知府包拯是自己的外甥,一定会偏帮自己。
可是,包拯问清案情后,一点情面也不讲,喝令衙役当堂打了这个不争气的舅舅二十大板,让他当众出丑。
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为当地一句俗语,意思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包青天审冤案的故事
包青天审冤案的故事民间故事基本上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全体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当中所产生的智慧的积淀与结晶。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包青天审冤案》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包公包青天的额头上有个月牙印,其实是入眠以后前往阴间审案的“通行证”。
这一夜,包公又来到阴间助阎王爷审案。
这时有个冤魂前来跪下说:“大人,小民刚刚还在睡觉,突然就被人给杀了,不知道凶手是何模样,望大人替我伸冤!”于是包公问起他的身世,冤魂续续道来:原来这个冤魂叫蔡商,是开封人士。
他开了一家当铺,平日里靠着别人的典当,再将典当品转手出去的赚点盈利度日。
蔡商死的这天,有一年轻人将一个玉佩拿来典当,蔡商接纳了,除此之外别无异常。
那晚关闭店铺后,他娘子黄氏在店里打点账簿,他在店里的楼上睡觉,突然就被杀来到阴间了。
包公听完这案子,感觉很奇怪,于是他向阎王请示生死簿,看看蔡商的娘子黄氏是否也在遇害的行列。
谁知他娘子还好好地在人间。
包公寻思:这个店铺早已关好,凶手要杀蔡商,为何没被黄氏察觉?这些疑问,还需到阳间去打听打听。
隔日天明以后,果然有一黄氏妇人来报包公:他丈夫莫名其妙死在家中了!包公心里早就有底,便问黄氏妇人:“你丈夫可姓蔡?”哪知妇人听了一头雾水,哭着道:“大人,您搞错了,我夫君叫王二牛,不姓蔡……”包公听完心里一噔,心想:难道另有一桩杀人案!?不过不管怎么样,去了凶案现场便知晓情况。
于是包公要这“第二个黄氏”领自己前去她家中侦查侦查。
那“第二个黄氏”领着包公来到一家当铺面前,哭啼道:“包大人,这家当铺便是我夫君的店,他的尸首正在里面二楼处,望大人替二牛伸冤!”黄氏是妇人,自然没有跟着包公前去再看尸首,包公只得带着随从进去凶案现场。
这一看,不得了!这间当铺,竟然和阴间的冤魂蔡商描述得一模一样!包公来到张二牛尸首面前,发现他被一把利器割断喉咙而毙命。
他的脸庞,早已被刀割得面目全非,认不出模样。
再看周围的门窗,有一处窗户洞开,凶手明显从此处爬进来杀了王二牛的。
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三大阎王
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三大阎王
关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阎罗王,有四位之说和三人之说,四人指的是范仲淹、包拯、韩擒虎和寇准;三人指的是范仲淹、包青天、寇准。
那么为什么称这几个人是阎王呢?
阎王,是阎罗王的简称,又叫“阎摩罗王”、“阎魔王”,是管理地狱的魔王。
阎王是阴间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
而且,阎罗王在百姓心中很有威信,在农耕社会,阎王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正直刚毅而铁面无私的
北宋名相范仲淹。
范仲淹生前为官清廉,为百姓所称道,在其死后,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人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青天。
“俗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其说在宋时已盛,《宋史包拯传》云: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侍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范烟桥《茶烟歇》)。
元明杂剧、平话也有不少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
例如:石玉昆著的《三侠五义》里,就有描写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的情事王的形象一般跟判官较接近。
北宋名相寇准。
《涌幢小品》中记载他的爱妾茜桃临死前说:“吾向不言,恐泄阴理;今欲去,言亦无害。
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
另有《翰苑名谈》亦记载:“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向从者,曰:‘阎罗处政。
’”寇准以秉直见闻于民间。
《通俗编》还说:大概在他生前已经流传此说,所以当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像,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
十殿阎王
十殿阎王指冥界主管地狱的十个阎王,其中主管第一殿的就是秦广王。
秦广王蒋,二月初一诞辰,专司人间寿夭生死册籍,接引超生,幽冥吉凶。
秦广王蒋,凡善人寿终之日,及有接引往生。
凡勾到功过两平之男妇,送文第十殿发放,仍投人世,或男转为女,或女转为男,较量富贵贫贱,以了冤缘相报。
凡恶多善少者,使入殿右高台,名为孽镜台,台高一丈,镜大十围,向东悬挂,上横七字,曰:孽镜台前无好人,押赴多恶之魂,自见在世之心之险,死赴地狱之险。
入台照过之后,批解第二殿,用刑发狱受苦。
十殿阎王指冥界掌管地狱的十个阎王,其中掌管第二殿的就是楚江王。
楚江王历主掌大海之底,正南方沃焦石下的活大地狱。
楚江王掌管的地狱纵横八千里(五百由旬);另设十六小地狱。
诞辰为农历三月初一。
活大地狱,一.黑云沙小地狱;二.粪尿泥小地狱;三.五叉小地狱;四.饥饿小地狱;五.焦渴小地狱;六.脓血小地狱;七.铜斧小地狱;八.多铜斧小地狱;九.铁铠小地狱;十.幽量小地狱;十一.鸡小地狱;十二.灰河小地狱;十三.斫截小地狱;十四.剑叶小地狱;十五.狐狼小地狱;十六.寒冰小地狱。
十殿阎王指冥界掌管地狱的十个阎王,其中掌管第三殿的就是宋帝王。
宋帝王余,司掌大海之底,东南沃石下,黑绳大地狱。
宋帝王掌管的地狱纵广亦五百由旬,亦另设十六小地狱。
一名咸卤小地狱;二名麻缳枷纽小地狱;三名穿肋小地狱四名铜铁刮脸小地狱;五名刮脂小地狱;六名钳挤心肝小地狱七名挖眼小地狱;八名铲皮小地狱;九名刖足小地狱十名拔手脚甲小地狱;十一名吸血小地狱;十二名倒吊小地狱十三名分骨小地狱;十四名蛆蛀小地狱;十五名击膝小地狱十六名刨心小地狱宋帝王性情仁孝,心地纯净,嫉恶如仇五官王吕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剹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判以小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1.池小地狱;2.蝥链竹签小地狱;3.沸汤浇手小地狱4.掌畔流液小地狱;5.断筋剔骨小地狱;6.堰肩刷皮小地狱7.锁肤小地狱;8.蹲峰小地狱;9.铁衣小地狱10.木石土瓦压小地狱;11.剑眼小地狱;12.飞灰塞口小地狱13.灌药小地狱;14.油滑跌小地狱;15.刺嘴小地狱16碎石埋身小地狱五官王为冥界十王之第四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名人故事-包拯的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名⼈故事-包拯的故事 包拯廉洁公正、⽴朝刚毅,不附权贵,铁⾯⽆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下⾯⼩编给⼤家讲⼀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名⼈故事-包拯的故事。
包拯铁⾯⽆私的故事 包拯(zhěng)是我国北宋时候著名的清官。
⼈们都称他包公,很少提他的名字。
流传很⼴的古代通俗⼩说和传统戏曲中,有不少关于包拯的故事。
可是,⼩说戏曲中的包拯,和历史上的包拯,事迹却有很⼤的出⼊。
⼩说戏曲中的有些情节,完全是虚构的。
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于公元999年。
他⼆⼗⼋岁那年考上进⼠,开始做官,后来⼀直做到枢密副使(枢密使是当时的最⾼军事长官,枢密副使是副职)。
包拯这个⼈很会审理案件,⽽且执法如⼭,铁⾯⽆私。
他在庐州府做官的时候,有个亲戚犯了法,被⼈告到官府。
包拯依法处理,照样打他⼀顿板⼦。
有些亲友本来想利⽤包拯做靠⼭,胡作⾮为。
这⼀来,他们再也不敢为⾮作⽍了。
后来,包拯调到京城⾥做官。
京城⾥有许多皇亲国戚,权贵⼤⾂,这些⼈更是⽆法⽆天。
有个张尧佐,他的侄⼥在宫内当贵妃。
凭这点关系,他竟同时担任了三司使等好⼏个重要官职。
三司使是主管全国财政赋税的官员,包拯认为按照张尧佐的才能,不适宜担任三司使,更不适宜同时担任⼏个重要官职。
于是,他⼀连写了五道奏疏,弹劾这个既有后台、⼜有权势的⼤⼈物。
为了这件事,有⼀次,包拯在朝堂上竟和宋仁宗当⾯争吵起来。
在包拯的再三反对下,宋仁宗终于免去了张尧佐的两个官职。
当时,还有⼀个⼤官僚,叫王逵。
他担任荆湖南路转运使的时候,⾮常残暴凶狠,拼命剥削和压迫⼈民,逼得⼈民逃亡⼭中,联合起来进⾏反抗。
后来,他调任江南西路转运使,还是继续残害百姓。
包拯访问到这些情况,⽓愤极了,⽴刻上了两道奏疏,弹劾说:“王逵残害百姓,逼得他们逃⼊⼭洞,造成⼤害,⾄今未息。
包拯是阎王吗 包拯死后真的当了阎王吗?
[键入文字]
包拯是阎王吗包拯死后真的当了阎王吗?
包拯是阎王吗,相信只要是看过包拯相关的影视剧的人都知道,在影视剧中把包拯描述的非常神,说包拯不仅可以审人,也可以审鬼,还说包拯死后当了阎王,但这不管是真是假,也充分说明了包拯是一个清官。
阎罗王
在中国早期的民间传说里,阎罗王有着不同的说法。
有人认为,一贯惩恶扬善的包拯死后就成为了十殿阎罗中排名第五位的阎罗王。
凡人在死后,会先到地狱接受阎罗王即包拯的审判,如若其着实有罪,则会在地狱接受惩罚,但如若其是被人陷害或者生前乐善好施,则会被送回到人间。
在古代的印度,阎罗王的传说要追溯到公元前,有一位上神栖身在天界的一方乐土,凡人死后都要前去拜见那位上神,该上神有两条犬,两条犬若是在凡间发现有将死之人,便会把那些人的魂魄引到该上神那里,最早的阎罗王就是由此而来。
这与之后流传的黑白无常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佛教中阎罗王专门负责管理阴间的鬼神,并根据凡人在生前是否行善做出判断并加以奖惩。
民间流传的阎罗王与古代印度、佛教中阎罗王的传说都有所不同,除了之前提到的包拯之外,还有几个人也被认为是阎罗王及阎王的人选,其中有隋朝初期的韩擒虎,北宋的寇准和范仲淹。
阎罗王这一传说在中国的古代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阎罗王在十殿阎罗中排第五位,但实际上他的地位比较高,实力也比较强,所以他才应该是十殿阎罗之首。
阎罗王在老百姓心中还有一层含义,即表达了平民百姓对当时朝廷中的那些贪官的不满以及对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憧憬。
十殿阎罗
1。
道教认为阴间有十代冥王,阎罗王排名第五,为什么却是他最出名?
道教认为阴间有十代冥王,阎罗王排名第五,为什么却是他最出名?展开全文阎罗王之所以最出名,一是因为佛教影响;二是因为职权范围;三是因为包拯知名度高。
佛教影响中国有五大宗教,它们分别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
中国人习惯上称之为中国五大宗教。
五大宗教中,佛教是公认的第一宗教。
佛教自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来,比起其他的两大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显而易见是最大的。
孙中山先生赞叹道“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佛家的孝道,伦理,慈悲济世,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崇高精神,被统治者推崇,为老百姓接受。
而阎罗王,则原本是佛教中的神灵,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被中国老百姓所知晓。
中文"阎王"是从印度梵语中音译过来的词汇,原来的意思是"捆绑",完整的意思是捆绑那些在阳间犯下罪的人,也译作"阎罗(王)"、"阎魔(王)"、"琰魔"等等。
准确地说,阎罗王来自佛教,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摩罗王。
需要指出的是,在早期佛教神话中,阎王只有一个,并非十个,他是冥界唯一的王。
阎罗王来自印度神话传说,佛教没有诞生之前,他就诞生了。
在神话中,阎罗王并非是阴间的统治者,而是人间的统治者。
印度佛教产生并教流传于古印度,时间上大约在公元前6~5世纪时期。
《梨俱吠陀》诞生于,公元前1500~900年间;在此书中,阎罗王中已经出现。
佛教诞生后,阎罗王才成为管理地狱的最高统治者。
在佛教中,阎王从前是毗沙国的国王,因为打不过维陀始生王,退而居其次,愿为地狱之主。
他手下的十八大臣率领所属百万之众共同立誓,负责统治地狱,专门惩罚地狱中的罪犯。
这十八臣就是后来的十八地狱中的小王,百万之众后来被任命为管理基层工作人员即狱卒。
阎王手下的最高官员有五个,他们分别是鲜官、水官、铁官、土官和天官。
鲜官负责凶杀案,水官负责盗窃案,铁官专门治理道德犯罪,土官控制言论自由,天官是查处酗酒者。
民间传说的十大阎王有哪些
民间传说的十大阎王有哪些十大阎王阎王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的信仰,特别是在汉族中信仰更加的普遍。
那么传说中的十大阎王都有谁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民间传说的十大阎王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有人说阎王是一个神仙,也有的说阎王是十个神仙,每个神仙掌管着人死后的不同的事项,所以又有十大阎王的说法。
十大阎王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府君(一作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下面我们说一下这十大阎王。
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升;功过两半者,送交第十殿发放,仍投入世间,男转为女,女转为男。
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之一望,照见在世之心好坏,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
第二殿,楚江王历,三月初一日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另发入到十六小狱受苦,满期转解第三殿,加刑发狱。
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司掌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忤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满转解第四殿。
第四殿,五官王吕,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剹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判以小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第五殿,阎罗天子包,正月初八日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
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狱。
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铡其身首(包公即善于用铡刀),受苦满日,另发别殿。
第六殿,卞城王毕,三月初八日诞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狱。
忤逆不孝者,被两小鬼用锯分尸。
凡世人怨天尤地,对北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
查所犯事件,亦要受到铁锥打、火烧舌之刑罚。
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七殿,再查有无别恶。
民间故事 包公死后的传说
民间故事包公死后的传说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今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考取进士。
出任知天长县(今属安徽)、端(今广州高安)等地。
因政绩卓著,升任监察御史。
曾上书建议朝廷采取裁汰冗官、选将练兵、轻徭薄赋、抑制贵戚权限等措施。
至和三年(1056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当时流传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赞誉。
后调任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
六十四岁病逝,谥孝肃。
包拯的事迹在他死后被后人改编为戏剧、小说、影视等,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
下面来看看关于包拯死后的传说。
文曲星----包公。
文曲星是“文昌帝君”的俗称,是道教神仙系统中的一位重要的神,他主宰着人类的功名、禄位、学业、文运,于是深受广大文人儒士所崇拜。
包公既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的清官包拯,传说宋朝真宗无后,玉皇大帝命紫微星下凡延续赵氏国祚,并派文武曲星跟随相助,岂料太白星君误将两位星君躯壳掉换,以致原本俊美的文曲星投生成为黑面包公,为免将来包拯杀戮之气太重,太上老君唯有替他打开天眼,令他日能审阳、夜能断阴。
禄神-----包公。
禄神就是掌管文运利禄的神灵。
传说,包公死后玉皇大帝感念他保佑大宋江山有功,于是封他为禄神,并让他督促人间百官有效让杜绝“盗、淫、贪、贿、欺、骗等邪恶之事”和“冤假错案”的发生。
古代封建社会以科举取士,士人一旦通过科举考试,便可以做官发财。
禄,即官吏的俸禄。
高官厚禄是士人一心向往的,于是便产生了禄神崇拜。
由于古代的科举考试主要是做文章,禄神崇拜便也包含对文运的祈求,所以禄神又不仅仅是士人的主宰神,也是一般崇拜文化、崇拜文才的百姓所喜爱的吉祥神,或可称文神。
阎王----包公。
阎罗王,简称“阎王”,是民间传说中阴间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里面,人死后要去阴间报到,接受阎王的审判。
《宋史·包拯传》云: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侍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范烟桥《茶烟歇》) 。
阎罗包老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包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译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
起初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建昌县知县,因父母年迈,辞去职务,得以监和州税务,父母又不想让他前往,包拯于是辞去官职回家赡养。
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
包拯守丧期满,仍徘徊在庐墓旁不忍离去,乡里的父老多次前来劝慰。
过了很久,被调任天长县知县。
有盗贼割了别人的牛舌,主人前来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去,杀了这牛去卖。
”不久又有来告状的人说私下杀了牛,包拯问:“为什么割了牛舌还要告状?”盗贼惊恐地认罪。
包拯在任职期间,秉持公正,不畏权贵,清正廉洁。
他曾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严惩贪污腐败,使百姓安居乐业。
京城的人们称赞他:“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意思是说,只要包拯在,就没有人敢行贿请托,如同阎罗王一般公正无私。
包拯在处理案件时,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
他曾因弹劾权贵而受到贬谪,但始终坚守正义,不屈不挠。
他的事迹传颂后世,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楷模。
以下是阎罗包老文言文的翻译: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初登进士,任建昌县令,因父母年迈,辞官归养。
后数年,父母相继去世。
守丧期满,仍徘徊在庐墓旁,乡里父老多次劝慰。
久之后,调任天长县令。
有盗贼割人牛舌,主人告状。
包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又有告状者称私杀牛,包拯问:“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贼惊恐认罪。
包拯为官刚毅,不畏权贵,清正廉洁。
他弹劾贪污腐败,使百姓安居乐业。
京城人称赞他:“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意思是说,只要包拯在,就没有人敢行贿请托,如同阎罗王一般公正无私。
包拯在处理案件时,敢于直言进谏,不畏强权。
他曾因弹劾权贵而受到贬谪,但始终坚守正义,不屈不挠。
包拯
脸谱 在中国戏曲史上,没有一位官吏能够像包拯那样,可以如此频繁地出 当今历代的戏剧舞台上,至今久演不衰,并且成为一类非常独特的戏剧通 称──包公戏。包公戏的流行,从南到北,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戏曲种类。包 拯的脸谱和传统戏剧中的所有脸谱不同,它墨黑如漆,在脑门心的位置上 用白色油彩勾画出一弯新月。俗称“月形脑门”,学名“太阴脑门”。传 说中包拯刚正威严,“日断阳间夜断阴”,白天料理人间的案子,夜晚则 主持阴间的讼事,需要阴阳两界的“通行证”,而这“月形脑门”,就起 到“通行证”的作用。。戏剧中的包公,并不等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包 拯,而是改编自文学包拯的带着某种理想化的包拯形象,包拯既是一位清 正廉明、铁面无私、心智过人、执法如山的清官,又是一个半神半凡的超 人。在他的身上,凝聚了专制社会下老百姓对于清官的企盼,和对社会公 正的向往。包公戏情节曲折,是非分明,同样赢得今天观众的喜爱。京戏 裘派名剧。
《大宋包拯》 故事从包拯与当代权相吕夷简侄子吕凤台的冲突开始。包拯得知江南富 庶却饥民遍野,决定随展昭去探究一番。原来吕凤台纵横乡里,巧取豪夺。 幕后人物是夏竦。1037年,包拯到京城赴任,吕夷简和夏竦暗中商议如何 处置心腹之患。包拯发现吕凤台为非作歹挪用公款。于是请展昭和公孙策 前去调查,却发现已被夏竦做过手脚。怀恨在心的吕夷简奏知仁宗包拯对 皇上有异心。仁宗注意到包拯清廉公正将其调任监察御史里行。
关于包拯头上的“月亮”几种说法 说法一:包公的二嫂子为了不让包公争夺财产,想害死包公,让年纪 很小的包公去井里帮她捞首饰,正好撞在石头上弄出来的一个月牙形状! 说法二:传说包拯少年时面黑人丑,家境又贫困。在为人放牧时, 被恶霸坐骑踢伤面部,伤后留下浅色疤痕 说法三: 包拯是天上星宿下凡,可以“日断阳、夜断阴”。所以有 月牙! 而在安徽合肥包公祠中的一幅包拯老年时的写真像里,额头上并无 太阳和月亮。“宋龙图学士”像,证实了种种传说的虚构。之所以后来 在人们的传诵中有了月牙,寓意明察秋毫!清正廉洁! 另外,据说向左弯曲的是诠释包拯是人,而向右弯曲的则诠释包公是 神!
泰山大帝才是地府的老大,不是阎罗王和地藏王
泰山大帝才是地府的老大,不是阎罗王和地藏王地府的老大是谁?有的人肯定脱口而出,那不就是阎罗王吗?地府都不是阎罗王的地盘吗?也有人说,地狱其实还住着一位大神——地藏王菩萨,他应该才是十八层地狱的老大。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阎罗王原本为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确实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后来佛教将阎罗王冥界之王的神职被剥夺,整个地狱分为十殿共有十殿阎王,他们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谁才是地府的老大?不是阎罗王和地藏王,而竟然是一位“凡人”据说,包拯去世以后,就担任地狱第五殿殿主,也就是阎罗王。
包拯就是阎罗王,是不是够让人惊讶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阎罗王只是地府十殿阎王之一,根本不可能是地府的老大。
至于地藏王菩萨,他的工作主要是超度地狱冤魂,顺便参与地狱的维稳工作,虽然深重地狱各界的尊重,但他的行政级别并不高,所以他也不可能是地狱的老大。
地狱真正的老大,其实是一位来自凡间的诸侯王。
他被称作是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是五岳正神之首,地位相当之高,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
那么,这位大神到底是谁呢?他名叫黄飞虎,是商朝的镇国武成王,后来追随周武王讨伐商朝,因功被姜子牙封神。
封神榜上赫然写着:乃敕封尔黄飞虎为五岳之首,仍加敕一道,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
特敕封尔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之职,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
尔其钦哉!毋渝厥典。
由此可见,十殿阎王只是黄飞虎的下属,他们都是在替黄飞虎管理地府。
如果把地府看成一个王朝,黄飞虎就是天子,而十殿阎王是他分封的诸侯王,至于地藏王菩萨相当于国师。
这样一说,大家应该都明白阎罗王和地藏王菩萨在地府中的地位了吧?。
史上“阎王”不收的4狠人名字世人皆知
史上“阎王”不收的4狠⼈名字世⼈皆知"岂不知俗话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到五更。
"'——清·曹雪芹《红楼梦》在中国民间传说中,上有天庭,下有地府,得道者升天,普通者死后下地府⼊六道轮回。
地府中共有⼗殿阎王,分别为⼀殿秦⼴王、⼆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仵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王、⼋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殿转轮王。
阎罗王主管⼈间与地狱⼀众⽣灵的寿命,可以说⼈的⽣⽼病死都逃不开他的掌控,因此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位阎王。
不过我国历史上有4位名字世⼈皆知的狠⼈,连阎罗王都不愿收,收了⾃⼰就要丢饭碗,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给⼤家挨个介绍⼀下。
⼀、包拯包青天的⼤名⼤家都知道,北宋年间著名良⾂,为⼈正直清廉、公正不阿、不畏强权,是真正能够替百姓做主的好官。
传说中包拯⽪肤黝⿊,在额头中间有块⽉⽛形的标志,其实这个标志就是打开地府⼤门的"钥匙"。
是的没错,在民间传说中包拯是位能够穿梭于阴阳两界的⼤⼈物,他⽩天在⼈间判案,晚上则回到地府判案,实际上正是阎王爷的化⾝,因此有了"⽇断⼈间,夜判阴间"的说法。
这也是为何包拯敢那么"刚"的原因,但凡在⼈间判定某⼈有罪,他就会回到地府记上⼀笔,甚⾄送其⼊地府受罚。
⼆、范仲淹范仲淹跟包拯⼀样,同为北宋名⾂,因那句"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被历届⽂⼈尊为"⽂正公"。
我们对范仲淹的认识⼤多来⾃于他的《岳阳楼记》,但除开⽂笔才华外,他在政治上也⾮常值得称赞,劝诫刘娥还政,发动"庆历新政",同时也能够为百姓着想,促进民⽣发展。
这样⼀位正直廉洁,品⾏⾼洁的好官,⾃然也拥有着⼀⾝正⽓,因此在他去世的时候百姓纷纷痛哭,请民愿让他下地府去当阎王爷。
这样⼀位好官阎王收起来也分外棘⼿,这不,在民间认知中范仲淹就成了阎王,原本的阎王饭碗就此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死后成为阴间的阎王
包拯死后,关于他的民间传说非常多。
而且他生前的事迹也后人改编为戏剧,小说,影视剧,从此包青天的形象更深入人心,可谓家喻户晓。
大家都知道文曲星,关于文曲星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
文曲星下凡之后便是包公,话说包公的脸是黑的是因为文曲星在下凡前拿错了脸谱。
那时候,玉帝派赤脚大仙下凡普度众生,于是他下凡后成了宋仁宗,宋仁宗出生后哭闹不止,是因为赤脚大仙大吵着要玉帝派文曲星武曲星下凡。
于是玉帝派他们去南斗星君那里领脸谱下凡。
那个时候南斗星君正在兴致勃勃的下棋,没有时间理他们。
文曲星等得不耐烦,就随手在南斗星君的脸谱袋里抓出来一只脸谱便下凡去了,谁知那个脸谱是武士的脸谱。
所以阴差阳错下凡后的文曲星成了武士的黑脸,相反武曲星成了白脸。
另有传说,说包拯死后玉皇大帝封他为禄神,主要职务是监督人间有无冤假错案。
古代的科举考试主要是写文章为主,所以那些文人便以禄神作为崇拜的对象,所以禄神也可以称为文神。
包拯死后便是阴间的阎王,掌管着人类的生死轮回。
在迷信说法中,人死后,要接受阎王的拷问,包公在阴间专门处理阴间的案子。
也有书中写过包拯扮阎王爷审问“狸猫换太子”的案子。
包拯为人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公正不阿,在阴间或阳间都是正义的化身。
包拯的父亲的生平事迹
包令仪是包拯的父亲,字肃之,是北宋时期庐州人,也就是今天安徽合肥人,包令仪小时候认真刻苦,饱读诗书,并在24 岁的时候考中进。
在宋真宗年间,担任福建惠安县的知县,后来担任过朝廷的虞部员外郎,掌管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