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预测与预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这次会商会议,肯定了省地震局6月14日第二期地震简报的预报意 见,并进一步提出8月底以前,龙门山中南段可能发生6级或6级以上地震。 国家地震局非常重视,会后张局长亲自带领一个专家组赴松潘地区进行现 场考察。考察后与我们组的预报人员交流看法。专家们认为:松潘水氡异 常是干扰引起的,不是反映地震的前兆变化;短水准测量的变化幅度太大, 有异常也有干扰,可能主要是干扰;而我们坚持认为这些是地震异常,四 川地震局领导支持这种看法。
中期预报


依据各种前兆趋势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圈定危险区,并据经验公式判断 发震时间与强度。 进行中期预报要考虑监视研究区的地震地质构造、历史地震情况、监测 台网的布局,各单项异常的类型、空间分布特征、数量、幅度、异常起始、 转折、结束时间及异常的预测意义;地震活动性的时间变化分析及是否出 现空区(在被称作地震空区的区域内,地震活动水平明显低于周围地区,或 几乎没有地震发生。地震空区有可能与孕震有关)、条带、集中区等空间异 常图像;在上述基础上统计与作图,进而分析各类异常的时空演变特点。
短、临预报阶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除继续追踪监视中期与短期异常的发展变化外,还应从时空两方面进一 步核定与分析各类异常的数量。比例,持续时间、变化速率、异常幅度、 转折、加速或恢复时间等特征量。 临震阶段尤其要注意突发性异常的这些特征。 突发性异常既包括原有中、短期趋势异常、新的大幅度加速、转折或恢 复,也包括新出现的前兆突跳、阶跃和有一定数量与范围的宏观异常现象, 如地下水的突然升降、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水、气、油的喷发,动 物习性异常,声、光、电异常及气象要素的突变等。
结论



虽然地震预报的研究理论和技术手段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地震预报还是 “时灵时不灵”,尤其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日本2011年地震,地震预报 完全失效,引发公众对地震预报的强烈质疑。 科技始终在进步,地震预报也是如此。虽然地震预报存在巨大的挑战, 但我坚信在遥远的将来,人们必将掌握预测地震的理论和技术,使人们及 时做好准备,降低损失和伤亡的概率。但在现阶段,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 1.加强地震知识的学习,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 ,面对地震不恐慌;2.学习 生存急救技能,面对地震能有效保护自身安全。 虽然地震预报之路漫漫,但借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革命仍未成功,吾 辈仍需努力!”有朝一日,人类必将驯服地震这只怪兽!
地震的预测与预报
S316020014 李佳
地震预测与预报



所谓地震预测就是根据对地震规律的认识,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和 强度。 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 使人们可以防备。 地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 完整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现有水平




地震预测研究,在世界和我国大约都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的。 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广泛开展了地震预报的研究。经过40多年的 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的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 例如,1975年,我国成功预报了2月4日发生于辽宁海城的7.3级强烈地震, 并在震前果断地采取了预防措施,使这次地震的伤亡和损失大大减小。 但是,地震预测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有 关方法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复杂性; 科研人员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可以概括为: (1)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 (2)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3)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
地震形势预测

是中期预报阶段中的基础性工作。据历史地震资料,运用统计学分析, 如线性预测、极值理论、相关分析等方法或宏观震史学分析可研究地震活 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划分区域地震的活动阶段,据此可估计区域强震活动 进入活跃状态的时间及相应的概率值。运用模式识别、综合概率及模糊判 别等方法,利用多种预报因子可对地震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与判定。但不论 什么方法,重要的还是对实际前兆信息的监测与处理分析。此外,区域强 震活动与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温度比光球低的暗黑 斑点)活动、地球自转、月相及早、涝等天体活动及自然现象具有一定的相 关性。通过分析发现有利于本区强震发生的环境因子出现时,也可作为强 震预报的参考。

是对某一地区今后数年到数十年强震形势的粗略估计与概率性预测。 主要依据是对历史地震活动资料的统计分析,对现今地质构造活动(尤其 是断层)背景、地震活动背景、其他地球物理场的变化背景、地壳形变(幅 度、速率、方向等)的观测研究,并考虑到天体运动、地球自转等因素。通 过断层活动与其他这些因素的组合特征及发展趋势,对区内的发震可能性 及其变化方式进行分析,提出长期性的趋势预报意见。以此为基础,才可 在监测力量较强、资料较多的地区进行地震三要素的中、短期定量预报。 中国地域辽阔,监测与研究力量有限,因此在长期预报中就要有所侧重, 注意强震的地震地质标记,如大地构造的边界带、新构造差异活动带、上 地幔上部,大约60~250km深处有一地震波速局部降低的圈层,叫低速层)、 地壳形变幅度、速度、强度等。强震多发生在活动断裂的端点、拐点、交 点、闭锁点等部位。
地震预报实例


松潘7.2级地震 中期预报:在1975年11月下旬召开的1976年省震情会商会上提出,1976年 上半年,松潘、茂汶、黑水一带地区,有可能发生6级或6级以上地震,要 认真注意加强监视。 短期预报:中期预报意见提出以后,我们一直注意监视异常的发展和地震 活动的演变,特别在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发生7.3级和7.4级地震后,考 虑到川滇两省地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更加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与警惕。参 加云南省地震局于6月初在昆明召开的展情会商会议,我们明确表示,四 川省不仅在川滇相邻的安宁河地震带有异常,北部地区也有,而且更明显。 四川的异常反映四川要发生地震,不能用龙陵地震作解释。
预报方法



预报地震的方法大体有三种:地震地质法 、地震统计法、地震前兆法,但 三者必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地震地质法:分析地震地质背景,构造体系的活动性及新构造运动的强度。 不论是从传统地质学的观点,板快构造或地质力学的方法详细了解研究地 区的地质背景,划分构造单元,地质构造的形成历史,新构造运动的活动 强度,确定潜在震源的可能性。 地震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的知识和工具来研究地震活动的统计规律及其独 立性,预测和预报地震异常。 地震前兆法:地震发生前会出现的异常现象,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 宏观异常两大类。地震目前仍无法准确预测发生时间,但通常地震发生之 前都会有一些自然现象。因此,通过地震前兆可以有效的预报地震的到来。
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作如下划分:

长期预报 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中期预报 指对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短期预报 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 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长期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