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依法行政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依法依规,不滥用职权、不违反法律的原则。

它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保障公民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理解依法行政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依法行政要求政府行政行为必须合法合规。

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时,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凭空制定或变更政策,更不能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只有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根据相关程序和标准,制定和执行政策,才能实现依法行政的要求。

其次,依法行政要求政府行政行为必须公正合理。

公正是依法行政的基本价值取向。

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能偏袒一方,不能因私废公,不能滥用权力干预市场经济活动,不能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在依法行政中,政府应当依据公众利益和社会公正的要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益,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行政决策的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应建立健全法治体系。

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自觉尊重和遵守法律,提高法治意识和法律水平,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和监督,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政府要主动公开政务信息,推动政务公开,让公众了解政府行政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同时,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加强与司法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合作,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确保依法行政的实施。

第四,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应加强对公民和企业的服务。

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提供公共服务,推动行政审批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减少行政成本,提高治理能力和效率。

政府应当切实满足公民和企业对法律制度的期望,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维护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总之,理解依法行政,需要从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规范性和服务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只有在法治的基础上,政府才能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依法行政原则的基本要求及意义

依法行政原则的基本要求及意义

依法行政原则的基本要求及意义依法行政原则的基本要求及意义【导语】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它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治理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按照法定程序行事。

本文将深入探讨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及其意义,并对其进行总结回顾,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重要原则。

【正文】一、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原则和基本要求,涉及政府行政工作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1. 法律上的合规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法律的权威,使政府行为合乎法律规定。

2. 程序上的正当性:政府行政行为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得违背程序公正原则,确保公共权力的合理行使,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3. 结果上的合理性:政府行政行为要具备合理性,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也要符合公众的合理期待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4. 公民权益的平等保护:政府行政工作要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不因性别、种族、宗教、职业等因素对公民进行歧视或不平等对待。

5. 民主参与的积极推进:政府行政工作要积极推动民主参与,加强与公民的对话与协商,以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二、依法行政的意义依法行政对于国家建设、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依法行政的几个重要意义:1. 推动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依法行政能够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通过依法行政,政府的权力行使更加合理、公正、透明,能够有效应对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保障公民权益和合法权益:依法行政能够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在行政管理中享有平等权利和受到平等保护。

政府依法行政,能够确保公民的人权、财产权和基本自由不受侵犯。

3. 促进政府效能和廉洁治理:依法行政有效推进政府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提高政府的效能和权力合法性。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廉洁奉公,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是指国家、社会和公民都要依照法律来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式包括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法律体系、强化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推进法治政府等。

下面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

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1 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依法履行职责。

这一方略要求政府必须以法治精神来约束和规范行政权力,确保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

1.2 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这一方略要求政府在服务管理中严格依法行政,不得任意滥用职权、泛化执法,确保公平公正。

1.3 依法司法依法司法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人员必须独立行使审判权,依照法律公正审判,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

这一方略要求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公正、高效地行使审判权,为人民提供公平正义的司法保障。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式2.1 加强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是指要从立法、执行、司法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这一方式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立法力度,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2.2 健全法律体系健全法律体系是指要建立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形成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法律保障体系。

这一方式要求各级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工作,审慎制定法律,保证法律的刚性和权威性。

2.3 强化法治意识强化法治意识是指要提高全社会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这一方式要求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法治意识,引导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厘清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2.4 提高法治能力提高法治能力是指要不断加强法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执行能力,确保依法治国的实效性和权威性。

这一方式要求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提高执法司法水平,确保法律在实践中的有效执行。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标准(4篇)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标准(4篇)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标准作为一个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学习依法行政对我的工作和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依法行政是国家管理和行政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保证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将从依法行政的概念、依法行政的原则、依法行政的目标和依法行政的实施等方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和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事务时必须依法执行、依法规范、依法运作。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学习依法行政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依法行政的概念和意义,这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依法行政工作的目标和原则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依法行政的核心原则有四个,即合法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和效能原则。

合法性原则要求政府和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不得违法乱纪;公正性原则要求政府和行政机关在行政行为中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公开透明原则要求政府和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对社会公众公开透明,公开信息,接受监督;效能原则要求政府和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要具有效率、效益和责任。

第三,依法行政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学发展和服务社会公众。

依法行政的目标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和行政机关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机制。

第四,实施依法行政要注重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法治思维是指政府和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事务时要始终按照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行事,注重程序的规范和程序的公正,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法治方式是指政府和行政机关要在行政管理中使用法律的方式和方法,注重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依法监督,促进政府和行政机关的规范化和规范发展。

最后,作为一个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我深知依法行政对于维护公民权益、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我会始终按照法律和法规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办事。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的原则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的原则

在我国 ,依法行政原则主要包括下述要求:首先 ,依法行政的“法”,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但在所有这些法的形式中 ,宪法的效力最高 ,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 ,法规的效力高于规章。

其次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的明文规定行政.第三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律规定行政,而依法律规定行政又首先要求依行政管理法的规定行政。

依法行政对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维护宪法的权威具有重要意义1、维护法制的统一。

法制,是一国法律制度的总和,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的合法性原则、制度、程序和过程。

法制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本条件。

依法行政原则契合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2、维护法律的尊严。

要保障法律的尊严,就必须要求行政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领导遵守法律,行政机关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依法行政的含义即指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而不是用法去管行政相对人,是用法去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依法治国方略在行政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可见,依法行政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了遵守法律的要求,并根据“权责统一”要求,行政机关对其违法的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行政赔偿责任,因此,依法行政起到了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作用。

3、维护宪法的权威。

宪法是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规定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其主要功能是制约和平衡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在法治进程中必须守法,当然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从而保障、维护了宪法的权威。

如果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不是以维护、保障宪法的权威为出发点,则依法行政将失去其自身的意义。

因此,依法行政必须围绕宪法、围绕依法治国这一核心,保证一切活动遵守宪法的规定,从而维护宪法的权威,宪法的最高性。

(二)依法行政对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的监督途径是多样的,但最根本的途径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一个原则性的要求,因为一般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往往可以弥补具体法律的漏洞,真正实现“有法可依”,可以更好地保证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符合法律的规定,因此我们提出了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基础知识讲稿

依法行政基础知识讲稿

同志们:今天,我讲四个方面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依法行政概念及特征,第二个问题是理解依法行政需要把握的几个认识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依法行政必要性,第四个问题是依法行政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限内 ,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 ,管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事务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活动。

依法行政如下特征:依法行政的本义、实质是规范行政行为 ,重在治官“” ,着力解决不作为或滥作为的问题 ,主要不是依法治民“” ;是依法治权 ,而不是依法治事。

这些法律规则建构起一套行政法律制度,既包括实体方面的制度,也包括程序方面的制度。

其共同特点:一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二是具有强制性 ,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三是具有明确性、公开性 ,应当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条文具体明确、一目了然。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有外部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之分。

外部行政行为是对社会实施的公共管理 ,体现国家意志,其管理行为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联系紧密 ,通常能引起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或义务的得失与变更。

内部行政行为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所属部门的工作要求、部署,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协调 ,公务员和机关财务的管理等。

这两类行政行为都应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 ,重点是外部行政行为要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准确把握依法行政的涵义,需要从下列三个方面深刻认识依法行政的本质。

依法行政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就是人民与政府的关系问题。

现代政府是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权力来源于人民,受人民监督。

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之本,是行政权力之源;政府责任是行政权力的核心,是政府属性的本质。

对于政府而言,“法未授权不可为”;对于公民而言,法“未禁止即可为”。

在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上,我们应当明确不是人民为了政府而存在,而是政府为了人民而存在,人民政府应当始终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维护者。

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基本知识

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基本知识

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基本知识一、依法行政的基本知识(一)什么叫依法行政1.依法行政的概念——行政机关依据法律的规定取得和行使行政权力,并对其行使行政权力的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权力配置和运行的基本准则。

行政权是一种公权力,其本质上不平等。

行政权是一把双刃剑,该可以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工具,有可能成为侵害老百姓权利或利益的利器。

行政权需由特定的人来行使或运作,而人又具有人格化倾向。

这种人格化倾向容易行政权力成为谋取私利的手段。

因此,只有用法律来规范、约束行政权力,才有可能解决行政权的双刃剑、双重性问题。

2.依法行政的本质——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是依法治民。

(二)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三)依法行政的目标——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一切权力的来源、政府的运行和政府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法治政府的内涵: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法治政府的标志:1.体制方面的标志:(1)基本标志——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个人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

政府的权力过大,容易损害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政府的权力过小,有无法保证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必须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能。

——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需要。

——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公共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部门、部门与部门的权限比较明确。

(3)新的行政管理体制(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基本形成。

(4)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

2.法制方面的标志:(1)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2)法律得到全面正确实施。

(3)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制止或者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维护。

依法行政及其重要意义

依法行政及其重要意义

依法行政及其重要意义依法行政或说行政法治,是近代民主国家与公共行政意识产生之后逐步形成的一种公共行政原则与社会管理模式,也是我国近些年来行政管理发展的基本价值模式或方向。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并促成其尽快实现,也就成为当代中国行政学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一)依法行政的含义依法行政,又称行政管理法制化或行政法治。

关于行政管理法制化的典型理解是:“所谓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就是说行政管理要通过法律加以稳定和巩固,使整个行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用法律手段,即以立法的形式,来保证和维持行政管理的权威性与行政效能,做到在行政管理中真正靠法治,而不是靠人治。

”①行政法治概念的典型解释是:“行政法治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必须依据法律而获取与行使,不得恣意妄为的一种公共行政的普遍原则和社会控制方式”②,“行政法治是法治的重要环节,也是法治的重点和难点”。

至于依法行政,有一种观点认为,“依法行政的一般性解释是:在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格局中,公共行政权力主体即狭义的政府,应当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行为。

至于对法的解释则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论与实践。

但法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始终是依法行政的精髓所在”;“依法行政是一种政治思想、政治理念,也是一种法律观点、法律制度,还是一种政治道德和社会价值标准”。

当然,这一界定明显地是从理论分析角度,并把依法行政看成是一种从资本主义政治理论与宪政基本原则出发来理解这一概念的结果。

结合依法行政理念在国内学术界的理论沿袭,要掌握这一概念,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1. 依法行政是一种民主宪政原则依法行政作为一种原则,其直接要求是行政权力要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运行。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也就是人民共同利益与意志的体现。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要符合人民的共同意志与利益要求。

因此,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依法行政原则本质上是一种民主原则。

依法行政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依法行政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概括起来讲,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规范,还应包括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

依法行政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行政主体合法。

行政主体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并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条件。

该项内容包括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公务组织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地位、资格和组织条件。

如果进行行政活动的主体不是依法成立的或者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其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行政权的取得和行使合法。

具体包括:一是行政权的取得必须有法律依据。

行政机关的权力不是固有的,而是来源于人民,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赋予的;二是行政权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该项内容包括行政活动必须有法律法规的依据,否则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权利义务的行为;行政活动必须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活动,越权无效;行政主体不仅有消极的义务遵守法律的规定,而且要积极地采取行动或措施保证法律规范的实施;行政行为不仅要符合实体规定,也要遵守程序性规定。

(三)行使行政权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权责统一。

具体包括:一是,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相统一;二是,行为主体与责任主体相一致;三是,责任与违法相对应,违法必须受追究;四是,基于行政主体的地位和公务的要求,行政公务人员还有一种道义上的责任,如对公务员的纪律要求。

. 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本身具有强烈的扩张性、侵犯性、排他性、诱惑性、腐朽性、渗透性等不良特性,如果没有法律规范的限制,就很有可能出现滥用权力、腐败,乃至于独裁的现象。

而且,公共行政系统与社会、与公民发生着最直接、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关系,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公民从生到死的全部生活都与公共行政系统履行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密切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与公民受到行政系统侵权的可能性也就最大。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的原则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的原则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的原则依法行政是一项重要的治理原则,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之一。

它强调政府在行政活动中应当依照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进行,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在理解依法行政的原则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照法律和法规开展行政活动。

这意味着政府在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等方面都应遵循法律的规定。

政府不能随意行使权力,而是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力,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政府在行政活动中也要依照程序合法、合理,确保公正公平。

其次,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行动,不得滥用权力。

滥用权力是指政府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超越法定权限或者违法使用职权。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在行政活动中确保公正、公平、公开,不得为个人或特定利益服务,而是要为整个社会的利益着想。

政府部门在办事时应当秉持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公正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

第三,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做到政府权力透明和公开。

政府行政活动的透明和公开可以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和行政效能,并有助于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政府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当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遵循程序公开、公正的原则,确保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同时,政府部门在行政执法时也应当公开执法过程和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最后,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承担责任并接受监督。

政府在行政活动中不仅要依法行动,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政府部门在行政活动中违法或者滥用权力,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同时,政府部门也要接受社会监督,让公众了解政府的行政活动,并能够对政府的行政行为提出质疑和建议。

总之,依法行政原则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础。

政府依法行政可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在理解依法行政的原则时,我们应当注重政府依法开展行政活动、不滥用权力、权力透明公开以及承担责任接受监督等方面。

只有坚守依法行政的原则,政府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5篇)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5篇)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在学习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法治是现代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政府行政行为规范的重要依据,也是人民权益得到保障的最有效的途径。

法治在中国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依法行政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深刻体会到了法治下政府行政行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首先,依法行政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关键。

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的最高准则,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政府行政行为必须建立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遵循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原则。

只有依法行政,政府才能真正成为公正、公平、高效的服务机构,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其次,依法行政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基础。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在行政活动中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坚持依法保护和依法尊重公民的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或限制公民的基本权益。

依法行政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保障,它能够有效地防止和纠正政府的不当行为,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依法行政的学习对于我们提高行政效能,提高行政公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学习法律法规。

政府工作需要遵守和运用的法律法规虽然众多,但是我们可以着手学习其中最主要的和与我们工作直接相关的部分,逐步建立自己的法律法规应用基础。

通过学习法律法规,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行政能力,还可以避免违法行为给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后果。

第二,了解行政程序。

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政府行政行为的基础。

了解行政程序,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处理行政事务,提高行政效能,保证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第三,学习法治精神。

法治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它要求我们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学习法治精神,我们才能够正确地行使我们的权力,依法行政,不受非法干扰,推动政府工作的持续发展。

依法行政的实践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学会灵活运用法律法规,还要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把握法律精神和价值观。

依法行政的内涵与意义-课件讲义

依法行政的内涵与意义-课件讲义

1.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机关及其活动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对处于被管理者地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及其活动提出的要求,否则,就会发生法治的错位。

依法行政的构成,从其字面意义来看,涉及到行政要素、法律要素、行政与法律的关系要素以及保障因素四个方面。

(1)行政要素行政是一定的国家组织或社会组织为实现国家职能而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它具有如下特征:主体的特定性、事务和目的的公益性、活动的整体性与能动性、过程性、法定性、裁量性。

(2)法律要素即行政所依之法。

对法的理解,一般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人们权利、义务或权力,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从法理上来说,行政所依之法,应当是“良法”,具体来说,一是人民意志的反映,即法要体现人民意志,体现公意。

二是内容科学,合乎理性。

从法律形式来说,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解释以及规章、国际条约等。

(3)行政与法律的关系要素总的来说,就是法规范行政,所谓规范,是指支配、驾驭的意思。

它是一个中性词,既包括正面的鼓励和引导,也包括告诫和限制。

其目的是双重的,一方面,是防止行政权力的行使者滥用行政权力从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另一方面,则是使行政权能有效运作,使行政活动发挥效能为人民服务。

法对行政的规范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权限规范、组织规范、行为规范、裁判规范等。

2.3.理解依法行政需要深刻认识依法行政的本质(2)在法治理念上必须从以法治民、治事向依法治官、治权转变。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官而非治民,依法治权而非治事,依法规范和制约行政权。

我们必须摒弃法律仅仅是用来治民、治事的工具主义意识,确立法律首先是用来治官、治权的法治主义意识,在此前提下通过地方和部门的依法治理,让法律真正贴近百姓,使法律成为百姓信赖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3)在责任意识上必须从片面强调公民责任向同时强化政府责任转变。

我国现行立法比较重视设定公民责任,不太重视设定政府责任。

浅谈依法行政的内涵

浅谈依法行政的内涵

浅谈依法行政的内涵“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只有以依法行政为重心和突破点,法治才有望实现。

本文仅从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必要性、原则等问题出发对“依法行政”进行分析。

1.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行政法中的基本原则,其概念的形成及其内容的变化可以说与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呈并进态势。

各个国家由于宪政体制和法律制度的差异,理论学说及实践对依法行政往往有不同的诠释,在依法行政的观念和具体实践上也有所差异,但“行政必须依法进行”这一实质内容是共同的。

在我国,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是“依法治国”原则在行政领域的具体运用。

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就是行政机关(包括其它行政主体,下文同此)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

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

依法行政的内涵宜从下列几个方面来理解:1.1依法行政中“法”的界限1.1.1从法律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从来都是统治阶级的法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要求就是要制定出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社会主义法律,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

依法行政之“法”必须是体现全体人民整体意志的法,不能是长官意志、个人意志和少数利益集团意志的反映,也不能是多数人不当意志的反映。

如果不考虑法的人民性、正义性、正当性、科学性,而简单地以“命令就是命令”“法律就是法律”来行政,片面地强调法的强制性来行政,势必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抛弃对法律权威的尊重、丧失对政府的起码信任,这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相违背。

依法行政之前提须是“良法”之存在。

“恶法非法”,依“恶法”“劣法”行政,本质上是“非法行政”,不仅不利于法治,相反只会纵容法律德性之衰微从而加害于法治。

1.1.2从法律形式上看,我国依法行政所依之法应该限定在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我国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协定范围内。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也应包括在内。

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区别表格

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区别表格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区别与联系近年来,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两者之间有何关联与区别呢?接下来,我将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度探讨。

让我们从两者的定义和内涵入手,来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依据法律、尊重法律、遵从法律,保证公民和组织依法享有稳定的法律权益的一种行政方式;而依法执政则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依法管理国家事务,运用法律手段推动社会发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政治方式。

简而言之,依法行政强调的是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的依法管理,而依法执政强调的则是国家机关在权力运行中的法治化。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比较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之间的区别。

从主体角度来看,依法行政主要强调行政主体,即政府和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处理公共事务时的依法程序和依法保障;而依法执政主要侧重于执政主体,即国家机关在全社会范围内依法管理国家事务,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从目的和效果来看,依法行政注重的是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效力,以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执政更关注的是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以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

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互补。

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执政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

可以说,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是相辅相成、内在联系的。

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最终目的都是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幸福。

在结尾部分,我想再次强调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的区别与联系。

从本质上来说,依法行政是维护公民和组织合法权益的一种行政方式,依法执政是推动国家治理的一种政治方式。

两者既有着区别,又有着联系,对于一个法治社会来说,两者缺一不可。

在实践中,需要政府和国家机关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良性互动,共同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读者能够对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支持和推动法治建设。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行政机关是指国家机关和地方机关,其职责是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行政管理和决策。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循法律法规,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合法、公正、公平地进行行政活动。

依法行政是一项重要原则,它确保了行政机关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在法律框架下,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行使行政权力,确保法律的平等适用和司法程序的正确实施。

首先,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职权。

行政机关的职权来源于法律授权,它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行使职权,不能越权行使职权,也不能滥用职权。

这是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基本前提。

其次,行政机关在具体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

法律是社会公认的规范行为的准则,行政机关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来进行决策和管理,不能凭借个人偏好或私心行事。

行政机关的决策和行为应当合法、合理、公正。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还要求在决策和行为过程中尊重法律所确立的权利和义务。

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尊重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尊重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能违反合法权益或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权益等基本权利。

同时,行政机关也应当履行好自身的法定义务,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与制约非常重要。

一方面,行政机关应当接受上级机关、人大、民主党派、工会、群众团体等的监督;另一方面,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当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经过法律的审查合法效力才能成立。

总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一项重要的原则,它确保了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公信力,维护了市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行政机关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更好地履行依法行政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为社会各界提供公正、公平、高效的行政服务,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监督讲座(ppt 37页)

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监督讲座(ppt 37页)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 第四方面
纲要贯穿的内在主线是监督规范行政权与保护扩展公民权相结合 纲要的基本内容是依法行政理念与依法行政制度相结合
纲要确立的法治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与行政法治社会相结合 纲要选择的法治道路是自上而下政府推进与自下而上全面参与相结合
17
二、依法行政刚要
(四)刚要宏观目标
构成要件
3
一、依法行政
(一)依法行政的含义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官,不是依法治民
重心
2、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
3、依法行政只有依法治己,才能依法治 人
4
我国依法行政制度框架
总体上我国更接近于大陆法系,同时也借鉴了英美法系的一些特点, 这些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美国比较发达,与该国交流也多,对他们的法 律制度借鉴也多,相对于大陆法系反倒弱一点,但总体上是大陆法系,有 组织法,但我们的组织法由于机改未到位,还很不完善,有行政行为法, 包括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法律制度,对政府立法做了详细的规定,我们知 道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法律是由行政机关来执行的,我们国家的法律有四 百多部,地方性法规有八九千部,部委规章三万多部,有行政救济法,如 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同时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有关制度相结合, 比如在司法监督上,我们没有象大陆法系那样设立专门的行政法院,但在 普通法院又设立了行政法庭。所以没有严密的行政执法制度就没有法制可 言。
共同执行法律制度
行政处罚法 行政许可法 行政强制法
10
监督 行政
(五)行政监督法律制度
行政机关上级对下级监督 专门机关监督
行政权对社会监督
行政诉讼法 行政复议法 行政赔偿法
11
我监督 权的自 对行政
对行政权的监督

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

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
• (1)行政权力的取得必须依据法律 • (2)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 • (3)违法行政必须承担责任 • (4)依法行政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
2、认识依法行政的本质
• (1)在人民与政府的认识上,必须从 公民义务本位和政府权力本位向公民权 利本位和政府责任本位转变。 • (2)在法治理念上,必须从以法治民、 治事向依法治官、治权转变。 • (3)在责任意识上,必须从片面强调 公民责任向同时强化政府责任转变。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从“立党为公、 执法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 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健全 完善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建立健 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学法和培训制度, 真正把“依法行政”作为行政管理工 作的基本准则,全面推进行政管理工 作依法行政进程。
(二)如何理解法治政府
其一,法治政府是民主政府; 其二,法治政府是有限政府; 其三,法治政府是责任政府; 其四,法治政府是诚信政府; 其五,法治政府是廉洁政府; 其六,法治政府是透明政府; 其七,法治政府是高效政府; 其八,法治政府是服务政府。
(三)法治政府的特征
第一,体制方面。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职能,合格 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第二,法制方面。行政活动有法可依,所依之法质 量高。 第三,机制方面。合格的行政决策机制、行政权力 运行机制、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行政监督机 制、应急处理机制基本建立。 第四,观念方面。全社会特别是国家公务员崇尚法 律的氛围基本形成。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建设法治政府涉及的任务很多,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为迫切的任务,是 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为契机,在逐步完善依法行政体制 的前提下,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关键工作:
(一)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 提高依法决策水平

领导班子依法行政思维

领导班子依法行政思维
4. 建立法治机制:领导班子要建立健全法治机制,确保行政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要制 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规章,明确权责和程序,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 败行为的发生。
5. 推动法治文化建设:领导班子要积极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法律宣传 和教育。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家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领导班子依法行政思维
领导班子依法行政思维是指领导班子在决策和执行工作时,始终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的原则和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法律:领导班子要尊重和遵守法律法规,将法律作为行政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 范。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要始终考虑法律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行政思维
通过坚持依法行政思维,领导班子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行政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和民主化。同时,也能够提高行政效能,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促进社会的稳定和 发展。
2. 依法决策:领导班子要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法律的规定和精神,依法采取行动。决策 时要明确法律依据,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避免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领导班子依法行政思维
3. 加强法律意识:领导班子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法律意识。要了解和掌 握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更新法律知识,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活动。

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作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依法行政的范围,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都要依法进行,其核心是行政执法。

因为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对管理相对人采取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或者对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直接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出处理结果的行为,最容易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所以,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行政执法。

我认为要做到依法行政,就要做到以下六点要求:即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这六项基本要求,是对我国依法行政实践经验的总结,有力地支撑了法治政府的基本骨架,因而对指导和规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具有重要作用。

一、合法行政合法行政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领域的内在要求。

合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合法行政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二是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三是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四是任何违反上述三点规定的行政活动,非经事后法律认可,均得以宣告为“无效”。

合法行政要求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皆不得有悖于法律。

职权的运用必须符合法律条文的规定,不能与之抵触。

这里的“抵触”既包括实体上的抵触,也包括程序上的抵触。

通常,职权的赋予与行使都由法律明文规定的机关承受。

但有的时候,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可以授权委托他人代行其部分或全部职权时,则其他团体或个人也可行使法定行政机关的职权。

然而,依据合法行政要求,授权和委托需有法律根据,并且只能依法定程序。

我们强调依法行政、合法行政,并非消极地限制行政活动,并非要抑制行政的积极性。

事实上,只要宪法、法律未加禁止的,不直接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具体权利义务的,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为了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了增进公共利益而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符合依法行政原则的,现代社会要求充分发挥行政主体积极的能动的作用。

二、合理行政合理行政要求行政实施行政管理时,要平等地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和适当。

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必要补充。

合法行政解决的是行政行为“合不合法”的问题,合理行政解决的是行政行为“当与不当”的问题。

合理行政必须以合法行政为前提,也就是说,合理是合法范围内的合理,1而不是合法范围之外的合理。

任何违法的所谓“合理”,都是不能容忍的。

合法行政对应的是行政区的“羁束行为”,它多呈现出“刚性的一面;合理行政对应的是“自由裁量行为”,它多呈现出“柔性”的一面。

正因为如此,后者容易发现和识别;不当行政,人们不容易发现和识别。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后者给人们造成的损害更大,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行政法上合理性原则的确立,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人们对自由裁量权的认识的深化,特别是对其控制意识的增强有关。

行政上的自由裁量权是客观存在的,是行政管理得以正常开展的必然要求;但与此同时,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较难受到约束,人们也应注意到它常常被滥用的事实出现具体行政行为显失公正的后果。

无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或行政裁量显失公正,都是不符依法行政原则的。

故而,我们既要承认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又应当加强对其控制。

正是在此需要下,合理行政从实质方面对自由裁量行为提出了要求,要求其内容适度、适当、合乎情理。

可以说,合理行政是依法行政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更高标准和水准的依法行政。

我们说合理行政,其“合理性”的标准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公平、公正、合乎情理”。

具体地说,有三个方面:一是行政行为须有正当性。

即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动机,客观上必须符合正当的目的;二是行政行为须有平衡性。

即行政主体在选择作出某种行政行为时,必须注意权利与义务、个人所受损害与社会所获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平衡;三是行政行为须有情理性。

即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合乎情理。

不能要求行政相对人承担其无法履行或有悖情理的义务。

三、程序正当程序正当要求构成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和时间、顺序等等,要符合法律及其精神。

也就是说,行政程序既要合法,又要合理。

在现代行政法中,程序性法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在行政实践中,程序违法现象非常严重。

程序正当有如下一些具体要求: 1.坚持公开原则。

公开是对行政行为的一项基本要求。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应当公开进行。

行政法规、规章、政策措施及行政机关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的标准、条件、程序应当依法公布,允许相对人依法查阅;行政行为的程序、手续要公开,应通过公开张贴或其他途径公开发布,使相对人了解;某些涉及相对人重大权益的行政行为,应当公开形式进行,如召开听证会等,允许公众旁听。

行政行为的公开,对改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滋生,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都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公平公正的本意是公道正直,没有偏私。

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有徇私情,合理考虑相关因素;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不因相对人的身份、民族、信仰、性别而有所歧视。

具体来说,第一,应建立回避制度。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涉及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务时,应当主动回避或应当事人的申请而回避;第二,不偏听偏信。

应当给予当事人同等的陈述和申辩的机会、同等的示证的机会;第三,决定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予其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是防止独断专行的有效手段之一。

公平公正原则是现代行政程序的起码原则,是行政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3.听证原则。

即在2行政程序上要保证相对一方当事人对行政行为发表意见,并且使这种意见得到应有的重视。

“公开原则”中的听证,主要体现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知”的权利;这里的听证,主要体现的是相对人的“为”的权利。

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核心,它具有加强“官”“民”沟通、促进政治民主参与、提高行政效率、防止权力滥用、杜绝行政权力专横的功能,能够体现行政程序作为公正和效率整合的深层次价值。

4.顺序原则。

要求行政程序的各项制度表现为一定的顺序性,如果违反了规定的顺序,即为违法或不当行政。

顺序原则是行政程序的时间性的表现和要求之一,其实质是保证行政程序的合理运用,防止因时间上的差异而对相对人造成侵害或损害。

5.效率原则。

这是行政程序的时间性的另一个表现,它是为了保证行政活动的高效率,行政程序的各个环节应当有时间上的限制,即所谓时效制度,如超过法定时间,即构成违法。

在不损害其他目的的前提下,行政程序应当简便易行。

效率原则还包含使某些程序格式化,尤其是各种行政法律文书如记录、裁决等应当作出统一的格式规定,这是保证当事人享有平等权利的必要保障,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四、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方便。

便民和效率原则,是我国行政法制的重要原则。

它要求行政机关既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又力避繁琐,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方便当事人,方便群众,包括简化程序,减少环节,节省时间、费用和精力等等,以合法准确、简便易行、高效灵活的方式达到行政管理的目的。

高效便民的原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是人民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使然。

行政机关只有把履行职责与方便民众、造福于民统一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尽职尽责。

五、诚实守信社会信用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杆,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有机组成的国民信用体系,应该成为当务之急。

而在这个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应该率先垂范。

首先,政府必须重诚信行公正,保证政策、法规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做到令行禁止,不能言而无信,更不能出尔反尔、朝令夕改。

目前,政府在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中,总体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但不容否认,有的地方还存在着尺度不一、随意执法的现象。

如有的法规、规章地方化、部门化严重,严重影响法制的统一性。

有的法规、规章以及政策措施的稳定性、连续性不够,使人们无所适从,影响了政府的信用和信誉。

保持政策的稳定与连续,信守承诺,取信于民,是建立诚信政府的基础工作。

其次,政策与信息要公开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

政府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使人们平等地享用住处资源。

否则,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或者待遇不平等,就有悖行政诚信的原则。

第三,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官本位”的思想。

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该平衡,不能僭越,否则就是“违约”,就是失诚失信。

政府应当确立以民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树立威信,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从而真正取信于民。

第四,确立并践行“信赖保护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的基础是公众对政府权力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公众安全感受和其工作、生活行为有明确预期的基本前提。

如果这种信任没有得到3很好的保护甚至受到损害,公众的个人权利、公共利益乃至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于不稳定、不连续的状态之中。

因此,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应当具有公信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决定的信赖应当受到保护。

行政机关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撤消、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六、权责统一权责统一这一要求,可以概括成这样几句话: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执法有保障”是这次《纲要》新增加的内容,而且是放在首要的位置,反映了中央对执法保障机制的重视。

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以往一些地方执法部门,往往“以罚没养执法”,既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又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

《纲要》强调“执法有保障”,规定财政部门要保障执法经费,这有利于提高执法的纯洁性,必将大大提高执法质量和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