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极格局的形成》课后反思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延续。本课内容是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重点讲述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形成以及美苏在新的格局形成中的地位、关系和作用;本节在学习世界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设置联合国微信群这个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寓教于乐,认识到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以加深对当今世界格局的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谋划策。回顾整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成功之处
(1)在新课的引入中,利用“如果联合国有个微信群?”这一主题设置情景,利用“实力对垒、步步交锋、人气比拼”三个环节,将整节课串联起来。在激发同学们兴趣的同时,着重系统地介绍了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以及影响三大块内容,是学生很自然的、直观接受距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的二战后国际局势的相关知识。
(2)考虑到内容的难度、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掌握的学习技能,本课选用了典型的图片和史料、视频,并且加入了联合国微信群在1946-1948年间群聊的情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到那段历史。这些图片和史料不仅大大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的理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训练了他们从图片、视频、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包括最后的整节课的总结都交由学生,来探索、来展示,一定程度上把课堂还给学生。
(4)本节课的提升点体现在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目前提倡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及十九大提出的对应措施,最后写下自己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小努力”,让同学们树立一种大局观。
二、失败之举
(1)虽然有意识的去寻找新鲜的载体,但是学生积极性还是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
(2)提问一定要有梯度性,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否则学生思维难以跟上,整堂课便会很沉闷,不是学生不愿意回答,而是老师抛出的问题实在难以“接招”。这一方面的意思,也就是要加强老师对学生的引导。那么总结这节课,其中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柏林危机是怎么一回事?”、“冷战是怎么一回事?”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跳跃性,对学生的引导仍显得比较局促,不够平和淡定,同时在问题的梯度上也不够明确,有待改进。
三、再教设计
(1)针对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没有完全发挥这个问题,改进措施: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在再教时加入竞争机制,进行小组PK,并且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
(2)针对对学生的引导仍显得比较局促,不够平和淡定,同时在问题的梯度上也不够明确这个问题,在再教时更加注重课堂提问的科学,合理,让所有的学生有事做,提升课堂有效性。
(3)新课程的改革倡导现在的中学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甚至“我会学”,这也是我今后将改进的方向,在互动中了解学生想学什么,愿意学什么,能学什么等,这样以便今后更好、更有效率地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