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第四章 口语交际中的常见语病及其根源分析
初中口语训练中的错误纠正与反馈
![初中口语训练中的错误纠正与反馈](https://img.taocdn.com/s3/m/874f5d5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1.png)
初中口语训练中的错误纠正与反馈口语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而言,良好的口语能力不仅能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然而,在初中口语训练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
本文将探讨初中口语训练中的错误纠正与反馈方法,以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一、口语训练中的常见错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口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常见错误:1. 语音错误:包括音标发音不准确、语音语调错误等。
2. 词汇错误:学生用词不准确、语义模糊等。
3. 语法错误:学生在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等方面出现错误。
4. 表达不连贯:学生表达思维时存在断句、词不达意等问题。
二、错误纠正与反馈方法为了纠正学生在口语训练中的错误,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实时纠正:在学生口语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纠正。
例如,当学生发音错误时,教师可以给予正确的发音示范,并要求学生重复。
2. 录音纠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并录音,然后在课后对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错误进行点评和纠正。
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加仔细地回顾自己的口语表达,并从中找出错误。
3. 语法讲解与练习: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常见的语法错误进行讲解和练习。
通过讲解相关的语法规则和例句,让学生理解并记忆正确的语法用法。
4. 集体讨论与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引导他们注意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5. 细节关注与反馈:在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细致的检查,并针对性地给出反馈。
例如,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在发音、用词、语法等方面的错误,并告诉他们如何改正。
三、错误纠正与反馈的重要性正确的错误纠正与反馈对学生的口语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1. 促进进步:通过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纠正自己的口语错误,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自信心:及时的错误纠正与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增强自信心,减少语言焦虑。
(2022更新)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师口语》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22更新)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师口语》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99d2c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f.png)
(2022更新)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师口语》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正确答案:社会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 2.语言的生活化是由()内容的生活化所决定的。
正确答案:幼儿教育3.口头语言属于()的范畴。
正确答案:应用语言学4.作为以普通话为()的幼儿教师,应该正确处理普通话与()的关系。
正确答案:职业语言方言5.教师口语是教师()的主要工具正确答案:传道、授业、解惑6.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普通话在中国台湾被称为(),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被称为()。
正确答案:共同语、国语、华语三、多选题1.吐字归音的方法有()。
正确答案:归音要求干净利索正确答案:立字要求拉开立起正确答案:出字要求叼出弹出2.汉文化礼貌原则包括()。
正确答案:文雅准则正确答案:贬己尊人原则正确答案:称呼准则正确答案:求同准则3.幼儿教师口语特点有()。
正确答案:生动形象正确答案:生活化正确答案:结构简化4.呼吸发声的方法包括()正确答案:要有正确的呼吸姿态正确答案:要有正确的吸气方式正确答案:要有正确的呼气方式1.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要求有()。
正确答案:创设良好的双语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正确答案:教师应善于选用恰当的英语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示范性。
2.辩论的特点包括()。
正确答案:论证的严密性正确答案:观点的对立性正确答案:思维的敏捷性正确答案:表达的现场性3.如何防止幼儿注意力分散()。
正确答案: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正确答案: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正确答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1.教育口语的原则包括()。
正确答案:民主性原则正确答案:肯定性原则正确答案:针对性原则正确答案:浅显性原则2.教师口语的特点包括()。
正确答案:直白具体正确答案:明理启智正确答案:语言儿童化正确答案:简约规范3.批评语基本要领包括()。
正确答案:少做剖析,多说利弊。
正确答案:控制情绪,用语客观。
正确答案:不厌重复,刚中显柔。
教师口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资料
![教师口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ebd408da5e9856a57126029.png)
精品文档教师口语考试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分)1、语音是的表现形式,是的依托。
()2、吐字归音把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三个阶段。
()3、调值是的实际读音,也就是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
()4、普通话的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变调、、、语气词“啊”的变读。
()5、朗读是把,转化为发音规范的的再创作活动。
()6、普通话是语音、和的统一体。
()7、态势语的基本要求、、适度。
()8、反应分和两种。
()9、复述有详细复述、、。
()10、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有规范性、、、生动性、可接受性。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声母( )2、三腔共鸣( )3、音强( )三、分析题(共40分)1、分析下面词组中的变调现象,在发生音变的音节下面加·标注,并说明音变后的实际读音。
(5分,每题1分)( )美好()()海洋()()一样()()不去()()一般()()2、指出下面词组中“啊”音变的实际读音。
(5分,每题1分)真大啊!()好事啊!()多高兴啊!()真险啊!()这么多书啊!()()精品文档.精品文档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轻声,将轻声字写在括号里。
(5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4、分析下面语句朗读时语气、停顿、重音的变化,然后填空。
(15分,每空1分)( )(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这段话出自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朗读时感情是(),气息是(),声音是()。
()(2)这时候,妻心中的喜悦正和我一样,我俩一句话都没有说。
这句话是在大海一片静寂,朦胧欲睡的夜晚说的,感情是(),气息是(),))。
(声音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
),声音是((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感情是),气息是()(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4)))。
()这句话在朗读时的重音是(,重音处理的方式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语病的几种类型
![语病的几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5acf068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8.png)
语病的几种类型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在使用语言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
这些错误被称为语病,它们可能影响到交流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语病类型,并提供相应的纠正方法。
一、词义搭配不当词义搭配是指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下的用法。
当使用词语时,如果搭配不当,可能会导致语言表达的混乱或错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词义搭配语病:1. 误用近义词:有些词虽然形近意远,在含义上却存在差异。
例如,很多人容易把"professor"(教授)和"teacher"(老师)混淆使用。
正确的搭配应该是"professor"和"student",而"teacher"和"pupil"。
2. 上下文语病:有时候同一个词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含义可能截然不同,若不理解上下文的语境,就容易出现误用。
比如,"bank"一词在金融领域与河岸两种语境下的含义不同。
3. 词性混淆:有时候同一个词具备不同的词性,如果词性使用不当,会导致语句的错误。
例如,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或者名词误用为形容词。
纠正方法:在避免词义搭配错误时,需要加强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文章、词典及参考文献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二、并列结构不一致并列结构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独立的事物或概念并列在一起进行描述的语法结构。
当并列结构不一致时,容易给人造成语意混乱的印象。
例如:“我喜欢唱歌、跳舞和游泳。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并列结构不一致的错误,因为唱歌、跳舞是动词,而游泳是名词。
纠正这个错误的方法是将游泳变成游泳这个动作的动词形式,即“我喜欢唱歌、跳舞和游泳。
”纠正方法:在使用并列结构时,需要确保多个并列成分在语法上保持一致,例如词性、词态、词性等。
三、主谓一致错误主谓一致是指主语与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当主谓一致错误时,会导致句子结构不清晰,语义混乱。
教师口语语病探源
![教师口语语病探源](https://img.taocdn.com/s3/m/2159f70f0740be1e650e9a63.png)
熟练掌握教案内容,理清教学思路,注重各个教学环节。
知识性错误的基本保障,同时又是教学言语清楚明白的基 本保障。
教师口语语病探源
一
二三
声响常见病
使用语言常见病 教学语言常见病
一、声响常见病
(一)由于生理原因造成的声响毛病 1、声音过小——改进办法:喊嗓。 2、声音浑重——改进办法:喊嗓;或在嘴里含硬糖块练习说 话,让发音部位提前。 3、声音含混——改进办法:练习朗读或慢读绕口令,注意发 准每一个字音,做到字正腔圆,声音宏亮,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字音。 (二)由于说话习惯形成的声响毛病(语速失调) 1、语速过快——改进办法:模仿播音员的播音速度,说话时 有意放慢速度。 2、语速过慢——改进办法:反复熟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烂 熟于心,语速则会加快,显得流畅。
二、使用语言常见病
(一)话语重复 • 改进办法:认识这些语病给表达带来的不良影响,有针对性地 进行克服。 (二)语调单一乏味 • 改进办法:掌握轻重音结合、快慢结合、语调升降结合的技巧, 做到讲话语调和谐、自如,说话抑扬顿挫分明。另外要自我录音, 体会自己有什么不足。 (三)语脉不通 • 改进办法:想好了再说,要有提纲进行约束,熟悉教案。对以 前的有关录音进行检查,看有无此类现象。 (四)话语枯燥无味 • 改进办法:努力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学习好修辞知识。这两者 都需多读、多听、多记、多说,才能奏效。 (五)教态呆板 • 改进办法:学习态势语知识,反复练习。
三、教学语言常见病
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的深入理解与真正掌握是教学 言语的前提。如果学科知识掌握得不深不透,教学就会出
现许多毛病,反映在教学言语上,就是教学言语模糊不清,
词语贫乏,句式单调,病句多,语言不严密不准确。
• • 改进办法:努力学好学科知识,认真准备教学内容, 总之,教师深厚扎实而又渊博的知识是教学言语不出
常见语病类型及例句分析ppt课件
![常见语病类型及例句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cdf9b8ec3a87c24028c4fb.png)
1、指代不明 ①一中和二中在一次篮球赛中,最后一分钟终于把他们打
败了。 “他们”指代不明。 ②小王和小李在路上走着,小丁迅速走到他跟前问长问短。
“他”指代不明。 2、语意未尽 ①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中国革命就大大地
变了样。 前后主语不一致,意思不完整。 ②我父亲工作的袜厂,他的待遇比过去提高了。 “在袜
史舞台。 “在‘五四运动’中” 状语不完整 3、 中途易辙:指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
一句。 ①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
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3
4、 反客为主: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 主语,因此而纠缠。
①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 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 它。 “都离不开它”的主语当为“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 精”
得很大的成功吗? 6、照应不当 ①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
家前途的大事,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②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天生的,而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33
7、概念并列不当
①学雷锋小组常常为孤寡老人做
饭、挑水、搞卫生、干活等。
②植树节那天,不少青年人、老年人和妇女儿童都参加了 植树活动。
8、分类不当 ①校图书馆有许多小说,有长篇的,古典 的,中国的,短篇的,现代的,外国的。
分类概念混乱。改为:有长篇的,短篇的;有古典的,现 代的;有中国的,外国的。
②该到会的都已经到了,有老教师,全国先进教师,年青 教师,省市先进教师,校先进教师。
改为:有老教师,年青教师;有全国先进教师,省市先进 教师、校先进教师。
教师口语常见问题及纠正
![教师口语常见问题及纠正](https://img.taocdn.com/s3/m/4e6f3e1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3.png)
教师口语常见问题及纠正教师口语常见问题及纠正第一节教师口语“常见病”诊治(一)话语重复1.类别“嗯、啊”不断,几句话,甚至每句话的后面都带有一个“嗯”或“啊”,有的还拉长为曲折音的形式。
频繁使用一个词,如说话之前带上“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知道”,说话之后带上“是不是啊”、“对不对呀”。
有人把这种语病称“口头令”。
重复句末词语,如“今天我们讲第三节,讲第三节”。
2.治疗认识这些语病给表达带来的不良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克服。
在反复练习、充分准备之后,讲一段课,或讲一段话,并进行录音,发现问题,提起注意,认真克服。
(二)语速失调1.类别讲话过快,过慢,拖音过长。
2.治疗讲话速度要根据内容的需要,要适应听者的需要。
要让人赶得上听,重点内容要让人来得及记,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过慢则没有生气。
可以模仿优秀教师的语言速度,也可以模仿优秀广播员的语言速度。
还可以讲同一段内容,看看所用的时间与优秀教师、优秀广播员是否相同。
(三)语音不清1.类别有的人讲话,每句话最后一个字音弱化,说成哑音,或虽不弱化,但音量太小,使人听不清。
也有人音强大小变化幅度太大,一句话声音忽大忽小,或有的话声音过大,有的话声音又过小,使人感到不舒服。
2.治疗反复练习朗读、演讲,注意字正腔圆,声音宏亮,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字音。
(四)语调单一1.类别有的人说话语调平直无变化,有的人说话总是上升调或降调,这两种情形往往又是节奏也无变化,整个语调平庸无力。
2.治疗掌握轻重音结合、快慢结合、语调升降结合的技巧,做到讲话语调和谐、自如,说话抑扬顿挫分明。
另外要自我录音,体会自己有什么不足。
(五)语脉不通1.类别话语不流畅,吞吞吐吐,甚至卡壳。
随意插说,颠三倒四,语意混乱。
2.治疗想好了再说,要有提纲进行约束。
对以前的有关录音进检查,看有无此类现象。
(六)话语枯燥无味1、类别翻来覆去总是那几个词,总是那种叙述的口语形式,没新词,没有描述语,没有评述语。
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第2版 第六章 口语交际的基础训练
![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第2版 第六章 口语交际的基础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a4cd22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2.png)
第一节 发声原理及其训练
➢ 二、发声训练方法
(一)呼吸训练(胸腹式呼吸) ✓ 训练说明: • (1)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扩大胸腔容量和有效控制气息。 • (2)呼吸含有吸与呼两种动作。 • (3)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比喻来寻找和判断自己的吸、呼感觉。 • (4)作呼吸训练时,要防止以下毛病:双肩上耸,脖项硬挺,双 目圆瞪,胸部过分外挺。
➢ 一、发声目标要求
古希腊的大演讲家德摩斯梯尼,为了练发声,练气息, 他登上山顶,迎风背诵《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抒情 段落。他还边登山,边朗诵;爬一步,诵一句;越走 越快,越诵越快。为了克服演讲爱耸动肩膀的毛病, 他在屋脊上悬两条绳索,下垂两把尖刀,自己立在两 刀间进把自己关在地下室里练演讲,后来成 为大演讲家。据说当时马其顿的国王腓力见到他的一 篇演讲词,竟边读边说:“如果我自己听到德摩斯梯 尼的演讲,也会投票赞成他当我的反对派的领袖。”
(二)共鸣训练 ✓ 训练说明: • (1)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扩大胸腔容量和有效控制气息。 • (2)呼吸含有吸与呼两种动作。 • (3)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比喻来寻找和判断自己的吸、呼感觉。 • (4)作呼吸训练时,要防止以下毛病:双肩上耸,脖项硬挺,双 目圆瞪,胸部过分外挺。
第一节 发声原理及其训练
视觉扫瞄首先注重于训练准确性,不能似是而非、丢三落四;其次要求快 速敏捷,过目不忘,不能看了半天还不知其内容之所以然。
发声流利,要求发声器官运动利索和准确,注重于信息判断和协调统一, 要求在语言准确的基础上能达到急语表述流畅的程度。
信息传导灵敏,要求将所获文字信息传至中枢神经,再由中枢神经传达指 令至发声器官的全过程要迅捷,要求视觉扫瞄与发声流利接近同步性,要 求“眼到即口到”,并且字音准确、语法句式、语意逻辑准确无误。
《教师口语训练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更新版).doc[5页]
![《教师口语训练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更新版).doc[5页]](https://img.taocdn.com/s3/m/80d312e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4.png)
《教师口语训练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1.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联系与区别各是什么?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形式,教师口语属于口头语言,但说与写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书面语言是口头语言的基础,因此要勤动脑、勤动笔、勤动口,训练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2.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无捷径可走,必须经过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方能见效。
(1)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丰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是一个人优秀的内在素质的外在体现,具体包括品德、学识、表达能力这三方面内容。
(2)提高思维能力要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提高语言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加强形象思维能力训练,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加强直觉思维能力训练,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以保证不同语境即兴说话的自然流畅。
(3)口语训练要长期持久从时间安排上,教师口语应从低年级开始进行梯度训练,每个学生应根据自身基础制订训练计划。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是女生,要充分利用女性语言感知接受能力较强的优势,经过不懈努力达到比较理想的普通话等级;语音发音技巧的掌握须根据发音要领逐一体会,在训练过程中掌握并熟练运用,从而形成稳定的技能;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语言及交际口语,更要经过与不同交际对象在不同语言环境的交流互动,在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实践中逐步提高,从而运用自如,达到预期效果。
第2章1.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别是什么?普通话不仅是人们跨方言区的交际工具,也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际工具,在经济腾飞、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的当代信息社会,普通话的作用和影响正日益扩大。
汉语方言是共同语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和变体,分为地方方言和社会方言,一般的方言都是指地区方言。
由于社会历史状况和自然地理环境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汉语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内部分歧明显的方言,语言学家根据方言的不同表现,对汉语方言进行分区。
2.阐述语音的发声原理和发声技巧。
发音原理:人体发音器官在大脑的相关指令下进行活动,产生了语音。
口语交际教学的不规范与相应对策
![口语交际教学的不规范与相应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5ee4d0c227916888486d748.png)
口语交际教学的不规范与相应对策摘要口语交际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缺少、也无法代替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了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但现实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口语交际的不规范现象,我们改如何对之进行规范呢?关键词口语交际;规范;对策一、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不规范现象1.教学流程不规范——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看图听说课例在一册《这样做好不好》一课教学中,教师教学仅局限于课本中的插图内容,指导学生“说说每副图画的是什么?他们正在怎么说?”如此单纯地观察插图、说图意,课堂上让部分学生以教材中插图的文字提示为话题,面壁独白本课的内容,其他学生当听众,忽视了即兴交际互练,而未体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
2.教学内容不规范——课堂上的组织拘泥于教材中静止的内容例一位教师在一年级上册《快乐拼图》教学中,虽能围绕教材的内容组织学生交流,但不能启发学生结合课堂实际灵活地拓展开去,对学生课堂生成的教学内容视而不睹,不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
如此,把教学内容片面地理解为教材中静止的内容,而未能结合本地实际灵活处理教材,不能按其所需增补或删减教学内容,学生口语交际也就缺乏实效性。
3.口语交际的课堂评价忽视语言规范现实课堂中教师存在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忽视教师的引导规范作用。
例一位教师在二册《四个太阳》一课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环节中,对学生质疑“冬天怎么也有太阳呢?”竟听而不见,未加评价,完全忽视学生的语言规范问题。
口语交际课提倡放手,让学生真正得到自主发展,但是放手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任何语言都有一定的规范性。
否则,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将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的课堂评价要致力于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二、规范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1.规范语言,培养习惯,是儿童口语交际的基础叶圣陶曾指出:“语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语言周妥而没有毛病,按照语言写下来的文章当然也周妥而没有毛病了。
当众讲话常见的语病
![当众讲话常见的语病](https://img.taocdn.com/s3/m/fd799a6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4.png)
当众讲话常见的语病高水平的口语交际一般都具有表述规范、吐字清晰、思考周密、详略得当、表意准确、反应敏捷等优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当众讲话常见的8种语病,欢迎借鉴参考。
(1) 表述简略表现在其本人自认为表述完毕,而听者却不知所云。
即使是在叙事、状物、抒情时,表述者虽然对于话题的认识有一定深度,但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话来表达,三言两语便草草结束。
针对这种情况,领导者应一方面加强语言表达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训练自己在简略前提下,完整、清晰地表述自我观点的能力。
(2) 口齿不清这里指功能正常而“口齿不清”者,这种现象是与过去缺乏训练有关。
在口语表述时心里紧张,加之原本不习惯朗声说话,结果难免会使人感到口齿不清。
这种情况要纠正也不困难,只要有意识地加强朗声阅读和当众表述的训练即可。
(3) 重语现象这种现象的突出表现是在表达中经常下意识地重复已经说过的话,给人一种罗唆好笑的感觉。
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缺乏训练者身上,多年从事口语训练的人有时也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对初学者而言,务必从训练初期就严格禁止,一旦形成习惯,改正就困难了。
(4) 表述散漫其特点是表述时把握不住中心,东拉西扯,而且越说越远,甚至到后来连自己都不知道最初的话题是什么了。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不强,表述中思维运动的主方向不能紧扣话题向前延伸,在交际中很容易被非主题因素左右和干扰。
如果不注意改正,就很难成为口语交际的高手。
(5) 语不连贯即同一话题有时可看做几个子话题和分话题,话题的完整表述应该由各个分话题的完整表述综合而成。
而“不连贯”性则表现为多个分话题表述的不完整。
通俗地说,就是一-件事(或一个方面)没说完就扯到另一件事(或另一个方面);而第二件事(或方面)也不等说完,就又扯到第三件事(或方面)上去了。
这其实是心理紧张和思维运动在紧张状态下的无序运动所致。
(6) 赘语过多由于赘语词占据了表述时间,结果干扰了信息交流。
语言交际主要依靠表述内容,赘语与表述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交际时从语言表述的“外部”强加上去的。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864e70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f.png)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与对策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
下面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误区分析1.口语交际教学被忽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往往被忽视,教师更多地关注课文的默写和背诵,忽视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这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2.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单一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日常用语和简单的问候语,忽视了更加深入和实际的交际内容。
这使得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缺乏灵活性和实用性。
3.缺乏实践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很少有机会进行真实的情境交际练习。
这导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对策建议1.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教师应该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2.多样化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多样化的内容,不仅包括日常用语和问候语,还应该包括更加实际和深入的交际内容,如表达意见、描述事物等,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提供实践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语交际实践机会,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不够、内容单一和缺乏实践机会等方面。
为了改善这些情况,教师应该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多样化教学内容,并提供更多的口语交际实践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口语》第四章 一般口语交际的基础训练
![《教师口语》第四章 一般口语交际的基础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b390b5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67.png)
第8 页
态势语训练
三、态势语运用能力训练
整体态势训练
1.坐姿
抬头仰身靠在座位上,反映了倨傲不恭的心理。 上身略微前倾,头部侧向说话者,是洗耳恭听的态势。 上身后仰并把脚放在面前的茶几或桌子上,是放纵失礼的表现。 欠身或侧身坐椅子的一角是谦恭或拘谨的反映。 跷起二郎腿并不时晃动的坐姿,表现了听话者的心不在焉。 听话者变换坐姿,流露了疲倦、不耐烦或想发表意见的心态。
金企鹅 正文 . 第四部分
第9 页
态势语训练
三、态势语运用能力训练
2.行姿和站姿
行姿是站姿和独白式讲话的前奏,能给听众留下第一印象。行走 时,要步履稳健而轻捷,不要慌慌张张、摇摇晃晃、拖拖踏踏。
站姿分为两种:一是自然式,两脚基本平行,相距与肩同宽;二 是前进式,两脚一前一后,相距适中。
金企鹅 正文 . 第四部分
一次成功的口语交际,一次优秀的课堂教学,不仅得力于好 的有声语言,也得力于自然、得体的态势语。态势语的运用能力 不仅是一般口语交际的基本功,更是教师职业口语的基本功。
金企鹅 正文 . 第四部分
第4 页
态势语训练
二、态势语的作用
1 补充、强化口语信息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说话者的身姿体态、举手投足、神情容 貌,始终伴随着他的有声语言对外发送着各种信息,通过动态的、 直观的形象,与有声语言协调统一,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 拓宽了信息传输渠道,补充和强化了有声语言的信息,使有声语 言的感染力大大增强。
第 14 页
态势语训练
3.表情、眼神
1
• 正视表示庄重、诚恳。
Hale Waihona Puke 2• 斜视表示轻蔑。
3
• 环视表示与听众交流。
4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33e0fca32d7375a41780d9.png)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摘要: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缺乏灵活选用教材内容的能力、单一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造成口语交际课堂教学问题的原因可以归因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等方面。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材内容;教学理念口语交际是人们日常交际中的一种最主要、最重要的方式,口语交际能力成为培养公民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体现出注重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生存交际能力的目的。
本文以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和小学三个学段口语交际的具体目标,并且将倾听、表达与交流与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作为训练的重点。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新课标中口语交际的目标存在着理解上的模糊,有的教师就认为“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只要按照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进行就可以了,不需要参考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的这种认识使口语教学的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比较大和空。
2.缺乏灵活选用教材内容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在选择话题内容时往往只是照搬教材,同学生的实际生活想脱离。
这就造成了课堂表面看似热火朝天实际却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
二、小学口语交际中问题存在的原因1.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应试语文教育将重点放在了字词、阅读和写作上,忽视了对口语交际的教学。
此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话题内容一般被安排在复习单元的语文原地中,这种编排方式也造成了教师对该部分教学的忽视。
2.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是在应试教育和升学的压力下,多数教师仍旧坚持传统的语文教学,选择将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些容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内容。
总结常见语病及纠正方法
![总结常见语病及纠正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420ca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f.png)
总结常见语病及纠正方法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但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常常会犯一些语法错误或使用不准确的词语,这就是所谓的“语病”。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语病,并提供相应的纠正方法,帮助读者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一、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指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或时态上不一致。
这种语病导致了信息的混乱,降低了句子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纠正方法:1.注意主谓一致的原则,即单数主语需配单数谓语动词,复数主语需配复数谓语动词。
2.注意主语和谓语的时态一致,尽量避免时态混乱。
3.将复杂的句子拆分成简单的结构,便于判断主谓一致性。
二、词义误用词义误用是指将一个词语用于错误的语境或者用词不准确。
这种语病容易产生歧义,误导读者的理解。
纠正方法:1.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判断是否符合上下文语境。
2.查阅词典,确认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避免滥用同音异义词和近音词,注意语法修辞方面的差异。
三、冗长繁琐冗长繁琐是指句子或表达内容过多,累赘无用。
这种语病使文章拖沓冗长,读者容易失去兴趣。
纠正方法:1.掌握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删除冗余的词语和内容。
2.尽量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避免过多的从句和长句结构。
3.注意段落的划分,将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使文章流畅易读。
四、词性不符词性不符是指将一个词语的词性用于错误的语境,或者将不同词性的词语混淆使用。
这种语病造成了语法错误和句法不通顺。
纠正方法:1.了解词语的不同词性及其用法。
2.注意词形变化和派生词的使用。
3.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选择正确的词性和用词方式。
五、重复冗余重复冗余是指用词或句子中出现了重复的内容,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冗余和信息重复。
纠正方法:1.仔细审查文章,删除冗余的词语、句子或段落。
2.用简洁的表达方式替换重复的内容。
3.合理安排文章结构,避免在不同段落中重复介绍同一事物或概念。
在日常写作中,我们常遇到以上几种语病。
通过学习常见语病及纠正方法,我们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和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模糊语
• 模糊语是指听觉上的,而不是意义理解方面的,也不包括发声功能
有障 碍者,以及由于某种原因有意识地支吾的情况。模糊语主要是 指发声功能正 常,且有明确表述的愿望,却因吐字不清等原因而给 对方造成理解困难的 情况。 模糊语现象违反了方式准则之 “要清楚 明白”的基本要求。 此类现象较多出现在当众表述的场合。其原因 一般与过去缺乏训练有关, 有些也与个人性格有关。在日常生活中, 说话人有时说话不讲究字正腔圆, 也无碍谈话的进行,但是,当他 们一下子进入某种特殊场合或特定情境,面 对众多人或陌生人,心 理上顿觉紧张,再加上原本不习惯于朗声说话,于是 难免事与愿违, 想把话说清楚却未能收到理想效果
8
四、断语
• 断语现象的外在特点是话题表述层次之间的不连贯性。这种现象与散语 之
间有相似之处而实质不同。散语表现为虽扣不紧中心话题,但对各个分话 题的表述还是基本清晰的,而断语则表现为语言表述时分话题之间的不连贯 性。打个比方说,一个主话题有时可以分解成几个子话题,主话题的完整表 述要求各个子话题的完整表述必须做到有机统一。而断语则表现为各个子话 题不完整,通俗地说就是,第一点 (或一个方面)还没说完就说到第二点 (或另一方面)去了,第二点 (或第二方面)还没说完,又扯到第三点 (或第 三方面)去了。 断语现象同样违反了关系准则之 “要有关联”的基 本要求。 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人将其归因于性子急,其实,根本原因还 是在于 心理紧张,思维在紧张状态下运动无序。
5
一、略语
• 略语现象表现为,说话人表述过于简略,以致其本人自以为话已说完, 而
听者却还未理出头绪,不知所云。 略语现象违反了 “量的准则”之第一项 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 所需要的信息。 ”其直接后果是,因为 所说的话中必要的信息不足,以致难以 使听话人准确理解说话人的目的和 要求,因而难以有效地配合说话人实现交 际的合作愿望。 造成这种情况的 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说话人文化水平低,对话题找不 到恰当而且足量的 话语,因而三言两语匆匆结束。这种情况的改变,一般只 能与提高文化水 平同步进行,因为 “茶壶里没饺子”,是无论如何也倒不出饺 子来的。但 另一种情况却是茶壶里有饺子倒不出———说话人的文化水平并不 低,对 于话题的认识也有一定深度,但同样感到找不到话说。以大学生为例, 当 众表述时,三言两语后无话可说的人并不少见。这些人的理解能力、写作 能力并不差,究其根源,乃在于说话时思维主控能力不强,当众表述时又 受 到心理障碍的干扰
第四章 口语交际中的常见语病及其根源分析
概要
• 第一节 表述类语病 • 第二节 交
所谓表述类语病,是指从说话人角度总结出来的语病现象。 如图4 1所 述,这种总结借鉴了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的语用 学理论中的合作原则。格赖 斯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总是 互相合作的,谈话双方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愿 望:相互配合, 使话语能被彼此理解。因此,他们都遵守着某些合作的原则。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包括四项准则:其一,量的准则;其二, 质的准则;其三, 关系准则;其四,方式准则。这里所总结 的八种表述类语病,对合作原则皆 有失控式违反。
7
三、散语
• 散语现象表现为,说话人或是在表述时把握不住话题中心,东
拉西扯, 或是在应答时,答非所问,而且往往一扯开话头就 收不回来,严重者到后来 连自己都不知道起初的话题是什么 了。 散语现象违反了关系准则之 “要有关联”的基本要求。 按照这一要求, 如果话题是关于学校的,那么,听话一方一 般都不会希望说话人扯到与学校 无关的其他方面去,而散语 则表现为一种漫无目的式的延伸。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 说话人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不强,表述中思维 运动的主方向 不能紧扣话题,并且很容易被非主题因素左右和干扰。
6
二、赘语
• 所谓 “赘语”现象,就是在表述过程中,说话人过多地加入了 “这个、 那个、嗯、
啊”之类的与话题内容无关的指示词、语气词,从而对双方交流造成干扰的现象。 赘语现象违反了量的准则之第二项准则: “所说的话不应超出需要的信 息。 ”话 语包含的信息量如果超出了需要的范畴,势必加重听话人理解和把握 话题主旨的 负担,尤其是赘语之类的无效信息,对于实现双方的合作愿望是 一种严重的否定 成分。 这种现象的存在,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过去缺乏系统训 练, 语言发声的机械动作快于思维运动,因而不得不用赘语来填补因思维 运动偏慢而 导致的信息交流的暂时中断。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 思维表述训练加以 解决。但还有一种情况,根源在思想观念方面。有人觉 得话语里有 “这个、那个” 之类的词语衬托,会使自己的表述显得有分量, 显得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 实这是一种错觉。赘语与表述内容之间没 有有机的内在联系,它是说话人在表述 时强加进去的,只能阻隔信息交流 并影响交际效果。
11
七、急语
• 急语现象表现为语言节奏过快,有时,给人的感觉像是开机关枪,以致 对
方在聆听和理解时感到吃力,跟不上。 急语现象违反了方式准则之第四项 准则:井井有条。井井有条不仅是表 达话题内容方面的逻辑要求 (条理清 楚、层次分明等),还应包括按听话人感 到适中的速度与节奏进行表述, 以保证听话人准确理解和把握话题主旨。 急语现象不完全等同于说话快。 一个人能够说话快,证明他的思维敏捷, 反应快。但是思维反应快不一定 语言节奏也快。能保持以听话人感到适中的 速度与节奏进行表述,是实现 井井有条标准的重要前提。 急语现象的产生原因,从说话人自身检查,一 是性子急,一是有时心理 上有些自以为是。这两点,都是口语交际中应当 注意加以克服的。
10
六、重语
• 重语现象表现为,说话人在对话题进行表述时经常下意识地重复已
经说 完了的上一句话,这种现象给别人的最大印象就是啰唆。它并 不只是出现在 缺乏训练者身上。有时,任教多年的教师,也会有这 种同一句话不知不觉说 两遍的情况。其原因,除了缺乏严格的训练 之外,还可能是口语应用初始阶 段对自己表述能力缺乏信心,唯恐 别人对自己说的话听不明白,不能理解, 因而习惯性地总要再说一 遍。 重语现象违反了方式准则之第三项 “简练 (避免啰唆)”的要 求。 需要说明的是,口语的转瞬即逝特点,使得说话人有时需要采 用对关键 语句重复的方式予以强调,以加深对方的印象和理解,这 种有意识、有目的 的重复,与属于语病的重语现象应加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