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合集下载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说课稿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说课稿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

而本课时则重点展现了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再到战略决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全过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文字叙述、图片资料和史料引用,为学生呈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和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人民解放战争这段复杂的历史,他们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大致历程,包括重庆谈判、内战爆发、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2)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学习任务单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学习任务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战役。

2、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二、学习重点1、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决策和军事行动。

2、国共两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比。

3、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三、学习难点1、理解解放战争时期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各方势力的博弈。

2、探讨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四、学习资料1、相关历史书籍,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2、纪录片《解放战争》。

3、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五、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回顾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局势,包括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社会经济状况等。

(二)新课学习1、战争的爆发内战爆发的原因:分析国共两党在政治理念、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分歧,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

初期的形势:国民党的军事优势和共产党的应对策略。

2、战略防御与转折重点战役:如孟良崮战役等,了解共产党在防御阶段的英勇作战和战略智慧。

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战略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3、战略进攻与决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的局势变化。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详细了解战役的经过、战略部署和战果。

4、战争的胜利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解放南京。

全国解放:探讨各地区解放的时间和过程。

(三)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从政治、军事、经济、民心等方面进行分析。

2、探讨解放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当今中国的启示。

(四)课堂总结由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课后作业1、撰写一篇关于人民解放战争中某一战役的分析报告。

2、思考如果历史走向不同,中国可能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六、学习拓展1、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馆或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解放战争的历史细节。

2、阅读相关人物传记,如毛泽东、周恩来等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历和贡献。

七、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两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讨论夺取这两场战争的胜利的重要性和路径。

一、背景抗日战争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

人民解放战争则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反对外来侵略和内战的战争。

二、胜利的重要性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这两场战争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摆脱了日本殖民统治的威胁。

其次,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础,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这两场战争使中国人民认识到民族团结和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增强了国家意识和自豪感。

三、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途径1. 军事抗战:中央军队和人民解放军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多次会战,最终消灭了日军,夺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 全民抗战:全国上下的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战争,提供物质支持和后方保障,为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抗战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建立了抗战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为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途径1. 游击战争: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游击战争,有效地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2. 政治斗争: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斗争,争取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等群体的支持,实现了在国内的社会基础。

3. 武装起义: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解放了大片土地,并逐渐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五、影响和启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的胜利促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团结、稳定和发展。

其次,这两场胜利加深了人民对和平、发展和独立的追求,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最后,这两场战争的胜利证明了坚持正义和奋发有为的努力能够取得成功,给予了后来者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优质课件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优质课件

冰火两重天——国统区与解放区比较
国统区的经济状况
物价飞涨
100元纸币可买的商品
说明什么?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深受农民欢迎
饥 民
国统区学生的“反饥饿” “反内战”示威游行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 万人
127 万人 1946年6月
东北 全境
长江中 下游以 北地区
华北 全境
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 本被消灭 ,大大加 速了人民 解放战争 在全国的
胜利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时间 1949年4月
经过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 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结果
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 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 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小米加步枪
1亿多、小城镇、 乡村
国共实力对比悬殊,共产党如何去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 赢得农民”。
—1936年 毛泽东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经 过:
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将抗战时期 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民 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①北平的和平解放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财

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了中国长达近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击和反抗,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历史背景和战争原因解放战争的胜利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战争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封建社会已处于严重分裂和腐败状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加剧。

西方列强在中国掠夺利益,殖民势力和买办势力把中国推向了危机的边缘。

同时,国民党一党专政,政权腐败,对民众的苛捐杂税使广大人民愤怒。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解放战争的爆发。

二、战略阶段与重要战役解放战争可分为三个主要战略阶段:第一个是游击战争阶段,第二个是运动战阶段,第三个是攻坚战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战略和战术。

在游击战争阶段,中国共产党采取游击战的战略,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迅速扩大了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

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军事方面实行扩军、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军事成果。

随着形势的发展,解放军逐渐转入了运动战阶段。

在这个阶段,解放军采取了多次渡江作战的战略,在长江流域建立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同时,解放军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斗争和建设,为最终战胜敌人做好了准备。

最后一个阶段是攻坚战阶段,也是解放战争的决战阶段。

解放军发动了解放全国的总攻势,成功解放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其中,以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对敌人进行了有力的打击,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支持解放战争的胜利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中国共产党高度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并以人民军队为基础,打破了敌人的长期封锁和围剿。

全国人民在解放战争中发扬斗争精神,不断进行政治动员和救国宣传。

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抗战、夺取土地和建立农村根据地,一方面削弱了敌人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积累了解放军力量。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30张PPT).ppt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30张PPT).ppt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概况
辽沈 战役
时 间 1948年9月-11月 地 点 东北 部 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将 领 林彪、罗荣桓 意 义 解放了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概况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陈毅
时 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地 点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部 队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将 领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意 义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毛泽东
千里挺进大别山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 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两三 翼军 牵配 制合
1947年6月,为了把战争引向国 统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 鲁豫野战军12.4万人挥师南进, 千里跃进大别山。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 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
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你认为奇怪吗?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小组讨论,
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放战争全记录》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 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进军令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时间 结果 意义
1949年4月 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挺进大别山—概况
千里挺进大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淮海战役 指挥官: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 震林 参战部队:中原、华东解放军 1948.11—1949.1 歼敌55万,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人民群众积极参军,踊跃支前,巩固后方,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3)平津战役 指挥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参战部队:东北、华北解放军 1948.11—1949.1 歼敌52万,解放华北。 3.三大战役的意义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万人,国 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 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结构
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一)土地改革 1.背景 2.概况(1)时间(2)总路线(3)土地改革运动 3.意义(1)(2) (二)战略反攻(外线作战):1.概况:时间 过程 2.意义 (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决战的条件 2.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2)淮海战役(3)平津战役 3.三大战役的意义 (四)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时间 地点 2.内容(1)(2)(3)3.意义 (五)渡江作战:时间、概况 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五)渡江作战 1949.4.23.占领南京,国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府垮台。
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国民党方面:国民政府腐败反动,失尽民心。 (二)中国共产党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赢得民心。
思考题 一.单选题 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D.发动了三大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 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最终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那么,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取得的呢?首先,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统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最终实现了中国人民的解放。

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正确指导,通过建立人民军队、土地改革、统一战线等一系列战略和政策,发动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取得了人民战争的胜利。

其次,解放战争的胜利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坚决支持。

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经受了长期的抗战战斗的磨砺,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定起来,他们抱着保家卫国、保卫家园的信念,纷纷加入到解放军中,为保卫家园而奋斗。

人民群众是战争的主力军,他们的英勇顽强和无私奉献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再者,解放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各个解放区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抗战。

在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一支革命化、正规化、战斗力强大的人民军队。

他们以游击战争为主,灵活机动,井井有条,在与日本军队的顽强战斗中一次次取得胜利。

他们放手发展农村根据地和人民武装,开展军事、政治、经济建设,为战争胜利积蓄力量,为保卫家园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解放战争的胜利还得益于国际形势的有利变化。

二战之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他们在二战中的举足轻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不仅对解放战争起到了巨大支持,也为战争胜利扫除了一些障碍。

此外,国际形势的剧变也迫使日本军国主义放弃对华战争的野心,这间接地促使了解放战争的完胜。

总之,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多方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坚决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抗战,以及国际形势的有利变化,这一切都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背景:人民解放军歼敌200多万,国民党 主力收缩,主力决战时机成熟。 时间:1948年——1949年
战 略 决 战
标 志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背景:人民解放军歼敌200多万,国民党 主力收缩,主力决战时机成熟。 时间:1948年——1949年
战 略 决 战
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标 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 志: 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 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 的基础。
内战 爆发
时间:1946年6月 标志:国民党军队进பைடு நூலகம்中原解放区。
战 略 防 御
背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陕甘宁解放区。 时间:1946年——1947年夏。 概况: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 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领西 北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挺 进 大 别 山
时间:1947年夏。 概况: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 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 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进攻。 结果: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 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战略 反攻的序幕。
渡 江 战 役
背景: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 乘胜追击国民党军队到长江 北岸。 概况: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 朱德下达进军命令,4月23 日占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垮台。 意义:加速了解放全国的步伐,全 国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人民军队的英勇奋战; 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国民党统治黑暗,失去民心; 国民党军队腐败。
原 因
重庆 谈判 时间:1945年8——10月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是指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而在中国大陆及海南岛进行的内战,战争以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而告终。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重庆谈判的史实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已经确定。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辽沈战役后,解放东北全境。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我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1949年4月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和社会生活1.张謇兴办的实业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

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

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1946年,中共中央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提出,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并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实现了新中国的成立。

本文将从解放战争的起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与作战方式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解放战争的起因解放战争作为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民族解放的一场大规模战争,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动荡,国内外压力剧增,人民的痛苦和苦难也达到了顶点。

随着国共两党在南京政治协商会议上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结果的公报》,宣告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关系,解放战争由此开始。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与作战方式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解放战争的主力军,其组织与作战方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毛泽东为核心,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解放军采取了游击战争的作战方式,灵活运用兵力,采取分散战斗、集中力量、动员群众等一系列战术,有效地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保障了战略的持续进展。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实现了新中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一系列重要战役,如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成功地解放了大片国土。

解放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坚定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抗击。

同时,解放军的优秀指挥和战略部署也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结语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战,也是新中国的诞生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毛泽东为核心,坚持党的领导,灵活运用战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勇气与智慧,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战争能力和坚定意志。

今天的中国,正是在解放战争的胜利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说课稿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说课稿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的努力以及国民党发动内战,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

本节课重点讲述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和解放南京等重要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英勇无畏、智慧果敢的形象,揭示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以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解放战争这一相对复杂的历史事件,他们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然而,他们对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战略决策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我将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重庆谈判、战略防御、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等。

(2)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观看视频资料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解放战争的历程。

(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自1927年以来,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 1927年以来 年以来, 三大战役后, 三大战役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开始了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
1.新时期的党的总任务要求 1.新时期的党的总任务要求
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 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年 月
毛泽东的报告: 毛泽东的报告:
1.工作重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2.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3.全国胜利后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 3.全国胜利后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 4.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 4.务必保持谦虚 谨慎、不骄、 务必保持谦虚、 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四节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将 革 命 进 行 到 底 。 图 为 该 文 原 样 的 修 改 稿 。
毛 泽 东 为 新 华 社 写 的 新 年 献 词 , 号 召 全 国 人 民
村 召 开 了 七 届 二 中 全 会
一 九 四 九 年 三 月 , 中 共 中 央 在 西 柏 坡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1949年3月 1949年
2.新时期的主要矛盾 2.新时期的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重大历史意义
1.解决了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由 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 许多重大问题 2.全党在革命转变的关头,在政治上 全党在革命转变的关头, 思想上作了充分准备
谈 ” 。
李 宗 仁 代 总 统 上 台 , 提 出 了 “和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 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 民党22年的 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民党22年的 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平津 1948.11─ 战役 1949.1
东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华北解放军 聂荣臻
北平守军总司令傅作义
52万多
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 平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 放 区 人 民 踊 跃 支
前林彪
林彪 罗荣桓
国 统 区 学 生 的 示 威
罗荣桓游行
解分 放到
国 统Biblioteka 傅作义区土区
农地

民后 喜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饥民
悦 的
罗荣聂粟荣桓裕臻(邓小右罗平荣)刘桓伯等承在林陈毅作彪谭战震前林 线
4.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大大加速了 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
1949 年 4 月 , 人民解放军百万 雄师兵分三路, 横渡长江,占领 __南__京__,结束了 _国__民__党__在__大__陆__的_ _统__治_。_国__民__党__残_ _余__势__力_退往台湾。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5.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6.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D )
A.北平解放 B.沈阳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 7.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 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 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 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 过了战役初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9刘47邓年大8月军底乘,竹刘筏邓抢大渡军淮进河入大别山

解放战争的胜利的作文范文

解放战争的胜利的作文范文

解放战争的胜利的作文范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外侮的伟大胜利。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阐述解放战争的胜利,展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首先,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伟大成果。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敌侵略和国内的封建压迫,人民生活极为困苦。

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群众并没有退缩,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组成各个根据地的人民武装。

无论是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还是游击战争中的残酷战斗,中国人民都展现了顽强的斗志和英勇的奋斗精神。

这种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精神成为了解放战争的根本力量。

其次,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独立自主、争取自由解放的重要历程。

在那个时期,中国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剥削,国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

中国人民饱受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渴望自由解放。

解放战争的胜利意味着中国人民不再受制于人,不再被剥削和压迫。

中华民族开始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追求幸福生活和全面发展。

中国的解放战争,为整个亚洲甚至全世界争取自由解放的历程增添了强有力的动力。

再次,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大事件。

在解放战争之前,中国处于分裂和割据的状态,国共两党、各地方政权和军队的矛盾和冲突严重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解放战争的胜利使得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团结合作,统一全国各地的政权和军队,并最终实现国家统一。

此外,在解放战争中,各民族都积极参与,彼此协作,共同抵御外敌。

各民族之间互相关爱、互相扶持的民族团结精神也得以体现。

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实现和谐统一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最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历史沿革中的重大事件,为现代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使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也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等。
谢谢
国民党:发动的是反人民的内战,不 得人心;政治孤立,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军队厌战。
材料研读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 寇”?结合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合作探究 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
结合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 此时此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况,是 “宜将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还是“沽名学 霸王”,满足于“划江而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 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总结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 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 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 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 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山东 和陕北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的打出去,把陕北和山 东的敌人拖出去,我们打出去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 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 什么变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 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 地政策。
材料研读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 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 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 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 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 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 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教材分析
从1946年6月开始,中国革命进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是解放战争的最后决战时刻。

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课列举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了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A、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培养学生读图梦里和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

B、通过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以及分析对比历史史实、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C、通过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与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联系观点来肥西看待历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的探究,认识蒋家王朝覆灭是历史必然的,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并从中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比较、判断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新思考、用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党我军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反攻,埋葬了蒋家王朝,维护了国家统一,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

2.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有关决策及作战方针的制定。

【教具准备】
地图册
图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活动比赛讨论等
【板书设计】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时间:
过程:
二、三大战役
1、战略决策时机的选择
2 、辽沈战役
3、淮海战役
4、平津战役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渡江战役
A、国共北平和平谈判
B、渡江战役
(1)路线
(2)意义
C、南京政府的垮台
D、人民解放军向全国的胜利进军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一、教师提问:
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
(多媒体投影:1946年6月;1974年夏;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了反攻的序幕。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后,战争形势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新进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板书: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导入新课)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在这个目录设置以下三个问题,并且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进行讨论:
1、解放区为什么要开展土地改革?
2、怎样进行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
(大概用5—6分钟的时间)
二、四大战役
(一)、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
(本目可以设计两个问题讨论,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A、到1948年8月止,人民解放战争已进行到哪两个阶段的作战?
(战略防御、战略反攻阶段)
B、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这一决定是否
正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决战时机成熟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二)、四大战役:
(本目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我采用学生比赛的方式来进行:)
1、课前准备: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选择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四个专题中的一个专题,并且在课前进行资料收集以待备用。

2、具体要求:
A、了解各大战役的背景。

B、掌握各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及其指定根据。

C、了解各大战役的基本进程和基本史实。

3、课堂活动过程:
A、由学生代表分别上台讲述、演示四大战役的过程概况。

(重点要注意:蒋介石在渡江战役前夕玩了一个什么阴谋?他这次的“求和”与1945年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在目的上有什么共同点?)
B、全班集体讨论: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投影: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三大战役简表
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

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的500多里的战线上,分三路渡江作战。

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

23日,南京解放,统治人民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播放: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总结新课】先有学生来总结:
教师补充:解放战争从1946年6月-1949年4月,经历了战略防御和战略反攻两个阶段。

英明的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驾驭了整个战局。

战局的迅速发展,使历史发生着转折和巨变。

蒋家王朝覆灭了。

人民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迎来的将是新中国的诞生。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尝尝扮演者课堂垄断者的角色。

通过国培,我很清楚历史课必须要让学生“浮出”水面,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

而如果让学生“浮出”水面,教师就应该
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展现的空间。

所以在这节课上,我便设计了以活动为主,用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走进历史,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理解历史、解释历史。

在活动中,学生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我想:正是在这种手脑并用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创新的火花也才能得以迸发。

昨天,我已经上完了这一节课,学生们在活动中很热情,通过他们自己的动手和动脑,比起单纯的记和背要更深刻些,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