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网络论文:政策网络模式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以S镇为例开题报告2000字》
指导教师
(一)网格化管理理念落后
(二)网格管理人员任务繁重
(三)居民参与治理的意识薄弱
四、中山市小榄镇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法规
(二)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三)调动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结论
五、研究计划
1、5月30日—6月6日:完成选题;
2、6月10日—8月20日:查找、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和撰写提纲,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国外,网格的概念是从电力网引入的,是由Power Grid进行拆分而得来。网格的服务目标是简化计算过程化繁为简,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计算能力,打破信息、资源孤岛,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效融合,建立数据共享机制。Foster 和 Kesselman(1998)联合提出,网格的理念来源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整合技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整个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形成互联网概念上的超级计算机,通过虚拟数据与传感器等硬件设备的融合,为人民大众和相关科学技术人员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软硬件设备、信息数据库、各研究领域知识的互通共享。 结合国外研究文献对网格的定义,网格化管理的手段应用于城市管理工作,正是将互联网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理念运用到城市管理工作中。网格的模式就是依托互联网信息科技手段,优化公共或企事业资源的整合及使用效能,进一步提成政府管理服务效能。
论文名称
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以S镇为例
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互联网这一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互联网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互联网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互联网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关于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的思考》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的看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思考1 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1.1 党建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各种跨越国界的思想政治理念和文化在网上自由传播,一些虚假有害信息也掺杂其中。
这些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渗透性的信息,正在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甚至政治立场产生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网络为人们构筑了“虚拟”的交往世界,登陆上网使人们超越时空的约束,毫不拘束地进行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交汇,由于这种沟通和交流往往是个性化的,所以,在客观上弱化了党员与组织的联系,淡化了他们的组织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党组织的控制力。
1.2 制度管理不规范随着党建网站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区、各部门同时相继出台了一些管理制度。
但在当期网络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现象,网站经常被黑客攻击,网页页面被篡改,信息发布手续不全,甚至出现一些黄色网站链接。
因此,要把抓好党建网站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定期浏览党建网页,研究网站工作。
党组织负责人,要你经常过问党建网站运行情况,检查网络党建工作的运行情况,不断完善制度的管理,增强制度管理的规范性。
1.3 队伍建设配置落后当前许多党建网络管理者多为兼职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
同时党建工作网站内容有的表面看起来非常丰满,实际可看内容非常空,甚至有些内容过于娱乐化,缺乏严肃性。
解决了软硬件建设问题,党建网站才有可能越办越好,能够真正发挥网络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2 要提高网络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认识党建工作不但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同时也应该根据当前科技发展的环境变化审时度势,特别是要考虑互联网的先决条件,对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创新,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径,努力拓展党建工作新领域。
网络营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doc 22页)
网络营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doc 22页)号:*******目类型:论文设计、论文、报告)桂林理工大学院博文管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网萌科技网络有限公司网络营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系 (部) :经济与管理系专业(方向):工商管理班级: 07-1学生:***指导教师:***2011 年 5 月 25日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营销逐渐进入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网络营销因其成本低、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无时间地域限制、形象生动、可双向交流、反馈迅速等传统营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成为企业角逐市场的必备手段,成为企业营销的必然趋势。
网萌科技网络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经营网络营销外包公司应运而生,主要为客户提供网站设计、网店装修、网店推广、销售代理、信息发布等网络营销业务。
本文将根据网络营销原理及我国网络营销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网萌科技网络有限公司网络营销发展现状、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网萌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进一步发展网络营销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营销;现状分析;发展对策;网络推广目录一、引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的《第2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 亿大关,达到 4.57 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提高5.4个百分点。
2010年,电子商务类互联网应用则成为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最快、最迅速的主力军。
《报告》中还可见,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达 92.7%,规模较大的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更是接近100%。
43%的中国企业拥有独立网站或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店;57.2%的企业利用互联网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应用水平为42.1%,其中电子邮件以21.3%的比例成为“最普遍的互联网营销方式”。
网萌科技网络有限公司作为桂林的一家小型网络公司,在我国高速发展网络营销的良好背景下,借助环境优势逐步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网络营销模式,正处在萌芽期与成长期的过渡阶段。
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现状与展望R...
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现状与展望韩娜娜(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①摘 要: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自新世纪以来取得快速发展。
综观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介绍西方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演变过程、中国公共政策执行模型构建、影响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因素的探讨、以案例探讨某类公共政策的执行情况、公共危机政策执行等五个方面。
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规模大,发展快,但主要集中在应用分析,理论研究深度不足,适合中国情的公共政策执行不够深入、多因素联动影响机制有待研究、案例研究指导有待上升至政府层面。
同时伴随风险社会到来,公共危机政策执行研究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现状;研究展望中图分类号:D630畅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2014)05-0032-04ResearchStatusandProspectofChinesePublicPolicyImplementationHANNa-na(SchoolofLawandPulicManagement,JishouUniversity,Jishou416000,China)Abstract:TheresearchofChinesepublicpolicyimplementation(CPPI)startedinthe1990s,andexperiencedareallyrapiddevelopmentinthefollowingdecades畅Duringtheseperiods,theinvestigationmainlyfocusedonsuchfiveaspects,theintroductionofthewesterntheoryevolutioninthepublicpolicyimplementation,themodelcon-structionofCPPI,effectsonCPPI,investigationofCPPIbycertaincasesdiscussion,publiccrisispolicyimple-mentation畅ThereviewindicatesthatthestudiesofCPPIhavebeenrapidlyperformedanddeveloped畅However,thedeeplytheoreticalstudyofCPPIislacking,whilemostofresearcherspayattentiontotheapplicationofCPPI畅Beside,theresearchofthepubliccrisispolicyimplementationwouldbethenextconcentratedtopicasthepromotionofthesocialrisks畅Keywords:ChinesePublicPolicyImplementation;researchstatus;researchprospects 公共政策在国家公共管理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
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10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主要就是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突破传统的传播媒介,以此形成由移动网、互联网等各种终端组成的互通媒介,使我国人民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和快速。
就目前来看,我国新媒体的种类可以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移动通信网络作为基础的新媒体,比如手机游戏、手机短信等等;第二部分是以广播电视网络作为基础的新媒体,比如楼宇视频、数字电视等等;第三部分是以互联网作为基础的新媒体,比如微视频、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站等等,对这些新媒体进行有效运用,能够为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新媒体的发展特点。
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基于新媒体的微视频、微信、微博等各种微传播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新动力。
第一,微传播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常用的信息传播方式,对我国的舆论格局和传播生态造成了极大改变,使我国新媒体逐渐进入了微时代,显著提高了我国人民的信息传播效率。
第二,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下,新媒体逐渐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许多传统媒体都开始实施新媒体战略,不断拓展信息传播空间,而新媒体技术更是凭借其优势对传统媒体资讯进行整合及传播,使新媒体进入了新的变革发展中,有效提升了新媒体的应用价值。
第三,随着新媒体的社会化属性不断增强,新媒体的发展逐渐向社会、文化、经济及政治等各个领域延伸,而微政务更是成为了我国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通过微文化、微交往促进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革和文化发展。
二、新媒体给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带来的挑战(一)即时性信息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冲击。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范文(通用3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范文(通用3篇)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篇1【摘要】对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用行动学习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索行动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行动学习法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各种挑战。
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在课堂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因此,如何讲授好形势与政策课程,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有待改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
大学生很容易片面关注国内一些负面事件,甚至形成崇洋媚外、否定国家政策路线的错误观念。
而另一个方面,生活在物质条件良好的历史时期的大学生只看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缺乏对我国现状的清醒认识和危机意识,抛弃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追求物质享受。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责任。
首先,形势与政策课通过介绍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以及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大学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其次,形势与政策课承担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形势,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势与政策课程如何引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复杂的现实世界里正确认识形势,从容面对国际国内局势风云变幻和社会思潮涌动,这是一个严肃和复杂的命题。
我国研究生就业研究现状、热点主题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_的文献计量分析
第15卷第2期V ol.15No.22024年4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Apr. 2024我国研究生就业研究现状、热点主题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张艳宁1,薛晨2,黄媛3(1.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710000;2.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00;3.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 为进一步探究研究生就业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和发展方向,以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日中国知网中的176篇与研究生就业相关的CSSCI高质量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6.2.R4信息可视化软件为研究工具,对研究生就业研究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生就业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研究热点主题众多,选用理论较为集中;研究主线明确,相关研究逐渐深入,时效性较强。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的研究要坚持把研究生就业放到研究生教育总体发展中去审视和探索;努力实现跨区域研究,加强合作交流,推动高质量成果的产出;紧跟研究生就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丰富研究成果。
[关键词] 研究生;就业;就业质量;CiteSpace[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4)02−0049−10一、问题的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就业情况能够反映人民幸福生活的满意度,也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
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和本科教育不同的是,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生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研究生扩招陆续带来了人才市场供需矛盾、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全匹配、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研究生就业积极性下降、服务国家重点建设行业与产业不突出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的步伐。
“双减”政策的利益主体博弈与优化策略研究———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视角
第46卷第2期教学研究Vol.46No.22023年3月Research in TeachingMar.2023双减 政策的利益主体博弈与优化策略研究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视角索桂芳1㊀杨子敬2,∗㊀李㊀辉3(1.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2.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3.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研发中心,北京102600)㊀[收稿日期]㊀2022-05-14㊀㊀㊀[基金项目]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BHA200152)㊀[作者简介]㊀索桂芳(1967 ),女,河北磁县人㊂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㊂㊀∗[通信作者]㊀杨子敬(1990 ),女,河北邯郸人㊂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教师教育㊂㊀㊀[摘㊀要]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双重负担所引起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了国家的关注, 双减 政策的出台旨在解决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问题,也对校内作业设计和教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但 双减 政策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包括国家㊁地方政府㊁学校㊁家长㊁培训机构等,在政策的决策和执行中必然会引起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由此导致的政策执行表面化㊁简单化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㊂根据政策网络理论,分析政府㊁学校㊁家长及培训机构等之间的博弈关系,提出可行性措施,包括学校内作业及课堂教学的改革㊁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家长转变观念并承担其教育职责,培训机构的相应转变;教育评价体系的高质量多元化构建及整个社会积极转变用人标准等,以期促进 双减 政策更加有效地实施㊂㊀㊀[关键词]㊀ 双减 政策;政策网络理论;政策社区;府际网络;生产者网络㊀㊀[中图分类号]㊀G 642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 ㊀㊀[文章编号]㊀1005-4634(2023)02-0086-061㊀问题的提出减负问题由来已久,国家出台的文件累以数计,但一直收效甚微㊂近几年,学生学业负担愈发沉重,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逐渐加深,从而家长的教育焦虑和负担也日益加重㊂为此,2021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 双减 政策)㊂政策的出台受到社会各界多方利益主体的关注,影响之大前所未有㊂ 双减 政策出台后,大部分培训机构关停㊁整改,并得到严格监管,使得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减轻㊂但基于对升学的本质追求,校外培训依然有市场,在政策的执行中一些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如政策执行的简单化㊁形式化,效果的表面化等㊂为何 双减 政策影响巨大,实际执行却差强人意?当前学界对 双减 政策的已有研究多是从宏大角度来分析减负政策,鲜有对政策执行的关注㊂而 双减 政策涉及到政府㊁学校㊁家长与培训机构等多个利益主体,需要多角度的分析框架㊂因此,本研究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视角阐述 双减 政策执行中的网络结构及其主要利益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从多角度观照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促进 双减 政策的顺利实施㊂2㊀ 双减 政策的网络结构传统的政策执行模式中, 自上而下 的政策理论关注的是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其不足在于忽视了政策所涉及的多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 自下而上 的政策理论重视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涉及的多种利益主体之间的谈判博弈过程,但其忽视了政策执行中组织结构的作用㊂因此,一种整合式的新政策理论 政策网络理论应运而生㊂政策网络最早由美国学者卡赞斯坦提出,在他看来, 政策网络是政策制定过程中形成的包含不同形式利益的调和与治理㊁国家与社会之间系统的类似生物结构性关系的政治整合性结构 [1]㊂大卫㊃马什和洛德㊃罗茨认为 政策网络是国家与社会行动者在政策过程互动中缘于资源依赖而结成的组织集群 [2]㊂政策网络理论更加提倡民主化的决策,决策过程中考虑更多利益主体,并且更多非政府利益主体参与政策的决议过程更能彰第2期索桂芳㊀杨子敬㊀李㊀辉 双减 政策的利益主体博弈与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视角87㊀显社会的民主㊁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也有利于后续政策的执行㊂罗德㊃罗茨将政策网络分为五个层级结构,即政策社区㊁专业网络㊁府际网络㊁生产者网络㊁议题网络[3]㊂其中,政策社区由有核心决策权的中央部门领导构成;府际网络以地方政府为代表性组织;专业网络以专家团体为核心;生产者网络以生产者为主要角色;议题网络以政策议题相关者为其构成主体㊂双减 政策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位于不同的网络环境中,由上至下㊁由核心至边缘(如图1所示)㊂处于核心位置的是政策社区网络,由国务院㊁教育部等中央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成员之间关系稳定,其为政策的规划制定者;专业网络由人大代表㊁专家学者等组成,其对政策制定具有参与建议权;府际网络由省级政府组成,特点是地方政府的权威资格㊁服务对象的复杂利益聚合㊁有限的纵向依赖和广泛的横向联系[4],具有一定的决策权;生产者网络包括 双减 政策涉及的试点省份㊁相关学校等,是政策的直接执行者;议题网络包括 双减 政策涉及到的学生㊁家长㊁教育培训从业人员㊁机构等,网络结构内部相互依赖程度低,结构松散,不具有话语权㊂ 双减 政策网络中的复杂利益主体构成了这一组织结构,分析其作用及地位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政策的落实㊂图1㊀ 双减 政策网络结构图㊀㊀ 双减 政策涉及多主体的利益关系,他们之间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网络内的各网络行动者主体根据自己的利益执行政策,政策环境对利益主体也产生重要影响㊂政策社区中的中央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他们是 双减 政策的规划制定者,负责 双减 政策的政策拟定㊁监督执行与综合治理,具有不容置疑的高度权威性㊂他们希望通过 双减 政策解决学生的学业负担及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问题,使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㊂他们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及配套政策,为 双减 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了保障,规范了政策执行行为㊂专业网络中的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可以将民生民意积极传达反映给有关部门,通过及时反馈各网络行动者主体对 双减 政策执行中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中央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不断修正完善 双减 政策㊂府际网络中的省级政府在政策网络中主要起着承上启下㊁统筹协调的作用,他们一方面要忠实贯彻执行中央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 双减 政策,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 双减 实施政策㊂他们在 双减 政策中所持的执行力和统筹度直接影响着 双减 政策的执行效果㊂生产者网络中的试88㊀教学研究2023点省份和学校等行动主体,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学校以及学校中教师的积极支持是 双减 政策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 双减 政策的成效㊂议题网络中的学生㊁家长及培训机构,他们是双减 政策的直接影响群体,其对 双减 政策的理解㊁参与和接受程度会直接影响 双减 政策的预期效果㊂运用政策网络理论分析 双减 政策,从国家㊁地方政府㊁学校㊁家长及机构多角度来审视政策执行过程中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倾听更多利益主体的声音,切实了解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民众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推动社会的民主化,有利于为博弈群体的结构性调整与改善提出新的思路,推动政策过程的民主化[1]㊂3㊀政策网络视角下 双减 政策的利益博弈分析㊀㊀按照政策网络理论的观点,各网络行动主体间的相互联系和协同互动共同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效果㊂具体到 双减 政策中,各网络行动主体间的关系结构与利益博弈不仅影响着 双减 政策的成效和目标达成,也形塑着 双减 政策执行的困境㊂ 双减 政策涉及多个网络行动者利益主体,包括国家㊁地方政府㊁学校㊁家长㊁培训机构等,在政策的执行中必然会引起多方利益主体博弈,由此导致政策执行不畅㊁效能不足等问题㊂而根据 双减 政策的网络结构,由于政策社区具有不容置疑的高度权威性,专业网络拥有更多的是参与建议权,因此, 双减 政策的利益博弈主体主要集中在议题网络㊁生产者网络和府际网络之间,他们处于 双减 政策的具体执行层,对 双减 政策的成败至关重要㊂研究他们之间的博弈关系,有助于完善国家 双减 政策的实施路径,提升 双减 政策的实践效能㊂3.1㊀生产者网络与府际网络之间的博弈政策网络理论认为,作为政策执行者的省级政府在政策网络中主要起着承上启下㊁统筹协调作用:一方面,要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 双减 政策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政策㊂在 双减 政策出台后,各地政府都积极行动,坚定支持政策的实施㊂例如,为全面落实 双减 工作部署,上海市教委出台继续加强作业管理㊁升级课后服务㊁促进优秀教师流动等多项举措,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㊁健康成长[5]㊂北京㊁天津等地加强对教育的督导和评估工作,同时为了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这些地区采取了加快劳动基地建设等措施巩固了 双减 的政策效果㊂东北三省为巩固 双减 效果,政府明确加快对校外资源的开发以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㊂其他各地政府也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保障 双减 政策的落实,完善课后服务体系㊂另一方面,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 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 的要求,在政策实际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还应与作为生产者网络的学校建立有效的统筹机制,让学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㊂然而,省级政府对学校在执行 双减 政策中面对的很多问题并没有给予关注和帮助,致使部分学校只能权宜性地执行政策:一方面应对的上级政府的要求㊁协调内部人力等问题,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学校的升学质量㊂因此学校会在政策间综合选择,以保障自己的利益最大化㊂由此可知,由于府际网络中的省级政府缺乏 双减 政策执行的统筹协调机制,进而引发了生产者网络与府际网络之间的博弈㊂生产者网络与府际网络之间的博弈结果具体表现为生产者网络中的学校对 双减 政策的参与执行意愿不足㊂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对于学校而言,减负的重要环节是减少作业,同时提升作业设计质量,这一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师个体就会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学校教师当前的生存环境使得教师负担沉重,非教学性事务多,学校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要求,使得教师不愿意付出精力去优化作业设计;部分学校教师缺乏作业设计的能力和方法㊂其次,在执行课后服务环节,部分学校人力资源不足,强制性要求学校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工作时间加长,待遇并没有提升,因此学校教师与学校摩擦不断㊂再次,课后服务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但学校缺乏相应的师资和资源,且学校利用校外资源的能力有限,因此课后服务有形式无质量㊂此外, 双减 政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㊂而当下教育以分数作为量化评价的重要指标,社会的唯学历㊁唯名校现状给了学校更多的压力,学校既要保证课后作业 减量增质 ,又要保障课后作业的设计实现弹性化㊁多样化,还要让课后服务满足家长的需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此多的压力让第2期索桂芳㊀杨子敬㊀李㊀辉 双减 政策的利益主体博弈与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视角89㊀学校感觉苦不堪言㊂而以上种种问题最终限制了生产者网络的学校参与执行 双减 政策的主观意愿㊂3.2㊀议题网络与府际网络之间的博弈在政策执行中,网络行动者所处的网络结构会对其形成限制,影响其自身利益诉求的表达㊂政策社区与府际网络处于政策网络核心位置,拥有更多的决策权㊂同处于政策网络核心的专业网络拥有更多的是参与权和建议权㊂与政策社区㊁专业网络㊁府际网络相比,议题网络虽然是最直接利益相关者,却在整个网格结构中处于边缘位置,拥有最小的利益诉求表达机会㊂具体到 双减 政策的网格结构中,作为政策执行的最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学生和培训机构,缺乏合理的表达自身诉求的渠道,其知情权和建议权等也得不到有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 双减 政策执行的阻力㊂对 双减 政策拥有知情权和建议权的主要是专业网络中的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他们的建议意见往往得到中央部门的更多关注㊂朱益明认为,校外培训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国家必须加强治理和监管[6];张志勇认为, 双减 政策是国家从为党育人㊁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克服功利化㊁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7];王彬武认为, 双减 是国家在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作出的历史抉择,是致力于从价值观念㊁育人模式和教育治理方式等方面扭转教育形态的重要政策,教育将告别工具主义,走向以人为本,这将改变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家庭对教育和学习的认知,也势必会影响每个人的教育选择[8]㊂专家学者和代表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将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反映给了有关部门,对推动 双减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㊂ 双减 政策影响的最相关利益主体是学生,但他们处于最弱势的群体,其内心想法很少得到表达和关切㊂培训机构作为 双减 政策影响最大的利益主体之一,政府为了整治培训机构的乱象,出台了多个针对性政策,主要是做到 三限四严 ㊂ 三限 指一是限制机构数量,二是限制培训时间,三是限制收费价格; 四严 指一是严管培训内容,二是严控广告宣传投放,三是严把从业人员资格,四是严防资本化运作[9]㊂限制培训时间和收费价格对于培训机构来说是一个严峻考验㊂单单只能在工作日进行学科类培训,就大大减少了学生补习人数;限制收费让机构从高价收费受到严格管控,部分机构自然利润减少㊂培训内容不能再超前㊁超难,要符合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导致很多以奥数培训等为名的机构面临生存考验㊂严控广告宣传对于资本化运作的部分机构来说也是一个严厉打击㊂政府的这些措施让培训机构不得不重新调整,规范运营㊂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校外培训机构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显现,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机构一律登记为非盈利性的机构,非营利性与培训机构的本质属性产生了冲突㊂一方面,资金方面的严格监管对规范机构㊁保障学员和家长的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很多机构资金出现问题,运营困难,大量裁员,或者直接破产,造成了大量的教培人员失业,失业人数之多,与政府提供的教培转行岗位数量存在不匹配的问题㊂而且一部分机构直接倒闭造成部分家长的资金被卷跑,社会问题重重㊂政府是否能够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是各界关注的焦点㊂另一方面驱于经济压力,一些培训机构也会做出一套应对方案,或者调整发展方向,向素质教育㊁成人教育㊁家庭教育转型,或者转为地下,或者以其他方式出现在学生和家长群中㊂培训机构政策诉求被边缘化,培训机构与政府政策处于周旋之中,政策执行的表面化现象开始显现,培训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不可避免㊂3.3㊀议题网络与生产者网络之间的博弈议题网络中的家长群体,是 双减 政策的直接影响群体之一㊂他们的积极支持是 双减 政策在学校层面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㊂然而,议题网络中的家长群体和作为生产者网络的学校之间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博弈关系㊂近些年,学生的负担沉重,原因来自多方面,包括整个社会的竞争激烈度提升㊁学校的加压及家长的盲目增负㊂尤其是社会上 衡水模式 等的出现,让学生完全地失去自我,导致学生心理问题重重㊂学生㊁家长都希望改变这一局面,而 双减 政策的出台,目的是为了重塑教育公平,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得教育真正发挥其本体育人功能㊂因此,这一政策天然地会获得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力量㊂但政策实施过程出现问题不可避免:学校课后服务延长了学生的在校时间,且课后服务内容单一,并没有满足学生的个90㊀教学研究2023性化发展的需要㊂有研究显示,学生负担过重的表现为在校时间长㊁上课时数多㊁作业多㊁学校生活过于单调,如大量重复的作业㊁陈旧落后和僵化的教学内容㊁呆板的教学方法㊁令人胆怯和窒息的课堂氛围㊁紧张的师生关系等加重了学生的负担[10]㊂然而在课后服务的配套措施之下,这一现象似乎又卷土重来,学生在校时间更长,上课时数更多,课后服务变相成了上课,学校生活单调枯燥的现状似乎没有缓解㊂学生作业负担一部分减轻了,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没有降低㊂因此,部分家长让学生每天放学后去校外补习,富裕家庭可能选择一对一家教,或者直接雇佣家教保姆,对孩子进行辅导教育,这样就加剧了教育资源的集聚,由此产生了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㊂我国政府在网络平台提供了配套的课程资源,但应用的效果受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家长对教育的参与程度以及学生的自律性都会影响网络教育资源的实际效果㊂因此,家长群体与学校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家长群体一方面希望学校真正落实政策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㊂但同时对于成绩的热烈追求,使得家长给予学校更多的压力,而这一压力又进一步转嫁到了学生身上㊂4㊀促进 双减 政策顺利实施的优化建议 双减 政策执行受阻于多元网络行动主体间的关系结构与利益博弈㊂因此,促进其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加强政策网络治理,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完善政策的相关配套举措,重视议题网络行动者相关利益诉求,营造 双减 政策的多维支持环境,扭转议题网络行动者教育观念,改革学校评价制度和社会用人导向㊂4.1㊀完善 双减 政策相关配套举措,增强生产者网络行动者参与 双减 政策的主观意愿㊀㊀如前所述,府际网络中的省级政府缺乏 双减 政策执行的统筹协调机制,进而引发了生产者网络与府际网络之间的博弈㊂破解此博弈困境,需要加强府际网络与生产者网络之间的有效互动,切实完善 双减 政策学校层面的相关配套举措,激发作为生产者网络行动者的学校参与执行 双减 政策的主观意愿㊂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制定配套的作业设计体系,让课后作业发挥应有的作用㊂针对课后作业 减量增质 的共同需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要深入研究 减什么 如何减 [11]㊂研究显示,所有学科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少,而用于作业批改的时间均要明显多于其他环节的时间,甚至高出一倍多的时间,另外教师并没有随着教龄的增加,提高对作业设计的重视,在各个环节的作业时间分配上也没有发生改变[12]㊂作业设计具体落实到教师个人之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个人能力㊁工作精力㊁学校和家长对成绩的要求都会影响到作业的设计㊂因此,建议府际网络的政府制定配套的作业设计体系,减轻教师的个人工作负担,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上进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㊂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工作负担,让校内教学发挥好主体作用㊂陈宝生认为: 校内教学才是学科教育的主战场,要坚持眼睛向内抓治理,校内教育教学安排㊁管理服务要调整,要跟上,切实解决好学校内㊁课堂内教不到位的问题㊂ [13]学校充分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学生在校内学好㊁学到位,那么课外补习的需求就自然减少㊂因此,学校既要改革教育管理,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智能化技术,让教师从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得教师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㊂同时,加强师德教育和优化监督评估机制㊂课后服务对于家长而言是受欢迎的,但对教师来说可能产生一定的工作负担㊂因此,学校应充分分析教师工作情况,切实减轻教师的非教学工作量及工作负担㊂同时,建议府际网络中的政府应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工资水平㊁优化绩效工资体系㊂4.2㊀重视议题网络行动者利益诉求,营造 双减政策的多维支持环境㊀㊀ 双减 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并最终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不仅取决于政策社区的政策制定者㊁府际网络的政策协调者及生产者网络的政策直接执行者的意愿,也与议题网络行动者对政策的理解㊁参与和接受程度密切相关㊂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多项关于 双减 政策的文件,但对议题网络行动者 双减 政策最直接利益相关者群体诉求关注不够㊂因此,提高 双减 政策的执行效能,需要重视议题网络行动者的利益诉求,赋予其平等的对话机会,并在政策层面给予相应支持,合理纾解其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㊂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畅通 双减 直接利益相关者表达渠道,提升其话语权与参与权,增强其对。
毕业论文《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影响》
毕业论文《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影响》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3. 论文结构安排 (5)二、网络经济概述 (7)1. 网络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8)2. 网络经济的发展历程 (9)3.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10)三、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12)1. 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13)1.1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15)1.2 组织的无边界化 (16)2. 网络经济对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 (17)2.1 电子商务的兴起 (18)2.2 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 (20)3. 网络经济对企业竞争策略的影响 (21)3.1 市场竞争的激烈化 (22)3.2 创新能力的提升 (23)4. 网络经济对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 (25)4.1 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26)4.2 资源配置的高效化 (27)四、网络经济下现代企业的应对策略 (29)1.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30)2.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31)3. 制定合理的竞争策略 (32)4. 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34)五、案例分析 (35)1. 亚马逊 (36)2. 阿里巴巴 (38)3. 滴滴出行 (40)六、结论与展望 (41)1. 研究结论 (42)2. 研究不足与局限 (43)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5)一、内容简述本毕业论文旨在探讨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本论文将全面分析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包括经营模式、市场竞争、管理策略、创新能力等方面。
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现代企业必须适应新的经营模式,如电子商务、远程服务、在线支付等。
本论文将研究这些新的经营模式如何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以及如何利用网络经济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网络经济打破了传统市场的地域限制,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者。
我国ppp政策制定者关系网络演进——基于pna方法的量化分析
〔收稿日期〕2019-09-26〔作者简介〕叶中华,公共管理系主任,MPA 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李修齐,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董鹏,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
我国PPP 政策制定者关系网络演进———基于PNA 方法的量化分析叶中华李修齐董鹏(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内容提要:基于结构性视角,利用政策网络分析的方法、整体性治理理论对PPP 政策制定者间网络结构及相互关系展开研究,通过定量的分析方法挖掘并论证了我国PPP 政策制定者网络中存在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
研究发现,我国PPP 政策制定者网络中存在两方面的演进机制,其一为政府意志的影响,其二为网络自身的结构重构。
据此应改革当前PPP 模式的制度设计,建立整体性治理机制,强化PPP 监管的主体责任,从而以更为行之有效的政策设计完善其网络权力结构,加快推动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政策网络PPP 政策治理机制整体性治理中图分类号:F2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44(2020)04-0070-10一、问题的提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简称PPP )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共同推进公共服务项目,建立一个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合作伙伴关系[1]。
政府作为PPP 治理的主体,在PPP 模式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非公经济新36条”颁布以来,PPP 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与此同时,虽然截至2019年7月各部委颁布的推动PPP 发展的相关国家政策累计多达2600多条,但是PPP 发展现实中“政策热,实践冷”、政策重叠以及政策落实困难等问题仍普遍存在。
针对这种现象学者们分别从财税政策[2]、项目监管[3]、PPP 立法[4]等方面展开了研究,研究均表明促进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健康发展的不仅要解决实务中的技术性问题,同时也要注重顶层设计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我国关于政策试验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3), 1849-1860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orf https:///10.12677/orf.2023.133184我国关于政策试验研究的现状、热点和 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沈寅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收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12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21日摘 要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321篇以“政策试验”为主题研究的期刊论文为数据基础,运用CiteSpace 6.1 R6版本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
从发文文献年度分布、作者、机构、高被引文献方面对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方面对研究的热点主题进行分析,从关键词时间线、关键词突显方面对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关于政策试验的研究是在逐步发展中的。
同时,政策试验的热点在于政策试验的内涵辨析、政策试验过程与主体和政策试验结果这三个方面。
并且,呈现出政策试验研究更加关注其带来的结果。
但是,学者们在研究政策试验方面时仍然需要辨析和厘清概念、精细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以期有更大的突破。
关键词政策试验,CiteSpace ,知识图谱The Current Situation, Hotspots andDevelopment Trend of Policy Experiment Research in China—Visual Knowledge Map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Yinmu Shen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Received: Mar. 30th , 2023; accepted: Jun. 12th , 2023; published: Jun. 21st , 2023沈寅沐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321 journal articles on the theme of “policy experiment” in CNKI database, CiteSpace 6.1 R6 version was used for visu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from the aspects of annual distribution, authors, institutions and highly cited literatures, analyzes the hot topics of research from the aspects of keyword co-occurrence and keyword clus-tering, and analy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earch from the aspects of keyword time line and keyword prominence. Through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China’s research on policy expe-riments is gradually develop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focus of policy experiment lies in three as-pects: the connotation of policy experiment, the process and subject of policy experiment and the results of policy experiment. Moreover, it shows that policy experimental research pays more at-tention to its results. However, scholars still need to analyze and clarify concepts, refine research content, and enrich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tudy of policy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make greater breakthroughs.KeywordsPolicy Experiment, CiteSpace, Knowledge Graph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政策试验是中国政策过程中特有的一种创新机制,它把基层和地方积累的经验通过实践上升为国家政策。
探析网络治理下的公共管理的新框架
探析网络治理下的公共管理的新框架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治理模式逐渐融入到多个领域中,也使得公共管理的框架与发展迈入了新阶段。
文章先分析了网络治理的理论依据与要素,而后对网络治理下的公共管理措施展开探析。
标签:网络治理;公共管理;公共价值前言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理论,网络治理给公共管理工作带来全新转变。
它打破了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扁平化的管理框架使得管理权利合理分散,参与组织更加多元化,可对公共资源配置进行全面管控与协调,从而共同向民众提供服务,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1 網络治理的理论依据与要素1.1理论依据至今,网络治理已有一定发展历程,其理论依据较为丰富。
主要有:一是多中心治理理论。
该理论反对政府单中心管理,认为政府部门的重心应放在公共管理目标和公共准则上,由各种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网络治理,并合理分配工作层级和权利,进而形成有机整体对具体区域进行全方位管治[1]。
二是协商民主理论。
该理论强调公民在网络治理公共管理中应具备平等自由权,主张公民应参与公共审议、管理决策等协商过程,以便形成更加客观、有效的管理模式。
三是政策网络理论。
强调协调多元主体的作用来凸显结果导向。
1.2要素网络治理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参与治理的主体。
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治理主体要素更加多元化,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机构以及公民个人,可以最大程度互通融合多领域、多角度的信息资源,构建现代化的网络治理体系,进而全面发挥网络公共治理优势,实现平等、相互制约又互补的治理模式。
二是治理机制。
主要有:首先是互动协商机制,即参与主体能够互相联系,实现信息互通的同时发现隐性资源,并提高其他参与者对资源和治理环境的敏捷性,且能够相互配合协商治理。
其次是信任机制。
即各主体间相互信任,在此基础上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和治理目标加强联系与合作以及对风险的合力控制,减少分歧与矛盾。
而后是整合机制。
对参与主体的关系序列进行整合与重组,以实现最大治理效果。
浅谈城市社区网络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管理论述类范文原创分享
浅谈城市社区网络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为了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需求,政府的职能在不断转变,同时也在不断探索适合社会发展的途径,各级政府部门从认识到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意义,社区网格化管理即是目前政府探索出来的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管理模式。
近年来,关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目前,从全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来看,大多仍不同程度的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如何将社区网格化管理灵活运用,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城市社区网络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社区;网络化管理;问题;对策绪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如何最大程度的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在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氛围下安居乐业,需要政府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及时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改进治理方式[1]。
网格化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工作模式,在引入城市管理之后,被广泛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完善社会管理,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的治理模式是不同的,我国也根据社会需求不断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不断创新,新时代对这一要求更为显著[2]。
这就需要社区共组人员以人性化的手段,科学的理念制定相关措施,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国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模式,深入分析目前存在的现状,得出符合人民利益的,能够解决人民矛盾得到治理方案。
一、城市社区网络化管理相关概述(一)社区的概念本文将“社区”这一概念定义为具有同质性的、价值取向相同的社会群体组成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可以是自发形成的,它体现出一种亲密无间、互帮相助、邻里帮扶、亲密和谐并且具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价值观的能够彼此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3]。
(二)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源自于水电供应原理,充分运用网格、编程、地理编码等技术,随时掌握网格内的情况,从而实现目标事物的整体管理。
网格化管理是对管理区域进行划分,以监控、收集、管理、处理和完成人、地、物、感情和组织之间的双向沟通的管理。
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地方政策研究:基于路径—工具—评价框架的PMC分析
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地方政策研究:基于路径—工具—评价框架的PMC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地方政策在推动基础研究发展中的作用,基于路径-工具-评价(PMC)分析框架,对相关政策进行深入剖析。
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地方政策在推动基础研究发展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本文首先对基础研究及其重要性进行阐述,明确地方政策在推动基础研究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
随后,运用PMC 分析框架,对地方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价,揭示政策制定的路径、使用的工具以及评价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地方政策在推动基础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政策支持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地方政府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地方政策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在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地方政策研究中,我们首先需要依托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以政策过程理论(Policy Process Theory, PPT)和政策工具理论(Policy Instruments Theory, PIT)为指导。
PPT强调政策制定、执行、评估与调整的动态过程,为我们理解地方政策如何推动基础研究发展提供了宏观视角。
而PIT则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如财政激励、法规管制、信息引导等)如何影响和塑造研究环境,为具体政策设计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分析工具。
国内外学者在基础研究政策方面已有丰富的研究。
国外研究多侧重于政策对科研创新的影响机制,如Smith et al. (2000) 提出政策网络理论,强调了政策制定者、研究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间的互动与协作。
而国内研究则更加关注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如李强等(2018)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基础研究投入方面的作用及其效果。
我国网络问政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于1995年首先提出“网络民主”一词,可视为网络问政理论的开端。
总体来说,国外对中国的网络问政特别是广东惠州的网络问政报道和研究寥寥,网络问政在美国被认为是党派为了拉拢选民以改善执政处境的计策,这与中国的情况存在差异,由于国情这一土壤的差异,国外对中国网络问政的态度不一,然而大多外媒对中国民主政治这一新形式持赞扬的态度。
美国《外交政策》(2009)认为网络不会改变中国,但会影响中国政府政策。
这是基于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网名数量日益增多的事实。
韩国联合通讯社(2010)认为,通过中国媒体和主要门户网站向中国政府反映网名意见的做法加大了反映民生民情的努力。
(2)国内研究现状广东惠州市的网络问政开全国网络问政的先河,2008年政策一出引起全国关注,除了对广东惠州市网络问政的专门研究外,国内学者们在研究其他地区的网络问政时自然会研究惠州这一“始祖”。
综合各方面研究材料,可以说国内学者对广东惠州市的网络问政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对其成因、意义、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等等的研究。
广东省常委、宣传部长林雄在为《网络问政》(2010)写的序言中认为广东惠州的网络问政产生并达到良好效果是历史和现实双重因素合力的结果,是广东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他提出有广东这一土壤的作用:广东在全国是多次思想解放的策源地,具有敢为天下先的传统;广东作为全国的信息网络重镇,无论是网络建设、网民数量、网络社会影响,在全国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也有主政者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励精图治,使广东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创造了许多可贵经验。
以汪洋书记为首的新一届省委深刻认识网络时代的新特征新变化,准确把握网络传播的规律,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努力打造政务公开、表达民意、反映民情、集中民智的网络平台。
学者杨武春(2011)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成因,认为其本质上是行政管理主动顺应行政环境、追求行政生态平衡的过程,包括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沟通网络、符号系统、政治架构和文化发展需求。
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2021年2月第42卷第2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Feb.,2021Vol.42No.2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姜红波,张文丽,邵婷(厦门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24)摘要:通过对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以明确现有的研究热点,为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基于文献计量法,以2011—2019年收录的248篇CSSCI期刊论文为对象,利用Citespace5.6绘制了研究机构、作者、期刊、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据此分析了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研究现状及热点.结果显示,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现有研究中,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杰出作者和杰出成果均较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政府开放数据、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开放政策和数据开放平台4个方面.未来可以从数据质量评估控制、用户参与度提高、数据政策体系构建和用户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关键词:政府数据开放;可视化;Citespace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4476(2021)02-0061-07自2009年美国政府推出《开放政府指令》并建立开放政府数据平台Data,gov以来,政府数据开放逐渐受到各国关注,各国纷纷通过颁布政府数据开放政策和建立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以促进政府数据的开放、获取和利用⑴.2012年上海政府数据开放平台(https:///)上线,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开始起步. 2015年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作为三个主要任务之一⑵.2016 年出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推动了政府数据开放研究在中国的快速发展⑶.随后的《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加快了我国政府数据开放脚步[「J2018年中央部门联合发布了《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各地方政府纷纷建立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推动了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实践进程的进一步发展⑹.随着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不断深入,学者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其中大多数做的是定性分析.李志新梳理了2013-2016年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相关文献,分析了政府数据开放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⑺;赵玉攀分析了55篇高被引文献,对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研究主题进行了归纳述评⑻;汤志伟等基于知网文献对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的利用进行了归纳⑼;温芳芳等利用知网数据库,对政府数据开放政策进行了梳理、归纳和相关评价皿;高天鹏等对2009—2017年知网期刊论文运用知识图谱,分析了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的现状、热点和演化趋势[⑴.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对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文献开展了分析,仅文献[11]对2017年前的文献进行了量化分析,但随着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相关的政策出台,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发生了巨大变化&⑵.因此,对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的文献回顾更新十分必要.在此,通过运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可视化工具,从年度发文量、研究机构、期刊、作者、被引文献和研究热点等方面对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相关研究展开回顾与分析,以期为此后政府数据开放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1研究设计1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为检索对象,检索词为“政府数据开放”“政府开放数据”“开放政府数据”.时间跨度为2011-2019年,检索时间为2020年2月11日,剔除信息不全的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248篇.收稿日期:2020-07-27;修订日期:2020-10-20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FJ2020B023);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8YJC630140);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重点项目(2019ITA01011);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YKJCX2019087)作者简介:姜红波(1968-),女,朝鲜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厦门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张文丽(1995—),女,山东济南人,厦门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第42卷第2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1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应用Citespace5.6软件对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年度发文量、 研究机构、发文期刊和发文作者,归纳现阶段研究现状;通过高被引作者和被引文献的可视化分析,梳理国 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的知识基础;从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出发,分析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研究热点.最后,根 据研究结果梳理现阶段我国政府数据开放领域的相关研究情况.2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状况21年度发文量论文是学者研究内容及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之一,各年度发文量如图]所示.在2011-2015年,我国尚处于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的起步阶段,在《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出台后,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论文发表量迅速上升⑵.直到2018年《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出台,我国逐渐进入了政府数据 开放实践的落实阶段,研究文献有所下降⑹•年度发文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这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图1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年度发文量2.2研究机构在Citespace 中将时间跨度设置为2011—2019,年切片为1,节点类型设置为Institute,得到了研究机构可视化结果如图2所示.武汉大学发表的文献数量为57篇,远超其它研究机构;其次是湖北工业大学和四川大学,文献数量分别为12篇和11篇.2.3发文期刊各期刊发文数如图3所示,《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发文最多.发文数量前5位期刊的年度发文趋势如图4(作者绘制,以下各图同此)所示,2015年以前的论文发表数量较少,随 着政府数据开放政策相继出台,论文发表数量迅速增加,到2017静中国人民大学觀年达到顶峰,2018年和2019年各地方政府相继进入政府数据开放 的实践落实阶段,文献数量相对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前5位期刊的年度发文量趋势与年度发文量总体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注:作者绘制图2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机构图谱当代法学档案学研究管理论坛湖湘论坛 科学管理研究理论探索理论探讨 理论与改革欧洲研究人民论坛 (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 统订与决策 学海学术论坛 中国科学论坛城市发展研究 公共行政评论 国家图书馆学刊行政论坛南京社会科学情报学报行政法学研究图书馆杂志屯子政务图书馆论坛图书情报知识 图书馆建设中国行政管理 图书与情报 情报科学 图书馆 图书馆学研究现资料工作现代情报情报杂志 情报理论与实践出图书情报工作-7作者绘制图3国内政府数据研究期刊合作网络姜红波,等: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12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2019 年份/年—*~图书情报工作-f 一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杂志•J•现代情报…f 青报资料工作图4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期刊发文趋势2.4作者及合作网络分析2.4.1高发文作者及合作网络 对政府数据开放领域研究文献的作者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每个作者的研究情况,为该领域的作者研究提供帮助.利用Citespace 中的Author 功能可得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中 可以看出大多数作者处于相对孤立的研究状态,极少数作者之间构成了合作子网络.最大的合作子网络是以黄如花和温芳芳等人为主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合作子网络,其次是以翟军等人为主的大连海事大 学合作子网络,再次是以张晓娟等人为成员的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合作子网络.武汉大学作为该领域的领先研究机构,作者之间的合作也相对密切.除此以外,其他学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待加强.为更好地了解整个政府数据开放领域研究学者之间的脉络关系,还需对高被引作者之间的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图5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文献作者的合作网络2.4.2 高被引文献作者及合作网络 将Citespace 中的节点类型选为 表1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 CiteAuthor,^到高被引文献作者的合作网络如图6所示.文献被引率排名前 高被引呼者(前10名)10的作者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文献被引数量最多的作者是郑磊,其次是黄 排名 霊I如花,再次为陈美,说明这三位学者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星2.5高被引参考文献合作网络分析2文献被其他学者引用,说明研究成果得到认可,从而产生文献的被引率,彳4 被引率越高,表示该文献的研究成果在政府数据开放领域越重要.将 ;Citespace 中的结点类型设置为Reference ,获得文献共被引网络如图7所示.6文献被引用率最高的是郑磊和高丰在2015年《电子政务》期刊上发表的《中 7Q国开放政府数据平台研究:框架、现状与建议》•该文在“开放数据晴雨表”9(Open Data Barometer )和“开放数据指数”(Open Data Index)的基础上结合 10磊花美埜娅群涵娟欣峰如义莉海晓丽志 郑黄陈夏迪马张张岳周94755446373630292625我国国情,建立了基于“基础”“数据”“平台”三大层面共13个维度的评估框注:作者自制第42卷第2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架[⑶•该文被多次引用,的确反映了该评估框架体系符合我国国情,能被广大学者接受.前5名高被引用率文献如表2所示.结合前面高被引作者看,郑磊的高被引文献主要是文献[13]和[14],文献[15]至[17]反映了对国外政府数据开放的经验借鉴.可见,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研究大致可分为国外经验研究和国内实践研究.这些高被引文献为日后的政府数据开放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文献参考.表2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前五名高被引文献排名文献作者期刊被引次数1中国开放政府数据平台研究:框架、现状与建议[⑶郑磊,高丰电子政务59 2开放政府数据研究:概念辨析、关键因素及其互动关系[⑷郑磊中国行政管理34 3英国开放数据政策执行研究[⑸陈美图书馆建设26 4美国的政府数据开放:历史、进展与启示[回陆健英,郑磊,Dawes.S电子政务21 5美国开放政府数据的保障机制研究[⑺陈美情报杂志1820HT2012^'2f)]3<T-”!4仆20!?^20i?年20!8h:2山护T 罄肖瘵鴻朗年1图7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文献的共被引网络图8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高被引参考文献时区图时区图可从时间维度上展示知识演化过程,更清晰地呈现不同节点在时间上的关联,高被引文献时区图如图8所示,在2011年和2012年高被引文献数量很少,2013年出现3篇较高被引的文献,其中文献[16]和文献[17]是分析美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结合我国实情,为政府数据开放实践提出意见和建议;文献[18]是付熙雯等在《电子政务》上发表的《政府数据开放国内研究综述》,为国内该领域的首篇研究综述.2015年以后,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研究逐渐进入繁荣期.3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热点关键词往往体现了一篇论文的研究主题,因此利用关键词来探索政府数据开放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在分析之前,剔除“政府数据开放”“开放政府数据”和“政府开放数据”3个搜索关键词,利用Citespace中的Keyword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如图9所示,共有211个结点,420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9,出现次数最多的依次为政府数据、开放数据、数据开放和开放政府等.从关键词归类的角度看,可被分为政府开放数据、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开放政策和数据开放平台4个方面.3.1关于政府开放数据研究政府开放数据研究主要集中于数据质量、数据利用、数据价值创造3个方面.郑磊等[⑶对我国现有开放政府数据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我国现阶段政府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缺少高质量的数据及应用,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政府数据的再利用及数据价值的再创造.图9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姜红波,等: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在数据质量研究方面,李晓彤等认为,存在地方政府开放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理解性较差,数据集在不同质量特性上差异较大和用户选择高质量数据集难度较大的问题[⑼.王娟等认为应建立科学的数据评估标准和数据质量过滤机制、完善数据发布机制和设置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机制[型.在数据利用研究方面,范佳佳从数据利用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3个方面对政府数据利用效率进行评估,认为我国政府数据的开放利用应营造多方参与的生态圈和重视应用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川.谷岩松等从具体案例出发,指出开放数据再利用的经营模式有盈利方式更丰富、更重视用户资源开发和更精细产业布局的特点[⑵.夏义埜从企业的微观视角分析,认为我国应提高数据质量和进一步加大数据驱动企业的资源投入旳.在数据价值创造研究方面,盛小平等认为政府参与数据开放可以提升政策透明度、发挥政府数据的社会价值和提高民主参与度动力.王卫等认为应关联政府数据与个人数据、加强与私营企业合作以挖掘政府数据的潜在价值QI综上所述,政府开放数据质量是数据利用和数据价值创造的基础,是对政府数据的二次开放及利用,是政府开放数据价值创造的途径.如何提供高质量数据,激发各类组织对政府开放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并向公众提供新的服务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3.2关于个人隐私保护研究在政府为公民开放必要的政府数据过程中,若不注意方式方法,容易泄露公民个人隐私信息,因此应格外注重对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黄如花等通过分析英国政府数据开放中的个人隐私保护体系,认为我国在隐私保护方面可以制定专门的个人隐私保护法、政府数据开放许可协议和专职部门机构[旳.王晓珊等认为英国、加拿大等国隐私保护措施有建立专门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建立符合国情的个人隐私风险评估方法和成立专门的隐私保护机构的优势⑵].丁红发等认为我国在隐私保护时应统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标准、建立数据安全和隐私风险评估及预警模型等[⑻.贾旭楠通过分析个人隐私泄露风险可能出现的情况,指出应建立政府主导的政策协同管理体系、成立数据开放审核机构和规范数据审查流程等[⑼.综上所示,政府数据开放中存在用户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针对此,学者们普遍认为应制定专门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和专门的隐私保护机构,并对可能出现的隐私问题建立评估模型和预警机制,目前尚未有普遍认可的方法框架.3.3关于数据开放政策研究国内学者对开放政策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外政策经验性研究和国内政策制定实施2个方面.关于国外政府数据开放政策的研究,白献阳从发布数据质量和隐私安全等方面分析了美国政府数据开放政策体系,认为我国应制定完善的政府数据开放政策、建立完善的政府数据管理规范和数据安全制度[砂.黄雯等通过对4个国际组织的开放政府数据的政策内容进行分析,认为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政策制定时可以从确立开放政府数据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⑶】•关于国内政策制定实施的研究,周文泓认为地方政府可从建立有效的布局与规划、加强与指导性制度的衔接和立足本地需求来完善政府数据开放政策[辺.谭必勇等从政策类型、组织机构和政策目标3个视角对地方政府开放数据政策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各地方政府应践行政策集群理念、法律法规理念和数据共享与安全理念,提高标准和规范意识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迥.综上所述,自2015年起,我国政府数据开放政策逐渐出台,学者们开展了对政策内容的相关研究,认为各地方政府的数据开放政策应立足于本地需求,并加强政策落实.3.4关于数据开放平台研究目前,我国已有130个省级和地市政府上线了数据开放平台,“开放数据,蔚然成林”的愿景已初步实现[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内外开放平台的对比研究和国内各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调查研究2个方面.关于国内外开放平台的对比研究,东方通过对比分析美国和北京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指出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存在数据组织缺乏统一标准、互动交流有局限等问题[⑹.伍诗瑜通过国内外开放平台的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在政府数据平台建设时应丰富数据格式和提升数据利用服务质量等[迢.关于国内各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研究,张廷君等通过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发展模式,第42卷第2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认为我国各地方政府应提升数据质量、丰富平台功能⑶].周文泓等对开放数据平台的建设要点进行研究,认为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法规支持、加强标准规范指导和推进开放主体机制[迥.综上所述,在数据开放平台的实践层面做的较好,各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数据开放平台•但是,对平台数据利用的用户体验相对较差,数据开放形式较为单一且数据质量不高,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优化数据开放平台与提升用户体验的建议.4结语总体上来看,我国开展政府数据开放研究起步较晚,从2015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相关研究的论文数量和成果比较突出•但是,研究机构和研究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较欠缺,所以此后的研究需要增强各方的交流合作.从研究热点看,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研究聚集于政府开放数据、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开放政策和数据开放平台等4个方面.伴随着政府开放数据研究的不断推进,研究热点也逐渐趋向于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加强质量管控能够深入地挖掘数据价值与更好地再利用数据;关于个人隐私保护,目前尚未有普遍认可的研究成果,有待于加强这方面的探讨;关于数据开放政策已从各地方政府的地方政策研究转为政策体系框架的整体性研究;对于数据开放平台,已有的研究表明了相关平台的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回顾与分析已有的文献研究内容,发现未来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突破之处有:1)加强政府数—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针对性地开展研据开放的跨机构、跨团队、跨学科的跨界融合,尝试用新技术—究以期有新的突破;2)深入研究数据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问题,激发其他社会组织充分地利用政府数据和进行二次开发利用;3)针对政府数据开放中所涉及的用户隐私问题,进一步明确相关保护机制;4)针对目前政府数据开放政策,在调研当地的现实需求基础上制订出完善的数据开放政策体系;5)针对目前差强人意的用户体验,进一步地明确用户需求、挖掘用户服务,从而改善和提升数据开放平台的用户使用体验.参考文献:[1]王娟•国内外政府开放数据质量研究述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12):27-31.[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EB/OL].(2015-09-05)[2020-02-22].http:///zhengce/con-tent/2015-09/05/content_10137.htm[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务院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EB/OL].(2016-09-19)[2020-02-22].http:///xinwen/2016-09/19/content_5109574.htm[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务院印发《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6-09-29)[2020-02-22].http:///xinwen/2016-09/29/content_5113465.htm[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EB/OL].(2017-05-18)[2020-02-22].http:///xinwen/2017-05/18/content_5195038.htm[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开展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工作方案[EB/0L].(2018-01-05)[2020-2-22].http:///2018-01/05/c_l122215495.htm[7]李志新•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综述:2013-2016[J].情报杂志,2017,36(7):156-161,187.[8]赵玉攀•国内开放政府数据研究的系统评述[J]•现代情报,2018,38(2):164-170.[9]汤志伟,郭雨晖•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的利用:基于CNKI的系统性文献综述[J].情报杂志,2018,37(7)=176-181,65.[10]温芳芳,常大伟,季一欣.国内开放政府数据政策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8)=140-148.[11]高天鹏,莫太林,周长霞•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现状及热点透析[J]•现代情报,2017,37(11):147-155.[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政府数据供应链白皮书》发布数据供应链助力治理现代化[EB/OL].(2019-08-28)[2020-02-22].http:///xinwen/2019-08/28/content_5425113.htm[13]郑磊,高丰•中国开放政府数据平台研究:框架、现状与建议[J]・电子政务,2015(7):8-16.[14]郑磊•开放政府数据研究:概念辨析、关键因素及其互动关系[J]•中国行政管理,2015(11):13-18.[15]陈美•英国开放数据政策执行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3):22-27.[16]陆健英,郑磊,Sharon S.Dawes.美国的政府数据开放:历史、进展与启示[J]•电子政务,2013(6)=26-32.[17]陈美•美国开放政府数据的保障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7)=148-153.[18]付熙雯,郑磊•政府数据开放国内研究综述[J]•电子政务,2013(6):8-15.[19]李晓彤,翟军,郑贵福•我国地方政府开放数据的数据质量评价研究:以北京、广州和哈尔滨为例[J]•情报杂志,2018,37(6)=141-145.[20]王娟,李玉梅•基于演化博弈论的政府开放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2019,39(1):93-102.[21]范佳佳•政府开放数据利用效率评估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8,38(11):107-113.[22]谷岩松,夏义埜•开放数据环境下公共信息再利用的经营模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4):5-13.姜红波,等: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23]夏义埜•企业开放数据再利用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电子政务,2018(8)=69-80.[24]盛小平,吴红•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活动中不同利益相关者动力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7):40-50.[25]王卫,王晶,张梦君•开放政府数据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J].图书馆,2019(9):40-45,74.[26]黄如花,刘龙•英国政府数据开放中的个人隐私保护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12):47-52.[27]王晓珊,郭越•国外政府在数据开放中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经验借鉴[J]•新媒体研究,2018,4(18):56-57.[28]丁红发,孟秋晴,王祥,等•面向数据生命周期的政府数据开放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对策分析[J]•情报杂志,2019,38(7)=151-159.[29]贾旭楠•基于政府数据开放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与保护策略研究[J]•情报探索,2019(5):67-72.[30]白献阳•美国政府数据开放政策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2):40-44.[31]黄雯,张维冲,温芳芳•国际组织开放政府数据政策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9(5)=17-25.[32]周文泓•我国地方政府开放数据政策构建的进展与优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15):39-45.[33]谭必勇,刘芮•我国地方政府开放数据政策研究: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11):51-56.[34]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2020上半年)]R].上海:复旦大学,2020.[35]东方•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调查与分析[J]•现代情报,2017,37(10):92-98.[36]伍诗瑜•亚洲国家开放政府数据平台数据组织和利用研究[J].图书馆,2018(12):80-84+91.[37]张廷君,曹慧琴•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电子政务,2019(4):109-121.[38]周文泓,夏俊英,代林序•我国地方政府开放数据平台建设进展及优化策略探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9(3)=62-71.Visualized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Domestic Open Government Data ResearchJIANG Hongbo,ZHANG Wenli,SHAO Ti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361024,China)Abstract:Through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my country's government data openness,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are clarified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holars to carry out related research.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 method,the article takes248CSSCI journal articles collected from2011to2019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took Citespace5.6to draw the visual atlas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authors,journals,cited references and keywords,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hotspots of open government data in China.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open government data in our country,there are few research institutions J cooperation,outstanding authors an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Research hotspots mainly focus on four aspects:government J s open data,personal privacy protection,data open policies and data open platform.Future researches can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data quality control,user participation improvement,data policy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user personal privacy protection.Key words:open government data;visualization;citespace(责任编辑:陈丹)。
公共政策研究的政策网络分析视角
和政策社群(oc m ui) ply o m ny 的研究 , 上个 世纪 五六十 i c t 是
年代精 英主义和多元主义关于权力讨论 的产 物 1 ( 嘲 ’ 。 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 和文化 的差异 以及 各 自学术传 统 的 不同, 政策 网络 的研 究形 成了不同理论和流派 。政 策 网络
维普资讯
公共政 策研究 的政策 网络分 析视角
朱 亚 鹏
( 中山大学 行政 管理 研 究 中心 、 务 学院 , 东 广 州 5 07 ) 政 广 125
政策网络是将网 络理 论引入公 共政 策科学 『 形成 的 『 I i
一
策 过程 中各种主体之 间形 成 的复杂关 系。学 界一般 认 为
相关研 究可分为 3 。 类 即所谓 美国传 统 、 国传统和德 国 、 英 荷 兰传统 一 。
( ) 国传统 。美 国对政 策网 络 的研 究 以政策 子系 一 美 统 ( o c ytm) p l yss i e 的研 究为起 点 , 从微 观层 面研究 政策 过
一、Leabharlann 政策 网络理论 的发展脉络
互依赖 的许 多主体 形成 的各种 网络 之 中。早 期 的网络 分 析主要试 图揭示政府机 构和利益集 团之间的关 系 , 来学 后 者又将政策网络 的概念上 升到 宏观 层向 的治理 范畴 尽 管政策 网络分析正流行 于欧美学界 , 但学界对政 策 网络的
题网络则范围广泛 , 结构松散, 成员经常更新 , 决策过程呈
政策 网络是一种 比喻的说法 , 一般被用来分 析政 治政
事实上 , 们 对 政 策 过 程 的 影 响 随 政 策 议 题 和时 间 而 它
牧区教育治理与发展的政策协同机制研究
牧区教育治理与发展的政策协同机制研究摘要:牧区教育治理与发展是一个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的议题。
牧区地域广阔,环境恶劣,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牧区教育治理与发展的政策协同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因此,有必要对牧区教育治理与发展的政策协同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和优化。
本论文旨在对牧区教育治理与发展的政策协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明确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措施,以期提高牧区教育治理与发展的政策协同效果和水平。
关键词:牧区教育;教育治理与发展;政策协同机制一、牧区教育的治理与发展概述(一)牧区教育的基本概念牧区教育,是指在牧区地域特殊、资源相对匮乏、居住群体以牧民为主的区域中,为满足牧民子女接受教育的特殊需求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牧区教育旨在改善牧区教育环境,提高牧民子女的接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促进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牧区教育的治理与发展的背景第一,牧区地域特殊,资源相对匮乏,经济相对落后,与城市地区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导致牧区教育面临着与城市地区不同的挑战和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队伍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等。
第二,牧民子女作为牧区教育的主要对象,其教育需求与城市地区学生存在差异。
牧民子女需要接受传承牧区文化、培育农牧业知识、提升适应牧区生活的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第三,由于牧区地理偏远、交通不便以及经济落后等原因,牧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教育设施、教材、教学设备等方面的短缺使得牧区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
同时,牧区教育治理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执行不到位、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
牧区教育面临着部门职责分散、政策协同不畅等问题,导致教育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
(二)牧区教育的治理与发展的意义首先,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通过加强治理与发展,提升牧区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性,让每位牧区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网络论文:政策网络模式研究的现状及分析摘要:政策网络模式作为当代公共政策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对其已有多年的研究,在中国也已被不断地引介和论证。
美欧学者关于政策网络模式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三大学派,聚焦于五个方面。
政策网络已经成为解释政策过程复杂关系的一种有益路径,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政策网络;模式;辨识;公共政策理论所谓政策网络(policy networks),是指一群互赖行动者之间建立的某种稳定的社会关系形态,旨在促成政策问题或方案的形成与解决。
而政策网络模式则是基于政策网络的现实,抽离出政策网络中参与者相互依赖、互动、自组织等特质,进而转化为一种分析政策现实的有效路径。
政策网络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模式被引入公共政策领域,肇始于美国,经过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学者的不懈研究,流行于整个欧洲,乃至我国。
政策网络正逐步成为公共政策学界的主流话语之一,它将公共政策过程视为多元利益群体复杂的互动博弈过程,弥补了基于国家与社会分野的宏观分析和基于组织与个体理性的微观分析的裂痕。
一、美欧学者对于政策网络模式研究的派别划分美欧学者对于政策网络模式的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零星研究,到九十年代中期的锋芒展露,再到现今的百家争鸣,可以说已从“乱序”转为“有序”,但“分流”尚未“合流”。
关于政策网络模式的研究,中国学者大多认可“三大学派”之划分:1. 美国学派。
美国学者多把政策网络模式定位于微观层次。
政策网络近似于被认为是诸如“次级政府”(subgovernment)的概念。
政策网络模式秉承多元主义、利益集团理论等美国主流学者研究的传统,强调微观层次的不同机构之间的人际关系互动而非组织结构关系的互动。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赫克洛(h. heclo)最早运用议题网络(issue network)的概念与美国政治领域的“铁三角”(iron triangle)进行比较,并认为议题网络的概念更真实,更能反映现实政策过程中的互动、博弈与纷杂;本森(j. k. benson)认为由于行政与利益团体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因此网络可以实现资源交换与共同的政策偏好;麦克弗兰德(a. mcfarland)认为在政策领域中,关系人或团体在其中持续互动形成议题网络,这些参与者包含国会议员、利益团体、行政官僚、专家学者与媒体,其成员可以自由进出。
李普利(r. riply)、洛威(t. j. lowi)、萨巴提尔(p. sabatier)等学者亦有类似的论述。
2 . 英国学派。
英国学者多把政策网络模式定位于中观层次。
政策网络被视为一种利益中介模式,将政策网络中的参与者主要界定为行政官员与政策利害关系人(stakeholder),重点研究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利益集团之间在政策过程中的结构关系对于政策后果的影响。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理查德森(j. richardson)与乔丹(a.g. jordan)指出在英国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制定几乎是在利益团体与政府协商中产生,而非以理性的方式形成;威尔克斯(s. wilks)与赖特(m. wright)采用社会中心途径,提出gir(government-industry relations)模型来解释政府与产业界之间的关系,强调是政策网络中的人际互动关系而非结构关系;罗兹(r. a. w. rhodes)认为在不同政策领域中拥有不同的组织,这些不同的组织组成网络,这种网络也可以被看作是结合而成的一种联盟或利益共同体,并提出igr(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模型,以政策网络概念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府际关系;史密斯(m. j. smith)认为政策网络是一种“政府—团体”关系的分类方法,政策网络的产生之际,就是团体与政府之间达成资源交换且获得政府认可之时。
3.欧陆学派。
以德国、荷兰学者为主,其多把政策网络模式定位于宏观层次。
通过考察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将政策网络视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式,主张政策网络的公、私行动者在政策过程中的非科层互动模式。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基克特(w. j. kickert)、克利金(e. h. klijn)与科彭扬(j. f. m. koppenjan)认为政策网络是指介入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之相互依赖参与者的关系形态,而“相互依赖”是网络途径的核心特征,信息、目标、资源等要素在不断地互动过程中得以交换,这些互动经常重复,于是产生制度化的过程,发展出特有的参与形态、互动规则与共同资源分享。
二、美欧学者对于政策网络模式研究的辨识焦点考察美欧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政策网络模式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五个焦点:1.政策网络界定:分析工具还是现实状态。
由于政策网络进入人们视野的时间还很短暂,研究还很不成熟,至今学者对其涵义的界定还远未达成一致。
但依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其基本理论体系和观点大致可以做出两类划定:把政策网络作为客观存在的、影响政策过程的社会权力分配现象和把政策网络作为一种分析政策过程的模式与工具。
前者认为伴随着社会事务的日趋复杂、公民社会崛起,政府单独治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越来越捉襟见肘,利益团体、市民理性参与政策的能力日趋增强,社会权力日益分散于各种团体之中,整个政策过程充满了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并且多元的政策参与者越来越能够影响政策的制定;后者认为政策网络是一种分析途径或者是一种有用的政策工具,政策网络可以清晰地分析政策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反复博弈和平衡。
布耶塞尔(h. a. bressers)在《政策网络中的政策工具选择》(the choice of policy instruments in policy networks)中认为:“政策网络在政策工具选择和政策执行过程起关键作用。
”[1]还有学者认为,政策网络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社会体系,在其中,政策活动者发展了一套具有相对持久性的相互作用和信息沟通的模式,目的在于集体地解决公共问题或政策项目”。
[2]2.政府的角色:主导还是放任。
无论是把政策网络界定为一种分析模式,还是把它定义为某种现实状态,政府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都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关于政策网络(工具/现状),在其形成阶段,是由于政府给予有效支持还是由于社会变迁产生了政策网络?在其发展阶段,政府是否试图主导政策网络的发展,还是政府对于政策网络的发展做肯定的认可、默许或支持其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判定,直接决定了政策网络现在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政府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孤立于政策网络之外的,也是政策网络中无论如何也不能够被忽视的力量;这也决定了政策网络(工具/现状)的分析焦点是置于整个政策领域还是仅仅关注某些特定领域、特定团体的特定利益。
因此在政策网络(工具/现状)分析过程中,除了强调网络中各个团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亦应检视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对政策网络的影响进而对政策结果的影响。
3.政策网络与科层、市场:平行发展还是替代选择。
学者们普遍认为,无论是韦伯意义的“科层”还是屡屡创造奇迹的市场神话,本身都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政策网络的出现是继科层和市场之后的最佳替代选择——是第三种道路。
但同时有些学者也认为,虽然科层与市场的缺陷无法自身克服,但是其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也是无法消逝的,政策网络的出现只不过是恰好弥补了二者的缺陷。
治理理论颇为赞成这种观点。
罗兹认为,“治理作为自我组织的网络不同于市场与科层的治理结构,政府的重大挑战在于使网络能够并且寻找出合作的新形式。
”[3]4.政策网络层次定位:整合还是断裂。
前述政策网络研究分为三个主要派别,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这三个层次著书立说系统阐释政策网络,但是,这三个层次是可以整合为一个整体还是三个层次之间是断裂的?如果是整合在一起的,是什么使三个层次的政策网络连接在一起,如果是断裂的,政策网络在哪一个层面上更具有解释力,微观、中观还是宏观?这三个层次之间会不会发生相互影响,在各自界定之下所共有的特征因子如何加以区分,会不会构成某种语义学上的混乱,直接影响人们对于政策网络的认识呢?因此,三个层次有机整合也好,断裂分立也罢,总要有一个有意义的结论。
笔者认为,断裂式的研究会导致忽略整体网络的局面,毕竟网络是要强调纵横、微妙的联系的,而整合式的研究则可以从全局的角度审视网络,使细节式的研究得以更好地延伸。
5.政策网络与政策后果:随机关系还是因果关系。
目前学者对政策网络质疑的最主要的焦点就在于,政策网络之于政策后果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学者道丁指出,“传统对于政策网络的分类似乎难以超越单纯的描述,仅能作为描述政策结果的隐喻”。
[4]学者拉布也指出,“在政策网络与政策后果的因果关系解释上存在薄弱之处”。
[5]学者彼得森(j. peterson)亦指出,“传统的政策网络途径所能做的,仅是对一政策过程当中所有的行动者间的连结情形做一静态的描述,但对于形成此种网络样态的原因,或是限制此种网络发展的结构性因素,单单以目前政策网络的研究途径似乎不足以解答这些问题”。
[6]因此,有些学者倾向于认为政策网络只不过是政策过程中一种非正式的、水平式的互动关系,政策的结果具有自发性,不具有某种必然性,没有任何一个主导者或引导者可以达到准确无误的有意图的结果。
另外,政策制定的过程往往是动态的权力互动过程,而非如某些政策网络学者所认为的会形成稳定的网络关系,政策网络的分析中缺乏对权力的有效解释。
三、政策网络模式研究的现状分析在经过了近30多年的研究之后,美欧学者对于政策网络模式的研究已经由萌生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观点繁杂、成果颇丰;最近几年,政策网络也逐渐被国人所认识,引介居多。
但是从总体而言,中外学者之于政策网络的研究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1.总体研究呈现片段式,缺乏普遍认可的系统论述。
政策网络研究从总体而言,无论是理论建构还是个案分析,美欧学者的研究都具有领先地位,中国学者的研究,总体还处在引进阶段,尚未完全消化,更谈不上创新发展;欧美学者已经有十数本专著,而大陆学者还没有专著,只是在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书中有章节性的体现,台湾学者似乎比大陆学者先行一步,政策网络应用于具体政策领域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大陆学者成熟一些,[7] 但是其引介性内容也占有很大比例。
2.政策网络模式应用的范围尚未界定。
对于美欧而言,无论是现有的理论还是个案分析都尚未具备普遍的解释力。
成熟的理论应该具有普适性,而政策网络模式产生的背景根植于西方发达国家,学者对于其引介固然是好事,但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其对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价值。
所以对于中国的研究者而言,政策网络模式的研究如果采用完全的“拿来主义”,忽视其应用性,则极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 政策网络模式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还没有清晰而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