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应用ppt

合集下载

课件3:4.4 免疫学的应用

课件3:4.4 免疫学的应用

二、器官移植
5.思考 ①器官移植常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是属于哪种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②有些药物可以使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受阻,这些药物的应用对于器官 移植起到什么作用? 抑制细胞免疫,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随堂检测
1.判断: (1)器官移植时供体与受体主要HLA要完全一致才可以( × ) (2)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检测病原体和肿 瘤标志物等( √) (3)对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
2.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病和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风湿性心脏病是自身免疫造成的 B.艾滋病患者一般都因为胸腺发育不良而导致 C.器官移植后需要适当降低自身的免疫功能 D.花粉过敏是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
随堂检测
3.由我国科学家陈薇主导的科硏团队研究开发了腺病毒重组疫苗,初 步证明对预防新冠病毒有一定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注射该疫苗属于被动免疫 B.该腺病毒是基因工程的载体 C.该重组疫苗属于减毒微生物 D.新冠病毒感染后刺激人体产生某一种特定抗体
②免疫缺陷病患者能否接种疫苗?为什么? 不能,免疫缺陷病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缺失,而疫苗是通过刺激机体发生 特异性免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一、疫苗
6.判断
二、器官移植
二、器官移植
二、器官移植
二、器官移植
1.概念:医学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 技术。 2.成败的关键:每个人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 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关键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 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3.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4.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疫治疗

《免疫学应用》课件

《免疫学应用》课件
《免疫学应用》PPT课件
欢迎来到《免疫学应用》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免疫学在医 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以及它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什么是免疫学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学科。它涉及如何识别病原体、攻击病原体以及记忆病原体的过程。
免疫学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医学应用
免疫学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 方法和工具。
生物学应用
免疫学帮助我们理解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机制以 及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免疫学研究方法
细胞免疫学
• 淋巴细胞分型和鉴定 • 免疫球蛋白检测
分子免疫学
• DNA克隆 • 蛋白质印迹分析
免疫反应
1 识别病原体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体上的特定结构,如抗原,来触发免疫反应。
2 攻击病原体
免疫系统利用各种免疫细胞和分子,如抗体和细胞因子,攻击和摧毁病原体。
自身免疫疾病 过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
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机体自身组织,导致疾病发 生。
免疫系统对无害的物质产生过度反应,导致过敏 症状。
免疫系统功能不全,导致机体难以抵御病原体, 易感染。
Hale Waihona Puke 免疫治疗原理和方法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例如癌症。它 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攻击能力。
应用领域和前景
免疫治疗在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前景。
3 记忆病原体
一旦免疫系统与特定病原体接触过,它会形成对该病原体的记忆,以便更快更有效地对 抗再次感染。
细胞调节和免疫反应
1
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
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在免疫反应中起到调节作用,可以促进或抑制免疫系统的活 性。
2
免疫调节

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4—4 免疫学的应用 (课件PPT)

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4—4 免疫学的应用  (课件PPT)

网络构建
要语必备
1.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 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 3.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 致或相近。 4.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除了免疫预防,还包括免 疫诊断和免疫治疗。
1.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顺利完成临床试验,49位受试 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受试者体内产生了针对HIV的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体
D.抗原
解析:移植的肾脏对于病人来说属于异体器官,属于抗原,病
人的免疫系统会识别、破坏和排斥它,最终使它坏死,D正确。
2.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制剂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使机体对疾 病产生恰当的免疫应答,从而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注射疫苗、 抗体以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增强剂以控
(1) 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 ✔ ) (2)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乙肝病毒衣壳蛋白并为人体接种, 这种疫苗属于减毒疫苗。( ✘ ) (3) 疫苗促使人体产生与病原体对应的记忆细胞。( ✔ ) (4) 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 ✘ )
患过某些传染病后康复的人,终生不再患该病,而注射流感疫 苗,只能短期内预防流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1.疫苗
(1) 作用:预防病原体入侵引起的传染病。 (2) 适用对象:具有潜在患病概率的健康人。
(3) 疫苗种类
① 常规疫苗: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 ② 基因工程疫苗:将抗原特异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通 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疫苗。 ③ DNA(核酸)疫苗:接种的核酸疫苗在人体内表达抗原特 性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灭活疫苗一般注射一针后产生免疫力不高,需要注射2~3次 或加强注射,才能产生较为满意的免疫力;减毒活疫苗在体内 的作用时间长,往往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产生稳固的免疫力, 这类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

【高中生物】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免疫学的应用 课件

【高中生物】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免疫学的应用 课件
在人类的历史上,传染病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
是不是只要我们注射了疫苗,就可以抵抗所有病原体的攻击且终身 有效呢? 提示:不是。
[合作探究2] 患过某些传染病后康复的人,终生不再患该病,而注射流感疫 苗,只能短期内预防流感。
1.患过某些传染病后康复的人,终生不再患该病,原因有哪些? 提示:一方面,相应的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 十年;另一方面,病原体变异类型少甚至基本无变异类型。 2.注射流感疫苗,只能短期内预防流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一方面,记忆细胞、抗体存活时间短;另一方面,流感病毒 的遗传物质是RNA,变异类型多且变异快。
2.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比较项目
免疫预防
原理
抗原刺激机体主动产生 免疫力
方式
抗原入侵获得、注射疫 苗获得
适用对象
健康人
免疫治疗 提高或降低免疫系统的 功能 用抗体、细胞因子等免 疫活性物质进行免疫增 强疗法;用免疫抑制剂 进行免疫抑制疗法
患者或疑似患者
3.免疫诊断 (1)原理:抗原—抗体杂交原理。 (2)方法:用抗体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等。 (3)适用对象:患者或疑似患者。 (4)特点:灵敏度高。
(3)患有免疫缺陷病的儿童,能否接种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 (生命观念) 提示:不同类型的免疫缺陷病患者,对是否能接种疫苗,可接种哪 种疫苗的要求是有区别的。但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 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差别 在于疫苗中的病毒不具有感染性,在体内不能增殖,已丧失或减弱 致病性,但仍然保持免疫原性,接种后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 应答,达到保护作用。减毒活疫苗可以在接种者的体内增殖,长时 间和机体细胞发生作用,诱导较强的免疫力,然而患有免疫缺陷病 的儿童因为自身的免疫力不足,接种减毒活疫苗后,不但没有免疫 作用,反而会感染病毒导致严重后果。

免疫学应用(课件)

免疫学应用(课件)
免疫学应用
免疫预防:利用各 种生物或非生物制 剂来建立机体的免 疫应答,以达到预 防疾病的目的。
用免疫学原理, 防病、治病所 采取的措施
免疫治疗:应用免 疫学原理,针对疾 病的发生机制,增 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以达到治疗目的所 采取的措施。

自然
自然主动免疫:自然感染

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 IgG通过胎盘、初乳SIgA
较好,维持3-5年甚至更长时间
较小,但有毒力回复突变
3.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
✓抗毒素:外/类毒素→马→Ab ✓人丙种球蛋白:血浆和胎盘丙种球蛋白 ✓细胞因子
✓单抗/基因工程抗体
人工被动免疫注意事项
提示
✓注意防止超敏反应 ✓早期和足量 ✓不滥用丙球
被动免疫不能激活免疫系 统,故不能产生记忆反应, 其保护作用是短暂的。
6个月 乙肝疫苗(第3针)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乙肝疫苗(第2针)
三价脊灰疫苗(初服) 三价脊灰疫苗(复服),百白破(第 1针)
8个月 1.5岁
4岁
麻疹疫苗(初种)
三价脊灰疫苗(加服),百白破 (加强)
三价脊灰疫苗(加服),麻疹疫苗 (复种)
4个月
三价脊灰疫苗(复服),百白破(第 2针)
7岁
BCG(复种),麻疹疫苗(复种), 百白破(加强)
4 .新型疫苗
1)亚单位疫苗:提取有效免疫原成分。如HA、NA,HBSAg 2)合成肽疫苗:人工合成抗原肽。 3)基因工程疫苗
编码免疫原基因→载体→体内 ↓
酵母菌、大肠杆菌(体外培养)
如:重组抗原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
5.计划免疫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年龄

免疫学体液免疫ppt课件

免疫学体液免疫ppt课件

1.D 体液免疫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
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方式来调节机体 的免疫状态,维持机体的稳态。
02 体液免疫的组成
抗原
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为外源性的微生物、毒素、细胞等 。
抗原通过与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和B细胞结合,引发体液免疫反应。
抗原的特性决定了其与抗体结合的能力,从而决定了免疫反应的强度和特异性。
01
02
03
病毒性感染
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体 液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 体,如流感病毒、疱疹病 毒等。
细菌性感染
细菌感染后,机体通过体 液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 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 等。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后,机体通过 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 抗体,如疟原虫、弓形虫 等。
06 体液免疫的应用
疫苗的研发与接种
再次应答
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B细 胞被激活并快速分化为浆细胞,产生 大量高亲和力的IgG抗体,再次应答的 抗体产生量较少但亲和力高。
抗体的产生与类别转换
抗体的产生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 ,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抗体 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
类别转换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发生基因重排 ,合成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 实现抗体的类别转换,如从IgM 转换为IgG。
05 体液免疫与疾病
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1.A 由IgE介导,发生迅速,常见于过敏性鼻炎、哮 喘等疾病。
Ⅱ型超敏反应
1.B 由IgG或IgM介导,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
伤,如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
Ⅲ型超敏反应
1.C 由IgG或IgM介导,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 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 关节炎。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免疫学的应用(42张)课件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免疫学的应用(42张)课件

③增殖: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受体,
进入细胞。
第3节 免疫失调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1
2
3
4
5
必备知识·聚焦概念 关键能力·突破重难 应用创新·提升素养 课堂检测·巩固素能 课后素养落实
④遗传信息表达:
a.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逆转录酶来自病毒。转录和翻 译所需的酶来自宿主细胞。
第3节 免疫失调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1
2
3
4
5
必备知识·聚焦概念 关键能力·突破重难 应用创新·提升素养 课堂检测·巩固素能 课后素养落实
6.× 利用免疫治疗时,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免疫增强法, 对于有些疾病则使用免疫抑制疗法。
第3节 免疫失调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1
2
3
4
5
必备知识·聚焦概念 关键能力·突破重难 应用创新·提升素养 课堂检测·巩固素能 课后素养落实
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 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 也
受到损伤,这就是风湿性心脏病。
第3节 免疫失调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1
2
3
4
5
必备知识·聚焦概念 关键能力·突破重难 应用创新·提升素养 课堂检测·巩固素能 课后素养落实
三、免疫缺陷病 1.概念: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 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 而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疾病和其他因素 引起的免疫缺陷。大 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B [自身产生抗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属于自 身免疫病,A 项正确;浆细胞来源于 B 细胞或记忆 B 细胞的增殖分 化,B 项错误;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 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C 项正确;Y1、Y2、Y3 分别破坏胰岛 B 细 胞上的葡萄糖受体、胰岛 B 细胞、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其中①② 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D 项正确。]

免疫学的应用-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免疫学的应用-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①中国传统思想的伦理困境。
②脑死亡器官捐献,需要家属同意去掉呼吸机等支持系统,达到了脑心
双死亡的状态。
③心死亡器官捐献,心跳停止后,器官容易缺血,仅在短时间内(约15
分钟)符合捐献标准。
④离体器官保存时限短:心脏5小时,肝12小时,胰腺和肾脏分别为20小
时和24小时以内。
合作探究十七:如何解决器官捐献短缺这一难题?
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是
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
疫苗作用机理及种类(视频)
一、疫苗
3.疫苗种类及实例
(1)灭活疫苗:
将抗原病原微生物用物理方
法灭活后制作而成。
优点:制备简单,保存时间长且
相对较安。
不足:接种量大,且需要多次接
种。
实例:狂犬疫苗等。
一、疫苗
3.疫苗种类及实例
(2)减毒疫苗:
丧失致病能力,毒性减弱或
身就不会得麻疹的原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疫苗神秘的面纱
吧,请自主学习课本P82-83页,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一、疫苗
合作探究四:同学,你想知道为什么接种一次麻疹疫苗,怎么就终
身就不会得麻疹的原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疫苗神秘的面纱
吧,请自主学习课本P82-83页,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疫苗的研发历程。
?7.运用免疫抑制剂虽可以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但患者易感染
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二、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视频)
二、器官移植
1.概念
用 正常 的器官置换 丧失功能 的器官,以 重建 其生理功能
_ 的技术。
2.意义
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其主要原因有
两点:
①器官保存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等的不断改进。

免疫学应用-PPT课件精选全文

免疫学应用-PPT课件精选全文
将PHA注射于受试者前臂屈侧皮内, 6-12小时后局部出现红斑硬结,24-48 小时达高峰,即为阳性反应,常用于检 测细胞免疫水平。
祝愿 同学 们前 程似 锦!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直接法
免疫荧光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酶技术
1、包被抗体 洗
1、包被抗原 洗
2、加抗原 洗
2、加抗体 洗
3、加酶标抗体 洗
3、加酶标抗球 蛋白

4、加底物显色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4、加底物显色 ELISA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细胞免疫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
用间接荧光法 检测CD4和CD8 T细胞
CD4/CD8正常 比值为1.7-2.0左 右。
细胞免疫检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B细胞的检测
B细胞数量的检测 (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的检测:SmIg是 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因此是鉴定B细胞的可 靠指标。用抗SmIg抗体,借助直接免疫荧光法 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
(2)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针对B细胞表面抗 原(CDl9、CD20、CD21、CD22等)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对B细胞进 行鉴定和计数。
B细胞功能测定
B细胞增生试验 原理与T细胞增生试验相同; 但刺激物主要为美洲商陆(PWM)、富
含SPA的金葡菌、细菌脂多糖等。
体内免疫学检测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是将放射性核 素分析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 合的测定技术。具有灵敏、精确、特异性高、 易规范化及自动化等优点的一种先进的免疫 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金免疫技术(金标法)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免疫学的应用(32张)课件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免疫学的应用(32张)课件

问题
原因
解决办法及希望
①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 ①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
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非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
存在免 成分进行攻击,这就是器官移植容 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
疫排斥 易失败的原因;
应答的状态,大大提高了
的问题 ②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 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
容 易 者与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带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章 免疫调节
30
4.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 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 5.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6.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章 免疫调节
苗,以积极的心态捐献骨髓等, 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献爱心于人类。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章 免疫调节
3
一、疫苗
灭活
减毒
麻疹疫苗
卡介苗
子宫颈癌
DNA疫苗
抗体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章 免疫调节
4
[提醒] 与病原体相比,相同的是疫苗具有病原体的抗原特性,不同的 是疫苗失去病原体的感染力。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章 免疫调节
18
2.(生命观念)首次接种“百白破”三联体疫苗后,机体能够特异性识别 抗原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免疫学》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ppt课件

《免疫学》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ppt课件

05
免疫组织化学的优缺点与展望
优点
高特异性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够针对特 定的抗原进行高特异性识别,
减少非特异性染色。
高灵敏度
通过使用酶或其他标记物,可 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抗原,提 高检测灵敏度。
定位准确
通过标记特定抗体,可以精确 定位抗原在组织中的位置,有 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理研究。
多参数同时检测
《免疫学》免疫组织 化学的应用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免疫组织化学概述 •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 • 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 免疫组织化学在研究中的应用 • 免疫组织化学的优缺点与展望
01
免疫组织化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 反应原理,通过标记抗体来检测和定 位组织或细胞内特定抗原物质的技术 。
成本较高
需要针对不同的抗原制备特定的抗体 ,因此成本较高。
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优化技术流程
多技术联合应用
通过改进实验流程和缩短实验时间,提高 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将免疫组织化学与其他技术如基因测序、 蛋白质组学等相结合,以更全面地了解组 织样本中的分子表达情况。
自动化与标准化
临床应用拓展
开发自动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系统,实现 标准化操作,减少人为误差。
20世纪80年代
建立了免疫酶标技术,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和特异性。
20世纪70年代
建立了免疫荧光技术,成为最早的免疫组织 化学技术。
20世纪90年代至今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应用范 围不断扩大。
02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和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2024版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2024版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研究对象
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相关疾 病。
4
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功能
防御、自稳、监视。
2024/1/30
5
免疫应答类型与特点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快速应答、无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慢性应答、有免疫记忆。
特点
识别“自我”与“非我”,排除异己,维持内环境稳定。
01
02
03
皮肤和黏膜屏障
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皮 肤和黏膜能有效阻挡病原 体入侵。
2024/1/30
生理屏障
如胃酸、肠道菌群等,通 过维持内环境稳定来抵御 病原体。
免疫细胞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在组织中分 布广泛,能够快速应对感 染。
12
固有免疫细胞类型及功能
1 2
单核/巨噬细胞 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同时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 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及 排除的科学。
17
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B淋巴细胞活化
通过BCR识别抗原,启动信号转导, 活化B细胞。
B淋巴细胞分化
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参与体液 免疫应答;记忆B细胞则长期存活, 在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快速应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理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检测
特 点

➢特异性:抗原-抗体的结合。 ➢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是分子表面的非共价键
结合。 ➢比例性:抗原和抗体结合是否呈现可见的反应
现象,于两者的分子比例密切相关。 ➢阶段性: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
特异性结合阶段 可见的反应阶段
(一)、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
凝集反应:指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 在合适条件下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的反应
(二)、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利用已筛选建立的与某种细胞因子独特的生 物效应高度敏感的细胞系进行检测。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特性,定量检测细 胞因子。常用的方法包括ELISA、RIA、免疫印迹 法、流式细胞术等。此外,还可利用酶标或荧光标 记的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原位检测细胞因子在 细胞内的合成及分布情况。

直接凝集反应:指
间接凝集反应:指将

将天然颗粒性抗原 直接与相应抗体在
可溶性抗原(抗体) 包被在载体颗粒表面,
电解质存在的条件
再与相应抗体(抗原)
下结合,出现凝集
结合出现凝集现象的
现象的反应
反应。
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又称蛋白质微阵列,可实 现快速、准确、高通量地检测不同蛋白质(即靶蛋白),探 针具有多样性。
(一)、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
颗粒性抗原
抗体(凝集素)
直接凝集反应
(一)、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沉淀物,此

类反应称为沉淀反应。沉淀反应分为液相沉淀反应与凝胶内
沉淀反应两大类。
单向免疫沉淀
是将一定量已知抗体混于琼脂凝胶中制成琼 脂板,在适当位置打孔后将抗原加入孔中扩 散。抗原在扩散过程中与凝胶中的抗体相遇, 形成以抗原为中心的沉淀环,环的直径与抗 原含量呈正相关

体成分的分析和异常体液蛋白的识别)、对流免疫电泳(施

加电场的双向扩散试验,可加速反应速度)、火箭免疫电泳 (施加电场的单向扩散试验,可提高反应速度及敏感性)。

(一)、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

指用荧光素、酶或放射性核素等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

抗体反应的技术。免疫标记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可定
E
密度稍低于分层液,

位于血浆层和分层液

界面。
(二)、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磁珠分离法
阳选的原理是将IMB 与细胞悬液混合,并 置于强磁场中,能与 IMB结合的细胞滞留 在磁场中,不能与 IMB黏附的细胞则被 清除,因而使细胞得 以分离
流式细胞术 (FCM)
淋巴细胞及其 亚群的分离
尼龙毛柱分离法
玻璃黏壁分离法
先用特异性抗 体(一抗)与 标本中抗原结 合,再用荧光 素标记的抗抗 体(二抗)染 色。
直接荧光法 补体荧光法
间接荧光法 双标记荧光法
(一)、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
Ag*
Ab
Ag
标记抗原 特异性抗体 待测抗原 放
( Ag*-Ab)+ (Ag-Ab) 抗原抗体复合物
射 免

分离Ag*-Ab 和游离Ag*
(一)、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


将抗原和抗体分别加于琼脂凝胶板上相对应的小孔中,使二

者向四周自由扩散,在相遇处(对应孔之间)形成沉淀线。



(一)、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

是沉淀反应与电泳分析技术的结合,它既加快了沉淀反应的

速度,又提高了对不同抗原成分的分辨程度。较常用的有免

疫电泳(区带电泳后,再作双向扩散,主要应用于抗原、抗
(二)、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细 淋巴细胞
胞 增殖试验


测 定
细胞毒试 验
吞噬细胞 功能测定
放射性核 素掺入法
在靶细胞中加入PHA共同培养,终止培养前8~ 15小时加入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 由于细胞合成DNA与3H-TdR掺入正相关,测定 细胞掺入的放射性核素水平,可反映细胞的增 殖状况

性、定量、定位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免疫学检测

技术,根据实验中所用标记物的种类和技术的不同,分为免

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免疫酶技术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
(一)、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
荧光抗体与 标本中的抗 原直接反应, 荧光显微镜 下对抗原定 性与定位。
用荧光素标记抗体 与待检标本中抗原 反应,然后将标本 置于荧光显微镜下 观察。在激发光照 射下,荧光素散发 荧光,借此鉴定或 T其作为细胞 内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的底物参与反应,形成 紫褐色甲臜颗粒并沉积于细胞内或细胞周围, 甲臜生成量与细胞增殖水平呈正相关,其溶解 后的比色测定值可反映细胞增殖水平
形态计数法
淋巴细胞受有丝分裂原或特异性抗原刺激后转 化为淋巴母细胞,其形态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如: 细胞体积变大、胞浆增多、出现空泡、核仁明 显、核质染色质疏松等。通过染色镜检,可计 算出淋巴细胞转化率
肖健
免疫学应用
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应用免疫学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 的原理和技术来诊断和防治疾病。
目录
一 免疫诊断 二 免疫预防 三 免疫治疗
一 免疫诊断
定义
指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检测技术对免疫 相关物质(抗原、抗体、免疫细胞及 免疫分子等)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的 实验诊断方法。
(一)、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
将PBMC铺于培养皿上, 由于单核细胞易与玻璃 黏附而滞留于平皿上, 故未吸附的细胞即为富 含淋巴细胞的悬液(可 达90%)
将淋巴细胞悬液通 过尼龙毛(即聚酰 胺纤维)柱, B细
胞易黏附于尼龙毛, 而T细胞无此特性, 因此可分离T细胞 与B细胞
将待分离细胞制备成单细胞悬液, 用相应的荧光标记抗体染色后,在 流式细胞器液流系统中形成包裹有 鞘液的单细胞液滴,当液滴经过激 发光束时,结合在细胞上的荧光素 发射出相应荧光,经光电倍增管收 集转化光电信号,即可通过电脑鉴 定细胞表型与计数,同时利用液滴 表面的电荷使其瞬间带电,在电场 的作用下使其路径发生偏离,从而 达到富集目标细胞的目的。



测定Ag*-Ab和/或游离Ag*放射性


图 从标准曲线上读知含量
(二)、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密度梯度离心法
外周血单个核
细胞的分离
将稀释后的外周血铺 于比重为1.077的淋巴
细胞分离液表面,离
心后,血浆和血小板
由于密度较低悬浮于
淋巴细胞及其
分层液上部,红细胞 和粒细胞密度较大沉
亚群的分离
于底部,单个核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