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问题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客家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但在现代社会,受到了一系列问题的影响,包括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困境。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我们需要认真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一、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1.缺乏保护意识: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更加追求新潮的事物,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减弱,很多人对客家文化缺乏保护意识。
2.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由于年龄的增长和现代生活的冲击,许多懂得客家文化的老一辈人面临着信息传承的问题,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濒临失传。
3.缺乏传承人才: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快速变革,导致年轻一代对客家文化的认知和兴趣相对较低,传承人才相对匮乏。
二、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建议1.加强文化保护教育:有关部门可以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方面加大力度,提高人们对客家文化保护的重视和认知。
2.保护文化遗产:加大对古老村落、文化古迹等的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确保客家文化的历史遗产不受侵害。
3.加强传承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客家文化的培训班和课程,针对青少年和年轻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一批懂得、热爱并愿意传承客家文化的人才。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对客家文化的传播效率,比如开发客家文化的手机APP、网络平台等,吸引年轻人的注意。
5.加大对客家文化的投资: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要加大对客家文化的投资,建设客家文化博物馆和展览馆,举办客家文化节等活动,增加对客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6.引导和鼓励传统工艺发展:对于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音乐、舞蹈等,可以通过政策扶持、专利保护等方式鼓励它们的传承发展,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
三、结语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之一,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够让客家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应该加大对客家文化的关注和支持,努力为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与机遇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精神财富,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挑战1. 文化多元化的冲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
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面临着较大的威胁。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
2.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传统文化环境的破坏和传承环境的恶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场所和环境,城市化进程给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 快速发展的科技与娱乐产业科技与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娱乐方式,使得传统文化在年轻人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新鲜感和刺激感,传统文化在他们眼中变得陈旧和无趣。
二、机遇1. 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业的兴起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机遇。
各地的传统文化资源成为旅游的热点,通过旅游的方式,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播和弘扬。
2. 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机遇。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3. 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传统文化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三、应对策略1. 加强法律保护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传统文化的版权和知识产权,打击侵权行为,维护传统文化的权益。
2. 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提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创新传统文化形式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创新传统文化形式,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创新性的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1.教育体系的问题在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学校重视的更多是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往往被简化或者忽视。
这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影响。
2.社会价值观的改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很多传统价值观念逐渐被新的观念所替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重视程度下降。
这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面临挑战。
3.传承载体的匮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逐渐缺失,古老的文化形式如戏曲、民乐等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受到了限制,许多传统技艺和手工艺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4.市场文化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日益显现,一些商业行为和产品借用传统文化的符号和形象,但却放弃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这种商业化的利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解决方案1.教育体系改革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把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融入到学校的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增强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2.弘扬传统价值观念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弘扬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解读,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重视程度。
3.保护和振兴传统文化载体加强对传统文化载体的保护和扶持,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支持和鼓励民间艺术团体的活动,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应该相互融合,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和媒介来传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和创造力,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
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挑战与机遇

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挑战与机遇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民族精神的集结点。
每一个传统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而非遗文化则是其中的一块瑰宝。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非遗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从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角度,探讨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机遇。
一、非遗文化传承的挑战非遗文化传承面临着多重挑战。
首先,传承人的匮乏是非遗文化传承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传统技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精心的专研,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此不感兴趣,导致传承人减少。
其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也对非遗文化传承构成了挑战。
许多非遗文化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现代社会的高效快捷形成鲜明对比,使得非遗文化显得不那么吸引人。
此外,非遗文化传承还面临着市场需求的问题。
在现代商业化时代,非遗文化的市场需求受到了冲击,使得一些非遗技艺逐渐式微。
二、非遗文化传承的机遇虽然面临各种挑战,非遗文化传承也有着许多机遇。
首先,社会对于保护非遗文化的意识逐渐增强,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日益健全,为非遗文化传承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其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非遗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非遗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播。
再次,旅游业的兴起也为非遗文化传承提供了机遇。
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艺术表演等成为了旅游项目的一部分,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
三、保护非遗文化的对策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非遗文化的传承。
其次,加强非遗文化的普及教育,培养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体验,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
再次,借助新媒体技术,扩大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
此外,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非遗文化的扶持力度,鼓励非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结语非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保护面临着挑战与机遇。
“保护不是封存,传承不是拷贝”,在保护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与时俱进,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传统文化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的淡化、传统习俗的减少、传统艺术的失传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文化价值观念淡化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我们的价值观念有所改变。
一些年轻人对传统道德和礼仪越来越淡化,而更多的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导致传统文化在一些人群中失去了地位和影响力。
2.传统习俗减少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在现代社会逐渐减少,很多年轻人对传统节日没有太多的了解和参与。
这些习俗的减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传统艺术失传中国传统艺术如戏曲、书法、绘画等在现代社会也受到了较大冲击。
一些传统艺术传承人逐渐减少,导致了一些传统技艺的失传。
二、解决方案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学校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和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2.传统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组织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表演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传统文化活动可以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
3.保护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加强对传统手工艺人的支持和培训。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魅力,鼓励年轻人继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
4.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法规保护。
5.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承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等,将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数字化、现代化的传播。
通过新媒体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困难和整改方案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困难和整改方案一、引言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许多困难。
本文将探讨这些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以确保我们能够有效地保存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宝藏。
二、困难分析1. 不可逆性损失许多文化遗产由于年代久远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已经面临不可逆性损失。
例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或者时间侵蚀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文物的毁损甚至丧失。
此外,少数民族地区或冲突地带周边的文化遗产更容易受到破坏。
2. 资金短缺进行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然而,很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资源有限、投资不足等问题。
这使得维修、保护和传承工作无法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
此外,由于文化遗产多为非物质性文化,难以量化其经济效益,导致对文化保护的资金投入常常被忽视。
3. 缺乏专业人才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研究技能以及操作经验的人才支持。
然而,许多地区缺乏相关教育和培训机构,导致专业人才的稀缺。
这使得文物保管、修复和传承工作面临困难,也限制了相关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4. 文化冲突与意识形态问题一些文化遗产存在的地区存在文化冲突或意识形态差异。
政治、宗教及社会因素会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产生影响。
特定群体可能会有不同观点和做法,因此如何在多元社会中确保公正、全面的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个难题。
三、整改方案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基础。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明确各方责任,并依法追究破坏者的责任。
此外,建立专门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2. 提高投资力度政府应大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增加资金投入。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开展公益性活动以及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同时,可以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寻找外部资源支持。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挑战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和记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文化保护的现状传统文化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技艺的传承以及文化习俗的传统。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一方面,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传统村落的衰落和城市文化的同质化。
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正面临被拆除和遗忘的命运。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年轻一代更加依赖于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逐渐减弱。
然而,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
近年来,一些文化保护项目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一些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和传承得到了重视,相关的培训和展览活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此外,一些文化节日和庆典的举办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二、传统文化传承的挑战尽管传统文化保护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和机构支持。
然而,目前在传统文化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不足,相关机构的建设和运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持续的经济支持。
许多传统文化项目缺乏资金和资源,导致其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此外,现代社会对于快速经济发展的追求也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次要,很多人更加关注现实利益而忽视了文化的价值。
此外,传统文化的传承还面临着年轻一代的兴趣不足和认同感缺失的问题。
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全球化的文化产品,而传统文化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因此,如何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应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投入和支持。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客家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结合客家文化的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1.受现代化影响,传统客家文化受到冲击。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传统的客家文化习俗和传统手工艺正在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低。
2.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客家文化传承困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客家人逐渐迁徙至城市,导致客家文化在传承上遇到了挑战,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无法得到有效传承。
3.客家文化资源整合不足。
客家文化地域广泛,分散性强,各地客家文化传承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客家文化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
4.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
对于客家文化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缺乏系统性,导致客家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不够完善。
二、对策建议1.加强客家文化的宣传与传播。
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如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加大对客家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大众对客家文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2.建立客家文化资源整合平台。
建立客家文化资源整合平台,汇集全国各地客家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推动客家文化各地资源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推进客家文化传统节日传承。
加强客家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展览等形式,提高社会各界对客家文化传统节日的关注度,增强传统节日的传承力量。
4.加强客家文化非遗保护。
加强对客家文化非遗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构建完善的非遗保护体系,推动客家文化非遗资源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5.注重客家文化教育。
加强客家文化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培训,推动客家文化的传统知识和技艺在学校、社区等场所进行传授和弘扬。
6.加强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鼓励设立客家文化研究机构,支持文化企业、志愿者等组织开展客家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
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保护措施与建议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民族历史的重要遗产。
如何保护农村文化、传承发展农村文化,已经成为我们当前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提出关于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首先,要加强农村文化的保护意识,提高农民对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认同。
只有让农民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是独特、宝贵的,才能真正保护好农村文化。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文化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民对农村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农村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建筑、习俗、传统技艺等,这些都是农村文化的珍贵财富。
应该加强对这些遗产的保护,修缮老建筑,保留传统手工艺等。
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传承这些文化。
另外,要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农村文化的传播。
媒体是现代社会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文化,传播农村文化的精华。
此外,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传承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还要注重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
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支持,应该加强对这些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对农村文化的专业水平和认同度。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和保护。
农村文化产业是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应该通过发展相关产业,扶持农村文化的发展,提升农村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此外,要注重对农村文化名人和代表人物的保护和宣传。
农村文化名人和代表人物是农村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应该加强对他们的保护,传播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认同他们。
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农村文化节庆活动的推广。
农村文化节庆活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推广这些节庆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传承农村文化。
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实问题与对策

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实问题与对策一、背景介绍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遗产,非遗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保护和传承的重心之一。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加速,非遗文化面临着很多问题,如缺乏合适的传承人、传统手艺的消亡、标准化生产的压力等。
这些问题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实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二、现实问题A. 传承人缺乏传承人的缺乏一直是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难点之一。
一方面,由于受教育程度、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年轻人渐渐失去了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大量传统手艺面临断传的危险。
另一方面,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年轻人缺乏对传统手艺的认知和兴趣,无法顺利地传承非遗技艺。
B. 传统手艺危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些传统手艺正在逐渐消亡。
例如,传统的手工艺品已被机器生产取代,传统的药材采集、糯米发酵等技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出现了传统手艺失传的现象。
C. 商业化、标准化生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应该局限于传统手艺的保存,还必须注意传承的方向和方法。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许多非遗文化已经被商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所淹没。
这种商业化对非遗文化的生存和传承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三、对策A. 建立非遗文化传承体系为了建立非遗文化传承体系,我们需要积极引导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例如学校和社区教育推广非遗文化知识、设立非遗文化传承人扶持项目等方式,来提高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认识,以便以更好的方式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B. 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是中国政府为保护非遗文化遗产而制定的法规。
推广这种法律法规对于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加强对非遗文化的法律法规宣传,推动更多的人了解其中的规定和意义。
C. 提倡非遗文化产业化非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政策和手段,特别是对非遗文化有效利用和保护的优惠政策,来推动非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
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文化传承断层文化传承断层是当前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变革等多种原因,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导致文化传承链条断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文化传承机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二、文化创新不足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创新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们需要加强文化创新意识,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提高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文化资源保护不力文化资源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资源保护不力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文化资源保护机制,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四、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产业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意识,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文化教育体系不完善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教育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们需要加强文化教育体系建设,完善文化教育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觉。
六、文化产业缺乏资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产业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七、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比较突出。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一、原因分析1.1社会发展与文化转型中国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后,文化转型也随之发生。
人们开始追求现代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在这种大势下显得越来越陈旧和老套。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长,乡村人口比例急速下降,乡村社会也面临文化和价值的转型。
1.2 媒体和文化市场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电视等媒体的快速普及,文化市场繁荣,各种新型文化形态纷纷崭露头角,引发了年轻一代的关注和热情。
这些新型文化形态不断创新,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竞争。
1.3 教育体制和文化认同当前的教育体制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在高考和升学的大环境下,学生们往往将精力和时间花在了学习和应试上,而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探究。
同时,现代人多元化的文化认同也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着认同和价值的重建。
二、保护与传承的现状2.1 政策法规的支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颁发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设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立专项资金等方式,积极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2.2 各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各地也纷纷成立了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相关展览活动等,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传统文化在民间民俗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例如舞龙舞狮、民间器乐演奏、民歌、传统建筑等等。
2.3 私人保护和捐赠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和个人也加入到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的行列中来。
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不断研究和传承。
三、保护与传承的挑战3.1 传统文化的转型和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必须要与时俱进,转化成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形式,才能更好的得到年轻人的认可和关注。
同时,也要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避免传统文化因过分追求现代化而变味。
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挑战与机遇报告

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挑战与机遇报告非遗文化,作为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递着民族的精神。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非遗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的挑战1、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冲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农耕文明逐渐被工业文明所取代,许多与农耕生活相关的非遗文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比如,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如竹编、木雕等,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少和原材料的短缺,面临着传承困境。
2、人口流动与文化断层现代社会中,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成为常态。
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纷纷离开家乡,涌入城市。
这导致了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流失,也使得一些非遗文化在当地失去了传承的主体。
同时,由于长期生活在城市,年轻人对家乡的非遗文化逐渐陌生,造成了文化断层。
3、大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众文化和外来文化迅速传播,对非遗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大众文化形式占据了人们的休闲时间,使得人们对传统的非遗文化表演和活动关注度降低。
此外,外来文化的涌入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消费习惯,进一步挤压了非遗文化的生存空间。
4、资金短缺与保护机制不完善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对传承人的培训、对非遗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对相关设施的建设等。
然而,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对非遗文化的投入有限,社会资本参与度也不高,导致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因素。
同时,我国的非遗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
二、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机遇1、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非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为非遗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各级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
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实问题及对策文化,如同流淌在我们生命中的血液,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然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和解决,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可能会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现实问题1、商业化过度侵蚀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一些文化遗产被过度商业化开发。
例如,某些古老的城镇为了吸引游客,大规模修建仿古建筑,却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
商家们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过度营销,导致文化遗产的本质被扭曲,真正的文化价值被忽视。
2、民众保护意识淡薄很多人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他们认为文化遗产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无关,缺乏主动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比如,在一些古村落,居民随意拆除古建筑,用来建造现代房屋,对传统文化景观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3、传承人才匮乏许多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不愿意投身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事业中。
比如,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戏曲、手工艺等,由于缺乏传承者,正逐渐走向衰落。
4、城市化进程的冲击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
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
5、文化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但仍存在漏洞和不足之处。
对于一些新型的文化破坏行为,法律缺乏明确的规定和有效的制裁手段,使得文化保护工作在法律层面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对策1、加强监管,合理开发政府应加强对文化遗产商业化开发的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牺牲文化内涵。
例如,可以通过限制开发规模、规范商业经营活动等方式,确保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教育,提高民众意识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多种途径,普及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知识,提高民众的文化自觉和保护意识。
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这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传承的根基。
但是,在这些传承中,也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因为各种原因而在逐渐消失,这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事情。
那么,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将其延续下去,成为当今我们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现状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年社会快速变迁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
文化遗产的破坏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财产转移,而另一方面是各种建筑和自然景观的破坏,例如开发和商业化使用。
中国的很多非遗遗产都受到了这些影响。
在当地政府的打造中,该遗产已经被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商业化,而这对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却不利。
同时,国家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法律保护和文化认同的缺乏也使得这些文化遗产遭受了不少的破坏。
二、民族文化资源传承的现状在当今中国,很多的非遗文化已经面临了传承危机,远不如古代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资源那么多。
许多传承人较年长,得到比较少的支持。
对于文化传承的人物,他们所继承的遗产是诸多传统技艺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丰厚积累,同时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困惑、问题和危机。
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数不多,他们的年龄也比较大,仅靠他们就很难传承,传承途径也比较单一,在教育和扶持方面面临巨大的困难。
此外,在当代年轻人中,对于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不高,形成了文化遗产世代传承的抵制环境。
三、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发展趋势为推进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首先要启动法律保护机制,加强民族文化遗产的整合验收和利用。
第二是积极推广传统文化,宣传传统文化的美好,推动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
第三是加强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加强对传承人才的培养和支持,采取多种方式推广文化遗产的传承。
第四是加强传统文化经济的利用,增加非遗文化的经济价值,增强非遗文化的经济活力,也能够激发传承人的積極性。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受到日益严重的冲击和侵蚀。
然而,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其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切实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才能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民风民俗、价值观念等丰富内容。
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的瑰宝,更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通过传统文化,人们能够感受到过去的辉煌与智慧,传承下来的价值观念也能够给人指引与启示。
二、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逐渐式微。
一方面是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和陌生感;另一方面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传统文化的保护对策1. 加强立法保护___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
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地位,规范相关的活动和行为,防止传统文化的滥用和伤害。
2. 引导媒体宣传___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应当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形式的报道和节目,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教育引导___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当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1. 家庭传承___家庭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传承场所。
家长应当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孩子在家庭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文化活动___各种文化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展览、表演等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互联网平台___互联网平台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
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可以让传统文化走进更多的人生活,实现传承的延伸。
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在其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这些问题既包括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困境,也包括对当代文化创新与多元性的追求上存在的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文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困境1.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压力: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古建筑被毁或改造,传统村落逐渐消失。
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城市生活中地位较低,以及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缺乏兴趣等问题日益突出。
2. 文物保护不力:尽管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重要的文物遗产,但在实施层面仍然存在问题。
一方面是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手段;另一方面是监管不到位、管理混乱等原因导致文物破坏和盗掘事件频发。
3. 传统艺术形式衰落: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曲艺等,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逐渐下降。
这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有关。
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保护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二、对当代文化创新和多元性的追求上存在的挑战1. 娱乐消费主导: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娱乐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大部分娱乐内容倾向于商业化和低级趣味,忽视了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这导致一些优秀的非主流文化难以得到认可和支持。
2. 缺乏原创力与独特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中国应该努力发展具有本土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
然而,在很多领域中仍然存在缺乏原创性和独特性的问题。
这不仅局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空间,也使得其在全球舞台上缺乏竞争力。
3. 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虽然中国文化产业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地域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
一些大城市文化资源集中,而小城镇与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差异化、个性化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1. 加强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方式广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加深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现代化进程中,红色文化在我们国家的值得传承的优秀文化中占有
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依
然面临重重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1. 缺乏资金支持:由于经费不足,很多红色文化遗迹或者纪念馆的维
修和保护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导致了许多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和损失。
2. 纪念馆的单一化和过度商业化:一些红色文化纪念馆为了创造更多
的收益,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本的文化内涵,造成了教育功效的流失。
3. 缺乏专业人才: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专业性很强的人才进行
指导和管理,但目前社会上这样的人才较为缺乏,这也成为了红色文
化保护和传承的瓶颈。
二、对策建议
1. 提高政府资金配合度:政府可以在财政预算中将红色文化保护和传
承的投入作为必要的支出,通过政府支持,确保红色文化遗迹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和保护。
2. 合理开发纪念馆:在红色文化纪念馆进行商业化开发时,要遵循促进文化内涵、推广历史知识、传承红色文化的原则,而不能只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抛弃文化功能。
3. 加大对红色文化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了满足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需要,我们需要大力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从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也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只要我们在多方面进行综合施策,就一定能够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好红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分析1.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逐渐被忽视或者淡化,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教育体制的问题当前的教育体制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却并不是很重视。
在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往往只是教科书上的一些内容,而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却很少有涉及。
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比较肤浅,难以形成深厚的文化自信。
3.社会变革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冲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文化产业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一些传统文化产业无法跟上市场化的发展步伐,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现代的商业文化也往往会对传统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导致传统文化的纯洁性和传统性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4.媒体传播的单一化当前,主流媒体普遍存在“内容同质化”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些媒体更加注重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当今的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往往更加偏向于迎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而传统文化往往被冷落在一边。
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解决方案1.推动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学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应该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和宣传。
比如,可以设立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开设传统文化俱乐部,在学校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
2.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及时整理和记录传统文化的精髓,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根本,是历史的记忆和精神的象征。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文化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首先,全球化对于文化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交通的便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更加频繁。
尽管这种交流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但也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
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更倾向于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使得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
其次,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剧了文化传承的问题。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许多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和重建。
这导致了许多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的破坏和消失。
同时,年轻一代更愿意向往城市生活,而不是传统乡村的文化环境。
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剧了文化传承的困境。
此外,教育体制也是文化传承遭遇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教育体系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不足。
学生更多地接触和学习现代化的知识和技能,而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鉴赏。
这使得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误解甚至是忽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传承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同时鼓励人们参与到文化传承的过程中。
政府还应该加强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纳入到学校的教育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社会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人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以及传统艺术表演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此外,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也可以用来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文化传承需要家庭和个人的积极参与。
家长应该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根源和文化特色。
个人应该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去。
综上所述,文化传承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发展与创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徽风皖韵,源远流长,革故鼎新,潮起江淮。
安徽,这片底蕴深厚而生机勃勃的土地,拥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底蕴,安徽山川与文脉齐秀,地灵与人杰竞辉:道家学说、建安文学、徽剧、黄梅戏、花鼓灯等艺术瑰宝具有特殊的风貌和意蕴,需要我们予以重视。
整体而言,文化的发展需要我们文化部门践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思想,用好市场的力量,创新思想,管放结合,树立服务政府的理念,做好依法行政,做好简政放权工作,具体来说:
1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从政府管文化转向政府办文化,健全完善相应的文化体制机制,做到管理上的有法可依,同时要健全正确舆论导线的体制机制,健全网络舆论的引导,构建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
2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公平的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企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水平。
鼓励非公文化企业和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
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推出更多文化精品.作为安徽来说,要提炼文化精华,运用新媒体,扩大宣传。
提升老百姓的参与度,激发群众文艺热情。
比如湖南卫视《偶像来了》其中有一期安徽的节目,就很好的宣传了安徽呈坎
的饮食风俗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直接体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一项重大举措,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统筹建设,促进基本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
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惠民项目的建设,探索流动文化服务方式,建设数字服务体系。
同时,加强“农民文化乐园”“文化惠民消费季”“送戏进万村”“书香安徽全民阅读”等文化品牌的策划、打造、传播,但是建设一定要与群众的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使文化服务向城乡基层末梢延伸,要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4提高文化的开放水平。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引导文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工程。
积极借鉴吸收国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人才,基数和经营管理理念,同时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去开拓市场,交流学习。
安徽“五个方面”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
(该标题和内容不是太相符,似乎基层的定位应该包含城乡,但是从内容看,主要涉及的是农村文化建设)
(可能会考的题干:你认为如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农村文化生活基础设计建设落后,内容缺乏,极大的影响了农民兄弟们幸福指数的提高,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按照群众的需求作为文化服务供给的方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我认为要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功能定位标准化。
从满足学教礼仪、文体活动、乡风展示、议事聚会等多种功能出发,打造集“一场两堂三室四墙”为一体的标准化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明确基层设施建设的功能定位。
二是建设形式标准化。
注重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分散的场地、项目和资金,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重点对中心村已建、在建、新建的文化设施进行整合提升,不搞大拆大建,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
体现因地制宜,按照基本型、扩展型、复合型三种类型推进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三是服务内容标准化。
明确了服务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确保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根据群众意愿保证每村每年有一场正规文艺演出;全省选择了6个县开展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试点建设,建立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农家书屋为服务点的县域图书资源建设、流通、服务网络;月均放映一场电影等等。
四是运行管理标准化。
一是明确统一了设施建设、展陈设置、活动开展、每月工作等标准和要求,规范了文化礼仪活动的流程。
二是公开征集了“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形象标识,进一步丰富内涵、形成特色,展示形象、提升品牌。
五是资金投入标准化。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用活用好每个行政村每年1.2万元农村文化专项补助资金。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解决建设和运转经费。
文化传承与保护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
我们坐拥文化的宝库去面临着文化失传的危险,端午节被冠以粽子节的“称号”,其实背后体现出来的是对于文化认知的缺位;西部某地为了发展当地砖厂,一段古长城灰飞烟灭,令人痛心。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第一,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政府要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要做好挖掘、抢救、记录、整理、出版失传的和濒于失传的文物、文化典籍及民间艺术的工作。
开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开展国有单位收藏文物的认定、信息采集和登录。
做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四有”工作, 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
建设非遗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管理系统试点项目。
深入挖掘节日内涵,开展文化遗产日等宣传展示活动。
完善古籍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推进古籍普查等,做好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
第二,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正确对待对与错、先进与落后。
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违背科学精神的文化将阻碍先进文化的进步步伐。
我们应当科学地继承和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而摒弃那些愚昧、落后的东西。
对于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的进行改良,使之适应当前经济
文化社会的发展。
第三,在创新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借鉴和利用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
应当正确对待保护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是动态的、发展的,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民族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发展,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并将逐步失去功能。
只有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才能产生体现时代内容的新文化;只有赋予新生命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得以传播、弘扬和发展。
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形式多样,如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良,使传统文明升华为现代文明。
这种升华和转化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
只有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才能产生体现时代内容的新文化;只有赋予新生命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得以传播、弘扬和发展。
第四,着力发展现代教育和科技,培养文化传承接班人。
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在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教育文化相对滞后的形势下传统
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比较困难。
由于外出打工者增多导致传统文化继承后继无人;由于与外界交流的加强,少数民族被汉化越来越快,民族文化也逐渐被淡化。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要加强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这一
政策的实行,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培养了大量的继承者和转播者。
除次之外,设立技能大赛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也被推出,这样可以提升文化的档次,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商品品牌,挖掘和培养了一批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通过这些大赛,增强文化保护的意识,使得民族文化传统在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带动下得到了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