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20课西学东渐

合集下载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秀课件(26张)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秀课件(26张)

——19世纪40、50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主阶级抵抗派
魏源
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商品和资本通过商口岸, 更多地进入中国。图为五口通商后的广州
材料1:“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 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 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林则徐 材料2:“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 兵练兵之法。” —— 魏源 御侮强国,维护封建统治。 评价:积极影响⑴“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 ① 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 股社会思潮⑵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 而探究、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②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目的何在?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 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 西化”。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 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假如晚清帝国举办19世纪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请你结合教材中林则徐、魏 源、李鸿章、康有为、梁启 超、谭嗣同、严复等的思想 主张,任选一位,为他写一 份参评材料。(用第三人称, 100字以内。结合教材,从 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活动、 主要思想、学习的内容以及 产生影响方面着手。)
中 “中学”指中国 学 传统文化特别是 为 儒家的纲常名教。 体 西 学 “西学”西方文化, 为 用 主要是指近代科
学技术。
国家命运之 根本
维护国家命 运之手段
——体用之争
比较: 材料一:顽固派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 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 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 学为用”;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 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 便可抵御外侮。 手段之争。 国家富强;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 材料二:“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 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富的洋务运动。 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 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第20课 西学东渐 必修三

第20课 西学东渐 必修三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实践活动 特点
林、魏
师夷长技以 无 制夷
中学为体, 洋务运动 西学为用 维新变法, 戊戌变法 实行君主立 宪制
学习西方军 事技术
学习西方器 物、技术 学习西方政 治制度
洋务派
维新派
第二阶段是洋务派大规模地运用和采纳西学,他 们所开展的洋务运动以及与顽固派的争论,将西学的 传播推进到新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 他们在吸取、借鉴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主张从制度 上学习和借鉴西方,要求变法革新,通过著述、翻译、 办报等等活动,极大地解放了时人的思想。
【课堂小结】西学东渐的历程:
第五单元
20课 西学东渐
21课 新文化运动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
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 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义在中国 的发展
第20课
课程标准:
1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
2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2)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代表 康有为
中+西(托古改制/移花接木) 主张(活动) 影响
①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
《新学伪经考》 ②将西方政治学说和儒家学说 《孔子改制考》 相结合,宣传变法思想;
为变法提供合乎 传统文化价值的 理论依据
①宣传民权思想;②用进化论阐 梁启超 述君主立宪制代替君主专制的 维新派的宣传 家 必然性;③强调变革教育; 《变法通议》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19世纪四、五十年代——19世纪末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摘编自《清实录》等
十八世纪末年和十九世纪初年,欧洲正闹法兰西革命和拿破 仑战争,英国无暇顾及远东商业的发展。等到战事完了,英国遂派 第二次的使节来华(1816年,阿美士德),其目的大致与第一次同。 但是嘉庆给英使的待遇远不及乾隆,所以英使不但外交失败,并且 私人对我的感情也不好。 英国有了这两次的失败,知道和平交涉的路走不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贸易问题没有解决,市场没有开拓,更使英商的走私活动与 日俱增,鸦片贸易在此后更成为了走私贸易的大宗。一方面,英方 日益不满对华贸易所造成的庞大逆差,一方面清朝亦对鸦片毒害国 民的情况愈益反感,这使中英两国的贸易争议遂渐升温,最终要诉 诸武力解决。
当时欧洲人把乾隆皇帝作为一个模范的开明君主看。 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吏作 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致函乾隆皇帝
在皇帝陛下的统治下,贵国国家兴盛,为周围各国所敬仰。如 今我们国家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本国王认为正是谋求我们两大文 明帝国友好往来的好时机。本国臣民曾经常到贵国经商,无疑双方 都能因此受益。……故此希望特派一位有权柄之人常驻贵国,管束 我国臣民的行为,有委屈也可以保护他们。这样的办法可保诸事平 安。 ——摘自《1793 乾隆英使觐见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从 容 自 信
开 始 反 省
●一本“新书”,两个人物
林则徐(1785-1850) 魏源(1794-1857) 林则徐在探求西方知识及其抵御外侮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 新思想的先驱,在中国历史上为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 作用。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一本“新书”,两个人物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质课件(38张)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质课件(38张)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后期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1、早期维新思想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 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 宪法……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 在……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 体,上下一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根本目的是什么?
“体用之争”有何影响?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之实践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部 分人认识到洋务派的不足, 于是他们和洋务派分道扬镳 ,形成早期维新思想。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郑观应 王 韬
请依据材料归纳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西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体 后期 西 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用 思想: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内忧外患
第二篇章:用西学——内忧外患中的警醒
场景
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与倭仁为首的顽固 派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 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历史必修三:第20课 西学东渐

历史必修三:第20课 西学东渐

变制度 ——瓜分危机下的警醒
问题5:哪些因素推动维新思想在19世纪末走向成熟?
1.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图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王韬
3.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图三 早期维新派
郑观应
问题6:了解维新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和思想主张。
问题4: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
3.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西方的科学技术等
局限:局限于学习物质文化层面,没能触及封建制度。
洋务之树
嫁接 封
西方先进技术



小农经济
积极:冲击了传统的保 守观念——体用之争
为西学传播(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创造了良 好的舆论环境
西方军事技术 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王朝统治
意义: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也开启了学习西方这一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局限: 只学习西方的器物,甚至只是军事技术;主要通 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传播,没有应 用于社会实践
用西学 ——内忧外患中的抉择
内忧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外患
知识升华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主张 影响与地位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西学与儒学相融 《孔子改制考》 合,托古改制
当时思想界的 “大飓风”、 理论依据
梁启超
宣传民权,阐述君 维新派的宣 《变法通议》主立宪制,改科举 传家
谭嗣同
批判专制君权、纲 冲决纲常礼教网 《仁学》 常礼教,倡导男女 罗的维新勇士

[课件]必修3-第20课-西学东渐(2024版)

[课件]必修3-第20课-西学东渐(2024版)

魏源
阅读这两 则材料, 理解“师 夷长技以 制夷”
“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 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 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 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 富强的道路。
1、鸦片战争后,爱国志士用“新的眼光”审视 世界,这“新眼光”之“新”的含义在于
实行君民共主的 君主立宪政体思想内容 1.目标:政治、经济、文化。 2.方式: 关联知识: 1.思想:洋务思想;进化论;启蒙运动。 2.经济:洋务运动;资本主义发展。 3.政治:资产阶级;民族危机;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
1、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是
焦点:要不要“西学为用”,即要不要学习西 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相同点:都要求“中学为体”,即维护固有的 制度和纲常礼教;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清王朝统 治。
不同点:巩固统治的方式不同:洋务派主张学 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 反对学习西方。
早期维新派和洋务派分道扬镳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中法战争失败暴露出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
维新派的主张、西学活动及影响
代表人物 活动主张
代表论著
影响
康有为
办学堂、借中 学外衣宣传
《新学伪经考》 为 变 法 提 供 《孔子改制考》 理论依据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宣传民主和 君主立宪
抨击纲常礼教、 专制君权、宗法 制度,倡导平等
《变法通议》 《仁学》
维新派的宣传 家
批判纲常 礼教最为 激烈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近代的社会改革运动和革命运动。 为中国工业的现代化起步开辟了道路。 促使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演进。

岳麓版必修三 第20课 西学东渐 (共24张PPT)

岳麓版必修三 第20课 西学东渐 (共24张PPT)
康有为1.形北成京具:备公新车意上识书 的近代知识分子,促进了民族觉醒 2.提上倡海新、学北,京主:张强学兴会民权,促进了思想解放 3.推广动州文:化不和缠教足育会 事业发展,启发了民智
梁启超4.引上领海社:会时风务俗报的变化,开创文明生活方式
长沙:时务学堂
上海:天足会、创办女校
谭嗣同 长沙:时务学堂 长沙:《湘报》
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
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问题:请谈谈你对“中体西用”的认识?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 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 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 “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 地总冲击着“中体西用”宗旨。
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
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果足恃欤!
• 符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 ;
——1884年.张树声《遗折》
容纳须••• 减 冲 只若知击少 学干那了了 习资个中西 器本时国学 物主候传传,义统播不的观的改的中念阻变新国,力制文,促,度化要使促,,在国进导除充人西致了对学洋斥西在 务“封学中 运中建认国 动体主识的 失西义逐传 败用旧步播 ;”文加;还深化;不的可天能地提里
政治:—革—新18变84年法.张,树实声行《遗君折主》(立曾宪任通制商度事务。大臣,两广总督)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 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1894年郑观应《盛世危言》(实业家,主持洋务、民资企业)
问题:结合他们的个人经历,说明此时的思想有哪些发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

• 简述“开眼看世界”思 潮刮起的时代背景。
• 分析归纳“开眼看世界” 这一阶段,中国学习西 方的特点。
• 洋务派和顽固派在对待 西学问题上有什么不同 点?二者是否根本对立?
• 分析归纳洋务派学习西 学的主要特点。
• 简述维新思潮出现的历 史背景。
• 分析归纳维新派在学习 西学方面的进步性
• 你怎样看待康有为托古 改制、传播西学的“移 花接木”法?
• 分析理解鸦片战争前后 至19世纪末,西学东渐 的发展历程所体现出的 规律和特点。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西学东渐”这一课, 你有哪些收获?
Hale Waihona Puke • 少年智则国智, • 少年富则国富, • 少年强则国强, •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第20课西学东渐
• 西学东渐简析: • 西学:泛指西方的科技、思想、文 化; • 东渐:指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 西学东渐: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 传播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 阶段(1)明末清初(2)鸦片战争 期间直到五四运动运动前后。

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可编辑全文

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可编辑全文

从至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思想开 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开眼看世界、“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学习的层面由学造 器物到仿行制度的层递深化,而且经历了思想论战, 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 社会文明的发展。
课堂小结
思潮
开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④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
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 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 新场面。”下列思想中比较符合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洪秀全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魏源思想主张 4、影响:
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悉夷、 师夷、制夷三位一体,出发点和 立足点是“制夷”,方法是“师 夷长技” 魏源认为要师夷制夷,先从洞悉夷情 开始。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思考:地主阶级抵抗派西学是学习哪一层面的内容?直接 目的?根本目的(实质)?有何局限性?
③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4、洋务派的实践及其结果: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5、评价“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 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

结果——失败
“器物”层面的学习——导致后来中法 战争后失利和甲午战争的惨败。
有意栽花花不成 无心插柳柳成荫
咸丰初元,国家方讳言洋务,若于官场言及之, 必以为其人非丧心病狂必不至是,以是虽有其说而 不敢质之于人,不谓不及十年而其局大变也。今则 几于人人皆知洋务矣。
——《洋务运动》第一册
冲击了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梁启超
进步性: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局限性:
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
仅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未涉及政治制度
在理论宣传方面,没有大规模实践
二、一场运动(19世纪60到90年代)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今日议和既成……购成之后……始而演 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两年,火轮船必为中外 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行。”
——楼宇烈整理《康南海自编年谱》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的论战 ——三个“要不要”
感受维新思想的影响:
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脑子之后转化为具有近
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
远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
魄。
——陈旭麓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 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 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 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 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第20课 西学东渐
主讲人: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思想、 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入的历史过程,它对中国 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20课 西学东渐

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历史概念:西学东渐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指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西学东渐:指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过程。

本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对封建文化的冲击。

时任大学士高官的徐桐,身居大清国学识最渊博之高位,竟拒绝认识世界上的许多国度,究其理由,还振振有词地告之皇上: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什么时候开始开眼看世界?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哪些人在开眼看世界?他们是如何开眼看世界的?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以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实用科技来辅助清王朝的统治。

二者的关系:中学是主要,西学是辅助手段根本目的: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洋务派和顽固派展的“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他们的本质相同点是什么?焦点:要不要“西学为用”,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技术相同点:根本目的是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三.维新思想1、早期的维新思想人物:郑观应、王韬等主张:前期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后期西体西用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办学校培养新式人才2、19世纪末的维新思想背景①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③思想: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思想家代表作活动、思想影响康有为《新》《孔》实践:设万木草堂宣传维新理论特点:中+西方法:移花接木提供依据“大飓风”“大喷发”梁启超《变法通议》《新民说》①民权思想②君主立宪的必然性③变革教育(科举)谭嗣同《仁学》提倡自由、平等批判专制、等级、纲常礼教勇士最强音严复《法意》《原富》天《天演论》①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②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第一人共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倡西学,废八股康有为思想的中+西古代儒家把历史进程划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1)康有为说“《春秋》始于据乱,立君主(君主专制时代);中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君主立宪时代);终至太平,为民主(民主共和时代)(2)康有为用进化论的观点重新解释了“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特施行有序,始于粗粝而后至精华” (渐进变革)想一想:康有为为什么要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来宣传变法思想?1、策略的考虑:借孔子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阻力。

【市级公开课】《西学东渐》课件

【市级公开课】《西学东渐》课件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 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谢谢倾听! 欢迎指正!
培养实用人才
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
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问题:李鸿章主张与魏源相比有何变化?
• 同治二年(1863年), 设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同文馆于上海
• 同治四年(1865年),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 同治九年(1869年), 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问题:康有为的主张与李鸿章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材料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维新思想;一批 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具有近代意 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 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光绪十三年(1887年),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
• 光绪十四年(1888年),成立北洋海军
彷徨的李鸿章
梁启超批评他(李鸿章)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 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 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 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 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
四、在民族危亡中觉醒
变法的康有为
否定君主专制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实与行大变臣法数维人新共治其
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 立宪法、开国会、三
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末,权不分先立定、其君本主而立徒宪
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
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

历史必修三 第20课 西学东渐(好用)

历史必修三 第20课 西学东渐(好用)
(思路:解题关键—思想解放潮流)
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政,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 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特点
提高到学习运用的阶 对西学的认识由技术 停留在技术层面 段,但不改变中国传 深入到制度层面和民 上 统的政治制度、纲常 主制度上。 伦理。
西方列强的入侵,客观上传入了西方近代 的文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西学的艰难历程。 经历了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 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进行了两次论战, 探求强国之路的历程,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文 明的发展。
代 表 作:《各国律例》《四洲志》 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军事技术)
魏源
“不善师外夷 者,外夷制之; 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 夷。”“夷之 长技三:一战 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 法。”
代表作:《海国图志》最详实的地理专著 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你对“开眼”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用“开 眼看世界”来评价林则徐、魏源等人的西学活动?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 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 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从洋务派中派生出来的早期维新派为什么与洋务派分 道扬镳? 1.中法战争暴露出洋务运动的弊端。 2.早期维新派开始对中体西用反思,从学习工商技术转移 到政治制度方面,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 转向挽救民族危亡。
维新思潮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20课 西学东渐

20课 西学东渐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主干知识回顾
1.背景: 2.目的: 3.内涵: 4.论战: 5.评价:
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体用之 争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影响如何?
材料一:顽固派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便可抵 御外侮。 材料二:“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 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 来。”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西 学为用”。 比较: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 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013· 重庆文综· 7)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 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 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 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 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 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 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影响 推动了维新变法,形成了,起到了,促进了
特点:
(1)层面上:只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没有认识到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2)两面性:一面带有鲜明时代变化的印 记,另一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评价:
实质:地主阶级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治的西学思潮。
积极: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蔚然成风、 社会思潮、主流思想 局限:只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没有认识到西方 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虽然提出学习西方,但又 不敢触 及封建制度,并维持封建统治。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西学东渐一般特指晚清民初欧美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1793年9月14日乾隆帝在承德山庄接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从图片看,在近代前夕,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如何?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在观念上处于一种什么状况?鸦片战争中西联系相应扩大中国封建专制日益衰弱(闭关锁国)西方资本主义日渐崛起(侵略扩张)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空前的国耻,震动了中国朝野,刺激了中国知识界研究世界、研究西方的热情…给国人最直接刺激是船炮不如人。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图片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局面?内忧外患西学传播扩大,猛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福州电气学塾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矿务局三.维新思想三.维新思想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三.维新思想材料二:瓜分危机加速了1898年维新运动的到来,实际上这场运动已积蓄了十年的能量,因为自从1885年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而中国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则无可否认地证明自强运动的失败.―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前后出现民族工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马关条约》签订甲午战后民族危亡加深洋务运动失败暴露问题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登上历史舞台三.维新思想梁启超康有为康、梁、谭、严的维新思想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和儒家经史相结合播西学,宣传变法的必要性积极宣传民权思想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必然性;(浙江)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救世方案二:中体西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83—84页内容, 【概念】1 材料三 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
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 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四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 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 募覃思(深思)志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 造,不达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员通行之物,可 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救世方案三:维新变法思潮 【论战】
维新派和顽固势力的论战 论战的焦点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 革教育制度
两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顽固势力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公理
反对兴民权,设议院, 实 行 君 民 共 主 的 君 主 反对君主立宪 立宪政体 坚 持 科 举 取 士 , 反 对 变法之本,在育人, 西学 在开学;在变科举
【主张】
【影响】
救世方案三:维新变法思潮 【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
甲午战争形势图
【背景】
(1)上面两幅图反映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2)此时的中国在经济上有何新发展?
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 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救世方案三:维新变法思潮 康有为在奏章里往往采用在“中体” 【特点】 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
随着西学东渐,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相遇 【特征】呈现出交流融合;冲突碰撞的特征。
逐渐沦为半殖半封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时代主题: 救亡图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 课件(共24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 课件(共24张PPT)

课标要求
命题视角
了解鸦片战争 运用全球史观分析
后中国人学习 “开眼看世界”“中
西方、寻求变 体西用”思想、维新
革的思想历程,思潮的背景;运用整
理解维新变法 体史观分析“开眼看
思想在近代中 世界”思潮与洋务思
国社会发展进 潮、早期维新思潮与
程中所起的作 维新思潮的关系;运

用近代史观理解“开
眼看世界”“中体西
(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 的先声。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 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 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它使国人冲 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的强国御 侮而寻求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矛盾心理, 发起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涌动的思潮——强国之梦
即制夷之梦、中体西用之梦、维新之梦(19世纪中后期)
主要思 潮
主体
时 (人 思想主 间 物或 张
派别)
实践活 动
影响
合作探究
(二)风起云涌——探寻思想演进的动因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 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 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 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 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 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必修3 第20课 “西学东渐”

必修3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二次西学东渐: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前后;
明末 清初 西学 东渐 事例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充分汲取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 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
在中国古代众多帝王中,清朝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 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解 剖学等许多方面均有所涉猎。
开始冲破传统思想,以新眼光审视世界(思想)
开近代中国 由爱国而研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究、学习西 方的先河 ①翻译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集《华事夷言》, 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 资 料 ②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 板 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
一个主题
救亡图存,中 国往何处去?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西学东渐
《权利法案》 伏尔泰 蒸汽机
概念:西学,泛指近代西方传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科技、法政、宗教乃至文学艺术等) 西学东渐简单说就是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西学东渐涉及哪些时期?
第一次西学东渐:明末清初: 代表人物:利玛窦和徐光启
材料中对待西学观点有怎样的不同? 11.完成中体西用结构图
完成中体西用结构图
中体西用 代 代 补 补 表 表 充? 充? 人 人 西 顽固派 物 物 洋务派
补充? 主张采纳 西 学

贬低排斥 西 学
目的:维护封建的清王朝统治 实质:? 评价:?
资料板
三. 维新思潮
国门打开,小农经济破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 族资产阶级壮大;甲午战败,中国面临空前民族危机。
西方技艺是“奇技淫巧”
洋人“鹰钩鼻子猫眼睛,红毛红须鸟舌音,与禽兽无异”。 求神问卜的百姓

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

③先进的中国人以新的眼光 审视世界。
第 20 课 西学东渐
【历史档案】
林则徐(1785—1850)清末 爱国政治家。字少穆。福建候官 (今福州)人。嘉庆进士。1838 年任湖广总督时,禁止吸食鸦片, 著有成效。旋即受命为钦差大臣, 赴广东查禁鸦片输入。次年他到 广东,与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鸦 片走私商,严令英美商船缴出鸦 片共二百三十七万斤,在虎门当 众销毁;并积极筹备海防,倡办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
西学东渐
名词解释: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表述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之过程的一个非常形象的节略语。作为史 学术语,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 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 想的传入。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1.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 2.鸦片战争前后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思路引导】
①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 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 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开眼看世界的影响
先导 蔚然成风 社会思潮 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 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为… …, 而… …, 成为思想主 流。

自我测评 1.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第一阶段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翻译介绍西 方的地理、法律等等学说,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是洋务派大规模地运用和采纳西学,他们所开展的洋务运 动以及与顽固派的争论,将西学的传播推进到下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在吸取、借鉴 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主张从制度上学习和借鉴西方,要求变法革新, 通过著述、翻译、办报等等活动,极大地解放了时人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反思总结:
二、“器物”到制度——资产阶级
1.早期维新派:背景、人物、主张、影响。
背景:西方侵华,民族危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人物:王韬、郑观应
影响:对引导知识分子把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19c90s)康梁维新派:背景、代表人物和观点;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4、(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
——雷颐《取静集》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直接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
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1.(19c40s)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背景、表现、影响。
2.(19c60-90s)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背景、含义、实质、评价、实践、结果
【基础训练1】
1.《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政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思考:结合漫画“跪着造反”,理解康有为主张变法的方式、实质,以及资产阶级在反封建过程中的特点。
3.简述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政、使用时间:2016年月日编号:33
学案内容
问题记录
【基础训练2】
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微课助学】《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影响》
【合作互学】相互检查基础知识及知识体系;针对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及时反馈。
问题记录:
训练展示学案
知识要点梳理
识记
理解
应用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学习西方的主张、影响
1.2.
3
7(1)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思想主张、时代背景、历史影响
4.5.6
7(2)(3)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2.《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A.坚持中体西用思想B.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C.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D.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
学生笔记
学案内容
一、选择题训练
1.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竞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及作者是
A.《四洲志》林则徐编译B.《海国图志》魏源编撰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
3. (2015·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5.(2016·课标全国Ⅲ,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6、维新派早期维新思想中的民权思想内涵不丰富。梁启超关于人民到底有哪些权利,并不能明确指出,平等、自由等皆是其在戊戌政变后才提出来的。严复在变法期间影响最大的也只是《天演论》,宣传的是赫胥黎的进化论学说。这说明
C.《各国律例》林则徐编译D.《天演论》严复译著
2.(2015·四川文综·4)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主流
学习层次
代表阶级
思想或主张
实践活动
代表人物

西



器物
地主阶级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魏
洋务派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奕、曾、李、张、左
制度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变法维新
戊戌变法
康、梁、谭、严
革命派
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孙中山
思想
激进派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鲁迅、胡适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一、鄙夷到“师夷”(器物)——地主阶级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材料三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3.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4.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前期“器物”层面,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
(2)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运动的兴办,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以“中体西用”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
(3)第三次高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逐渐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
A.维新派并不宣传民权
B.维新派仍维护封建统治
C.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有限
D.西方民主思想还未传入
学案内容
学生笔记
二、材料题训练
7.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山东省昌乐一中2014级高三历史翻转课堂课时学案
课题
第20课西学东渐(自主复习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目标导学
1.梳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认识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识记各阶级的主要思想,总结其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问题记录
学案内容
请记录你的疑惑点或自学障碍。
单元线索: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一个主题:救亡图存;两项任务:民族独立、民族富强)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知识体系】
【知识拓展】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1.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2.表现:(1)第一次高潮: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