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兴衰启示探讨

合集下载

徽商没落的现代启示

徽商没落的现代启示

徽商没落的现代启示花开花落,草荣草枯,荣枯有数,盛衰有常。

称雄明清商界四百年的徽州商帮,似乎也难逃客观规律发展的法则,在清道光以后逐渐趋于衰落,走向消亡。

但任何事物,其盛也决非无由,其败也自必有因。

如今,我们分析徽商衰败的历史原因,自是为了现代徽州经济发展的需要。

1 徽商没落的时代背景笔者认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形成和铁桶一般的封建体制的瓦解,是繁荣了三四个世纪的徽商经济走向没落的最重要背景。

要言之,清道光二十年(1840),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点燃了中国百年不熄的战火,一百多年的外患内扰,是中国整个趋于败落的根本原因。

如果说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中国的大门,那么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社会战乱,就是对徽州商帮加速衰落的最致命一击。

这个致命一击,指的就是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战争。

这场战争始于1851年1月(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基本结束于1864年(同治三年六月),历时14年。

如果将天津沦陷后,太平军与捻军的抗清斗争算在内,则一直延续到1968年8月(同治七年六月),前后计18年。

战火蔓延了18个省的600余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其主战场是西至武汉,东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为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

这些地方,恰恰是徽商经营活动的最主要区域。

太平军与清军在这一带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实际上切断了长江船运,中止了徽商的吴楚贸易活动,使江南市镇的商业活动陷于瘫痪。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在江南一带,徽州商帮活动鼎盛时期,那是无徽不成镇。

是徽州商帮促进了江南市场的形成发展及其繁荣,而江南市镇又为徽州商帮提供了商业舞台。

太平天国运动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这些工商业市镇,几乎无一幸免,都遭到战争的破坏,导致所有这些市镇工商业活动完全停顿。

无奈之下,大量的徽州商人只好纷纷抽回资金,变卖资产,回到徽州本土以避战乱,保存资本。

然而,徽州这块向为中原人逃避战乱的“世外桃源”,这次却成了太平军与清军交锋的重要战场。

徽商的兴衰及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研究

徽商的兴衰及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研究

徽商的兴衰及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研究徽商是中国商业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和发展,不仅是中国商业历史中的佳话,也曾经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有重要启示。

本文将从徽商的兴衰历史出发,探讨其在现代保险业中的启示。

一、徽商的兴起与经营特点徽商起源于明代时期,是一群居住在安徽徽州地区的商人。

他们因地理位置优越,乘河及道之便,不仅对周边地区的商品进行收购和销售,而且还发展了自己的工业和手工业,如茶叶、盐业和丝绸等。

在清代,徽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经营特点,即“徽商敢做、有耐心、注重信用、勤俭节约、品质优良,且注重地产”。

这种经营特点让徽商在当时的商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二、徽商的衰落与原因分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徽商也逐渐走向衰落。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崛起19世纪后期,英、美、德等外国资本家开始侵入中国市场,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崛起,这些新的商人在资本、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比徽商更具有优势。

(二)传统经营形式的局限性徽商主要依赖家族和亲族的力量进行管理,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而这种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时市场、技术和管理的需求,使得徽商在这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三)政治经济背景的变化近代以来,国家的政治经济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大改变了市场和商业环境。

三、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徽商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有以下启示:(一)注重市场定位和创新徽商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的商业巨头,是因为他们注重对市场的定位,并在市场上创新。

这个启示对于今天的保险业来说尤为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不断拓展市场,才能让保险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二)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徽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十分重视,这个启示让我们认识到,在现代保险业中,企业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必须立足于员工培训和管理上。

(三)注重信用徽商的经商之道中,信用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这个启示对于现代保险业来说更是重要。

徽商启示

徽商启示

徽商启示录徽商活跃的时代距今已有百年之久,然而其兴衰成败之迹却从各方面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以其为鉴,可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笔巨大财富。

徽人有着厚重的宗族观念,外出经商总是按血缘、地域聚居,且外出经商时,一经定居,宗族中的其他人也会随之而来,而后乡党也会随之而来。

这种以亲情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团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是结成商帮的直接原因,且它在集聚财力、物力、人力及统一行动方面等都有很强优势。

然而,这种方式也会有内在缺陷,徽商却懂得趋利避害,因此他们注意用契约的方式来限定这种人情的关系,这点从徽州地区留下的很多徽州的契约文书中可以看出。

此外,徽商在处理内部或者外部的商业问题时,有一个专门的组织,即徽商会馆。

明清时期徽商会馆遍布全国,它们代表商人与官府交涉商业事务,为徽人举办公益事业,有的会馆还延师教习同乡子弟,也代为传递乡人信函和官府文告。

会馆经费由会馆所在地徽商提供。

这不仅说明徽州宗族势力与商人联系之紧密,也说明了徽商懂得利用法律的力量来保护自己。

徽商的兴起与兴盛从很大程度上而言与其“尚儒”的传统密切相连,这也说明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有力的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

而徽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亦是其最为人称道的“儒贾”精神。

徽商经营有其自身的信条和准则,诸如“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等,正可谓是其在各地立业的精神之所在。

而其的成功壮大,活跃时间之长,正是由徽商“左儒右贾”的特点所决定的。

由于“儒”,使他们在理解经营之道、顺应时势等方面,比其他商人境界高出许多。

以儒学为本的徽商始终把“薄利生财、甘为廉贾”原则作为经营道德的基本准则之一。

此外,创业难,守成更难,徽商贵有“廉贾”之心,即在任何时候都胸怀善心和良知。

徽商的代表红顶商人胡雪岩曾经对商人的“良心”作过高度概括,“对朝廷守法,对主顾公平,就是讲良心”。

“廉贾”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正确看待钱财,强调人对财富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觉悟,既不视金钱为“万恶之源”,又不被金钱所累,强调钱财要“取之有道”,“仁中取利,义中求财”等等。

最新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

最新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

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摘要:徽商,又称徽州商帮,即古徽州所辖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黟县六县商人的总称。

徽商经营范围普遍,“其货无所不居”,且经营方式多样。

纵观历史徽商的兴衰轨迹与明清时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有着同一性,具体说来,徽商的发展经历了兴起、暂时性衰落、中兴及衰落解体四个阶段,其兴起于衰败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并应该从中吸取该有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徽商兴起衰败原因探析一、徽商兴起与兴盛的原因分析徽人从商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徽商萌芽于东晋,生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具体说来,先有徽人从贾之风兴起于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又因徽州商人经营有道,资本得以迅速积累,并在当时各种条件的推动下结成徽帮,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一。

(一)徽人从贾之风兴起的原因徽州,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皖南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多山多水,耕地面积较少,且土壤多呈酸性,决定其地质不适应粮食作物的生长,反而适于茶叶、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并且距离全国大市场较近的地理优势也为徽人从事商业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此外,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迅速增长的人口使得徽人不得不以经商以谋求生计。

从主观上来说,徽人从商之风的兴起,还有着深刻的人文和社会缘由。

徽民向来勤劳,不辞劳苦,经商容易致富。

自宋朝之后,有着“东南邹鲁”、“理学之邦”之称的徽州倍受人们关注;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勃发,这也导致了徽人对仕途的渴望。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徽人唯有从事经商这一厚利之“末”业才能支撑其“本”业,为了“业儒”需要,徽民也往往选择经商之路。

此外,徽州耕地有限,地价极贵,单靠兼并土地这一手段很难满足豪门大族的奢侈生活之需,经营商业便成为他们扩大财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除了有经商的动机,当时的政策也为其事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例如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地租大多由实物转为货币,这就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及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国长途贩运业的发展。

明清徽商兴衰及影响社会层面的思考_张立志

明清徽商兴衰及影响社会层面的思考_张立志
第 5 卷第 1 期
华中人文论丛 H u a z h o n H u m a n i t F o r u m g y
2 0 1 4年6月
明清徽商兴衰及影响社会层面的思考
张立志
( ) 武汉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2
摘要 历史 时 期 徽 商 的 变 迁 是 复 杂 的社会 现 象 。 明 清处 于中 国 社会 前 后 转 折 的 重要历史 时 期, 徽 商 在 此 期间 经 历 由 盛 而 衰 的 转变 。 在 兴 盛 时 期 , 徽 商 人 数 规 模 之大 、 活 动 范 围 之广 、 延续时 间之长, 对 社会 产生 了 广 泛 深 远 的 影响 。 本文 引 入 社会 环 境 视 角 探 析 徽 商 的 兴 衰 因 素 , 徽商凭借 优 越 的 水路 交 通 、 广阔的市场、 发 达 的 商 品 经济 、 特殊的 封 建政治 势 力发展 兴 盛 , 晚清以后政府的 腐败、 经济政 策 的 变 化 、 战 乱 以 及 近 代 市 场 经济大 潮 的 冲 击 、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则导致了 徽商的衰落。 关键词 明 清 ;徽 商 ;兴 衰 ;社会 层面 亦处于中国社会发展 明清为徽商的兴盛时期 , 的重要转型时期 , 清末以降近百年间的徽商发展趋 于式微 , 其由兴而衰的演变是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的 重要缩影 。 近年来众多学界学者从宗族势力 、 商业 经营管理 、 商业道德 、 资本运作 、 新安理学价值取向 等不同 角 度 对 徽 商 兴 衰 成 因 及 影 响 均 有 分 析 论 而明清时期中国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所 处 的 社 会 历 述① , 史环境对徽商的兴 盛 以 及 衰 落 的 影 响 亦 无 疑 为 最 直接和深刻的 原 因 。 此 时 期 社 会 发 展 以 传 统 的 自 然经济向近现代商品经济演变 , 市场行业和经济发 展环境都面临着整合和调适 , 而曾经辉煌兴盛的徽 商在中国近现代商 品 经 济 中 无 法 适 应 市 场 发 展 而 逐渐没落 。 纵观徽商的发展历程 , 徽商在中国社会 时代变迁转折过程 中 演 绎 了 一 条 由 兴 盛 走 向 衰 落 的道路 , 对明清社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思考 。

徽商的兴衰对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启示

徽商的兴衰对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启示
因 。儒 家 的思 想本 就 是 封建 思 想 的产 物 , 徽 商也 就 限制 在 封建 思 想
对 整 个 企 业 的 内部 进行 研 究 , 分 析企 业 内部各 个 要 素所 需 要 的管 理 里 , 导 致徽 商 难 以 向近 代商 人进 行 演变 。近 代 以来 , 徽商 抱 残 守 旧 ,
安定与统一 , 就 不 会 有 个 人 事业 的兴 旺 和 发达 。 “ 国 家兴 亡 , 匹 夫
徽商 除 了从 事 多种 商 业 和 贩运 行 业 外 , 还直 接 办 产 业 。休 宁 商
人 朱 云 沾 在 福 建开 采铁 矿 , 歙 县商 人 阮弼 在 芜 湖 开 设染 纸厂 , 他 们 边 生 产边 贩 卖 , 合 工 商 于一 身 。 徽商 经 营多 取 批 发和 长 途 贩运 。休
二 、微商 的经 营之道
1 .卫国安 民, 精忠报 国
从 早 期 徽 商 不 辞劳 苦 , 运 粮 输边 , 到 明 中后期 徽 商 积 极 参 与抵
抗 倭 寇 侵 略 的 斗争 , 乃 至 近 代徽 商 为 了 抵御 外 国入 侵 , 踊 跃 捐 资 捐
物, 处 处 时 时体 现 了他 们 的爱 国精 神 。 因为 他 们 深 知 , 没 有 国 家 的
关键 词 : 徽商; 经营; 培养; 管 理
我 国企 业 发展 与管 理 受 到组 多 因 素 的制 约 , 要 想 发展 好 和管 理 念虽 然 为 自身 的 发展 带 来 了促 进 作用 , 但是 也是 导 致徽 商 没 落 的原 好企业 , 就 要 在企 业 的成 本 控 制 和 企 业 利润 上 进 行 经 济 管理 研 究 ,
管理纵横 I S we e p i n g O V B F t h e M a n a g e m e体 系的启示

依附皇权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衰及其启示

依附皇权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衰及其启示

依附皇权:&清时期徽商的兴衰及其启示郑春勇,金春贵(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徽商在明清时期堪称中国第一大商帮。

徽商的崛起与其精心构建依附型政商关系的战略选择是分不开的。

结交权贵、重金买官、送女联姻、行贿寻租、为君分忧、资助寒门是徽商依附皇权官僚阶级的主要策略。

在依附皇权得势之后,徽商又通过贱买贵卖、排挤同行、垄断经营等。

时代的变化及利益输送链条的断裂,徽商与皇权的依附关系终究还是破裂了。

徽商的兴衰史对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企业方面,应该更多地把重心放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坚持合法经营,不搞钱权交易和利益输送;政府方面,应该减少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能力;长远来看,最重要的还是完善法治建设,培育新型的政商互动文化。

关键词:依附型政商关系;徽商;新型政商关系中图分类号:D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70(2021)01-0090-07一、徽商的发展历程与商帮特征(一"徽商发展史回顾徽商,是古徽州一带商人的总称。

古徽州大致位于今天安徽、江西和浙江三省交界,歙县、休宁县、婺源县、Q县、祁门县和绩溪县合围区域。

徽州在古代又被命名为“新安郡”,因此,徽州商人又被称为“新安商人”。

东晋时期已经有徽人经商的记载,著名徽学专家叶显恩先生,引用《晋书》卷二十新安人辞,其声悲切,’显见时徽州人经商的离别已经,其经商已经为时人,祁门县的,徽州商被人,时期祁门县商已的,、1为代表的大商,因致有名被合称为“程十”。

,徽商用,大商江为代的歙县徽商一。

的资本,徽商交道,的,、收稿日期:2020-05-09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7JZD0081作者简介:1984—1,,新人,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金春贵(199—),男,安徽安庆人,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徽商兴盛对我们的启发

徽商兴盛对我们的启发

徽商兴盛对我们的启发徽商在中国经济史上久负盛名,徽商代表了中国近代商业企业战略的代表。

从宋元时期到清朝末期,徽商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近代商业的重要一环。

在徽商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制度,为中国经济文化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古以来,徽商一直是中国商业文化的代表。

徽商的兴盛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我们现代人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可以从徽商的成功经验中,学习到许多有益的商业道理和人生哲理。

首先,徽商始终坚持质量至上的经营理念。

在徽商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在明代以后,徽商开始发展出特色的产业和具有自己标志的商品。

徽商品牌在当时非常有名气,特别是徽州的“鹅毛和扇子”、“徽州牌红糖”、“徽州方便面”等特色产品,一度成为中国商业文化的代表。

这一切都源于徽商所坚持的“宁亏一分,不失一厘”的经营理念。

徽商秉承“宁可有品称,不可有名利”的态度,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各个领域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其次,徽商注重创新和实干精神。

徽商善于吸收和利用先进的商业思想和技术,同时也注重归纳总结和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

徽商的创新和实干精神,极大地促进了徽商的快速发展。

这种创新和实干精神,同样也能够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得到应用。

再次,徽商注重诚信经营。

在徽商的商业活动中,诚信一直被看做是商业成功的关键,也是一种优秀的商业道德。

徽商的诚信经营,为他们赢得了商业的信誉和声望,也为他们的商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当今的商业管理中,诚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营理念。

最后,徽商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

徽商在商业活动中注重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心企业家。

徽商通常会将一部分收益,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这种社会责任概念,在当今社会的企业管理中也应该被重视。

总的来说,徽商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当时的国家政策和历史背景,但是从中所反映出来的商业经验和成功的原因,却是客观存在的。

徽商的兴衰史

徽商的兴衰史

徽商的兴衰史在中国商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徽商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他们曾凭借着独特的商业智慧和坚韧的精神,创造了辉煌的商业成就,然而,盛极一时的徽商最终也走向了衰落。

徽商兴起于唐宋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其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徽州地区山多地少,粮食难以自给自足,这迫使徽州人不得不外出谋生。

而当地丰富的物产,如木材、茶叶、纸张等,为商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徽州地区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培养出了大量有文化、有见识的人才,为商业经营提供了智力支持。

徽商之所以能够在明清时期迅速崛起,并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商帮之一,与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策略密不可分。

他们重视诚信,以“诚信为本,以义取利”为经商之道。

在商业交易中,徽商恪守信用,一诺千金,赢得了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这种诚信的经营理念,使得他们的商业活动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

徽商还善于团结协作,形成了强大的商业网络。

他们以家族和乡谊为纽带,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在异地经商时,徽商们往往会建立会馆,作为联络乡情、交流商业信息和互助互济的场所。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徽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能够凝聚力量,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同时,徽商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他们善于捕捉商机,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在明清时期,盐业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徽商通过与官府合作,获得了盐业专卖权,从而赚取了巨额利润。

此外,徽商还涉足茶叶、木材、丝绸等多个行业,不断拓展商业领域。

在徽商的发展历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商人。

如胡雪岩,他从一个钱庄伙计起步,凭借着过人的商业才能和政治手腕,成为了富甲一方的红顶商人。

然而,徽商的辉煌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

在清朝后期,徽商逐渐走向衰落。

导致徽商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近代工商业的兴起,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的通商特权,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挤压了徽商的生存空间。

其次,清政府的腐败和繁重的赋税也给徽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旧徽商兴盛及衰弱的启示

旧徽商兴盛及衰弱的启示

旧徽商兴盛及衰弱的启示所谓徽商,即指徽州商人,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的的徽州籍商人的总称。

在中国古代素有“徽商为十大商帮之首”和“无徽不成镇”之说法,可见徽商作为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性的商帮群体,其在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诞生徽商这一群体的徽州指的是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和绩溪六个县,古称为新安郡,历史悠久,为何这个地区能诞生一个在八百年过程中持续兴盛的商人群体呢,而后又因何走向衰弱,在此文中我想根据自己平时读书所得略作阐述。

首先是徽商因何兴起?徽州地区地形特点“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利和庄园”,在农业社会,这样的地形决定了所在地区无法承载太多人口。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有八次因为北方发生战乱而导致的北人南迁,大量北方士族及其附庸跨作为南北分界的淮河和长江,到江南地区定居,士人群体的到来给南蛮之地带来了先进的文化,附庸其存在的人群特别是农民和小生产者则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手工技术,这些都是中国文明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一、世家大族群体促成的文明提升中国广大南方地区在西晋之前人口的组成为百分之九十的山越族和山苗族(此两族为今天南方各少数民族的祖先),百分之十的流官、流官家庭后裔及从北方带来上任的附庸人口及其后裔,大部分人口绳文刺青,文化及其落后,生产力也极为低下。

从西晋后期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到金灭北宋、元灭南宋,前后八次北人南迁、衣冠南渡,特别是庞大的世家大族群体,使得南方文化获得巨大提升,到了明清时期,南方文化明显超越北方,这从明朝洪武年间明廷为了照顾北方士子特意将科举分设南北榜可以看的出来。

我们说,所谓世家大族,都是长期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读书传家的地主士人群体,他们掌握着传统社会最先进的文化思想和道德传承,与此同时,依附每个世家大族的附庸人口则掌握着先进的耕作技术,他们的到来对于广大南方地区的文明发展而言是革命性的。

以徽州婺源江湾镇的晓起村为例,唐朝末年黄巢变乱,当时在朝廷里担任户右监的汪万武率领家人及附庸农民南迁,来到今天晓起这个地方,发展到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原先的荒无人烟之地发展成为村中户口近千、茶园数百顷的经济繁盛之地,更有数人考中举人进士,晓起汪氏成为徽州大族,影响颇大。

徽商兴衰的文化因素探究及其启示

徽商兴衰的文化因素探究及其启示

2019年第4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90期No.4.2019Journal of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um No.190DOI:10.14096/34-1044/c.2019.04.23□历史、文化研究徽商兴衰的文化因素探究及其启示齐春雷*(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51)摘要:徽商创造了雄踞中国商界四百余年的辉煌,但清末民初,渐趋衰落。

贾而好儒的文化自觉是徽商兴盛的本质根源,但徽商所崇尚、依附的封建文化固有的内在不足,也构成了其衰亡的必然主因。

徽商独领中国商界数百年风骚,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总结、传承;其衰落留下的历史教训对现代企业发展也不乏殷鉴意义。

关键词:徽商;儒家;文化;企业主体中图分类号:G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4310(2019)04-0120-07徽商是原徽州府籍(今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的商人结成的商人集团的总称,自明朝中叶至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创造了雄踞中国商界四百余年的辉煌,其商业资本之巨,经营地域之广,从业人数之众,均为一时之冠,“无黟不成镇,无徽不成商”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一大奇迹。

但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昔日万贾云集、百舸争喧的盛景,无可挽回地成为历史陈迹。

徽商的兴衰成败,其深层原因何在?本文仅选择从文化视角,试图作一探究,以古识今,希冀能对当代企业文化塑造有所启迪。

一、贾而好儒的文化自觉:徽商兴盛的本质根源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实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士农工商”作为固化的阶层排序,“有市籍者不得宦”的世俗偏见,使得鄙商、贱商的观念可谓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这种社会生态下,徽州人能于一隅山地之中,冲破重重体制、观念的束缚、障碍,独开“商亦为本业”的天下风气之先,成为一支中国商帮劲旅,决不仅仅迫于徽州地理环境恶劣、地少人多的生存危机,而是基于深层次文化自觉的驱动。

徽州兴衰的启示

徽州兴衰的启示

徽商兴衰的启示翻开中国的地图,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商帮是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整个分布地域呈新月形状。

谈起中国商帮,首屈一指的应该是徽州商帮。

明中期至清中叶,徽州商帮称雄华夏商界三百余载,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

当是时,黄山白岳间十室九商,巨商显宦迭出,自然美景、人文情态、商业经济交相辉映,盛极一时。

接下来,清末社会动荡、朝廷政策变更、资本主义兴起,然而徽商们由于自身原因未能及时实施经营转型,没有搭乘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航船,无可挽回地从巅峰摔到谷底,徽州随之顿陷窘境。

反思徽商盛衰的历程,对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颇具借鉴意义。

发展需要危机意识。

徽州的地理环境非常不利于拓展农耕,人口剧增导致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迫使一部分徽州人向非农行业分流。

徽商崛起于危机,沉没于享乐。

口粮紧张是生存危机,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一些徽州先民正是在生存压力和利益驱动下被迫操“四民之末”,从最初的“米生意”做起,到后来“其货无所不居”,逐渐做大做强,为摆脱生存危机而在商界迅速崛起。

遗憾的是,徽商们的兴趣点多在仕途。

许多商人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就很少关注实业,忘记了发家前的筚路蓝缕,享乐思想滋生,将大量资本消耗于奢侈生活,危机感缺失,发展也就到了尽头,接着就是开始逐渐的消失在商战历史的尘烟中。

发展需要团队精神。

“商场如战场”,自古而然,战斗力来源于凝聚力。

“商成帮,学成派”是古代徽州社会情状的显著特征,也是徽州先民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一个标志。

徽商在长期商海浮沉的实践中,正是凭借这种非凡的“团队精神”不断壮大实力,提升自我的竞争力,在扬州、杭州、上海、武汉、芜湖等地,创造了古代商界的一个个奇迹,甚至形成对特定区域市场和行业的垄断,留下了“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佳话。

发展必须合理利用资源。

徽商初期经营的成功归功于他们善于立足本土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徽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地狭人稠,寸土寸金,徽州先民有良好的惜地传统。

浅谈徽商的兴衰及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研究

浅谈徽商的兴衰及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研究

徽商的兴衰及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提高,保险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险行业的建设过程中,徽商的兴衰经历了一个不可忽略的历程。

从徽商的兴起到衰落,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就徽商的兴衰及其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进行浅谈,以期能够引导保险公司在今后的经营管理中不断提升,走向更加成熟的发展。

一、徽商的兴起和发展徽商的兴起可追溯到明朝的铜鼓汇通,是其中最辉煌的商业传统。

徽商代表了徽州地区的商业精神和管理模式,以其灵活性、风险控制和组织领导能力而在中国商业文化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徽商在经营中崇尚“法家思想”,注重实用主义和创新精神,具有远见卓识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早在明朝初年,徽商便在生产、商贸和资本运作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从怀宁商人徐元材的铜鼓汇通,到清代的茶马互市,徽商始终是其重要推动力。

徽商创立了一系列的交易场所,包括充当信用中介的聚财楼、发行商业票据的红庙票号、契约交易的城隍庙等。

这些场所促进了商业信息的流动和商贸往来的便利。

经营方式先进,科技含量高,也为徽商积累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徽商在风险控制和组织领导方面表现出色。

徽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介的信用和规模效应。

徽商组建了以互保联保为主要方式的风险共担机制,从分散化管理的角度,解决了这一商业难题,并且利用其团队优势,以整体出手的方式解决了风险问题。

对于组织领导方面,徽商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弘扬儒商文化,进而凝聚成强大的利益共同体。

徽商通过这一手段,与各地关系导向的商人复杂网络相比,最终在长期的商业竞争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徽商的衰落和原因分析徽商经济在清朝中期和晚期的逐渐衰落,起因于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内部原因包括新生代人类信仰、价值观的转变以及中国商业转型的历史变革,这些都削弱了徽商的衍生产业(如红木家具和石刻工艺);而外部原因是国际贸易环境和逐年增加的国内竞争压力,特别是大户人家的资本集中,其中不乏来自士别三日的欧洲列强。

近代徽商衰落的反思和启示

近代徽商衰落的反思和启示

封面文章056曾经无所不至,所到之处又常能给人带来商业繁荣的徽商为何到了近代,居然衰落了对多数中国人来说,徽商是一个谜团。

曾经无所不至(“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所到之处又常能给人带来商业繁荣(“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的徽商,到了近代,居然衰落了。

如果说徽商的崛起和兴盛,能给当代企业家带来大量的启示,那么,徽商的衰落过程,以及个中原因,则更值得反思和咂摸。

为此,《中外管理》在对南开大学卞利教授进行专访时,特意围绕徽商的衰落做了大量的探讨。

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中外管理》:历史上的徽商文化虽然灿烂,但到了当代,徽商还是遇到相当大的挫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卞利:徽商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衰落,有几方面原因。

从外因来说,第一是清朝政策的变化。

我们从徽商的主要行业来说,比如:盐商。

徽商中的盐商基本可以认为是官商,他们靠政治力量走上历史舞台。

明初实施赴边开中之法,规定商人输送米粮到边塞或京都,将给予其食盐运销权,即盐引(发给商人的领盐凭单)。

由此,晋商和徽商崛起,徽商虽在两淮经营盐业,可还抵不过晋商。

晋商一开始也是经营盐业,在北方边地轻车熟路,徽商跑到冰天雪地则人生地不熟,所以当时势力不如晋商。

后来到了明弘治五年,1492年时,朝廷把“赴边纳粮”获得盐引,改为“纳银”了,商人按照市场粮价交银子就可以获得盐引了。

徽商抓住机遇,开始崛起。

到了16世纪中期,徽商在盐业经营中取得了压倒性优势。

而到了清朝道光年间,进行盐业改革,就把盐业垄断打破了,各地商人只要缴税都可以批发盐,徽商一下子失去优势,立马倒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动荡,很快两淮盐商一败涂地,一片瓦砾、一片荒凉。

再看钱庄生意,近代银行业进入中国后,徽商没能跟上转变,还在做传统典当业、传统钱庄。

当时朝廷让徽商来做银行,但依然不干,等现代银行业崛起,典当行之类就不是对手了。

当传统遭遇“三千年未见之变局”《中外管理》:以上是国内环境的变化,国外因素是否有影响?文|本刊记者 李靖徽州宏村承志堂,曾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057卞利:第二个原因是西方殖民者的竞争。

徽商兴起与衰败的探析

徽商兴起与衰败的探析

徽商的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摘要:徽商的兴起与发展与徽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同时徽州商人也是徽州商人不怕吃苦,敢于冒险的结果。

然而徽商的繁荣并没有维持下去,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混乱,外国资本的入侵,另一方面是因为徽州商人不懂得把自己的财富转化为资本,而是用于购买田地,兴建房屋,未能扩大自己的产业。

徽商的兴起与衰败也给现代的企业很多启示。

关键词:徽商,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一、徽州的地理坏境是徽商出现的前提徽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准确的说应该开始于明中叶。

徽商的兴起与徽州的自然环境有关,徽州地区山多田少,耕地贫瘠,不利于拓展农耕,人口剧增导致人地关系高度紧张,产出的粮食不多,使得人民生活困难,又由于当时的政府服役繁重,社会动荡,这些都加剧了徽州人们的灾难。

而明中叶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徽州人开辟了一条谋生之路。

大量的徽州人都开始从商。

徽州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为徽商互通有无提供了物质基础。

他们经营项目广泛,除盐典茶木外,还有布匹、丝绸、粮油、陶瓷、漆器、药材、茶馆、钱庄,以及南北杂货、京广百货等。

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徽商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商运路线不断延长。

为了从事商品贩卖活动,徽州商人的足迹几乎遍天下。

这种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的灵活性也是徽商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徽州商人大多出身平穷,没有什么商业资本,但是他们却能以小本成家,他们注重商业道德,不怕吃苦,艰苦创业,不辞山高路远,并在商业活动中逐渐积累财富。

同时徽州人宗族、同乡观念重,徽商所雇佣的伙计大多为族人,由于宗族势力在资金和人力的支持,使得徽商积累的资本越来越多,形成了最初的徽商资本。

这些为徽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徽商的兴盛离不开当地有力的地理环境。

在离徽商不远处就是全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长江三角洲。

在当时的条件下,水运是最便利的运输手段,从徽州出发的路线非常方便,便于将徽州的产品外运。

徽商兴衰的启示

徽商兴衰的启示

徽商兴衰的启示徽商大致产生于明中叶,在明清商业史上与晋商齐名,“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徽商在我国历史上大约存在了400余年,其贸易活动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其商品曾远销到世界市场并大受欢迎,对当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结和研究徽商经营的成功经验,不仅对我国商贸行业应对今后日益复杂的经济贸易全球化局面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也对加入WTO后我国财政总体筹划有一定的意义,一、徽人经商的基本经验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明清时期徽州商人正式形成了一个商帮集团。

徽商的兴起,通常认为与地理环境有关。

徽州粮食产量少,但特产却很丰富,陆路交通困难,水路交通却还方便,于是他们将境内丰富的土特产运出销售,再将本地需要的产品从外地输进来。

徽商出行的势头,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他们的足迹踏遍全国,不但京城、省会及大小城镇是徽商活跃之处,连穷乡僻壤、深山老林、沙漠海岛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不乏徽商的活动。

徽商的商业资本发展犹如滚雪球一般快速壮大,拥资百万乃至千万的大富商人数愈来愈多。

一个徽商发财后,总有一批人在其卵翼下发展成新富商。

因此,徽州的富商愈来愈多,其资金总量也越来越大,各种渠道流入的资金使得整个徽州“富甲天下。

”徽商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采取灵活的资本运作方式徽商的资本组合形式是多样化的、灵活的,主要类型有自由资本和借贷资本相结合、独资和合资相结合、委托和非委托经营相结合等。

每一类中又有许多形式,如行商坐贾并行、商品的囤积与垄断贸易并行,产销一体化与赊销赊购并行等。

徽商很早就懂得资本对于经商成功的重要性,因此,其所采取的资本运作方式十分灵活。

许多创业伊始的徽州商人出自贫苦之家,是迫于生计才外出经商的,而从事长途贩运活动通常都需要大量的资本,因而这些商人在从商之初大都采用贷资经营、合资经营或委托经营的方式。

采取贷资经营方式的,其借贷活动一般都在同乡同族之间或徽州商帮内部,债权人往往念及乡族之谊,给债务人很低利息的贷款以进行资助和救济,因而债务人的负担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商兴衰启示探讨
分别从敬业精神、进取精神、文化精神、诚信精神、外部环境和自身分析了徽商兴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现代企业的借鉴作用。

标签:徽商;精神;资本转换;产业升级
徽商,俗称“徽帮”,曾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商帮,承载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商业文化。

然而,这股曾创造辉煌的商业势力却在清朝中后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的命运。

那么,徽商的成功和没落给我们现代企业带来哪些启示呢?徽商能够迅速崛起
必然有其成功之处,其中独特的徽商精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敬业精神和地区传承的商业传统。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徽州这个地方可耕土地非常少,除了产茶并没有什么资源。

所以自唐朝以来商业活动就开始兴盛,到了明清时期从事商业的人口超过全地区的一大半。

而由这种商业文明所孕育出的敬业精神也贯穿于徽商发展的始终。

敬业精神是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具有的一种执着的信念和深深投入的意识,古徽商是如此,作为现代
企业的经营者更应以此作为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

(2)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被人们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吃苦耐劳和勤恳努力,有着敬业、执著、拼搏、坚韧、进取等优秀品质。

人格化的骆驼,更是给人以一种不畏道路艰险、忍辱负重、长途跋涉、富有进取开拓精神的深刻印象。

无怪
胡适先生曾把具有骆驼般意志和品质的徽帮商人形象地比作“徽骆驼”。

古徽州人民,具有山里人的执著和坚韧,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拼搏,为了家乡的富有而攀岭越谷,走出大山,不畏艰难,而且他们勤劳朴实,这才创造了徽商数百年
之辉煌。

从事企业经营必然有风险,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如果没有随时迎接失败的准备,又怎么能在商战中百战不殆,修成正果呢?“忍辱负重,坚忍不拔”就是徽骆驼们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也是现代企业走向百年老店的必
然选择。

(3)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显著特点,徽商是很爱读书的,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

爱读书给徽商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提高了徽商的文化素养、文化品位,较高的文化素质成为与士大夫们交往的“粘合剂”,同
时也给徽商的商业经营带来便利。

第二是使得徽商善于从历史上汲取丰富的商业经验、智慧,促使自身商业的发展。

第三是增强了经商的理性认识,即他们能够以“儒道经商”,从而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

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把学习作为企业的一种常态性制度固定下来,我想也是必要的。

遍观世界各大企业,凡是历史永久的优秀企业无不是学习型企业,因为只有不断学习,吸收以后再创新,企
业才能充满活力,也更有能力解决市场经济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讲道义的诚信精神。

徽商在营商活动中,历来看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

历史上,各地商家在买卖中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时有发生,然徽商却不屑为之。

明朝徽商胡仁之在江西南丰做粮食生意,即使在天灾大饥之年“斗米千钱”的情形下,也决不在粮谷中掺假害人。

清末胡开文墨店发现有批墨锭不符质量要求,老板胡余德发现后立即令所属各店停止制售此墨,并将流向市场的部分高价收回,倒入池塘销毁。

为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客户利益,决不掺杂使假,甚至不惜血本,毁掉重来,体现了徽商以诚待人的处世原则和以真行贾的经营理念。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

徽商历来奉行“贾道而儒行”,倡扬诚信之商德,不以“功利为急”,主张诚信为本,坚守以义取利,是徽商一以贯之的儒商品格,也使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法制经济,而法制经济除以各项律法作为规范市场行为的基本保证之外,其伦理基础和自律因素则是以诚信为本的商业理念。

徽商在数百年经商历史中坚守的中国传统伦理原则和以诚为本的经营思
想,对于我们今天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无疑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谈过了徽商的成功,就更要论一下它衰败的原因,这也更值得我们现代企业所反思。

徽商衰败的原因第一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徽商是以盐起家的,清道光十一年,政府在盐场附近设局课税,不论谁,凡缴足盐税,即可领标运盐,销售各地,打破了原来由徽商控制的官商一体的包销制。

徽商一旦失去政策庇护就无法保持昔日的雄风。

盐业改票后盐商自然地衰落了,典业在加税和兵荒马乱的情况下难以生存,徽商因依附封建势力而富极一时,也随着封建势力的衰落而衰落。

徽商长期的专卖之利使他们脱离了市场的调控,他们无法判断市场发展的趋向,再加上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舶来品倾销于我国各地,徽商的手工业品敌不过外商的机器生产产品,比如徽墨,就受到舶来品钢笔、墨水的冲击。

这些的确给徽商以沉重的打
击。

徽商走向衰败还有自身的原因:其一,我们在前面讲过徽商有“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但正是这“贾而好儒”在后期害了徽商。

在徽商的潜意识里仍然认为商贾的地位不如仕途,希望自己的后代攻读诗书,光宗耀祖。

在经营思想中也更为依赖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例如盐业垄断专卖),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丧失了对商业活动的追求和探索。

以徽商著名的代表人物胡雪岩为例,别号“红顶商人”,可见其在当时的权贵,可最终难免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我们当今的一些企业特别是国内一些民企,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去贿赂官员,搞潜规则,而最终落下个锒铛入狱的下场,实在是可悲可叹,如果这些民企老总能够以史为鉴,我想悲剧不会一再
上演。

其二,也是最根本最致命的原因,即徽商当时没有把商业资本转化为当时流行的产业资本。

徽商虽然赚取了巨额的商业利润,但这些商业利润绝大部分都没有转化为产业资本,而是从流通领域中游离出来,转化为封建土地所有权,封建的政治经济特权以及加强宗族建设方面。

土地和私宅是其耗费巨资所在。

“田产不忧水火,不忧盗贼。

……使徽商认识到土地的可贵。

我们今天去宏村和西递还可以看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私人民居。

同时,徽商的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支持密不可分。

因此,为了获得经济特权,他们不得不将自己利润的一部分用于国家捐输报效以及个人与官员之间的往来。

如此长久,徽商实无资金和能力整合上下游资源,做成商业资本到产业资本的转换。

如果当时徽商能够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建立工厂,再
整合上下游的资源,那么很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命运了。

联系到当前,我们企业也面临和当年徽商同样的紧要关头。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说,金融危机已经到来而且并没有马上消除影响,美国四大银行倒了三家,全球经济一片愁云惨淡,而贸易保护主义却再次抬头。

以美国为例,奥巴马已连续签署对中国轮胎、钢管征收反倾销税的法案。

人民币有着被迫升值的压力,资产价格(如房地产)不可思议地疯涨。

企业面临着制造成本高,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而这一切
压力都只能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来释放。

在所有国家,产业升级是个非常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在亚洲,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花了很多时间来进行产业升级。

同时也要看到,产业升级是一个不间断的过
程。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面临的任务并非是产业升级,而是产业扩张。

也就是中国所说的产业的“粗放型”的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最早工业化的地区就面临产业升级的挑战。

这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表现得尤其明显。

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在很长时间里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自由放任”型经济。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地方有关部门对本身的产业发展没有长远的政策,只要是外资就受到欢迎。

因此,低技术、劳动密集、高能源消耗、高污染等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特色。

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显出其不可持续的特点。

例如,它不能承受劳动关系的变化。

前些年,中国出台新的劳动法,珠江三角洲的资本方反弹就很厉害。

这种方式也不能承受土地方面的变化。

当土地的供应不能持续时,这种发展模式也会遇
到很大的麻烦。

从去年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前我国政府就已经高调宣布“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中国还要提高能效,发展核电,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在建筑、交通等方面采取节能措施,发展低碳经济等。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调结构,保增长”放到基本国策中,发展低碳经济,增加产品的技
术含量,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球共识,也成为现代企业安身立命之本。

古徽商的背影已离我们远去了,作为现代企业,要以史为鉴,吸收其衰败的历史教训,完成在新经济浪潮中的产业升级与转换,而徽商精神也将永远伴随企业的
成长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郎咸平.誰在谋杀中国经济[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