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布依族文化要素总结-图文
布依族文化概况
![布依族文化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e18342e3f18583d0486459a2.png)
布依族文化概况布依族是XX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布依族人口近250万。
主要居住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次是XX地区、六盘水市和XX市郊。
XX 省其他地区也有部分布依族人分布。
布依族,据历史文献和民族学资料考证,是属于古越人中“骆越”的一个支系。
布依族的祖先,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于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
布依族人应该是黔贵之地的原住民之一。
布依族人在历史上的称谓,有“蛮越”、“夷濮”、“俚僚”、“仲家”、“水户”、“土边”等。
1953年11月4日新华社报道:“一九五三年冬召开的布依族人士协商统一民族名称的代表会议……认为解除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家’、‘土边’、‘本地’等等不是布依族的自称。
会议通过,今后应根据布依族人民共同的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
布依族语言文化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语言文化。
布依语,特别是其语汇(语词及谷语、谚语等)部分,保存了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反映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各地布依语的词汇基本一致,语法相同,语音有细微差别。
所以,布依语无方言差异,只有土语区别,各地布依族人都可以用本民族语言交流。
布依语分为三个土语区。
都匀、独山、荔波、平塘、罗甸、惠水(部分)、册亨、、兴仁、安龙、贞丰等县,属第一土语区。
、龙里、贵定、清镇、平坝、开阳、、惠水(大部分)等县,属于第二土语区。
镇宁、关岭、紫云、晴隆、普安、六枝、盘县、水城、、威宁等县,属于第三土语区。
布依族人与兄弟民族交往,通常以汉语为交流工具。
布依族在历史上有语言而无文字。
其民间现存的XX祭祀用书,大约始于明代,是用汉字作记音符号记录的。
有一种称为“方块布依字”的,包括“借汉布依字”和“自造布依字”两大类,实际上仍是用汉字或汉字偏旁组合来记录布依语。
少数民族系列——布依族
![少数民族系列——布依族](https://img.taocdn.com/s3/m/e02d7cb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0.png)
少数民族系列——布依族布依族人口为2971460人民族概况我国的布依族主要聚居于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分布。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依族人口数为2971460。
使用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关系。
壮语北部方言和望漠、册亨、独山、安龙、兴义等县的布依语基本相同。
布依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没有文字,一直用汉文,建国以后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
布依族的先民,一般被认为是由“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
布依族自称“布依”、“布雅伊”、“布仲”、“布饶”、“布曼”,这可能是古代“僚”、“蛮”、“仲家”、“蛮僚”、“俚僚”、“夷僚”称谓的来源。
从民族语言、古称、自称及地理分布考察,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
在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布依族、壮族都称为“俚僚”、“蛮僚”或“夷僚”,五代以后,布依族称“仲家”、宋代壮族称为“僮”。
“仲”与“僮”仍然是同音异写。
后来由于长期分居,经济文化生活及风俗习惯产生了差异,便逐步形成了布依与壮两个民族。
也有人认为布依族是由“百濮”的一支发展而来;还有人认为战国晚期到西汉的“夜郎”国与今日的布依族有渊源关系,因为夜郎辖地的中心地带在今盘江(古称豚水)流域,而盘江地区历来是布依族的聚居区。
布依族地区出土的两汉时期文物,如青铜犁、锄和铁制锄、锸、铲等适用于稻田耕作的农具及稻田模型,与《史记》所记夜郎之民“椎髻、耕田、有邑聚”的情形互相印证,说明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种植水稻的农业民族。
汉王朝对古夜郎的开拓和封建郡县制度的确立,历魏、晋、南北朝,大姓势力日益强大,阶级分化日益加深,封建领主经济逐步形成。
唐代,中原王朝在布依族地区设置了一些羁縻州县,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刺史,世袭其地。
五代时,增设了“八蕃”土司。
宋朝继续推行“羁縻政策”,分别授予当地首领以刺史、司阶、司戈、将军等职衔,分别划归四川路、湖南路和广南西路节制。
布依族民俗风情课件
![布依族民俗风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cfde7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7.png)
传统与现代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布依 族节日饮食也逐渐融入 了一些现代元素,如蛋
糕、糖果等。
布依族的待客饮食
01
02
03
04
热情好客
布依族人民热情好客,对待客 人会准备丰盛的食物。
特色菜肴
待客时,布依族会制作一些特 色菜肴,如“鱼包韭菜”、“
狗肉火锅”等。
酒水款待
布依族在待客时,会为客人准 备酒水,以示敬意。
布依戏
布依戏是布依族的传统戏 剧,以唱、做、念、打等 形式展现布依族的历史和 文化。
布依山歌
布依山歌是布依族人表达 情感的重要方式,歌词内 容广泛,包括生活、劳动 、爱情等。
布依族剪纸
布依族剪纸是一种独特的 民间艺术,以纸张为材料 ,通过剪、刻、扎等方式 制作出各种图案。
布依族的民间音乐与舞蹈布依族八音坐唱 06布依族的传统手工艺
布依族的纺织工艺
要点一
总结词
布依族的纺织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以质地优良、图 案精美而著称。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布依族妇女擅长纺织技术,她们使用传统的手工织布机, 以棉纱、麻纱、毛线等为原料,织造出各种质地优良、图 案精美的布料。布依族的传统纺织工艺品包括床单、被面 、枕巾、围巾、桌布等,其图案多以花鸟、山水、人物等 为题材,色彩鲜艳,风格独特。
聚居地特点
布依族聚居地多为山水相间的河谷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水稻种植和渔业发 展。这些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浓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布依族的人口与语言
人口
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布依族人口约为300万左右,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
语言
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布依语支。布依语有多个方言,但各方言之间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差异不大,大部分布依族人都能进行交流。随着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许多布依族人也开始学习和使用汉语。
布依族历史文化
![布依族历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53aad6248d7c1c708a14567.png)
布依族历史文化一、布依族概述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
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
布依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大约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
隋唐时期,封建领主经济兴起,王朝始给其首领封号,实行羁縻政策。
至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
至明末清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批湖广、四川等地汉民进入贵州,市场交换日益繁荣,出现了诸如贵阳、安顺、都匀、独山、兴义等重要市镇和商业贸易中心。
据1990年的人口统计布依族人口2545059人,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地区、毕节区、六盘水特区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分布。
布依族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于农耕,农业以水稻为主。
布依族大多居住在平坝、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处,故素有“布依水乡”、“水乡布依”的美称。
布依族地区林业也较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区之一。
二、布依族文化之语言文字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红水河南岸的壮族北部方言略同,部分兼通汉语,使用汉文。
布依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三个土语区,过去没有文字,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
三、布依族文化之宗教信仰布依族信仰多种神灵。
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社有社神,每个村寨都建有土地庙。
一些古老或奇特的大树,或巨石悬崖以及山洞,都被认为有神灵。
甚至耕种的水田也有神。
有的还供雷神、门神、灶神、龙王等等。
自明及清以后,佛教、道教、天主教传入布依族地区。
布依族的祭祀和占卜都由本民族“濮摩”即巫师主持。
占卜分为鸡骨卦、竹卦、蛋卦、米卦等等。
布依族
![布依族](https://img.taocdn.com/s3/m/c3ee87cca58da0116c1749d2.png)
简介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
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省的部分地区。
人口二百五十四万多。
文化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
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
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
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
大歌和小歌是流传于黔南的具有多声部结构的两种歌唱形式;盘歌则用唱歌来盘问对方,随机应变互相问答,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皆可入歌。
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等。
节庆布依族传统节日除大年(春节)、端阳节、中秋节基本与汉族相同外,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牛王节”等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
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个别地方有"撒秧粑节","小年","腊月二十九","正月二十七"和"三月三",也过汉族节日。
服饰饮食布依族多居住在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
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长裤。
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
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
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次之。
特别喜食糯食,逢年过节和招待亲友,要蒸糯米饭或打糯米粑相送。
在节日里还喜欢食用数种花冉和树叶染制的各种“糯饭”。
糯食还有糍粑、圆糖粑、搭连粑、耳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
副食有各种蔬菜、豆类和肉类。
蔬菜加工制品有著名的“独山盐酸”、“酸辣椒”等。
肉类加工有熏腌腊肉和香肠;喜食狗肉,“花江狗肉”加工独特,味道鲜美,享有盛名。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85c43f8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c.png)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在这些多民族中,布依族是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
布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他们的传统文化在当地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如何创新发展布依族的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是布依族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广泛传承和影响。
布依族是贵州省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文化在当地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影响。
布依族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习俗、服饰、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布依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体现。
这些传统文化在布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传承,成为他们身份认同和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依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很好的创新发展潜力。
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是每个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
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它需要适应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
布依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内涵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创新发展来丰富和拓展其文化内涵。
布依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可以结合现代的音乐元素和舞蹈形式,使其更具现代感和观赏性;布依族的传统习俗可以与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度相结合,形成一套适应现代社会的传统习俗规范。
通过这种创新发展,可以使布依族的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增强其传承和发展的活力。
布依族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是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支持。
为了促进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贵州省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
贵州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政策,其中包括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还组织了多项活动和项目,以推动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为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支持条件,也为广大布依族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发展和传承其传统文化。
布依族苗族文化特色-ppt
![布依族苗族文化特色-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bd641a0740be1e650e9ad1.png)
民居
主要有干栏式建筑、平房、石板房等形式,有木结构、木石结构 、土木结构和石头结构。
建筑风格
干栏式建筑 : 在木(竹) 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 地面的房屋。一般所 说的栅居、巢居等, 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 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主要应为防潮湿而建,长脊短檐式的屋顶 以及高出地面的底架,都是为适应多雨地区的需要.
布依族,苗族 名族文化特色
布依族
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中国西南部 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 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 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 口的97%以上,是布依 族最主要的聚居地。
据2010年全国第六 次人口普查数据为 2870034人,占全国 人口比0.2153%。中 国的布依族主要分布 于贵州、云南、四川 等地,其中以贵州最 多,大部分聚居于黔 南、黔西南两个布依 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 市和贵阳市.
没有文字的苗族,其历史、 纺织、美术、几何学等诸多 知识,均靠服饰作为载体传 承。苗族服饰有着特殊的文 化内涵,服饰上动物、植物 等图案,体现了苗族千百年 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与大 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思 想。
传统节日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 新节、赶秋节.过苗年.吃新节.闹冲节.爬坡节.游方节.姊 妹节.捕鱼节.吃信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 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建筑特点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 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 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 还可放杂物。
苗族吊脚楼的分布
吊脚楼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贵州,湘西,四川,重庆, 广西,云南等地都有吊脚楼,为苗族,土家族,侗族,瑶 族,壮族,布依族,水族,汉族等民族所使用。苗族吊脚 楼居民主要分布于黔东南和湘西。
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
![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49c100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b.png)
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布依族的人们在习俗上有着怎样的风俗的呢,在饮食上的食俗还有一些生活中的禁忌又有着怎样的民俗,对此布依族的民俗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别具情趣的布依族婚俗布依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生息在安龙县境内,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因此,在布依族社会中,还保留着富有民族特色、积极健康的节日、风俗、曰惯。
尤其是其婚姻的缔结,更是别具情趣。
“浪哨”系布依语,即恋爱之意。
青年男女浪哨的主要方式是唱歌,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建立感情,进而选择情投意合的伴侣。
这样的歌就叫“浪咱歌”有些地区又叫“万由”。
“万”即歌的意思,“由”是情人的意思。
因此,一般把“浪哨歌”和“万由”译为“情歌”。
浪哨歌有初识、试探、赞美、蜜恋、起誓、相念、送郎、苦情、逃婚等九类。
男女初次会面,就唱《初识》歌,如“初来唱歌脸皮薄,好比拉牛下陡坡,心跳就像雷打鼓,脸上犹如染红药。
双方认识后,就互相探明对方的情况,即唱《试探》歌:“出门就见映山红,花多叶少开得浓,心想伸手摘一朵,不知妹心同不同?”互相摸底后,双方情投意合,就从心底发出赞美对方的《赞美》歌:“枝上的玫瑰,朵朵开得美,迎着五彩朝霞,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寨上的姑娘,赛过朵朵玫瑰,讲话像唱歌,唱起歌来惹得奇心醉。
经过互相赞美,双方的感情又深了一层,都沉浸在甜蜜的恋爱生活中,就唱起《蜜恋》歌:“我在灯下纺棉线,棉线老是断、莫去怪线断,只怪自家心里烦、莫怪心头烦,只怪楼下月琴叮咚弹、背时月琴呀,声声把我唤。
为巩固忠贞的爱情,双方立下了金玉誓言,就唱《起誓》歌:“生不丢来死不丢,挖舵泥巴捏小牛,小牛放在田坎上,哪年吃草哪年丢。
青年男女的浪哨活动,一般是在节日、赶场的日子进行,平时各自在家进行农事,若久不见面,就唱《相念》歌:“想念情妹呀,心神不定昏沉沉,走路常常踩进水出里,在家常常碰板凳,错把小鸡当鸭唤,错把石磨当饭颧;像被箭射中的山鹰,周身瘫软没精神。
布依族风俗习惯.docx
![布依族风俗习惯.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10d3f17cf84b9d528ea7a77.png)
布依族风俗习惯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拥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他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
作为贵州布依族的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许多文化和生活习惯。
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 “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的节日。
这里我们说的是传统的农村布依族人家怎样过年。
一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拥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他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
作为贵州布依族的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许多文化和生活习惯。
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的节日。
这里我们说的是传统的农村布依族人家怎样过年。
一般的家庭会早早的开始筹备新年,大概会从腊月(农历的十二月份)开始,首先从一些食品的准备到对一些行为活动的禁忌都在准备的行列,而且这些禁忌的很有讲究。
作为一名普通的布依族妇女,学会酿米酒是必须的。
在方言里面米酒叫做“ bian g35da ng jiu。
"酿酒的原材料就是布依人自己生产的农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为主)这样的米酒和普通白酒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口感很好,醇香的味道让你垂涎。
此外,在酿制过程中,如果有邻居来访,必须将新酿出的米酒与邻居分享,为了讨个吉利,喝酒的人一般都会说你们家的今天烤的酒啊,出来了酒缸都装不完了”等诸如此类的话。
同时酿酒得到的多少,也能寓意出这家人来年的家运、财运等方面是否顺达,如果酿出的酒比预想中的多,来年家里就会顺顺利利的,老少平安等。
酿酒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一般会放在最早来准备。
接着是做豆腐(在没有机械设备以前,布依族都是用传统的石磨来磨制,中间要用人工来推)所以他们习惯叫推豆腐或磨豆腐。
新鲜的酸汤豆腐作为年夜饭上的一道靓菜。
但很大部分做出来的豆腐,都是用盐腌制而成的咸豆腐,和腊肉一起用烟熏,就成了干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的时间,干豆腐食用也很简单,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盘中,味道幽香可口。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fc29cc6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7.png)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传承方式,是贵州省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之一。
通过对布依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展,可以有效激发布依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推动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
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在贵州省地区分布广泛。
布依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服饰、建筑等多个方面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资源是推动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珍贵宝库。
比如布依族的传统民居建筑融汇了苗族、侗族、水族等多个民族的建筑风格,这为布依族传统建筑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样式和风格。
布依族的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也是传统文化创新的宝贵资源,可以为现代化的表达方式提供素材和灵感。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方式。
布依族的传统文化由于长期封闭在山区中,相对独立于外界文化的影响,得以保持和发扬。
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以家族为单位,寻求各族群中的智者来传承文化,这种传承方式保证了传统文化的纯正性和连续性。
布依族的文化传承也注重通过生活方式、节日庆典等场景来传播和弘扬文化,使文化传承与群众生活相融合,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贵州省在推动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贵州省政府出台了“保护传统村落、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旨在通过保护传统村落,推动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贵州省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布依族服饰展、布依族音乐舞蹈比赛等,来宣传和推动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有着广泛的现实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传统村落的拆迁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使得布依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消亡的风险。
现代社会对多元文化的需求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为布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市场。
布依族民俗文化(布依族民俗文化的主要特色)
![布依族民俗文化(布依族民俗文化的主要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89f0dd6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4.png)
布依族民俗文化(布依族民俗文化的主要特色)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布依族民俗文化,以及布依族民俗文化的主要特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布依族的风俗2、布依族的习俗什么3、布依族的风俗习惯4、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的风俗布依族自古以聚族、聚姓而居,即一个村寨几十户、上百户几乎都是一族一姓,同宗。
布依族家庭实行父系家长制,家长有支配家中经济和指挥成员的权力。
在布依族,婚姻习俗不尽相同,有父母包办的婚姻,也有完全自主的婚姻。
布依族丧葬在清代以前布依族的习俗什么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
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
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
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
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年节食俗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
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
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布依族文化概述
![布依族文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8c0c3751711cc7931b716e7.png)
布依族文化概述布依族民俗文化,从居住、服饰、婚姻、节令、丧葬、宗教信仰等方面观察,有许多“土著”(原住民)的痕迹。
千百年来,已逐渐演变,且受外来文化影响,现在很难确认其历史原貌了。
但是,仍可以从中窥见一些布依族民族文化的特点。
即使与其他民族习俗文化交往融合,布依族仍牢固地保存着本民族的许多习俗文化。
布依族民住自古以来,布依族居住地,多选择在溪流两岸田坝旁边。
同姓聚族而居,房屋多建于坡脚。
寨子后面是树木茂密的山林,前面和左右普遍栽有竹林,种有芭蕉。
各家各户也有竹树围绕,自成院落。
一眼望去,整个村寨翠绿浓郁,风景秀丽。
布依寨一般几十户上百户,少有单家独户的。
其他杂居的民族也不多。
布依族先民的住房,历来盛行“干栏”建筑。
赫章可乐西汉墓出土“干栏”建筑模型(模型),其结构、形式、与宋代、明代甚至以后的“干栏”建筑,基本上一致,仅细部有变化而已。
《北史·南僚传》载,僚人(布依族先民)“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
又称“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
这种古代楼房,简便狭小,底层空敞,人住楼上。
唐代仍如此,《旧唐书·南蛮传》说是“人楼居,梯而上”。
宋代大概已经把底层围起来养猪养鸡,周去非《岭南代答》云:“上以自处,下居鸡豚。
”明代更是普遍利用于饲养家禽家畜,邝露《赤雅》云:“人栖其上,牛羊犬豕畜其下。
”明清以后,汉族迁居布依族地区的渐多,其平房建筑形式为布依族吸收。
但是主要还是保存干栏建筑,只是多改为木石结构,即石料砌墙壁,木料装楼,做檩、椽、门窗。
如果建平房,则在一侧另建偏厦(小房)饲养牲畜和堆放农具。
正房居中,前为堂屋,其后壁设神龛,供奉祖先神位。
神龛前置一方桌,平时作餐桌,节日作祭祀用。
堂屋后半间及两头的开间,分别为卧室、厨房、火炕等。
安顺、镇宁、关岭、普定、六枝一带,用当地盛产的石料建房,从房屋基础到墙壁,全用石块垒砌,屋顶也用薄石板当瓦盖,俗称“石板房”。
房屋有独立的三五长间,有带天井的三合小院。
传统民族文化布依族介绍宣传PPT
![传统民族文化布依族介绍宣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3da8e6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0c.png)
民族习俗的智慧
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或做成大鸟
六
月
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与此同时,召开“议榔”会议,宣布各种
六
榔规榔约,且由榔头监督执行,借以保护社会财产安全。许多地
走
02 民族习俗的智慧
进
The wisdom of national customs
布
03
石木交织的家园
A home intertwined with stone and wood
衣
04 欢庆丰收的旋律
族
The melody of a bountiful harvest
民族文化介绍
壹
民 族
ZHONG GUO XI NAN DE BAO ZHANG
民族文化介绍
走进布依族 Z O U J I N B U Y I Z U
布/依/风/情 世/代/相/传
民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 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族
汇报人:XXX
时间:202X.XX
民族文化介绍
目录
01
中国西南的宝藏
Treasures of Southwest China
十二部对歌,想象丰富,唱词扣人心弦,可以连续唱七八天,是罗甸、望模、班亭等 县布依族的主要娱乐形式,相当普遍。
民族文化介绍
走进布依族 Z O U J I N B U Y I Z U
布/依/风/情 世/代/相/传
民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 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布依族文化PPT
![布依族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b47af78d6bec0975f465e254.png)
音乐
• 布依族的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器乐与戏曲 音乐3类 。 • 民间歌曲依据其表现内容、演唱场合等不同,可 分为大歌、小歌、大调、小调、山歌调、唢呐调、 铜鼓调等。 • 乐器种类也很繁多,有铜鼓、铜锣、钗、勒尤、 笔管、姊妹箫、口弦、木叶、唢呐、月琴等。其 中最有名的器乐是“八音坐唱”。 • 布依戏分“土戏”和“彩调”两类。 “土戏”由 八音坐唱发展而来,彩调由广西传入,其唱腔、 音乐与广西彩调、贵州花灯有密切联系。
作者:XX
布依文化
• • • • • • • 历史和语言 节日和禁忌 服饰 婚丧嫁娶 居住形式 经济和未来发展 布衣文化面临的危险及保护
历史
• 布依族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 “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 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 称“八番”、“仲苗”、“青仲”、“仲 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 后,统称少数民族布依族。 • 布依族自称为“濮越”[pu yai]和“濮 尧”[pu rao]。 pu是“族”、“人”之 意。pu yai直译为“夷族”或“越族”; pu rao直译为“尧族”或“我们民族”。
节日
•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阳节、中 秋节等与汉族基本相同外,还有“二月二”、 “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 ”、“六 月二十一(查白歌节)”“七月半”等富于本民 族特色的节日。 • 其中“六月六”节已有悠久的历史。据清乾隆年 晨李节昌纂的《南龙志· 地理志》记载:“六月六 栽秧已毕,其宰分食如三月然,呼为六月六。汉 语曰过六月六也。其用意无非禳灾祈祷, 预祝五 谷丰盈……”。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
• 据《华阳国志》记载,南、北盘江、红水河、 三岔河等江河流域是布依族先民濮越人的发祥地。 春秋时以江名国。红水河古称牂牁江 ,故又称牂 牁国。 • 据《贵州古代志》考其国境包括今乌江以南延 展到两广大部分地区。战国时牂牁国衰,被其 北部夜郎吞并,分布在这一地域的布依族先民, 是古夜郎国的主体民族之一。 • 布依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大约于春秋战国 至西汉末年,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隋唐时期, 封建领主经济兴起,王朝始给其首领封号,实行 羁縻政策。至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
布依学会工作总结
![布依学会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3fc16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9.png)
布依学会工作总结
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贵州省的山区地带。
布依族以种植水
稻和玉米为生,同时也以手工艺品和纺织品著称。
在布依族的生活中,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工作中,布依族人民展现出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通过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布依族人民的工作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布依族人民擅长农业生产。
他们利用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地形,精心耕种
水稻和玉米,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丰收。
他们懂得如何选择适合种植的品种,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如何科学施肥和灌溉,使得农作物能够茁壮成长。
在丰收的季节,布依族人民会举行丰收节庆祝,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其次,布依族人民善于手工艺制作。
他们利用当地的竹子、木头、羊毛等材料,制作出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和纺织品。
他们懂得如何利用原料的特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如何设计出独特的图案和造型。
布依族人民的手工艺品和纺织品在当地非常受欢迎,也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来源。
最后,布依族人民注重团结合作。
在农忙时节,他们会相互帮助,共同完成田
间劳作。
在手工艺制作中,他们也会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技艺。
通过团结合作,布依族人民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布依族人民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传承和
发展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他们的工作总结,不仅体现在丰收的喜悦和手工艺品的精美,更体现在团结合作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上。
布依族人民的工作总结,不仅是对自己劳动的总结,更是对生活智慧和文化传承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西南布依族文化要素总结-图文
布依族97%分布在贵州省,贵州省布依族分布情况如下: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州面积16804平方千米,人口292万)
册亨县面积2596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其中布依族人口占74.5%(约15.6万人)
望谟县面积3006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其中布依族人口占65%(约17.5万人)
贞丰县面积1512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其中布依族人口占40%(约13.6万人)
晴隆县面积1327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其中布依、苗等少数民族占54%
安龙县面积2238平方千米,总人口41万,其中苗、侗(应为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占43% 兴仁县面积1785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其中布依、苗等少数民族占20%
兴义市面积2911平方千米,总人口70万,有汉、布依、苗、回、黎等族,以汉族为主普安县面积1429平方千米,总人口28万,有汉、布依、苗等族
其中,册亨县、望谟县、罗甸县的布依族人口比重超过50%。
布依族人口比重在30%-49%的贵州县市则可能有贞丰县、晴隆县、安龙县;
贵州布依族人口较多(5万以上)或比重较大(20%)的县市,从行政区划上看,主要分布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现为安顺市)以及相邻的六盘水市、贵阳市和黔东南东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县市;从流域上看,主要分布于北盘江流域、南盘江北岸、蒙江(涟江)流域、曹渡河流域、金城江上游等(这些江河大多流入广西),从地形上看则多分布于云贵高原到广西盆地的过渡地带上。
自新石器时代起,布依族先民就在贵州生息繁衍,创造灿烂的石钺文化和青铜文化。
稻作文化,是古越人文化的重要标志,至今仍是布依族突出的生产生活文化特征。
一、居住文化
多选择在溪流两岸田坝旁边。
同姓聚族而居,房屋多建于坡脚。
寨子后面是树木茂密的山林,前面和左右普遍栽有竹林,种有芭蕉。
各家各户也有竹树围绕,自成院落。
一眼望去,整个村寨翠绿浓郁,风景秀丽。
布依寨一般几十户上百户,少有单家独户的。
其他杂居的民族也不多。
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普遍低于男子。
由于儿子长大成亲后多与父母分居另盖新屋,年老父母通常都随幼子一起生活。
按照不同的分布地区,布依族的住房形式有好几种。
一般以两层的楼房居多,但也有双斜面顶的草房或瓦房,半楼房和平房。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平县八达柯今天的少数村寨仍保留了过去布
依族三层楼房的建筑形式,即底层饲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存放东西。
半楼房多是依山势的斜坡修建,有的后半部为平房,前半部则是楼居;有的则是右半部系平房,左半部为楼房。
有的地区还保留了在住房南面或前后侧面用当地特产的风尾竹铺建供凉晒作物或衣服的阳台,与傣族地区很相似。
建筑材料各地均就近取材,普遍多利用当地所产的茅草、竹子、杉木和松木建盖。
牛街公社以洪、以德大队的布依住宅,则又多取用河边的天然砂石削切为长方形的大块石砖垒墙,既省工节料又美观适用。
这一带布依族住房的正堂屋内,普遍都设有“挂壁式”或“香案形”的神龛,也喜欢仿照汉族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和祖家牌位。
房屋两厢分隔成灶房、寝室或客房等。
不论是平房成楼房均喜欢在室内设火塘,主要作烤火之用。
从形制上看,有杆栏式楼房(贞丰县纳蝉布依村。
)、吊脚楼,也有平房;若论材质,有木结构的,有木石结构、土木结构的,还有用石头砌造的??
安顺、镇宁、关岭、普定、六枝一带,用当地盛产的石料建房,从房屋基础到墙壁,全用石块垒砌,屋顶也用薄石板当瓦盖,俗称“石板房”。
房屋有独立的三五长间,有带天井的三合小院。
整个村寨多为石板房,则人称“石板寨”,天然去雕饰,别具民族风情。
风水讲究: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讲究。
首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择依山傍水处作宅基,不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
面朝碧峰。
靠山最好是“卧狮拱卫”、“青龙环护”、“贵人座骑”等山势;向山要选“二龙抢宝”、“双龙戏珠”、“万马归槽”、“寿星高照”等形态。
好在布依族地区多为石灰岩山地,这种苍山翠岭并不难寻。
起房造屋要选吉日,吉日前一个月请木匠破料做房架。
竖房架的吉日要供祭鲁班师傅。
房架竖好,岳父家送来大梁,大梁上拴有红绸扎的大花朵,并有乐队和舞狮队鸣鞭炮伴送。
上梁时又要举行歌舞祭礼和宴饮。
最后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炭
火)到新居。
建新房的整个过程,在布依族村寨里都充满喜庆与互助的气氛。
二、饮食文化
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
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
和豆类为辅。
有木罐、鼎罐炊饭,有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苞谷粑、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花色品种。
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
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
贵宾来家做客,杀狗款待是一种很高的礼遇。
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
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
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
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
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
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
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
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
还善于调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鲜酸辣为美。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
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
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区有一种茶不仅味道别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听,这就是姑娘茶。
清明(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前夕,姑娘上山采回茶尖嫩味,热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一片叠成圆锥体,晒干,然后再经过加工,就做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
姑娘茶不仅形状优美,而且质量精良,是茶叶中的精品。
这种茶叶只赠亲朋好友。
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赠送给情人。
姑娘茶,姑娘采,姑娘做,这就是姑娘茶茶名的来历。
年节食俗
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
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
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
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腌菜
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
荤菜中,狗肉、狗灌肠和牛肉汤锅为上肴。
(部分布依族的分支族人不食狗肉,因狗曾经救过其祖先)在宰猪时布依族习惯在血盆中先放较多的食盐,然后与猪血一起搅动,防止猪血凝固,把葱花、佐料,加肉末下水烧汤,待汤冷却至室温,与猪血一起搅拌稀释,存放至凝固,即可食用,称为“生血”或“活血”,作为待客的最好菜肴。
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欢用黄牛做菜。
迎客酒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每年秋收之后,家家户户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 便当酒) 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
用。
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游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
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四月八”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姑娘茶”
布依人都是自己采制茶叶,其成分还包括金银花等其他植物。
布依人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