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
《太阳报》: Robber’s son, five, killed in his bed. (抢劫犯之子, 5岁,在床上被杀。)
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国外批评话语分析领域 目前已形成了Fowler、VanDijk、Fairclough、 Martin、Wodak、PaulChilton、RonScollon、 SiegfriedJager、EricJohn-son、Wetherell等人 为代表的各大学派及其分析模式。
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
系统功能语法分析 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 话语历史背景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分析
Halliday将语言所能完成的具有无限可能性 的功能抽象概括为三大语言元功能,即概念 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
Wodak代表维也纳学派,她从历史角度出发,把 话语放在历史语境(社会与政治)中,用话语—— 历史模式展开分析;
PaulChilton认知话语分析法基于认知科学、发 展心理学。除此之外,还有RonScollon的媒介话 语 分 析 学 说, Eric Johnso n 的 批 评 隐 喻 分 析 法,Wet herell 拉夫堡学派的话语心理学。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
1 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 2 批评话语分析的原则 3 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 4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以下简称CDA) 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
趋于质的研究的批评话语分析
趋于质的研究的批评话语分析一、概述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作为一种话语分析的重要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
尽管批评话语分析被普遍认为是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的一种,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以批评话语分析为题的研究论文并未完全体现出质的研究特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使批评话语分析更加符合质的研究特性,从而更好地关注社会问题,分析话语问题,并体现其社会实践性。
我们将回顾质的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脉络,总结其关键特征。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讨论批评话语分析与质的研究的共通之处,以及批评话语分析在突出其质的研究特征上需要加强的方面。
我们认为,批评话语分析在质的研究特性上需要加强的两个方面是:一是突出研究者作为研究工具的重要性,强调研究者与社会的契合度,避免为了研究而研究的选题方式二是突出对问题的解释性理解,避免追求绝对真理的倾向,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待研究结果。
接着,我们将提出一种趋于质的研究的批评话语分析模式。
该模式将更加注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深入分析社会问题中体现的话语问题,并强调其社会实践性。
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来展示如何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期在提升批评话语分析质的研究特性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
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话语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作为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揭示语言、权力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对语言中的不平等、偏见和歧视进行批判和反思。
近年来,批评话语分析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现有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往往过于注重宏观层面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忽视了微观层面的语言使用和个人经验。
这种倾向导致批评话语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生活脱节,难以有效揭示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批评话语分析与积极话语分析的对比研究
批评话语分析与积极话语分析的对比研究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所关注的话语类型和研究方法。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1. 话语类型的不同。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关注的是批评、指责、吐槽等负面情绪表达的话语类型,而积极话语分析则着重研究赞赏、表扬、支持等积极情绪表达的话语类型。
2. 研究方法的不同。
批评话语分析强调深入剖析批评话语的语言形式、语言行为及其对话语中主体的身份认同和权利关系的影响,通常采用内容分析、语篇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而积极话语分析则注重从情感和心理角度探究积极情绪表达的形式、效应和机制,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等。
3. 研究对象的不同。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关注的是批评话语的表达者与受众,如政治家、记者等舆情领袖对社会事件的评价,或者网络社区中吐槽、口水人、喷子等的言论。
而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则更多地聚焦于个体、家庭、组织等小尺度范畴,关注他们的积极性表现、情绪状态和社会认同等方面。
4. 研究价值的不同。
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目标主要是探寻负面情绪表达的形式、原因和影响,为缓和冲突、提升合作等提供思路和决策支持。
而积极话语分析的价值在于发现人们积极情绪表达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积极情绪对个体及组织的影响,并为产生更强大的个人、组织和社会效益提供参考。
综上可知,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是两种研究方法,在话语类型、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价值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但是,这两种方法也有相通之处,比如都是从语言行为的视角出发,探讨语言信息对心理和社会的影响,在不同场合和形式中的变化和发展。
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
结论
当然,作为一种新兴的分析方法,批评性话语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例如,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在实践应用中,还需要结 合具体语境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总之,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极具前景的 研究领域,值得我们继评性话语分析
3、意识形态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的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 的价值观和观念,而这些又通过语言体现出来。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如何反映和 传播意识形态,以及这种传播如何影响社会现实。例如,在商业广告中,商家常 常利用意识形态来推销产品,通过塑造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和态度来达到销售目 的。广告中的语言手段,如比喻、暗示和形象等,都是为了将商品与积极的意识 形态起来,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权力关系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2、权力关系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权力关系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权 力关系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结果。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 权力关系,以及如何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影响。例如,在政治演讲中,权力关系的 体现尤为明显。演讲者通过语言手段,如选词、语气和修辞等,将自己的观点强 加给听众,从而巩固或改变他们对于某些问题的认知和态度。
4、话语权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4、话语权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话语权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在一定社会语境中,特定个体 或群体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的权力就是话语权。批评性话语分析如何通过话 语权的争取和行使,来改变不合理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例如,在媒体报道中, 和编辑往往通过行使话语权来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和提高公众意识。他们可以通 过客观报道、揭露真相和批判不公现象等手段,争取公众的支持和改变社会的权 力关系。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框架探讨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框架探讨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新兴的话语分析方法,主要是为了用来揭示在语言当中隐藏的权力、意识形态和霸权。
概括地介绍了Fairclough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向度模型的分析方法,以及作为其理论来源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
标签:批评性话语分析;意识形态;及物性;情态;互文性1 引言批评性话语分析来源于批评性语言学。
由Roger Fowler等于1979年在他们的专著《语言和控制》中首次提出。
近年来,批评性话语分析处在不断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建立了作为新的话语分析方法的国际声誉。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研究如何重新连接被作者改变或隐藏的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使相互之间晦涩的关系明朗化。
它关注的话题除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教育上的不平等、法庭等等外,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运用于他们各自的研究中。
2 Fairclough的三维度模式Fairclough的三维度模式为特定文本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提供了研究框架。
他通过三个层面描述了他对于“什么是话语”和文本分析的观点:首先,社会生产的状况及其阐释。
其次,生成的过程和阐释。
最后,前两个阶段的产品,文本。
Figure 3-1: Discourse as text, interaction and context上图清楚地说明了文本是话语时间的产物,它包括文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而所有的这些最终都是由特定的社会实践决定的。
对于Fairclough来说,单独文本分析对于话语分析来说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能表达文本和社会以及文化过程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需要用多学科的视野来综合文本和社会分析。
根据话语分析的三维度,Fairclough发展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个阶段:描述、阐释和解释。
描述阶段主要关注文本的正式属性。
包括词汇、语法和文本结构等。
它是分析的第一层,分析的目标是文本。
阐释阶段主要关注的文本和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或将文本作为生产过程的产物,或作为阐释的来源。
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语言的认知过程和话语的社会性。
虽然它们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但是将这两种方法融合起来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作用。
认知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的认知过程,即人类在使用语言时是如何思考、理解和表达的。
它探讨语言系统和语言实际运用之间的关系,关注语言结构、语义和语用的认知原理。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以认知科学为基础,运用实验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方法来研究语言认知过程。
它帮助我们了解人类为什么能够理解和产生语言,以及不同语言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与之相对应的,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社会语言学方法,主要关注话语的社会性和权力关系。
它研究语篇和交际中的话语结构、语言使用方式和话语的社会效应。
批评话语分析强调通过分析话语来揭示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问题,它关注话语的权力、阶级和性别维度,并对社会不平等进行批判性分析。
将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融合起来,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语言时更全面地考虑到语言的认知和社会维度。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可以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认知基础和理论支持,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和语言行为的动机。
而批评话语分析则可以为认知语言学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语境,使我们将语言研究置于社会和历史的背景之中。
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作品中的语言结构、思维模式和认知过程,从而解读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我们也可以借鉴批评话语分析的思想,关注作品中的权力关系、社会意义和话语的文化背景,从而对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入的批判性分析。
这样,我们可以将文学作品的具体语言现象与作者和读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相联系,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社会功能。
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是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其中认知语言学关注语言的认知过程,而批评话语分析则关注社会语言话语的批评和分析。
两者在研究领域和方法论上各有侧重,但是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和交叉之处。
本文将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的融合点。
首先来介绍一下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习得、语言处理和语言理解的学科,它关注语言的认知过程,试图揭示人类如何通过认知活动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义、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语言知识,以及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
批评话语分析则是一种文本分析方法,关注社会语言话语的批评和分析,通过对话语中的权力关系、话语建构和话语批评等方面的分析,揭示话语中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
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融合的一个可能的研究领域是语言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
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话语的权力和意识形态,两者可以结合起来,揭示话语中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认知加工过程。
可以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语言权力与认知加工的关系,探讨不同社会群体对话语的认知加工过程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受到社会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还有很多其他可能的研究领域,例如语言的社会认知和意识形态、话语的认知加工和解读、话语的权力结构和认知加工等。
这些研究领域的探索将有助于深化对语言和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丰富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需要综合运用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本分析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对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和研究者来说,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才能够开展相关研究,取得有效的研究成果。
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是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但是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有一定的交叉和共通之处。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探索人类思维与语言交流的一面镜子人类作为一种社交动物,通过思维交流和语言表达,实现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意见表达等各种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批评话语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交流形式,常常被用来表达不满、指责和质疑。
然而,批评如何进行、何时合适、如何处理批评等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尝试分析批评话语的特征、影响和应对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批评话语的特征。
批评话语通常具有负面情绪,包括不满、不悦、指责等情感色彩。
这是因为批评往往是针对他人的行为、言论或态度的质疑和否定,而负面的情绪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反应。
此外,批评话语还具有明确的表达对象和目的。
通过批评,人们希望达到某种目的,比如引起对方的反思、改变其行为、推动社会进步等。
因此,批评话语往往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调整行为的意图。
其次,批评话语对个体和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个体而言,批评话语可能会造成伤害和情绪波动。
由于批评常常以负面情绪为主,当被批评者接收到批评话语时,可能受到情绪上的冲击,失去自信心,产生自我怀疑、自责等负面情绪。
同时,批评话语也可能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有些人可能因为批评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但也有些人可能出于逆反心理而坚持自己的立场,甚至产生相反的行为。
在社会层面上,批评话语还可能引发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
特别是在当今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批评话语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引发较大规模的社会舆论,甚至导致群体对立和冲突。
批评话语的传播还可能导致舆论倾向的形成,从而影响公众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看法和评价。
然而,对于批评话语的合理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受批评时,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方式来应对。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客观分析批评的内容,深入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
其次,我们可以主动寻求真实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自己的行为和表达方式。
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与批评者对话,了解其关注的问题,从而建立互信和理解。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从批评中汲取经验,实现自我反思和成长。
批评话语分析的意蕴与价值论析
第 2期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 辛斌 :< 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 , < 外国语= 》2 0 0 2年第6 期。
-
】 31 ・
新疆社 会科 学
2 0 1 3年 第 4期
以看到 ,系统功 能语 法 将语 言与说 话 ( 写作 ) 者 、听众 ( 读者 )及 他们所 处 的环 境 建立 了连接 ,
将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连接语篇本身与语境形成微观社会形态 , 从 而认识语言的本 质。在具体考察这一微观社会形态 内的连接关 系时 ,既要明确 “ 语篇表达意义 的方法和原 因” ,
会 和个 人 的需 要 关联起 来 。基 于此 ,他将 语 言 的功能 概括 为概 念功 能 、人 际 功能及 语篇 功 能 。其 中概念 功能 主要 是说话 者 的 内部经 验世 界 以及相 关各 事务 之 间的逻辑 关 系 ;人 际功能则 总 结 了语
言在建立和维护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功能;语篇功能将语言与其使用者所处的情境联系起来 。 ② 不仅如此,H l a l i d a y 的系统功能语法 ,特别是他关于 “ 语域” ( r e g i s t e r ) 、语境、衔接及连贯 的理论 ,为从宏观上考察语篇结构以及语篇与语境的关系提供 了理论框架和具体方法。 ③ 由此可
A n l a y s i s)在英 国兴起 ,它密切关注
于语篇生成背景 ,通过结合语篇语言特点探究社会 意识形态对其的影响,进而揭示语 言与权力、 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的复杂关系。批评话语分析的出现为语篇分析提供了新 的思路与方法 , 将话 语与社会有效连结而凸显其价值 ,并广泛应用于社会语言学 、传播学 、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 。
批评话语分析的语言学基石——试论批评话语分析与系统功能语法的关系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6批评话语分析的语言学基石——试论批评话语分析与系统功能语法的关系许 伊【摘 要】批评话语分析(CDA)是近二十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侧重于话语及话语生成的社会政治问题,研究话语与社会及意识形态的关系。
Halliday首创的系统功能语法(SFG)将语言解释为一种社会符号,强调语言的社会文化属性,视之为一套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表达特定意义的符号系统,其独特的社会功能视角对批评话语分析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成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语言学基石。
【关键词】批判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 意识形态一、前言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或CDA)是一门考察话语实践、权势关系及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跨学科研究,其出发点是对语言和话语本质的重新审视,认为语言并非中立地、客观地再现真实的手段,而是联结我们与外在世界的符号媒介,左右并构筑我们对世界的感知;话语则作为社会活动的具体形式生成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具有复制某种权势关系、特定的意识形态倾向并使之合理化的功能。
CDA的这种注重语言的使用,试图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考察语言的倾向与Halliday首创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简称SFG)一脉相承,因此SFG很自然地为CDA所接纳,并成为其语言学基石。
SFG中的社会符号思想、语域学说、情景语境思想、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思想、语言系统观等均已被广泛运用到CDA的一些论著中(参见Fowler, 1996; Fairclough, 1992, 1995; Hodge & Kress, 1988)。
虽然某些术语及概念经过了适当的简化和修订,但基本上采用了SFG的整套语言分析模式。
本文旨在证明SFG作为一种语言研究模式对于CDA 的有效性和适切性。
二、继承与发展——批评话语分析与系统功能语法的关系(一)批评话语分析一览批评话语分析是近三十年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
批评话语分析介绍任润萌
任润萌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研究方法
任润萌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注重深入的文本分析,也运用统计分析来 验证研究假设。
研究特点
任润萌的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她借鉴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
任润萌的影响与启示
影响
任润萌的学术成果对批评话语分析领域产生 了重要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 和实践指导。
企业话语分析
企业话语分析主要关注企业文本中的语言使用和话语结构,探究企业如何通过语言手段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认知和 态度。
研究者通过分析企业宣传资料、广告、社交媒体等企业文本,揭示企业话语中的隐含意义、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等,从而为 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品牌管理建议。
教育话语分析
教育话语分析主要关注教育领域中的语言使用和话语结构,探究教育话语对学生 认知和发展的影响。
数据获取与处理的难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批评话语分析需要处理大量的 文本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
处理数据成为一大挑战。
技术支持与创新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新 技术提高话语分析的效率和准
确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伦理问题与规范
在话语分析过程中,如何保护 被分析者的隐私和权益,避免 伦理问题的出现,需要建立相
应的规范和标准。
研究者通过分析教师课堂话语、学生作业、教育政策文件等教育文本,揭示教育 话语中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评价标准等,从而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提供有 益的启示和建议。
社会话语分析
社会话语分析主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语言使用和话语结构,探究社会话语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影 响。
研究者通过分析社会事件、社交媒体、公共演讲等社会文本,揭示社会话语中的身份认同、社会阶层 和社会运动等,从而为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提供有益的视角和分析工具。
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语言学研究的分支,它主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指导,将语言学,认知和社会紧密联系,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与权利,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它打开了语篇分析的新篇章。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权利;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94-02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是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注重语言的共性,探讨语言的句子层面,认为语言独立于语境存在。
然而随着理论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话语的研究向社会实践方面发展,注重语言使用的语境,强调语言在构建社会权利关系中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以关注语言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内容的新的研究领域——批评话语分析应运而生。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产生背景话语分析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harris 1952年在language杂志上发表的题为discourse analysis的文章中。
到了70年代,得益于理论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计算机语言学的兴起以及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人们打破了传统语法的束缚,将视角更多的放在语言与语境,社会实践的关系上。
到了80年代,话语分析领域发展处一条新分支,主要研究话语运用的语境包括其社会语境,文化语境,政治语境,即发展为后来的批评话语分析。
二、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及理论基础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
而批评语言学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的研究离不开社会,语言反映与构建社会结构。
批评语言学不仅研究语言的外表,还研究语言的内涵,不仅对语篇的意义感兴趣,还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
批评性话语分析受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另外,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和福特的权力话语理论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在国内语言学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简要介绍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阐述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重点回顾和分析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包括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数据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者提供全面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理论思考,推动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关注和兴趣,共同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创新。
二、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作为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以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在中国,批评话语分析经历了从引进介绍到自主研究的发展历程,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如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框架、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方法等。
这些研究不仅为国内学者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开始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批评话语分析进行本土化改造。
他们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环境污染等。
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社会问题的语言表征,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新趋势。
学者们利用大规模语料库,对特定话题或事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
批评话语分析2篇
批评话语分析2篇批评话语分析1:在社交媒体上,有许多针对政治人物和公众人物的批评话语。
这些话语可能是通过评论或个人帖子表达的,可能是在论坛或讨论组中发表的,也可能在聚会和社交场合中发表的。
不管在哪种情况下,批评话语都是一种社交行为,它允许人们表达他们对某个特定问题或人物的看法。
然而,批评话语也可能会带来阴暗面,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贬低、侮辱和歧视。
在一些情况下,批评话语被视为对人权的侵犯。
举个例子,一些人利用种族、性别和性取向等来攻击特定的人物。
这种做法不仅显得不负责任,而且也会造成伤害和痛苦。
许多人认为,这种方式的批评话语影响到人们的自尊心和身份认同,因此应该避免使用。
相反,批评话语应该是有建设性的,它应该表达对问题的担忧和对改变的期望。
然而,在处理批评话语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假信息和虚假言论。
一个人在表示自己的担忧时,可能会有一个不准确的信息来源或者持有误解,这可能导致错误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蔓延。
在这种情况下,对批评话语的回应不应该是反扑或批判,而应该是通过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正,确保公众正确地了解事实。
因此,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需要遵守社交规范,当我们表达批评话语时,应该有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批评话语进行独立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其所表达的真正意图和准确性。
批评话语分析2:网络上的批评话语存在着一定的好处和坏处。
对于一些事实问题和社会问题,批评话语经常会促使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多地了解和讨论。
可以说,批评话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
然而,批评话语同样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些批评话语没有任何建设性,只是键盘侠在网络“呐喊”,这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会影响到被批评的人的情绪和心理。
更有甚者,一些批评话语会发展到个人攻击和言语暴力,给社交媒体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遵守网络社交规范,让批评话语更具有建设性。
一方面,我们应该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浅析批评话语分析
浅析批评话语分析作者:张平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10期【摘要】批评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通过分析语言特征及其文化背景揭露隐含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进而揭露意识形态、语言和权力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释批评话语分析,即定义、批评话语分析中意识形态、语言和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批评话语分析与其主要的分析方法—系统功能语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意识形态语言权力系统功能语言学一、批评话语分析的定义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由英国语言学家Fowler等人在《语言和控制》一书中首次提出。
CDA旨在研究意义背后的意识形态,尤其是通过分析大众语篇的特点及其社会和历史背景揭露意识形态、语言和权力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露不容易被读者感知的各种假设和信念以及这些假设和信念是如何隐藏在语言之下的。
二、意识形态、语言和权力之间的关系由于CDA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揭示意识形态和探索意识形态、语言和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三者是CDA重要的三个概念,因此需要详细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Althusser(1984)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切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没有意识形态的各种表现,人类社会就无法生存。
意识形态不只是指个人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而是指参与者作为社会群体成员所形成的特殊身份和经历的过程。
意识形态在控制个人或群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根据常识假设进行语言交流,但往往很难注意到这一点。
这种基于常识的假设就被称为意识形态。
批评语言学将意识形态定义为“人们所想所说以及与社会交往的各种方式的总和。
”因此,意识形态的功效在不被发觉时才能达到最大的效力,如果被发现了,则不再具有维护不平等权力的能力。
检验意识形态的有效方式就是通过语言。
Fairclough (1989)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权力的行使越来越多地通过意识形态,特别是通过语言的意识形态方式实现。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共五则范文)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摘要: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与其相互影响,相互包含。
话语分析,既是其三者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既概念、理论渊源、分析原则及主要方法。
其中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
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分析原则;方法1.引言1.1什么是批评性话语分析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也叫做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 ics),旨在通过分析语言特征及其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挖掘隐含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 进而揭露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批评性话语分析诞生于20 世纪70 年代,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在《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提出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 揭开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序幕。
批评性话语分析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不同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诠释不尽相同。
Van Dijk认为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动力和兴趣来自于紧迫的社会问题,他希望通过分析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
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关注社会不公正、不平等、权势,更意在揭露在这些不公正、不平等和权势的构建和维护过程中话语所起的微妙作用。
Fairclough 认为“批评”的意思就是要揭示人们所不清楚的某些关系,比如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Lazar 把批评话语分析理解为对已经“自然化”的事物“去神秘化”的过程。
Cameron指出这种自然化往往是服务于特定利益而违背了他人的利益。
批评话语分析述评
批评话语分析述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引言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批评话语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
本文将回顾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基本方法,探讨其在教育、媒体、政治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批评话语分析的优缺点。
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批评话语分析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
当时,语言学家们开始语言与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尝试通过分析话语来揭示社会结构和不平等现象。
到了80年代,批评话语分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理论和方法论,并开始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教育、媒体和政治等。
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文本分析、访谈分析和图像分析。
文本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揭示文本中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在文本分析过程中,批评话语分析者通常文本的词汇、语法和结构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现实。
访谈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中了解话语实践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访谈中的语言使用和互动过程,可以揭示访谈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访谈者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图像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新兴方法,通过对图像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揭示图像中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在图像分析过程中,批评话语分析者通常图像的视觉元素、语境和社会背景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现实。
批评话语分析的应用批评话语分析在教育、媒体和政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批评话语分析可以帮助教育者理解教育政策、课程和教学实践中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和改进教学质量。
例如,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批评话语分析,可以揭示课程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反馈和建议。
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
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思想。
费尔克劳夫是当代批评语言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在语言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核心观点、方法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思想的全景图。
本文将简要介绍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背景和发展脉络,阐述其理论框架的构建过程及其与语言学其他流派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详细解析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观点,包括话语、社会、认知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话语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现实。
本文将介绍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论,包括文本分析、语境分析和解释性分析等具体方法。
这些方法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将帮助我们揭示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探讨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领域,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都能为我们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本文还将对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费尔克劳夫(F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深植于语言学、社会学和批判理论的多元融合,构建了一个独特而全面的分析框架。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三个核心领域: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理论和批判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费尔克劳夫提供了话语分析的基本工具。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和社会性,认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活动的媒介。
费尔克劳夫借鉴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将话语视为社会过程的一部分,认为话语的生成和理解都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语境的影响。
社会理论为费尔克劳夫提供了分析话语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视角。
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
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
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具有极强的实践导向作用。
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传统语言学忽略了语篇的社会属性,而批评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
语言不单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
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语篇本身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
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
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
近年来批评语言学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如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等等。
它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田海龙,2003:40)。
它是一种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根据的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辛斌,1996)。
批评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和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School)的社会批评理论。
他们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所有组成部分都是某种权力的反映。
罗杰·佛勒和甘瑟·克里斯还受到了米歇尔·福科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4期 山东社会科学 N o.4总第188期 S HANDO NG SOCI AL SC I ENCES GeneralNo.188试论批评话语分析张 艺 高 云(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从社会结构高度讨论话语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权利关系。
它不但研究语言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
本文主要回顾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探讨它的哲学渊源,并列举了批评话语的主要分析方法,最后指出了它的发展动态。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哲学理论基础;分析方法[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1]04-0124 04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话语分析开始关注语言在建构社会权利关系中的作用。
而当时语言研究的热点仍是语言的形式,即Cho m s ky所倡导的形式语言学,形式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共性,认为语言独立于任何语境。
虽然语用学研究语言与语境的关系,但侧重点却是语言使用者的语用能力,把句子或句子成分当做基本单位。
而社会语言学则旨在描写和解释语言变异以及交际事件的结构,并不涉及社会等级制度和权利。
在这种背景下,对话语、话语的生成、阐释及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标志着新的研究兴趣 批评话语分析的产生。
每个与批评相关的研究领域都会涉及诸如责任、利益和意识形态等问题。
它们不只是关注纯粹的学术或理论问题,而且是从当前最流行的社会问题入手,批评性地分析谁握有权利、谁有责任并可以解决问题。
所以批评话语分析主张 语言就是社会实践 ,认为语言使用的语境至关重要,尤其关注语言与权利之间的关系。
批评话语分析由批评语言学发展而来,批评话语分析发起人之一W odak 指出批评语言学(C ritical L i ngu istics)(简称CL)与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 l D 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可以互用,但目前更倾向于用批评话语分析来代替之前的批评语言学。
批评话语分析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出版的两本书Lan guage and C ontrol和lan guage as I d e ology奠定了批评语言学的基础,90年代批评话语分析进入成熟期。
其主要代表人物Van D ijk、F a irclough以及W odak先后在撰写或主编的一系列著作如H an dbook of D iscourse A nalysis、Language and P o w er、Language、P o w er and I deology中解释阐明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假设、原则和研究步骤。
批评性话语分析从诞生之日起,就在语言学界得到迅速发展,并得益于哲学、社会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传媒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成果,形成了其综合性、跨学科的特点。
二、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话语分析虽然最早出现在Z elli g H arris1952年在language杂志上发表的题为D isc ourse Anal y sis的论文中,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到了70年代,由于理论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计算机语言学的兴起,特别是语言哲学家Aust i n、Searls与G rice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以及H alli day影响的日益扩大,人们收稿日期:2010-12-17作者简介:张艺(1968 ),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高云(1970 ),女,山东省临沂市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N or m an Fai rcl ough and Ru t h W odak, C riti cal D i scou rse An al sysis ,i n T.van D ij k(ed.),Discourse S tud ies:A M u lti d isci pli nary In troduc ti on,Vol um e2,London:Sage,1997,pp.258-284.Ruth W odak, W hatCDA is ab out–a summ ary of it s history,i m port ant concepts and its devel opm en ts i n R.W odak and M.M eyer(ed.) ,M e t hod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 y sis,London:Sage Pub licati ons,2001,pp.1-13.124不再只拘泥于传统语法分析,而开始用新的视角研究语言,引入了语境、语域、照应、指示、回执、替代、衔接、连贯、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等概念,使语言研究大大超越了句子的范围。
到了80年代,话语研究的范围扩大了,开始与别的学科交叉,如医学、法律等。
此时话语分析主要有两个走向:一是运用言语行为理论、话语分析、语用学等语言学理论对话语本身的结构及其组织、运用规则进行研究;二是对话语运用的社会、文化、政治关联进行研究,并由此发展社会批评理论,比如福柯、赛义德等人的研究。
而这两个方向都显示出向对方靠拢融合的趋势,如课堂、医患会话中的权利问题,而福柯关于权利、知识的理论也用在了具体的话语分析中。
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批评话语分析(C rit ica lD is course Analysis ,简称CDA )正是深刻洞悉了这两个方向的缺陷与优势,力图把话语的文本分析与话语的社会政治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多向度跨学科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
批评话语分析与传统分析话语不同之处在于它把传统上以文学语篇为对象的文体学分析技巧广泛应用于对非文学语篇的分析上,特别重视语言、语篇和社会结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Fa irc l ough 认为批评话语分析在于揭示语言是如何通过特定方式建构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的。
它所研究的话语形式包罗万象,非常广泛:既有官方文件、法律文书等公共话语形式,也有旅游手册、商品广告、服务手册等商业广告,还有电视、报刊,甚至学校的招生广告。
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
批评话语分析是把语言和语言使用与其意识形态联系起来的一种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的关键词是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透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旨在揭示权利阶层如何运用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动,以维护和获取支配和控制产生的各种利益。
三、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批评话语分析开始兴起,与话语分析不同之处在于将话语的语言学视角和社会视角结合,也就是说批评话语分析将语言的文本分析与社会实践分析结合,注重从社会结构角度寻求解释话语的原因,分析隐藏在语言中的权利问题,揭示社会变迁过程中语言扮演的角色,以及社会制度对话语的限制作用,充分认识到话语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G ra m sci 的霸权理论、A lthus ser 的意识形态理论、F ou cau lt 等人的社会分析理论对批评话语分析产生了重大影响。
G ra m sci 霸权概念的核心是文化霸权,他认为一个经济阶级对另一个经济阶级的统治并不仅仅依赖经济和物质力量,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优势,依靠说服被统治阶级接受统治阶级的信仰体系并接受他们的社会、文化和道德等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控制可以采取外部和内部两种基本形式:外部控制指影响人们的行为和选择,内部则是影响他们、塑造他们相信某种主流的价值标准。
强调霸权就必然要强调意识形态,就必然要关注日常生活话语是如何使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成为正常关系这一关键问题。
Gra m sc i 的霸权理论就是详细阐明 权势关系如何制约和控制话语实践中的生成性和创造性,以及话语实践的一个特定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如何组成霸权的一个领域 。
A lt husser 给意识形态下的定义是这样的, 意识形态是支配个人和社会团体的思想的观念和表象的体系 。
他提出意识形态通过教育等途径进入个体,使个体成为有见解能行动的主体。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自始至终都支配着人的观念,所以真正的主体不是人自身而是意识形态。
在A lthusser 看来,意识形态是通过语言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每一个体进入社会秩序的过程,就是进入意识形态话语的过程。
此外他还发现意识形态在固定人们的社会地位方面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认为这种作用是决定性或结构性的,个人的反抗似乎是徒劳的。
但批评话语分析在这方面有所保留,认为被支配阶层可以运用话语实践实现文化改造乃至社会改造。
在Foucault 看来,话语是 一组陈述,这组陈述为谈论或表征有关某一历史时刻的特有话题提供一种语言或方法 。
他认为话语不仅可以反映世界、表现世界,而且从社会意义上说明世界、建构世界。
在话语的125 朱永生: 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 外国语 2003年第3期。
胡春阳: 传播的话语分析理论 ,复旦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第104页。
辛斌: 批评性话语分析:问题与讨论 , 外国语 2004年第5期。
纪玉华: 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 , 厦门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
转引自张宵、田海龙: 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渊源看其跨学科特征 ,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
h ttp ://www.ph il os ophyo.l co m /pol/ht m l/45/t-26345.h t m l斯图尔特 霍尔编: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 ,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4-45页。
选择、组织和传播过程中,隐藏着复杂的权利关系。
Foucault 的话语概念涉及语言和实践,是一种建构性的话语观。
他认为人类是通过话语获得知识的,而历史文化就是各种话语的组合体。
话语与权利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话语之中包含权利,而权利又是控制和影响话语的最根本因素,真正的权利是通过话语实现的。
四、批评话语主要分析模式批评话语分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因为研究兴趣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话语与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的。
语言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直接关系,他们之间是由中介体联系在一起的。
对这个中介体的研究就构成了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1.Fa irc l ough 的话语实践分析法(D is cursive P ractice):F a irclough 主张话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既能复制和改变知识、身份、社会关系(包括权利关系),同时又受制于其他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结构。
话语与其他社会向度是一种双向关系,这个观点在Fa irc l ough 的理论中占有中心位置。
F airclough 认为社会结构是一种社会关系,既存于整个社会,也存在于具体机构,是由话语成分和非话语成分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