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序位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https://img.taocdn.com/s3/m/711ccef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6.png)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10大心理学爱情定律首因效应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恋爱的过程中,两人初次相会,无论是相亲也好,邂逅也罢,这个“第一次”关乎着全局,第一次的印象决定着两个人是否还会有下一次,是否还会有将来。
首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首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于进攻方——注重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初会之前,请对对方的喜好进行“备课”活动;于防守方——理性思维,切莫过于注重外表,淡化瞬间感受。
近因效应2、近因效应所谓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依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在与人的交往中,一个人最近的表现在脑中形成的印象最为深刻。
在爱情过程中,最近交往产生的感觉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爱情的判断。
近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近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于进攻方——穷追不舍之后,嘎然而止,给对方一段时间,让她回顾一下你的优点,让她充分注意到你存在的意义;于防守方——纵观全局,冷静思维,切莫为对方的“某一次”而感动。
马赫带现象3、马赫带现象马赫带现象是一种视觉现象,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同样,当人们量化爱情的时候,也不自觉地对爱情信息进行了主观上的加工。
在有对比的情况下,优点可能会被无限放大,缺点也能被无限放大;而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优点可能会被忽视,缺点也可能会被忽视。
对爱情、对一个人的考察因此而偏差很大。
人际交往中的几种心理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几种心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4fa338fe4693daef5ef73d12.png)
人们每天都要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而这些印象往往与真实情况不径相同,而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就是一些“效应”.了解人际心理学知识,了解印象形成的一些“效应”,我们可以学会怎样留给他人一个好印象,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些效应的消极作用。
以下是部分“效应”的内容: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在这种交往情景下,对他人所形成的印象就称为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
首因效应对人的印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初次见面,我们会根据对方的表情、体态、仪表、服装、谈吐、礼节等等,形成对方给自己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就不那么容易,既使后来的印象与最初的印象有差距,很多时候我们会自然地服从于最初的印象。
在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影响着我们对他人以后的评价和看法。
有时我们会听见朋友抱怨:“坏就坏在没有给他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印象已无法改变。
”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与人交往时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
为了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我们应该注意仪表,衣服要整洁,服饰搭配要和谐得体;其次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锻炼和提高自己交谈技巧,掌握适当的社交礼仪。
初次印象是长期交往的基础,是取信于人的出发点。
我们不仅要学会一些技巧,同时,我们要知道,与人交往是件地久天长的事,无论什么人都有可能成为好朋友,为了保持这份长久,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应有一颗真诚的心。
近因效应第一印象产生的“首因效应”,一般在交往初期,即双方还彼此生疏的阶段,特别重要,而在交往后期,也是双方已经彼此十分熟悉的情况下,近因效应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
![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7be87d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4.png)
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序号一: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人们对最近经历过的事件或信息更为关注和重视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导致人们更容易受到最近的经历或信息的影响,而忽略了更为遥远的、历史悠久的事件或信息。
近因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广告营销中的最新推广策略、政治宣传中的最新新闻事件等都会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
通过近因效应,人们更容易被当下的信息所影响,而忽视长期的影响和价值。
序号二: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对于某一系列事件或信息中最先接触到的部分更为关注和重视的心理倾向。
在一个连续的事件中,人们更容易记住最先出现的部分,而忽略后续的部分。
这种心理倾向导致了首因效应的产生。
首因效应在学习记忆中有重要意义,因为人们更容易记住先接触到的知识点和信息,而忽略后面的内容。
首因效应也在社交互动中产生影响,因为人们对于初次印象往往更为重视,而忽略了后续的交流内容。
序号三: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于某一概念或信息的记忆受到其周围相关信息的影响,使得原信息更加突出和关注的心理倾向。
当一些相关信息与某一概念或信息一同出现时,会加强人们对于该概念或信息的印象和记忆。
这种心理倾向导致了晕轮效应的产生。
在广告营销中,晕轮效应被广泛应用,通过将某一产品与一些积极的相关信息一同呈现,可以加强人们对于该产品的印象和记忆。
晕轮效应也对人们的认知和判断产生影响,使得人们更容易被周围的相关信息所影响,而忽略其他不相关的信息。
序号四: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人们在理解和评价他人行为时,会受自身经验、情绪和观点的影响,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心理倾向。
投射效应导致了人们更倾向于用自己的标准来理解和评价他人,忽视了他人的独特性和特殊情况。
这种心理倾向在人际交往中产生重要影响,因为人们往往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经历和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产生。
在社会观点的传播中,投射效应也会影响人们对于事件和信息的态度和理解,使得人们更容易受到自身情绪和观点的影响,而产生偏见和片面的看法。
绩效评价误区及规避措施
![绩效评价误区及规避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708c01114791711cc791724.png)
评价者误区及避免方法评价者误区是评价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特指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者的主观原因而导致的各类常见的误差。
为避免评价者误区的发生,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评价者误区。
一、常见的九种评价者误区类型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具体是指由于个别特性评价而影响整体印象的倾向。
例如,某位管理者对下属的某一绩效要素(如“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价较高,导致其对此职员其他所有绩效要素的评价也较高。
同时,职员一般会对那些对下属和颜悦色、比较客气的上级有好感。
这样的上级工作能力也许不强,但职员往往倾向于对该上级的其他方面给予较高的评价。
晕轮效应对于绩效评价的有效性十分有害。
2、逻辑误差逻辑误差指的是评价者在对某些有逻辑关系的评价要素进行评价时,使用简单的推理而造成的误差。
在绩效评价中产生逻辑误差的原因是由于两个评价要素之间的高相关性。
例如,很多人认为“社交能力与谈判能力之间有很密切的逻辑关系”,于是,他们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往往会依据“既然社交能力强,谈判能力当然也强”而对某职员做出这样的评价。
晕轮误差与逻辑误差的本质区别在于:晕轮效应只在同一个人的各个特点之间发生作用,在绩效评价中是在对同一个人的各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时出现的;而逻辑误差与评价对象的个人因素无关,它是由于评价者认为评价要素之间存在一致的逻辑关系而产生的。
3、宽大化倾向宽大化倾向是最常见的评价误区行为。
受这种行为倾向的影响,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所作的评价往往高于其实际成绩。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评价者为了保护下属,避免留下不良绩效的书面记录,不愿意严格地评价部下;(2)评价者希望本部门职员的成绩优于其他部门职员的成绩;(3)评价者对评价工作缺乏自信心,尽量避免引起评价争议;(4)评价要素的评价标准不明确;(5)评价者想要鼓励工作表现有所提高的职员。
在宽大化倾向的影响下,绩效评价的结果会产生极大的偏差。
具体而言,对绩效出色的职员来说,他们会对评价的结果产生强烈不满。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区别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afd3ed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1.png)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区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两种矛盾但又紧密的效应概念,经常容易混淆,下面就几个不同点进行区别分析:一、性质不同1、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2、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
二、产生原因不同1、首因效应: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
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
2、近因效应: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突出。
三、特点不同1、首因效应: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2、近因效应:受近因效应的影响,有的人往往改变原有看法,作出错误判断,如有的企业组织一直因某职工见义勇为受到媒体和上级的表扬,就被认为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用一时一事来肯定或否定一个企业的全面工作,很容易片面、失误。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看似矛盾,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并不矛盾。
因为如果一个人评价另外一个不太熟悉的人,那么首因效应发挥的作用会更大,如果一个人评价另外一个特别熟悉的人,或者是朋友,那么他的近因效应就会发挥更大作用。
因为他正认识的这几年中某个更完整的印象会把首因效应覆盖掉。
了解了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待一个人而不被他的一些外在行为受影响,可以放下更多的评判。
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效应
![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b7a30bd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d.png)
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效应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效应有: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
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
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如“先入为主”。
2、近因效应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
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
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明,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
有可能这种美化将会影响你的生活,因为,你有可能成为一种"光环"人物,这就是光环效应。
3、光环效应光环在围绕着他,你的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
"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
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
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即人的设防心理。
如题中的“爱屋及乌”。
4、设防心理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不时地会有些防范心理;在人多的时候,你会感到没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记总是锁得很紧,这是怕别人夺走你的秘密。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8527b0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4.png)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有些人则会很快被我们遗忘。
这种现象背后有两个心理学原理在起作用,它们分别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个原理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来了解一下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或事物时,往往会受到第一次接触时留下的印象的影响。
这个印象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一旦形成了首因效应,人们就会倾向于认为这个人或事物就是如此,即使后来遇到更多的信息与最初的印象相矛盾。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判断一个人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做出合适的决策。
首因效应并不总是准确的。
有时候,一个人在第一次接触时给我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实际上他/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近因效应来纠正这种偏差。
近因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或事物时,往往会受到最后接触时留下的印象的影响。
这个印象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与首因效应不同的是,近因效应更注重的是最后的印象,而不是最初的印象。
通过运用近因效应,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一个人或事物,避免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
那么,如何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运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呢?以下是一些建议:1. 注意自己的第一印象。
在与他人初次接触时,要尽量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给人留下一个积极、阳光的印象。
这样,当对方在以后的交往中逐渐了解你时,他们会更容易接受你的优点,而忽略你的缺点。
2. 倾听对方的最后印象。
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对方对你的最后印象。
如果对方给你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你可以尝试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言语等方面来改善这种印象。
也要关注对方对你的最后印象是否与事实相符,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
3. 保持良好的沟通。
在人际交往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有哪些_交际礼仪_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有哪些_交际礼仪_](https://img.taocdn.com/s3/m/7e53fef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8.png)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有哪些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有哪些?一些偏差导致你的人际关系紧张恶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认知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类:1.首因效应首因即最先的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初次对人的知觉所形成的印像往往最鲜明最牢固,对以后的人际知觉及人际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因效应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知觉的恒长性。
知觉恒长性保证了人对事物相对稳定的认识,避免对于同一事物的多次反复认识,决定了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但同时也导致了认识上的偏差。
在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也往往带有片面性、表面性。
首因效应在大学人际交往中比较普遍。
有些大学生往往仅凭第一印象就轻易地对别人判断下结论。
第一印象好什么都好,第一印象差,就不屑于交往。
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方式容易使人陷入人际交往的误区,是应当避免的。
所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能坚持事必躬亲,注重调查研究,多了解、多观察、多留心,就不会产生“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2.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印象对以后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后摄”作用。
人们在相识、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固然很重要,而最后的最近的印象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在对陌生人的认知过程中,首因效应比较明显;在对熟人或对久违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所起的作用则更为明显,近因效应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是普遍存在的。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克服近因效应带来的认知偏差,要用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看待人际关系。
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认知中,人们常常把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泛化到其他一系列尚不知道的特征上,也就是从已知的特征推及未知的特征,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这就是一种光环效应。
心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心理学名词解释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148068ad02de80d4d84093.png)
心理学名词解释一、效应1.序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最初效应)近因效应:新近获得的信息(最近效应)2.刻板效应(P58)——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在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
4.投射效应——以己度人、疑邻盗斧、将心比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
5.登门槛效应(低球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6.霍桑效应——宣泄效应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着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启示:1)给予学生额外的关注,真的会造就这个人。
【从旁观者角度】2)你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从学生自身角度】(这里的被观察着认为他们被抽到是因为他们是优秀的、被关注的)7.启动效应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8.南风效应---温暖法则拉封丹(法)9.星座效应——巴纳姆效应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将某些特性往自己身上套)10.马太效应——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我们倾向于对优秀者表扬鼓励更多,而对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1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团体面临外在威胁时,会更加团结12.詹森效应(P174)平时成绩好,因情绪紧张而在正式场合不能正常发挥的效应。
13.德西效应(不好,不应采用)当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内在动机时,如果人为的给予外在鼓励,反而会降低其学习动机。
14.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P103)正向的肯定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15.维持性期望效应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改变视而不见,甚至否认的现象。
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
![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7ce00cb0029bd64783e2c80.png)
名词解释1、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2、领导主体:是指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合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
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3、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
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4、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和方法。
5、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6、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得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7、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
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8、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1、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性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2、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客观条件。
3、充分授权:也叫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进行决策,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
序列位置实验报告(3篇)
![序列位置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654ab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a.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序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SPE)是指记忆材料在序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首因效应(First-Effect)和近因效应(Last-Effect),即最先呈现的材料和最后呈现的材料比中间的材料更容易被回忆起来。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序列位置效应现象,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验证序列位置效应现象的存在。
2. 探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影响程度。
3. 分析不同实验条件对序列位置效应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2(实验条件:1秒立即回忆、1秒延迟回忆)× 2(位置:前面、后面)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2. 被试:选取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3位新生作为被试。
3. 实验材料:随机选取100个汉字作为实验材料,分为5组,每组20个汉字。
4. 实验步骤:a. 被试随机分成5组,每组接受不同的实验条件。
b. 实验材料在计算机屏幕上依次呈现,每个汉字呈现时间为1秒。
c. 实验结束后,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和延迟1秒回忆所有汉字,并记录正确回忆的汉字数量。
四、实验结果1. 首因效应:在所有实验条件下,最先呈现的汉字组(前面)的正确回忆量均高于中间和最后呈现的汉字组(后面)。
2. 近因效应:在所有实验条件下,最后呈现的汉字组(后面)的正确回忆量均高于中间和最先呈现的汉字组(前面)。
3. 实验条件:在延迟回忆条件下,前面和后面汉字组的正确回忆量均高于立即回忆条件。
五、分析与讨论1. 序列位置效应现象在实验中得到验证,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均存在。
2. 延迟回忆条件下,序列位置效应更为明显,可能与被试在回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了更深入的加工有关。
3. 实验结果提示,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序列位置效应的影响,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结论本研究验证了序列位置效应现象的存在,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序列位置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系列位置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9f74a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0.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系列位置效应的概念和原理;2. 探讨系列位置效应在记忆中的作用;3. 分析不同系列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背景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记忆过程中,由于记忆材料的位置不同,导致记忆效果存在差异的现象。
系列位置效应分为三种: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中间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开头部分的效果较好;近因效应是指记忆材料结尾部分的效果较好;中间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中间部分的效果较差。
三、实验设计1.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男女比例均衡。
2. 实验材料:选取30个无关联的汉字作为记忆材料,随机排列成三个系列,每个系列10个汉字。
3. 实验步骤:(1)将3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2)分别向三组实验对象展示三个系列的记忆材料,要求他们在1分钟内尽可能多地记忆;(3)1分钟后,向实验对象呈现测验题目,测验题目包括:首因效应题目、中间效应题目和近因效应题目;(4)收集实验数据,分析系列位置效应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首因效应题目:实验组1的平均得分最高,实验组2的平均得分次之,实验组3的平均得分最低。
(2)中间效应题目:实验组1的平均得分最低,实验组2的平均得分次之,实验组3的平均得分最高。
(3)近因效应题目:实验组3的平均得分最高,实验组2的平均得分次之,实验组1的平均得分最低。
2. 实验分析(1)首因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首因效应在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是因为开头部分的信息更容易被注意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2)中间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中间部分的信息记忆效果较差。
这可能是由于中间部分的信息容易被遗忘,或者受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影响。
(3)近因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近因效应在记忆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这是因为结尾部分的信息更容易被注意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系列位置效应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中间效应则相对较差。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序位效应课件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序位效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3ebf4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6.png)
序位效应的影响因素
信息呈现的顺序
序位效应的核心在于信息 呈现的顺序,最先呈现的 信息往往能够获得更大的 影响力。
信息的重要性
重要程度高的信息,即使 出现在后面,也可能对人 们的评价和决策产生重大 影响。
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 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因 此序位效应的影响程度也 会有所不同。
序位效应的应用场景
信息呈现方式
信息的呈现方式会影响近因效应 的程度,如以时间间隔、重复次 数等方式呈现信息,可以增强近
因效应的影响。
个体记忆容量
个体记忆容量的大小会影响近因效 应的程度,记忆容量较大的个体更 容也会影响近因效应的程度 ,如情绪状态、情感倾向等,可能 会增强或减弱近因效应的影响。
印象形成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也 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往往根据初次 见面时的印象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和 品质,而近期的互动和表现也会影响 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
沟通效果
序位效应在沟通中也有所应用。在交 流时,信息的呈现顺序和方式会影响 对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从而影响沟 通效果。
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广告营销
商家可以利用序位效应,将最 重要的产品信息放在广告的前 面,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
促进销售。
新闻报道
新闻媒体在报道多条新闻时, 可以将更重要的新闻放在前面 ,以引导读者的注意力。
社交媒体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时,可 以合理安排信息的发布顺序, 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会议演讲
在演讲中,可以将重点内容放 在开头,以给听众留下深刻印
02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的定义
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认知活动中,最新获得的信息对个体印 象的形成影响较大,使个体对最新信息产生记忆优势,从而 影响个体对整体印象的判断。
人脑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人脑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0e79523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2.png)
人脑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定义
人们对最初获得的信息(如首次接触、第一印象)给予更高的权重,从而影响后续的判断和记忆。
人们对最近获得的信息(如最近接触、最后印象)给予更高的权重,影响对整体事物的评价或记忆。
作用范围
通常在初次接触或初步了解阶段最为显著,如面试、初次约会等情境。
在序列信息的末尾阶段更为明显,如学习、演讲、会议总结等场景。
影响方面
影响对个体或事件的初步评价和判断,形成难以改变的“第一印象”。
影响对整体印象的最终形成,可能覆盖或修改之前的信息。
心理学基础
基于记忆的序列位置效应,最初的信息更容易被编码和回忆。
同样基于记忆的序列位置效应,但最近的信息因更接近提取时间而更容易被回忆。
应用实例
- 招聘面试中,面试官往往对候选人的第一印象印象深刻。<br>- 初次见面时,外貌、言谈举止等成为重要评判依据。
-;br>- 会议结束时的总结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克服方法
- 意识到首因效应的存在,避免仅凭第一印象做出判断。<br>- 给予更多时间和机会去全面了解和评估。
7大招聘面试心理效应
![7大招聘面试心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ec82247e31b765ce0508149e.png)
一、顺序效应(Sequence Effects)
顺序效应(Sequence Effects)是指刺激呈现的顺序影响人们判断的现象。
1、人们回忆经历的时候只是回忆一些片断,而非回忆全部的细节。一般来说,以下几个因素对人们的回忆有很大影响:苦乐顺序的发展趋势,最高和最低点,结尾。(也有说法认为开头也非常重要,但是一般承认其重要性远远弱于结尾)
三、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所谓“近因”,是指个体最近获得的信息。所谓近因效应,也称为“新颖效应”,它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
四、相似效应(Similarity Effect)
考官对于考生表现出的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思想和行为,往往有更多的兴趣,对这样的考生也易产生好感。例如,考生看过的某部影片正好考官也看过,对主人公的评价,对故事情节的感受都相同,或双方都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等。
五、晕轮效应(The Halo Effect)
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六、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
鲇鱼效应源于一个典故。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可上市的沙丁鱼只有一位老渔民捕的鱼是活的。其奥秘在于:他在捕来的沙丁鱼中掺了少量的鲇鱼,使得捕来的沙丁鱼一直保持兴奋状态,活蹦乱跳的,所以能卖出高价。"鲇鱼效应"在人才学中泛指与众不同的人、能给群体和企业带来活力的人。这样的人最受欢迎。招聘时,特别是在人才市场上有众多毕业生时,招聘人员会非常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应聘者中,谁最有活力,谁最有创意,谁最受青睐。集体面试时,也一定要注意"鲇鱼效应"。如果轮到你发表意见时,要力求主旨明确,观点鲜明者,兼其屋上之乌”之说 ,就是移情效应的典型表现。意思是说,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后人以“爱屋及乌”形容人们爱某人之深情及和这人相关的人和事,心理学中把这种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的现象称为“移情效应”。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序位效应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序位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649e250dba1aa8114431d949.png)
序位效应图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 序位效应的应用: 序位效应的应用:
新闻联播的设计: 新闻联播的设计: 内容提要——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详细内容——内容提要 新闻写作上的结构安排: 新闻写作上的结构安排:倒金字塔结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睡眠效应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定义: 定义:
• 人际交往中的近因效应现象: 人际交往中的近因效应现象:
近因心理效应所形成的印象一般是“ 近因心理效应所形成的印象一般是“最后印 象”,在相互熟悉的情况下,“最后印象”往往 在相互熟悉的情况下, 最后印象” 是最能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状态和态度的。 是最能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状态和态度的。 一般地,对于陌生人, 一般地,对于陌生人,首因效应的作用比较 对于熟悉的人,近因效应的作用比较大。 大;对于熟悉的人,近因效应的作用比较大。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即在延续 还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 还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而在交往的 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期, 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期,近因效应 的影响也同样重要。 的影响也同样重要。 人的个性特点是影响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 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 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性格开放的人容易受近 因效应的影响;而性格保守的人, 因效应的影响;而性格保守的人,容易受首因效 应的影响。 应的影响。
• “……先生,这款衣服价格是有点高,但款式非常 ……先生 这款衣服价格是有点高, 先生,
新颖,面料也是意大利进口的,专为像您这种看 新颖,面料也是意大利进口的, 起来很绅士的人开发的,先生, 起来很绅士的人开发的,先生,您不妨先试穿一 下。” ……先生 这件衣服款式非常新颖, 先生, “……先生,这件衣服款式非常新颖,面料也是 意大利进口的, 意大利进口的,专为像您这种看起来很绅士的人 开发的,不过价格是有点高。先生, 开发的,不过价格是有点高。先生,要不您先试 一下吧。 一下吧。”
面试心理效应
![面试心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972ae2a2561252d381eb6e8e.png)
面试效应1、顺序效应:把握好面试的顺序优势2、首因效应:打造良好第一印象3、近因效应:把握面试的最后阶段4、相似效应:学会利用双方的相似度5、晕轮效应:刻意制造光环的心理往往适得其反6、鲶鱼效应:全面表现自己的心理7、移情效应考官面试时根据他本人的经历、所处的环境、近期所发生的事情等情况,会出现以下效应:一、顺序效应(Sequence Effects)顺序效应(Sequence Effects)是指刺激呈现的顺序影响人们判断的现象。
1、人们回忆经历的时候只是回忆一些片断,而非回忆全部的细节。
一般来说,以下几个因素对人们的回忆有很大影响:苦乐顺序的发展趋势,最高和最低点,结尾。
(也有说法认为开头也非常重要,但是一般承认其重要性远远弱于结尾)2、人们一般喜欢多次连续进步的体验。
比如赌钱,连续赢两次5块钱就比一次赢10块钱更容易让人快乐;相比虎头蛇尾,人们更喜欢鸡头豹尾,即使也许前者总成绩更好。
3、在对两个刺激进行比较时,与刺激的客观顺序实际上并无关系,但当人们出现,把通常最先出现的刺激或后面出现的刺激评价过大的倾向称之为顺序效应。
如面试考官在对多名考生依次进行评定时,往往会受面试顺序的影响,而不能客观评定考生的情况。
例如,一个考官在面试了三个很不理想的考生之后,第四位考生即使很一般,考官也会对他有比前三位好得多的印象。
反之,如果一位考官连续面试了三位很理想的考生,即使第四个考生水平一般,考民也会认为他比实际的水平还要差。
二、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也称为首次效应、优先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效应,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即: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公共关系评估心理效应标准
![公共关系评估心理效应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ec3e99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8.png)
公共关系评估心理效应标准
1、首因效应:体现在先入为主上。
这种先入为主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是鲜明的、强烈的、过目难忘的。
对方也最容易将“首因效应”最先存进大脑档案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2、近因效应:是指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某人或某事近期表现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
一般而言,熟人之间的交往近因效应会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平时应该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3、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人往往会从对方的某个优点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方面,由不全面的信息而形成完整的印象。
光环效应往往对恋爱的双方起更明显的作用,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4、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假使他人和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有时候,人们对他人的猜测,无形中透露的正是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首因效应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 定义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 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以后的行为活动的影响,就是“ 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以后的行为活动的影响,就是“第 一印象”的影响。 一印象”的影响。 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第一印象” 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以后的认知会产生影 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 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 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心理机制 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 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 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 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 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 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 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 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 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 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 另一种解释认为, 另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 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 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 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 忽视,信息加工粗略。 忽视,信息加工粗略。
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找工作。一天,他 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找工作。一天, 到某报社对总编说: 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 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
“不需要!” 不需要! 那么记者呢? “那么记者呢?” 不需要! “不需要!” 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 “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 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 “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 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 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 上面写着: 额满,暂不雇用” 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总编看 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 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 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 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
• 近因效应在新闻传播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用
A、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施拉姆选择的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施拉姆选择的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哈罗德·拉斯韦尔、库尔特·卢因、保罗· 哈罗德·拉斯韦尔、库尔特·卢因、保罗·拉扎 斯菲尔德、卡尔· 斯菲尔德、卡尔·霍夫兰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神话的背后》 胡翼青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神话的背后》 2007 年第4 期《国际新闻界》 年第4 国际新闻界》 B、利用近因效应及时进行正确宣传,弥补宣 利用近因效应及时进行正确宣传, 传误区: 传误区:神医张悟本
序位效应图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 序位效应的应用: 序位效应的应用:
新闻联播的设计: 新闻联播的设计: 内容提要——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详细内容——内容提要 新闻写作上的结构安排: 新闻写作上的结构安排:倒金字塔结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睡眠效应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定义: 定义:
睡眠效应是指在信源可信性下的传播效果会 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的现象。也就是说, 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的现象。也就是说,传 播结束一段时间后, 播结束一段时间后,高可信性信源带来的正效果 在下降, 在下降,而低可信性信源带来的负效果却朝向正 效果转化。有人也称此现象为信息振幅效果定理。 效果转化。有人也称此现象为信息振幅效果定理。 信源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信源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在即时效果上更明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逐渐缩小。 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逐渐缩小。从长远 不管受众感知的信源如何, 看,不管受众感知的信源如何,他们从传播中得 到的信息内容是一样的, 到的信息内容是一样的,信源可信性的影响仅限 于受众对传播的接受动机。 于受众对传播的接受动机。这即是所谓的睡眠效 应。
•
•
“压轴戏” :近因效应 压轴戏”
• 定义: 定义:
是指在对事物认知或形成总体印象过 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 响更大的现象 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 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新近获得的 信息往往对当事人的意识判断和决定会起 到重要的影响。 到重要的影响。
在人的知觉中, 在人的知觉中,如果前后两次得到信 息不同,但中间有无关工作把它们分隔开, 息不同,但中间有无关工作把它们分隔开, 那么后面的信息在形成总印象中起作用更 前后信息间隔时间越长, 大。前后信息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 明显。 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 模糊, 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 突出。 突出。
虎头豹尾:序位效应 虎头豹尾:序位效应
• 指在多个项目连续出现的情境 下,各项目
因其在序列中的位置不同,而 影响到学习 因其在序列中的位置不同, 后的记忆。 后的记忆。这种情况可用序位曲线来表示 。 曲线前端高起部分, 曲线前端高起部分,表示最初学习的材 料 容易记忆, 容易记忆,称为首因效应 ; 曲线后端上升 部分,表示最后( 部分,表示最后(时间最 近)学习的材料 也容易记忆,称为近因效应。 也容易记忆,称为近因效应。 就整个曲线 的两端上升而中间下降现 象,则称为序位 效应。 效应。
• 人际交往中的近因效应现象: 人际交往中的近因效应现象:
近因心理效应所形成的印象一般是“ 近因心理效应所形成的印象一般是“最后印 象”,在相互熟悉的情况下,“最后印象”往往 在相互熟悉的情况下, 最后印象” 是最能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状态和态度的。 是最能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状态和态度的。 一般地,对于陌生人, 一般地,对于陌生人,首因效应的作用比较 对于熟悉的人,近因效应的作用比较大。 大;对于熟悉的人,近因效应的作用比较大。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即在延续 还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 还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而在交往的 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期, 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期,近因效应 的影响也同样重要。 的影响也同样重要。 人的个性特点是影响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 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 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性格开放的人容易受近 因效应的影响;而性格保守的人, 因效应的影响;而性格保守的人,容易受首因效 应的影响。 应的影响。
• “……先生,这款衣服价格是有点高,但款式非常 ……先生 这款衣服价格是有点高, 先生,
新颖,面料也是意大利进口的,专为像您这种看 新颖,面料也是意大利进口的, 起来很绅士的人开发的,先生, 起来很绅士的人开发的,先生,您不妨先试穿一 下。” ……先生 这件衣服款式非常新颖, 先生, “……先生,这件衣服款式非常新颖,面料也是 意大利进口的, 意大利进口的,专为像您这种看起来很绅士的人 开发的,不过价格是有点高。先生, 开发的,不过价格是有点高。先生,要不您先试 一下吧。 一下吧。”
• 脑白金的广告
• 能引起厌烦的广告至少说明被注意到了,遭到异 能引起厌烦的广告至少说明被注意到了,
•
口同声指责的广告有很高的品牌回忆度,有利于 口同声指责的广告有很高的品牌回忆度, 进入人们购买决策时的选择域。 进入人们购买决策时的选择域。当产品带来的实 际利益高于广告引起的情感好恶时, 际利益高于广告引起的情感好恶时,睡眠效应可 能发生了。 能发生了。 这种睡眠效应包含两部分: 这种睡眠效应包含两部分:一是由广告唤起的直 接情感,一是对广告信息的认知评价。 接情感,一是对广告信息的认知评价。前者是对 广告本身的好恶, 广告本身的好恶,后者则主要指向广告信息的可 信性, 信性,对广告展示的信息产生支持意见或反对意 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假如观众讨厌广告, 见。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假如观众讨厌广告,只 是否定其中的一些与情感反应相连的因素, 是否定其中的一些与情感反应相连的因素,而认 知反应并不是反对意见,那么, 知反应并不是反对意见,那么,睡眠效应的发生 就有道理。 就有道理。那些引起了认知上反对意见的广告就 没有那么幸运了。 没有那么幸运了。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不是所有 令人讨厌的广告都有睡眠效应。 令人讨厌的广告都有睡眠效应。
•
• 对新闻工作的启发
对重大、敏感事件的报道要及时、 对重大、敏感事件的报道要及时、迅 态度明确,立场鲜明, 速,态度明确,立场鲜明,为形成良好的 舆论环境奠定基础。 舆论环境奠定基础。汶川地震 参访时注重给被采访对象留下良好的 第一印象,以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赢得好感, 第一印象,以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赢得好感, 使采访顺利进行。 使采访顺利进行。 日常生活中的首因效应现象
当下靠恶俗出名的现象: 马诺、兽兽、凤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