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治疗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微创技术,近年来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LST是大肠腺瘤和早期癌症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是在大肠壁内侧向发展,常常呈扁平或隆起型病变。
ESD技术的引入为LST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其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一、ESD技术的原理和优势ESD技术是在内镜监视下,应用高频电刀和吸引装置,将病变组织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然后将其切除。
ESD技术相比传统的内镜粘膜下剔除术(EMR)具有更高的治疗完整性和术后出血减少的优势。
ESD技术能够完整切除肿瘤,同时减少了术后再发病变的风险。
二、ESD治疗LST的临床效果1. 完整切除病变组织ESD技术能够在内镜下完整剥除黏膜下的病变组织,保证了治疗的完整性。
相比于EMR 技术,ESD技术不受病变大小和形态的限制,因此可以更好地应对LST的治疗需求。
2. 术后并发症少实验表明,ESD技术相比EMR技术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ESD技术完整切除了病变组织,术后出血和局部复发的风险大大降低。
3. 提高了术后病愈率ESD技术的出色效果使得LST患者的术后病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临床观察发现,ESD 治疗后的病变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的EMR治疗。
三、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ESD技术在治疗LST方面的显著优势。
例如一项对200例LST患者的随访研究发现,ESD治疗后的3年内复发率仅为5%,远远低于传统的EMR治疗。
另一项对500例LST患者进行的临床对比研究显示,ESD技术的治疗完整性和术后并发症率均优于EMR技术。
四、临床应用前景ESD技术在治疗LST中的卓越表现为其在临床应用中广受青睐。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生经验的积累,ESD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对于更复杂的LST病变也能够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ESD治疗时,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胃癌的微创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癌的微创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的微创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胃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化疗,然而,这些方法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较大的创伤和困扰。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医学界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通过内镜技术进行的手术,它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达到切除胃癌的目的。
该术式通过内镜的引导下,将手术器械经过胃壁进入腔内进行操作,将癌细胞从黏膜下层逐渐剥离,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优势在于它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
首先,这种手术不需要进行开刀,减少了患者身体的创伤,术后痛苦明显减轻。
其次,内镜技术的引导下,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定位和切除癌细胞,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此外,该术式能够保护胃壁的完整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体来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胃癌治疗选择。
然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术式对于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于晚期胃癌或转移性胃癌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其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操作难度较大。
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工作。
术前准备主要包括胃镜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胃癌的分期情况。
术后护理工作包括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确保患者的康复情况。
综上所述,胃癌的微创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切除胃癌,减轻患者的病痛。
然而,该术式的适应症有限,需要医生具备高水平的技术和经验。
患者在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时,应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工作,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率。
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能够进一步完善胃癌的微创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应用前景很好的技术,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
ESD主要治疗以下消化道病变:(1)早期癌:根据医生经验,结合染色、放大和超声等其它内镜检查方法,确定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2)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的切除病变。
(3)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和类癌等,如位置较浅(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病变;如肿瘤较深(来源于固有肌层),ESD剥离病变的同时往往伴有消化道穿孔的发生,不主张勉强剥离,有丰富内镜治疗经验的医生可尝试运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underwa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UEMR)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手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
本文将对该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早期胃肠恶性肿瘤是指肿瘤侵犯黏膜和黏膜下层,尚未侵犯肌层的肿瘤。
由于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恶变率较低,采用内镜技术进行切除已成为主流治疗手段。
UEM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内镜手术技术,其优点是创伤小、疗效确切、恢复快,已经成为早期胃肠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
UEMR技术的操作步骤包括准备、标记、注水、剥离、切根和切缘探查。
在准备阶段,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肿瘤的形态、大小、深度及术后病理学切缘探查的可能性。
然后,根据肿瘤的形态和大小选择合适的黏膜黏膜下层,通过内镜给肿瘤周围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形成水肿区,以便于肿瘤切除。
在剥离阶段,内镜利用带有电切刀或剥离装置的特殊器械,将肿瘤从黏膜下层剥离,保留肌层。
剥离完成后,需要进行切根和切缘探查,以确保肿瘤切除干净。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UEMR技术在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该技术可以保留肌层,降低手术创伤,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UEMR技术切除肿瘤的完整性较高,可以确保术后病理学的准确性。
该技术的恢复时间较短,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可以早期恢复运动和饮食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UEMR技术在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时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该技术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有丰富的内镜操作经验。
黏膜下层剥离的范围和深度需要准确掌握,避免引起术后出血等并发症。
UEMR技术在切除大型肿瘤时效果较差,可能需要转为开腹手术或者其他更复杂的内镜手术技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有效技术,可以保留肌层并减少手术创伤,术后恢复快。
该技术在操作技术上要求较高,并且在切除大型肿瘤时效果有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先进的内镜手术技术,旨在治疗黏膜下病变。
此技术通过在黏膜下层创建气腔,然后利用内镜将病变组织剥离,从而达到治疗和切除病变的效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有许多优点,可以使患者避免传统开腹手术的切口和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适应症、操作技术以及术后护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适应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适用于下列多种疾病的治疗:1. 年龄较轻的早期胃肠恶性肿瘤,如早期胃癌和结直肠癌。
2. 黏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和间质瘤。
3. 平滑肌肉内经黏膜下延伸的息肉。
4. 黏膜下囊肿、腺病样息肉和其他黏膜下良性病变。
对于这些疾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以达到切除病变组织、减少创伤以及保留器官完整性的目的。
二、操作技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一般采用内镜下腔内注气法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并采用气管插管进行人工通气。
同时,需要确保内镜设备及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2. 入路建立:在病变部位注入生理盐水,然后在黏膜下层创建一个气腔。
这一步骤需要内镜手术医生的熟练操作,确保气腔的形成和可视化。
3. 黏膜下剥离:通过内镜将黏膜下的病变组织进行剥离。
术中,医生需要准确判断黏膜下黏连的范围和程度,避免误伤周围组织。
剥离过程中,可以使用止血夹等器械辅助操作。
4. 出血控制:在剥离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出血。
医生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出血,如局部注射血管收缩剂、使用凝血剂等。
5. 病变切除:剥离完成后,可以将病变组织通过内镜进行切除。
根据病理性质和病变范围,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切除,如剪切、电凝或者激光切割等。
三、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术后护理注意事项:1. 密切观察:术后患者需要进入监护室或病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排尿情况、伤口引流情况等,并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内镜下ESD手术
康复锻炼计划和随访安排
康复锻炼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 炼计划。初期可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拍 背等,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进行步行、慢跑等有氧运动。
随访安排
术后应定期进行随访,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 况和有无并发症。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 育和指导,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患者体位与麻醉方式选择
患者体位
通常取左侧卧位,头部略抬高,双腿 屈曲以放松腹部肌肉。
麻醉方式
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可选择局 部麻醉、全身麻醉或镇静麻醉。
病灶定位及标记方法
病灶定位
通过内镜检查,结合染色、放大等技术,准确判断病灶位置、大小和形态。
标记方法
使用电凝器、激光或特殊标记笔在病灶周围进行标记,以便手术时准确剥离。
内镜下ESD手术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手术背景与目的 • 手术设备与器械准备 • 手术操作步骤详解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手术背景与目的
ESD手术简介
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 一种微创技术,通过内镜将病 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分析
出血
可能由于手术过程中损伤血管、术后止血不 彻底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狭窄
可能由于手术创伤、瘢痕形成或术后感染等 原因造成消化道狭窄。
穿孔
多因手术操作不当、病灶周围组织薄弱或设 备故障等原因导致。
感染
术后可能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与手术创伤 、免疫力下降和细菌侵入有关。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护理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护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一种最新的胃肠道黏膜病变切除术,它通过内镜操作将黏膜层切除,保留了肌层和浆膜层,以达到胃肠道病变的治疗效果。
ESD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对于早期肿瘤的切除有很大的优势,术后恢复较快。
对于该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术后观察、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
首先,在ESD术后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术后出血情况、呕吐与腹胀情况等。
对于术后出血,需要及时掌握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并给予积极处理。
对于呕吐与腹胀,需要给予抗胀气药物、促进消化药物等治疗。
其次,药物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和止血治疗。
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需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方式,给予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的发生。
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可给予止血药物如凝血酶原复合物、血小板等。
饮食控制是术后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在术后早期,患者需通过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逐渐过渡到液体饮食,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最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在此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高温食物等,以免刺激创面,影响伤口愈合。
术后患者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如重体力劳动、久坐等,以免影响术后黏膜愈合。
还需注意保持精神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加速术后恢复进程。
此外,术后患者还需进行术后复查,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
复查项目主要包括胃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以及对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总之,ESD术后护理是一个全面综合的工作,在观察、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生活方式调整和术后复查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
通过合理的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操作流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操作流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用于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微创手术技术。
以下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一般操作流程:
1.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和胸部X光片等,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患者需要空腹,通常需要至少8小时的禁食。
2. 局部麻醉,患者在手术前会接受局部麻醉,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3. 内镜检查,医生使用内窥镜检查患者的消化道,定位需要治疗的病变部位,并评估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4. 黏膜注射,医生通过内窥镜向病变部位注射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混合粘膜剥离液,以将黏膜隆起,便于手术操作。
5. 剥离切除,医生使用特制的刀具(如电刀、剥离刀等)沿着黏膜下层逐步剥离病变组织,直至完全切除。
6. 出血控制,在剥离切除过程中,医生需要及时控制出血,以确保手术安全。
7. 缝合止血,如果有必要,医生会在切除完病变组织后进行黏膜缝合或止血处理。
8. 病理检查,切除的组织标本会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边缘情况。
9. 术后观察,患者术后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总的来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项复杂的微创手术技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进行操作,同时也需要患者配合术前术后的各项检查和治疗。
术后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区别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
除术(EMR)区别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是两种常见的内镜手术。
ESD是一种先进的技术,通过使用
高频电刀和专用器械,在内镜下逐步剥离胃肠道病灶及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以达到完整切除病灶的目的。
ESD是EMR
的发展,已成为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
对于像香菇一样有茎的小病变,可以简单地使用圈套器套住蒂部切除,这被称为息肉切除术。
对于像披萨一样平坦的较大病变,必须先在病变下方注射生理盐水抬起病变,再使用圈套器电切病变,这被称为黏膜切除术(EMR)。
然而,对于
超过2厘米的平坦病变,黏膜切除术只能通过分块切除的方法来进行,这可能导致病变的遗漏和复发。
因此,ESD逐渐发
展为更可靠的方法。
ESD有一些禁忌症,包括严重的心肺疾病、血液病、凝
血功能障碍、病变抬举症阴性以及缺乏无痛内镜条件的医疗单位。
对于状态较差的患者,不建议使用ESD治疗。
ESD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出血、穿孔、腹痛和
感染。
术中出血和迟发型出血是常见的出血类型,前者是由于局部黏膜抬举欠佳而导致的,后者则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
穿孔是ESD的常见并发症,治疗时应密切观察镜下图像和患
者的生命体征。
腹痛是ESD术后典型症状,可以通过常规剂
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
感染一般表现为体温上升、白
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需要对症处理并使用抗生素。
总的来说,ESD是一种先进的内镜手术,比EMR更可靠,但也存在一些禁忌症和并发症需要注意。
胃癌的微创手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胃癌的微创手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胃癌的微创手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胃癌手术常常需要通过开腹手术进行胃部切除,这种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但手术过程较为复杂,对患者恢复较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在胃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内镜器械在胃道黏膜上进行局部剥离,以达到切除癌组织的目的。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的手术创伤小,不需要大面积切口,术后伤口愈合快,患者疼痛感较轻。
其次,术中视野清晰,内镜器械灵活,可以更加准确地观察和处理病变区域。
此外,由于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出血风险低,恢复期缩短。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操作步骤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 准备和麻醉在进行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麻醉、消毒等。
麻醉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可以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 内镜引导手术开始时,医生会通过内镜将器械引入患者的消化道,以便观察和操作病变区域。
内镜的引导过程中需要医生保持稳定的手眼协调能力。
3. 黏膜剥离一旦病变部位确定,医生会使用特定的器械,如电切、剪切钳等,对病变区域的黏膜进行剥离。
剥离的深度和范围会根据病变的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切除肿瘤的同时不损伤正常组织。
4. 切除与修复剥离完成后,医生会使用内镜器械切除胃癌及其周围组织。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在术中对切除的组织进行冰冻切片检查,以确保彻底切除癌组织。
若有必要,还可以进行组织修复,以保证术后胃道的正常功能。
5. 结束和恢复手术结束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留置引流管,以便术后排除残余气体和液体。
术后康复期一般较短,患者可以较快地恢复正常的饮食和生活。
虽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治疗胃癌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需要在临床中谨慎应用。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ESD治疗
患者情况
一名50岁女性,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大小约 3cm,位于乙状结肠。
成功案例介绍及经验总结
手术过程
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无并发 症发生。
经验总结
对于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ESD可实现根治性切除,且并发 症发生率低。
挑战与困难分析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汇报人:XX
contents
目录
• ESD技术概述 • ESD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 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比较分析 • ESD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 ESD实践经验分享与讨论
01
ESD技术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一 种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主要用 于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 切除。
技术难度高
ESD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内镜操作经验 和精湛的手术技巧。
并发症风险
ESD术后可能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需要严密监测和及时处理 。
适应症限制
ESD适用于早期消化道肿瘤和粘膜下肿瘤等病变,对于晚期肿瘤或 淋巴结转移患者不适用。
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 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 加先进的内镜设备和手 术器械,提高ESD的手 术效率和安全性。
复发率
ESD术后复发率较低,与 传统外科手术相当。
生存率
对于早期消化道肿瘤, ESD术后患者生存率与传 统外科手术相当。
并发症发, 且易于内镜下止血。
穿孔
ESD术后穿孔发生率略高于传统外 科手术,但多数可经内镜下修补。
感染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总结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总结内镜粘膜下剥离术,那可真是个超有趣又超厉害的技术呢!一、啥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这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啊,简单来说,就像是在内镜这个小“眼睛”的帮助下,医生拿着特殊的工具,像个超级小工匠一样,在粘膜下把病变的组织一点一点地剥离出来。
就好比是从一个大蛋糕里,把坏掉的那一小部分非常精准地挖出来,还不能影响到周围那些好的蛋糕部分呢。
这技术主要是用来对付消化道那些早期的癌或者癌前病变的。
比如说胃里或者肠子里长了个小瘤子,但是又还没发展得很严重的时候,这个技术就可以闪亮登场啦。
二、这技术的优点。
1. 创伤小。
这可是它很大的一个优点哦。
你想啊,要是传统的手术,那得在肚子上开个大口子,多吓人啊。
但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呢,只需要通过内镜这个小小的通道就可以操作啦。
就像从一个小小的门缝里把事情给办了,对身体的伤害那是相当小的。
病人做完手术之后恢复得也快,不用在床上躺好久,还可以早点起来活动活动,这多好呀。
2. 效果好。
它能把病变的组织切得很干净呢。
医生就像个细心的雕刻家,把那些不好的东西都给精准地去掉。
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啦。
很多患者用了这个技术之后,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炸弹被拆除了一样,又可以开开心心地过日子了。
三、手术过程。
这个手术过程可神奇啦。
医生先把内镜伸进身体里,找到病变的地方。
这时候就像在黑暗里找到了宝藏的位置一样。
然后呢,会在粘膜下注射一些液体,把病变的地方抬起来,就像给要挖的小土堆周围垫上了东西,这样更好挖。
接着就用特殊的刀具,一点点地把病变组织和下面的正常组织分离开来。
这就像是用小铲子慢慢地铲土一样,得非常小心,可不能铲错了地方。
整个过程医生都得全神贯注的,就像我们在做一件非常精细的手工活一样。
四、患者的感受。
对于患者来说呢,这个手术体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当然啦,在手术之前还是会有点小紧张的,就像要去坐过山车一样。
但是手术过程中因为创伤小,所以不会有那种特别痛苦的感觉。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护理
评价标准
手术成功率:手术是否成功完成,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出血、感染等 患者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包括疼痛、恢复速度等方面 护理人员满意度:护理人员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包括工作效率、工作压力等方面 医疗费用:手术和护理的总费用,包括手术费、护理费、药物费等
结果分析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护理效果显著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患者满意度提高 护理人员技能提升
THANK YOU
汇报人:
消化道出血:如胃出血、肠出血等 消化道狭窄:如食管狭窄、肠狭窄等
消化道息肉:如胃息肉、肠息肉等
消化道异物:如食管异物、肠异物等
手术禁忌症
●
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
凝血功能障碍
●
急性感染性疾病
●
严重精神疾病
●
严重免疫系统疾病
●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
妊娠期妇女
●
严重过敏体质
●
严重糖尿病患者
●
严重高血压患者
●
严重贫血患者
症
饮食指导:建 议患者术前禁 食、禁水,以 减少手术过程
中的不适
心理辅导:向 患者解释手术 过程和注意事 项,减轻其紧
张情绪
药物准备:根 据患者病情, 提前准备必要 的药物,如抗 凝血药、止痛
药等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04
术中护理
术中配合
术前准备:了解手术流程,熟悉器械操作 术中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术中配合:协助医生进行器械操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协助医生进行术后护理,确保患者安全恢复
来。
手术过程中,医 生会使用特殊的 器械,如内镜、 剥离器等,将粘 膜从组织上剥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相关知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相关知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简称ESD),是一种能够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的内镜治疗技术。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相关知识。
1. 原理
ESD技术通过内镜技术,取下消化道上皮病变组织实现治疗目的,常常用于较重度的消化道粘膜肿瘤,因为ESD可以取得更多的肿瘤组织以便分析经过体外切片后派上用场。
2. 操作步骤
ESD需要精确的手术技巧以及相关的设备,操作步骤如下:(1)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将内窥镜插入口腔或肛门。
(2)在内窥镜的视野范围内,先夹取粘膜组织并注射生理盐水。
(3)注入生理盐水后继续注射肿瘤周围组织。
(4)使用切割线圈和电切器材进行切割和烧灼术,以分离肿瘤组织。
(5)将取下的组织送到实验室进行组织学检查。
3. 注意事项
ESD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手术技术,需要医护人员进行配合,同时也需要患者做好相应的准备。
(1)患者术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判断是否适合ESD治疗。
(2)ESD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需要在院观察1-2天。
(3)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身体状况,避免出现并发症。
ESD技术可以有效的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比传统治疗方式更为安全有效。
不过,ESD仍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操作,需要有医生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患者也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课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课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优点:侵袭性小,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具有获得完整病理标本的优点,有利于明确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评估患者预后,并决定是否需要追加外科手术。
适应证:没有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较浅,采用内镜方法可以安全、完整切除的消化道局部病变都是内镜治疗适应证。
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大于2cm息肉用ESD治疗。
早期癌:确定早期癌的浸润范围和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早期癌,ESD治疗可以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
禁忌证:对于不具备开展无痛内镜检查条件的医疗单位、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不主张开展ESD治疗。
严重的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服用抗凝剂的患者,在凝血功能未纠正前严禁行ESD。
抬举较差的病变,提示病变基底部的黏膜下层与肌层间有粘连,操作本身难度较大,应列为ESD禁忌证。
判断病变是否适合做ESD方法:内镜超声(EUS)可以明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和大小,但对平坦病变的浸润深度(尤其是黏膜下层)的判断,其准确性有其局限性。
窄带成像技术(NBI)和内镜染色明确病变范围和性质后,结合放大内镜观察整个病变的毛细血管形态、腺管结构和腺管开口对判断病变的浸润深度极有价值。
抬举征即侵犯到黏膜下层的病变注射生理盐水后不会明显抬起。
ESD相关器械:高频切开刀、DUAL刀、IT刀、Hook刀、Flex刀、TT刀、海博刀IT刀优点:纵向切开较为方便;由于刀体切开部分可以进行全方位的切开或剥离,可节约操作的时间;即使无法看到切入点,绝缘头也可以防止穿孔;一旦习惯使用IT刀后,可以采用1把IT刀进行黏膜切开和黏膜下剥离;与其他切开刀相比要安全得多。
IT刀缺点:IT刀也存在一定缺点:①横向切开有一定难度,需要熟练的内镜配合;②有时不能在直视下进行剥离,存在盲区IT Knife2在大幅度提高切开和剥离性能的同时,绝缘刀头可避免进入黏膜过深,减轻对深层组织不必要的切开,降低穿孔危险性。
2020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2020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SD是一种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微创方法,可以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同的效果。
该方法使用高频电刀和专用器械在内镜下逐步剥离胃肠道病灶及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层,以达到完整切除病灶的目的。
ESD相比传统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ESD可以对直径大于2cm的病灶进行整块切除,避免分片切除,进而避免局部复发。
其次,整块切除病灶后可以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以确定是否是治愈性切除。
ESD 的优点还包括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
此外,ESD能够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减小复发概率。
在疗效评估上非常乐观,据相关研究显示:胃早癌可实现较高的整块切除率(92%~97%)和完整切除率(73.6%~94.7%),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
食管ESD的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0%~100%和87.9%~97.4%;病变局限于上皮或黏膜固有层者以及病变浸润深度超过黏膜固有层者,在接受ESD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5%。
结直肠ESD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82.8%和75.5%。
总之,ESD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
ESD的适应证包括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和胃肠道早癌。
直径大于2 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和无蒂息肉均可以应用ESD切除。
对于消化道早期肿瘤,无论病灶位置及大小如何,ESD 都能够进行治疗。
在日本,ESD已被确立为上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切除的标准方法。
目前ESD治疗早期胃癌适应证为分化型黏膜内癌、无溃疡发生;溃疡、分化型黏膜内癌,病变直径<30mm;sm1浸润分化型腺癌,无溃疡发生,无淋巴即血行转移,病变直径小于30mm。
在抬起的黏膜下层切缘,使用IT刀或钩形电刀进行切割,渐进式切除病变组织。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展开全文ESD即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是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起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
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粘膜剥离。
切除深度:粘膜全层,粘膜肌层及大部分粘膜下层。
通过ESD可完整的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EMR不能整片切除的超过2cm的癌前病变或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以及超过2cm的平坦型病变食管病变:1.Barrett食管2.早期食管癌:局限在粘膜层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粘膜下层早期食管癌3.食管癌前病变:直径<2cm的病灶采用EMR,直径>2cm的病灶推荐ESD治疗4.食管良性肿瘤:包括息肉、平滑肌瘤、食管乳头状瘤等胃病变:1.早期胃癌①肿瘤直径≤2cm,无合并存在溃疡的未分化型粘膜内癌;②不论病灶大小,无合并存在溃疡的分化型粘膜内癌;③肿瘤直径≤3cm,合并存在溃疡的分化型粘膜内癌;④肿瘤直径≤3cm,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粘膜下层癌。
2.癌前病变直径<2cm的病灶采用EMR,直径>2cm的病灶推荐ESD治疗3.良性肿瘤如胃息肉、胃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等,包括部分来源于有肌层的肿瘤。
大肠病变:1.巨大平坦息肉直径<2cm的息肉采用EMR,直径>2cm的平坦息肉建议采用ESD治疗,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降低复发率。
2.粘膜下肿瘤来源于粘膜肌层或位于粘膜下层的肿瘤,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来源于固有基层的肿瘤,不主张勉强剥离。
3.类癌尚未累及肌层的直径<2cm类癌可以通过ESD完整切除,位于直肠的类癌一般可以切除。
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病变抬举征阴性,有胃肠镜检查禁忌症者,肿物表面有明显溃疡或瘢痕者,超声内镜提示癌已浸润粘膜下⅔以上者术前准备1.一般护理:术前无明显不适的患者可正常活动,适当增加卧床休息时间,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富含高蛋白、各种维生素的食物。
超声结肠镜引导下的内镜黏膜剥离术技术
超声结肠镜引导下的内镜黏膜剥离术技术内镜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一种通过内镜在肠道黏膜表层进行切割剥离的微创治疗技术。
该技术具有切除早期消化道肿瘤、减少手术切除需求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优势。
然而,传统的内镜黏膜剥离术存在一些限制,如限制了手术操作视野、无法准确评估切除范围以及术中出血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超声结肠镜引导下的内镜黏膜剥离术技术应运而生。
超声结肠镜(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是一种结合了内镜和超声技术的先进医疗工具。
它能够提供更精确的影像学信息,通过透视肠道壁层的结构和深部组织病变,提高了内镜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超声结肠镜引导下的内镜黏膜剥离术技术结合了内镜黏膜剥离术和超声结肠镜的优势。
它通过超声结肠镜对病变进行定位和评估,再使用内镜黏膜剥离器对黏膜进行剥离。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视野和更精确的手术操作,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组织并减少副作用。
在超声结肠镜引导下的内镜黏膜剥离术中,首先需要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病变定位。
医生将超声探头通过内镜导管插入肠道内,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和回声来观察肠壁层结构,确定病变位置和范围。
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评估病变,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接下来,医生使用内镜黏膜剥离器进行黏膜剥离。
内镜黏膜剥离器是一种特殊设计的器械,可以通过剥离器的刀片将黏膜与肌层分离,逐步实现对病变组织的切除。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超声结肠镜提供的实时图像来控制剥离的深度和范围,以保证切除的准确性和彻底性。
超声结肠镜引导下的内镜黏膜剥离术技术在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内镜黏膜剥离术,它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深度和范围,减少术中出血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虽然超声结肠镜引导下的内镜黏膜剥离术技术在早期消化道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
绝对卧床休息,患者常规禁食、 水,观察24~48小时。如果患者没 有呕血、黑便、腹痛、皮下气肿 等情况发生,遵医嘱可进流质。如 果在此过程中出现异常,应该延长 禁食时间,必要时可放置胃管进行 胃肠减压。
出院指导
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规律,少食多 餐。食物选择易消化,高营养,富含 铁、钙、维生素的食物,禁食油炸、 硬、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生活起居规律,劳逸结合。注意缓 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劳累, 戒烟、酒。 遵医嘱用药,慎用或勿用胃黏膜刺 激性药物。 每3~6个月复查一次胃镜
ESD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ESD
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 也是临床应用前景很好的技术,让更 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 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 和器官的切除。ESD与剖腹手术及以 往EMR等内镜治疗方法比较,具有1、 创伤小,2、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 次治疗,3、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 病理标本以供分析,4、对于面积较 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 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减小 复发概率。
术前准备 上消化道治疗的患者 术前1天进软食,手术 当日禁食,下消爽导泻,直 至肠道清洁。
流食
稠米汤,藕粉,杏仁茶,菠萝麦 片粥; 蒸蛋羹,蛋花汤,肉汤冲鸡蛋, 牛奶冲鸡蛋; 各种牛奶,豆腐、豆浆、过萝豆 汤; 西红柿汁,鲜果汁, 清鸡汤,清肉汤, 肝汤等。
ESD是内镜下使用 高频电刀与专用器 械,将胃肠道病灶 (包括胃肠道早期 肿瘤)与其下方正 常的粘膜下层逐步 剥离,以达到将病 灶完整切除的目的。
术前检查 病人在术前应检查血常规、 凝血常规,肝功、交叉配血 试验、行胸透及心电图检查 等,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服抗 凝药物史,有无出血倾向, 若有出血倾向应先予药物治 疗,有高血压患者应先将血 压降至可控水平,以减少术 中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