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学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名师教案 川教版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一、教学内容1、记住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著名首领的名字及被唐朝册封的称号2、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和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3、理解并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唐与吐蕃的关系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历史上有一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的女孩,为了各民族的友好交往,主动愿嫁到偏僻的青藏高原,但又担心那里的人太粗俗,故出了三道难题让对方回答。
若能答对,她就自愿嫁过去。
第一,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第二,把100匹小马和100匹母马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小马是哪匹母马所产?第三,从2500名美女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
这就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
(二)、新课讲授:1、唐与吐蕃的关系⑴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⑵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⑶唐中宗时,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为一家”。
⑷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
2、唐与南诏的关系⑴彝族和白族的先民在云南建立了六诏,8世纪初,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南诏。
⑵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唐与回纥的关系⑴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788年改称回鹘。
⑵两次出兵助战。
⑶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⑷回纥与唐朝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⑸唐朝后期,先后有三个回纥可汗娶唐朝公主为妻。
4、总结唐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和亲(联姻)、会盟、册封、经济文化交流等(三)、课堂巩固学习测评1、2、3题四、课后拓展:以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结婚为主题编写剧本,演出短剧。
五、板书设计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1、唐与吐蕃的关系和亲: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为一家”。
会盟:823年唐蕃会盟2、唐与南诏的关系册封: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唐与回纥的关系两次出兵助战。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
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能力与方法:通过概括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对历史地图和其他图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仍是主流,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重点难点: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温习:1.三国到南北朝实行什么选拔官员?九品中正制2.科举制度创立时间?当时的皇帝是谁?605-607年之间,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创立。
3.什么时期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当时的皇帝是指谁?唐朝时期,科举制度进入了完善期:唐太宗扩大科举考试的规模并严格录取;武则天增加殿试和武举。
隋唐科举制的历程表二、学习新课(一)唐与吐蕃的关系1.出示《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对照地图说一说:唐朝时,边疆地区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2.指导学生按照教材进行学习。
阅读:P18-19“唐与吐蕃的关系”大字部分,勾画:1)吐蕃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是哪一个民族的祖先?吐蕃人生活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是藏族的祖先。
点拨:吐蕃是今天我国藏族的祖先,又是7世纪到9世纪青藏高原上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名。
2)统一吐蕃的时间?都城?统一者?①时间:七世纪②都城:逻些;建立者:松赞干布。
阅读:P19“文成公主入藏”(课件出示路线图)议议:P19文成公主入藏为什么要带那么多东西?她带的不仅仅是东西,还是中原的文化,是想把中原的文化带入藏土。
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教案川教版

第四唐朝的民族关系教案(川教版)第四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朝的联姻,并受到唐朝的深远影响;南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友好关系。
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回纥、南诏、吐蕃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做出过重大的贡献,都有过灿烂的文化。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唐朝与土蕃的关系二、难点:1、对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和、观点的理解2、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谈话、讲解、阅读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你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知道多少?或朗诵有关文成公主的配乐诗,由此导入新。
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文化繁荣以外,也体现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密切的交流,推动了他们的发展。
不过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汉朝又有很大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展示《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弄清楚唐朝主要边疆民族的名称与分布。
(一)、唐朝与土蕃的关系唐朝时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吐蕃东临中国,西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南临印度戒日王朝和尼婆罗(尼泊尔),北临突厥。
为了进行统治,把战略位置重要的逻些作为都城,就是现在的拉萨。
(显示吐蕃的政权和经济)松赞干布热心地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招揽了天竺的学者、尼婆罗的技师、大食的医生。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名师教案 川教版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课程标准】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认识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仍是主流,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难点:对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点的理解。
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学案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方面:记住唐朝边疆要紧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闻名的少数民族领袖及其被唐朝加封的称呼;了解唐于土番等民族交往的史实;明白得唐朝民族关系进展的缘故。
2、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唐朝与少数民族有好交往的史实,使学生熟悉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的时候,但有好交往仍是主流,培育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度析唐朝民族关系进展的缘故,使学生熟悉经济进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宁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
【重难点】一、重点:唐与吐蕃的关系。
二、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进展的缘故。
【教学进程及重点知识】知识梳理★一、唐朝与吐蕃的关系a.吐蕃是今天(民族)的先人,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领袖统一各部,都城在(今西藏_______),并向唐朝皇帝请求与皇室通婚。
___________决定将嫁给松赞干布,增强唐蕃友好。
,二、在位时,把____________嫁给____________。
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
年,唐番正式结盟,并成立,这块碑至今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一、唐朝初年,_族和_族的先民在今云南洱海一带成立了六诏。
8世纪初,统一六诏,成立以为中心的政权。
__________封其领袖_________为,南诏和唐朝关系紧密。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一、回纥是的先人。
其领袖成立回纥汗国,__________封他为。
以后唐朝加封回纥可汗的制度固定下来。
二、在安史之乱中,回纥帮忙唐朝收复、洛阳,唐朝与回纥关系加倍紧密。
788年,回纥改称为。
试探:唐朝通过哪些方式增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当堂检测】一、至今屹立于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象征了()A.唐朝势力壮大B.文成公主入藏C.汉藏团结友好D.松赞干布统一二、反映南诏建筑艺术杰出成绩的是()A.大雁塔B.千寻塔C.渤海石灯塔D.布达拉宫3、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样胡风似汉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 6.4《唐朝的民族关系》学案 川教版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一首民族大团结的歌谣,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
实际上早在唐朝时期,随着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就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局面。
今天让我们来感受这民族团结的友好氛围。
一、知识梳理(一)唐朝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是(民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他们饲养牦牛,种植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首领统一各部,并向唐朝皇帝请求与皇室通婚。
都城在唐太宗决定将嫁给松赞干布,加强唐蕃友好。
(今西藏拉萨)。
,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
2.在位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向唐朝皇室求婚,他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1.六诏是族和族的先民于唐初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建立的六个政权。
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统一六诏,建立以(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政权。
2.唐玄宗时封他为,南诏和唐朝关系密切。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1.回纥是的祖先。
其首领建立回纥汗国后,主动向唐朝表示友好,唐玄宗封他为。
2.788年,回纥改称为。
以后唐朝册封回纥可汗的制度固定下来。
二、释疑解难(一)本课的误区较多。
其一,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唐朝时期周边有许多少数民族,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只介绍了吐蕃、彝族、白族和回纥族。
从教材《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还有突厥族等。
其二,六诏是政权名称,不是民族名称。
六诏中的蒙舍诏发展最快,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政权。
其三,南诏建筑的千寻塔是汉族工匠设计,与小雁塔风格相似,而不是指大理三塔。
其四,吐蕃与唐朝是并立的民族政权,不隶属于唐朝,到元朝时才成为中央政府的行政区域。
(二)利用唐朝的疆域图,按照地理方位来学习,可以直观地看到各民族的位置,化难为易。
或者利用图示法,效果也很明显。
(三)正确认识唐朝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首先,唐朝和边疆各族的密切联系是建立在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基础上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其次,需要认识唐朝与周边各民族关系密切的几个具体表现:①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天可汗”,接受唐朝册封。
江苏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案川教版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2 记住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了解日本遣唐使及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理解对外交流发展原因。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学习】:利用下列问题走进文本,并认真做出勾画。
再利用文本来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设计;☆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1、吐蕃是今天的祖先,生活在2、7世纪初统一吐蕃各部,唐太宗将嫁给了他.☆遣唐使来华与鉴真东渡1、找出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次数、作用?“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唐·李白《哭晁卿衡》)李白在诗中所哭的“晁卿衡”指的是()2、唐朝时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日本代表是谁?鉴真东渡目的、意义☆玄奘西行天竺是指今天的(),是()的发源地玄奘西行时间、目的、意义?【合作探究】1、分析文成公主入藏对汉、藏两族所产生的影响:2、归纳出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几种?3、日本谴唐使、鉴真、玄奘三人有何共同点?你从鉴真、玄奘身上学到了什么?【学习测评】8、材料判断题.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教材通过讲述唐朝与周边民族的交流和战争,以及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复杂性。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历史事件众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处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关系时,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重要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事件和特点。
2.难点:对唐朝时期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复杂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相关章节。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历史资料:准备与唐朝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相关的历史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掌握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名师教案2 川教版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地图了解唐朝时期的主要少数民族,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时空概念。
(2)通过依据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指导学生运用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教学重点】唐与吐蕃等民族关系的史实;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理解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特点。
体会民族交往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双方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
由于开放,各族人民你来我往,有的还联姻结亲,奏响民族交融的和谐乐章。
由于开放,各国外交使节纷纷来华,中国民间使者有的东渡,有的西行,谱写了中外交流的美好篇章。
一、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教师:1、吐蕃是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学生: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生活着吐蕃人。
他们饲养耗牛,种植青棵,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
吐蕃人是藏族的先民。
教师:2、说一说谁统一了吐蕃?统一的时间、都城?学生: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今西藏拉萨)为都城的强大政权。
教师:3、议一议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到吐蕃?学生: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遣唐使来华与鉴真东渡教师:1、说说日本派遣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学生:学习唐朝先进科技文化教师:2、遣唐使回到日本后,给日本带来的哪些影响?学生: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技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产生深远影响。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6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word教案(10)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一、教学目标:
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
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教学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三、设情激趣: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除了汉族外,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少数民族呢,唐朝时期又和哪些少数民族发展了友好关系呢。
四、自主探究:
探究1:藏族的祖先是?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点拨1:吐蕃,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完婚。
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完婚。
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建立会盟碑。
探究2: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如何?
点拨2: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探究3:唐朝与回纥的关系表现在什么地方?
点拨3:1、回纥出兵助战。
2、唐朝对回纥首领的册封。
3、经济文化交流。
4、联姻
五、成果展示:
六、拓展延伸:
中学生如何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各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中学生应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等等。
七、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案 川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案川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案川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案川教版的全部内容。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等基本史实;掌握唐代民族政策思路,体会合同为一家的含义.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故事。
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收集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唐代与少数民族交往史实的学习,了解唐代开明民族政策,树立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豁达的性格,理解我国现在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民族政策。
学习鉴真、玄奘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唐与吐蕃等民族关系的史实;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理解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特点.体会民族交往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双方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师展示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图片导入新课。
四川省乐山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课标要求】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一)唐朝与吐蕃的关系1.民族、地点:吐蕃是(民族)的祖先,生活在 (地点)一带。
2.唐蕃关系:1)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首领统一各部,都城在(今西藏拉萨)。
向唐朝皇帝请求与皇室通婚。
唐太宗决定将嫁给松赞干布,加强唐蕃友好。
2)在位时,吐蕃赞普向唐朝皇室求婚,他把嫁给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3)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了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前。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1.民族、地点:六诏是族和族的先民于唐初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建立的六个政权。
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统一六诏,建立以(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政权。
2.唐与南诏的关系:唐玄宗时封他为,南诏和唐朝关系密切。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1.民族、地点:回纥是的祖先。
2.唐与回纥的关系:1)首领建立回纥汗国后,主动向唐朝表示友好,唐玄宗封他为。
2)788年,回纥改称为。
以后唐朝册封回纥可汗的制度固定下来。
【课中探究】1.吐蕃是哪个民族的祖先?吐蕃与唐的关系是怎样的?2.南诏生活在哪个地区?南诏与唐朝的关系怎样?3.回纥生活在哪个地区?回纥与唐朝的关系怎样?【我的知识网络】写在书上的标题旁【当堂检测】1.唐朝时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是当今哪个民族的祖先?()A.藏族 B.白族 C.维吾尔族 D.苗族2.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政权,其都城A.洛阳 B.逻些 C.安西 D.北庭3.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的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唐中宗4.唐玄宗册封谁为怀仁可汗()A.骨力裴罗 B.尺带珠丹 C.松赞干布 D.皮罗阁5.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帮助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的是()A.吐蕃兵 B.南诏兵 C.回纥兵 D.突厥兵6.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A.尺带珠丹 B.皮罗阁 C.骨力裴罗 D.松赞干布7.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和同为一家”的是()A.尺带珠丹 B.皮罗阁 C.骨力裴罗 D.松赞干布8.唐玄宗册封谁为云南王()A.尺带珠丹 B.皮罗阁 C.骨力裴罗 D.松赞干布9.唐朝时的回纥是哪个民族的祖先()A.藏族 B.维吾尔族 C.白族 D.黎族10.布达拉宫建造于() 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1.先后两次与唐朝和亲,并立碑会盟的少数民族是()A.回纥 B.突厥 C.吐蕃 D.南诏12.下列遗址、遗迹、文物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A.布达拉宫 B.唐蕃会盟碑 C.崇圣寺三塔 D.大昭寺13.松赞干布和皮罗阁的共同点A.都向唐皇室求婚 B.都派人到长安、成都学习C.都受到唐的册封 D.都统一了本民族或本地区14.唐和回纥的关系不包括()A.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B.帮助唐朝平定内部叛乱C.接受册封通婚联姻 D.建立会盟碑,正式结盟15.识读下图,正确回答问题: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1)唐朝时期的疆域辽阔,向西达到了A地,该地名是。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案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案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
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概括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对历史地图和其他图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仍是主流,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二、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师:你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知道多少?生:······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二、唐与吐蕃的关系1、出示P20《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帮助学生认识唐朝边疆各主要少数民族名称及分布。
(东南西北四个方位)2、指导学生按照教材进行学习。
①先让学生了解吐蕃族生活的地区及其生活。
指出吐蕃是今天我国藏族的祖先,又是7世纪到9世纪青藏高原上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名②给学生介绍吐蕃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建立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及其与唐朝通婚的史实。
(介绍意义:两族的联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③通过教材小字部分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具体史实及其影响。
④老师提问:师:代表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生:1、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完婚;2、唐穆宗时,唐蕃双方会盟及建立会盟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一首民族大团结的歌谣,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
实际上早在唐朝时期,随着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就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局面。
今天让我们来感受这民族团结的友好氛围。
一、知识梳理
(一)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1.吐蕃是(民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他们饲养牦牛,种
植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首领统一各部,并向唐朝皇帝请求与皇室通婚。
都城在唐太宗决定将嫁给松赞干布,加强唐蕃友好。
(今西藏拉萨)。
,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
2.在位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向唐朝皇室求婚,他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六诏是族和族的先民于唐初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建立的六个政权。
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统一六诏,建立以(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政权。
2.唐玄宗时封他为,南诏和唐朝关系密切。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1.回纥是的祖先。
其首领建立回纥汗国后,主动向唐朝表示友好,唐玄宗封他为。
2.788年,回纥改称为。
以后唐朝册封回纥可汗的制度固定下来。
二、释疑解难
(一)本课的误区较多。
其一,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唐朝时期周边有许多少数民族,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只介绍了吐蕃、彝族、白族和回纥族。
从教材《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还有突厥族等。
其二,六诏是政权名称,不是民族名称。
六诏中的蒙舍诏发展最快,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政权。
其三,南诏建筑的千寻塔是汉族工匠设计,与小雁塔风格相似,而不是指大理三塔。
其四,吐蕃与唐朝是并立的民族政权,不隶属于唐朝,到元朝时才成为中央政府的行政区域。
(二)利用唐朝的疆域图,按照地理方位来学习,可以直观地看到各民族的位置,化难为易。
或者利用图示法,效果也很明显。
(三)正确认识唐朝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首先,唐朝和边疆各族的密切联系是建立在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基础上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其次,需要认识唐朝与周边各民族关系密切的几个具体表现:①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天可汗”,接受唐朝册封。
②唐朝在一些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或都督府进行直接统治。
③唐朝与各族通过和亲、贸易、册封等方式,加强了民族间的友好联系。
④唐朝是个统一和睦的多民族国家,长安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
三、轻松过关
1.唐朝时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是当今哪个民族的祖
先?()
A.藏族 B.白族 C.维吾尔族 D.苗族
2.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政权,其都城
在()
A.洛阳 B.逻些 C.安
西 D.北庭
3.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的
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唐中宗
4.唐玄宗册封谁为怀仁可
汗
()
A.骨力裴罗 B.尺带珠丹 C.松赞干布 D.皮罗阁5.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帮助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的
是()
A.吐蕃兵 B.南诏兵 C.回纥
兵 D.突厥兵
6.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
了
()
A.尺带珠丹 B.皮罗阁 C.骨力裴罗 D.松赞干布
7.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和同为一家”的
是()
A.尺带珠丹 B.皮罗阁 C.骨力裴罗 D.松赞干布
8.唐玄宗册封谁为云南
王
()
A.尺带珠丹 B.皮罗阁 C.骨力裴罗 D.松赞干布
9.唐朝时的回纥是哪个民族的祖
先()
A.藏族 B.维吾尔族 C.白
族 D.黎族
10.布达拉宫建造
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
朝 D.明朝
11.先后两次与唐朝和亲,并立碑会盟的少数民族
是()
A.回纥 B.突厥 C.吐
蕃 D.南诏
12.下列遗址、遗迹、文物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布达拉宫 B.唐蕃会盟碑 C.崇圣寺三塔 D.大昭寺
13.松赞干布和皮罗阁的共同点
是()A.都向唐皇室求婚 B.都派人到长安、成都学习
C.都受到唐的册封 D.都统一了本民族或本地区
14.唐和回纥的关系不包
括
()
A.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B.帮助唐朝平定内部叛乱
C.接受册封通婚联姻 D.建立会盟碑,正式结盟15.识读下图,正确回答问题:
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1)唐朝时期的疆域辽阔,向西达到了A地,该地名是。
(2)吐蕃人是今天族的祖先,其都城在B地,当时该地名为城,今为。
(3)唐太宗时,把嫁给吐蕃赞
普。
(4)唐朝时,居住在今云南洱海一带最南部的是,后统一各部,建立政权。
16.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
材料二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书中说:“……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
(1)文成公主入藏时,唐朝在位的是哪位皇帝?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2)材料一、二说明文成、金城两位唐朝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起到了什么作用?
17.唐朝是怎样加强同国内各少数民族联系的?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四、探究拓展
18.西藏是个美丽的地方,阅读相关书籍,了解西藏风土人情。
如果拍摄电视剧《文成公主》,摄制组能走哪几条路线?
参考答案:
一、(一)1藏族青稞松赞干布逻些文成公主2唐中宗(二)1彝白皮罗阁太和城2云南王(三)1维吾尔族骨力裴罗怀仁可汗2回鹘
三、1 A 2 B 3 D 4 A 5 C 6 D 7 A 8 B 9 B 10 B 11 C 12
C 13
D 14 D 15(1)咸海(2)藏逻些拉萨(3)文成公主松赞干布(4)南诏16(1)唐太宗松赞干布(2)促进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保持和平环境,使人民生活安康。
17(1)和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加强唐蕃友好。
(2)封少数民族首领为王:唐玄宗分别封南诏首领皮罗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云南王和怀仁可汗。
四、18 第一条路线:西安陇海线宝鸡包成线成都川藏公
路拉萨
第二条路线:西安陇海线兰州兰青线西宁青藏公路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