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一.1折纸_ 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折纸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数学下册的第一单元——折纸。
该单元主要掌握折纸基本操作,了解不同折法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折纸方式及其基本操作2.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折纸任务3.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常见折法及其操作方法2.理解不同折法的作用难点1.折线的画法和位置2.理解折纸原理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折纸作品,引入新课。
随后,向学生提问:折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依次展示,列举重点。
第二步:梳理学生已有知识教师请学生们将自己已学过的折法依次主持出来,之后让学生用纸测试每一种折法的效果。
第三步:讲解新知识1.折法分类及操作:从基础折法讲起,按难度逐步讲解。
教师先让学生看图、实物,再让学生自己做。
2.折纸细节:教师让学生认识一些折纸细节,如:–不要用力过猛–折线要准确 (不要歪歪扭扭)–弯折的地方要顺–重要折痕 (例如:折中线)第四步:巩固练习教师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做折叠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操作的熟练度,也能让学生的操作更加准确。
第五步: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该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认真讲解,边讲边做,讲解时注重示范。
2.演示法用实物示范后请学生自行操作,纠正细节错误。
3.作业法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提高操作技巧。
六、教学反思针对折纸这一内容,反思后,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程度不同导致的差异,同时可以选拔一些学生进行示范,发挥其表率作用,适时安排更好的操作时间和内容。
同时,在教学中切忌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不盲目地提高折纸难度,要根据学生基础调整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折纸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折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让他们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学习效果和对折纸技巧的掌握情况。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创意提出等方面。
-邀请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的疑问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方法的反馈。
-分析学生的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折纸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创新能力。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折纸的基本技巧和应用。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软件辅助: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折纸图形的展示和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折纸图形的结构和变化。
3.实物模型展示:教师准备一些折纸实物模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折纸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4.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评价与反馈: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折纸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力。
《折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折纸-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属于“图形与几何”这一章节。具体内容为“折纸的技巧与应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1.学习折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拼接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 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 折纸|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分数线2. 分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3. 分数与折纸的结合: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2. 教学难点:分数的运算,尤其是乘除法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折纸示例、PPT、白板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折纸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
2. 新课:讲解分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3. 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折纸活动,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折纸活动来展示分数的运算。
5. 展示与讲解: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展示他们的折纸作品,并讲解他们的运算过程。
6. 总结: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 折纸2. 板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运算、折纸与分数的结合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彩纸折出一个分数,并用文字解释其含义。
2. 让学生用彩纸折出两个分数,并进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写出运算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分数的乘除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练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部分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 活动设计: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折纸活动,比如折纸飞机或纸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教授的是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第一章的第一个内容——折纸。
我们将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我们将学习如何将一个正方形纸张通过折叠,得到不同分数大小的形状。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并能够理解分数的内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内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正方形纸张、剪刀、尺子等教具,同时,学生们也需要准备好自己的学具,包括纸张、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如何将一个正方形纸张折成不同的大小,并询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
在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折纸技巧后,我会给他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自己动手尝试折出不同分数大小的形状,并在实践中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板书来展示折纸的过程和分数的计算,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课后,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具体的作业题目包括:1. 请用正方形纸张,尝试折出不同分数大小的形状,并记录下来。
2. 请解释一下,如何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分数的含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我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他们可以尝试自己设计折纸作品,或者研究不同折纸形状的分数大小关系,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是一个创新的教学方法,但如何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从实践中体会到分数的内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折纸活动的实践操作细节1.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将正方形纸张折成不同分数大小的形状的步骤。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折纸》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折纸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特征,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四年级时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对图形的旋转、平移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图形的组合和变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简单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并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折纸过程。
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折纸材料,如彩纸、剪刀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折纸模板,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折纸过程。
4.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折纸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折纸艺术,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折纸作品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折纸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
同时,提问学生:“这些图形是如何通过折纸变换而来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折纸》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章《折纸》。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学会如何将一张纸折叠成各种形状。
我们将通过讲解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折纸作品。
3. 学生能够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折纸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纸张、剪刀、胶水、铅笔、直尺。
学具:彩色纸张、剪刀、胶水、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展示一张纸,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如何将一张纸折叠成各种形状。
你们猜一猜,我们可以将纸折叠成哪些形状呢?”2. 讲解:我会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彩色纸张,然后教他们如何折叠纸张。
我会一步一步地演示,并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动手实践。
我会教他们如何将纸折叠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
3. 实践: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尝试将纸折叠成各种形状。
我会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自己设计折纸作品。
4. 展示:我会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折纸作品,并让他们解释一下他们是怎样折的。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今天学的折纸技巧和步骤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彩色纸张折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动物,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将纸折叠成该动物的形状。
2. 请学生用折纸技巧制作一个花瓶。
答案:学生可以将纸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将底部折叠成花瓶的形状,用胶水将底部固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折纸技巧有了基本的掌握,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折纸作品。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复杂的折纸作品的完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加强对这些学生的个别辅导。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1.1《折纸》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1.1《折纸》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体验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乐趣;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手工能力;4.增强学生的认真和耐心。
二、教学重点1.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掌握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立体图形的构建。
四、教学准备1.纸张;2.折纸的图示和样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引入折纸的概念,通过展示一张折纸,让学生从视觉上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
2.展示如何将一张长方形纸张折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部分,并告诉学生这种折法叫做对折法。
3.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使用对折法将一个正三角形纸张折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部分,并带领学生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折法是可行的。
2. 拓展与提高1.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将一个正方形纸张折成三个等分部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张正方形纸张折成五个等分部分,并指导学生实现。
3. 归纳总结1.将折纸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折纸的构建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折纸构建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
3.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加深他们对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并通过实践体验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他们在制作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如痴如醉,表现出了极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手工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同时,这节课也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认真和耐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成认真的态度和耐心的品质。
总之,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程,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到数学的奥妙之处。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折纸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图形的对称性及其运用。
3. 折纸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折纸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图形的对称性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折纸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折纸示范视频、PPT课件、折纸图样。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对称性。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折纸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图形的对称性及其运用。
3.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2. 板书内容:折纸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图形的对称性及其运用,折纸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个折纸作品,要求具有创意和美观。
2. 写一篇关于折纸活动的日记,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折纸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在互助互学中共同成长。
3. 课后作业要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纸北师大版教案:折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章《几何图形》,第五节《折纸》。
本节课主要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学会运用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学会运用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发现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运用到立体图形的制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折纸、彩笔学具:折纸、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拿出一张折纸,随意折出一个形状,然后展开,观察折痕,引导学生发现折痕所形成的几何图形。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三角形为例,讲解如何通过折纸方法,将一个三角形折成一个小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折纸过程中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折纸方法,制作不同的立体图形。
要求学生观察、记录制作过程中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所讲的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如何通过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张折纸,任意折出一个形状,并观察折痕所形成的几何图形。
2. 尝试运用折纸方法,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
3. 思考:在制作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答案:1. 折痕所形成的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掌握基本的折法和技巧;3.培养观察、推理和创造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5.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常用的折法和技巧;3.制作各种图形和模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步骤1.通过给孩子看折好的一些美丽的折纸,引导孩子关注和思考折纸的美、折纸的形状、步骤和方式;2.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自己折一些形状简单的折纸模型;3.短暂的小组交流,让孩子们对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表演,互相欣赏。
第二课时折法的学习和技巧的讲解1.教授一些基本的折法,如山折、谷折、双折等方法;2.让孩子们通过讲解和观察,掌握基础的折纸技巧,如平滑、对称、精准等能力;3.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制作一些折纸模型,并在制作完成后与同伴分享经验。
第三课时各种图形和模型的制作1.老师通过讲解把各种图形和模型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分别进行折叠,知道得到最后的成品;2.在课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制作一些个人喜欢的折纸模型或在小组合作中利用各人的技能和动手能力制作不同种类的折纸模型;3.在安排课时时,充分考虑每个人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适当控制制作时间。
四、教学评价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折纸技能;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伙伴的互相帮助,学生更加独立地掌握制作折纸模型的能力;3.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辅导,以帮助没有动手能力的学生成功制作折纸模型;4.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五、教学师生反思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受到折纸的乐趣。
对于那些缺乏动手能力的学生,我会耐心讲解和演示,鼓励他们多多尝试。
此外,我也会多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为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做出不断努力。
1.1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1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1.1折纸(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具体是第1章的第1节,折纸。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正方形的折法,掌握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
2. 学习如何将正方形折成不同的形状,如三角形、长方形等。
3. 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能够将正方形折成不同的形状。
3. 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折出不同的形状。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折纸活动,并能够观察到折纸过程中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形纸、剪刀、胶水。
2. 学具:每名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纸。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用正方形纸折出自己喜欢的形状。
2. 引入新课(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折纸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折出来的?3. 讲解折纸技巧(10分钟):教师讲解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并示范如何将正方形折成三角形、长方形等。
4.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折纸。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折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正方形纸折出一个三角形。
2. 请用正方形纸折出一个长方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动手折纸,掌握了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并能独立完成折纸作品。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复杂的折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利用正方形纸折出更多的形状,如五边形、六边形等。
同时,可以尝试用其他形状的纸进行折纸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关注。
是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折法,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折出不同的形状。
折纸-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折纸-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理解各种折纸问题,并能够运用基本折纸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思维技能和创造力,提高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折纸的定义和分类。
2.常用的折叠纸张方法。
3.折叠时的注意事项。
2. 折纸的应用1.利用折纸制作各种形状。
2.利用折纸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理解各种折纸问题,并能够运用基本折纸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发扬创造,在折纸中体现思维和创意。
2.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折叠方法,解决较难的折叠问题。
四、教学方法1.演示折纸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引导学生自行折叠,提高学生的兴趣。
3.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发挥个人才能。
五、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比例、图形、面积等概念。
折纸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联想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求知欲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介绍折纸的概念和应用。
2.引导学生回忆折纸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2. 讲解环节1.讲解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演示折纸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3. 操练环节1.引导学生自行折叠简单的图形。
2.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和折叠一个给定的图形。
3.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折纸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 总结环节1.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折纸作品。
2.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七、教学资源1.课程计划。
2.相关的教学素材。
3.折纸纸张和工具。
4.PPT或白板。
八、教学评价1.结合平时的小测验、作业等形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考试测试,测试学生的折纸技能和知识水平。
3.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改进。
九、拓展延伸1.利用折纸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探究折纸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如数学、物理、绘画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折纸的基本操作方法。
2.通过折纸,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折纸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PPT讲解课件2.一张正方形纸张3.直尺、铅笔、剪刀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纸活动入手,引导学生体验和感知折纸活动。
2. 操作实例1——基础操作1.取一张正方形纸,认识正方形和对称轴。
2.把正方形沿对称轴折叠成两个三角形。
3.把一个三角形按照对称轴翻折,使得三角形的两条对称轴边完全重合。
4.把另一个三角形按照对称轴翻折,使得三角形的两条对称轴边完全重合。
5.两个三角形就可以组成平面图形。
3. 操作实例2——折纸中的数学问题1.取一张正方形纸,按照步骤2中的方法折叠成两个三角形。
2.把其中一个三角形按照步骤3中的方法翻折,使得三角形的两条对称轴边完全重合。
3.将另一个三角形按照步骤3中的方法翻折后再折叠,使得纸张恢复为正方形。
4.探究纸张缩小的比例,比较新旧两个正方形面积的比例,结果是多少?4. 操作实例3——折纸中的几何问题1.取一个正方形纸张,在其中心位置放一个点A。
2.将1/4正方形ACEF剪掉。
3.用点A作为一端点,E作为另一端点,将正方形AFGH对折。
4.用点B作为一端点,F作为另一端点,将正方形ABCDE对折。
5.把折叠后的形状与预测图形比较,发现其中有两个角度是有问题的,重新摆正图形,把这两个角度构成的小正方形剪去。
得到的形状是什么?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折纸的基本操作方法,通过折纸,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了数学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选取几个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折纸的一些常见形式和问题,并且从折纸中引出了一些几何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折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折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折纸》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折纸,体验图形的折叠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折纸实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图形变换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折叠技巧和图形变换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学生可能对折纸艺术有一定的好奇心,这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兴趣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并掌握图形的折叠变换原理。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折叠变换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图形折叠变换的原理,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操作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3.结合直观演示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图形的折叠变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带好彩纸,准备好剪刀、尺子等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折叠变换。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教材中的折纸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通过折叠变换得到的?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折叠变换的过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纸》|北师大版(2023秋)
4.增强审美观念:让学生感受图形对称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对数学美的追求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举例解释:
a.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b.识别对称轴:能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并理解对称轴将图形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关于对称轴是完全重合的。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折纸》这一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通过折纸活动引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对称美,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如何准确地找出对称轴感到困惑,这说明我在讲解对称性质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c.应用对称性质:利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图形面积等。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应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举例解释:
a.理解对称性质:学生需要通过折纸活动观察和思考,理解对称性质,如对折后的图形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
b.空间想象:在无具体操作的情况下,学生需要想象出图形的对称轴,这对于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1 教学内容对于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为“折纸”,包括以下内容:•初步认识折纸。
•探究折纸的性质和规律。
•发现和掌握各种折纸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使学生从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的美丽和神奇。
•使学生对折纸的性质和规律有初步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探究折纸运动过程中的数学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加强作品制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2 教学难点•紧密联系折纸运动过程中的数学概念和基本规律,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要求较高。
•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将个体行为转化为协同行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发现、探究答案、总结规律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其在学习折纸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建立数学思维体系,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熟练应用的目的。
3.2 教学手段本次教学使用以下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黑板、白板;•PPT展示、视频展示;•学生实际操作、展示、报告。
四、教学步骤4.1 教学步骤一:折纸的常用方法•在教材中呈现折纸的基本方法,例如:折叠、分割、量角器、等腰三角形等。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折纸的常用方法,探究不同折纸方法的作用和思路。
4.2 教学步骤二:折纸规律的探究•通过教材呈现一些常见的折纸效果,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解读,总结出折纸过程中的规律和性质。
•看看学生是否能举出几个不同的例子来说明折纸规律。
4.3 教学步骤三:折纸的应用•将折纸运动引入到各种实际应用中,如折纸艺术、环保材料利用等。
•培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加深他们对于折纸运用的理解和认识。
4.4 教学步骤四:作品制作与展示•要求学生在掌握了折纸方法和规律之后,进行折纸作品制作,让学生通过上台展示来表现自己的创意和艺术才能。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折 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 1.1 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个章节——折纸。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图形的特性,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折纸活动,认识和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2. 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折纸活动,发现和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折纸、直尺、铅笔。
2. 学具:折纸、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用折纸制作的小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我们今天的课题——折纸。
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相关的例题,让学生一起解决,巩固他们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性质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性质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相互转化: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相互转化。
正方形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相互转化: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以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折纸制作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标注它们的性质。
答案: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请用折纸制作一个长方形,然后通过折叠,将它转化成一个正方形。
答案:通过折叠长方形的对角线,可以将其转化成正方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折纸》|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因此,我仔细研究了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纸》这一章节,并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第一节《折纸》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折纸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折叠纸张,如何制作各种折纸作品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折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折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折纸的技巧和方法,如何折叠出各种形状的折纸作品。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折纸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创作出有创意的折纸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张、剪刀、尺子、彩笔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纸张、剪刀、尺子、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折纸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折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折叠纸张,制作各种折纸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掌握折纸的技巧和方法,解决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折纸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典型的折纸作品的名称和折叠方法。
通过板书,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折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纸张折叠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并写一篇关于折纸的小作文。
答案:略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还想对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我计划组织一次折纸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展示自己的折纸才华。
我还会引导学生把折纸融入到生活中,用折纸制作一些实用的物品,比如笔筒、收纳盒等。
通过这些拓展延伸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折纸》。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并能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
我们将学习如何折叠纸张,如何通过对折、折叠、翻转等方法来创造出不同的形状和图案。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包括折叠、翻转等。
2. 能够独立创作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并能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有趣的折纸作品。
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折叠和翻转纸张,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折纸样品、彩纸、剪刀和胶水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趣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如何制作这些有趣的折纸作品吗?”2. 讲解: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折纸的基本技巧,包括折叠、折叠、翻转等,并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
3. 实践:学生们将亲自动手实践,根据我给出的步骤和指导,创作出自己的折纸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们将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并互相评价,我会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用大字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折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回家后,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创作出自己的折纸作品,并写下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答案: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创作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如纸飞机、纸船、纸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折纸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参与,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折纸作品。
在课后,我可以鼓励学生们继续探索折纸的技巧和创作方法,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纸张和材料,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折纸教学设计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一、分数加减法
教材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探索性,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情境呈现:在“折纸”的操作活动中,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星期日的安排”中,则重点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在“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中,通过解决不同形式数的比较,引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探索并掌握分数与有限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内容及“练一练”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究过程,并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引导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片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折纸”中的教学情境图,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图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如: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列式:21+4
1 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列式:
21-41 2、提问: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探究21+4
1 (1)师:这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能直接相加吗谁先估计一下他们的和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2)小组内讨论并动手操作:该如何计算
21+41的结果 (3)全班交流,组织汇报。
可能会出现一下结果: 我们是用折纸的方法研究的,
21+41=4
3,指名上台展示研究的过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们的方法是先通分。
指名上台讲解解题过程:21+41=42+41=4
3,并说说为什么要对这两个分数进行通分。
(因为以前学过通分,也学过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所以就想可不可以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先通分,再计算)
我们是先把他们化成小数然后再相加,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4)先肯定这些方法都很好,再找同学说说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由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出通分是一种最简单、最通用的方法。
如:计算31+5
1,用折纸或化成小数都不太方便。
2、计算21-4
1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师巡视怎么计算,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指名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3、总结算法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呢?
指名回答后,师作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尝试练习 43+85 65-3
2 指名两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
三、巩固提高,拓展练习
1、第3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共同订正。
2、第3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进行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3页练一练第3题
六、板书设计:
折纸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1+41=42+41=4
3 能约分的要约分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试一试及第4页练一练第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的理解。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