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8(教师版111-120)
第一章 《三国演义》讲义
![第一章 《三国演义》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3d0236948d7c1c708a145c1.png)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 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 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 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 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 物形象,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由“王”而“帝”,由“帝”而“圣” (武圣) 在民间又由“圣”而“神”,是影响 最大的民俗神
3、才能上尚“智勇”
欲得天下者,不仅要注意得人心,而且要善于用人才。 《三国演义》不仅写刘蜀集团,对曹魏、孙吴集团都有描写: 曹操:知人善察,唯才是举 领兖州牧后,“招纳贤才”, 荀彧来投——“吾之子房”; 郭嘉应聘——“使吾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典韦、许褚、张辽、庞德等人,或是自来投奔,或是降将 孙权:重用人才 周瑜说:“方今英雄并起,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须得高明 之士,以佐将军,江东自定也。” 依靠周瑜、鲁肃等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重用吕蒙夺取荆州 提拔“年幼望轻”的陆逊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
诸葛亮 ——“忠”的楷模
对蜀汉“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卷23) 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克尽人臣之职 辅佐刘禅:力撑危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称赞“忠贞”,并非宣扬只忠于一姓而不分是 非的“愚忠”,小说中还有对“择主而事”之忠的礼赞 。 如:赵云:“奔走四方,寻主事之”, 先跟随袁绍、公孙瓒,后投于刘备 刘璋谋臣李恢投刘备:“吾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 事’…背暗投明,古人所贵。” 儒家传统道德观念:“忠”有一定的开放性、灵活性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之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 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臣之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 微子离开纣王,管仲不随公子纠死难,孔子都评以“仁” (《论语·宪问·公冶长》) “忠君”也包含了一定的爱国思想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2(11-15回教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2(11-15回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0898c8650e52ea5418981b.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2(11—15回)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情节梳理填空】势单力薄的陶谦向北海太守孔融求援。
孔融与陶谦交往深厚,决定出兵。
部队正要出发,一支起义的黄巾军(由管亥率领)来借粮食,孔融不肯,黄巾军便把北海城四面围住。
孔融只好派同乡太史慈向刘备求助。
刘备早就听说了孔融的名字,当即带刘关张解了北海之围.随后,刘备又应孔融之请去救徐州陶谦.刘备向公孙瓒借了二千步兵和猛将赵云,来到徐州。
这时,青州田楷的救兵也来到徐州城外。
曹操见对方援兵来到,不敢贸然攻城。
陶谦要一让徐州与刘备,刘备不受。
刘备给曹操写去一封信,请他退兵。
曹操本不想退兵,却接到消息,说后方有失,吕布助张邈攻占了他的大本营兖州,于是曹操决定退兵回去收复兖州,顺便卖刘备一个人情。
陶谦二让徐州与刘备,刘力求不肯,从陶谦而屯小沛。
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展开大战,被吕布战败,为部将典韦、夏侯惇救出。
【阅读探究研讨】思考题1:刘备为什么坚决拒绝陶谦的徐州之托?参考答案:(1)刘备重“仁",他不会去做乘人之危之事,且刘备帝室之胄,他应顾及自己和宗室的颜面。
(2)刘备重“义”,刘备知道自己此行是守诺救援,不图占有,此时接受徐州之托是不义之举,如“汝等欲陷我于不义耶",“今为大义,故来相助”.(3)刘备使用“欲擒故纵”法,由前两点可知,刘备也很自知。
刘备深知徐州战事,也懂陶谦之心,只是此时接受不利于对徐州的统治.因为自己在此还不能服众,所以欲擒故纵,以窥臣民之举.十二回应道“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时机业已成熟,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
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情节梳理填空】吕布用陈宫计,让城中富户田氏诈降,诱曹操入濮阳城.曹操中计,在北门与吕布遭遇,曹操以手掩面,谎言轻松脱困.曹操将计就计,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
两家因蝗灾缺粮而罢兵.陶谦病危,三让徐州于刘备,备不受,陶谦指心而死,刘备于是暂领徐州牧。
完整版)《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
![完整版)《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ff0d12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1.png)
完整版)《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如果你想简单了解三国故事情节的脉络,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薄”一些;如果你想了解三国时代的背景,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厚”一些;如果你想抓住三国人物的精彩片段,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活”一些;如果你想熟记三国诗词常识,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死”一些。
___、___、___,“德”“谋”对决,纵横驰骋;___、___、___,“智”“慧”对决,明争暗斗;___、___、___,“亲”“情”对决,手足相残;___、___、___,“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读《三国演义》,不仅能学历史,还能享受人生沉浮的洗礼!导读任务(一)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一回二、讨论主题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2.关于作者___,你知道多少?三国历史,你了解多少?3.小说前面的《临江仙》词是点睛之笔,其风慷慨悲凉,传唱不绝,背诵这首词并默写一遍。
4.梳理本回情节脉络:十常侍之乱→(不求形同,但求神似)→幽州募兵→三英结识→()→剿灭黄巾5.根据文字描述为___、___、___三人画像,比一比谁画得更像。
6.学会做人物名片(贯穿整个阅读过程)姓名所属团队个人经历主要事迹性格特点7.仔细阅读___、___出场的文字,看看有什么不同,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导读任务(二)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回二、讨论主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鞭打督邮”情节,注重细节。
2.在鞭打督邮事件时,___和___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梳理本回情节脉络:___赴任___→(二龙山关云长单刀赴会)→挂印弃官→灵帝驾崩→()。
导读任务(三)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回二、讨论主题1.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___是如何说服___投奔___的。
2.结合第三回情节,谈谈___的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1-40回讲义教师版
![《三国演义》1-40回讲义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9a4ab1647d27284b7351ad.png)
《三国演义》1-40回讲义教师版《三国演义》1-40回讲义一、填空题1、回目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拔矢啖睛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2、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伺机行刺,但被发现。
曹操灵机一动,忙称自己来此是为了进献宝刀。
3、曹操行刺失败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
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
曹操听闻磨刀声竟怀疑其家人要杀自己,遂将其一家八口杀害,随后在途中又杀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4、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分别是5、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
6、宛城之战中,张绣用贾诩之计夜袭曹营,先让人将典韦灌醉,再命人偷了他的短戟,致使他在掩护曹操出逃之时,身无片甲。
虽奋力以腰刀砍杀二十余敌,终因寡不敌众而死。
7、曹操征张绣途中,恰逢稻麦成熟,为显示爱民之心,曹操下令要求众将士不准纵马毁麦。
没想到禁令刚下,曹操的马受惊跑入麦田,踏毁麦田。
曹操割发代首以示受罚。
8、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关羽被曹操围困在土山之上。
操使张辽前往说之。
辽具说关公拼死有三罪,降操有三利。
关公亦有三约: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
操从其言。
关公告甘、糜二夫人后降操。
9、《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10、“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6(教师版91-100)精编版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6(教师版91-100)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2376cdf90f76c660371a31.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91-100回(教师版)第九十一回:祭沪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情节梳理填空】南蛮平定,诸葛亮祭祀了泸水的鬼魂后胜利班师回成都。
魏主曹丕崩,曹睿立。
司马懿被封为骠骑大将军,提督雍、凉等处兵马。
孔明根据参军马谡建议使“反间计”(注:第100回,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也对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曹睿把司马懿削职回乡。
孔明上《(前)出师表》一道,劝后主刘禅尽心治国并准备伐魏,谯周谏阻不听。
诸葛亮率领众将北伐,令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
曹睿封夏侯楙(mào夏侯渊之子,武帝曹操女婿)为大都督,司徒王朗谏劝不听。
楙率兵二十余万,星夜到长安,来敌孔明。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诸葛亮在《(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临崩寄臣以大事”的相关情节。
参考答案:刘备讨伐东吴,兵败,在白帝城一病不起,临终他把诸葛亮召来,对他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儿子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可取代之。
诸葛亮哭拜在地,表示一定会忠诚辅佐,直到死去。
刘备还提醒马谡是个言过其实的人,不可重用。
他又嘱咐赵云要看好刘禅。
遗命刘禅与丞相从事,事诸葛亮如父。
思考题2:作者通过《出师表》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参考答案: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
思考题3: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劲敌,但是诸葛亮开始伐魏的时候,魏国并没有让司马懿迎战诸葛亮,试简要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诸葛亮用了反间计;魏主曹睿多疑,中了诸葛亮的计谋;魏主曹睿手下乱出谋划策。
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情节梳理填空】孔明不用魏延长驱直入之计,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
蜀、魏两军在西凉大战,西凉名将韩德带领四子(瑛、瑶、琼、琪)出马迎战蜀军,但五人皆被赵云所杀。
赵云为先锋,此时已是七旬老将,仍不减当年之勇。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8(111-120回教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8(111-120回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8c612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9.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8(111-120回教师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1-120回(教师版)第一百十一回:邓士载智败姜伯约诸葛诞义讨司马昭【情节梳理填空】姜维四伐中原,邓艾料敌如神,已经作好了准备。
姜维布下疑兵,去攻南安,又被邓艾识破,在段谷中了邓艾的埋伏,张嶷(yí)阵亡,姜维退回汉中,仿诸葛亮兵败自贬的旧例,上表自贬为右将军。
魏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不满于司马昭的行为,便送子质于吴,联合东吴征讨司马昭。
东吴大将军孙綝派兵援救,司马昭迫使曹髦御驾亲征,双方对峙于寿春。
【经典情节复述】1、邓艾智败姜伯约①姜维出兵伐魏,见魏兵已有准备,便留下少量兵力迷惑邓艾,自领大军去攻南安。
②邓艾看破姜维的计谋,领兵去上懈、段谷埋伏。
③姜维中了埋伏,被夏侯霸救出。
④魏将陈泰、邓艾追击之,所幸援兵张嶷赶到,⑤姜维、夏侯霸趁势杀出重围,张嶷则被乱箭射死。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姜维狄道城外中了埋伏,败退汉中后,用什么理由说服众将“必取陇西”的?魏将邓艾凭什么断定姜维“必出汉中”?邓艾为什么会制胜姜维?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1.魏洮西一战,挫尽锐气,我军虽败,不曾损折;2.我军船载而进,不致劳困,敌旱地来迎士卒疲惫;3.吾兵久经训练,敌乃乌合之众;4.吾兵自出祁山,掠抄秋谷为食;5吾兵一处而去,敌兵力分开,难以救援。
(答出其中三条得满分)知彼知己,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精心设谋,而姜维对敌方却一无所知,全然不知自己的行动全在敌人的掌握之中,所以邓艾会赢得这场战斗。
第一百十二回:救寿春于诠死节取长城伯约鏖兵【情节梳理填空】司马昭采取钟会的建议,三面包围寿春,以分散诸葛诞的军心。
诸葛诞暴虐无度(杀文钦),部将蒋班、焦彝等出城而降。
吴将全端、文鸯等人投降司马昭,诸葛诞被杀,吴将于诠为乱军所杀。
姜维乘魏国内乱之机,五伐中原。
中散大夫谯周作《仇国论》一篇,劝阻姜维,维不听。
姜维起兵进攻长城,守将司马望奋力抵抗。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2(教师版)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2(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beab42a300a6c30d229f30.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15回(教师版)第十一回:皇叔救孔融吕温侯破操【情节梳理填空】势单力薄的谦向太守孔融求援。
孔融与谦交往深厚,决定出兵。
部队正要出发,一支起义的黄巾军(由管亥率领)来借粮食,孔融不肯,黄巾军便把城四面围住。
孔融只好派同乡太史慈向备求助。
备早就听说了孔融的名字,当即带关解了之围。
随后,备又应孔融之请去救谦。
备向公瓒借了二千步兵和猛将云,来到。
这时,青州田楷的救兵也来到城外。
操见对方援兵来到,不敢贸然攻城。
谦要一让与备,备不受。
备给操写去一封信,请他退兵。
操本不想退兵,却接到消息,说后方有失,吕布助邈攻占了他的大本营兖州,于是操决定退兵回去收复兖州,顺便卖备一个人情。
谦二让与备,力求不肯,从谦而屯小沛。
操与吕布在展开大战,被吕布战败,为部将典韦、夏侯惇救出。
【阅读探究研讨】思考题1:备为什么坚决拒绝谦的之托?参考答案:(1)备重“仁”,他不会去做乘人之危之事,且备帝室之胄,他应顾及自己和宗室的颜面。
(2)备重“义”,备知道自己此行是守诺救援,不图占有,此时接受之托是不义之举,如“汝等欲陷我于不义耶”,“今为大义,故来相助”。
(3)备使用“欲擒故纵”法,由前两点可知,备也很自知。
备深知战事,也懂谦之心,只是此时接受不利于对的统治。
因为自己在此还不能服众,所以欲擒故纵,以窥臣民之举。
十二回应道“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时机业已成熟,玄德乃许权领事。
第十二回:恭祖三让孟德大战吕布【情节梳理填空】吕布用宫计,让城中富户田氏诈降,诱操入城。
操中计,在北门与吕布遭遇,操以手掩面,谎言轻松脱困。
操将计就计,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
两家因蝗灾缺粮而罢兵。
谦病危,三让于备,备不受,谦指心而死,备于是暂领牧。
操听说此事大怒:“我杀父之仇未报,你倒不费半箭之功,白得。
我要夺回城,先杀备,再挖出谦尸体,为我父亲报仇。
”他的谋士荀彧劝道:“弃兖州而取,是舍本求末,以安易危。
不如先平定,既可以获得充足的军粮,供养三军,又可以得到朝廷的赞赏和百姓的拥护。
《三国演义》第111—120回阅读指导
![《三国演义》第111—120回阅读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d1fc7f1279563c1ec5da715a.png)
蒋斌投降,钟会因此得了 汉中 。姜维此时被邓艾战败,后 用声东击西之计,使得魏将 诸葛绪 退兵,退守剑阁。
• 【经典情节复述】
• 1、武侯显圣定军山
• 答:①钟会进驻阳安关的当夜,诸葛亮显圣,②定军
山上愁云布合,狂风大作,似有数千骑突出。③次日 钟会到诸葛亮墓前致祭,祭毕,狂风愁云变成了清风 细雨,天色晴朗。④是夜,诸葛亮托梦告诫钟会蜀汉 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后不要乱杀无辜。⑤钟会听其 言,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 参考答案:1.忠于朝廷;(怒斥贾充,怒斩乐綝)2.讨逆决心
坚定;(具表声讨,送子入吴为质,借东吴兵力)3.勇气有余, 谋略不足;(只知硬打,不知用计)4.对部下粗暴、猜疑、残 忍。(斥蒋班、焦彝,杀文钦,对守城士兵以杀为威)
• 思考题2:钟会在司马昭战胜诸葛诞的战斗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请举例说明钟会是如何给司马昭出谋划策的。
第118回: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 【情节梳理填空】
• 邓艾进军成都,兵临城下,后主令谯周作降书至
雒城请降,邓艾重待降使。后主来日出降,蜀汉 灭亡。其子北地王 刘谌坚决不降,割妻并三子头 至昭烈庙中,哭着祭了祖庙,眼出血而自刎。
• 姜维见刘禅令自己归降,大惊失语,在危急中忽
生一计,为复兴汉室,假意投降了钟会,并与钟会 结为了兄弟,离间其与邓艾关系,欲借钟会之力 消灭邓艾。
• 【阅读研讨探究】
• 思考题1: 姜维狄道城外中了埋伏,败退汉中后,用什么理
由说服众将“必取陇西”的?魏将邓艾凭什么断定姜维“必 出汉中”?邓艾为什么会制胜姜维 ?请简述理由。
• 参考答案:1.魏洮西一战,挫尽锐气,我军虽败,不曾损折;
三国演义的阅读讲义
![三国演义的阅读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b09aa1b5f0e7cd184253620.png)
三国演义的阅读讲义【全书简介】《三国演义》为四大名著之首,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真实的曹操是有不同的。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
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
【作者简介】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人物形象】一、书中对人物的描写:1刘备: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2曹操: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3孙权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字仲谋4诸葛亮: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主要人物的事迹:1、刘备:字玄德,汉景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一生为了复兴汉室而努力。
被曹操誉为枭雄。
处处寄人篱下,后得到“卧龙”诸葛亮辅佐,为得到荆州与孙权联合在赤壁大败曹操。
得到荆州后攻打益州,此后于曹操在汉中大战,夺下汉中后,自称汉中王。
不久,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
按诸葛亮建议称帝,定国号为“蜀”。
《三国演义》回讲义教师版
![《三国演义》回讲义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8e03cbcaaedd3383c4d3b7.png)
A.曹操率兵回到许都。次日,曹操表彰刘备武功,引刘备见汉献帝。一排世谱,刘备是汉献帝之叔。献帝大喜,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自此,刘备被称为刘皇叔。
《三国演义》-回讲义教师版
———————————————————————————————— 作者:
———————————————————————————————— 日期:
《三国演义》1-40回讲义
一、填空题
1、回目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
2、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伺机行刺,但被发现。曹操灵机一动,忙称自己来此是为了进献宝刀。
3、曹操行刺失败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曹操听闻磨刀声竟怀疑其家人要杀自己,遂将其一家八口杀害,随后在途中又杀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B.曹操大权在握,行为日渐专横。为了探视百官之心,在许田打围时,曹操故意做出欺君之举。汉献帝不甘受辱,与伏皇后商议,赐给董承藏有密诏的锦袍,让他谋划除去曹操。董承就与王子服、马腾等人计议,准备再联合刘备共同行动。
5、(B)三让徐州给刘备。
A袁绍B陶谦C曹操D刘表
6、书中的“水镜先生”是指(B)。
A徐庶B司马徽C左慈D诸葛亮
7、曹操曾称赞他手下一员大将为“吾之樊哙”,他所称赞的大将是(C)。
A典韦B夏侯淳C许诸D李典
18三国演义精讲
![18三国演义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fa189d5f1711cc7931b71631.png)
曹 操 刘 备 孙 权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识三国人物
讲三国故事
曹 操
孙 权
刘 备
刘 禅
诸 葛 亮
关 羽
张 飞
周 瑜
黄 盖
董 卓
袁 绍
吕布
貂禅
马谡
( 张飞 )穿针-------大眼瞪小眼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 关公 )喝酒-------不怕脸红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分香卖履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 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好好安置 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 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 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 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 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唐朝诗人 罗隐在《邺城》中写到:“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 常人较几多。”
识 Hale Waihona Puke 题:A的建立者是曹丕
B的都城在
成都
C的国号是
B
A
C
吴
你能做对吗?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A、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
2、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220年 B、208年 C、221年 D、222年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赤 壁 之 战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最新三国演义阅读课课件教学讲义PPT
![最新三国演义阅读课课件教学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c40b7ea8114431b80dd828.png)
情 节 分 析(一)
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起,至晋武 帝太康元年(280)止,其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 波涛和政治旋涡。全书以蜀刘政权为中心,写出了魏、 蜀、吴三国的盛衰历史。
三国演义阅读课课件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的影响
1、导引了明清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热潮,明嘉靖时 期尤为热闹。今存明清两代历史演义小说约一两百种。 如《隋唐演义》《说岳全传》等。
美女中的貂婵。
三国英雄之司马懿
提示一:孔明六出祁山的对手。 提示二: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宣帝”。 提示三:他由于过于谨慎败在孔明的空城计中。
能诸养屯 回葛子兵 天常得驱 地谈麒虎 春羡麟豹 !,。,
二、侃侃而谈说英雄
这些人腹隐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 ,能在三国这 个动乱年代追求自己的雄心壮志,就是一个个铁铮铮的 英雄而在他们身上也发生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侃侃而 谈的事迹。我们来看看:
题目类型:抢答题
抢答秘诀:速度快者根据分值得分。
三国英雄之曹操
提示一: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
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 .
提示二:他是三国英雄中少有的能
够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 者。
提示三:他的生活信条是“宁教我
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三国英雄之诸葛亮
提示一:东汉末年,南阳人士。三国时期非常 杰出的外交家 。
全书分四大部分: 一、从黄巾起义(群雄纷争)到曹操平定北方(1-30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1-120回(教师版)第一百十一回:邓士载智败姜伯约诸葛诞义讨司马昭【情节梳理填空】姜维四伐中原,邓艾料敌如神,已经作好了准备。
姜维布下疑兵,去攻南安,又被邓艾识破,在段谷中了邓艾的埋伏,张嶷(yí)阵亡,姜维退回汉中,仿诸葛亮兵败自贬的旧例,上表自贬为右将军。
魏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不满于司马昭的行为,便送子质于吴,联合东吴征讨司马昭。
东吴大将军孙綝派兵援救,司马昭迫使曹髦御驾亲征,双方对峙于寿春。
【经典情节复述】1、邓艾智败姜伯约①姜维出兵伐魏,见魏兵已有准备,便留下少量兵力迷惑邓艾,自领大军去攻南安。
②邓艾看破姜维的计谋,领兵去上懈、段谷埋伏。
③姜维中了埋伏,被夏侯霸救出。
④魏将陈泰、邓艾追击之,所幸援兵张嶷赶到,⑤姜维、夏侯霸趁势杀出重围,张嶷则被乱箭射死。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姜维狄道城外中了埋伏,败退汉中后,用什么理由说服众将“必取陇西”的?魏将邓艾凭什么断定姜维“必出汉中”?邓艾为什么会制胜姜维?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1.魏洮西一战,挫尽锐气,我军虽败,不曾损折;2.我军船载而进,不致劳困,敌旱地来迎士卒疲惫;3.吾兵久经训练,敌乃乌合之众;4.吾兵自出祁山,掠抄秋谷为食;5吾兵一处而去,敌兵力分开,难以救援。
(答出其中三条得满分)知彼知己,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精心设谋,而姜维对敌方却一无所知,全然不知自己的行动全在敌人的掌握之中,所以邓艾会赢得这场战斗。
第一百十二回:救寿春于诠死节取长城伯约鏖兵【情节梳理填空】司马昭采取钟会的建议,三面包围寿春,以分散诸葛诞的军心。
诸葛诞暴虐无度(杀文钦),部将蒋班、焦彝等出城而降。
吴将全端、文鸯等人投降司马昭,诸葛诞被杀,吴将于诠为乱军所杀。
姜维乘魏国内乱之机,五伐中原。
中散大夫谯周作《仇国论》一篇,劝阻姜维,维不听。
姜维起兵进攻长城,守将司马望奋力抵抗。
邓艾父子来到,抵住了姜维,并采用缓兵之计等待救应。
姜维忧被邓氏父子与关中兵三面夹击,又传东吴兵败,只得退兵。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简述诸葛诞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1.忠于朝廷;(怒斥贾充,怒斩乐綝)2.讨逆决心坚定;(具表声讨,送子入吴为质,借东吴兵力)3.勇气有余,谋略不足;(只知硬打,不知用计)4.对部下粗暴、猜疑、残忍。
(斥蒋班、焦彝,杀文钦,对守城士兵以杀为威)思考题2:钟会在司马昭战胜诸葛诞的战斗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请举例说明钟会是如何给司马昭出谋划策的。
参考答案:1.让魏兵弃车仗牛马以诱敌,然后引兵掩杀;2.三面围城攻打,一面纵敌,在运动中消灭敌人;3.轻骑抄吴兵之后,杀散吴兵,合围寿春城;4.审时度势,在诸葛诞营内蒋班、焦彝、文鸳、文虎等反水,诸葛诞暴杀部下,人心以变之时,果断发起攻城。
第一百十三回:丁奉定计斩孙綝姜维斗阵破邓艾【情节梳理填空】此时吴主孙亮才十六岁,大将军孙綝飞扬跋扈,吴主孙亮与全纪密谋除掉孙綝。
全纪的母亲泄了密,全纪全家被杀,孙亮被废为会稽王。
孙权的第六子孙休即位后,对孙綝明示恩宠,暗中防范。
孙綝不知,愈发骄横。
孙休与老将军丁奉定计斩了孙琳。
后主刘禅派人作贺,孙休派人还礼,吴使薛羽谓吴主蜀之大厦将倾。
孙休派使者到蜀国,说司马昭不日将篡位,必将入侵蜀、吴以示威,两国应早加防范。
姜维得到此信,再次上表,率兵二十万六伐中原。
于祁山安寨,与邓艾斗阵,将艾围在垓心,为司马望所救;二次斗阵,邓艾欲从后刺杀,却被姜维识破而大败之。
邓艾派党均到成都行使反间计,结连中常侍宦官黄皓散布姜维怨上投魏流言,后主下星夜派人召姜班师。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第一百十三回中丁奉定下什么计策斩杀东吴大将孙琳的?参考答案:丁奉借第二天是腊日(古代年终总祭百神之日)皇上要大宴群臣为由,丁奉和魏邈、施朔掌管外部事务,张布作为内应,诱捕了孙綝,然后吴主孙休下令把孙綝宰杀于殿东。
并处死同党数百人,灭其三族。
第一百十四回:曹髦驱车死南阙姜维弃粮胜魏兵【情节梳理填空】姜维揭穿后主听信小人之言,后主令姜维再回汉中,伺机伐魏。
司马昭见曹髦对自己有怨愤之心,与贾充合谋,竟然在朝廷上对曹髦横加指责。
曹髦不堪其辱,带人去杀司马昭,在路上却被贾充部下武士成济杀了。
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封昭为相国、晋公。
乘魏国内乱,姜维借昭弑君之名兴师问罪,七伐中原,分三路出祁山。
邓艾遣参军王瓘(guàn)诈降姜维,约邓艾里应外合,却被姜维识破,送给邓艾的密信又被截获,结果魏军大败。
邓艾杂于军中而逃,王瓘投黑龙江死。
但蜀军折了许多粮草,栈道又被烧毁,姜维只好退兵。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姜维七伐中原时,是如何处置诈降的魏将王瓘的?参考答案:当王瓘率兵来降时,姜维就识破了他的诡计,于是就采取了将计就计的策略,把王瓘的五千人马分成两拨,让王瓘带三千人马去运粮,留下两千人马随征听用,这样就削弱了他的力量。
当得知王瓘与邓艾密谋,在八月二十日从小路运粮送归大寨,让邓艾在山谷中接应时,姜维又将计就计,将时间改为八月十五日,让随征听用的两千魏军赶着装载干柴茅草的假运粮车来迷惑魏军,引诱邓艾出兵,然后重兵包围突击杀得魏兵尸横遍野。
王瓘得知阴谋败露后,下令烧了粮草车辆,在蜀兵四面包围攻击中,投黑龙江而死。
第一百十五回:诏班师后主信谗托屯田姜维避祸【情节梳理填空】姜维一意孤行,八伐中原,谯周、廖化劝阻不听。
司马望按照邓艾的计策,于洮阳巧设伏兵,射死了夏侯霸。
张翼攻打祁山,与邓艾相持。
后主刘禅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又听从黄皓的谗言命姜维班师。
姜维只得遵命。
回到成都后,刘禅一连十日不上朝。
姜维欲杀宦官黄皓,却被刘禅拦住,反说他容不下一个宦官。
姜维见刘禅信任宦官,怕刘禅加害于自己,从秘书郎郤正言,便要求领兵八万往陕西沓中屯田避祸,既可以种麦补充军粮,又可以令魏军不敢轻易入侵,刘禅从之。
司马昭见时机成熟,拜钟会为镇西将军,配合邓艾,趁蜀国腐败兴兵灭蜀。
【经典情节复述】九伐中原姜维承诸葛丞相遗志,以攻代守,九伐中原,以图兴复汉室。
姜维欲结连羌胡,不断开拓疆域,秣马厉兵。
在“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情况下,独力与魏国众将作战,降李简部、斩徐质、射郭淮、破王经。
曾围司马昭于铁笼山,几使司马昭陨命,一时挫魏国之威。
尽管姜维在前线为西蜀效命,但却抵不上宦官黄皓受宠。
黄皓暗受邓艾贿赂,散布谣言:姜维埋怨天子,不久将投靠魏国。
于是姜维被宣入朝,不得不放弃与魏军斗争的有利局面。
后姜维往沓中种麦屯田,徐图进取。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本回如何体现姜维之“忠”?参考答案:本回主要采用对比手法表现姜维之“忠”。
首先,八出祁山之执着,与后主沉溺酒色对比,表现了姜维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其次,在后主听信谗言下诏招回之后,怒斥谗臣,与宦官黄皓的小人嘴脸对比,表现了臣子对国之忠。
第三,即使处于避祸之中,依然带兵屯田,表现了对国家君王不离不弃。
思考题2:司马昭伐蜀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1.统一天下。
2. 蜀主刘禅溺于酒色,信用黄皓,大臣皆有避祸之心3. 姜维在沓中屯田,正避祸之计4.钟会已画好伐蜀图本,细载一路安营下寨屯粮积草之处,从何而进,从何而退。
第一百十六回: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情节梳理填空】司马昭听说蜀主昏庸,姜维避祸在沓中屯田,便派邓艾和钟会各起大军,浩浩荡荡杀奔蜀国。
姜维向刘禅求援,刘禅向宦官询问此事,宦官装神弄鬼,说蜀国天下太平,魏国土地不久也将归蜀。
刘禅听信巫婆的鬼话,竟然不再听姜维所言,不肯发兵。
姜维的告急文书全被宦官隐藏起来。
钟会一举夺下了阳安关,蒋舒投降,傅佥战败自刎。
阳安关附近是定军山,诸葛亮正葬于此。
是夜,诸葛亮在定军山显灵,告诫钟会蜀汉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之后,不要乱杀无辜。
钟会听言,在军前立出一支白旗,上书“保国安民”,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汉中百姓出城相迎。
乐城守将王含、汉城守将蒋斌投降,钟会因此得了汉中。
姜维此时被邓艾战败,后用声东击西之计,使得魏将诸葛绪退兵,退守剑阁。
【经典情节复述】1、武侯显圣定军山①钟会进驻阳安关的当夜,诸葛亮显圣,②定军山上愁云布合,狂风大作,似有数千骑突出。
③次日钟会到诸葛亮墓前致祭,祭毕,狂风愁云变成了清风细雨,天色晴朗。
④是夜,诸葛亮托梦告诫钟会蜀汉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后不要乱杀无辜。
⑤钟会听其言,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钟会为何要祭拜诸葛亮之墓?参考答案:首先来源于古人对神灵、先贤的景仰。
其次,诸葛亮对蜀地巨大的影响,钟会可以借诸葛亮之语来安抚蜀地百姓,用武侯的话:汉祚已衰,天命难违,然两川生灵,横罹兵革,诚可怜悯。
汝入境之后,万勿妄杀生灵。
来竖起“保国安民”的大旗,加速了平定蜀国的战争进程。
第一百十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情节梳理填空】邓艾部将诸葛绪违了军令,钟会下令将诸葛绪押送魏国,自此钟会、邓艾二人不睦。
钟会攻打剑阁,邓艾则带领精兵取道阴平岭,从险峻之地度过,攻取江油、涪城,军民俱降(江油守将马邈投降并献了地图)。
邓艾挥师进攻绵竹,后主从郤正之言,召孔明之子诸葛瞻来应敌。
诸葛瞻守绵竹,拼死力战,邓艾欲招降不成,乃设计围困蜀军,诸葛瞻自刎而死,其子诸葛尚战死于军中。
【经典情节复述】1、偷度阴平(二士争功)司马昭命大将军邓艾,钟会分别率军攻蜀。
钟会夺取汉中后,邓艾建议钟会率一军从阴平小道出汉中,奇取成都,此时,姜维必撤兵回救,钟会则可乘虚取剑阁。
钟会不以为然。
邓艾便自选精兵三千,自阴平小道进军,二十余日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沿途翻山开路,造桥作阁。
行至摩天嶺,悬崖当道,无法前进,艾以毯裹身滚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径取江油城,为灭蜀准备了条件。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在本回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邓艾”这一智勇双全的人物,请简述其中他“勇和谋”的细节描写。
参考答案:邓艾实行“由阴平小路进兵”的计划时,他分析了当地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