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6黄河颂导学案配答案

合集下载

《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导学案《黄河颂》导学案初一语文导学案课题:《黄河颂》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审核:[教学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阅读诗歌体会语言,体会作者澎湃激越的感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课型]活动课[教学过程]一、知识储备黄河现为各种水道通称为“河”,但在文言文或古诗中,“河”专指黄河。

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是我们的母亲河,你对这条河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结合提示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1、黄河概况以及名称的由来2、诗中赞颂黄河“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样说有什么历史依据?你能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吗?3、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你能否具体说出黄河是从哪儿发源,流到哪4、、黄河为什么称之为母亲河?5、诗中说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的臂膀”指什么?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6、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整理出来,与同学交流。

7、搜集关于黄河的诗8、关于《黄河大合唱》:背景、词、曲作者、每乐章内容等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根据你掌握的资料,模仿《话说长江》写一段黄河的解说词,题目《黄河之水天上来》三、下面一段是黄河对口曲的歌词,结合背景,改变成一个有趣的话剧(朗诵词)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但是,我们难道永远逃亡?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上,两个老乡的对唱. (对唱,合唱)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我问你,在家里,种田还是做生意?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梁和小米.为什么,到此地,河边流浪受孤凄?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无消息.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为什么,王老七,你的家乡在何地?在东北,做生意,家乡八年无消息.这么说,我和你,都是有家不能回!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黄河边,定主意,咱们一同打回去!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四、朗诵比赛:满怀激情的朗诵《黄河颂》,小组自主选择朗诵方式,评出最佳。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1课时课题:《黄河颂》课型:自读课【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准备】白板【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课堂过程】【自学质疑】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巓()澎湃()狂澜()浊流()滋长()哺育()摇篮()2.用下列词语造句。

浩浩荡荡:澎湃:3.原文填空。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向东南。

惊涛澎湃,()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成九曲连环;从()下奔向()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两面。

4.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

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⑴⑵5.请你试着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魄__________浦__________磁__________扮________魂__________哺__________滋__________纷________6.用词的引申意义造句。

例: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澎湃——扮演——【合作探究】1.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2.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3.“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4.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5.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展示提高】1、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1.“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评论:【巩固拓展】课外语段阅读黄河颂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六课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word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六课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word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课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课题黄河颂课型新授课课时:1授课时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自学导航一、检查预习1、作者,原名,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其代表作品:。

本文选自组诗第二部。

2、写作背景:1938年,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从而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3、相关知识关于黄河:4、汇报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二、设纲导学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5、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个案补充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总结归纳请梳理本节课知识并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拓展迁移⑴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⑵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反馈练习1、理解下面的词语含义。

气魄:澎湃:狂澜:摇篮:体魄:屏障:哺育:滋长:2、作者:,代表作品:。

3、本文的主题:4、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布置作业推荐阅读阅读《黄河大合唱》其它部分。

6《黄河颂》导学案附答案

6《黄河颂》导学案附答案

6*黄河颂导教案出色开篇词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培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后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滔滔东去的黄河浪涛目睹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汹涌的惊涛,恢弘的气概和那奔跑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子女为之拼搏奋斗。

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邃豪放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激情。

学习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颂扬黄河、颂扬民族伟大精神的要旨。

品尝语言,体会歌词境界,累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感觉中华民族坚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领会诗歌蕴涵的浓郁的爱国热忱,培育爱国情怀。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当一个民族处于紧急生死的时辰,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呼唤!当抗日战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已然随军前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河山,勇敢抗敌的战士,使他感觉到中华民族坚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放的颂歌!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沟通1.请依据汉字写拼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哺(bǔ)育澎(p?ng)湃(pài) 九曲(qǔ)连环diān峰(巅) 流xia(泻) 发yuán(源)wǎn转(宛)2.解说下边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

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计的源地。

2)滋生: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3)发源。

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汹涌:形容波浪相互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委宛:弯曲折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作者链接光已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初次演出,今后在全国各地宽泛传唱,遇到抗日军民的热忱欢迎。

这组诗,雄健澎湃,深邃浑朴,是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英豪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 黄河颂素养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及主旨。

2.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细细揣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3.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4.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体会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重点: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体会中华民族的顽强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知识链接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大河流。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

【预习导学】1.我为预习查资料。

《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之水天上来》《》《河边对口曲》《黄河怨》《》《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刻画出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反映了的真实场面。

2.我为新课清字词。

·学习小助手·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习时要注意多音字、形似字和近义词,联想区别,正确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澎湃..()..()滋长屏障..()哺.育()狂lán()山diān()气pò( ) 摇lán( )wǎn( )转(2)词语填空。

不屈不( ) 惊涛( )浪一( )千里 浊流( )转九曲连( ) 万丈狂( )3.我为课文理脉络。

阅读课文,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

·学习小助手·抓住“朗诵词”和“歌词”两个部分。

黄河颂{ 朗诵词:赞美黄河 伟大坚强歌词{主体{ 望 黄河 颂 黄河尾声: 学习 黄河精神 【答案】1.黄河颂 黄水谣 保卫黄河 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团结抗战2.(1)péng pài zī zhǎng píng zhàng bǔ 澜 巅 魄 篮 宛/婉(2)挠 骇 泻 宛 环 澜3.伟大坚强 望 颂 学习【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朗读课文,感受诗歌情感小组合作,初步朗读诗歌,结合创作背景,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

第六课《黄河颂》导学案

第六课《黄河颂》导学案

第六课《黄河颂》导学案第一课时预习自主探究课一、导学目标,明确任务:1、有表情朗读诗文,感受黄河雄壮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把握诗文基调,理解诗歌内容,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3、找出诗中美妙诗句,养成鉴赏诗歌的能力,感悟诗歌的魅力。

【导语】黄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因此,它的存在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象征,民族的象征。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动容,它也成为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已有数不清的作品为我们激情讴歌了黄河母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篇。

【相关资料】介绍背景:《黄河颂》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

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雄奇的山川,伟大的人民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

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

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一)阅读课前导语,理解课题:《黄河颂》这个课题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颂”有什么含义,“颂”什么呢?课文是怎样歌颂黄河、赞颂黄河的?学了课文以后就会明白的。

请问我们同学当中有没有见过黄河的?那我们先一起到黄河边走走。

(二)基本知识的学习:1、阅读直至能有感情地朗诵(注意节奏和重音)。

【提示】(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

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

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

)2、用“//”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用“··”加重音。

《黄河颂》导精品导学案(附答案)

《黄河颂》导精品导学案(附答案)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学习重点〗1.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难点〗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

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迅速响彻大地,激发了中华军民的抗日热情。

组诗共八章,今天我们欣赏第二乐章《黄河颂》。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

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

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文档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文档

《黄河颂》导学案甘卫东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中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2、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导入新课: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2、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完成学案基础训练⑴本诗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 湖北_______人,现代_______ , 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 、______ 等.本诗节选自《______ 》,由______部分组成,《黄河颂》选自其中第______章。

由光未作词, ______作曲创作于______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1、生字注音气魄.( )、山巅.()、澎湃..()()、狂澜.()、屏障.( )劈.开()、宛.转()、哺.育()2、多音字辨析1)曲折()、歌曲()2)中原()、中肯()3)强迫()、坚强( )、倔强()3、形似字辨析1)______流腐_____ (蚀浊) 2)_____ 倒_____ 峰(颠巅)3)表____ 碍____ 层峦叠____(彰障嶂)4)____尾波____( 阑澜)二、问题导学1朗读此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5《黄河颂》导学案(部分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5《黄河颂》导学案(部分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一、课前准备: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

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1、作者及写作背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

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

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澎湃..()狂澜.()屏障.()一泻.万丈()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摇篮:屏障: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五、个性化备课六、教学反思《黄河颂》专项练习题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黄河颂》精品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5课】

《黄河颂》精品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5课】
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狂澜】巨大的波浪。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听读。
2.练习朗读,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
四、研读探究:
1、品读诗歌,抓关键语句:
①“…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劈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用“分成”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
3.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一、作者、内容简介:
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11.《黄河颂》导学案学生姓名:_____班级:_____【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方法:合作、质疑、探究学习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流程】一、过关预习(1)走近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1927年参加革命, 1935随行军战士到了黄河边,那翻腾的黄河让他再也无法消释心中的情感,国难,屈辱,不屈种种感情齐涌心头,他的激情像黄河之水奔腾而出,于是一组长诗《黄河大合唱》问世了。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2)时代背景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二、导入新课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

《黄河颂》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黄河颂》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5 黄河颂【导学目标】1.通过拓展学习,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诗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4.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5.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6.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导学重点】目标3、4 〔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求知的快乐〕【导学难点】目标5、6【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重视运用感悟、联想的学法【课时安排】两课时【导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开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将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在地理上黄河可做军事屏障,因此,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更应该赞扬歌颂这条母亲河。

今天,我们一起怀着对她的崇敬之情来学习未光然的赞歌《黄河颂》。

二、知识链接1、中国第二长河------黄河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天上〞应当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了。

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2、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2021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怒表达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写作背景:《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黄河颂》教案+导学案

《黄河颂》教案+导学案

《黄河颂》教案+导学案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同学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育同学鉴赏诗歌的技能。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剧烈的气概感染同学,引起同学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一般话正确流畅、充斥感情地朗读。

①老师范读。

②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同学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着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马上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假如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当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识,这就是文中反复涌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顽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依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老师可依据详细状况安排同学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五、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观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美的.山河,勇敢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同学感受到中华民族坚韧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给了同学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积累词语"巅、澎湃、狂澜、屏障、培育、九曲连环'等。

2了解黄河历史、地理知识和黄河精神的内涵后有感情朗读诗歌。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黄河颂》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黄河颂》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6 《黄河颂》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

2.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过程】一、导入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长达6300千米。

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

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一、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学生搜集的关于作者及《黄河大合唱》材料。

二、朗读指导深情地读:(一)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有感情的朗诵,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1.选取朗诵比赛优胜小组进行朗诵展示。

2.师生点评。

三、整体感知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3、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4、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四、深入探究1.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五、作业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

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黄河颂》精品导学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黄河颂》精品导学案(word版)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所注重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对教育机构改革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解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水平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能力。

本课作为课本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贯彻,将课堂环节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力求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理想状态。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黄河颂》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分析诗歌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诗歌。

3.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热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一、导入:二、检测预习1、正音澎湃()山巅()狂澜()屏障()哺育()滋长()宛转()2、词语解释山巅:。

澎湃:。

狂澜:。

宛转:。

屏障:。

哺育:。

滋长:。

4、查找资料,了解写作背景5.查找并写出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4句以上):三、学习研讨(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概括各层大意。

全诗共两节。

第一节(朗诵词):这是诗的序曲,诗人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歌颂。

第二节(歌词):这是诗的主体。

由“望”进入“颂”的阶段,赞颂黄河,并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精神。

此节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到“”):“”黄河。

既有写实的部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着眼于黄河形象的展现。

第二层(从“”到“”):“”黄河。

先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然后赞颂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屏障,最后歌颂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第三层(从“”到结尾):“”黄河。

这是诗的尾声,诗人代中华儿女发出了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下列问题课文歌颂了黄河的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看歌词。

1、诗人在歌词前还加了一段内容,这段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歌词中,哪些诗句集中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哪些诗句集中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1)找出文中集中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的地方。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导学案导学案:《黄河颂》一、导语《黄河颂》是著名作家郁达夫所作。

课文内容讴歌了黄河的伟大,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奔腾激荡的形象。

通过阅读和学习本课文,可以加深对黄河的了解,增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课前预习1. 预习课文标题,了解黄河是中国的第几大河。

2. 阅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形象、黄河的地理位置和黄河的特点。

三、课堂学习步骤一:导入新课1. 导入黄河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回答黄河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标题,预测课文内容。

步骤二:阅读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分角色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1)黄河为什么是“母亲河”?(2)黄河为什么是“中国的珠玑”?(3)课文中黄河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4)课文中黄河的特点有哪些?步骤三:解读课文1. 分析词语:导师、矗立、板荡、翻盆、汹涌、澎湃、肆无忌惮。

带领学生了解这些生字的意思。

2. 分析语言:课文采用夸张、形象的手法,表现了黄河的雄奇壮丽。

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夸张手法的作用。

步骤四:课文赏析和理解1. 培养学生欣赏诗性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一些关于黄河的诗句或短文。

2. 学习黄河的九曲十八弯形态,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黄河的形象,让学生对黄河的形态有更直观的了解。

步骤五:课文表达活动1. 学生自由小组活动。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学的有关黄河的知识,就“黄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主题展开小组讨论,并列出三个支持的理由。

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步骤六:课文串读老师和学生一起诵读《黄河颂》,体会其中写黄河的豪迈和壮丽。

同时,为《黄河颂》献上我们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四、课后拓展1. 学生可以做一些有关黄河的访问调查。

了解黄河流经的城市,以及黄河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2. 学生可以再做一次黄河图片展示,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解说。

五、导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河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得以增强。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6 黄河颂(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6 黄河颂(人教版)

一1.读准下列字音:狂澜气魄屏嶂山巅哺育2.积累词语:澎湃:狂澜:屏嶂:九曲连环:一泻万丈:二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

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

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1、有感情地朗诵: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2、了解诗歌结构思路。

课中探究一1、朗读诗歌,把握节奏、重音以及感情等。

2、理清结构并把握内容。

二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结合具体语言说说你的体会。

2、“……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3、“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5、诗人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民族的屏障”,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如果把“摇篮”改作“灯塔”,可以吗?三序曲(朗诵词)——主体:望黄河颂黄河——尾声四试着背诵第二自然段。

【省以致善】课后训练1、听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生词并识记其含义。

2、读《保卫黄河》回答问题:(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黄河颂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

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 屏(píng) 障(zhàng) 狂澜(lán)
哺(bǔ)育澎(péng)湃(pài) 九曲(qǔ)连环
diān 峰(巅) 流xiè(泻) 发yuán(源) wǎn转(宛)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

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

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激情朗读
【交流点拨】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⑴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

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⑵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

⑶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⑷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⑸感情要深沉、悲壮。

(二)整体感知
1.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交流点拨】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

2.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交流点拨】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波涛滚滚、气势恢宏的黄河奔流图。

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交流点拨】摇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臂膀(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三个“啊!黄河!”
(二)深层探究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交流点拨】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内容是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

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交流点拨】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

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
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语言品析
1.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怎样理解“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点拨】我将战斗使故乡像往日一样自由美丽。

3.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

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交流点拨】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气势。

⑵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交流点拨】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5.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6.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二例吗?
【交流点拨】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四、板书设计
黄河颂
五、拓展延伸
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交流点拨】啊,黄河,
你用有力的大手,
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腾。

啊,黄河,
你用滔滔河水,
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

啊,黄河,
你用浑厚的歌声,
唱响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进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