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学习报告Difficulties for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合集下载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心得报告(共5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心得报告(共5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心得报告(共5篇)第一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心得报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心得报告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十三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一、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来自真如自性,而传承不悖、真常普适,充满智慧的文化。

其意有六:一是原始性,即其内容不需要经过任何人为加工,完全顺承宇宙人生规律的自然属性,如果经过所谓的发展或完善,则会失去其原有的真如实性。

二是真理性,即其内涵完全与宇宙人生自然规律相符合,是自然属性的真实表露,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真理,就与之契合的程度而言,过与不及皆非绝对真理。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中华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

其中,有一些还颇具神秘色彩,似乎披上了面纱,引人遐想。

岁月承载着历史,中华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我们这些华夏子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继承发展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我们已经上了一个学期了,虽然课时较少,却十分有趣,勾起了我对中国文化十分浓厚的兴趣,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深厚的了解。

在课上,我们讲了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转变过程、婚俗嫁娶的变化发展、汉字的起源发展、姓氏的来源、中医中的穴位及针灸、中国画及其与西洋画的对比等内容。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姓氏的来源发展、婚俗嫁娶的变化和中医的针灸。

先来讲讲姓氏,姓氏从原始社会就存留至今,是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古代开始,中国就有一千多个不同的姓氏,但在那时,“姓”和“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但是,在现代人看来,这两个字表达的是同一种意思,那时候,姓是女人的专利,男人是没有姓的,只称为氏。

小时候,在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时,就读过《百家姓》,却从来没有想过百家姓的来源,更加不知道姓氏的含义。

那时候祖父还和我说过“刘金”不分家,我甚为不解,很疑惑却没有真正去了解“金”姓的来源。

上完课后便急忙查询,发现金姓的出处有很多。

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帝,相传黄帝之子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五行学说中西方属金,而少昊有金天氏之称,其后裔便有以金为氏者。

此外,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

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叫日磾,在汉武帝时,归顺于汉室。

由于他曾铸铜人像(又称金人)以祭天,遂被赐姓"金"氏,称金日磾,从此他的子孙就统统姓了金。

还有便是改姓而来,如汉光武帝刘秀为避王莽之乱而改姓为金。

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的开国之王叫钱镠,因为镠与刘同音,为避其名讳,该国的刘姓人,皆去刘字的卯头刀旁,改为金氏,以示本姓不变,因此有‘刘金一体’、‘刘金不分家’、‘刘金无二姓’、‘刘金同源’之说。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

我认为在这其中,中国应当首当其冲.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如果从彩陶文化算起到现在,至少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形成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积累。

有人认为在古代我们的文明是非常全面的,但是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我们就走上了独轮车的时代,我们的文明就停滞下来了。

这话有理,但决不全对!是的,百家争鸣使其言论自由,思想开明, 涌现出了不同学派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达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可惜之后被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所扼杀,但之后的中国古代文化并没有停滞,他开始像一个大熔炉,所有的文化,只要来到了中国,就都会被融入其中,为我所用,唐朝胜之.宋朝达颠峰之态!我认为”融”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可是, 独尊儒学还是为中国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宣传人性善. “人性本善”,这就是后来的儒家教给中国人的思维大法,“天理”,一切思维推论的“起点”。

正是在这里,形成了中国人反逻辑思维的全部构架. 既然都已然是天理了,那么还争什么,就这样过着吧!这种思维方式促使中国人愈来愈走向了自愚 .一个社会不追求真理,则没有创新,人再多也没有用,不追求真理等于白活。

就这样在中国的文化中埋下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1840年,随着一声炮响,中国的大门被轰然炸开,骄傲了两千年的中华民族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有骄傲的资本,高傲的头颅不得不向当年的“弹丸之国”屈服,昔日的天朝上国,今日的待宰羔羊,屈辱,这枚定时炸弹总算爆了!一代代仁人志士将救国图存为己任。

东学西渐转变成了西学东渐.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在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过程中,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演进的结晶。

这门课程通过介绍中国文化的历史、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忠恕”等价值观,提倡和谐相处、孝道、忠诚等品质,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佛教强调“人间正道是沧桑”,倡导修身养性、解脱苦难。

道教追求自然和谐与纯净无为。

这些价值观念对于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其次,中国文化的历史沉淀与经典著作带给我许多启示。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文字记录,劝导、教诲、启迪了无数中国人。

《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是我最喜欢的读物之一,其中充满了智慧和道理。

这些经典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体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

读经典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通过这些文字的传承,我们能够从古人的经验中获得智慧。

再次,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给我带来了很多的美的享受。

中国传统音乐、戏曲、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神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我在课程中学习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音乐形式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京剧、昆曲、豫剧等不同地区的戏曲形式。

这让我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最后,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让我对生命、人生观有了新的思考。

中国的哲学思想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不同学派,各有其独特的思想观点。

其中,我特别喜欢道家的无为而治、自然和谐的理念,这使我意识到生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我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分追求功利与成就,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在的平静与安宁。

这种思想观念对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对问题和处理困难时有着很大的帮助。

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中国文化概论》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更是一本让我们思考自己文化认同的书籍。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这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时期,中国文化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

这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让我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这些价值观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让我对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这本书还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了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这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认同感,但是在当今社会,西方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让我对自己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些疑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认同。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这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认同。

总之,通过阅读《中国文化概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心得不得不感慨,时间过得如此之快,如今,我的大一生活就要结束了。

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时候,我们都是爱回忆的,于是,我便想起了自己最初看到有这门课时的种种不满,总之就是认为:抽象的课程、讨厌的说教、无聊的课堂。

但是,上了第一节课之后,发现:这个课堂一点都不无聊,没有讨厌的说教,老师很能讲,我们也很能讲,不过,这种课程的确有些无聊,但是,聊天式的上课法却让很多人喜欢上了这节课,当然,老师总归不会让我们讲一些无用的东西,课堂上讲的大多还是涉及到这门课的东西。

聊西游、聊红楼,让我记忆犹新,那一段段的视频,当时是真的感觉没看够,让我有了强烈地再看一次《西游记》、《红楼梦》的想法,也深切的体会到了:经典的总是值得回味的,每一次的阅读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这也便是文化吧!我很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不同于一些老师那种一味地传授知识,枯燥无味,而没有机会让同学们积极思考问题。

而我们的《中国文化概论》的课堂总是那么活跃,不仅让同学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增进认识,互相有深入的了解。

而且也从聊天式的课堂中学习到很多。

毕竟,文化的学习、吸收,是靠我们自己去主动接受熏陶的,而不是被动的。

另外,老师不仅给我们传授知识,而且经常会让我们看视频,包括一些图片,有时,也会听一些音乐,也有教我们如何积极乐观的看待生活以及如何把握自己人生的一些生活哲理。

让我们在知识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收获。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我觉得老师也传授给了我一些很不错的经验,比如:上课理论与实际想结合,将课本中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与自身经验、比较贴近社会生活的真实案例结合起来。

这样,便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接受,记忆深刻的记住。

只不过这个课程本身嘛……其实,想想也是,我们常常会提到“文化“一词,但是如果让我们对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好像又说不出来文化到底是什么。

文化这个概念实在是太广阔了,不知从何说起,不知归于何点。

可以说只要我们能够说出来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学习中华文化的困难和帮助英文作文

学习中华文化的困难和帮助英文作文

学习中华文化的困难和帮助英文作文The Difficulties and Help in Learning Chinese CultureLearning Chinese culture can be both challenging and rewarding. As one of the oldest and richest cultures in the world, Chinese culture offers a wealth of knowledge and traditions that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history, values, and beliefs of the Chinese people. However, for many people, especially those from non-Chinese backgrounds, learning about Chinese culture can be a daunting task. In this essay, we will explore 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help in learning Chinese culture.One of the primary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Chinese culture is the language barrier. Chinese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languages in the world to learn, with its intricate characters and tonal pronunciations. For non-native speakers, master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can take years of dedicated study and practice. This can be a major obstacle in understanding the nuances of Chinese culture, as many important cultural texts, traditions, and customs are written and spoken in Chinese.Another challenge in learning Chinese culture is the vastness and complexity of its history and traditions.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and rich history, dating back thousands of years, andencompasses a wide range of beliefs, practices, and customs. Trying to navigate this vast cultural landscape can be overwhelming for those who are not familiar with Chinese history and customs. Additionally, the diversity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its many regional variations and ethnic groups, can make it difficult to ge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s a whole.Despite these challenges, there are many resources and sources of help available to assist in learning Chinese cultu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is the Chinese people themselves. By interacting with Chinese people and immersing oneself in the culture, one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stoms, traditions, and values. Additionally, there are many cultural institutions, such as museums, librari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offer courses and programs on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et has also become a valuable tool for learning about Chinese culture. There are numerous websites, online courses, and forums dedicated to Chinese culture, where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an exchange ideas, ask questions, and learn more about Chinese history and tradition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like Weibo and WeChat have also made it easierto connect with Chinese people and learn about their culture in real-time.In conclusion, learning Chinese culture can be a challenging but rewarding experience. By overcoming the language barrier, exploring the rich history and tradition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resources and help available, we can gain a deeper appreci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is ancient and fascinating culture. With dedication and perseverance, anyone can learn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 and complexities of Chinese culture.。

中国文化概论总结

中国文化概论总结

历经一学期的《中国文化概论》的课程学习和XX老师的悉心教导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了解到中国五千年年文化的厚度和全书分上中下编,根据内容概括地分为一、文化承载的外部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与发展二、中国辉煌灿烂古代文化的内涵变现三、文化特点剖析、在背景时代下古代文化与近代文化特换包容创新和未来在此我也按照这个顺序浅谈一下学习总结一、文化承载的外部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与发展马克思理论的主导思想“唯物辩证法”提到“物质第一性”,思想是发生在以物质为承载体上的产物。

而本书主要讨论到狭义中的文化就是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而作为我国文化的载体和对文化的影响,了解中西方文化诧异的基本道路就是从外部环境入手。

文化背景:1.地理,华夏文明地处东亚始于两河流域2.经济,主导我国古代经济的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

3.政治,中国历经大小18个朝代二、国辉煌灿烂古代文化的内涵变现1.文字,中国的文字经历了从象形字到甲骨文、金文到大小篆到隶书,繁简体。

汉字,成为是一个凝固在我们这个民族血脉中不断传承下去的符号。

2.教育,由于我们有同一记载的文字,才致使文化得以流传,孔子弟子三千,因材施教,韩愈一篇淋漓尽致的《师说》,彰显源远流长的育人之道3、中国主流思想一直在儒家和道家徘徊,和后来的佛学宗教思想一并影响了教育、文学道德、哲学和为人处世之道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字画,陶瓷,,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等不计其数的聚集有如滴水凝聚璀璨中华文化长河三、文化特点剖析、在背景时代下古代文化与近代文化特换包容创新和未来(这里你补充一下,昨晚没怎么看)这里需要一个过渡,你补充下了。

我从本书得到以下四点浅薄(这个词有问题)的感想1 中国文化有其糟粕也有其精华学习中国文化有助于更加准确认识我们民族的自身。

古人以镜正衣,以人正身,以史为鉴。

大到各朝各代的史官记载,精到司马迁编写《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历史让我们得到一个鞭策,警告后人错误不应该重蹈覆辙。

中国文化概论 读书报告

中国文化概论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之《中国文化概论》第一次看到老师列出来的书单,我真的觉得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整个书单中并没有我原想的文学名著,而代替的是一些富有学科特点的书籍。

我突然意识到不能仅仅只涉及某一方面的书籍,而这一次就是我拓展我的阅读范围的好机会。

也许由于我是文科生的缘故,对于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有一种偏爱,而《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从中国文化的角度上又一次带我走入了中国那些尘封的岁月。

由张岱年老师编写的这本《中国文化概论》不同于其他书籍的是他用文化作为线索贯穿了整本书,从经济、社会等多角度剖析了中国文化,并对中国的古代文学、艺术、教育、科技有非常详尽的介绍。

对于一直接触中国历史的我,这一次的阅读不仅仅是回顾,更是弥补了之前对于历史认识的不足和缺漏之处。

虽然这本书是完整的阅读了,但是我并不是按照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的顺序阅读的,个性使然我依然是选取了我最感兴趣的一章来最先阅读的。

中编的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是我最感兴趣的,对于古代的教育现代的许多人不赞同,尤其是其针对女性所规定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的条款,实际上是对女性人格上的一种歧视和能力上否定。

对此我并不否认,但是古代的教育思想一直是我所推崇的。

正如《中国文化概论》此书中所说的,在古代的中国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而其教育思想也是非常先进、科学的。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在长久的教授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理论以及教师的要求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见解。

这些思想不仅在几千年前是非常可贵的,甚至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材施教”是公认的最优秀的教育思想之一,用孔子的原话说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看学生的所作所为,了解学生的经历以及学生的兴趣,根据他们性格的不同有具体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

我想这一思想固然是先进的,在如今社会我们也常常倡导,然而我们却不敢说我们做到了,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

回顾我的学习生涯,似乎随着年纪的增长“因材施教”这一思想就越得不到实践。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总结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总结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总结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学习过程中,大家都有什么心得体会呢?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总结篇一在学校领导对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下,在路老师的率领下。

我有幸于20XX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这次学习受益颇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

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丰富了大脑的知识。

现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如下: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快乐,这既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又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

以前,我们遇事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情绪来处理面对的问题。

如果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有一颗宽爱地心,我们会在矛盾冲突发生以前有预见性地化解矛盾,无论何时,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从对方的出发点考虑问题,理解对方,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思想,解决问题。

《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讲的是治学求进得道理。

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工作。

那么,我们的工作该是多么和谐惬意的一件事。

因此,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学深,学透,学到我们的骨髓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传统文化应该体会到以下几点:学会爱社会,爱祖国和遵纪守法、学会感恩、学会礼仪为先、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廉耻、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等等。

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更多人们的心灵,走向大众。

带来一个和谐的社会。

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总结篇二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范文

《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范文

《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范文《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范文这次要说的是《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这本书也是我们专业的专业书籍之一,如果作为同等学力的考生,这本书是加试科目之一。

此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的总体,它的总体特征、基本精神等。

首先要澄清和说明的就是本书的“文化”概念,这个词是我们人类学和最重要概念了,内涵非常丰富,现如今以有一两百种关于文化的定义了,所以首先要明晰的就是此书关于文化的定义是如何。

广义来说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传承和实践着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组织方式及其产品。

从这个定义来看,文化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此书也将文化分为三个方面: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心理文化。

但是从本书的论述结构来看,本书的内容其实采用的是更狭义的文化概念,更偏向与泰勒的经典定义:“文化是一个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的`总和。

”所以本书诠释的中国文化是偏向于一种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信仰、道德观念等这类精神心理层面。

首先说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是:农业自然经济和血缘宗法制度。

然后引申出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1、重伦理、倡导道德之上;2、重和谐与融合;3、重实际、追求稳定;4、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人本主义精神、天人合一的精神以及礼制精神。

需要解释或者说是和我原来观念不一样的是这里说的中国的人本主义精神,看此书之前我从未将此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其实更重视集体观念,但是这里说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始终围绕着人,重人事而轻鬼神,不像西方有个上帝高高在上,也有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关注百姓的人伦生活,从这几方面来看还是说得通的。

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偏重辩证思维、直觉思维和中和思维,价值取向偏向: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进取;2、以伦理道德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3、物质和精神关系中的重义轻利;4、尚古倾向和平均主义。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感受原本以为《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会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可当我自己坐在课堂里感受武才娃为我们展现的中国文化精髓的时候,我发现这却是一门很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中国文化概论集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使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

武老师通过很多经典的历史典故和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传统思想文化要发展就必须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做到议古论今。

武才娃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以此为宗旨来挖掘传统思想文化的真精神,突出其实际价值,尤其是针对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作出深入的哲学思考和详尽的讲解,试图为我们这些年轻人的道德重建提供思想文化资源与凭借,以展现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文化的定义、以及文化与我们的关系、君臣之道、管理的真谛等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就像武老师给我们讲的孔子思想的中心是仁,而仁的具体是忠恕。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何行仁、成仁?孔老夫子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道路:推己及人!仁道,作为人的素质,更多的在于自修、自我约束,在行世中常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道,作为社会属性,更多的在于对道德、规则、法律的严肃传承和执行。

激发我们现代人应该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整门课程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武老师告诉我们的关于孟子的几句名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句话,对于我们的现实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领导对待部属就似手足一样关爱,部属就会把领导当作可以推心置腹的长辈,而乐意效忠;如果领导把部属当作犬马,部属就会把领导看成陌路人,只是拿人薪水替人做事,生不起知恩图报的心;更有甚者,如果领导把部属视同泥土草芥,任意践踏,那么部属就会反抗,视领导如敌寇和仇人,伺机报复于他。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应急预案、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emergency plan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精品5篇)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精品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文化概论反思报告范文

文化概论反思报告范文

文化概论反思报告范文引言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文化概论课程学习后,我深感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文化概论,我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文化,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并且对自己的文化意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总结其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学习收获深入理解文化的概念通过文化概论课程的学习,我对文化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明白了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非物质财富,它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文化不仅塑造了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我认识到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判断具有重要影响,使得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差异。

意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文化概论,我意识到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背景差异巨大,这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的机会。

文化多样性使得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通过尊重和包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和谐共处。

意识到文化冲突的存在文化概论课程也使我意识到了文化冲突的存在。

当不同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相冲突时,可能会引发矛盾和冲突。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念差异和价值冲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通过对文化冲突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对话和互相尊重来解决矛盾,推动文化融合的进程。

不足之处尽管文化概论课程给予了我很多的启发与收获,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缺乏实践环节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文化概论是一门理论课程,缺乏实践环节。

学生只是通过书本和讲座等方式了解文化的概念和理论,而缺少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联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实践的内容,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文化观察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影响力。

缺乏深度论述由于课程时间限制,文化概论课程无法对每个文化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

我们只能了解到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而不能深入研究每个文化领域的细节。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通过深入研究,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观》学习心得程海霞文化是什么?在文化研究已进行百五十年的今天,提出这么个“常识性”的问题,可能会有人对之嗤之以鼻:文化不就是人类的创造发明吗?但是,“常识性”的问题,未必就不存在问题,且往往科学研究的进步发展,抑或是理论的飞跃,就是缘起于对“常识性的思考和质疑。

“文化是什么?”要解决的是文化观的问题,这是文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因为所有与文化研究有关的课题,诸如:跨文化交流理论、文化霸权问题、文化哲学的研究等等,都需要建立在文化的定义的基础之上的。

不同的文化定义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观念、研究视角、方法等等。

纵观人类文化研究的历史,特别是近百年的文化研究史,几乎每一种文化理论,或每个与文化相关的学者都有不同的文化定义,因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观,不同的文化观(文化定义)也就记录着文化研究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也就形成了文化研究的学科史。

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文以化人,文化就是可以融化在人身上的精神文明方面的东西。

不管什么学科,学科成立的标准之一,就取决于其是否有合理的学科定义,但要用确切的话语,欲一劳永逸地去给某一学科进行定义,何其容易?此外,任何一个定义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因为其发展也要受到人类认识世界和本学科发展程度及其行为个体的自身素质(和哲学思辩能力等的)的限制。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读书报告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读书报告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读书报告《中国文化概论》读书报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推荐书单中,我选择了《中国文化概论》。

此书是由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的关于中国文化的概论书籍。

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这本书是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公共课的教材,所以内容非常全面、系统而简明,易于入门。

本书开篇是绪论,首先就全书的核心概念、涉及范围、基本宗旨等问题预作说明。

“文化”一词的内涵丰富、外延宽广,本书定义了文化的本质: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文化的结构层次,可以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意识共四个层次。

本书主要围绕第四层次即心态文化层而展开论析。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它是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演化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

包括社会心理业文化,并非说构成这种文化的物态成分中没有其他产业的产品,而是说整个文化的物质基础的主导方面和支配力量是在自然经济轨道上运行的农业。

务实精神。

长期的农耕生产,形成了中华民族质朴的品格和务实精神。

中国文化的重实际的务实精神与农耕经济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民众在农业劳作中领悟到:利不幸至,力不虚掷,说空话无补于事,实心做事必有所获。

这种农人的务实作风也感染了士人。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是中国贤哲们一向倡导的精神。

章太炎在《驳建立孔教议》中说:“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险。

”比较准确地刻画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重实际而黜玄想”的民族性格。

正是这种民族性格使中国人发展了实用——经验理性,而不太注重纯理论的玄思,亚里士多德式的不以实用为目的,而由探求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所驱使的文化人,较少在中国产生。

作为农耕民族的中国人从小农业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势是注意切实领会,并不追求精密谨严的思辩体系,因此被西方人称赞为“最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民族。

《中国文化概论》翻译实践报告

《中国文化概论》翻译实践报告

《中国文化概论》翻译实践报告本报告是对《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进行中文翻译的实践总结与反思。

该书是一本介绍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学术著作,根据不同的文化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通过翻译这本书,我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并不断提升了中文的表达能力和翻译技巧。

在翻译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一些文化概念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和参考资料,以确保准确理解和传达原文的意思。

另外,由于该书的学术性质,其中涉及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学术语言。

对于这些术语的翻译,我需要同时考虑到准确性和易于理解的原则。

有时候,我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注释或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此外,在翻译过程中,我还需要考虑到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和表达习惯的差异。

有时候,我需要重新组织句子的结构,以使翻译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同时,我也需要注意到用词的准确性和是否贴合语境,以确保翻译的流畅性和自然度。

在翻译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例如,对于一些无法直接翻译的文化隐喻或典故,我采用了解释性翻译的方法,通过对其背后的文化背景进行解释来传达原文的意义。

同时,我也学会了使用文化补充的方式,通过添加一些相关的背景信息,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总的来说,翻译《中国文化概论》是我在中文翻译实践中的一次重要经验。

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和传统,还提升了自己的翻译能力和技巧。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会变得更加熟练和专业,能够更好地传递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以及促进跨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的收获和建议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的收获和建议

盐城师范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文化概论》考查试卷学院:_____ 班级: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的收获和建议【摘要】针对《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从书的内容来说,它让我们学习到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很多方面的知识,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大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但从这门课程的教学安排来说,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要充分发挥该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上不断得到优化,从而让同学们更多的学到中国文化知识。

【关键词】中国文化概论古代法律地理环境收获建议在本学期《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如对“文化”这个概念的整体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传统内涵、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姓氏的由来及衍变过程、古代的衣食住行、中国历代的科举制度、历朝的中央官制、古代的礼制、古代的法律发展过程、宗教的发展等等。

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让我较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了更好地巩固和提升。

就以上知识的学习,我想着重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古代的法律发展过程这两方面,来谈谈我的学习收获。

有人说“我们不主张把一个民族的文化产生的动因、文化特征、民族性格以及文化的移动等完全归之于地理环境。

”[1]但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及发展确实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

中国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对于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延续性、多样性、开放性与封闭性等特点。

由于土地、气温、雨水等条件较好,所以较早形成农业社会,使文化发展较早、较快。

尽管也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冲突和融会,但由于农业人口始终占有数量上的多数和文化上的优势,所以农业文化始终占主导地位。

由于疆域辽阔,跨纬度大,所以局部自然环境的变动,并不能影响总体的农业生产,使文化的延续有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由于受周围的地理障碍的保护,文化得以独立发展,长期延续。

中国文化概要实训报告范文

中国文化概要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了解和传承本国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概要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中国古代文化本次实训,我们重点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化,包括先秦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2)中国古代哲学通过对儒家、道家、法家等哲学流派的深入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如仁、义、礼、智、信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中国古代文学实训中,我们学习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体裁,领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2. 实地考察(1)参观博物馆我们参观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民俗博物馆等,通过实物展示和专家讲解,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2)游览名胜古迹实训期间,我们还游览了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等著名景点,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 互动交流(1)专家讲座我们邀请了文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2)文化沙龙实训期间,我们还组织了文化沙龙,与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实训成果1. 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中华五千年文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2. 增强文化自信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和生命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提升综合素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实地考察、互动交流等能力,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

四、实训体会1.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 11XXXXXX29 英语(旅游)X班 12/7 Difficulties for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Nowadays,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a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Chinese. As we all know that Chinese language is less complex than most other languages, because it dose not have verb tenses, conjugations, inflections, declensions, genders or moods. That is to say, most of the rules of Chinese grammar have to do with word order rather than word changes. However, it still makes quite a few foreign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heads spinning for the tones of Chinese and Chinese characters all seem to be a difficulty. And now, Chinese language has been widely admitted to be the most difficult language for foreign learners. But why is it so difficult for foreigners to learn Chinese? After doing some researches , I think the reasons can be divided into 6 parts and it runs as follows:1. The foreigners can never figure out the tones of Chinese.According to our text book, there are a total of 411 syllables in Putonghua, the standard Chinese. They can be pronounced in four different tones, namely, even, rising, dipping or falling-then-rising, and falling. The difference in tones is the deciding factor in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So it’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aints about learning Chinese. Unfortunately, people cannot learn tones form a book. As non-native speakers, you must memorize along with the vowels and consonants. The real difficulty comes in when you start to really use Chinese to express yourself. Intonation and stress habits are incredibly ingrained. One has to hear and imitate them many times before one really grasps their subtle variations.2. Chinese writing structures are complex and irregular.We are English major students, so we know clearly about English spelling habits and skills. There are 26 letters and they are written from left to right, horizontally, across the page, with spaces to indicate word boundaries, which is beautiful and neat. In comparison, Chinese characters has nothing that could relate to an alphabet, though there are recurring components that make up the character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components of Chinese characters can be formed form several directions (except left, right, up and down), only the middle part can be squeezed with many other components. It makes it difficult to learn a new word, especially one that has a complex structure.3. Quite a few characters have no direct or obvious semantic clue in the radical.The beauty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is obvious, but these ideograms are not too practical for daily use. We know that as early as the Zhou Dynasty, the Chinese people began to create other ways to construct characters that could express more comprehensive ideas. Hence the characters, namely, pictograph, ideograph, associate compound, indicators, mutual explanatory characters, and characters adapted to represent homophones. Later on, with the simplif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attenuation of the sense of a word, quite a few characters have no direct or obvious semantic clue in the radical. Sometimes, we remember a word without using any related ideograph or indicators. For example, the Chinese character ‘曦’, we can explain it as ‘sunlight’ in English meaning. To be honest, I always spell it in a wrong way, because I can’t remember its right part of the structures, and its pronunciation doesn’t give me any hint to spell it correctly. Whereas, this word can not be the difficult word in Chinese characters, some words are even too difficult for our Chinese to learn, because there is a huge number of characters and irregular forms.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Chinese is not very phonetic, which means that often you just completely forget how to write a character, if there is no obvious semantic clue in the radical, and no helpful phonetic component somewhere in the character.4. Even looking up a word in the dictionary is complicated.I believe that anyone who learns a little English can look up a new English word in the dictionary. We can also get some related information of a single word bases on the alphabetic orders. As for the foreign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it seems impossible to look up a Chinese character in the dictionary. Not because there are various dictionaries in China, but you can’t even figure out the real pronunciation or components of a word. Besides, even a single word has different pronunciations in different phrases and situation. And if we don’t know the specific component of acomplex word, we can not look it up for an accurate pronunciation. For another aspect, the use of classifiers is also difficult.5. There's classical Chinese (wenyanwen)Except Chinese idioms and allusions,the Classical Chinese seems to be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for learners to understand, even for us Chinese. Whereas, modern Mandarin is merely perversely hard, classical Chinese is deliberately impossible. Classical Chinese really consists of tens of centuries of esoteric anecdotes and in-jokes written in a kind of terse, it seems like codes that were created for dissemination among a small, elite group of intellectual bookworms who already knew the whole literature backwards and forwards. Although some usages of the words don’t change, it just concludes a small group of words, and most writing skills and speaking habits had been changed.6. There is a cultural difference in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Chinese is so difficult for westerners is that there is a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Our n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The ancestors had left a lot of invaluable things for us, not only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s and powerful inventions, but also the manners and customs. In China, different regions have different customs, different peoples have different languages .When westerners and Chinese get together and there is not just a language barrier, but an immense cultural barrier as well. The centuries’ civilization decides our habits and structures of characters. It can’t be changed essentially. Some people think that is too difficult and troublesome to express a certain meaning in an implied way, for they are in favor of a direct way to show their deep feelings. In reality, without the implicit features, Chinese language will lose its beauty and mystery. It is the complicated expressions that intensify our depth of cultural attainment. Chinese character is regarded as a primary part in our history, so, it occupied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Chinese culture.As time changing fast, we absorb the western cultures quickly .We add more and more fashionable words into our languages ,which makes it even more difficult to learn Chinese. However, we can’t deny that Chinese language still keeps its infiniteattraction, continuously attracts many foreigners to step into the wide space of Chinese language, although it has many difficulties to learning it well.References: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文化习俗差异和禁忌》《语言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