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资料
时间:2014年9月8日
地点:多功能教室
辅导内容: 心理换位走进学生的心灵
裴斯泰洛齐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的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学生这几天神情恍惚?为什么他成绩突然下降?为什么他经常独来独往?这些重要的信息,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才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学生的心声……
一、留心观察,走进心灵
小东同学,有一个阶段上课精神恍惚,课后作业马马乎乎,常有许多同学聚在他的身边。发现了这一情况,我又进行了解,方知他近来花钱大方,利用双休日过“大款”之瘾,逛超市,进游戏厅……为了不让老师、父母知道,甚至用五十元的人民币随便地发给“知情”的同学。于是,我及时走访家长,发现小东是他父亲在四十三岁才得的“老来子”,一家人对他宠爱有加。领养的姐姐准备出嫁,放在箱子里的钱还没来得及去买嫁妆,他就私自拿出来炫耀、乱花……我意识到小东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由于溺爱出了问题,多次走访他父母。我又站在小东的角度与他谈话,进行心理换位,肯定和指出他的闪光点,增强他的自信心。
用宽容的方式,反而让学生有愧疚之感,也使学生有了改正的机会和余地。后来,该生的情绪稳定了,学习逐步恢复了正常。
二、贴近生活,倾听心声
父母离异的小阳同学课余特别爱玩泥巴,可是他用泥巴捏的小泥人倒还挺像的。在其他同学心目中,他是个上课不专心,学习不思进取的后进生。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
我尝试着主动接近他,一次又一次真心实意的促膝长谈感动了他,“你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看,你捏出的泥人栩栩如生,真不简单,能送老师一个吗?”三天之后,我真的收到了小阳精心捏的泥人,他也得到了我的回赠,一本日记本。扉页上写着:“将你的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去,我相信将来的你捏出的泥人会远渡重洋,令人赞叹不已。”
也许是第一次得到老师的礼物,也许是面对老师那暖意融融的关心和爱护,这个平日令老师头疼的“调皮鬼”竟然一改往日的面貌,学习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他捏的小泥人还作为工艺品参加了校艺术节展览;他写的科技小论文获得了校级一等奖。
三、蹲下身来,深入心灵
每天走进学校,我习惯检查班级包干区卫生。有一次,我发现包干区没有打扫,我气冲冲地问道:“今天扫包干区的学生哪里去了?那么脏?”这时,小承等几个成绩较差的同学迅速去拿了扫把走出去,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声:“今天不是他们值日。”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慢腾腾地站了起来,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今天……是……是我们……值日。”我愕然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注意。”后来,我无意中听到学生的窃窃私语:“×××同学就好了,不做值日,老师都不会责怪他。”“哼,那里是全校垃圾集中的地方,老师自己不去扫一扫!”……我呆住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呀,“老师自己不去扫一扫!”从此以后,只要有机会,我就与学生一起打扫包干区的卫生。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从此以后,学生就是不给老师打扫的机会……
其实在班主任工作中只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蹲下身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就一定能够“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
老师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付出了真诚,才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处处以身作则,以学生为主,为人师表,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之中,让每一位学生觉得在班集体中是温暖的;在班主任老师的身边是幸福的,快乐的……
时间:2014年11月13日
地点:多功能教室
辅导内容: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有潜力
俄罗斯科学家在莫斯科市内和市郊所进行的研究证实:孩子在奶奶的影响下只会变得更具有天赋。
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有天赋
“任何一个父母都爱说:奶奶只会宠坏孙子。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俄罗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如是说。她先在莫斯科市内一家私立学校进行研究,从一年级和二年级共抽取30名学生,对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智力进行了测试,所取得的结果使她大吃一惊。
结果表明:凡是由奶奶带大的孩子,其创造潜力要高出40%!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比同龄人更奇特,遇事容易得出别出心裁的解决办法,更容易得出新的解决途径,而这些正是天才们所具备的特点。
不过潜力归潜力,这些由奶奶带大的宝贝孙子的智力可不怎么样,比由父母带大的孩子低10%。这可不意味着他们比后者笨,而是说明他们学习起来要困难一些,比较难适应学校制订的教学大纲。
这两个结果都还需要作进一步验证。说不定在学生都来自收入不高家庭的一般学校里情况又有所不同?为了探索真理,季霍米罗娃又到市郊去随便找了一所中学进行调查。
参加这次试验的有180名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还有他们的奶奶和父母。结果又如何呢?奶奶照看大的那些孩子就创造能力又一次高出同龄人28%。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些退休老人是怎样赋予孙子们天赋的呢?
“纵容”出创造力
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认为这是教育方法问题。因为调查表明:奶奶们比父母更经常夸孩
子,给他们充分的选择和自我表现空间,对他们总是有求必应,干什么都由着他们的性子,恰恰是这种“纵容”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而父母的严格要求和动辄惩罚的严厉教育方法却恰恰相反,这种教育方法只会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就算这样吧,那智力高低又算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奶奶们真的使孙子的智力变低下了?谢天谢地,绝不是这么回事。在莫斯科郊外的这所中学里,由“奶奶”和“父母”所带大的孩子都表现出相当的智力水平。可有意思的是,心理学家得出结论:一个平平常常的奶奶所坚持的“软性”教育法对智力无补,但在父母的调教下智力却相当“发达”。他们的严要求,他们的监督,对孩子思维能力的长进都能起到一种催化作用。不过也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孩子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与遗传有关,同后天教育相比占去61%的比重。而且,即使孩子的智力不算高,也还是可以补救的,关键是不能让孩子的脑力劳动放任自流,应该给它指出方向。比如说已经得到证实,过多的独立行动和对信息毫无选择的接受都有损智力:当孩子整天盯着电视屏幕,他们的大脑便不再工作,信息也就变成类似口香糖等供咀嚼的东西,已经不是精神食粮。很有必要帮孩子安排好自由时间和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精选。
只是不能矫枉过正。因为最好的教育方法也都有它们的两面性,一方面能提高智力,另一方面是对一个人的天赋和个性萌芽的肆意践踏。
别强迫奶奶改变带孩子的态度
所以说,孩子尽管放心大胆地交给奶奶去看管,就由他们去溺爱好了,这让孩子在受到父母粗暴对待的同时也能找到些许平衡。可如果家里要没有奶奶呢?那就只有自己也当当奶奶,有时候也用用“软性”教育方法。至于那些认为奶奶的“放任自流”完全毁了孩子的父母,建议他们尽管忙也别不管孩子的教育。
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小组的活动,给他们买一些一定得看的书,为他们想出一些应尽的义务,带他们到博物馆去走走。季霍米罗娃还警告说:完全没有必要去改变奶奶对孙子的态度,因为正是她们在对孩子的天赋施加51%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