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 人的发展在各年龄阶段存在着个别差异性:
• 生理和心理差异,尤其是心理差异。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中应发现
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丰富
化和多样化。
•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
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
•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
通过内因起作用。
• “勤能补拙”
• 第三节 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2、教育对人潜力的发掘 3、教育对人力量的发挥 4、教育对人个性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教育因素:主要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作出社会性规范。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即 • 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 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 两者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 低于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缺乏挑战性 • 高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缺乏可能性
年已获得50%,8岁已获得80%,8—17岁获得20%。
• (2)不同方面发展有早有晚。 • 有的方面在较早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则要到
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 心理科学研究指出,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开
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学习乐器也是5岁左右为佳。
(二)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师范生教育学基础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1. 教育面对的是人的个体,每个个体人都是共同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共同性体现在个体性上,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2. 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A.身体的发展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B.心理的发展指向个体认识、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3. 教育学视域中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各自内部及其整体性结构所发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尤其指学校教育阶段,个体身心成长发育成熟的过程。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1. 顺序性: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 阶段性:个体在身心发展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的特征。
阶段性要求教育合适不同年龄阶段,不可“凌节而施”。
3. 差异性:每个个体因独特而不同,表现出差异性。
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4. 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平衡。
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敏感期,及时而教。
5. 互补性:身心发展的机能之间互补,协同发挥作用。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身心发展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不确定的。
但不管有多少因素,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所以,单一因素的决定论是错误的。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大致有三类:1. 个体自身的因素2. 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实践活动。
3.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是错误的。
(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 后天获得性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 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
1.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的含义广义: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
即儿童的成人化过程。
就内容而言,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二、“人的发展”的特点(一)未完成性未完成性,即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处于未成熟状态。
(二)能动性人与社会交互过程中,人有主观能力性,能够改变其所处的环境与状态。
三、人身心发展的规律(一)顺序性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这一规律对教育的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比如身高成长的两个高峰期。
另一方面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
比如身高增长了,而骨化未完成。
感觉、知觉的发展比较早,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较晚。
关键期: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也叫敏感期、最佳期)这一规律对教育的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三)阶段性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的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指学生即将达到发展的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这一规律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能“一刀切”,同时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与过渡。
(四)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这一规律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五)互补性互补性指的是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听懂几句简单的话,仅仅学会了6个词;七年
过后,她学到45个词,并勉强学了几句话。
在她生命的最后三年中,卡玛那喜欢并开 始适应人类社会了。人类文化的习惯取代了 以前野兽生活习惯。她已经习惯于晚上睡觉 并开始害怕黑暗了;她吃东西用手拿着,喝 水也使用杯子;时钟报时也理解成作息的信 号了;她整天喜欢和辛格夫人在一起,还能 从晾好的衣服中拣出自己的去熨平……但是 在智力发展的水平上,卡玛那根本不能与同 年龄的正常孩子相比。在刚被发现(8岁)的 时候,她的智力只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快到 15岁时,相当于2岁婴儿;她在17岁那年死去 了,当时的智力才相当于4岁小孩的水平。
•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有关研究表明:
• 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关键期; • 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 2至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第一个的关键期; • 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 • 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儿和按要求
取物品及说出个数等); • 3岁至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拉提琴3岁
卡玛那对阿玛那怀着深厚的感情。 她俩象小狗一样互相偎依着睡在一块。 一年后,阿玛那死去了,卡玛那流了 眼泪,而且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十天 过后,她还经常嗅阿玛那生前常到的 那些地方。但是卡玛那对其他人却怀 着敌意,要是有人在她吃食时靠近, 她就咆哮起来,显出凶狠的样子。其 他的孩子也引不起她的兴趣。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 统一性
• (一)社会的发展制约和促进人的发展 • (二)人的发展推动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不同学龄阶段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 1.小学生智能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2.中学生智能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三章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三章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概述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身体发展指个体有机体各个组织系统的健康发育和体质的增强。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因论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2)外铄论柏拉图是西方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内因论1、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2、柏拉图——认为“理念”先天存在于人的灵魂内,人只有通过追忆才能获得知识;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费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4、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是受成长规律支配。
”(2)外铄论1、荀子——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只有通过学,才能发展善。
2、英国哲学家洛克——“白板说”,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可以在上面任意涂抹,即外部力量决定人的发展状况。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强调外部力量的决定作用。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通过个体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个体积极的实践活动是架通内因和外印的桥梁,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力量。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1、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
青少年身高、体重两个生长高峰期—— 0—1岁/青春期2、不同方面发展有早有晚。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的发展
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总的条件和背 景,制约其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微观社会环境——是指人的生活活动圈。由 家庭、邻里、亲友、伙伴、娱乐场所、工作 单位等构成。微观社会环境随时随地都在发 出一定信息给人以影响,这种影响是广泛而 直接的。 微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直接的影响
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 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 2、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 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 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微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直接的影响1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2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类特有的意识特征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的发 展
1、人的哪些方面能通过遗传传递,哪些不 能? • 一般而言,人的形态特征如外貌、身高、 体重、骨骼构造以及神经组织的类型等是 通过遗传传递的。 • 生物学家的研究和人类生活的经验到目前 为止证明:获得性行为是不能通过遗传传 递的。人的知识、道德意识与行为等都是 靠后天学习得来的。
2、人因遗传而造成的先天性差异有多大? • 现有研究的结果表明: • 在常态下,人在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能力 的强度与反应的灵活程度上有类型的差异; 脑在大小、体积上有差异但并不显著;脑在 结构上的差异较大,如左脑与右脑的结构, 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在人脑的微观结构上。但 这种差异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人的智力差 异,还是一个有待科学家揭破的“谜”。 • 总体而言,常态下遗传带来的差异并不显著。
• 不同个体的具体发展既受个体发展的基本 规律制约,又纷呈差异与独特。个体发展 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 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 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 实个性的过程。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 要正确处理教育(jiàoyù)与遗传素质、环境 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十四页,共14页。
生理特点
第五页,共14页。
▪ (二)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 1.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zhìyuē)着人的
发展进程 ▪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
异性
第六页,共14页。
▪ (三)遗传素质(sùzhì)作用的性质 ▪ 1.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第十二页,共14页。
▪ (二)学校(xuéxiào)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促进作用
▪ 1.加速人的发展 ▪ 2.发掘人的潜力 ▪ 3.提升人的价值 ▪ 4.健全人的个性
第十三页,共14页。
二、教育发挥(fāhuī)主导和促进作用 的条件
▪ 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jiàoyù)才能 促进人的发展
前提、社会环境是外部条件、良好教育是 重要条件、个人主观能动性是内因)
第四页,共14页。
第二节 影响(yǐngxiǎng)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 其作用
▪ 主要有: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遗传、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必须通过受教育者 主体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来实现
▪ 一、遗传素质及其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 (一)遗传素质定义 ▪ 人们从父母先代(xiān dài)继承下来的解剖
(三)环境作用(zuòyòng)的性质 与特点
▪ 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和复杂性 ▪ 虽然起着重大作用(zuòyòng),当不能决定
人的发展
第十页,共14页。
三、主观(zhǔguān)能动性在人发展 中的作用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
2.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以及各自的发展规律。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4.认识人的可教育性和人对教育需要性的意义。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识记)★★★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1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变化,是就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而言的。
2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联系。
一方面,由于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支配着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身体的发展也受到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其中,尤其是情感对人的身体发展影响最大。
人的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简要地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关系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也受到认识、情感、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性的影响。
(2)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思想品德的提高。
这就是《中庸》讲的“尊德性而道问学”。
思想品德的提高也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
二者不一定成正比,但从概率统计优势来看,二者是一定成正相关的。
(3)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与认识能力、心理特性发展的关系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心理过程和认识能力基础上进行,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心理意向或特性。
人的认识能力,心理特性或意向也要在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1.“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36—1934)早年曾专门研究过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维果茨基所谈到的人的发展,主要是就儿童的心理和智力而言的。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奥秘的过程,而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一章,我们将深入探讨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逐渐成熟的成年人,每个人都经历着身心发展的不断变化。
身体的成长、心智的成熟、情感的丰富,这些都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方面。
而教育,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着个体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前行道路。
首先,我们来谈谈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这意味着个体的成长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比如先学会抬头、翻身,然后才会坐、爬、走。
这种顺序是不可逆转的,教育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
身心发展还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比如在儿童时期,主要是培养基本的认知和生活技能;在青少年时期,则更注重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
教育要根据阶段性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一个重要规律。
在某个特定时期,个体的某些方面会发展得特别迅速,比如语言能力在幼儿期发展较快,而抽象思维能力在青少年期发展更为突出。
教育者需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关键期,给予及时有效的教育。
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当个体在某个方面存在缺陷时,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弥补。
比如一个视力不好的孩子,可以通过发展听觉和触觉来更好地适应环境。
这也提醒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足。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身体发育。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健康的体魄打下基础。
在心智发展方面,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升思维能力。
从简单的数学运算到复杂的逻辑推理,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到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教育引导着学生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还对个体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育学原理教育和人的发展
× 遗传决定论
一、遗传在人旳发展中旳作用——提供生理基础
1、遗传素质是人旳身心发展旳生理前提,为人旳身心发展 提供了可能性。
一种人生下来无大脑,也就不会有思维旳机制,无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一种智力超常旳小朋友可能会成为一位优异旳科学家 一种音乐天赋高旳小朋友可能会成为一种音乐家 一种运动天赋高旳小朋友可能会成为一名优异旳运动员
视频------[看见]长大要成人
❖ 假如你后来有了孩子,你准备怎么教育他? ❖ 假如他(她)智力超常,你准备怎么办?
❖视频拓展 新闻调查-“神童”旳成长
❖ 宁铂是中国科技大学1978级少年班组员,当初曾被 誉为“第一神童“。 13岁旳宁铂成为中国第一位破格 进入大学就读旳学生。2岁半时会背30多首毛泽东 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种中文 , 5岁,他在赣州提迈进了供电局子弟小学,没多 久随父母下放,去了于都县梓山公社河坑大队第4生 产队。那是“文革”岁月。宁铂当初没学可上,在家 待着“乱翻书,翻大人旳书”。他翻阅中医书,不久 就会开药方;翻看围棋书,没多久就能与大人对弈 ,还能授三五子;他看唐诗宋词,即能吟诗作对, 时年9岁。
❖ 智能发展“关键期” p92
各组织器官旳生长模式
5、发展旳稳定性和可变性
❖ 生长长久趋势
❖ 注意: 适应 ≠ 迁就 而是要发明近来发展区
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旳主要原因
❖ 民间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
❖ 美国旳霍尔:“一两旳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 美国旳桑代克以为:“人性有种原本趋向,经过多
× 环境决定论
❖ 自然环境:天然形成旳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2.活动是人的潜在的、可能的因素转化为现 实性的力量
3.活动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 组织程度和人的自觉性
皮亚杰
维果茨基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 学校是有目的设计的,是特殊的主体在特
殊的环境中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 1. 学校教育主体的特殊性:教师和学生 2. 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人为性和教育性 3. 学校活动的特殊性:育人的目的性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表现
• 1. 形成社会价值观 • 2.完善自我观念 • 3.掌握社会技能 • 4.塑造社会角色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 这里的个性不等于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心理特征。 • 个体个性化的内涵:就是在人的共同社会性的基础上,发挥人的自
主性和能动性,充分把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彰显出来,实现个体我 和社会我的统一,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的表现: • 1. 唤醒人的生命自觉 • 2. 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 3. 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活动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组织程度和人的自觉性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皮亚杰维果茨基?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是有目的设计的是特殊的主体在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
教育学原理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本节关注的问题: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特征?哪些因 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第三节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教育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但这并不是教育必然的结果。教育 促进社会化和个性化是有条件的,本节着重探索实现这一功能的条件。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 身体的发展是先头部后四肢,先中心后边缘。
• 心理的发展遵循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 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 决定教育必须循序渐进的进行
• 其次指人的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的相互调解。
•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 性别的差异,如性别上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不 同。
• 从个体的角度看,不同儿童在同一方面发展的 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也存在差异。
• 所以教育要因材施教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观点:把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
• 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处。
• 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 窃和威协,预防危险事故。
• 社交需要:人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 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 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 自尊心。
• 自我实现需要:具体包括包括认知、审美、创造、发挥 潜能的需要等等 。 指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完满的人性 和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实现,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 很有意义。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22:14:4022 :14:402 2:14Friday , April 23, 2021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4.2 321.4.2 322:14:4022:1 4:40Ap ril 23, 2021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4月23日 下午10 时14分 21.4.23 21.4.23
第三讲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三讲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育对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还可以塑造个体的理念和价值观。
因此,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育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能。
教育可以开启个体的思维和创造力,并提供适当的机会和环境来发展人的潜能。
学习经历能够让人们不断成长、进步,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次,教育还能培养人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学校和课堂上,人们需要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使得人们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教育还提供了各种机会,让人们在艺术、体育等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兴趣爱好,促进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
与此同时,教育还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人们接触到各种体育和健康知识,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例如,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力和耐力,预防疾病。
此外,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自律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休息和合理的饮食,以维持身心的平衡。
然而,现实中也存在一些教育问题,可能会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过分追求分数和成绩的现象,这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教育。
此外,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价值观的冲突和选择。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尊重他人、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的品德,引导他们成为道德行为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总之,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息息相关。
教育不仅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人的社会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身心健康。
教育学各章节重点归纳3-4章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重点)1.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地方面变化的过程。
2.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①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外国的代表是弗洛伊德和格赛尔。
4. 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中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是荀子,外国代表是洛克和华生。
5.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6. (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教育要做到循序渐进。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分阶段进行教育。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要抓关键期。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展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在心里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反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正确理解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几种因素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展开:
1、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来看; 2、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来看; 3、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来看 等。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1)遗传因素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因素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换言之,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受遗传素质成熟的制 约)。 (3)遗传因素的差异为身心发展的差异提供了生理基 础。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2、遗传因素是怎样通过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作用 的呢?(通过基因)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四)正确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 作用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亦称“自觉的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 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辞海》1989年版,第1355 页) 主体的人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能力。
2、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1)动力作用 (2)筛选作用 (3)激励作用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一般归纳为以下四条:
①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教育: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②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教育: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
教育的关键期 天赋的递减法则.doc ③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教育: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④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另据《信息时报》报道,广东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对《广东 省人口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分组审议。部分常委会 组成人员建议,允许双方都是硕士的夫妻多生一个孩子,以提高广东省的 人口素质。提议者认为,目前的计划生育条例大多涉及到控制人口数量, 而提高人口素质的规定则少之又少,比较被动。一般来说,硕士以上文化 水平的人属于高素质人口,从人体基因遗传来说,他们所孕育的后代先天 素质比较好;其次,这样的家庭,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也会好过一般家庭, 对于子女后天的培养有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发展的平衡性:(异时现象) 发展的平衡性:(异时现象) :(异时现象 生理成熟:以性机能成熟为主要标志。 (1)生理成熟:以性机能成熟为主要标志。 心理成熟:独立思考能力, (2)心理成熟:独立思考能力,较稳定的 自我意识织和个性的形成为标志。 自我意识织和个性的形成为标志。 (3)社会性成熟:独立承担社会职业和家 社会性成熟: 庭义务为标志。 庭义务为标志。
2、外铄论: 外铄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 压力,刺激和要求, 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 育。 荀子: 荀子:性恶论 英国的洛克 美国的华生 主要观点:看重教育的价值, 主要观点:看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 物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 物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外铄 论者的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论者的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走向了另 外一个极端。 外一个极端。
二、先天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先天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个体出生时机体结构所具有的 一切特点。 一切特点。 遗传素质( (1)遗传素质(2)母体环境的影响 其中, 其中,遗传素质是个体与他的祖先保持连 续性的素质,是一个人的解剖生理特点。 续性的素质,是一个人的解剖生理特点。1、 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物前提; 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物前提; 2、遗传素质在适当的条件上下可以改变, 遗传素质在适当的条件上下可以改变, 具有可塑性; 具有可塑性; 3、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作用不能无 限地夸大。 限地夸大。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机体的自然性与动物不同: 人的机体的自然性与动物不同: 强项:神经系统、语言、 强项:神经系统、语言、会劳动的双手 弱项: 弱项:不象一些动物的器官那样高度特化 生长期长: 生长期长:人在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生理 基础和巨大的潜在的可能性。 基础和巨大的潜在的可能性。 2、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教育与个体社会 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 化的进程基本一致。 化的进程基本一致。 3、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能动性。自 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能动性。 我设计,自我选择。 我设计,自我选择。
身心两方面的构成: 身心两方面的构成:“身”,是指人的自 然的、有机体的构成, 然的、有机体的构成,包括身体各部分的 结构、功能以及整体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功能以及整体的结构与功能。 指人的心理的全部构成。 “心”,指人的心理的全部构成。含人的 认识能力、情感因素、意志品质、 认识能力、情感因素、意志品质、需要与 动机以及个性结构等。 动机以及个性结构等。 个体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 生命开始到什么结束的全部人生中, 生命开始到什么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 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变化过程。 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变化过程。
2、顺序性: 顺序性: 发展的顺序由基因控制, 发展的顺序由基因控制,心理的发展与生 理发展相互适应, 理发展相互适应,心理的发展还受社会性 的影响,与社会环境环境、家庭教育、 的影响,与社会环境环境、家庭教育、学 校教育有关。 校教育有关。 3、发展的阶段性: 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学上把人的发展划分与为7个阶段: 教育学上把人的发展划分与为7个阶段:婴 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 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 成年期、老年期。 成年期、老年期。
四、个体的实践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实践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生理活动: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活动, 1、生理活动: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活动,有机体 与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 与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其实质在于新陈代 谢。 心理活动: 2、心理活动:是每个个体的对外部世界能力的个 体性的反映,内容丰富多彩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 体性的反映,内容丰富多彩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 主要满足个体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和自我控制的 要求,构建内部世界。 要求,构建内部世界。 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满足人的生存, 3、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与创 造需要的意义,是一种能量的交换, 造需要的意义,是一种能量的交换,具有鲜明的 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已不仅能使人的智慧与力量得以外化和对像化, 已不仅能使人的智慧与力量得以外化和对像化, 而且使人的才干、意志、 而且使人的才干、意志、智慧在实践中得到综合 运用,实现内部世界的丰富与发展。 运用,实现内部世界的丰富与发展。
3、实践主体论: 实践主体论: 认为人的实践是推动人的发展的主要原因, 认为人的实践是推动人的发展的主要原因, 发展既是人的内在需要与潜能的表现, 发展既是人的内在需要与潜能的表现,又 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刺激下, 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刺激下,发生并作用于 外部环境的过程。 外部环境的过程。 人在实践过程中,实践主体需要思考、 人在实践过程中,实践主体需要思考、学 行动, 习、行动,从而使其不仅是外部形象的改 也有内在改变, 变,也有内在改变,自身能力的提高和人 的身心发展发展, 的身心发展发展,实践是推动个体发展的 接的现实的力量。 直接的现实的力量。
第二节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一、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单因素论:遗体决定论、 单因素论:遗体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双因素论:环境与教育决定论、 双因素论:环境与教育决定论、遗传与环 境决定论 多因素论: 多因素论: 人的发展因素:( :(1 自身因素(内部条件) 人的发展因素:(1)自身因素(内部条件) 先天,后天( 环境( 教育( 先天,后天(2)环境(3)教育(4)主 体实践活动(有交叉) 体实践活动(有交叉)
4、互补性: 互补性: 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多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多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首先 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 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通过其 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种现象平时 不易察觉,一旦缺失出现, 不易察觉,一旦缺失出现,就以惊人的方式显现 出来了;再者, 出来了;再者,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 机能之间。 机能之间。 5、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 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 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1)自然性的差 。(2 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异。 异。(2)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异。 其次,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其次,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有的是水平 上的差异,有的是表现方式,类型上的差异。 上的差异,有的是表现方式,类型上的差异。
三、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于其中,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于其中,影响个人身心 发展的一切外部要素, 发展的一切外部要素,其分类按性质可分 为: 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1)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社会环境:经济、政治、 (2)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个 体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 体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 按大小可划分为: 按大小可划分为: 大环境: (1)大环境:个体所处的总体自然和社会 环境。 环境。 小环境: (2)小环境: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 环境与社会环境。 环境与社会环境。
互为基础 互相渗透 共时交融
物质交换
信息交换
能量交换
五、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与个体社会化进入有意识的状态; 学校教育与个体社会化进入有意识的状态;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独特功能;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独特功能; 3、学校教育既有即时价值,也有延时价值; 学校教育既有即时价值,也有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 性的功能 。
人能够具有“自我”的观念, 人能够具有“自我”的观念, 这使人无限地提升到地球上一 切有生命的存在物之上,因此, 切有生命的存在物之上,因此, 他是一个人。 他是一个人。 ——康德 ——康德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 内发论: 决定的, 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内人的生理机制决 定的。 定的。 孟子:万物毕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 孟子:万物毕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 柏拉图:认为“观念” 柏拉图:认为“观念”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 之中的。 之中的。 弗洛伊德的性本能(libido)。 弗洛伊德的性本能(libido)。 内发论者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发论者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忽略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 忽略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 力性、教育等的作用, 力性、教育等的作用,其贡献在于引导人们在认 识人的内在力量, 识人的内在力量,研究人的内部需要和内在的发 展机制。 展机制。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
任何个体都具有两面性,都是自然性和 任何个体都具有两面性, 社会性的统一。 社会性的统一。 自然性: 自然性: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 机整体; 机整体; 社会性:在现实性上, 社会性:在现实性上,体现了不同的社 会关系的总和。 会关系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