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板块构造理论
地质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很长时期来,对地壳运动的分析,对大地构造的解释,一直是传统的固定论的思想占主导、统治地位(即海陆无根本改变,只是范围大小而已,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活动论观点从本世纪二十年代才开始兴起,直到六十年代才成为系统理论为大多数接受。因此活动论的观点,活动论的一系列理论被称之“新地球观”。
活动论的观点:张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海陆并非绝对固定,陆地基底位置有过改变。其理论包括: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
这些理论可以说是同一思想观点,在几个发展阶段中的基本理论。从大陆漂移到海扩张再到板块构造,后者对前者有着继承发展的关系,应该说大陆漂移是新地球观的萌芽阶段,海底扩张是它的发展阶段,板块构造理论则代表了比较成熟的阶段,目前这一理论被地质学界接受,但并非尽善美,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1.大陆漂移
一、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最初主要建立在大西洋两岸地形有较好的拼合关系这个基础上,注意到这种拼接关系的可追逆到很久以前。
1620年法(培根)提出非洲与南美边界有拼合的可能(未解释)。
1858 年Ssder(斯奈德)《地球及其演化》一书中指出欧洲与北美也可以拼合在一起,并且两岸煤系地层连续。
1910.美Talor(泰勒)
这些文章注意到了两岸拼合现象,说明大陆曾可能连在一起而后又分开,但长时期内无人深入研究,没有提出一个系统的理论,直到1912年,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不仅指出两岸拼合关系,较系统的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1915年,Wegener的第一部论述大陆漂移理论的书《海陆的起源》问世,书中具体论述了有关大陆漂移的时间、漂移前后情况,漂移的机制,并列举了一些证据。尽管漂移机制等后人提出了疑问,但应该说大陆漂移学说已成为了较系统的理论。
因此一般认为Wegener是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
最初魏格纳本人并不是地质学家,而是一名气象学家(32岁时提出大陆
漂移,1932年在北极格陵考察时不幸遇难)。
象这样一个地学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并没产生于地质学界,如果考虑到当时的背景,应该说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当时传统的固定论思想已经统治了地学界许多年,在地质学家的思想中通常已是根深蒂固的了。正如西方有人说过的“正因为wegener不是地质学家,没有受传统观点的束缚,所以能提出这样一个带有革命性的地质学说”。
“大陆漂移”问世之后,由于经和传统的固定论(大陆基底固定)是截然对立的因此,在地质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热情支持,但大多数地质学家激烈反对。斥之为“廖论”,谷话说异想天开,在他们眼里魏格纳的“异想天开”是绝对接受不了的。
但wager本人是坚定热情的科学工作者,对这一理论坚信不移,并在后来的工作中不断为之搜集证据,直至献身于科学考察。
任何新理论的进出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但其中新颖、合理的思维、思路则启迪着后来的学者,大陆漂移正是这样为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开辟出一条新的思路。
二、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
简单地表述为:现代地球表面为各大洋所分离的各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是一个统一的,巨大的陆块,称联合古陆(泛大陆):
北方的劳亚古陆(北美、欧、亚)
古地中海分割
南方冈瓦纳古陆(南美、非洲、印度、澳大利亚)
仅在侏罗世纪(1.5亿年前)开始分裂,并且分裂的陆块各自漂移直至今天的位置。
由于大陆是整体,根本不存在大西洋、印度洋,而古大西洋是一个统一的大洋,称之为泛大洋。
三、漂移的证据
最初使魏格纳萌发大陆漂移说思想的也是大西洋两岸地形,可以较好地拼合在一起这一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两岸的地层、古生物、构造等方面的分布上,也都有密切联系,对此,魏格纳作了一个很浅显的比喻,他说:“如果两片撕碎的报纸,不仅按其参差的毛边可以拼接起来,而且其上的印刷文字,也可以相互连接,我们就不能不承认这两片报纸是由一大张撕开的”。
(一)古生物证据
古生物学家早就发现,现代远隔重洋的一些大陆之间,古生物面貌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应该说,陆生生物只能在本大陆内迁移,但不能远涉重洋。
然而现代分割的大陆上,出现了同一种陆生物化石。
例如:中龙(C-P淡水生活的爬行动物)
巴西(南美)南非C-P湖沼地层均有。
舌羊齿(一种陆生古植物)C-P常见化石,出现在澳大利、非洲、南美、印度。植物的孢粉,不可能由风传播如此远。
这些化石只能说明大陆之间曾一渡有过陆地联系。
大陆漂移说认为当时是联合古陆,前者北方劳亚古陆,后者南方的冈瓦纳古陆,因此有相同的陆生生物化石是很正常的。
反对者提出“陆桥”说,由条岛状陆地连接各大陆,而后沉入海中,但现代海洋工作证明无陆桥的存在。
(二)地层及构造证据
从北欧挪威向西南沿伸,通过苏格兰的一条加里东褶皱山系(S未形成)在太平洋东岸消失后,又在西岸纽芬兰,加拿大出现,如果把大西洋关闭,褶皱带正好连接在一起。
从北美东部、西欧都分布相同的D老者红砂岩。
北美和欧洲C—P煤系地层也有联系。
(三)古冰川证据
南美、非洲、印度、澳大利亚,这些现代气候和地理位置完全不同的地区,广泛分布C—P冰川的痕迹,且从保留的冰川擦痕来看,呈放射状,属大陆冰川的产物,而非山冰岳川形成。
如果用固定论很难解释,尤其北半球仅印度发现冰川痕迹,现在位置并不靠近极地,怎会有大陆冰川?
若按大陆漂移,这些现代分割的大陆同属南方冈瓦纳古陆,位置更靠近南极,因此,整个大陆发育C—P大陆冰川。这些冰川痕迹的存在正好作为联合古陆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以上是魏格纳时期提出的一些证据。三十年代开始随着wegener本人的去世,大陆漂移说曾一度消沉,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科技手段的更新,人们更深层次去找到了一些大陆漂移的证据。使漂移说再度活跃起来。
(四)古地磁证据
在地球磁性中,我们讲过热剥磁的概念。
火成岩形成的过程中,当其冷却经过居里点(居里温度时)一些金属矿物被当时地磁场磁化,磁性保留在岩石中,称热剥磁。岩石中矿物的热剥磁记录了当时的磁偏角,磁倾角,进而可推算出所处的地理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