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监测技术方案.docx

合集下载

遥感监测服务方案

遥感监测服务方案

遥感监测服务方案1. 简介遥感监测是利用航天器或无人机等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方式。

遥感监测服务方案是指为满足用户需求,提供遥感监测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等相关服务的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遥感监测服务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2. 目标与需求遥感监测服务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遥感技术对地球表面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获取和分析,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监测数据和相关的应用服务。

具体需求包括:- 快速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 - 提供各类地表特征识别和变化监测的分析服务 - 开发用户友好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方便数据的使用和分析 - 提供定制化的遥感监测报告和应用建议3. 方案设计根据目标和需求,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重要环节的方案:3.1 遥感数据获取遥感数据获取是遥感监测服务的基础。

我们将采取多种手段获取遥感数据,包括卫星数据购买、航空遥感数据采集和无人机影像获取等。

通过与各大遥感数据供应商合作,我们将获得高质量、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到遥感数据后,我们将进行多层次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包括数据的预处理、特征识别、变化监测等。

我们将采用现代遥感图像处理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方法对遥感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取出关键信息。

3.3 数据可视化工具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和分析遥感数据,我们将开发用户友好的数据可视化工具。

用户可以通过该工具实时查看遥感影像,并进行交互式的数据分析。

该工具将支持多种地表特征的可视化展示,并提供关键指标的统计分析。

3.4 应用建议与报告基于遥感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应用建议和监测报告。

应用建议将根据用户需求和数据分析结果,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监测报告将包含数据分析的结果总结、关键特征的变化监测等信息,以便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遥感数据。

4. 实施流程下面是遥感监测服务方案的实施流程:1.需求分析:与用户进行需求沟通,明确用户的具体需求和监测目标。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方案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方案

欢迎阅读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方案遥感技术作为目前一种先进的信息采集方式,具有信息量大、成本低和快速的特点,是生态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遥感集市运用遥感技术进行矿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供基础性数据资料,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环境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对地表的破坏、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和破坏,造成“三废”污染,破坏水资源、造成水土流失,诱发或孕育滑坡、究。

年代到90TM 影像和2002年9月初的ETM 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比较(其中1994年TM 影像因季节差异仅作矿区的比较)。

由于地面站在接收信号时根据遥感平台、地球、传感器的各种参数进行的几何校正,还不能满足专业解译和综合分析的需要,本文以!,-万比例尺的地形图作为参考坐标,对湖北大冶矿区的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

纠正时在图像和地形图上分别均匀地选取易于辨别、目标清晰、特征突出的)-个点作为控制点,如道路交叉口、桥梁端点、坝堤等。

遥感影像解译分类方法概述利用TM遥感数据影像提取土地覆盖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原始波段进行光谱信息分类;2.利用变换后的影像特征进行分类,主要的变换方法有主成分变换、缨帽变换、比值法、生物量提取等方法。

基于上述特点,本文采用逐级分层分类,建立决策二叉树的方法来实现土地覆盖信息的提取,其优点是具有简单、明确、直观的分类结构,算法不需要关于输入数据分布的假设;可以充分利用原始波段和变换处理波段的信息,把复杂的问题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简单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地物分类目标选择最佳的波段组合和特征参数,避免一次提取多类的困难等。

图1研究区土地覆盖决策二叉树提取模型TM5<40)、清洁水((band3)与蓝光波段(band1)反射值的比值),体现了矿物尤其是含铁氧化物的矿石band3/band1比值较大的特点,而矿区除停产的矿区有少量植被覆盖,因为开采几乎没有植被覆盖,综合两种特点,同时为了减少干扰,先将水体进行掩膜,然后根据铁矿指数大于0.4和NDVI指数小于0基本上提取了全部的矿区,漏提的很少。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施方案 (2)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施方案 (2)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1. 目标确定:确定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的目标,包括监测范围、监测对象和监测指标。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管理需求,确定监测范围为自然保护区边界内的区域,监测对象为人类活动的类型、强度和空间分布,监测指标包括土地利用变化、人口分布、交通道路、建筑用地等。

2. 数据获取:采集相关的遥感影像数据和其他辅助数据,如人口统计数据、交通数据等。

遥感影像数据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获取,可以选择高分辨率的多光谱遥感影像,以便更准确地提取地物信息。

辅助数据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等获取。

3. 数据处理:对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处理,包括影像的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然后,利用图像处理和遥感技术对处理后的影像进行分类和变化检测,提取人类活动相关的地物信息。

4. 监测结果分析:将提取的地物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评估人类活动的类型、强度和空间分布。

可以利用GIS技术对监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生成相应的专题图和统计图表。

5. 监测报告编制: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编制监测报告,包括人类活动的监测概况、变化趋势和环境影响评估等内容。

报告可以提供给保护区管理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区管理措施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6. 监测更新和维护:定期更新监测数据和方法,保持监测方案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同时,进行监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数据采集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7. 监测结果应用:监测结果可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中,包括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控制人类活动的强度和空间分布、评估保护措施的效果等。

同时,监测结果也可以为相关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帮助制定保护区的管理战略和政策。

以上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的实施方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遥感技术实施方案

遥感技术实施方案

遥感技术实施方案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面目标进行远距离感知和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勘探、城市规划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遥感技术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遥感技术实施方案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根据实际需求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可以选择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或者无人机遥感等不同平台,同时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

其次,确定遥感数据的获取方式和时间。

在实施遥感技术时,需要考虑目标区域的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天气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时间窗口进行数据获取,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接着,进行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和处理。

在获取到原始遥感数据后,需要进行预处理工作,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影像配准、特征提取、分类识别等,以获取目标区域的相关信息。

然后,进行遥感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通过对处理后的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表覆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信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

例如,可以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农作物监测、森林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工作。

最后,进行遥感技术实施方案的总结和评估。

在实施遥感技术后,需要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包括数据获取的效果、处理过程的准确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以发现问题并改进方法,提高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实施方案涉及到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选择、数据获取方式和时间的确定、数据的预处理和处理、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以及实施过程的总结和评估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到科学规范、精细认真,才能保证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社会效益。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镇2024年度遥感监测计划实施方案

镇2024年度遥感监测计划实施方案

镇2024年度遥感监测计划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遥感监测技术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实时获取地表信息,提高决策效率。

近年来,我镇在遥感监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镇的发展,我们制定了这份2024年度遥感监测计划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提高我镇遥感监测能力,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

2.建立健全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推动遥感监测技术在农业、林业、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4.提升我镇在城市管理、灾害预警、资源调查等方面的水平。

三、实施方案1.组织架构成立镇遥感监测项目组,由镇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项目组负责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技术准备(1)购置遥感监测设备,包括无人机、卫星遥感数据接收系统等。

(2)培训专业人员,提高我镇遥感监测队伍的整体素质。

(3)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入先进技术,提升监测能力。

3.数据采集(1)制定遥感监测数据采集计划,明确采集时间、范围、频率等。

(2)对重点区域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数据的实时性。

(3)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数据的快速传递和利用。

4.数据处理与分析(1)建立遥感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2)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监测报告。

(3)针对不同领域,开展遥感监测应用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5.项目实施与管理(1)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和时间节点。

(2)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3)定期开展项目评估,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四、项目预期成果1.提高我镇遥感监测能力,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

2.形成一套完善的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在农业、林业、环保等领域取得显著应用成果。

4.提升我镇在城市管理、灾害预警、资源调查等方面的水平。

5.培养一支专业的遥感监测队伍,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遥感监测系统实施方案

遥感监测系统实施方案

遥感监测系统实施方案一、引言。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遥感监测系统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和管理的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监测系统在农业、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遥感监测系统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二、系统建设目标。

1. 提高监测效率,通过遥感技术实现对大范围地区的快速监测,提高监测效率。

2. 提升监测精度,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升监测精度,为相关决策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3. 实现多领域监测,建设一个综合性的遥感监测系统,实现对农业、环境、城市规划等多领域的监测需求。

三、系统建设内容。

1. 遥感数据获取,选择合适的卫星或飞机平台,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影像数据。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遥感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所需的监测信息。

3. 监测系统搭建,建立一个完善的遥感监测系统,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

4. 监测方案制定,根据具体监测需求,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和计划。

四、系统建设步骤。

1. 确定监测需求,明确监测的具体内容和范围,确定监测系统的建设目标。

2. 选择遥感数据源,根据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源,包括卫星、飞机等平台。

3. 数据获取与处理,获取遥感数据后,利用遥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取所需信息。

4. 系统搭建与测试,建立遥感监测系统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并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

5. 监测方案制定,根据监测需求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和计划,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系统建设注意事项。

1. 数据质量保障,选择高质量的遥感数据源,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系统稳定性,建设的监测系统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长期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监测方案灵活性,监测方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 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对监测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持体系,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遥感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遥感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遥感监测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生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项目旨在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监测工作,为相关领域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二、项目目标。

1. 建立遥感监测数据库,实现对资源环境的动态监测和分析;2. 提供高精度的遥感监测数据,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3. 开展农业生态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数据采集。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目标区域进行高分辨率影像的获取,包括光学影像和雷达影像。

同时,结合无人机技术,对特定区域进行局部高精度监测。

2.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包括图像配准、镶嵌、辐射校正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分析。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资源环境监测和分析,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植被覆盖监测、水体变化监测等,为城市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应用服务。

根据监测结果,提供相关领域的应用服务,包括城市规划、农业生态监测、环境保护等,为决策部门和相关行业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四、项目成果。

1. 建立了遥感监测数据库,包括多期遥感影像数据和监测报告;2. 提供了高精度的遥感监测数据,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3. 开展了农业生态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五、项目建议。

1. 加强遥感技术人才培养,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2. 不断完善遥感监测技术和方法,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和精度;3. 拓展遥感监测应用领域,为更多领域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六、总结。

本项目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资源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和农业生态监测的目标,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同时,也为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遥感监测工作方案

遥感监测工作方案

遥感监测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

咱们搞这个遥感监测啊,就是想把地球上那些个事儿看得明明白白的。

不管是看看森林是不是被偷偷砍了,还是湖水有没有被污染,或者城市的扩张是不是有点没边儿了,都得靠咱们的遥感监测把这些情况给揪出来。

简单说,就是让地球在咱们眼皮子底下没秘密,有啥问题都能及时发现,这样才能好好保护咱的地球家园。

二、工作内容。

# (一)数据获取。

1. 卫星数据。

首先得跟那些卫星“大佬”们打好交道,什么高分卫星啦,Landsat卫星之类的。

就像找朋友要照片一样,定期从它们那儿获取影像数据。

这些卫星在天上转啊转,拍下来的照片可都是咱们的宝贝,能看到很大一片地方呢。

要时刻关注卫星的状态和数据发布计划,可不能错过啥重要的影像,就像等着喜欢的电视剧更新一样,得时刻盯着。

2. 航空遥感数据(如有需要)有时候卫星数据可能还不够细致,这时候就要请飞机帮忙了。

派飞机装上遥感设备到指定区域飞一飞,就像给那个地方做个特别的“航拍体检”。

不过这成本可不低,所以得谨慎选择啥时候用航空遥感,就像决定是坐公交还是打车一样,得权衡一下。

# (二)数据预处理。

1. 辐射校正。

拿到的数据就像刚从暗房洗出来的照片,颜色可能不太对,得调整调整。

辐射校正就是干这个的,把图像的亮度和颜色弄得正常点,就像给照片美颜一样,但咱这是为了让数据更准确。

2. 几何校正。

卫星和飞机拍照片的时候,不可能拍得那么完美,图像可能有点歪歪扭扭的。

几何校正就是把图像掰正,让地图上的地方和实际的地方能对上号,就像把拼图的碎片放到正确的位置上一样。

# (三)信息提取。

1. 地物分类。

这就像是玩一个超级大的找茬游戏。

在预处理好的数据里,把不同的东西区分开,什么是森林,什么是农田,什么是城市建筑,都得分得清清楚楚。

可以用一些聪明的算法,像支持向量机啊,随机森林之类的,就像找一群聪明的小助手来帮忙分类。

2. 变化检测。

这个更有意思,就是对比不同时间的图像,看看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遥感监测技术方案

遥感监测技术方案

遥感监测技术方案遥感监测技术是一项基于遥感技术的监测和分析地球表层现象和过程的技术。

通过利用卫星、航空器、无人机等设备获取地球表层的遥感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其他地球科学技术,可以实现对地质、农业、林业、环境、城市等领域的监测和分析。

下面将简要介绍遥感监测技术的方案。

其次,在遥感监测技术方案中,需要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处理。

预处理包括数据获取、数据校正、图像增强等。

处理包括地物提取、图像分类、变化检测等。

通过预处理和处理,可以得到清晰、准确的遥感监测结果。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地理信息数据和模型,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和模型集成分析,提高监测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

第三,在遥感监测技术方案中,需要选择合适的遥感监测指标。

不同的监测对象和目标需要选择不同的遥感监测指标。

比如在农业领域,可以选择NDVI指数来监测植被生长情况;在环境领域,可以选择热红外数据和水色数据来监测水质情况;在城市领域,可以选择城市扩张指标、建筑物高度指标等来监测城市发展情况。

第四,在遥感监测技术方案中,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测时间段和监测频率。

不同的监测对象和目标需要选择不同的监测时间段和监测频率。

比如在农作物监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监测时间段来监测不同作物的生长情况;在城市扩张监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监测频率来掌握城市扩张的速度和趋势。

最后,在遥感监测技术方案中,需要进行遥感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通过对遥感监测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地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为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还需要将遥感监测结果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遥感监测技术方案是一项基于遥感技术的监测和分析地球表层现象和过程的技术。

通过选择适合的数据源和获取方式,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处理,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监测时间段和监测频率,进行结果分析和解释,可以实现对地质、农业、林业、环境、城市等领域的监测和分析。

遥感建筑监测方案

遥感建筑监测方案

遥感建筑监测方案遥感建筑监测方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土地利用的复杂性,对城市建筑监测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人工调查方法往往耗时耗力且效果有限,因此,开展遥感建筑监测成为当前和未来城市发展监管的必然趋势。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建筑监测方案。

二、方案内容1. 数据源本方案将主要采用卫星遥感数据作为建筑监测的数据源。

卫星遥感数据具有全球覆盖、定期更新的特点,可以提供较大范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建筑信息。

2. 数据获取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拍摄,获取目标区域的影像数据。

常用的卫星有Landsat、SPOT和Sentinel等,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卫星进行数据获取。

3. 数据预处理对获取到的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去噪、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

通过预处理,能够提高数据的质量,为后续建筑监测提供可靠的基础。

4. 建筑提取在预处理完成后,通过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影像中的建筑进行提取。

常用的方法包括阈值分割、边缘检测、特征提取等。

通过建筑提取,可以得到目标区域中的建筑物边界和轮廓信息。

5. 建筑分类将提取出来的建筑物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住宅、商业、工业等不同类型。

通过建筑分类,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6. 建筑变化检测利用多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建筑变化检测,可以监测出建筑的新增、拆除和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变化信息,可以及时发现违规建设和不合理规划,为城市管理和土地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7. 建筑属性提取通过建筑监测,可以获取到建筑的属性信息,如建筑面积、高度、层数等。

这些信息可以被用于建筑用途评估、建筑能耗计算和城市热岛效应分析等方面。

8. 数据可视化通过将建筑监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建筑分布、变化和属性信息。

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方便用户对城市建筑信息进行查询和分析。

三、技术支持1. 专业软件建议采用专业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如ENVI、Erdas和ArcGIS等,以支持建筑监测的各项处理和分析功能。

2023年土地卫片执法遥感监测实施方案

2023年土地卫片执法遥感监测实施方案

2023年土地卫片执法遥感监测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对土地卫片执法的监测和管理。


体实施如下:
一、遥感数据采集和处理
1.1 选择高分辨率卫星数据进行采集,包括Pleiades、SPOT、WorldView和ZY-3等。

1.2 选取适当区域,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进行遥感监测。

主要
监测对象包括乡村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城市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

1.3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卫星影像解译技术,对采集到的遥
感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制作相应的遥感图。

二、遥感监测分析与评估
2.1 利用遥感图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发现未经批准
的用地行为。

2.2 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位置确认和记录,并结合地面实地检查,进一步核实其合法性。

2.3 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发现可疑用地
行为,及时开展实地核查和调查,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遥感监测成果应用
3.1 对发现的违法用地问题进行严格的执法工作,制定相应的治
理方案,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2 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调查,为土地利用
规划提供决策的依据,推动城市规划、农村规划和土地整治等工作的
开展。

3.3 利用卫片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城市
土地台账制度和农村土地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中
的问题,最大限度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总之,该方案能够利用卫片遥感技术监测和管理土地资源,有效
地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效率,为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甘肃省林地年度遥感监测工作方案.doc

甘肃省林地年度遥感监测工作方案.doc

甘肃省林地年度变化和林木采伐遥感监测试点工作方案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林地年度变化和林木采伐遥感监测试点工作方案甘肃省林业厅二〇一四年四月甘肃省林地年度变化和林木采伐遥感监测试点工作方案为加强林地和林木采伐管理,及时发现林地和林木采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时监测非法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情况,省厅决定开展林地年度变化和林木采伐遥感监测试点工作。

为搞好试点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与任务为保护林地资源,强化林地林木保护管理,加强林地用途管制,加大林地林木保护管理执法力度,维护林权权利人合法权益,提升林地林木管理水平,根据甘肃实际,利用遥感监测技术,监测林地林木变化情况,重点查清各类工程项目征占用林地及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性质与数量、乱砍滥伐林木及查处情况,客观分析林地林木变化情况和管理现状,为全省开展林地年度变化和林木采伐遥感监测总结经验。

二、总体思路以林地“一张图”为本底,利用遥感技术,通过两期(2011年12月31日林地落界工作完成时间与检查时间)遥感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取林地变化信息,依据征占用林地、森林采伐、植树造林、森林灾害以及工程建设和其他规划调整等资料,辅助实地调查确定林地和林木变化情况,提高林地林木变化监测和管理水平。

三、试点范围、数量与内容(一)试点范围选择酒泉市的玉门市、张掖市的甘州区、白银市的会宁县、平凉市的崇信县等4个有代表性的县级行政区域作为监测范围。

(二)监测范围和内容每个试点县行政区域内选择1景数据(2.5或3m分辨率,50 km×50 km或60 km×60km),对2011年12月31日(林地落界工作完成时间)至监测时林地和林木采伐管理情况,发生的各类工程项目征占用林地以及违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或乱砍滥伐林木的性质、数量等情况进行调查,对临时占用林地回收情况进行调查。

(三)技术路线利用遥感技术,采用前后两期遥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合适波段组合,运用增强波谱特征进行处理运算,监测森林植被变化信息(如差值比较法、主成分分析法等),确定变化类型,对森林植被变化减少的占用征收林地地块(图斑)或疑似伐区进行信息提取(阈值法、人机交互解译法等),通过资料(森林资源调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占用征收林地审核(批)和采伐作业设计等)验证,兼顾森林类别、占地性质、采伐类型、明显程度等因素,分别抽取部分图斑,进行占用征收林地地块和伐区现地核实,查清地类、数量、违法违规责任主体等。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施方案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施方案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1. 目标和目的:- 目标:通过遥感监测,监测自然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变化、开发活动、破坏行为等,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 目的: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和信息,及时发现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为保护区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2. 数据来源:- 卫星遥感数据: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多光谱、高光谱和雷达数据,以获取关于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域覆盖等方面的信息。

- 基础地理数据:获取自然保护区的边界、道路网络、河流分布等地理数据,以提供空间参考和背景信息。

3. 方法和技术:- 图像分类和变化检测:通过图像分类和变化检测技术,将遥感影像数据分类为不同的类型,如水域、农田、林地等,以及监测不同时间点的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变化情况。

- 监测指标:根据保护区管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如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SI(归一化水域指数)等,以评估植被覆盖、水域变化等指标。

- 遥感影像解译: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识别人类活动的痕迹,如道路、建筑物、采矿场等,以及监测破坏行为,如非法砍伐、非法捕捞等。

4. 数据分析和评估:- 数据整合和分析:将遥感数据与基础地理数据进行整合,进行空间分析和差异分析,以评估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程度。

- 监测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生成监测报告,汇总人类活动的变化和趋势,提供给保护区管理部门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以便制定相应保护和管理措施。

5. 数据更新和维护:- 定期更新:进行定期的遥感监测和数据更新,以跟踪人类活动的变化和趋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数据质量控制:对遥感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差和偏差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 数据存储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和易于获取。

遥感监测实施方案模板

遥感监测实施方案模板

遥感监测实施方案模板一、引言。

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手段,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多时相、多要素的地表信息。

遥感监测实施方案是指对于特定的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制定的监测方案和实施计划。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遥感监测实施方案的模板,帮助相关人员制定和实施遥感监测方案。

二、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

1. 监测对象,明确监测对象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地理位置、监测要素等。

2. 监测目的,明确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包括科研、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

三、监测方案。

1. 遥感数据获取,确定使用的遥感数据类型和获取途径,包括卫星遥感数据、航空遥感数据等。

2. 遥感数据预处理,对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等。

3. 监测指标提取,根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指标并进行提取,包括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等。

4. 监测数据分析,对提取的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监测结果并进行解译。

四、监测实施计划。

1. 实施时间,确定监测的时间范围和频次,包括监测周期和监测频次。

2. 实施地点,确定监测的地理范围和具体监测点,包括监测区域和监测站点。

3. 实施人员,确定监测的实施人员和相关配备,包括监测团队和监测设备。

4. 实施步骤,确定监测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

五、监测结果应用。

1. 结果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制监测报告并进行发布。

2. 结果应用,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关决策和应用,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

六、总结。

遥感监测实施方案是对遥感监测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的重要文件,本文档提供了一个遥感监测实施方案的模板,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需求的监测方案。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遥感监测工作有所帮助,推动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遥感监测技术

遥感监测技术

2、测定过程:测定相 染过关 物器 质程是吸根收是据光:某谱一的特某定一污吸 自然光源由上而下收带透(过如S受O2选择300nm 检大气层后,使之左 有右 一相) 组继, 狭预 缝进先 的复 光制 谱出 型的 板刻 , 入望远镜和分光器狭缝,的随宽度后和间距与真实 穿过由一排狭缝组的 在吸 波成收 长的光 模谱 拟与波 对峰 应和 ,波 这谷 样所 可 待测气体分子吸收从这光组谱狭缝相射出受检物质 匹配的相关器,则从分子相的关吸收光谱。 器透射出的光之光谱图正 好相应于受检气体分子的 特征吸收光谱,加以测量 后,便可推知其含量。
后满意的模型方程。
第9页/共25页水体遥感监源自的应用第10页/共25页水质遥感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存在的问题:①多数 限定于定性研究,或进行 已有的航空和卫星遥感数 据分析,却很少进行定量 分析。②监测精度不高, 各种算法以经验、半经验 方法为主。③算法具有局 部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适用性、可移植性差。④ 监测的水质参数少,主要 集中在悬浮沉积物、叶绿 素和透明度、浑浊度等参 数。⑤遥感水质监测的波 段范围小,多集中于可见 光和近红外波段范围,而 且光谱分辨率大小不等, 尤其是缺乏微波波段表面
第3页/共25页
热红外扫描工作过程
第4页/共25页
相关光谱遥测技术
1、定义:相关光 谱技术是基于物 质分子对特征光 吸收的原理并辅 以相关技术的遥 测方法。在吸收 光谱技术基础上 配合相关技术是 为了排除测定中 非受检组分的干 扰。这种技术采 用的吸收光为紫 外光和可见光, 故可利用自然光 做光源。
(1)城市大气污染监测。依据航空遥感监测资料所编绘的各类大气污 染源的分布图,显示了建成区工厂烟囱和高能耗的分布,而老建成区中 的商业区、人口密集区和交通拥堵分布采用航空多光谱技术,根据同一 地物的不同光谱特性,进行计算机处理,可监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颗粒大小及空间区域的分布,从而对城市内不同类别的大气污染做不同 处理。

全国遥感监测实施方案

全国遥感监测实施方案

全国遥感监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遥感技术在国家资源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关键信息支持。

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国遥感监测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以规范和指导全国范围内的遥感监测工作。

二、总体要求。

1. 遥感监测工作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2. 遥感监测工作要坚持科学技术先进性,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和时空分辨率。

3. 遥感监测工作要加强数据共享和开放,促进遥感监测数据的广泛应用。

4. 遥感监测工作要加强监测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提高监测效率和能力。

三、重点任务。

1. 建立健全遥感监测网络体系,覆盖全国各地区和各类监测对象。

2. 加强遥感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3. 推动遥感监测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监测设备的性能和精度。

4. 加强遥感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四、工作措施。

1. 加强遥感监测平台建设,完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

2. 支持遥感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促进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开放。

3. 加强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动监测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4. 加强遥感监测数据管理和服务,提供全面的监测数据支持。

五、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遥感监测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监测工作的实施。

2. 加强对遥感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遥感监测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监测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4. 加强遥感监测工作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监测工作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六、结语。

全国遥感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推动遥感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国家的资源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积极配合,共同推动全国遥感监测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2020遥感监测实施方案

2020遥感监测实施方案

2020遥感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全面的监测手段,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灾害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提出2020年遥感监测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监测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监测对象。

1. 自然资源。

针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资源分布等自然资源进行监测,为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2. 环境质量。

监测大气污染物排放、水质状况、土壤污染等环境质量指标,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灾害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提前预警和减灾救灾。

三、监测手段。

1. 卫星遥感。

利用卫星平台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实现对监测对象的全面覆盖和动态监测。

2. 无人机遥感。

通过无人机搭载遥感传感器,实现对局部区域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监测,适用于特定场景的监测需求。

3. 传感器网络。

建立环境监测传感器网络,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为环境质量监测提供连续、多维度的数据支持。

四、监测技术。

1. 遥感影像处理。

利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信息提取,获取监测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指标。

2. 数据融合。

将卫星遥感数据、无人机遥感数据、传感器网络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实现对监测对象的多角度、多尺度、多时相的监测。

3. 智能识别。

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和分类,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五、监测应用。

1. 资源管理。

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自然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为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环境保护。

监测大气污染物排放、水质状况、土壤污染等环境质量指标,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3. 灾害监测。

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提前采取措施减灾救灾。

六、总结。

2020年遥感监测实施方案旨在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域的作用,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地震测绘遥感监测方案

地震测绘遥感监测方案

地震测绘遥感监测方案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准确地预测和监测地震活动,地震测绘遥感监测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个700字的地震测绘遥感监测方案。

一、方案概述地震测绘遥感监测方案着眼于利用遥感技术,对地震活动进行远程监测和测绘。

这一方案对于预测地震,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方案目标1. 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及时预警和发布地震信息。

2.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震影响区域的灾情和损失情况。

3. 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大量的地震观测数据。

三、方案内容1. 资料准备准备地震活动历史数据、地震波形数据、地震应急预警系统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等。

2. 监测系统建设建设地震监测网络,包括地震观测站、遥感卫星等,用于监测地震活动和获取地震影响区域的灾情数据。

3. 数据分析与处理利用地震波形数据和遥感卫星数据,进行地震活动的分析和处理。

通过分析地震波形特征,可以预测地震的强度和震中位置;通过分析遥感卫星数据,可以获取地震影响区域的灾情和损失情况。

4. 数据传输和发布建立地震数据传输系统,及时将地震监测数据传输到地震预警中心和相关部门。

同时,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灾情信息和地震科学研究数据。

四、方案实施1. 建立地震监测网络搭建地震观测站点,选取合适的位置,部署地震仪器设备。

与卫星遥感中心合作,利用遥感卫星获取地震影响区域的影像数据。

2. 开发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开发地震波形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提高地震波形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效率。

同时,开发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提取地震影响区域的灾情信息。

3. 建立数据传输与发布系统建立地震数据传输系统,确保地震监测数据的及时传输。

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发地震预警系统和灾情信息发布系统。

五、方案效益1. 可以及时预警地震活动,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

2. 可以及时发布地震信息,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3. 可以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大量的地震观测数据,促进地震科学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专题信息获取专题信息主要指北京市冬小麦、玉米、设施农业、秋季菜田四类专题,具体监测方法和生产流程如下:1.1专题监测方法( 1)小麦、玉米监测小麦监测北京市 2014 年冬小麦数据,以 2014 年 4-5 月遥感影像为主;玉米监测 2014 年北京市玉米,以 2014 年 6-9 月遥感影像为主,具体的技术方法如下:在综合考虑北京市地形特点,小麦、玉米种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对小麦、玉米种植物候,遥感生产的经验总结和对多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出一套基于“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的“四分”技术方法,融生产标准规范、质量控制体系和用户响应机制为一体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统计遥感调查方法。

该方法按照一定的分层指标将北京市行政村进行划分,再对不同层级的村执行不同的数据计划和技术对策,最后采取分层抽样法评估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并对未满足精度要求的区域进行成果修订(图 1-1 )。

数据业采集及预务处理需信息求提取及修与订统成果计精度评估制度成果整理综合信息数据库基于行政村的种植规模分区分区现势影像数据采集与处理基于种植规模的不同提取方法外业调查和内业修订满足内业信息提取精度基于行政村成果的分层抽样外业调查及精度评估未达标达标分析反推修订矢量数据和统计报表标准化标分目准标,分规区域范,分数与据,质分技术量控制图 1-1 总体技术路线图为提高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遥感调查精度,充分发挥多源数据及人机交互解译的能力,研究出基于“四分”总体技术方法的小麦、玉米专题统计遥感生产流程。

“四分”技术:指“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

四分技术是对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使信息提取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

具体包括两大关键技术:解译分区技术体系和精度评估技术。

1)人机解译分层技术根据北京市小麦、玉米分布范围,结合北京市地形特点和小麦、玉米种植特点,将分布区分为三大带:“山区带、丘陵带、平原带” 。

继而根据所分的三大区域,进一步研究小麦、玉米的种植特点和光谱纹理特征,结合地形地势、分布趋势、地块破碎程度、地块大小、占耕地面积以及解译难易程度等多方面指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将北京市小麦、玉米种植区域进一步细化区分,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抓住重点、难点,优化目前提取方法,提高小麦、玉米统计遥感调查精度。

2)精度评估技术为了检验小麦、玉米专题生产成果的精度,确保满足市农业局指标统计的精度,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一套精度评估技术体系。

该体系主要是为了解决专题精度是否达标的问题,并对未达标的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反推。

该精度评估技术体系是建立统计学抽样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小麦、玉米现势数据或历年数据,以村为统计抽样单元进行分层抽样评估。

成果的精度评估将通过遥感面积和反推的实际面积对比分析得出,最终确保小麦、玉米成果市域的统计精度能够满足市农业局的业务要求。

( 2)设施农业监测设施农业主要监测设施占地面积,设施农业的类型主要分为大棚,中、小棚,温室三类, 2014 年每季度监测一次,共 4 次,遥感影像以各季度内影像为主进行监测,具体的监测技术路线如下:在综合考虑北京市地形特点和设施农业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对前期设施农业占地面积遥感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对多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探索了一套基于人机交互解译,集生产标准规范、质量控制体系和用户响应机制于一体的地块级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统计遥感调查方法。

该方法首先分析不同地域的设施农业种植规律、采集解译知识信息,再利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外业调查进行地块级信息提取,提取中按照地域注意设施农业与其他易混淆地物类别的区分,最后采用抽样技术评估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并对未满足精度要求的区域进行成果修订。

下图为基于人机交互解译技术和精度评估技术体系的总体技术路线图: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基数据数据与政策料⋯支撑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遥感数据理基数据理数据理解知采集区域性先知累业信息提取务及验证、修订需求与统计制度精度评估成果输出分区域人机交互解译法提取信息外业调查验证与内业修订分层抽样与外业调查学反推修正精度评估未达达结合统计模型的地块尺度设施农业占地面积数据准化矢量数据表分析告图 1-2总体技术路线图标准规范与质量控制为提高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统计遥感调查精度,充分发挥多源数据及人机交互解译的能力,研究了分区域的人机交互解译总体技术方法的设施农业专题统计遥感生产流程。

具体包括两大关键技术:分区人机交互解译技术和精度评估技术。

1)分区人机交互解译技术人机交互解译分区技术是按照易与设施农业发生混淆的地物类别(厂房、禽类养殖舍、牲畜养殖舍等)对设施农业分布地域进行划分,研究不同区域的不同干扰地物分布特点和光谱纹理特征,对不同区域区分不同的排除重点,有针对性地剔除干扰信息,使设施农业信息提取具有更高的精度。

2)精度评估技术遥感是一门验证科学,结合抽样调查的精度评估是一种非常适合于遥感解译的精度评价方法。

根据对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等)研究,确定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根据专题信息和抽样方法的特点,先将研究区域设施农业按照设施村级面积数据划分为 6 个级层,对每层随机抽取样本村进行实地调查;利用实测数据,科学地计算遥感调查结果的精度。

( 3)秋季露地菜田监测北京市 2014 年秋季露地菜田的监测以 2014 年 7-10 月份遥感影像为主进行,具体技术流程如下:露地菜田遥感解译受其他干扰物影响较大,因此,结合多个时相遥感影像,利用分层分类的方法进行菜田信息提取(图 4-23 )。

首先,利用蔬菜及干扰物在9、10 月份影像上的特殊光谱反映将其从农田全覆盖本底数据中分离出来;其次,根据 6 月下旬多光谱影像中的植被反映,从水田地类中剔除水稻,解译出水生蔬菜,再从非水田中分离出部分种植较早的秋菜;然后,利用葡萄、大豆和早种红薯在 7 月上中旬的植被反映,将其分离出来。

耕地全覆盖苗圃、设施、水田其他草地6月下旬多光谱9月下旬 ~10月上旬多光谱非菜植被反映植被反映有无强烈、鲜亮弱或无水生菜非菜田菜田及其他非菜田(水稻)10月下旬多光谱植被反映强烈、鲜亮弱或无秋菜连秋菜及干扰作物6月下旬多光谱植被反映有无晚种连秋菜及早种连秋菜干扰物7月上中旬植被反映有无晚种连秋菜非菜田图 1-3秋季菜田分层分类提取技术路线1.2专题生产流程农业遥感现状监测基本生产流程为:专题业务知识梳理,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解译知识库建立,专题信息提取,外业调查,成果精度评价,成果整理分析等。

(1)专题业务知识梳理业务知识梳理主要包括:专题物候规律梳理,专题区域种植特征梳理,专题政策导向梳理,统计上报数据分析等。

(2)数据采集1)遥感数据为达到各专题遥感调查的业务要求,结合各专题物候期和统计时间节点要求,参照分区域结果,采集适宜空间分辨率和时相的遥感数据源。

○1影像时相选择冬小麦专题生产影像选择4-5 月覆盖一次,玉米专题生产影像选择7-8 月覆盖一次,设施以全色数据为主,要求每个季度覆盖全北京市一次,秋季露地菜田专题生产影像选择 7-8 月覆盖一次, 9 月覆盖一次, 10 月覆盖一次, 11 月覆盖一次。

○2影像光谱选择应选用最佳时相范围内的遥感影像,并要求影像层次丰富、图像清晰、色调均匀、反差适中。

遥感影像的波段数量大于等于 3 个,含有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

○3影像分辨率选择A:多光谱空间分辨率不低于30 米,时间分辨率不低于15 天,每景尽量保证覆盖全北京市。

B:全色空间分辨率不低于 4 米,一个季度覆盖全北京市一次。

○4云量控制影像中云层覆盖小于5%,且不能集中覆盖在大田作物,设施或菜田范围内。

○5侧视角要求影像接受的侧视角一般要求在15 度以内,最大不超过20 度。

2)基础数据基础数据主要包括:行政界线数据,地形数据,航空遥感正射影像数据,耕地地块数据等。

图 1-4行政界限图图1-5高分辨率航片图 1-6DEM 数据图1-7耕地数据图 1-81:1万地形图数据(3)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包括三方面内容,包括:基于行政村的解译分区划分、遥感数据预处理、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预处理。

1)基于行政村的解译分区划分参考各专题历年统计上报数据,根据各专题种植结构和种植规模,结合地块破碎程度、地块大小、占耕地面积以及解译难易程度等多方面指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将北京市各专题种植区域进行划分,如冬小麦划分为一般种植、复杂种植、规模种植和较少种植。

2)影像数据预处理利用辅助参考信息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正射校正、几何精校正以及图像增强和融合等处理,最终满足专题信息提取的数据预处理标准要求。

数据融合事例如下图所示:图 1-9影像数据预处理3)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预处理将专题信息生产过程中所需的非图像数据进行地理编码,使其与图像数据配准到共同的地理坐标系下。

这种处理可以将获取的非遥感数据按照一定的地理网格系统重新量化和编码,以便完成各种地理数据的定量和定位。

下图为业务数据预处理事例:图 1-10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预处理质量控制:在保证控制点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平原区多光谱影像的控制点残差应小于个像元;在保证控制点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山区多光谱影像的控制点残差应小于1个像元;在保证控制点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平原区全色影像的控制点残差应小于1个像元;在保证控制点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山区全色影像的控制点残差应小于 2 个像元;融合影像应保留原多光谱影像大部分光谱信息和全色影像大部分纹理信息,影像色彩真实均匀,明暗程度适中、清晰,纹理信息突出。

影像数据、基础数据和空间化的业务数据应具有同样的投影和坐标系。

(4)专题信息提取1)解译知识库建立在专题遥感信息生产启动初期,一方面由解译人员进行前期外业调查,对当年专题分布趋势情况有一个事先的了解;另一方面收集了解当年相关的政策信息,提前预估政策引导可能带来的影响。

以此作为后续解译工作的一部分先验知识。

图 1-11解译知识建立2)专题信息提取充分利用多源(最佳时相、最佳对比时相以及最新时相的不同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多时相对比的方式进行人机交互解译提取各专题信息。

同时叠加去年各个专题本底数据源,在此参考数据源的基础上提取当年的专题成果。

同时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其他相关专题成果数据以及辅助参考数据,辅助专题信息解译,提高判读精度。

质量控制:每天作业人员按照标准要求提交当日生产的中间成果,并填写“每日工作进展记录表” 。

质量监督员每天检查作业人员生产出来的中间成果,抽查率不低于30%。

从图斑判读是否正确、图斑属性是否正确、图斑形状是否规整以及图斑之间拓扑关系是否正确等几个方面进行检查,检查完成后填写“图斑勾绘考核详细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