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理性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笛卡尔的启蒙思想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笛卡尔的启蒙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6d63ea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2.png)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笛卡尔的启蒙思想笛卡尔的启蒙思想世界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人物,其中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无疑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位被誉为现代哲学奠基人的思想家,笛卡尔不仅对哲学、科学和数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对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笛卡尔的启蒙思想,包括他的怀疑主义、理性主义和“我思故我在”等观点。
一、怀疑主义与方法论笛卡尔的思想基于怀疑主义,他质疑一切传统观念和权威,认为人类需要从零开始,以批判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世界。
他提出了“方法论”,认为要想达到真理,必须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思维过程。
笛卡尔主张将问题逐步分解,通过逻辑推理和严格证明的方法来寻求答案。
对笛卡尔而言,怀疑是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它能够驱使人们超越传统观念的束缚,寻找真实和可靠的知识。
他在《第一哲学沉思》中提出了著名的“怀疑一切”的观点,认为人们应该将所有被怀疑的观点置于推翻的状态,只有通过严格的理性思考,才能建立起真实可信的知识体系。
二、理性主义与形而上学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观点对启蒙时代的哲学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认为人类理性是最高级别的认识方式,只有通过理性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笛卡尔追求的是一种通过纯粹理性的推理和思考来获得知识和真理的方法。
在形而上学方面,笛卡尔提出了“物质二元论”,将人和宇宙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思维与扩展。
他认为思维是人的本质,扩展是物体的本质,两者通过身体相互作用。
这种观点使笛卡尔成为唯心主义的代表之一,他相信通过思维的力量,人类可以超越物质世界,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幸福。
三、“我思故我在”的存在主义观点笛卡尔的思想中最著名的观点之一就是“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他将这个观点作为他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石,认为只要能思考,就能确定自己的存在。
笛卡尔通过质疑一切其他存在,最终发现无论其他一切是否真实,他至少能确定自己思考的事实。
这一观点强调了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认为思考是人类存在的根本特征。
怀疑的话题作文
![怀疑的话题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b13d74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f.png)
怀疑的话题作文
在人类社会中,怀疑与信任是构建人际关系的两大基石。
它们如同硬币的两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怀疑是理性思考的产物,是人们在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时的一种自然反应。
而信任则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怀疑的积极作用在于它促使人们进行批判性思考。
在科学探索中,怀疑是推动知识进步的关键。
科学家们通过怀疑现有的理论,不断地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从而发现新的规律和真理。
在日常生活中,适度的怀疑能够帮助我们避免盲目跟从,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过度的怀疑则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当一个人对他人总是持怀疑态度时,他可能会错失建立深厚友谊和信任的机会。
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经历的积累,它基于对他人的了解和认可。
在信任的基础上,人们更愿意分享信息、资源和情感,这有助于形成更加紧密和稳定的社会网络。
在构建人际关系时,平衡怀疑与信任至关重要。
一方面,我们不应该盲目信任,对于重要的决策和判断,保持必要的怀疑是明智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学会信任他人,给予他人机会证明自己的诚信和能力。
通过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交流,我们可以逐渐建立起基于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深厚关系。
总之,怀疑与信任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它们共同作用于我们的社交生活,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合理运用怀疑和信任,我们可以在保持理性的同时,享受信任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政府信任与理性怀疑:一个理论的探讨
![政府信任与理性怀疑:一个理论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079acab284ac850ad0242cd.png)
、
政 府 信 任 : 众 与政 府 的双 向互 动 公
讨论 政府信 任 , 必须 首先对信 任作 出界定。然 而在不同的研究领 域 , 信任 的解释或界 定又有 其 对 不同视角。如 巴伯 在其 《 信任 的逻辑 与局 限》 中就
将信任定 义为一种 “ 望” 即“ 于 自然 的和道 德 期 , 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径 的转变, 一种 思维定势 的转 向, 需要在 学理 层面上给 以分析和论证 , 也是本文的理论 这
旨趣 所 在 。
关键词 政府信任 理性怀疑 政府 公众
[ 中图分类号 ] 02 [ D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4 7— 6 X(00 0 —06 0 04 6 2 2 1 ) 2 0 8— 6
c 乙
丁
B
关, 我们称之为政府信 用 ; 第二 是信任 , 既公众 对政 府所 获得 的信用 的一种肯定 , 们称 之为狭 义的政 我 府信任 , 即特指公众对政府而言的信任 , 即主客体 也 关 系意义上 的政府信 任 , 包含在 公众 与政府 主体 是 际的信任关系之 中。因此 , 本文所 指 的政 府信任 应 当包含政府信用与政府信 任两个 向度 , 两个 向度 这
一
定时间互 动政府 信用后形 成 的一 种状态 , 即一 也
个心理结果 。可见 , 政府信 任在此处 是指 政府 与公 众两大主体因互动而生成 的一种 信任关 系 , 这一 信
种相对均衡状态 , 并不 是 由于一时狂 热或受 蒙骗鼓 动而形成 的暂时情形 。另外就是要区分政府的本质
政府 的本质信 任是指 政府 因实际 任关系包含着公众和政府两大关系体。“ 公众” 这 信任 和情境信任 , 情境 信任是 指政府 在某 概念特指政府工 作对象 之总和 , “ 而 政府” 则是 广 上是有信用而获得 的信任 ,
怀疑与相信需理性的作文
![怀疑与相信需理性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c3dd2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b.png)
怀疑与相信需理性的作文
哎呀呀,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怀疑与相信这事儿。
你说,怀疑是不是很重要呀?就好像我们在走一条路,有时候得怀疑一下这条路对不对,不然走半天发现走错啦,那不就糟糕啦!比如说,有个同学告诉你一个秘密,你就得想想,这是不是真的呀,可不能随便就相信了。
但要是啥都怀疑,那也不行呀,这样会错过好多好东西呢。
相信也很关键呢!要是对谁都不相信,那得多孤单呀。
就像我们相信爸爸妈妈会爱我们,相信老师会教给我们知识。
如果不相信这些,那我们的生活得多乱套呀。
我记得有一次,我好朋友跟我说她看到了一个特别神奇的东西,我一开始有点怀疑,但是后来想想,她平时挺靠谱的呀,为啥不相信她呢?结果真的是很有趣的事情呢。
但也有一次,有个不太熟的同学说要带我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我差点就相信了,还好我多留了个心眼,后来发现他是骗我的呢,好险好险!
所以呀,怀疑和相信都得有个度,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我们得像个聪明的小侦探一样,该怀疑的时候怀疑,该相信的时候相信。
这就好比吃饭,不能光吃肉不吃菜,也不能光吃菜不吃肉,得搭配着来,这样才能健康成长呀!
怀疑与相信需理性,这就是我的看法啦!大家觉得呢?。
关于思维训练方式之理性思维的七个原则
![关于思维训练方式之理性思维的七个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e1741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8.png)
关于思维训练方式之理性思维的七个原则理性思维是一种基于逻辑和证据的思考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世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七个原则:1.怀疑和质疑:理性思维的第一个原则是怀疑和质疑一切观点和主张。
不要盲从,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而是要采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和评估它们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例如:这个观点的论据和证据是什么?是否存在其他解释?是否有任何隐藏的偏见或假设?2.逻辑推理:逻辑思维是理性思维的核心。
通过运用逻辑推理,我们可以从前提出发,得出合乎逻辑和合理的结论。
逻辑推理涉及到识别和应用各种逻辑规则,例如排中律(要么A,要么非A)、爆雷原则(如果A为真,则A与非A不可能同时为真)等。
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逻辑违规和谬误。
3.证据导向:理性思维重视证据和数据,而不是凭空臆想或主观感受。
我们需要寻找并评估可靠的证据来支持或反驳一些观点。
这可以通过调查研究、阅读学术论文和权威资料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识别伪科学和虚假信息,以免被误导。
4.争论和辩论: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我们应该主动参与争论和辩论。
通过与他人互相挑战和交流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多个方面,发现问题的不足之处,并从中学习。
在辩论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自己的观点,还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从而形成更全面和客观的认知。
5.审慎决策:理性思维鼓励我们进行审慎决策。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收集和评估所有相关的信息和证据,权衡利弊,然后做出有理有据的决策。
我们不应该被情绪、外界压力或他人的意见左右,而是坚持依靠逻辑和证据做出决策。
6.反思和修正:理性思维强调反思和修正。
我们应该不断回顾和评估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偏见、推理错误或其他不合理之处。
反思是一个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我们以前的做法,并在未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7.持续学习:理性思维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保存理性对待怀疑与相信的作文
![保存理性对待怀疑与相信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f0078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a.png)
保存理性对待怀疑与相信的作文《别瞎怀疑,也别盲目相信》
嘿,大家好呀!我是一名小学生。
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关于怀疑与相信的事儿。
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呀,就是对一件事情不知道该相信还是该怀疑。
哎呀,这可真让人头疼呢!就好像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突然有个小朋友跑过来说他看到了一只超级大的怪兽。
哼,我才不相信呢,这世界上哪有什么怪兽呀,肯定是他在瞎编!可是我的好朋友却有点将信将疑的,还想去看看。
这时候我就对他说:“哎呀,别傻啦,那怎么可能是真的嘛!”
还有一次呢,老师说下周要考试,我一开始还不太相信,心里想着:“不会吧,怎么又要考试啦!”但是后来看到老师那么认真的样子,我就不得不相信了。
这时候我就明白啦,不能随便就怀疑老师说的话呀。
其实呀,怀疑和相信就像两个小精灵,在我们心里打来打去。
我们得学会好好地对待它们才行。
就像走路一样,我们得走稳了,不能东倒西歪的。
如果我们总是随便就怀疑一切,那不是很累吗?什么都不相信,那生活还有啥意思呀!就像总是觉得别人在骗你,那多难受呀!但要是我们盲目地相信所有的事情,那也不行呀,说不定就会被人骗呢!就好比你明知道前面是个大坑,你还傻乎乎地往下跳,那不是太笨了嘛!
所以呀,我们要保存理性,该相信的时候相信,该怀疑的时候怀疑。
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得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就像我们学习知识一样,得自己去理解,去消化。
你们觉得我说得对不对呀?反正我觉得就是这么个理儿!别瞎怀疑,也别盲目相信,要做个聪明的小学生!。
保存理性对待怀疑与相信的作文
![保存理性对待怀疑与相信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ce9ad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3.png)
保存理性对待怀疑与相信的作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是像我的朋友李华那样,一听到新的理论或是科学新闻就开始怀疑,另一种是像小张那样,看到啥都相信,哪怕是那个号称能让你一夜暴富的“秘密配方”。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保持理性,既不盲目怀疑,也不轻易相信。
李华是个天生的“怀疑派”。
有次他跟我说他看到个新闻,说某个新发明能让植物长得更快。
他立刻就撇了撇嘴,“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太神奇了?植物可不是吃了药就能变成‘超人’的。
”于是,他开始用各种方法查证这个新闻的真实性,直到他找到了一篇文章揭露这个发明不过是个营销噱头,李华才满意地咂咂嘴,“果然,这种事怎么可能那么简单!”相对而言,小张的风格就完全不一样。
记得有一年,她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帖子,说是只要喝某种神奇的饮料,就能减肥10斤。
小张立马就去买了,然后每天按时喝,结果她真的是瘦了几斤,但她自己也承认,那完全是因为她在喝饮料的同时还自觉地少吃了几顿。
所以啊,这种“神奇饮料”的效果,不过是饮料本身的魔力加上她的自律。
我常常觉得,李华的怀疑和小张的相信,就像是两种极端的生活方式。
可是,理性应该是我们都需要的一种态度。
在我们生活中,不论是遇到新的理论还是被朋友圈里的新奇消息吸引,都应该保持一份清醒。
比如说,我最近也遇到了一件事。
我一朋友跟我分享了一个关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秘诀,听起来特别吸引人。
但我想着,万一这只是个骗局呢?于是我决定先试试看,再根据效果来判断。
结果发现这个秘诀还真的有点用,但也不是完全灵丹妙药,还是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行。
要知道,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百分之百的真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在怀疑与相信之间找到平衡点。
比如说,李华在得知某个消息的时候,会先翻一翻看其他来源的资料;小张在遇到新奇的东西时,也会尝试去了解一下它背后的逻辑,而不是单纯地相信广告上的宣传。
说到底,怀疑和相信并不是对立的。
它们就像是生活中的两个面,合理的怀疑能够帮助我们保持清醒,理智的相信则能够让我们尝试新的可能性。
论证《怀疑与学问》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的观点的精选范文
![论证《怀疑与学问》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的观点的精选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b5433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9.png)
论证《怀疑与学问》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的观点的精选范文
要求:
《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
请你也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
2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用相关事例、名言等材料作为论据,论证题目中的观点。
2.要对所用的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不要只是简单的“观点+材料”。
精选范文:
在人类认识和学问的发展中,怀疑精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没有怀疑的精神,人们容易陷入盲从和迷信的误区,从而阻碍了学问的进步和发展。
怀疑精神是学问的灵魂。
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怀疑精神激发人们不断探索、不断求真。
只有通过怀疑,人们才能深入思考、对比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怀疑精神需要敢于质疑的勇气。
伽利略通过怀疑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新理论,最终推动了力学的发展。
同样,哥白尼因怀疑托勒密的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开启了天文学的革命。
怀疑精神也需要具备理性分析的能力。
只有通过理性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结论。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强调“疑而后信”,正是提醒人们在怀疑之后,需要进行理性分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怀疑精神是学问进步的驱动力。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需要具备怀疑的精神,敢于质疑前人的观点,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
只有通过怀疑和理性分析,我们才能不断突破前人的局限,推动学问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提倡怀疑精神,将其融入到学习和研究中。
只有带着疑问的态度去对待知识,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实现真正的学问。
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大哲学家的例子
![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大哲学家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ffe3673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0.png)
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大哲学家的例子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大哲学家的例子:1.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笛卡尔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以怀疑论为基础,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观点。
他怀疑了所有的知识,包括感觉和外部世界的存在,最终得出了他自己的存在是不可怀疑的结论。
2. 康德(Immanuel Kant)康德是德国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他以怀疑理性的限制为出发点,提出了“批判哲学”的思想体系。
他怀疑了人类理性的能力,认为我们的认识只能适用于经验世界,而超越经验的事物是无法被认识的。
3.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尼采是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他以怀疑传统道德观念为主要内容,提出了“超人”和“永劫回归”的概念。
他怀疑了传统道德的价值,主张超越传统的道德观念,追求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4. 萨特(Jean-Paul Sartre)萨特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他以怀疑存在的意义为出发点,提出了“人是自由的存在”和“存在优先于本质”的观点。
他怀疑了传统的宗教和哲学观念,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对自己行为负责任。
5. 休谟(David Hume)休谟是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他以怀疑因果关系和经验的可靠性为主要内容,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哲学观点。
他怀疑了人类对因果关系的认知能力,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经验,而经验本身是不可靠的。
6. 罗素(Bertrand Russell)罗素是20世纪英国哲学家,他以怀疑数学和逻辑的基础为主要内容,提出了“逻辑主义”的思想体系。
他怀疑了数学和逻辑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主张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建立知识体系。
7.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弗洛伊德是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以怀疑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为主要内容,提出了“潜意识”和“童年经验”的概念。
他怀疑了人类意识的自我认识能力,认为人类行为受潜意识的影响。
8.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卢梭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他以怀疑社会契约和私有财产的合理性为主要内容,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https://img.taocdn.com/s3/m/6e27eece84254b35eefd344d.png)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探讨休谟的怀疑论休谟的怀疑论主要包括了:对知识的怀疑、理性方面的怀疑和感官方面的怀疑这三个方面。
下面我将对其一一陈述。
一、对知识的怀疑我们的经验知识大多数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的,但是对于因果关系(一)“因果关系”这个观念不可能从作为原因和结果这两个对象本身得的。
因为对象之间是可以相互独立的,不需要发生必然的联系;(二)由(一)可知因果关系必然是从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得来的。
而作为原因和结果的对象之间有以下两种关系:1、接近关系;2、接续关系(即时间上原因先于结果,但这二者发生其间并没有任何可感知的时间间隔)。
但是这两种关系并不能提供一个完善的原因作用的观念,因为一个对象可以和另一个对象接近、并且是先在的,而仍不被认为是另一个对象的原因。
比如,有两个报时准确的时钟,甲时钟到整点时会报出点数但不会敲钟,而乙时钟到整点时会敲钟但不会报出点数,当到整点时,甲时钟报时而且乙时钟敲钟,但显然甲时钟报时并不是乙时钟敲钟的原因。
因此,对象间的关系也不能为因果关系提供依据。
那到底是什么保证了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呢?一、是科学中的自然律?但是自然律本身表述的是事实关系,而归纳是我们建立所有的事实关系时所采取的方式,因此,自然律是由归纳得来的,但是归纳又是从单个的因果关系得来的。
也就是说,因果关系的依据是自然律,自然律的依据是归纳关系,归纳关系的依据是因果关系,这样就陷入了循环,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是自然的齐一性(即过去出现的事实关系,现在还会出现)保证了因果关系?但是自然的齐一性是从归纳得来的吗?若是,就像上面一样陷入循环论证。
若不是,那又是从何得来?显然不是由理证得来,因为这里只涉及事实关系,不涉及观念关系。
那么,应该是直观得来,但直观给予我们的只是原因先于结果,即前面提到的接续性,已经证明了这种接续性只是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
由上述两点可以得出关于“因果关系”,我们提不出任何依据。
怀疑同义词有哪些有什么
![怀疑同义词有哪些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29939e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d.png)
怀疑同义词有哪些有什么怀疑,是指对某个事物或观点是否正确、可信、可靠等持怀疑态度,缺乏确定性的心理状态。
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怀疑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能够促进人们的思考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那么,关于怀疑这一概念,有哪些与之同义的词汇呢?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怀疑的同义词。
1.质疑:它与怀疑的概念非常相近,指对某件事情的真实性、正确性或可靠性产生疑问,并带有一定的批评意味。
质疑一词更强调对事物的深思熟虑,有时还涉及到对事物的反驳或否定。
2.疑惑:与怀疑的含义相似,表达了对某个问题或观点的疑问、困惑和不确定的态度。
疑惑一词更加侧重于对事物的思考和追问,是一种尚未得到答案但希望能够获得答案的思维状态。
3.怀疑不定:与怀疑的概念有所重叠,但更强调对某个观点或结论的不确定性。
怀疑不定可以是对某个事物或观点的模糊态度,也可以是对某个事实或说法的暂时性、可调整性的看法。
4.猜疑:与怀疑的含义相近,指对某个人或事物的行为和动机表示怀疑。
猜疑有时候带有一定的偏见或不信任的色彩,可能是基于个人经验或观察所产生的主观猜测。
5.不信任:与怀疑的概念相近,但更强调对他人或事物缺乏信任和坚持独立判断的态度。
不信任是一种相对怀疑的更强烈的情绪和信念,主要基于对他人的观察和经验所得出的结论。
6.不确信:与怀疑的含义相近,但更强调个体对某个观点、观念或结论缺乏信心和确信。
不确信可以是对某个事物或观点的犹豫、不确定或犹豫不决的态度,可能需要更多的证据或消息来加强信心。
7.怀疑态度:指对某个问题或观点持怀疑的态度,不轻易相信,追求真相,并尽量保持客观、理性的思考。
怀疑态度是一种科学研究和批判性思维所需要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助于避免盲从和一味相信。
以上是关于怀疑的同义词的一些讨论,这些词汇在表达上略有差异,但都强调了对某个问题或观点的怀疑、疑问和不确定态度。
它们在不同语境下可以灵活运用,以表达对事物真实性、可靠性和可信度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怀疑。
怀疑的概念
![怀疑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08c8e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2.png)
怀疑的概念怀疑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特征,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探索真理的基础。
怀疑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真实性或可靠性的不确定和质疑,它扩展了我们的认识范围,并激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动力。
首先,怀疑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开始。
人类作为有思维能力的动物,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能仅凭直观感知和经验判断进行,而是需要运用理性思考来进行验证和推理。
怀疑能够让我们保持警觉和谨慎,避免盲从和轻信。
通过怀疑,我们可以主动去思考问题的背后原因、逻辑和真伪,从而更加客观地了解事物的本质。
其次,怀疑可以推动知识的发展和进步。
人类的认识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而怀疑可以激发人们对现有知识的质疑和挑战。
只有经过反复怀疑、验证和修正,人类才能在认识上取得进步。
科学研究中的怀疑精神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之一,科学家们通过质疑已有的理论和观点,不断进行实验和观察,最终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此外,怀疑有助于我们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和灵活性。
怀疑使我们积极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寻求答案,从而提高我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怀疑,我们能够发现事物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不断的怀疑和质疑,我们可以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开拓思维的边界,进一步探索新的领域和问题。
怀疑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人际交往中,怀疑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判断别人的行为和动机,避免被欺骗和误导。
怀疑还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辨别能力,从而更好地选择和信任他人。
相信有适当的怀疑,可以使人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更加理性和谨慎,建立起更加坚实和持久的关系。
不过,怀疑也有其局限性和负面影响。
过度的怀疑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使人们难以相信和接纳他人,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
此外,过度的怀疑还可能导致疑神疑鬼的心理,使人们陷入焦虑和消极情绪中,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
综上所述,怀疑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特征,它在认识世界、推动知识进步、培养思维能力和促进人际关系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法国17世纪哲学
![法国17世纪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528994c9aa00b52acfc7ca51.png)
笛卡尔:哲学方面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哲学上,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
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
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
(他举出了一个例子:在我们做梦时,我们以为自己身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然而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而已,参见庄周梦蝶)。
他从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中发现了4条规则: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对于我完全不怀疑的事物才视为真理;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思想必须从简单到复杂;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笛卡尔将这种方法不仅运用在哲学思考上,还运用于几何学,并创立了解析几何。
由此,笛卡尔第一步认为怀疑就是出发点,感官知觉的知识是可以被怀疑的,我们并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
笛卡尔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
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
所以他不会说“我看故我在”、“我听故我在”。
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我们所不能怀疑的是“我们的怀疑”。
意指:我们无法去怀疑的,是我们正在“怀疑”这件事时的“怀疑本身”,只有这样才能肯定我们的“怀疑”是有真实性的,并非虚假的产物。
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他却感到疑惑,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强调不能怀疑以思维为其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并论证以广延为其属性的独立物质实体的存在。
他认为上述两实体都是有限实体,把它们并列起来,这说明了在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
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
笛卡尔还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
笛卡尔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必定有一个完美实体——即上帝——的存在来让我们得到这个概念。
怀疑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思维
![怀疑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1f84072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8.png)
怀疑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思维怀疑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思维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怀疑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的态度。
然而,在培养创新思维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怀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怀疑的重要性,并阐述怀疑如何帮助我们培养创新思维。
一、怀疑的定义与特点怀疑是一种质疑、不轻易相信的心态,它要求我们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和审视,并尝试发现其中的问题或不足。
与盲从或迷信相比,怀疑更加开放和理性,它对传统观念和现有知识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以求得更深入的认识和更准确的判断。
怀疑的特点在于它鼓励个体对事物表面和普遍认知进行深入挖掘,不满足于一知半解或传统的观点。
怀疑可以促使我们思考问题的本质、原因和影响,从而为解决问题和创新提供助力。
二、怀疑的重要性1.激发思考能力怀疑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能力,使我们不局限于传统观念和表面现象。
通过怀疑,我们能够深入分析事物本质、原因和背后的规律,并形成独立的认知和观点。
这种思考能力对于培养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2.推动知识创新怀疑是推动知识创新的动力之一。
当我们对现有知识和观念保持怀疑态度时,我们就有机会挖掘隐藏的细节和问题,从而提出新的猜想或假设。
这种怀疑驱动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发现新事物、解决难题,并推动学科的发展。
3.促进问题解决怀疑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怀疑还能够提醒我们警惕问题的可能性,避免出现盲点或错误决策。
只有通过怀疑,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启发创新的解决方案。
4.塑造独立思考能力怀疑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我们对事物保持怀疑态度时,我们不会盲从他人观点或主流价值观,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这对于培养个体独立思考和自我实现至关重要。
三、怀疑如何培养创新思维1.培养质疑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质疑意识来发展怀疑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问为什么,多思考问题的来源和原因,不轻易相信表面现象。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寻找答案或解决方案。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https://img.taocdn.com/s3/m/0805aab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0.png)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探讨休谟的怀疑论休谟的怀疑论主要包括了:对知识的怀疑、理性方面的怀疑和感官方面的怀疑这三个方面。
下面我将对其一一陈述。
一、对知识的怀疑我们的经验知识大多数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的,但是对于因果关系我们能否提供依据呢?休谟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要考察因果关系这个观念的来源:(一)“因果关系”这个观念不可能从作为原因和结果这两个对象本身得的。
因为对象之间是可以相互独立的,不需要发生必然的联系;(二)由(一)可知因果关系必然是从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得来的。
而作为原因和结果的对象之间有以下两种关系:1、接近关系;2、接续关系(即时间上原因先于结果,但这二者发生其间并没有任何可感知的时间间隔)。
但是这两种关系并不能提供一个完善的原因作用的观念,因为一个对象可以和另一个对象接近、并且是先在的,而仍不被认为是另一个对象的原因。
比如,有两个报时准确的时钟,甲时钟到整点时会报出点数但不会敲钟,而乙时钟到整点时会敲钟但不会报出点数,当到整点时,甲时钟报时而且乙时钟敲钟,但显然甲时钟报时并不是乙时钟敲钟的原因。
因此,对象间的关系也不能为因果关系提供依据。
那到底是什么保证了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呢?一、是科学中的自然律?但是自然律本身表述的是事实关系,而归纳是我们建立所有的事实关系时所采取的方式,因此,自然律是由归纳得来的,但是归纳又是从单个的因果关系得来的。
也就是说,因果关系的依据是自然律,自然律的依据是归纳关系,归纳关系的依据是因果关系,这样就陷入了循环,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是自然的齐一性(即过去出现的事实关系,现在还会出现)保证了因果关系?但是自然的齐一性是从归纳得来的吗?若是,就像上面一样陷入循环论证。
若不是,那又是从何得来?显然不是由理证得来,因为这里只涉及事实关系,不涉及观念关系。
那么,应该是直观得来,但直观给予我们的只是原因先于结果,即前面提到的接续性,已经证明了这种接续性只是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
《学会怀疑》高三议论文
![《学会怀疑》高三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aed9a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9.png)
《学会怀疑》高三议论文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面临着相信与怀疑的抉择。
一边是充满灰色调味的怀疑气息,一边是匍匐原始单纯的相信味道,而中间则是那堵厚厚的怀疑与相信交融的高墙。
在这堵墙上,有人选择站在怀疑的一边,对一切都持怀疑态度;也有人选择站在相信的一边,对一切都深信不疑;还有一些人则选择站在墙上,在怀疑与相信之间寻找平衡。
曹操,这位三国时期的枭雄,生性多疑,他的一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道出了他对他人的怀疑和对自己的保护。
正是因为他的多疑,他才会在赤壁之战中误杀蔡瑁、张允,导致水军大败;正是因为他的多疑,他才会在晚年对身边的人产生怀疑,最终被曹丕篡位。
曹操的一生,是在怀疑中度过的,他的怀疑让他失去了很多,也让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在晚年失去了管仲这位贤臣,却对易牙、竖刁、开方等奸臣深信不疑,甚至将他们封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正是因为他的相信,他才会被这些奸臣所蒙蔽,最终饿死在宫中,尸骨无人问津。
齐桓公的一生,是在相信中度过的,他的相信让他失去了理智,也让他的人生走向了灭亡。
与曹操和齐桓公不同,鲁迅是一位站在怀疑与相信之间的思想家。
他对黑暗的社会持怀疑态度,他看到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和黑暗,于是他用文字来批判社会,希望能够唤醒民众的觉醒。
同时,他对未来的社会也充满了相信,他相信人类的进步和光明,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因此,他在怀疑与相信之间找到了平衡,他用自己的笔,为社会的进步发出了呐喊。
苏格拉底,古希腊的哲学家,他对前人的学说持怀疑态度,他不满足于前人的知识和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寻找真理。
他相信真理的存在,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找到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因此,他不断地追问自己和他人,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最终成为了古希腊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史铁生,中国当代的作家,他在年轻时遭遇了一场重病,双腿瘫痪,这让他对人生充满了怀疑和绝望。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是选择了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保存理性对待怀疑与相信的作文
![保存理性对待怀疑与相信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d9a390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d.png)
保存理性对待怀疑与相信的作文哎呀,这可是个大问题啊!我们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让我们感到怀疑,有些让我们相信。
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这些怀疑和相信呢?我们要明白,怀疑和相信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
就像小明一样,当他听到小红说他考了100分的时候,他就开始怀疑了:“小红是不是在骗我呢?她怎么可能考这么高分呢?”这时候,小明的心里就开始产生了怀疑。
而当小红真的把成绩单拿给他看的时候,他就相信了:“哇,小红果然考了100分!太棒了!”这时候,小明的心里就充满了相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保存理性对待怀疑与相信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
就像小李一样,当他听到老师说地球是圆的时候,他就开始怀疑了:“老师说的是真的吗?地球怎么可能是圆的呢?”这时候,小李的心里就开始产生了怀疑。
但是,当小李自己去查资料、上网搜索的时候,他发现了很多证据证明地球是圆的。
于是,他就相信了:“原来老师说的是真的!地球真的是圆的!”这时候,小李的心里就充满了相信。
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所左右。
第二点,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性。
就像小张一样,当他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外星人的文章时,他就开始相信了:“哇,原来真的有外星人存在啊!”这时候,小张的心里就充满了相信。
但是,当小张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后,发现里面有很多夸张的描述和不合逻辑的地方时,他就开始怀疑了:“这篇文章可能是假的吧?”这时候,小张的心里就开始产生了怀疑。
所以,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一些不实信息。
第三点,我们要学会保持开放的心态。
就像小赵一样,当他听到一个陌生人说他很帅的时候,他就开始怀疑了:“这个人是不是在夸我呢?还是在讽刺我呢?”这时候,小赵的心里就开始产生了怀疑。
但是,当小赵看到这个陌生人真诚的笑容时,他就相信了:“原来这个人是在夸我啊!太开心了!”这时候,小赵的心里就充满了相信。
《智子疑邻》课件
![《智子疑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4a6a4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4.png)
2023-11-07contents •题目背景•重点词句解释•人物形象分析•故事寓意解析•智子疑邻的哲学思考•智子疑邻的现代启示目录01题目背景题目《智子疑邻》来源于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题目来源题目背景介绍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富人,他有两个儿子,一个聪明一个愚蠢。
富人喜欢聪明的儿子,对愚蠢的儿子心存偏见。
有一天,富人家失窃,富人怀疑是愚蠢的儿子偷的,但事实上,小偷是邻居。
《智子疑邻》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偏见。
故事情节概述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以对话形式展开,包括富人和两个儿子的对话,以及富人和邻居的对话。
通过对话,故事展现了富人的偏见和愚蠢,同时也突显了聪明儿子的无辜和无奈。
故事结尾出人意料,小偷竟然是邻居,而不是富人怀疑的愚蠢儿子。
这一转折强烈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偏见。
02重点词句解释有智慧的儿子。
智子怀疑邻居。
疑邻相信。
信重点词解释亡:丢失。
甚:厉害。
哉:啊。
几何:多少。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等于“您”。
其:他的。
重点词解释盗偷窃。
亲亲近。
必一定。
03疏疏远。
01誉称赞。
02益更加。
哉:啊。
重点句解释人皆知彼之爱子,而不知爱家马,不亦惑乎?甚矣,其爱马也!人们都知道他儿子爱马,却不知道他也爱家马,这不是迷惑吗?他爱马太过分了!03人物形象分析智子在故事中展现出对事物发展的敏锐洞察力和预见性,能够根据现象预见结果,是一个有智慧的形象。
智慧智子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迅速作出决策,并且勇于接受自己的错误,展现出果断的一面。
果断智子在故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并最终接受事实,表现出自省的品质。
自省疑邻在故事中表现出多疑的性格,对于他人的建议和看法总是持怀疑态度。
多疑狭隘不善沟通疑邻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对于他人的建议和看法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现出狭隘的视野。
疑邻与他人的沟通不畅,不能听取他人的建议和看法,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
历史的相似:怀疑主义对理性的消解——智者学派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研究
![历史的相似:怀疑主义对理性的消解——智者学派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3cdf11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4.png)
历史的相似:怀疑主义对理性的消解——智者学派的思想与
后现代主义的比较研究
宋羽雅;王珉
【期刊名称】《学术评论》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智者学派思想中的怀疑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中的怀疑主义有着许多共同的
特征。
这种否定真理、消解理性的怀疑主义周期性地在历史中出现有其特定的原因。
智者学派的怀疑主义最终被苏格拉底哲学纠正过来,后现代主义的怀疑主义的最后
归宿还有待探讨和引导。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宋羽雅;王珉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浙江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02.2
【相关文献】
1.历史的相似:怀疑主义对理性的消解——智者学派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研
究 [J], 宋羽雅;王珉
2.在柏拉图与智者学派之间--理想主义与怀疑主义的两难困境 [J], 林丹
3.理性及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与反进化理论——以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为视角[J], 冯合国;朱学兰
4.非理性怀疑主义到相对主义的历史变迁 [J], 武兴元
5.从庄子和西方智者学派的比较看相对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J], 李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与理性一、题解首先应该解释题目中的两个概念:什么是“怀疑主义”?什么是“理性”?在《休谟》一书中,拉德克利夫分别对“理性”和“怀疑主义”作了这样的定义:“理性被理解为区别观念之间或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1;“有各种各样的怀疑主义者,但是,怀疑主义通常被定义为这样一种观点:对于心灵之外的世界,我们无法认识”2。
而在《论休谟的怀疑论及其价值》一文中作者特别概括了休谟的怀疑论:“休谟怀疑论中的怀疑是对人类获得知识的可能性、对已有的信念或判断的正当性的怀疑。
”3休谟在《人性论》第一章第五节中提到类似关系、因果关系等七种哲学关系的根源。
根据拉德克利夫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理性就是在一定印象产生了相应的观念之后,还能够进一步建立起这些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一种能力。
如果把人们由印象而获得的观念比作储物柜中的一堆杂物的话,那么理性就应该是对这些杂乱地堆放在人脑中的观念分门别类,并建立一个很好的“索引”的能力。
以七种关系之一的类似关系为例,当一个人在看到一个三角形之后,他会建立一个关于三角形的观念,并把它归类放好,比如放在他大脑中“几何图形”这一区域。
那么在他再次看到一个三角形并建立新的三角形的观念时,他会迅速地“检索”出在他脑海中已有的三角形的观念,然后确定这个新的三角形的观念和之前的观念是有类似关系的,那么他会把这个新的观念和之前的观念经过整合之后,再次归类放好。
在“几何图形”这一类别之下,这两个三角形的观念之间会连起一条线,以表明这两者具有类似关系,而这条抽象的连线就是通过理性建立起来的。
对怀疑主义的理解也可以通过上面那个例子的延伸而获得。
那个人可能会怀疑他已具有的信念:“虽然我建立了三角形的观念,但这个观念与我所看到的那个图像是相符的吗?我1伊丽莎白S拉德克利夫.休谟[M].北京:中华书局,2002:41.2伊丽莎白S拉德克利夫.休谟[M].北京:中华书局,2002:42.3赵雁林.论休谟的怀疑论及其价值[J].太原:太原大学学报,2008(12):13.看到的确实是三角形吗?三角形是存在的吗?”;他也会怀疑观念之间关系:“我将这两个三角形的观念理解为类似关系是正确的吗?它们有没有可能是因果关系呢?”;他甚至会怀疑自己判断时所采用方法的正确性,怀疑自己的理性:“我是否具备了正确建立这两个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的能力呢?我的思考方式是正确的吗?”这一系列的怀疑就是休谟所讨论的怀疑主义。
二、休谟观点概括休谟在《人性论》中对怀疑主义和理性关系的论述采用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他把“理性”比作了一位“以绝对的威势和权利颁布规律,确定原理”4的君主,而“怀疑主义”则是一个被迫臣服于“理性”,但时刻都在背地里削减“理性”的权威,预谋着“篡党夺权”的“叛徒”。
我们可以从这个比喻中提取出以下观点:(1)怀疑主义是理性的“敌人”,它们是相互矛盾和排斥的;(2)怀疑主义“借着合乎理性的论证来说明理性的错误和愚蠢”,也就是说怀疑主义通过不断地理性论证,最终导致的结果恰恰是对理性的证伪,从而推翻理性的正确性;(3)在减弱了理性的权威的同时,怀疑主义也减弱了自己的力量,在一次又一次的较量之后,最终它们两个会“同归于尽”;(4)怀疑的理性和独断的理性属于同一种类,它们都在理性的疆域之内;(5)怀疑的理性和独断的理性是相互拮抗的,它们从一开始是势均力敌的,但一方的力量被一方削减了之后,另一方也会受到相同程度的损失。
(6)这种对抗机制保证了它们的“争斗”不会对人的知性发生重大影响;(7)人类不会完全听任怀疑的理性和独断的理性自行毁灭,因为人类的信念不会被完全推翻,理性不会被完全消灭。
对于什么是“独断”,周晓亮在《休谟》一书中这样解释:“休谟所谓的‘独断’主要是指把理性的作用绝对化的唯理主义观点”5。
所以在上文中怀疑的理性和独断的理性都属于理性范畴,但它们的“作用和趋向”6却是不同甚至相反的。
独断的理性信奉理性的作用是绝对的,在经过一次次的理性论证之后,会增加判断的确定性;而怀疑的理性则恰好相反,4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13.5周晓亮.休谟[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212.6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13.每进一步的理性论证会削弱判断的确定性,而对确定性的这一削弱又反过来会削弱理性论证的正确性。
从这一说明出发,我们可以理解,独断的理性实际上是判断正确性的概率在做加法,而怀疑的理性则是概率的乘法。
假设每次理性论证得出A判断正确的概率是0.1,那么如果是独断的理性,那么在经过五次理性论证后,A判断正确的概率是0.5,而如果是怀疑的理性,结果却是0.00001;如果做无数次理性论证的话,独断理性得出的结论是A正确的概率趋于无穷大,即A可以肯定是正确的,而怀疑理性的结论是A正确的概率趋于零,即A肯定是不正确的。
这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休谟为什么说怀疑的理性和独断的理性是“敌人”,因为独断的理性导致对信念A的完全置信,而怀疑的理性则是对信念A 的完全推翻。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怀疑的理性应该是概率的递减而不是相反呢?《休谟与<人性论>》一书给出的原因是休谟认为:“我们相信一个事件引发另一个事件,这实际上是一个信念问题,但这并不是‘理性’而是‘习惯’在起作用”7,“我们已经习惯于假设,过去发生的事情将来还会发生,但是这是理性永远无法证明的事情”8。
而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到的理由是:“由于各种相反思想或感觉的对立,必然会使心灵陷于完全不确定的地步”9。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休谟之所以会认为每多一次理性怀疑,我们判断的确定性就衰减一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们每次在判断的时候其实是凭借一种“习惯”而非“理性”,这种判断方法首先自身就不能确定是正确的,更不必说拿来作为一种证明的证据了;二是我们判断的时候会受到相反思想或感觉的影响,心灵会摇摆不定,所以很难得出正确的判断。
以上两种不确定性的叠加将会导致概率的递减。
三、评述《论休谟的怀疑论及其价值》中说:“休谟认为,怀疑可以作为哲学研究的一种必要准备,它可以使我们摆脱各种偏见,充分考虑各种不同意见,保持判断的公正。
在此意义上,7潘华志.休谟与人性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8潘华志.休谟与人性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9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10.怀疑的方法有其合理性。
”10确实,休谟对理性和怀疑主义的理解有其合理和正确的地方,这些地方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但在此我主要想提出一些与休谟的观点相异的看法,或者也可以说是对休谟没有考虑到的方面的补充。
1.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休谟知识论体系的核心——理性怀疑论》一文中说:“休谟从理性的怀疑演变为不可知论。
这是由于他只看到感觉经验人而没有注重社会实践的人。
这也就决定了他无法辩证理解个人的认识的有限性和人类认识的无限性的关系。
也就无法辩证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
”11诚然,我们个人的判断会受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以及心绪波动的干扰而导致不确定性增加。
但是如果是经过整个人类世世代代的判断而得出结论,那么这一结论的确定性应该是越来越大的,因为不同的人他们的知识背景会互相弥补,而由于个人主观感觉所造成的误差也会由于不同的人在实践中的重复而逐渐减小。
所以由此看来,虽然我们的判断不一定是绝对的真理,但每一次的理性论证却会使我们离绝对真理更接近一些,从而在经过无数次这样的努力之后获得相对的真理。
2.一个悖论如果按照休谟的说法,每进一步的理性论证都会削弱我们判断的确定性的话,那么我们只停留在第一次理性论证所得出的判断,或者甚至于不需要做出理性判断就足够了,因为在最开始判断的时候,它的确定性是最大的。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这绝对是不成立的,我们只有在经过足够多的重复和实证之后,才能保证一个判断确定性足够大,我们才有较为充分的理由持有这一信念。
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对实验数据多次重复取平均值就是这个道理,相信没有人敢只做一次实验就自己的成果是正确的。
3.一点畅想休谟在《人性论》第四章第七节中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对人类理性中这些重重矛盾10赵雁林.论休谟的怀疑论及其价值.太原:太原大学学报,2008(12):13.11马良.休谟知识论体系的核心——理性怀疑论[J].杭州: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5):25.和缺陷的强烈观点深深地影响了我,刺激了我的头脑,因此我准备抛弃一切信仰和推理,甚至无法把任何意见看作比其他意见较为可靠或更为可能一些。
我在什么地方?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我将来会返回到什么状态?我应该追求谁的恩惠,惧怕谁的愤怒?四周有什么存在物环绕着我?我对谁有任何影响,或者说,谁对我有任何影响?我被所有这类问题迷惑了,开始想象自己处于最可怜的境况中,四周漆黑一团,我完全被剥夺了每一个肢体和每一种官能的运用能力。
”12这一连串的发问,让我联想到了一篇曾经看过的科幻小说《单体》,这篇小说是基于物理学量子论所提出的“多元宇宙”理论写的,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生活不只一种可能,而是存在着无数种可能性,而且我们也可以体验这所有的可能,只不过这各种各样的经历是由生活在和我们的世界平行的其他宇宙中的无数个“我们”去体验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片段大概了解这是怎样的一种理论:“‘假如每当你解决一个问题,就会有另一个版本的你失败,那会怎样?’‘我自己的失败自己应付,’她说,‘他们的失败他们自己应付。
’‘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他们根本不可能应付。
只要你具备应付的能力,就会有人没有这种能力。
’”“到了中午,工作已经差不多完成了。
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逐渐增长,但紧接着,一个令人烦恼的想法又开始困扰我:一个和我几乎没什么区别的人——一个和我有同样经历的人——在今天早晨一无所成。
这种想法让我不安。
”13如果平行宇宙真的存在的话,那么也许本来就应该没有正确或错误的区别,因为这里存在着无数种平行的可能,我们所怀疑的某一个理论也许在其中一个平行世界中会是完全正确的,而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中则根本无法成立。
而且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也只是无数可能中12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99-300.13[美]加德纳·多伊佐斯.美国最佳科幻小说年度选(17辑上)[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4-170.的一种,所谓“若水三千,只一瓢饮”,我们只需要作出一种能使自己和他人快乐、幸福地生活在当今这个世界上的选择就足够了,而不必无谓地“无限循环”怀疑下去,如果休谟这样想的话因该是会减少一点他的痛苦的吧。
引用及参考书目:[1] 伊丽莎白S拉德克利夫.休谟[M].北京:中华书局,2002:41-42.[2]周晓亮.休谟[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212.[3]赵雁林.论休谟的怀疑论及其价值[J].太原:太原大学学报,2008(12):13.[4]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10-213,299-300.[5] 潘华志.休谟与人性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6]马良.休谟知识论体系的核心——理性怀疑论[J].杭州: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5):25.[7][美]加德纳·多伊佐斯.美国最佳科幻小说年度选(17辑上)[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