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宏观交通流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Vr
fr
Vm
f n1 r
Vm (1
fs )n1
T Tm (1 fs )(n1)
fs
Ts T
T Tm[1 (Ts / T )](n1)
式6.33 式6.34
1n
Tr Tmn1T n1
式6.35
1n
Ts T Tmn1T n1
T 两个参数: m 和 n
式6.36
标定:
ln Tr
1 n 1 ln Tm
内区的回归方程为: 外区的回归方程为:
在研究平均速度和平均流量时,直接把平均道路宽度和平均 交通信号控制间距考虑进去,由此,有
假设 上式可以改写为:
式6.19考虑了多种因素后的速度和流量关系。如果把道路宽 度也考虑进来,则有
伦敦市中心Vr=28-0.0056q, 后根据经验调整为Vr=280.0058q。以伦敦为例,取Q=2610(pcu/h),fb=0.00507(估 计值)则为
(6.5)
✓ Angel and Hyman(1970),对于单一的城市, 有负指数关系:
v= a+ b× e-cr (6.6)
✓ Lyman and Everall(1971) 提出的函数关系:
(6.7)
几个公式的函表示
6.3 公式曲线
6.6 公式曲线
6.7 公式曲线
下图显示的是用Nottingham的多组数据用式6.3进
n lnT n 1
3.1 双流模型参数
T :m 移动单位距离的最小行程时间
其值介于1.5到3.0分钟/每英里,通常 较小的值反应了较好的路网状况
n: Tr Ts T
1n
Tr Tmn1T n1
式6.35
令n=0
Tr Tm
n标志当交通需求增加时路网抵抗服务水平下降 的能力,其值越高表明需求增加时路网水平下 降越快。其值通常为0.8到3.0。
此处,A与a与城市用地性质相关,每一个城市都 有其特定的值; 同时,A也取决于高峰与非高峰的交替周期,r为道 路距城市中心的距离。
此式表明,离CBD越远,交通强度就越小
以CBD为中心的交通特性
道路占地比例f与距CBD的距离r,关系可由下式 来表示:
此处,B取决于个城市的用地性质
平均速度v与距CBD的距离r函数关系
行拟合的情况。
英国的八个城市的数据对比
r=0.27 ~ 0.36时,可将公式简化成:
v=k×r1/3
(6.8)
此处,k与城市人口增长及高峰和非高峰出行时段有关, 高峰时段k比非高峰时段小9%。
speed=60km/h时,负指数公式可简化成:
v=60- a× er/R
(6.9)
此处, R与城市人口增长及高峰和非高峰出行时段有关,
2.3一般网络模型和网络参数
采用以下几个变量 I 交通强度;R交通密度;u加权区 间的平均速度,建立了模型。
M值接近-1,上式化简为
对a值的研究
道路宽度、交叉口密度等路网特征对a值的影响很大。因此, a值可以作为度量路网特征和交通行为的特征值
第三节 双流理论(Two-Fluid Theory)
双流(Two Fluid)
指交通流内的两种不同运行状态的车辆:移动和停止
两个基本假设
路网的平均运行速度与路网中正在移动的车辆的 比例(fraction)成一定的比例
路网中测试车辆的停止时间比例与同一时段该路 网的平均停车时间比例相等
Vr
Vm
f
n r
Vm : 平均最大运行速度 Vr : 移动车辆的平均运行速度 fr : 移动车辆的比例 n : 标志路网服务水平的系数
用于评价路网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行状况 指标:
✓ 平均旅行时间(average travel times ) ✓ 平均速度( mean speeds)
以CBD为中心的交通特性
交通强度(I)
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所有的车辆(折合成标准车辆)
的行驶距离总和.
以CBD为中心的交通特性
图形符合指数模型,如下:
✓r小于等于0.3km时
✓Wardrop(1969),假设在城市中心的速度为
0,a,b为常量
V=a×rb
6.3
✓假设在城市中心的速度为c,a,b为常量
V=c+a×rb
6.4
✓ Beimborn (1970),早期的线性理论,将区域的 边界定义为车辆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候的点的连 线:
v = a+ br
交通流的宏观模型力图以车辆的平均密度ρ(x, t)、平 均速度v( x, t)及流量Θ(x ,t)等宏观量来刻画交通流, 研究它们所满足的方程,并使之适合于实时仿真
宏观交通流理论遇到的两个问题
1、模型假设路段的独立性与实际路网中路 段之间的相关性
2、将路网分解评价后,对整体路网的性能 评估
第一节 旅行时间模型
运用上式对三种不同的道路绘制的曲线
现在将16个点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对这组数据采用现行回 归技术获得的模型
注意:在考虑数据采集期间路网的通行能力的变化后,按可比性对数据
进行了调整(针对基年)
采集同一年的星期天的低流量数据,所绘制的曲线如下图
速度和流量的关系与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很大。下图为伦 敦市内区和外区的速度和流量关系图。
第二节 一般网络模型
2.1网络通行能力 N单位时间内进入中心区的车辆数 A城区面积;f 道路占地比例 C交通能力(单位时间单位宽度通过的车辆数)
建立的模型如下:
一般把按3种路网类型划分,如下图
Wardrop速度-流量模型在伦敦对C值进行了估计。 模型如下
除以道路宽度,并折算为英尺,得到
注意:当使用不同的速度-流量模型时,得到的C值的估计模 型也不同,所以前者的选择很重要。
第六章 宏观交通流模型
2008年11月7日
交通模型的分类
按照对交通流细节描述的不同,一般把交 通流模型分为三大类:
基于自驱动粒子理论的微观模型 基于空气动力学的中观模型
基于流体力学的宏观模型
宏观交通流模型三元素:
Speed——速度 flow (or volume)——流量 Concentration——密度
根据伦敦市的数据,对6.20进一步修正为:
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停车线的宽度(道路宽度)存在比例,
最后6.22和6.25代入6.18得到
道路宽度和平均行程速度的关系
信号控制交叉口密度和平均行程速度的关系
绿信比与行程速度的关系
平均速度和交通密集度的关系
平均速度和单位时间路网上车辆总的行驶距离的 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