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轮腿混合移动机器人机构设计及分析
+
电 机 2带 动 大腿 下 摆 角 度 o一 t击
图 7 轮 腿切 换 时 腿 部各 电机 的 控 制 图
4机 器 人 步 态 规划 与 实 验 验证
机 器 人 爬 行 时 步 态 的选 择 关 系 到 机 器 人 运动 时 的稳 定 性 与
的 。如 图 1 所示 , 机器 人 机构 简 图 。 为
图 2 机 器人 腿 部机 构 简 图 图 3 从 动轮 定 位原 理
3 型机构 的特 点分 析 新
31爬行 过 程 中足端 轮 可 以减缓 腿 部对 地面 的 冲击 并 .
且具有对 复杂路 面的 自适应 能力
机器人爬行时, 每条腿的足端都是抬起与放下的过程 , 小腿 落地时与地面不再是直角关系。由于足端轮处 弹簧的可伸缩性 ,
中图分 类号 : H1 ,P 9 .3 文 献标识 码 : T 6T 3 1 7 A
1 引言
近几年有许多不同形式的轮腿机器人 出现 , H rs 等【 如 i e o 设
22腿 部机构 的设计 _
机器 人 采用与动物腿部结构相似的三 自由度关节式腿机构 酮,
所示 , 每条腿都是—个平面连杆机构。 为减小摆腿时的转动囔 计 的 TT N 大 腿 运 动型 溜 冰机 器 人 ; 大 学机 器 人研 究 所 设 计 如图 2 IA 8 某 量电机和传动机构应尽可能集中在靠近机体的位置。因此把髋关节 的前 轮驱 动 型 移 动机 器 人 上 海 交 通 大 学设 计 的万 向轮 式 移 动 ;
图 1机器人机构简图
机器人的脚踝可以在地面支持力的作用下做一定范围的摆动。 既
★来稿 日期 :0 0 0 — 9 ★基金项 目: 2 1— 3 0 内蒙古 自然科学基本重点项 目资助(0 6 7 17 3 200000 )
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论文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摘要: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外星探索、野外考察、军事、安全等全新的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采用,机器人技术由室内走向室外,由固定、人工的环境走向移动、非人工的环境。
本课题是机器人设计的基本环节,能够为后续关于机器人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平台参考和有用的思路。
本文介绍了已有的机器人移动平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操作手臂常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选定的方案对带有机械臂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进行本体设计,包括全方位车轮旋转机构的设计、车轮转向机构的设计和机器人操作臂的设计。
要求全方位移动机构转向、移动灵活,可以快速、有效的到达指定地点;机械臂操作范围广、运动灵活、结构简单紧凑且尺寸小,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指定工作。
设计完成后要分析全方位移动机构的性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字:机器人移动平台操作臂简单快速准确Structure design of wheeled mobile robots Abstract:with the robot technology in an alien exploration, field survey, military and security new areas to be increasingly widely adopted, robot technology by indoor, outdoor by fixed, to move towards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his topic is the basic link, robot design for the follow-up about robots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and useful ideas platform.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obot mobile platform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operating the arm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common,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scheme of mechanical arm with ontology omni-directional mobile robots designed,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all-round wheel rotating mechanism, wheel steering mechanism of design and the design of robot manipulator. Request to change direction, move the omni-directional mobile institution, can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flexible the reaches the specified location; Mechanical arm operation scope, sports flexible,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and size is small,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completed tasks. The design is complete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mni-directional mobile institution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and basis.Keywords: Robot mobile platform manipulator simple accurate and quick目录1.绪论1.1引言(1)1.2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1)1.3主要研究内容(5)2.全向移动机器人移动结构设计2.1引言(5)2.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6)2.3全方位轮式移动机构的设计(6)2.3.1移动机器人车轮旋转机构设计(7)2.3.2移动机器人转向机构设计(10)2.3.3电机的选型与计算(12)2.4移动机器人车体机构设计(15)2.5本章小结(16)3.机械手臂的设计3.1末端执行器的设计(16)3.1.1末端执行器的设计要求(17)3.1.2末端执行器的设计(17)3.1.3电机的选型与计算(20)3.2机械手臂杆件的设计(21)3.2.1腕部结构设计(21)3.2.2臂部结构设计(21)3.2.3机械臂电机的选型与计算(23)3.3本章小结(23)4.机械材料的选择和零件的校核4.1机械材料的选用原则(24)4.2零件材料选择和强度校核(25)4.3本章小结(29)参考文献(30)致谢(31)附录1 绪论1.1 引言移动机器人已经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种轮履复合式全地形移动机器人设计
一种轮履复合式全地形移动机器人设计摘要: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于探索未知领域的需求增加,全地形移动机器人在多种应用场景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提出了一种轮履复合式全地形移动机器人设计,通过将轮式和履带式两种机器人设计理念相结合,来实现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
该机器人具有灵活的操控性和稳定性,可以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高效地移动和执行任务。
1.引言全地形移动机器人在军事、探险、救援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现有的机器人设计往往只能适应特定类型的地形,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研发一种能够适应多种复杂地形的移动机器人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2.设计理念本文提出的轮履复合式全地形移动机器人设计主要通过将轮式和履带式两种机器人设计理念相结合来实现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
具体来说,机器人主要使用四个轮子和两条履带来实现移动。
轮子的设计使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平稳性和灵活性,可以在平坦地面上高效地行进。
而履带的设计则可以提供更好的越障能力和降低对地面造成的损害,可以在不平坦的地面上保持稳定。
3.机械结构设计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底盘、轮子和履带系统。
底盘采用轻量化设计,由强度高的合金材料制造,以减轻机器人的重量。
轮子采用气动轮胎设计,可以调节胎压以适应不同地面的要求。
履带系统由两条橡胶履带构成,可以通过液压系统调整履带的松紧程度,以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越障能力。
4.控制系统设计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包括惯性测量单元、激光雷达和摄像头。
通过融合这些传感器的数据,机器人可以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同时,还可以通过遥控器进行远程操控,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5.动力系统设计机器人的动力系统由多台电动机和液压系统组成。
电动机驱动轮子的转动,控制机器人的前进、转向和制动等动作。
液压系统则用于调节履带的松紧程度和提供额外的动力输出,以适应不同地形的要求。
6.实验与结果为了验证该机器人的设计效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自主轮式移动操作机器人的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自主轮式移动操作机器人的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自主移动机器人作为一种能够自主运动的智能机器,已经在生产、服务、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自主轮式移动操作机器人更是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完成多种复杂任务,如搬运、装配、加工等。
因此,自主轮式移动操作机器人的设计和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本课题将研究自主轮式移动操作机器人的系统设计与分析,主要包括机器人的硬件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实现自主轮式移动操作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高效运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主要研究自主轮式移动操作机器人的系统设计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1.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涉及机器人的底盘、悬挂、轮子、驱动装置等部件的设计和组装。
通过借鉴现有的设计,结合实际需要,优化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以满足自主移动操作机器人的要求。
2.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需要研究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组成、控制策略、程序设计等方面,实现机器人的自主运动和操作。
3.算法和模型:机器人的自主运动和操作需要依赖于一系列的算法和模型,本课题将研究机器人路径规划、决策算法、视觉检测算法等方面,提高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实践、模拟仿真、数据采集和分析等,还将结合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成果:1.实现自主轮式移动操作机器人的硬件设计;2.设计并实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3.研究机器人的算法和模型,以提高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4.系统分析和性能测试,验证系统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和可行性;5.实现自主轮式移动操作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高效运用。
四、研究进度和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调研和技术分析:对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献进行调研和分析,研究现有的机器人设计和研究现状。
2.机器人的硬件设计:涉及机器人的底盘、悬挂、轮子、驱动装置等部件的设计和组装,包括机械结构的设计、3D打印、装配、调试等过程。
毕业论文设计-可变形仿生翻滚四足机器人结构设计(全套图纸)
可变形仿生翻滚四足机器人结构设计摘要:移动机器人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更是人类无限幻想和智慧的结晶。
移动机器人在军事、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还有着许多潜在的应用前景。
移动机构决定了移动机器人的综合移动性能,是移动机器人能够在工作环境中实现快捷、平稳、精确、高效移动的关键。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移动效率,同时也为了降低机器人结构的复杂性,本课题从现代仿生学原理出发,将自然界中的翻滚运动引入到四足机器人结构当中,并借鉴可重构机器人理论,首次提出一种具有翻滚模式和步行模式的可变形仿生翻滚四足机器人,达到用一种机构实现两种运动的目的。
本文对可变形仿生翻滚四足机器人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选定了结构参数,和驱动方式。
详细地对机器人的本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机器人关键部位进行了校核。
本课题提高了四足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拓展四足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而且丰富了移动机器人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对移动技术的发展和高机动性移动平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四足机器人;仿生翻滚;可重构机器人;设计校核全套图纸加153893706Structural Design for a Reconfigurable Bionic RollingQuadruped RobotAbstract : Mobile robot is the product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also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infinite fantasy and wisdom. Mobile robot have many potential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military, production, liv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move mechanism of the robot determines the comprehensive move performance, also it’s the key for robot to work smooth, accurate and quick, efficient in the surrounding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obot move efficiency, and also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structure, this paper is based upon the modern bionics principle. The rolling style in nature is put into robot structure. Referencing reconfigurable robot theory, a reconfigurable bionic rolling quadruped robot is put forward, which has two move modes---- walk model and rolling model. In this way, it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using a mechanism to get two movement models.General scheme design of the robot is made in this paper,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drive mode are selected. Robot body structure is designed detailed, and the key parts of the robot are checked in this paper.This topic raised the ability for robot to adapt environment, expand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robot, and also enriched the discipline theory andpractice for robotics. It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technology and high mobility mobile platform. So this paper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quadruped robot; bionic rolling; reconfigurable robot; design and check目录第一章绪论 (6)1.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6)1.2移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7)1.2.1工业领域 (7)1.2.2农业生产 (7)1.2.3科技探索 (7)1.2.4医疗服务机器人 (8)1.3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8)1.3.1轮-足复合式移动机构 (8)1.3.2仿生翻滚与翻转移动平台 (9)1.4主要研究内容 (11)第二章移动机器人系统 (12)2.1移动机器人系统组成 (12)2.2 传统移动机器人简介 (12)2.3 腿式移动机器人 (13)2.3.1双腿 (13)2.3.2四腿 (14)2.3.3六腿 (15)2.4腿式机器人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6)2.5轮式移动机器人 (17)2.5.1单轮滚动机器人 (17)2.5.2 两轮移动机器人 (18)2.5.3 三轮及四轮移动机器人 (19)2.5.4 复合式移动机器人 (21)2.6轮式移动机器人性能比较 (21)2.7履带式机器人 (22)2.7.1单节双履带式机器人 (23)2.7.2双节双履带式移动机器人 (23)2.7.3多节多履带式移动机器人 (23)2.7.4多节轮履复合式移动机器人 (24)2.7.5自重构式移动机器人 (24)2.7.6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5)第三章总体方案设计 (26)3.1 结构外形设计 (26)3.2 仿生翻滚运动方案设计 (27)3.3结构基本参数 (28)3.4驱动方案选择 (29)第四章机器人设计 (30)4.1 电机选择 (30)4.1.1 电机扭矩 (30)4.1.2确定电机型号 (31)4.1.3选择联轴器 (32)4.2 机械结构设计 (33)4.2.1 材料选择 (33)4.2.2 机体设计 (33)4.2.3 大腿机构设计 (35)4.2.4 小腿机构设计 (36)4.2.5 足部设计 (36)第五章设计总结 (37)5.1主要内容小结 (37)5.2设计心得体会 (38)参考文献 (38)致谢 (41)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移动机器人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更是人类无限幻想和智慧的结晶。
轮式机器人底盘结构设计与计算
轮式机器人底盘结构设计与计算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实施和引导,国内机器人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2]。
机器人的功能越来越多,智能化程度也大大提升。
移动式机器人方面例如探险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巡航机器人,已广泛应用到野外、家庭及企业等领域,能够帮助或者辅助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或工作[3-7]。
移动式机器人的移动功能主要体现在机器人底盘或仿人机器人的下肢,对整个机器人产品的稳定性及功能性的实现至关重要[8-9]。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移动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底盘中间车轮与前后车轮分别呈三角形分布,不但可以提高机器人整体的稳定性,而且可以进行前进、后退及转向。
此外,本文设计的机器人底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搭载不同的机械结构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搭载机器人上肢,可作为仿人机器人应用在商场、医院等场所,为人们提供导航、信息查询等服务;也可以搭载机械手臂,作为可移动式的机械手臂,应用在车间、物流公司等,帮助人们搬运货物。
1轮式机器人底盘结构设计本文设计的新型机器人底盘结构主要包括底盘架、前后车轮架、前后车轮、位于底盘中间两侧的主动轮、安装架、转动轴、齿轮盘、电机、前叉、油管体、固定座。
底盘架底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车轮架,且底盘架上表面开设的凹槽中固定有安装架,底盘架底端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内部固定有轴承,且轴承的内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转动轴的中间位置固定有齿轮盘,且齿轮盘与电机输出轴上安装的齿轮通过轮齿啮合转动连接;转动轴两侧分别安装两个主动轮,且主动轮的车轮直径大于底盘前后两个小车轮的直径;主动轮在移动过程中将动力传给其他车轮,提高装置稳定性的同时提高装置的移动速度。
另外,底盘前后两个车轮架的下端分别安装两个小车轮,且车轮架由安装架、前叉、油管体、固定座组成;安装架由减震弹簧和框架组成,且设置有两个安装架,可提升装置的减震性能。
移动机器人底盘结构设计见图1、图2、第98页图3。
工作原理:工作时可将需要安装的部件安装在底盘架1上端的安装架5上,在底盘架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具有减震效果的安装架5和车轮架B6,车轮架B6的前叉12在油管体13内上下移动,付慧1,胡艳凯2收稿日期:2020-12-08;修回日期:2020-12-21作者简介:付慧(1992—),女,甘肃天水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E-m ai l :1428641350@ 。
机械毕业设计1107轮式机器人结构设计
机械毕业设计1107轮式机器人结构设计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讨论机械毕业设计中的1107轮式机器人结构设计问题。
通过对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旨在实现机器人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可靠性。
2. 机器人结构设计要求
2.1 稳定性
设计目标是确保机器人在移动或承载负载时保持稳定,避免不必要的震动或倾斜。
2.2 灵活性
机器人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2.3 可靠性
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长时间使用的可靠性,以减少故障和维修需求。
3. 结构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要求,提出以下结构设计方案:
3.1 轮式机器人底盘
采用四个轮子的底盘设计,以提供稳定性和平衡性。
每个轮子
应具备独立悬挂系统,以适应不平坦的地面。
3.2 主体结构
主体结构应采用轻量化材料,既要保证强度,又要减少机器人
的整体重量。
同时,考虑到灵活性,可以设计可拆卸的连接部件,
以便于维护和更换。
3.3 机械臂
机械臂应具备良好的运动范围和稳定性,以适应机器人的工作
任务。
采用多关节设计,以实现更灵活的操作。
4. 结论
通过以上结构设计方案,可以实现1107轮式机器人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可靠性。
在实践中,应结合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对结构进
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以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1
[2] 参考文献2。
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物流配送、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机器人类型,因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移动灵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以期能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1. 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的原则在设计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1. 结构要简单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应该尽可能简单,这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减少维护成本和保养费用等。
1.2. 重心要低由于重心低能够增加机器人的稳定性,降低机器人倾覆的风险,因此轮式移动机器人的重心应该尽可能的低。
1.3. 轮子应该大在设计轮子时,通常情况下选择大一些的轮子,这有助于在不平路面上移动更加平稳,减少机器人的震动和颠簸。
2.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主要结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主要结构包括底盘、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和电源系统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结构进行简要说明。
2.1. 底盘底盘是轮式移动机器人最基本的结构,负责承载机器人的整个系统。
底盘通常由一块铝合金等轻质材料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机器人运动时保持平稳。
2.2. 驱动系统轮式移动机器人的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减速器、驱动轮、万向轮等部件,为机器人提供动力和支持。
一般情况下,轮式移动机器人采用直流电机,其特点是电机转速范围广、速度控制方便,并且价格相对较低,非常适合用于轮式移动机器人驱动系统。
2.3. 控制系统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整个机器人的核心,负责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
控制系统通常由单片机、SBC(Single Board Computer)和嵌入式系统等设备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收集、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并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指令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2.4. 传感器轮式移动机器人的传感器是收集机器人周围信息的主要设备,包括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等。
两轮移动式倒立摆机器人系统结构及模型设计
轮式机 器人 因其具 有 良好 的移动性 能一 直备 受
关注 , 国内外许 多学 者 从 理 论方 面 研 究 了 它 的运 动 规划 、 轨迹 跟踪 控制 方法 , 并取得 了很 多成 果 。笔 者 研究 的 系统是 两轮 式 机器 人 , 同 时也 是 一 个倒 立 摆
直线上 , 分别 由2台直流力矩电机直接驱动, 在车 厢 的 内部 安 装 有 蓄 电池 、 左 右 直 流 力 矩 电机 、 编 码 器、 倾角传 感 器 、 陀螺仪 、 无 线传输模块等L 4 ] , 控 制
内耳 中, 通 过视觉将 自身所 处 的状 态信息 传送 到 大脑 进 行 分析 , 由大 脑 发 出 指令 , 使 肌 肉 自动 调 整
人 体 的平 衡 。而 两 轮 倒 立 摆 则 是 根 据 平 衡 传 感 器 及 其他 辅 助 传 感 器 采 集 的数 据 l 2 J , 通 过 建 立 系 统
配备 了无线模块。无 线模 块与 D S P之间通过 S C I 通信 。该无 线模 块可 以使 P C机在 3 0 0 m 范 围 内对 小 车系统 进行操 作 , 同时 , D S P可 以通过 无线模 块 将
系统 的各 种状 态信息 发 送 到 P C机 , 以供 实验 分 析 。
移 动机器 人是 机器 人学 的重要 分支 。对 于移 动 机 器人 的研 究 , 包 括轮 式 、 腿式、 履 带式 、 水下 机器人
等, 可 以追溯 到 2 0世 纪 6 0年代 。应 用 范 围越 来 越
的数学模 型和控制算 法 , 最终控制 2个伺 服电机 , 使 之保 持平 衡 。 系统采 用 的传感 器包括 倾角 传感 器 、 陀 螺仪 、 编
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中,移动机器人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型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领域。
结构设计是移动机器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性能、稳定性和耐用性。
本文将对移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二、移动机器人的基本结构移动机器人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运动系统:包括轮子、履带、足等运动部件,用于实现机器人的移动。
2、控制系统:包括电机、驱动器、控制器等,用于驱动运动部件,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3、感知系统: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GPS等感知设备,用于获取周围环境信息,为机器人提供导航和定位数据。
4、计算系统:包括计算机主板、处理器、内存等,用于处理感知数据,做出决策,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5、电源系统:包括电池、充电器等,为机器人的运行提供电力。
三、移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要点1、轻量化设计:为了提高机器人的移动性能和续航能力,需要尽量减轻机器人的重量。
因此,应选择轻质材料,优化结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重量。
2、稳定性设计: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避免因摇晃或震动导致结构损坏或数据丢失。
因此,需要设计合适的支撑结构和防震措施。
3、耐用性设计:考虑到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和维修需求,结构设计应便于维护和更换部件。
同时,应考虑材料和部件的耐久性,确保机器人在恶劣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4、适应性设计:由于应用场景的多样性,机器人的结构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例如,在复杂地形或狭小空间中,机器人需要具备爬坡、过坎、越障等能力;在无人驾驶领域,机器人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灵活避障的能力。
因此,结构设计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5、安全性设计:考虑到机器人与人或其他物体的交互,结构设计应确保安全性。
例如,应避免尖锐的边缘和突出的部件,以减少碰撞风险;在感知系统中加入安全预警机制,避免潜在的危险情况。
《2024年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范文
《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军事、医疗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应用。
其中,移动机器人技术更是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传统轮式和腿式机器人各有优缺点,为了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
该机器人具有轮式和腿式的双重特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环境,提高移动性能和作业效率。
二、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设计1. 结构设计新型轮腿式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底盘、轮腿模块、驱动系统等部分。
底盘采用轻量化材料制作,减轻了整体重量。
轮腿模块包括轮式和腿式两种形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切换。
驱动系统采用电机驱动,实现了对机器人的精确控制。
2. 运动机制设计新型轮腿式机器人采用轮腿混合运动机制,在平坦地面上采用轮式运动,提高了移动速度和稳定性;在复杂地形环境下采用腿式运动,提高了机器人的越障能力和适应能力。
此外,机器人还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主导航和避障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运动策略。
三、仿真实验与分析为了验证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仿真实验。
仿真实验主要包括运动学仿真和动力学仿真两部分。
1. 运动学仿真运动学仿真主要验证了机器人的运动性能。
我们在仿真环境中设置了不同的地形场景,包括平坦路面、坡道、障碍物等。
通过仿真实验,我们发现新型轮腿式机器人在各种地形环境下均能实现稳定的运动,且越障能力较强。
此外,我们还对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加速度等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机器人具有较好的运动性能。
2. 动力学仿真动力学仿真主要验证了机器人的驱动力和耗能情况。
我们通过仿真实验测得了机器人在不同负载、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驱动力和耗能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轮腿式机器人在轻负载条件下具有较低的能耗,且在复杂地形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驱动力。
此外,我们还对机器人的散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机器人的散热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作温度,保证机器人的稳定运行。
3860_反平行四边形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反平行四边形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学号:姓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别:机械工程系指导教师:XXX 讲师XXX 副教授二○一五年四月摘要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模仿人类动作的机器,它可以完成许多对人类来说危险且单调的工作,机器人让人类从繁重、单调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它们从事固定而有规律的工作,例如工业生产中的焊接、喷漆等等。
本文主要以反平行四边行机构为基础来设计反平行四边形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的整体方案。
该机构采用统一动作、协调控制的原则,通过连杆的摆动来实现机器人主体的翻转从而进行越障的运动,该机器人以反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作为车体基本框架,翻转自身以适应不同地形。
通过中控系统的控制来实现反平行四边形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动作,由于是中控系统控制,所以控制灵活,多样,并且可以实现一些人类靠自身无法完成的功能。
关键词:反平行四边形轮式移动机器人;工作;控制;功能ABSTRACTA robot is a machine which can imitate human actions, it can finish a lot of human risk and monotonous work, let the human robot free out from the heavy, monotonous work. They engaged in regular work, such as industrial production welding, painting and so on.The overall scheme of this paper to the electric push rod as the main component to design manned three degree of freedom triangular robot. The mechanism adopts the unified action, the coordinated control principle, by opening the travel of the push rod to realize the robot foot movement, to achieve a manned with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robot motion control in the triangle by control system, the control system to control, so the control of flexible, multi sample. People can sit on the robot, the controller is adopted to control the robot's movement, the realization of some people rely on their own to complete the function of the leg muscles.Key word: Robot;cylinder;pneumatic loop;Four degrees of freedo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1 绪论 (1)1.1 机器人简史 (3)1.2 应用机器人的意义 (6)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9)2 反平行四边形轮式移动机器人总体方案结构的设计 (12)2.1 反平行四边形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总体方案图 (12)2.2 反平行四边形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12)3 机械结构的设计 (18)3.1伺服电机的选型计算 (20)3.2圆锥齿轮传动的选型计算 (20)3.3传动轴的设计计算 (21)4 各主要零部件强度的校核 (22)4.1 圆锥齿轮的校核 (22)4.2 传动轴强度的校核 (23)4.3 轴承强度的校核 (23)5 反平行四边形轮式移动机器人的三维建模 (24)5.1 连杆的三维建模 (25)5.2 伺服电机的三维建模 (26)5.3 传动轴的三维建模 (26)5.4 反平行四边形轮式移动机器人的三维建模 (27)6 三维软件设计总结 (27)结论 (28)致谢 (29)参考文献 (30)2.2 反平行四边形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工作原理3 机械结构的设计3.1伺服电机的选型计算5.2 伺服电机的三维建模。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目录1 前言 (2)2 机构的驱动方案设计 (5)2.1 机器人运动方式的选择 (5)2.2 轮式机器人驱动方案设计 (9)2.2.1轮式机器人驱动轮组成 (10)2.2.2轮式机器人转向轮组成 (11)2.2.3电机选择 (12)2.2.4减速机构的设计 (17)2.2.5变速箱体、前车体及电池箱 (18)2.2.6后减震及前减震机构 (19)2.2.7车轮和轮毂 (20)3 传动机构、执行机构的设计及受力分析 (23)3.1 传动机构的设计 (23)3.2 执行机构的设计 (24)3.3 机器人受力分析及如何保证加速度最优 (24)4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26)4.1 轮式式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 (26)4.2 阿克曼约束的机器人运动模型 (29)5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32)5.1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2)5.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4)5.2.2上位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4)5.2.3下位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4)6 结论 (36)参考文献 (37)致谢 (38)1 前言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移动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保安巡逻等行业。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它应该说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共同的一个综合性的结果,也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个重大影响的一门科学技术,它的发展归功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加强了经济的投入,就加强了本国的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它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人类的发展随着人们这种社会发展的情况,人们越来越不断探讨自然过程中,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认识自然过程中,实现人们对不可达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也是人们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需要。
国外对于移动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早,日本是开发机器人较早的国家,并成为世界上机器人占有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和德国。
(机器人竞赛课件)底盘结构
底盘在机器人竞赛中的重要性
稳定性
良好的底盘设计能够提高机器 人的稳定性和操控性,确保在 竞赛中能够准确执行任务。
性能
合理的底盘结构有助于提 高机器人的性能,如速度、 负载能力和机动性。
安全
稳固的底盘能够降低机器 人倾覆或翻倒的风险,保 障竞赛中的安全。
底盘结构的分类与特点
轮式底盘
由轮子组成,具有良好的移动性 和灵活性,适用于多种地形。
底盘材料与制造工艺
材料选择
铝合金
铝合金具有轻量、高强度、 耐腐蚀等优点,是机器人 底盘常用的材料之一。
不锈钢
不锈钢具有高强度、耐磨 损、不易变形等优点,适 合用于需要承受较大负载 的机器人底盘。
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具有重量轻、绝 缘性好、耐磨、耐腐蚀等 优点,适合用于对重量有 要求的机器人底盘。
制造工艺
悬挂方式选择
悬挂系统能够提高机器人在行驶 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通过性,常见 的悬挂方式有独立悬挂和整体悬
挂等。
减震设计
减震设计能够减小机器人行驶过程 中产生的冲击和振动,提高机器人 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调整机构设计
调整机构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形和任 务需求对悬挂系统进行调整,以适 应不同的行驶环境。
转向系统设计
复合式底盘
结合了轮式、履带式和足式底盘 的特点,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稳 定性,但设计较为复杂。
履带式底盘
由履带组成,具有较强的越障能 力和稳定性,适合在崎岖不平的 环境中工作。
足式底盘
模仿动物的腿部结构,具有较好 的适应性和机动性,适用于需要 高机动性的任务。
Part
02
底盘结构设计
底盘基本结构
STEP 02
THANKS
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与控制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1绪论……………………………………………………………………………………l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2移动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l1.2.1国内外移动机器人的发展历史………………………………………11.2.2移动机器人的新发展与发展趋势……………………………………31.3本文主要研究内容………‰…………………………………………………32移动机器人的体系结构设计…………………………………………………………52.1移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和运动学模型建立……………………………52.1.1移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52.1.2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52.2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72.2.1主控制器模块…………………………………………………………72.2.2驱动模块………………………………………………………………92.2.3PLC模块……………………………………………………………..122.2.4相机姿态调整模块…………………………………………………..192.2.5测距模块……………………………………………………………一202.2.6通信模块……………………………………………………………一222.2.7电源模块………………………………………………………………253Back—Stepping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中的研究……………………………263.1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与轨迹跟踪………………………………………….263.1.1路径规划………………………………………………………………263.1.2轨迹跟踪………………………………………………………………273.2Back—Stepping算法…………………………………………………………273.2.1基于Lyapunov稳定性的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器…………………….283.2.2Back—Stepping算法的设计思想……………………………………..293.3Back—Stepping算法在基于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中的实现……………3l3.4实验结果及分析…………………………………………………………….343.5本章小结…………………………………………………………………….364连续曲率曲线路径在局部路径规划中的研究……………………………………..37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及控制研究4.1局部路径规划中的连续曲率曲线的建立………………………………….374.1.1直角坐标系中连续曲率曲线的建立方法……………………………374.1.2连续曲率曲线算法在移动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中的实现…………414.2实验结果及分析…………………………………………………………….434.3本章小结…………………………………………………………………….455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移动机器人直线轨迹跟踪………………………………….465.1模糊控制理论……………………………………………………………….465.1.1模糊控制的概念……………………………………………………一465.1.2模糊控制的优点……………………………………………………一465.2模糊控制系统……………………………………………………………….475.2.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475.2.2模糊控制器的设计…………………………………………………..485.3模糊控制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中的实现………………………….495.3.1输入输出量模糊语言及其隶属度的建立…………………………一505.3.2模糊控制规则的设定………………………………………………。
轮履复合式移动机器人设计及运动模式分析
轮履复合式移动机器人设计及运动模式分析摘要:移动机器人作为目前的研究热点,针对单纯轮式机器人和单纯履带式机器人的缺点提出一种轮履复合式移动机器人,分析了轮履复合式移动机器人设计结构及运动模式,提出了轮履复合式移动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轮履复合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模式1 前言轮履复合式移动机器人将轮式与履带式行驶方式相结合,克服了纯轮式避障越障能力差和纯履带式速度慢、功耗大的缺点,不仅能够保持较高的自适应性和通过性,而且能够保持较快的行驶速度,在军事侦查、空间探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总体结构设计机器人基本结构是由四个车轮、四个履带腿和车体构成的三节式复合结构,采用对称设计,由四个结构尺寸相同的运动单元对称分布在车体两侧形成,每个运动单元包括一个履带腿机构和一个驱动轮机构。
四个履带腿均配置在驱动轮内侧,不仅能实现履带腿自身的旋转传动,还能使履带腿整体绕驱动轮中心轴摆动。
3 分系统设计3.1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是机器人行走、越障等模式实现的核心。
控制系统主要由两个CPU构成,其中主CPU采用的是Cortex-M3作为内核,主要实现舵机控制和相关数据的获取处理,主CPU还通过无线模块NRF24L01与上位机PC进行通讯。
辅助CPU主要实现红外传感器数据获取以及障碍物的判断,此外通过红外控制器编解码实现移动机器人自主运行和手工控制运行两种方式的无缝切换。
本设计采用的舵机是CDS系列机器人舵机,proMOTIONCDS系列机器人舵机属于一种集电机、伺服驱动、总线式通讯接口为一体的集成伺服单元,该系列舵机具有位置、温度、速度、电压反馈。
由于舵机接口只有一个信号线接口,具备接收和发送的功能,而LPC1768开发板的UART0信号线管脚分为发送端TXD(P0.2)和接收端RXD(P0.3)两个信号接口,所以要使用74HC126数据缓冲器来辅助进行数据的传输。
使用两组74HC126数据缓冲器将舵机信号线接收和发送功能分开至LPC1768核心的UART发送端TXD(P0.2)和接收端RXD(P0.3)管脚,并使用两个IO口管脚(P1.0和P1.1)控制数据的收发。
《2024年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范文
《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军事、医疗、救援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支撑。
其中,新型轮腿式机器人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和适应能力,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设计理念、结构特点及仿真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设计理念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结合了轮式和腿式机器人的优点,具有较高的移动性能和适应能力。
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移动:轮腿式机器人能够在不同地形中灵活移动,提高移动效率。
2. 适应性强:针对复杂环境,轮腿式机器人能够快速切换运动模式,提高适应能力。
3. 结构紧凑:优化机器人结构,减小体积和重量,便于携带和部署。
三、结构设计新型轮腿式机器人主要由轮式结构、腿式结构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1. 轮式结构:采用多轮驱动的设计,使机器人能够在平坦地面上高速移动。
同时,轮式结构可实现360度旋转,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
2. 腿式结构:腿式结构采用仿生学原理设计,使机器人能够在不平整地面或复杂环境中灵活移动。
腿部采用弹簧减震系统,提高机器人的抗震性能。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感知和决策。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
四、仿真分析为了验证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性能,我们采用了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模拟分析。
仿真过程主要包括建立模型、设置参数、运行仿真和结果分析四个步骤。
1. 建立模型:根据机器人结构特点,在仿真软件中建立三维模型,并设置各部分参数。
2. 设置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仿真参数,如运动速度、加速度、环境条件等。
3. 运行仿真:在仿真软件中运行模拟程序,观察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运动情况。
4. 结果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机器人的运动性能、适应能力和能耗等指标。
通过仿真分析,我们发现新型轮腿式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均表现出较高的移动性能和适应能力。
在平坦地面上,机器人能够以较高速度移动;在复杂环境中,机器人能够快速切换运动模式,灵活应对各种挑战。
轮式移动机器人
轮式移动机器人简介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使用轮子作为主要运动方式的机器人。
它具有灵活的机动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常用于物流、服务机器人和教育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
基本原理轮式移动机器人采用轮子作为运动部件,通过驱动电机控制轮子的转动实现机器人的运动。
根据轮子的布置方式,轮式移动机器人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差速机器人、全向机器人和麦克纳姆机器人。
•差速机器人:差速机器人使用两对轮子,每对轮子都由一个独立的驱动电机控制。
当两侧的轮子以不同的速度转动时,机器人将会旋转或向一侧移动。
•全向机器人:全向机器人通过设计特殊的轮子布局实现多个方向的运动。
常见的布局方式有四个轮子呈菱形排列和三个轮子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布局。
•麦克纳姆机器人:麦克纳姆机器人使用四个特殊的麦克纳姆轮,这种轮子具有斜向排列的滚筒,可以在多个方向上运动。
结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包括底盘、轮子、驱动电机和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
•底盘:底盘是机器人的承载结构,用于搭载其他组件,并承受机器人的运动载荷。
底盘通常由坚固耐用的材料制成,如铝合金或碳纤维。
•轮子:轮子是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关键组件,负责机器人的移动。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轮子的类型和尺寸可以有所不同。
•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是控制机器人轮子转动的关键部件。
常见的驱动电机包括直流无刷电机和步进电机,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多种运动方式。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接收外部指令并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控制系统通常由嵌入式处理器和传感器组成,可以实现自主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等功能。
应用轮式移动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1.物流机器人:轮式移动机器人可以用于仓库、工厂等场景中的物流任务,例如搬运货物、库存管理和自动拣选等。
2.服务机器人:轮式移动机器人可以在酒店、医院、商场等场所提供服务,例如接待客人、导航指引和送餐等。
3.家庭助理:轮式移动机器人可以在家庭环境中提供各种辅助服务,例如打扫卫生、智能家居控制和娱乐互动等。
《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范文
《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轮腿式机器人设计。
该设计旨在结合轮式和腿式移动方式的优点,使机器人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中灵活移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以及仿真结果。
二、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设计思路1. 设计需求分析在设计新型轮腿式机器人时,我们首先分析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
考虑到机器人需要在复杂环境中灵活移动,我们确定了以下设计需求:高灵活性、高适应性、高负载能力以及低能耗。
2. 结合轮式与腿式移动方式的优点为了满足上述设计需求,我们提出了将轮式和腿式移动方式相结合的设计思路。
轮式移动方式具有速度快、能耗低的优点,而腿式移动方式则具有高适应性和高负载能力的特点。
因此,我们将轮式和腿式移动方式的优势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轮腿式机器人。
三、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设计方法1. 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新型轮腿式机器人设计的关键步骤。
我们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将机器人分为轮式模块和腿式模块。
轮式模块采用传统轮式结构,以实现快速移动;腿式模块则采用多关节结构,以实现高适应性和高负载能力。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可切换的轮腿转换机构,使机器人能够在轮式和腿式之间灵活切换。
2.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是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大脑。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控制算法,实现了对机器人的精确控制。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能量管理系统,以实现低能耗运行。
四、仿真实验与分析为了验证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设计效果,我们进行了仿真实验。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均能实现灵活移动,且具有高灵活性、高适应性、高负载能力和低能耗等优点。
具体分析如下:1. 灵活性分析在仿真实验中,我们发现新型轮腿式机器人在面对复杂地形时表现出色。
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中,机器人能够通过切换为腿式模式,实现灵活的移动。
轮腿式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及其步态规划
0 引言目前,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呈现多元化、智能化等趋势,机器人产业得到极大发展,各种可移动机器人陆续被研制出来协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使用移动机器人替代人类在各领域工作的研究也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关注 [1]。
按照移动机器人结构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轮式、腿式、履带式机器人等[2]。
面对较为复杂的路面,传统的依靠单一移动模式的机器人逐渐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复合式地面移动机器人成为重点研究热点[3]。
目前,轮腿式结构主要有3种,轮子安装在机器人腿的末端,轮腿步态转换依靠末端轮子的收放;轮子与机器人腿结构分开,轮腿步态转换依靠各机构独自运行[4];轮腿混合机构,该机构具有轮式与腿式机器人的部分特征,轮腿步态不严格区分。
这3种轮腿机器人结构提高了机器人在非结构特种环境下的运动性能。
轮腿式机器人兼具轮式机器人的快速性、平稳性以及腿式机器人的高越障性,可以随外界环境调整自己的运动姿态,已经成为移动机器人领域一个充满活力、具有挑战性的前沿发展方向[5]。
本文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可实现构型切换、可搭载末端夹取装置的轮腿式机器人,该轮腿机器人拥有4条肢体,每条肢体都是由关节模块和碳纤维连接板组成的三自由度机械腿,通过仿真和试验分析来验证其稳定性。
1 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1.1 躯体结构设计轮腿机器人躯体部分主要由碳纤维板和亚克力板构成,在机壳前端头部安装有双目相机,在后端装有躯体轮;躯体内部布置有电池组、上位机和下轮腿式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及其步态规划陈耀轩1 周子尧1 王峥宇1 梅 杰1,2 陈 昆1,21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武汉 430063 2武汉理工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研究所 武汉 430063摘 要:文中提出了一种可实现构型切换的轮腿式机器人,能根据地形的不同切换为不同的构型,且前腿末端可与夹取装置相结合,能够通过变换姿态构型将前腿用作机械臂,通过配合前臂关节与末端夹取装置协调运动以实现远程代替人工进行作业的功能;对轮腿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单腿的正/逆运动学分析;对轮腿机器人进行了CPG步态规划和可操作性仿真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2年5月30日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设计)题目: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学号:姓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系主任: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1:了解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原理及其设计:2:CAD绘图设计,要求A0图纸一张,总共达到两张A0。
3:说明书,要求6000字以上,要求内容完整,计算准确:4:外文翻译3000字以上,要求语句通顺。
二、重点研究的问题1:轮式移动机器人转向机构的设计:2:轮式移动机器人电机的选型三、进度安排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 吕伟文.全方位轮移动机构的原理和应用[A].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15-17.[2] 赵东斌,易建强等.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结构和运动分析[B].机器人,2003,9.[3] 李瑞峰,孙笛生,闫国荣等.移动式作业型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研制[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3,1:27-29.[4] 杨树风.带有机械臂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研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5] 田宇,吴镇炜,柳长春.开放式三自由度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实验平台[J].机器人,2002,24(2):102-106.[6] 闫国荣,张海兵.一种新型轮式全方位移动机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33(6):854-857.[7] 吕伟文.全方位移动机构的机构设计[A].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03-12.[8] 高光敏,张广新,王宇等.一种新型全方位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模型研究[A].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6,12.[9] 吴玉香,胡跃明.轮式移动机械臂的建模与仿真研究[B].计算机仿真,2006,1(05).[10] 付宜利,徐贺,王树国.具有新型轮式走行部的移动机器人及其特性研究.高技术通信,2004,12.[11] 付宜利,李寒,徐贺等.轮式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几种转向方式的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5,10:5-33.[12] 滕鹏,马履中,董学哲.具有冗余自由度的新型护理机械臂研究.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1:3-32.[13] 孔繁群,朱方国,周骥平.一种机械手关节联接结构的改进设计[B].机械制造与研究,2005,5:2-16.[14] 蔡自兴编著.机器人原理及其应用.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15] 吴广玉,姜复兴编.机器人工程导论.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大学毕业设计评阅表学号姓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鉴定意见学号:姓名:陈潮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33 页图表8 张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1.2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2)1.3课题研究意义 (3)1.4.论文主要完成工作 (4)第二章全向移动机器人移动机构设计 (5)2.1引言 (5)2.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5)2.3全方位轮式移动机构的研制 (6)2.3.1移动机器人车轮旋转机构设计 (6)2.3.2移动机器人转向机构设计 (9)2.3.3电机的选型与计算 (11)2.4移动机器人车体结构设计 (14)2.5本章小结 (15)第三章机械材料选择和零件的校核 (16)3.1机械材料选用原则 (16)3.2零件材料选择与强度校核 (17)3.3本章小结 (19)结论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附录一 (23)附录二 (28)第一章绪论1.1国内外可移动机器人的发展现状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早在60年代,就己经开始有关于移动机器人的研究。
关于移动机器人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首先,要考虑移动方式,可以是轮式的、履带式、腿式的,对于水下机器人,则是推进器。
其次,必须考虑驱动器的控制,以使机器人达到期望的行为。
第三,必须考虑导航或路径规划,对于后者,有更多的方面要考虑,如传感融合,特征提取,避碰及环境映射。
因此,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由于对移动机器人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或挑战性的理论与工程技术课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兴趣,更由于它在军事侦察、扫雷排险、核、化污染等危险与恶劣坏境以及民用中的物料搬运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得对它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受到普遍关注。
国外在移动机器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不管是在应用还是在研究方面,日本和美国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曾预言:"20世纪的核心武器是坦克。
21世纪的核心武器是无人作战系统,其中2000年以后遥控地面无人作战系统将连续装备部队,并走向战场”。
为此,从80年代开始,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专门立项,制定了地面无人作战平台的战略计划。
从此,在全世界掀开了全面研究室外移动机器人的序幕。
初期的研究,主要从学术角度研究室外机器人的体系结构和信息处理,并建立实验系统进行验证。
虽然由于80年代对机器人的智能行为期望过高,导致室外机器人的研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却带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探讨人类研制智能机器人的途径积累了经验,同时也推动了其它国家对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
进入9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机器人开始在更现实的基础上,开拓各个应用领域,向实用化进军。
如由美国NASA资助研制的“丹蒂II”八足行走机器人,是一个能提供对高移动性机器人运动的了解和远程机器人探险的行走机器人,1994年在斯拍火山的火山口中进行了成功的演示。
美国NASA研制的火星探测机器人索杰那于1997年登上火星。
为了在火星上进行长距离探险,又开始了新一代样机的研制,命名为Rocky,并在Lavic湖的岩溶流上和干枯的湖床上进行了成功的实验。
此外,在民用方面,可移动机器人在国外己被广泛用于扫除、割草、室内传送、导盲、导游、导购、室内外清洗和保安巡逻等各个方面。
另外,国外还在高完整性机器人,遥控移动机器人,环境与移动机器人系统,生态机器人学,多机器人系统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
国内在移动机器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研究尚处于某个单项研究阶段,主要的研究工作有: 清华大学智能移动机器人于1994年通过鉴定。
涉及到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基于地图的全局路径规划技术研究(准结构道路网环境下的全局路径规划、具有障碍物越野环境下的全局路径规划、自然地形环境下的全局路径规划);基于传感器信息的局部路径规划技术研究(基于多种传感器信息的“感知一动作”行为、基于环境势场法的“感知一动作”行为、基于模糊控制的局部路径规划与导航控制);路径规划的仿真技术研究(基于地图的全局路径规划系统的仿真模拟、室外移动机器人规划系统的仿真模拟、室内移动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系统的仿真模拟);传感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研究(差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磁罗盘和光码盘定位系统、超声测距系统、视觉处理技术、信息融合技术);智能移动机器人的设计和实现(智能移动机器人THMR-IH的体系结构、高效快速的数据传输技术、自动驾驶系统)。
此外,还有香港城市大学智能设计、自动化及制造研究中心的自动导航车和服务机器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自动导引车AGV和防爆机器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自行设计、制造的全方位移动式机器人视觉导航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的导游机器人等。
总之,近年来移动式机器人的研究在国内也得到很大的重视,并且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
1.2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移动机器人要想走向实用,必需拥有能胜任的运动系统、可靠的导航系统、精确的感知能力,并具有既安全而又友好地与人一起工作的能力。
移动机器人的智能指标为自主性、适应性和交互性。
适应性是指机器人具有适应复杂工作环境的能力(主要通过学习),不但能识别和测量周围的物体,还有理解周围环境和所要执行任务的能力,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操作和移动等能力;自主性是指机器人能根据工作任务和周围环境情况,自己确定工作步骤和工作方式;交互是智能产生的基础,交互包括机器人与环境、机器人与人及机器人之间三种,主要涉及信息的获取、处理和理解。
因此,在移动机器人研究中,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机器人结构.机器人机械结构形式的选型和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
在机器人机构方面,结合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及各种场合的应用,研究人员开展了丰富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当前,对足式步行机器人、履带式和特种机器人研究较多。
但大多数仍处于实验阶段,而轮式机器人由于其控制简单、运动稳定和能源利用率高等特点,正在向实用化迅速发展从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月球车到美国最近推出的硕士论文轮式机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NASA行星漫游计划中的六轮采样车,从西方各国正在加紧研制的战场巡逻机器人、侦察车到新近研制的管道清洗检测机器人,都有力地显示出移动机器人正在以其具有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方向之一。
2.体系结构.机器人的智能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信息密集,多层次的信息与知识表示方式,与环境交互丰富多样,信息与知识分布存储等。
所以,它是一个高智能、多系统的复杂系统工程,不是单元技术的简单连接,系统的总功能是各种分系统在多层次的协调和分工中集成,因此,机器人的总体集成技术是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内容是机器人的体系结构研究。
体系结构的研究,主要针对有意识行为和反射行为而展开的,如何将两者相统一,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早期的移动机器人研究都是在室内进行的,其体系结构,一般只能在“积木世界”中运行。
德国为在自动化工厂中运行的自动导引车AGV设计了一种分层体系结构。
德国还开发了一种具有很高水平的移动机器人系统KAMRO,其体系结构基本上采用NASREM模型的思想。
美国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提出了包容体系结构思想,并建立了一系列新型的移动机器人。
包容体系结构采用所一谓“感知一动作”·结构,也称基于行为的结构。
一些实验表明,包容体系结构在处理动态环境中不确定性和模仿动物的低级反射行为方面具有很多优点。
最近,又提出了基于行为控制思想的新型体系结构。
目前,这种基于行为控制的体系结构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很多工作有待深入。
3.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就是给定机器人及其工作环境信息,按照某种优化指标,寻求有界输入使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从起始点转移到目标点。
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十分活跃,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
其主要研究内容按机器人工作环境不同可分为静态结构化环境、动态己知环境和动态不确定环境,按机器人获取环境信息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基于模型的路径规划和基于传感器的路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