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MRI诊断
子宫肌瘤的名词解释
![子宫肌瘤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c8dbe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5.png)
子宫肌瘤的名词解释子宫肌瘤在医学上也被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它通常发生在子宫壁的肌肉组织中,具有多样的形状和大小。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释子宫肌瘤的相关概念和病情。
一、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子宫肌瘤的具体发病原因仍然不是很明确,但一些研究表明它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有关。
这些激素对子宫内膜(子宫壁内部的组织)的生长和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当这些激素的水平异常增高时,容易导致子宫肌瘤的形成。
二、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子宫肌瘤的症状因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而异。
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异常和过多的月经流血:子宫肌瘤可以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出血时间增加。
有时会伴随着血块的排出。
2.痛经和盆腔疼痛:大型或位于近子宫腔壁的肌瘤可能导致痛经和周期性盆腔疼痛。
3.尿频和尿急:肌瘤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和尿急的感觉。
4.压迫肠道:大型肌瘤可能压迫或阻塞肠道,导致便秘、腹胀和排便困难。
5.不孕或反复流产:肌瘤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从而影响着床和胚胎发育。
三、子宫肌瘤的分类和诊断根据肌瘤在子宫壁中的位置,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颈部肌瘤、体部肌瘤和底部肌瘤。
此外,肌瘤还可以根据其在子宫壁内的具体分布方式进行分类。
常用的子宫肌瘤诊断方法包括:1.触诊和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和妇科检查来判断子宫肌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
2.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是最常用的子宫肌瘤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肌瘤的精确位置和大小。
3.磁共振成像(MRI):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MRI扫描,以更清楚地了解肌瘤在子宫壁中的分布和是否存在其他病变。
四、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取决于病情的严重性、症状的出现以及患者的年龄和生殖需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观察和监测:对于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肌瘤,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观察和监测,而不立即进行治疗。
2.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可以通过控制激素水平来缓解子宫肌瘤的症状,例如口服避孕药和激素类药物。
子宫肌瘤为何要做核磁共振检查?
![子宫肌瘤为何要做核磁共振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9084de8de45c3b3566ec8bb7.png)
子宫肌瘤为何要做核磁共振检查?子宫肌瘤为妇科疾病中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其主要发病群体为30至50岁的中年女性。
而有关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对于患者来说,疾病的确诊治疗是尤为重要的。
针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确诊方式需涉及各项检查,其中让很多患者困惑的是子宫肌瘤为何要做核磁共振检查?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说明核磁共振检查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来说的必要性。
子宫肌瘤又称为子宫纤维瘤、纤维肌瘤是由于子宫的平滑肌细胞滋生从而产生的,因其中还伴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的支持作用故称其为子宫平滑肌瘤更为准确。
关于子宫肌瘤的病因目前没有一个准确的评断,但可能涉及因素包括性激素的分泌、细胞突变以及局部生长因子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调查可以表明,子宫肌瘤属于一种激素依赖性的肿瘤,其主要表现为雌激素可促使肌瘤生长。
还可能与生长激素分泌紊乱有关。
另外,激素代谢功能及卵巢功能的控制调节均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作用,从而神经中枢的控制也是对子宫肌瘤发病起到了一定的成因。
还应注意到的是子宫肌瘤于丧偶、育龄以及性生活不协调的女性居多。
可见,长期的性生活失调也是诱发子宫肌瘤的一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子宫肌瘤的发病是与多方面因素共同发展作用的结果。
那么女性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子宫肌瘤了呢?子宫肌瘤的具体临床表现又是些什么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子宫肌瘤的具体发病症状和临床表现吧。
对于子宫肌瘤的症状来说的话,大多数患者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仅仅能够在平时的妇科检查中偶然发现。
但较为严重的子宫肌瘤患者则可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1.子宫出血是子宫肌瘤常为发生且主要的症状,大半患者会产生此种病症。
其具体表现为月经量的增多和经期的不规律包括周期延长或者缩短。
也表现为不具有月经周期性出血的异常且不规律的阴道流血。
2.腹部形成包块且伴有压迫症状,该症状则表明子宫肌瘤在逐渐生长可产生尿频、尿急及大便不畅。
3.急性腹痛,或者是痛经。
子宫肌瘤正确的诊断方法[1]
![子宫肌瘤正确的诊断方法[1]](https://img.taocdn.com/s3/m/e69a117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5.png)
子宫肌瘤正确的诊断方法引言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在妇女中相当高。
正确的诊断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子宫肌瘤的正确诊断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
一、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重要环节。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症状、疾病进展情况、月经史、孕育史等内容。
以下是病史采集的一些重点内容:1.主诉:询问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如月经不规律、痛经、异常阴道出血等。
2.症状:询问是否出现尿频、排便困难、腹部肿块等。
3.进展情况:了解肿块是否有增大趋势、症状是否逐渐加重。
4.月经史:询问月经周期、经量、痛经情况等,以及是否有异常的月经出血。
5.孕育史:了解患者是否曾怀孕、分娩、流产等情况。
体格检查是评估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块的大小、位置及特点等。
以下是体格检查的一些常用方法:1.腹部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以发现子宫肌瘤的存在、大小和位置。
一般来说,子宫肌瘤会使子宫增大并且质地坚硬,医生可以通过腹部触诊来判断。
2.直肠检查:直肠检查可以评估子宫肌瘤对直肠的压迫情况。
医生会戴手套,向患者的直肠插入一个指套,通过直肠壁触诊子宫和附件,了解肿块的大小和特点等。
三、实验室检验实验室检验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起到辅助作用。
以下是常用的实验室检验项目: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情况,对于有明显异常月经出血的患者尤为重要。
同时,也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异常症状。
2.妇科常规检查:妇科常规检查包括阴道分泌物涂片、宫颈抹片等。
这些检查可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如感染等。
3.激素水平检测:某些激素水平的异常也与子宫肌瘤相关,如雌激素水平的升高等。
因此,患者的激素水平检测结果有助于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肿块的位置、大小和特征等。
以下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最常见的子宫肌瘤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子宫肌瘤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
![子宫肌瘤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ed1da29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4.png)
子宫肌瘤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子宫肌瘤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引言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子宫肌瘤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以帮助医生对该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子宫肌瘤的影像学表现子宫肌瘤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
超声超声是最常用的子宫肌瘤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子宫肌瘤在超声上呈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结节,边缘清晰,质地均匀,常有血供丰富的血管显示。
根据肌瘤的位置和大小,可以判断其对周围器官的影响,如压迫膀胱或直肠等。
CTCT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子宫肌瘤的大小和位置。
肌瘤在CT上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结节,密度均匀。
肌瘤还可以通过CT扫描的多平面重建来评估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对于较大的肌瘤,可以判断其是否累及附近的膀胱、输尿管或直肠。
MRIMRI是最敏感的子宫肌瘤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肌瘤在MRI上呈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的结节,与子宫肌层相比较清楚。
MRI还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血供信息,评估肌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对于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MRI还可以帮助鉴别其病理特征,如富血供的富血供型肌瘤和水瘤样变的变性型肌瘤。
子宫肌瘤的病理学特征病理学是确诊子宫肌瘤的标准方法之一,通过切片观察肌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可以确定其是否为肌瘤。
组织学特征子宫肌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
根据细胞的排列方式,常见的子宫肌瘤类型有结节型、子宫壁型和子宫腔型。
结节型肌瘤由子宫壁内向子宫腔生长形成单个或多个结节;子宫壁型肌瘤呈弥漫性分布于子宫壁;子宫腔型肌瘤则生长在子宫腔内。
病理学变异子宫肌瘤的病理学变异包括血管瘤样变、水瘤样变和恶性变。
血管瘤样变的子宫肌瘤在镜下可见丰富的血管网,与富血供的富血供型肌瘤相似。
水瘤样变的子宫肌瘤在镜下可见囊性空洞,与变性型肌瘤相似。
恶性变的子宫肌瘤在病理学上呈恶性肿瘤的特征,如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浸润等。
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6cd165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9.png)
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新进展引言: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在育龄期的女性身上。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得到了许多新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近年来关于子宫肌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成果。
一、非手术诊断技术的发展1. 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超声检查是目前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子宫肌瘤诊断方法之一。
近年来,超声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在提高分辨率和描绘清晰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传统B超已经逐渐被三维(3D)B超所取代,这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肿块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
2. 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肌瘤筛查中的作用MRI能够提供更详尽、精确、全面的影像信息,且不受肢体肥胖和气腹等因素的影响。
它能够显示子宫肌瘤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近年来,在子宫肌瘤的初步筛查中,MRI已经证明其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疾病的发展。
二、手术治疗技术的进步1. 微创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传统的开放式子宫切除手术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缺陷,近年来,微创手术逐渐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得到推广。
其中尤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
该技术通过腹壁仅三个小孔进行操作,减少了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 子宫动脉栓塞(UAE)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突破子宫动脉栓塞是一种非手术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塞在子宫动脉输入供应肌瘤的血管中,释放栓塞物质,堵塞肿瘤的血液供应。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缩小肌瘤体积,减轻相关症状,并避免了手术带来的并发症。
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子宫动脉栓塞逐渐成为肌瘤保守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三、药物治疗新进展1. 黄体酮受体调节剂(SPRMs)的应用SPRMs是一类具有黄体酮受体亲和性的药物,通过抑制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和乳腺组织的作用来抑制肌瘤生长。
近年来,SPRMs得到广泛关注并被广泛采用。
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可减轻月经不规律、压迫症状等不良反应。
子宫肌瘤不典型MRI表现
![子宫肌瘤不典型MRI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12965ea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4.png)
概述
由平滑肌及纤维间质所组成 常为多发,大小不等,子宫体最为多见,
分为粘膜下、肌层内和浆膜肌瘤,少见发 生在宫颈、尿道、卵巢、膀胱 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 发于30-50岁,约占绝经前妇女的70-80%, 雌激素依赖性 当肌瘤迅速增大可能提示恶变
50岁女性,因子宫肌瘤行子 宫切除术后10年,开胸活检
确诊
寄生型(阔韧带)平滑肌瘤
平滑肌瘤附着于周围结构,获得附加血供, 然后脱离子宫的附着点而形成“寄生”
常表现为子宫外的盆腔肿物,而需要与附 件来源的肿瘤鉴别
典型的M R 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低 信号,T2WI可因变性而呈高信号
女,53岁 发现盆腔包块1年余
MRI:T2WI表现为非常高的信号,并且轻 微强化
女48岁 体检发现盆腔肿物2年余
红色变性
多见于妊娠期和产褥期 肌瘤内小血管退行性变引起血栓和溶血,
血红蛋白渗入肌瘤内所致 子宫肌瘤生长迅速,中央血供障碍也可引
起溶血变性 MR:T1WI环形或弥漫性高信号,T2WI信
号多样,伴或不伴低信号环
女,52岁 月经紊乱10年余
鉴别诊断-子宫腺肌瘤
子宫内膜基部局灶性侵入相邻子宫肌层。 子宫不规则增大,后壁常见 MRI表现:联合带局限性增厚且边界不清,
其内见散在点状短T1和长T2信号
女,44岁 经期下腹痛10年
鉴别诊断-卵巢实性肿瘤
以性索间质肿瘤如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 组肿瘤常见
MR: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因肿瘤 细胞含量不同而异,增强扫描早期强化 明显,延迟期轻中度强化,动脉增强呈缓 慢上升及慢进慢出型
病理
由漩涡状排列的平滑肌细胞构成,并含有 不等量的胶原、细胞外基质和纤维组织
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00303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d.png)
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新进展一、子宫肌瘤的概述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
它由子宫壁的平滑肌细胞形成,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大小不一。
子宫肌瘤可以单发或多发,有时会造成不适和生理功能障碍。
近年来,在诊断与治疗领域出现了许多新进展,有助于提高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水平。
二、诊断新进展1. 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超声波造影技术和MRI在子宫肌瘤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超声波造影可通过注射超声造影剂,使得血流灌注情况更加清晰可见,有利于评估子宫内膜早期浸润、异位皮下结节等情况。
MRI可以提供详细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确定肿瘤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且能够鉴别恶性程度。
2. 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在子宫肌瘤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某些特定基因的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携带特定基因突变,从而提前预警子宫肌瘤的发生和进展。
三、治疗新进展1. 保守治疗:对于无明显症状或轻度不适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
包括观察、休息、药物治疗等方式。
此外,辅助传统中医药或针灸等方法也有一定效果。
2. 微创手术:针对那些需要手术干预的患者,微创手术已成为常规选择。
腔镜手术技术可以通过小切口进行子宫肌瘤的摘除或剥离,对组织损伤较小,并能够缩短恢复时间。
3. 焦点聚焦超声消融:该技术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将能量准确传递到肿块内部,使其受到高温灼伤而死亡。
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此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且患者不会感受到明显的疼痛。
4.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子宫动脉供血部分,以达到堵塞血流、阻止肿瘤生长的目的。
这个方法是一种无需手术切除,可以尽量保留子宫和卵巢功能的选择。
四、新进展带来的益处1. 提早发现:新的诊断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子宫肌瘤,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
2. 个体化治疗:新的治疗策略允许医生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式。
子宫肌瘤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
![子宫肌瘤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fba464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4.png)
子宫肌瘤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
子宫肌瘤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
影像学诊断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影像学是其诊断的重要手段
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包括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
共振成像(MRI)。
超声波
超声波是子宫肌瘤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波可以
观察到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数量、形态和内部结构等特征。
一
般可分为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边界清晰或模糊等不同类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影像信息,帮助鉴别子宫肌瘤与其
他肿瘤的差异。
CT图像可以显示出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内部坏死、囊变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磁共振成像(MRI)
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子宫肌瘤图像。
MRI
可以显示肿瘤的组织成分、血供动力学特征,并可评估肿瘤对周围
组织的侵犯程度。
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是子宫肌瘤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组织学的观察可以确定
肿瘤的性质和良恶性。
常规病理学检查中,子宫肌瘤的组织结构呈
现出平滑肌细胞包绕的厚壁结节,其中间常可见到血管、间质和纤
维化等。
病理学还可以评估肿瘤的分级、浸润深度和边缘情况等重
要信息。
综述
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子宫肌瘤的位置、
数量、形态、内部结构、组织特征、侵犯程度和良恶性等重要信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影像学和病理学的结合是子宫
肌瘤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
意义。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c79e9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8.png)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陈煜【摘要】目的探究MRI诊断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临床鉴别诊断中应用.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58例高度疑似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患者,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MRI影像学表现特征,分析MRI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58例患者中,32例为子宫肌瘤,26例为子宫腺肌瘤患者,MRI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准确性为91.37%、敏感性为75.00%和特异性为96.55%;子宫肌瘤MRI图像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子宫轮廓不光整,体积明显增大,边界有一层假包膜;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MRI图像表现为T1WI和T2WI均呈杂斑点状高信号,T1WI和T2WI信号较为复杂,子宫轮廓光整,体积明显增大,病灶与子宫无明显边界,或边界不规则、模糊不清.结论 MRI检查可直接作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直接诊断依据,MRI图像表现特征特异性明显,在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3页(P185-187)【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MRI;鉴别诊断【作者】陈煜【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分金亭医院影像科,江苏宿迁 223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是临床妇产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生于生育期妇女,均由子宫壁病变因素导致,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较为相似[1],单凭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进行确诊。
B超由于分辨率不高在诊断中误诊率较高,延误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2]。
该文为探究MRI诊断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临床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方便选择该院于2014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58例高度疑似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RI诊断影像学资料,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如何诊断出是否有子宫肌瘤
![如何诊断出是否有子宫肌瘤](https://img.taocdn.com/s3/m/ecc1246531b765ce050814e8.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如何诊断出是否有子宫肌瘤
导语:子宫腺肌病:可有子宫增大、月经增多等。
局限型子宫腺肌病类似子宫肌壁间肌瘤,质硬。
但子宫腺肌病有继发性痛经明显,子宫多呈均匀增大,很少超过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B超可有助于诊断。
如何诊断出是否有子宫肌瘤
如何诊断出是否有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可根据患者病史和体征进行诊断。
B超是常用的辅助检查,能区分子宫肌瘤与其他盆腔肿块。
磁共振成像(MRI)可准确判断肌瘤大孝数目和位置。
如有需要,还可选择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协助诊断。
子宫肌瘤诊断
1、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肌瘤的精确定位是最好的方法,但由于它的费用较高而限制了临床的应用。
2、B超声检查:应用最广、花费最少,是诊断子宫肌瘤最好的选择方法。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子宫肌瘤影像学诊断
![子宫肌瘤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38e04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9.png)
子宫肌瘤影像学诊断引言子宫肌瘤是女性子宫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诊断在其管理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子宫肌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常见的表现特征以及评估子宫肌瘤的分类和分级。
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超声、MRI和CT。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关于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详细信息。
超声超声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和低成本的优点。
超声可以在子宫内腔和子宫壁中的肌瘤之间进行区分,评估肌瘤的大小和数量,并检测其内部结构的特征。
MRIMRI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包括子宫肌瘤的边界、血供情况以及与其他盆腔器官之间的关系。
MRI对于评估复杂子宫肌瘤和判断其恶变的风险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CTCT适用于评估子宫肌瘤的局部浸润性和远处转移情况。
CT技术能够提供关于病灶的密度和增强情况的详细信息,但其辐射剂量较高,应谨慎使用。
子宫肌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子宫肌瘤在影像学上表现出多种形态和结构特征,以下是常见的表现形式:1. 类圆形或类椭圆形的肿块,边界清晰。
2. 与子宫壁之间有锐利的界限。
3. 病灶的内部结构常常呈等回声或均匀高回声。
4. 异常血供表现为病灶内的血管从基底部逐渐进入。
子宫肌瘤的分类和分级根据国际子宫肌瘤协会(ISUOG)的建议,子宫肌瘤可以根据其生长模式分为以下几类:1. 子宫内膜下型(submucosal):肌瘤位于子宫内膜下方,对子宫内腔有压迫或侵蚀作用。
2. 子宫壁型(intramural):肌瘤位于子宫壁肌层内,可以是单个或多个。
3. 子宫浆膜下型(subserosal):肌瘤位于子宫壁和浆膜之间,可通过蒂与子宫相连。
,子宫肌瘤还可以根据其分级进行评估,根据其生长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级:1. Type 0:肌瘤完全在子宫内腔内,无与子宫外相连。
2. Type 1:肌瘤占据子宫内腔的一部分。
3. Type 2:肌瘤占据子宫内腔的大部分。
子宫肌瘤的影像诊断教学
![子宫肌瘤的影像诊断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fd558404693daef5ff73d37.png)
子宫癌
(Carcinoma of Uterus)
子宫颈癌及子宫体癌
❖ 宫颈癌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 ❖ 平均年龄50岁,20岁以下罕见
❖ 宫体癌又称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最常见 的恶性肿瘤
❖ 发病高峰年龄为55~59岁
宫颈癌
❖ 病理:糜烂型、菜花型、结节型、溃疡型 ❖ 组织学:
鳞状上皮癌(约95%)-倾向外生 腺癌-倾向于侵犯宫颈及宫体 ❖ 生长方式:外生型和浸润型两种
子宫肌瘤的影像诊断
Imaging Diagnoses of Myoma of Uterus
临床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良性肿瘤 ❖ 多见于30-50岁,常伴子宫内膜增生
❖ 主要症状:
不规则阴道出血 腹部包块
疼痛
病理
❖ 由不成熟的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 ❖ 典型者为实质性球形肿块 ❖ 可单发,常多发,大小不一,肌瘤周围有
假包膜,瘤体血供来自假包膜 ❖ 分肌壁间、粘膜下和浆膜下三种类型
三种分型示意图
影像检查方法
❖ 子宫输卵管造影 ❖ DSA ❖ CT ❖ MRI
一、子宫输卵管造影
1.粘膜下肌瘤-宫腔扩大,边界清楚充盈缺损
2.肌壁间肌瘤-宫腔非对称性扩大变形 3. 浆膜下肌瘤-无特征性表现
二、DSA
❖ 子宫动脉增粗 ❖ 大量肿瘤新生血管: 粗细均匀
T1WI(I)呈等信号
增强扫描(M~O)呈不均匀强化,其内液化、坏死区 未见强化,子宫体形态、大小尚可
子宫颈癌。MRI T2WI(B)平扫示子宫颈后壁肿瘤呈不 规则高信号区,边缘毛糙,分界不清。T1WI(A)呈不 均匀低信号区;附件区可见一囊性病灶,呈长T1长T2 信号影
子宫肌瘤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
![子宫肌瘤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35fb061852458fb770b56bf.png)
有假包膜;
漩涡状结构。
典型(普通型)平滑肌瘤:界限清楚,由束状交织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细 胞束之间有多少不等透明变性的胶原;
细胞为长梭形,胞质丰富,嗜伊红染色,具有一致的长杆状核。
变性:较常见,占65%,分为透明变性、水肿变 性、红色变性、粘液样变性、脂肪变性 透明变性镜下:变性区肌细胞消失,代之以胶原 纤维呈均匀粉红色无结构区。 红色变性:瘤细胞核消失,但间质仍可见。 脂肪变性肿瘤含大量脂肪成分,呈脂肪样外观大体)有平滑肌组织和成熟脂肪组织混合构成
浆膜下肌瘤 病例三
浆膜下肌瘤 病例三
粘膜下肌瘤
二维声像特点:
内膜变形或缺损,可见低回声结节突向宫腔。 肌瘤与宫内膜之间可有裂隙。 突入宫颈管内时,可见其与子宫壁有蒂相连。
彩色多普勒表现:
带蒂的粘膜下肌瘤可显示供血血管,以判断肌瘤附着之处。
粘膜下肌瘤
病例一
病例二
粘膜下肌瘤 病例三
病例四
CT 表现 CT 表现
子宫均匀或分叶状增大, 局灶性密度减低和宫腔偏 位。 子宫肌瘤密度均匀,边界 清晰,周围脂肪层存在, 呈现良性肿瘤特点。 发生变性时,肌瘤可呈等 密度、低密度 或高密度 影。
大多数子宫肌瘤与正常子宫肌层密度差别不大,CT增 强扫描有助于诊断及定性。
子宫肌瘤的MRI检查
镜下观
平滑肌细胞漩涡状排列
肌细胞之间有纤维结缔
组织
细胞大小均匀,核染色
较深
病例一
肌壁间肌瘤
病例二
病例三
浆膜下肌瘤
二维声像特点:
子宫变形,增强回声型居多。 较大的肌瘤肿块回声强弱不均匀,有钙化强回声及声影出现。 肌瘤水肿变性者局部呈数个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域,形态不规则。
子宫肌瘤伴恶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伴恶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e5d823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3.png)
p 核分裂活跃型:少见。 p 上皮样:少见。
富细胞型
• 子宫平滑肌瘤恶变常较大,与周围子宫分界不清,T1WI为中等偏低,T2WI 以稍高信号为主,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子宫平滑肌瘤病人如短期内肿
瘤迅速增大,特别是绝经期妇女应考虑平滑肌瘤恶变。
于妊娠期或产褥期。 p 粘液样变:T1和T2WI均为混杂高信号,增强轻中度强化。 p 脂肪样变:钙化的前驱期,有脂肪密度或信号。
普通型影像表现
退变型囊性变影像表现
退变型玻璃样变影像表现
退变型钙化肌瘤影像表现
退变型红色样变肌瘤影像表现
退变型脂肪变肌瘤影像表现
退变型粘液样变肌瘤影像表现
特殊类型影像表现(MRI)
影像表现(CT)
• CT表现为子宫增大,可呈分叶状表现,主要见于较大的 肌层内肌瘤和浆膜下肌瘤。平扫肌瘤的密度可等于或略 低于周围正常子宫肌,增强检查肌瘤可有不同程度强化, 多略低于正常子宫肌的强化。约10%的子宫肌瘤发生钙化, 主要见于绝经后退变的肌瘤。
影像表现(CT)
影像表现(MRI)
Ø MRI是发现和诊断子宫肌瘤的最敏感方法,在T2WI上, 典型肌瘤表现呈明显低信号,边界清楚,与周围子宫肌 信号形成鲜明对比。T2WI肿瘤周围可见高信号环(肌瘤 膨胀性生长压迫周围肌层,使周边部小静脉和淋巴管扩 张水肿)。
子宫肌瘤伴恶变的影像 诊断与鉴别诊断
Ø 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又称子宫肌瘤 (uterinemyoma),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Ø 子宫肌瘤好发于30~50岁。肌瘤常为多发,大小不等。 Ø 发生部位以子宫体最多见(90%),可分为黏膜下、肌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82669d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2.png)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无创、高分辨率、多角度、多层面等优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MRI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MRI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MRI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
MRI是诊断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准确度高于B超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子宫肌瘤的大小、形态、分布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良恶性,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2.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女性朋友中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
MRI在卵巢囊肿的检测和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MRI可以观察卵巢囊肿的大小、结构、灌注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效地辨别囊肿的良恶性,诊断出可能的卵巢肿瘤。
3.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常见疾病之一,病变位于盆腔内外。
MRI具有清晰、无创、多视角的特点,可以显示盆腔内的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对于精确诊断和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程度和范围非常有帮助。
同时,MRI还可以帮助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其他盆腔疾病。
二、MRI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优势1.清晰的影像质量与传统的B超等影像技术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清晰的影像质量。
MRI可以从多个方向、多层面、多角度观察盆腔内的病变,在病变的检测、定位以及分析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度。
2.无创检查MRI是无创的检查方法,不会伤害到患者的身体,而且不会放射性污染,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检查方法。
这也是医生和患者首选的原因之一。
3.全面评估MRI不仅可以检测病变的存在,还可以对病变周围组织的关系、血液灌注状况等作出评估。
MRI对于病变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有很好的效果,有助于医生做出合理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三、MRI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未来发展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它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有了更高的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肌瘤的MRI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MRI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及表现特征。
方法:对14例疑子宫肌瘤的患者行B超和盆腔MRT1WI,T2WI多方位扫描,其中8例同时行动态增强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B超确诊11例,准
确率为78%;MRI确诊13例,准确率为93%。
以手术病例为准,B超病灶检出率为61%(19/31),MRI病灶检出率为87%(27/31),统计学比较差异较大。
肌
瘤在T1WI上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低或混杂信号,动态增强
后呈不均匀性强化。
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反映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及宫腔的关系上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子宫肌瘤;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年龄组,占50%-60%。
临床检查一般结合超声、CT就能做出较准确的诊断,但MRI对组织分辨率较高,对显示肌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宫腔的关系较超声和CT准确,且无电离辐射、无损伤,因而在妇科肿瘤的诊断中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1]。
本文搜集临床及MR资料完整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子宫肌瘤的MR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组14例患者,年龄30-66岁,临床以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腹痛、肿块、白带增多及习惯性流产为主,其中4例无临床症状,在体检时发现。
1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1.2 方法:使用鑫高益OPER 0.35T磁共振仪及体部线圈,取仰卧位,扫描时嘱病人不要活动,平静呼吸或加用腹带,以减少伪影。
检查前不要解小便,使膀胱处于充盈状态。
所有患者均行T1WI横断面、T2WI横断面,抑脂矢状面及斜冠状面扫描,层厚5-8cm,间隔 1.5-3.0cm,视野(FOV)75cm×75cm,矩阵256×180,其中8例采用轧-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剂量为0.1mmol/kg,注射剂量为3ml/s,注射对比剂后30、60及90s各采集1次图象。
2结果
本组14例患者均行MRI和B超检查,其中MRI确诊子宫肌瘤13例,诊断准确率为93%;B超确诊11例,准确率为78%,妇科检查子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或轮廓改变,有的则可在下腹部扪及质硬、形态不规则包块。
本组病例中,
多发者10例,单发者4例,直径最小1.5cm,最大10cm,平均3.5cm,T1WI 常呈均匀等或低信号,与相邻子宫肌层分界不清,T2WI常为均匀低信号,如
伴出血、坏死或液化等改变,则可呈中等或混杂高信号。
本组病例中呈低信号的病灶为21个,平均直径为2.5cm,病理为典型的平滑肌细胞;呈等、低信号中含略高信号的病灶为6个,平均直径为4cm,其中3个病理上为细胞丰富生长活跃的病灶;呈明显高混杂信号的有2个,平均直径为6.8cm,为肌瘤变性。
其它征象:①环形高信号带:T2WI肌瘤周围可见完整的子宫内膜高信号环包绕,本组4例见该征象;②宫腔变形:所有病例均可见子宫宫腔形态改变或黏膜线明显受压移位;③T2WI上肌瘤边缘可见小血管断面或断续线样高信号影,本组8例见此征象;④本组7例行动态增强扫描,早期病灶强化欠均匀,延迟期部分小肌瘤显示中度均匀强化,其余大多数为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强化的子宫肌层。
本组14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共31个病灶中,其中MRI检查出27个(占86%),B超检出19个(占61%),两者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卵巢激素依赖性良性肿瘤。
按瘤体所在部位可分为宫体和宫颈肌瘤,前者为大多数,占90%以上。
病理上,平滑肌瘤是由致密的束状平滑肌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纤维结缔组织所构成,包膜完整,肿瘤内常可见玻璃样变或钙质沉着,尤其在年龄较大的病人中更为明显。
矢状面抑脂T2WI是检查子宫的最佳层面,抑脂技术可缩小信号范围,从而突出组织信号对比,能更好的显示粘膜或肌层结构,结合横断面或冠状面,能全面显示病灶的形态、数量、大小和部位,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病变对比度,且能反应病变的血供,帮助提高诊断正确性。
子宫肌瘤的MRI表现主要有:①信号特征:典型的肌瘤T1、T2均为低信号,尤其在T2加权像上,信号降低更明显。
②环形高信号带:见于T2WI肿瘤周边部,其形成原因为肌瘤膨胀性生长压迫周围正常肌层,使周边部小静脉、淋巴管扩张或水肿[2]。
③肌瘤变性:常见的变性有囊性变、玻璃样变性、红色变、肉瘤样变等。
肿瘤发生囊变,其T1、T2时间延长,在T1加权像上为高信号,多发的小囊变灶使肿瘤信号不均匀,T2加权像上呈斑点状高信号[3],本组3例为囊性变;玻璃样变性使肿瘤内自由水含量增多而致T2WI信号增高,本组1例可见玻璃样变性;T1WI和T2WI上不规则高信号表示瘤内出血即红色样变。
④肿瘤血供:血管由外穿入假包膜给肌瘤营养,增强扫描时可见肌瘤血供的来源,故肌瘤的强化较正常肌层低,有时肌瘤边缘可见小血管断面和高信号线状影,为扩张的供应血管。
⑤形态学改变:子宫增大或轮廓变形是最常见的表现,壁间的子宫肌瘤常呈分叶状增大;浆膜下的肌瘤可见自子宫向外突出的实质性肿块;带蒂肌瘤的某些切面可显示肿块完全和子宫分离;粘膜下的肌瘤使宫腔变形或消失。
由于超声简便易行且费用低,一直是妇科疾病的首选诊断方式。
但B超对引起子宫内膜受压变形和子宫先天发育畸形的患者,其诊断有明显局限性,当患者肠道内大量积气或肥胖者,超声图像不满意;子宫肌瘤于附件肿块并存呈巨大盆腔肿块时,鉴别诊断亦有一定困难。
MRI的组织分辨率较高,对病灶的大小、数量、位置及宫腔关系的显示都优于B超,尤其对行子宫剔除术患者术前估计占位的数量、定性及有无合并其它子宫病变时MRI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本组病例中,MRI检出率为86%,高于B超的61%,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
子宫肌瘤最常见于子宫体部,偶尔生长在子宫颈部。
MRI检查易发现,根据其形态、位置、信号特征诊断不难,当肿瘤位于粘膜下时较难显示,而且常与子宫内膜癌或良性腺瘤样增生相混淆;粘膜息肉与粘膜下肌瘤亦难以鉴别,两者相似处很多,典型息肉于T2WI上呈网织状不均匀高信号可有助于二者鉴别。
[4]
总之,MR成像对子宫肌瘤的确诊与其它无创伤影像手段相比,已被证明有更高的特异性[5],它可提供比超声检查更大的视野,并且对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粘连显示更清晰,是一种更直观、更可靠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Reinhoid C,Benoit P Chapter 14 uienus In:Semlka RC,AscherSM,Reinhod C,end MRIof the abdomen dad pelvis 3 Neu york:Wiley,1997.608-617
[2]郑蔚巍.子宫肌瘤的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年35卷第5期.384
[3]高元桂.主编.磁共振成像诊断学《子宫平滑肌瘤》.600
[4]郑蔚巍.子宫肌瘤的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年35卷第5期.384
[5]Spaczyiski,Rz,Dlleba AJ.Diagnosis.SeminReprod.Med,2003,21:19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