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MRI诊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肌瘤的MRI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MRI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及表现特征。方法:对14例疑子宫肌瘤的患者行B超和盆腔MRT1WI,T2WI多方位扫描,其中8例同时行动态增强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B超确诊11例,准

确率为78%;MRI确诊13例,准确率为93%。以手术病例为准,B超病灶检出率为61%(19/31),MRI病灶检出率为87%(27/31),统计学比较差异较大。肌

瘤在T1WI上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低或混杂信号,动态增强

后呈不均匀性强化。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反映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及宫腔的关系上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子宫肌瘤;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年龄组,占50%-60%。临床检查一般结合超声、CT就能做出较准确的诊断,但MRI对组织分辨率较高,对显示肌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宫腔的关系较超声和CT准确,且无电离辐射、无损伤,因而在妇科肿瘤的诊断中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1]。本文搜集临床及MR资料完整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子宫肌瘤的MR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组14例患者,年龄30-66岁,临床以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腹痛、肿块、白带增多及习惯性流产为主,其中4例无临床症状,在体检时发现。1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1.2 方法:使用鑫高益OPER 0.35T磁共振仪及体部线圈,取仰卧位,扫描时嘱病人不要活动,平静呼吸或加用腹带,以减少伪影。检查前不要解小便,使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所有患者均行T1WI横断面、T2WI横断面,抑脂矢状面及斜冠状面扫描,层厚5-8cm,间隔 1.5-3.0cm,视野(FOV)75cm×75cm,矩阵256×180,其中8例采用轧-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剂量为0.1mmol/kg,注射剂量为3ml/s,注射对比剂后30、60及90s各采集1次图象。

2结果

本组14例患者均行MRI和B超检查,其中MRI确诊子宫肌瘤13例,诊断准确率为93%;B超确诊11例,准确率为78%,妇科检查子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或轮廓改变,有的则可在下腹部扪及质硬、形态不规则包块。本组病例中,

多发者10例,单发者4例,直径最小1.5cm,最大10cm,平均3.5cm,T1WI 常呈均匀等或低信号,与相邻子宫肌层分界不清,T2WI常为均匀低信号,如

伴出血、坏死或液化等改变,则可呈中等或混杂高信号。本组病例中呈低信号的病灶为21个,平均直径为2.5cm,病理为典型的平滑肌细胞;呈等、低信号中含略高信号的病灶为6个,平均直径为4cm,其中3个病理上为细胞丰富生长活跃的病灶;呈明显高混杂信号的有2个,平均直径为6.8cm,为肌瘤变性。

其它征象:①环形高信号带:T2WI肌瘤周围可见完整的子宫内膜高信号环包绕,本组4例见该征象;②宫腔变形:所有病例均可见子宫宫腔形态改变或黏膜线明显受压移位;③T2WI上肌瘤边缘可见小血管断面或断续线样高信号影,本组8例见此征象;④本组7例行动态增强扫描,早期病灶强化欠均匀,延迟期部分小肌瘤显示中度均匀强化,其余大多数为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强化的子宫肌层。本组14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共31个病灶中,其中MRI检查出27个(占86%),B超检出19个(占61%),两者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卵巢激素依赖性良性肿瘤。按瘤体所在部位可分为宫体和宫颈肌瘤,前者为大多数,占90%以上。病理上,平滑肌瘤是由致密的束状平滑肌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纤维结缔组织所构成,包膜完整,肿瘤内常可见玻璃样变或钙质沉着,尤其在年龄较大的病人中更为明显。矢状面抑脂T2WI是检查子宫的最佳层面,抑脂技术可缩小信号范围,从而突出组织信号对比,能更好的显示粘膜或肌层结构,结合横断面或冠状面,能全面显示病灶的形态、数量、大小和部位,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病变对比度,且能反应病变的血供,帮助提高诊断正确性。

子宫肌瘤的MRI表现主要有:①信号特征:典型的肌瘤T1、T2均为低信号,尤其在T2加权像上,信号降低更明显。②环形高信号带:见于T2WI肿瘤周边部,其形成原因为肌瘤膨胀性生长压迫周围正常肌层,使周边部小静脉、淋巴管扩张或水肿[2]。③肌瘤变性:常见的变性有囊性变、玻璃样变性、红色变、肉瘤样变等。肿瘤发生囊变,其T1、T2时间延长,在T1加权像上为高信号,多发的小囊变灶使肿瘤信号不均匀,T2加权像上呈斑点状高信号[3],本组3例为囊性变;玻璃样变性使肿瘤内自由水含量增多而致T2WI信号增高,本组1例可见玻璃样变性;T1WI和T2WI上不规则高信号表示瘤内出血即红色样变。

④肿瘤血供:血管由外穿入假包膜给肌瘤营养,增强扫描时可见肌瘤血供的来源,故肌瘤的强化较正常肌层低,有时肌瘤边缘可见小血管断面和高信号线状影,为扩张的供应血管。⑤形态学改变:子宫增大或轮廓变形是最常见的表现,壁间的子宫肌瘤常呈分叶状增大;浆膜下的肌瘤可见自子宫向外突出的实质性肿块;带蒂肌瘤的某些切面可显示肿块完全和子宫分离;粘膜下的肌瘤使宫腔变形或消失。

由于超声简便易行且费用低,一直是妇科疾病的首选诊断方式。但B超对引起子宫内膜受压变形和子宫先天发育畸形的患者,其诊断有明显局限性,当患者肠道内大量积气或肥胖者,超声图像不满意;子宫肌瘤于附件肿块并存呈巨大盆腔肿块时,鉴别诊断亦有一定困难。MRI的组织分辨率较高,对病灶的大小、数量、位置及宫腔关系的显示都优于B超,尤其对行子宫剔除术患者术前估计占位的数量、定性及有无合并其它子宫病变时MRI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组病例中,MRI检出率为86%,高于B超的61%,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

子宫肌瘤最常见于子宫体部,偶尔生长在子宫颈部。MRI检查易发现,根据其形态、位置、信号特征诊断不难,当肿瘤位于粘膜下时较难显示,而且常与子宫内膜癌或良性腺瘤样增生相混淆;粘膜息肉与粘膜下肌瘤亦难以鉴别,两者相似处很多,典型息肉于T2WI上呈网织状不均匀高信号可有助于二者鉴别。[4]

总之,MR成像对子宫肌瘤的确诊与其它无创伤影像手段相比,已被证明有更高的特异性[5],它可提供比超声检查更大的视野,并且对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粘连显示更清晰,是一种更直观、更可靠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Reinhoid C,Benoit P Chapter 14 uienus In:Semlka RC,AscherSM,Reinhod C,end MRIof the abdomen dad pelvis 3 Neu york:Wiley,1997.608-617

[2]郑蔚巍.子宫肌瘤的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年35卷第5期.384

[3]高元桂.主编.磁共振成像诊断学《子宫平滑肌瘤》.600

[4]郑蔚巍.子宫肌瘤的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年35卷第5期.384

[5]Spaczyiski,Rz,Dlleba AJ.Diagnosis.SeminReprod.Med,2003,21:193-2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