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与配合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学分:2学时:32适用专业:高职教育类检测技术及应用、CAD/CAM及模具等工科专业。
继续教育和短训班等少学时课程可以精选部分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职教育类机械类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使学生了解互换性的知识,能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公差配合代号的含义;掌握极限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和应用,能熟练查用有关表格;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工件尺寸、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等的测量方法;熟悉常用零件的公差概念和检测方法。
使学生掌握检测专业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公差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使用通用机床的零件加工》、《使用手动机床的零件加工》后续课程:《模具制造工艺》、《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理论知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要求学生达到下述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互换性的知识,能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公差配合代号的含义;掌握极限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和应用,能熟练查用有关表格;②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③熟悉常用零件的公差和检测方法。
2.技能目标:①熟练利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测量零件的尺寸;②会测量直线度、平面度、平行度等形位公差;3.职业素质目标: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②保持工作环境整洁、爱护设备;③善于沟通,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三、教学条件1.教学环境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课件教学;2.实训设备游标卡尺、千分尺每人一把;水平仪四台;圆度仪一台;千分表。
3.教学实施必备文件1)教学大纲:2)教学进度计划表:3)电子课件:4)课程教案:5)学生考勤表及课程考核记录表四、教学前提要求1.学生能力要求:(1)具备工程图的识读能力;(2)具备零件加工的基础知识;2.教师能力要求:(1)掌握公差与检测的相关知识;(2)具备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常用量仪检测零件的尺寸公差的能力;(3)具备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测量的能力。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和制造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公差与配合。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方法和步骤;能够应用公差与配合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第二章: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2.1 公差公差是指零件加工尺寸的允许变动范围。
公差的大小取决于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求和实际加工条件。
公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零件的配合质量和性能。
2.2 配合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配合分为过盈配合和间隙配合两种类型。
过盈配合是指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有一定的过盈量,间隙配合是指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有一定的间隙。
2.3 公差与配合的关系公差和配合是密切相关的概念。
公差决定了零件加工尺寸的精度,配合决定了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合理选择公差和配合。
第三章:公差的选用方法3.1 基本尺寸的确定基本尺寸是指零件加工尺寸的基准尺寸。
基本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以及加工工艺的限制。
3.2 公差的选用步骤公差的选用步骤包括: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确定公差等级;参考加工工艺和成本考虑公差的大小;综合考虑零件的配合关系和制造误差。
第四章:配合的选用方法4.1 过盈配合的选用过盈配合适用于需要防止相对运动的零件,如轴承和轴套。
过盈配合的选用需要考虑零件的加工尺寸精度和配合关系。
4.2 间隙配合的选用间隙配合适用于需要相对运动的零件,如传动带轮和齿轮。
间隙配合的选用需要考虑零件的加工尺寸精度和配合关系。
4.3 过渡配合的选用过渡配合适用于需要一定运动和防止相对运动的零件,如联轴器和销轴。
过渡配合的选用需要考虑零件的加工尺寸精度和配合关系。
第五章:公差与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5.1 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在机械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合理选择公差与配合。
(完整版)公差与配合教案.
教案 1一、新课导入: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主要内容包括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技术测量,主要学习和研究互换性,围绕零件的制造误差和公差概念及其使用要求之间的关系,合理的解决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与效益之间的矛盾。
二、新授内容: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互换性(一)互换性基本概念:所谓互换性是指在制成同一规格的零件中,不需要作任何挑选或附加加工(如选配或钳工加工)就可以组装成部件或整机,并能达到设计要求。
举例说明:自行车手机电脑零部件的互换性。
(二)互换性的种类:根据零件的互换范围不同:a)完全互换性: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作任何选择或附加加工。
b)不完全互换性:零、部件在装配时,允许进行附加加工、选择与调整。
完全互换性在机器制造中被广泛采用。
(三)分组装配法:为了解决加工困难和装配精度要求之间的矛盾。
把零件的互换性范围限制在同一组内的方法,称为分组装配法。
属于不完全互换性。
第二节加工误差和公差(一)加工误差:1、加工误差的定义:零件的实际尺寸和理论上的绝对准确尺寸之差。
2、加工误差的分类:a)尺寸误差;b)形状误差;c)位置误差;d)表面粗糙度误差;e)波纹度误差。
(未标准化)(二)公差:1、公差的定义: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几何位置关系及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允许变动的范围。
2、公差的分类:a)尺寸公差;b)形状公差;c)位置公差;d)表面粗糙度公差;第三节极限与配合标准(一)标准化和标准:a)标准化:制定标准和贯彻执行技术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
b)标准:指为产品和工程上的规格、技术要求及其检测方法方面等所作的技术规定。
(二)国家有关标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第四节技术测量概念(一)技术测量的意义和对象:a)技术测量是实现互换性的必要条件。
b)所谓技术测量就是把被测出的量值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的量值。
c)技术测量的对象: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
《公差与配合教案a》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公差与配合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基本公差、配合和间隙的概念;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章:基本概念2.1 公差与配合的定义解释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包括基本公差、配合和间隙的定义。
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2 公差与配合的作用讨论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包括其对零件的互换性、运动精度和装配的影响。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作用。
第三章:基本公差3.1 基本公差的概念介绍基本公差的概念,包括基本公差的大小和形状。
解释基本公差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3.2 基本公差的应用讨论基本公差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如何确定合适的基本公差以及如何计算公差带。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公差的应用。
第四章:配合4.1 配合的概念解释配合的定义和分类,包括过盈配合、间隙配合和过渡配合。
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配合的概念。
4.2 配合的应用讨论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配合以及如何计算配合间隙。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配合的应用。
第五章: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5.1 公差与配合在零件互换性的应用解释公差与配合对零件互换性的影响,包括如何通过合理选择公差和配合来确保零件的互换性。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公差与配合在零件互换性中的应用。
5.2 公差与配合在运动精度的应用讨论公差与配合对运动精度的影响,包括如何通过合理选择公差和配合来确保运动精度。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公差与配合在运动精度中的应用。
5.3 公差与配合在装配中的应用解释公差与配合在装配中的作用,包括如何通过合理选择公差和配合来确保装配的顺利进行。
公差与配合教案
公差与配合教案教案标题:公差与配合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公差和配合的概念以及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公差与配合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1. 公差和配合的定义和意义。
2. 常用的公差与配合标准。
3. 公差与配合的计算方法。
4. 实际工程中公差与配合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公差与配合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 在实际工程中灵活运用公差与配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实例题目、计算工具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话题,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装配不合适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公差和配合的概念,并强调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讲解公差和配合的定义和意义,介绍常用的公差与配合标准。
2.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公差与配合的计算方法,包括最大公差、最小公差和配合间隙的计算等。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一些公差与配合的计算题目,教师提供指导和解答。
2. 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解题思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应用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公差与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例如汽车零部件的装配、机械设备的制造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实际工程问题,并应用公差与配合的知识给出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公差与配合的重要性。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进一步深入了解公差与配合的知识。
2. 学生可进行更多的实例计算和应用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表现。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公差与配合的计算题目。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配合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选用能力并受到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初步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建立机械零件几何精度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基本掌握有关公差标准基本内容和主要规定;3、会正确查用有关公差表格,具有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初步能力,对图样上的常见公差配合应能正确解释和正确标注;4、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调整使用知识;5、初步具有正确选择、使用现场测量仪器,对一般零件的几何量进行综合检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知识。
二、教学课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绪论重点、难点:重点讲述互换性、标准化及优先数。
1、互换性概述;互换性生产的实现;本课程的任务。
第一章极限与配合及检测重点:重点掌握有关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会查用公差配合国家标准。
难点:公差配合的选择。
第一节基本术语及定义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有关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内容: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定义、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尺寸偏差;尺寸公差及其公差带、公差带图、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间隙与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极限盈隙、配合公差。
第二节极限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教学要求:熟悉公差配合国家标准,会查用标准内容: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配合制;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公差带; 配合;一般公差。
第三节极限与配合的选用教学要求:会初步选择公差配合。
内容:配合制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配合的选择。
第四节尺寸的检测教学要求:会使用普通量仪。
内容:普通量具的选择;尺寸测量方法;第二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重点:重点掌握各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标注方法。
难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
第一节概述教学要求:明确有关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
内容:零件的几何要素;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
《公差与配合教案》课件
《公差与配合教案》课件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1.2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与配合的定义公差与配合的作用公差与配合的分类第二章:公差配合的基础知识2.1 公差配合的基本参数基本尺寸公差配合2.2 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标准公差配合选用方法基本尺寸的确定公差等级的选用第三章:公差配合的计算与应用3.1 单一公差配合的计算公差配合的计算公式极限偏差计算极限配合计算3.2 多重公差配合的计算与应用多重公差配合的概念多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多重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第四章: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4.1 公差配合在零件设计中的应用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公差配合在零件设计中的作用实例分析4.2 公差配合在装配中的应用装配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在装配中的作用实例分析第五章:公差配合的测量与控制5.1 公差配合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与设备测量方法与步骤测量误差分析5.2 公差配合的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方法过程控制方法统计过程控制方法第六章:典型配合案例分析6.1 案例一:轴与孔的配合分析轴与孔配合的公差设计讨论配合公差对零件性能的影响解析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6.2 案例二:螺纹配合介绍螺纹的基本概念和公差配合要求探讨螺纹配合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因素分析螺纹配合的公差控制方法第七章:现代制造技术对公差配合的要求7.1 精密加工技术分析精密加工技术对公差配合的影响探讨精密加工中公差配合的特殊要求实例介绍精密加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7.2 表面处理技术理解表面处理技术对公差配合的影响掌握表面处理技术中的公差控制要点案例分析表面处理技术在配合中的应用第八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中的公差配合8.1 CAD/CAM技术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了解CAD/CAM技术的基本原理探讨CAD/CAM技术在公差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分析CAD/CAM技术提高公差配合效率的案例8.2 公差配合的数字化管理掌握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概念探讨数字化管理在公差配合中的优势实例分析数字化管理在大型项目中的应用第九章:公差配合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问题9.1 公差配合与成本控制分析公差配合与成本控制的关系探讨如何在保证公差要求的控制成本实例介绍成本控制中的公差配合策略9.2 公差配合与质量控制理解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掌握质量控制中公差配合的应用方法案例分析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成功应用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总结公差配合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趋势10.2 未来展望探讨公差配合在新技术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预测公差配合在未来制造技术中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对公差配合未来发展的思考与探索重点解析重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2. 公差配合的基本参数及其选用方法3. 公差配合的计算公式和应用实例4. 公差配合在零件设计和装配中的应用5. 公差配合的测量方法和控制方法6. 轴与孔、螺纹等典型配合案例的分析7. 精密加工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对公差配合的要求8. CAD/CAM技术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和数字化管理9. 公差配合与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的关系及应用实例难点:1.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多重公差配合的计算2. 公差配合在复杂机械设计和装配中的应用3. 精密加工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对公差配合的影响和控制4. CAD/CAM技术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和数字化管理的实施5. 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策略。
公差与配合课程设计
公差与配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公差与配合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2)掌握公差带、配合间隙、过盈配合等基本原理;(3)熟悉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应用;(4)掌握基本尺寸、基准和极限尺寸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公差与配合的知识进行尺寸设计;(2)能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3)能够计算和分析零件的公差带和配合间隙;(4)能够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公差与配合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2.公差带、配合间隙、过盈配合的基本原理;3.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应用;4.基本尺寸、基准和极限尺寸的定义及计算方法;5.尺寸设计、配合选择、公差带和配合间隙的计算与分析;6.实际工程中的公差与配合问题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与配合问题,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加深对公差与配合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等;2.参考书:《公差与配合实用手册》等;3.多媒体资料:公差与配合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4.实验设备:公差与配合实验装置、测量工具等。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与内容本课程是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机械类冷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比较全面地讲述了机械加工中有关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及有关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公差、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定义,熟悉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读识;理解形位公差的内容及代号的含义,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掌握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以及标注方法;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并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读数原理与读数方法。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原理与机械制图方面的知识及初步的生产实践知识。
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有一定难度,且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与专业工艺课程以及生产实习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加深理解,学好本课程。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模块一、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教学要求:1、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2、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公差、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定义3、熟悉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了解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4、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读识教学内容:1-1基本术语与定义1-2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教学建议1、注重基本术语及定义的讲解2、注重形象教学法与实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块二、技术测量知识与常用计量器具教学要求:1、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2、理解并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读数原理与读数方法。
教学内容:2-1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2-2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用计量器具2-3测量角度的常用常用记量器具教学建议:必须应用实物教学法,将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模块三、形状和位置公差教学要求:1、理解形位公差的内容、符号及代号的含义,2、理解形位公差的项目及其公差带的定义3、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教学内容:3-1概述3-2形位误差与形位公差3-3形位公差的项目及其公差带的定义3-4形位公差的标注教学建议1、详细讲解形位公差的符号及代号的含义2、通过举例教学注重形位公差项目及其公差带的理解模块四、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关系教学要求:理解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关系的有关术语与定义,理解常见的几种公差原则的含义教学内容:4-1有关的术语与定义4-2公差原则教学建议:1、注重形象化教学的应用2、注重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应用模块五、表面粗糙度教学要求: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以及标注方法教学内容:5-1表面粗糙度概述5-2表面粗糙度评定标准5-3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教学建议:1、重点讲解表面粗糙度的代号及标注方法2、注重教具的应用以及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2
《公差与配合教案a》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解释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区分不同类型的公差和配合。
第二章: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2.1 公差2.1.1 定义:公差是指零件加工尺寸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
2.1.2 分类:基本公差、配合公差、极限公差。
2.2 配合2.2.1 定义: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2.2.2 分类:过盈配合、间隙配合、过渡配合。
2.3 公差与配合的关系2.3.1 公差与配合是相互关联的,公差决定了配合的紧固程度。
2.3.2 公差越大,配合的松紧程度越低;公差越小,配合的松紧程度越高。
第三章:公差与配合的计算3.1 基本公差的计算3.1.1 基本公差是指零件加工尺寸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
3.1.2 基本公差的计算公式:T = 0.5 (上限尺寸下限尺寸)。
3.2 配合公差的计算3.2.1 配合公差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配合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
3.2.2 配合公差的计算公式:T' = 0.5 (上限配合尺寸下限配合尺寸)。
3.3 极限公差的计算3.3.1 极限公差是指零件加工尺寸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
3.3.2 极限公差的计算公式:T'' = 0.5 (上限极限尺寸下限极限尺寸)。
第四章:公差与配合的应用4.1 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4.1.1 公差与配合可以控制零件的加工质量。
4.1.2 公差与配合可以保证零件的装配精度。
4.1.3 公差与配合可以提高机械系统的可靠性。
4.2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4.2.1 案例一:某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平面度的控制。
4.2.2 案例二:某轴承内径与外径的配合设计。
第五章:总结5.1 本章内容回顾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回顾了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公差配合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二、先修课程机械基础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技术测量”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单元绪论(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种类、好处、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条件。
了解技术标准的作用及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要求。
(二)教学重点互换性在机械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贯彻执行技术标准的重要性(三)教学内容1、介绍互换性概念及其作用2、讲解技术标准制订过程及其种类、作用3、补充机械常用长度单位毫米、微米的有关知识(四)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互换性,技术标准的有关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对强制性技术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五)思考题1、实现互换性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技术标准有什么作用?第二单元尺寸公差与配合(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发解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熟悉尺寸公差配合标注的意义,掌握有关公差表格的查找方法,学生应知道设计要按标准规范。
检测要按图纸要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对孔、轴公差带与配合难点:公差带位置,极限尺寸状态下最大间隙最小间隙及最大最小过盈量,本章术语较多。
(三)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2、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3、尺寸到18孔、轴公差带与配合4、配制配合的概念、末注公差有关知识。
(四)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对小于18及大于500尺寸公差也作了相应介绍,学生应掌握表格查找方法,熟悉标注方法。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了解本课程的目的和内容理解公差与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1.2 公差与配合的定义解释公差和配合的概念举例说明公差和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第二章:公差的基本概念2.1 公差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公差的含义和作用举例说明公差在尺寸精确度控制中的应用2.2 公差的分类介绍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解释各种公差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第三章:配合的基本概念3.1 配合的定义和作用解释配合的含义和作用举例说明配合在零件组装中的重要性3.2 配合的分类介绍过盈配合、间隙配合和过渡配合的概念解释各种配合的应用场景和特点第四章: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4.1 轴和孔的配合举例说明轴和孔的配合中公差和配合的应用分析轴和孔的公差配合对零件性能的影响4.2 齿轮配合解释齿轮配合中公差和配合的重要性举例说明齿轮配合中公差和配合的应用实例第五章:公差配合的设计与计算5.1 公差配合的设计原则介绍公差配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和制造条件确定公差配合5.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举例说明如何计算轴和孔的公差配合以及齿轮的公差配合第六章:测量与检测6.1 测量基础介绍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6.2 尺寸测量讲解如何测量长度、角度和其他尺寸介绍各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第七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7.1 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解释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7.2 装配工艺中的应用讲解公差配合在装配工艺中的重要性介绍如何利用公差配合提高装配质量和效率第八章:现代制造技术与公差配合8.1 数控加工与公差配合解释数控加工中公差配合的作用和重要性举例说明数控加工中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8.2 3D打印技术与公差配合介绍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中的应用讲解3D打印技术中公差配合的考虑因素和挑战第九章: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9.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解释质量控制的概念和目的介绍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9.2 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公差配合进行质量控制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实际应用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10.2 展望未来讨论公差配合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公差配合的最新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公差与配合的定义和作用需要重点关注公差和配合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公差与配合教案》课件
《公差与配合教案》课件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强调公差与配合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1.2 公差与配合的定义解释公差的概念及其在零件制造中的应用解释配合的概念及其在零件组装中的应用第二章:公差的基本概念2.1 公差的定义解释公差的概念及其在零件制造中的应用强调公差对零件尺寸精度的影响2.2 公差的分类介绍基本公差、配合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解释不同类型公差的应用场景第三章:配合的基本概念3.1 配合的定义解释配合的概念及其在零件组装中的应用强调配合对零件间隙和相对运动的影响3.2 配合的分类介绍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和间隙配合的概念解释不同类型配合的应用场景第四章:公差与配合的表示方法4.1 公差的表示方法介绍公差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解释公差带图的应用及其对零件制造的影响4.2 配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配合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解释配合带图的应用及其对零件组装的影响第五章:公差与配合的应用实例5.1 公差在零件制造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零件制造中公差的作用和应用强调公差对零件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5.2 配合在零件组装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零件组装中配合的作用和应用强调配合对零件间隙和相对运动的影响第六章:公差与配合的设计原则6.1 公差设计原则介绍公差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最小化成本、满足功能要求、保证互换性等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确定合适的公差6.2 配合设计原则介绍配合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保证合适的间隙、防止过盈、避免松动等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第七章:公差与配合的计算方法7.1 公差计算方法介绍公差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基本尺寸、上偏差、下偏差的计算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尺寸和公差要求计算出具体的公差值7.2 配合计算方法介绍配合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的计算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尺寸和配合要求计算出具体的配合尺寸第八章:公差与配合的测量方法8.1 公差测量方法介绍公差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尺寸测量、形状测量、位置测量等解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和技术来确定零件的公差值8.2 配合测量方法介绍配合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间隙测量、过盈测量、过渡测量等解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和技术来确定零件的配合尺寸第九章:公差与配合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9.1 公差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公差在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中的应用实例强调公差对机械性能、可靠性和互换性的影响9.2 配合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分析配合在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中的应用实例强调配合对机械性能、可靠性和运动性能的影响10.1 公差与配合的重要性强调学习和应用公差与配合的必要性10.2 发展趋势与挑战讨论公差与配合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展望未来公差与配合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章节一和二:理解公差与配合的概念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公差与配合的定义及其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
公差与配合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划学时:总32学时其中讲课:26学时实验:6学时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参考教材:1. 韩进宏.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072. 王伯平.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13. 谢铁邦.李柱.席宏卓.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014. 史锦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济南:济南大学出版社,2004.06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课,它既是联系设计类和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也是从基础课与技术基础课教学过渡到专业课教学的桥梁。
该学科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
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有关互换性生产原则及公差与配合的规律与选用;掌握圆柱结合的精度设计原则及检测技术;掌握零件形位公差标准、选用原则及检测技术;理解常用零部件的几何精度设计原则与方法,具备精度设计方法及技术测量的基本技能。
课程的基本要求1. 掌握几何量公差、标准化以及计量学的基本知识,深刻领会上述几方面在实现和发展互换性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 确切理解有关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掌握标准的内容和特点。
初步掌握选用公差、进行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3. 建立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原理,学会分析测量误差与测量结果的处理。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1第一节互换性与公差的概念第二节标准化与优先数系第三节几何量检测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
公差配合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原则。
2. 掌握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配合等级等基本术语及其应用。
3. 能够运用公差配合知识进行零件的尺寸设计和公差选择。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配合等级的识别和应用。
3. 公差配合在实际零件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配合等级的选取。
2. 公差配合在实际零件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际零件样品或图片。
3. 教学参考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机械加工过程中,零件尺寸精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2. 提出公差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1. 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包括互换性、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
2. 讲解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配合等级等基本术语及其应用。
3. 分析公差配合的原则,如最大实体原则、最小实体原则、标准公差原则等。
三、案例分析1. 通过实际零件样品或图片,分析公差配合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零件的公差配合要求。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零件尺寸设计和公差选择。
2.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掌握不好的部分进行讲解。
二、深化讲解1. 详细讲解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配合等级的选取方法。
2. 分析公差配合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如轴孔配合、齿轮啮合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更复杂的零件尺寸设计和公差选择。
2.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反馈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公差配合在实际设计中的重要性。
2.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知识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划学时:总32学时其中讲课:26学时实验:6学时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
参考教材:
1. 韩进宏.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07
2. 王伯平.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1
3. 谢铁邦.李柱.席宏卓.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01
4. 史锦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济南:济南大学出版社,2004.06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课,它既是联系设计类和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也是从基础课与技术基础课教学过渡到专业课教学的桥梁。
该学科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
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有关互换性生产原则及公差与配合的规律与选用;掌握圆柱结合的精度设计原则及检测技术;掌握零件形位公差标准、选用原则及检测技术;理解常用零部件的几何精度设计原则与方法,具备精度设计方法及技术测量的基本技能。
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几何量公差、标准化以及计量学的基本知识,深刻领会上述几方面在实现和发展互换性生产、
保证产品质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 确切理解有关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掌握标准的内容和特点。
初步掌握选用公差、进行精
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3. 建立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原理,学会分析测量误差与测量结果
的处理。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1
第一节互换性与公差的概念
第二节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第三节几何量检测的重要性及其发展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
第二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建议学时:1
第一节测量与检验的概念
第二节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第三节计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分类
第四节测量误差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并通过实验来强化知识掌握。
第三章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建议学时:6
第一节基本术语及定义
第二节公差与配合的标准化
第三节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第四节大尺寸、小尺寸公差与配合简介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并通过实验来强化知识掌握。
实验1 尺寸测量建议学时:2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建议学时:8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形位公差的标注
第三节形位公差带的特点分析
第四节公差原则
第五节形位公差的标准化与选用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并通过实验来强化知识掌握。
实验2 轴类零件的综合测量建议学时:2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与检测建议学时:1
第一节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对零件使用要求的影响
第二节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第三节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的选择
第四节表面粗糙度的代号标注方法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并通过实验来强化知识掌握。
第六章光滑工件尺寸检验和光滑极限量规设计建议学时:1
第一节光滑工件尺寸检验
第二节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
第七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建议学时:2
第一节滚动轴承的分类及公差特点
第二节滚动轴承配合件公差及选用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
第八章键和花键的公差与检测建议学时:1
第一节单键结合的互换性
第二节矩形花键结合的互换性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
第九章螺纹公差建议学时:1
第一节螺纹几何参数偏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第二节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
第十章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建议学时:4
第一节齿轮的使用要求及加工误差分类
第二节单个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第三节齿轮的整体误差测量
第四节齿轮副的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第五节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并通过实验来强化知识掌握。
实验3 齿轮综合检测建议学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