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教师形象
教师形象的历史嬗变与现代重构-2019年文档资料

教师形象的历史嬗变与现代重构教师形象是人们对于教师职业的社会职能、职业特点和角色行为所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固而概括的总体评价与整体印象。
中国传统教师形象,正是历代教师在与其代表、传承和践行的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传统文化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在现代社会,对教师形象的传统定位已经过于模糊和片面。
现代教师应主动进行自身角色转换和价值重建,促进传统教师精神与现代教师文化的融合。
同时,公众也应积极调整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进而实现教师形象的现代重塑和提升。
一、中国教师形象的历史嬗变教师形象是作为教师的群体或个人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的表征。
教师形象是历史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不断演进,折射出特定时代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从古到今,教师形象大致经历了神圣化、官僚化和公仆化三个阶段的历史嬗变。
1. 教师形象神圣化教师这一职业自萌芽之初,就被渲染了神圣的色彩。
在原始社会,教师是由氏族和部落中的智者来充任的,在“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以猎”“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等故事中,伏羲、神农以及黄帝、尧、舜等人物都被传说为圣贤之人,是氏族公社中智慧的化身,他们既作为部落首领和长者,又以教师的身份向人们传授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经验和技能。
关于教育活动的这些论述描绘出了最原始的教师形象,成为教师职业具有圣贤特质的文化源头。
到了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将教师的圣贤形象发挥到极致,教师被奉为礼的化身、道的代表、德的典范。
这时教师形象被隐喻为圣人。
“与天地同位,与君亲同尊”“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荀子•大略》)等君师并称的描述,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圣人权威地位。
教师不仅被视为知识的权威,也被视为道德的权威,即所谓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礼记•学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
“教师隐喻”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形象变化与重塑5页word

“教师隐喻”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形象变化与重塑一、传统经典隐喻下教师形象分析(一)无私的奉献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著名诗中,“蜡烛”“春蚕”都是教师经典隐喻。
“蜡烛”的特性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春蚕”的使命就是吐丝,体现教师终身唯一职责就是把自己身上的所有知识传递给学生。
这些隐喻中的教师形象体现出了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这一特点也是教师的经典形象。
(二)知识的传递者。
“水桶”这一个经典隐喻诠释了教师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的形象,水比如知识,教师要不断的把“水桶”里的水“舀”给学生。
其次“水桶”也比喻教师是一个富含知识含量的人,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就要先有一桶水,这里也强调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深厚的知识,才能让学生不断地从教师身上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熟练的技术工作者。
“工程师”“园丁”都是具有技术的专职人员,教师要像工程师一样,熟练地组装每一个螺丝,要像园丁娴熟的给每一朵花浇水施肥,教师要形成一套熟练的教学行为,用这一套熟练的教学行为快速,成功的培养出成功的学生。
所以在传统经典隐喻下教师也具有熟练的技术工作者的形象特征。
二、当代教师隐喻下教师形象特点(一)自我价值实现者。
当代的教师注重个体价值的不断实现,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如同太阳般给学生温暖,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理想。
“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体现教师自身富有的强大的正能量,这些能量感染着每个学生,给他们带去希望。
这一隐喻下的教师形象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朝气与活力的,他们不仅为这个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自己的生命体实现最大的价值。
(二)文化的传承者。
当代教师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也具备宽广的通识知识,优秀的教师有着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外界的知识有时充满了无限的诱惑,在学生成长期的时候,有时候并不能清晰的辨别这些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经过对知识的去粗取精,向学生传承最精华的部分,帮助学生走好人生的关键时期。
重塑幼儿园教师形象

重塑幼儿园教师形象近年来,少数幼儿园教师的虐童行径经媒体传播后致使幼儿园教师形象呈现断崖式坍塌。
站在教育学立场反思,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准幼师的培养未能先行、幼教舆论工作的缺位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的不力。
为此,在未来实践中,需着重加强部分新进幼儿园教师培训、促进各方协同推进幼教舆论工作以及针对关键性群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从客观现实、媒介建构以及公众认知三个不同的互动侧面重塑幼儿园教師的良好形象。
一、着重加强部分新进幼师培训,优化现实外化形象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初期,一批非科班出生的人员进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在比较的意义上看,他们因为缺乏一些必需的素质而更有可能成为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因此,当务之急更应针对这部分新进教师展开考核培训。
具体而言,首先是适当地考核,如可以采取适当的心理测试,这种测试应能真正把深层的素质测出来,以便能够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否真正适合当幼儿园教师加以甄别,确实不合适就应当淘汰。
其次是针对性培训,这主要是针对个性心理特征符合幼儿园教师要求而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有所欠缺的部分群体。
对于他们来说,培训的目标在于使其由不合格转为合格。
当然,如果想上述两方面的措施能够得到切实执行,相关的教育制度保障不可或缺。
二、促进各方协同推进幼教舆论工作,修缮媒介建构形象媒体建构形象既是客观真实形象的再现,也是公众认知形象的中介,在三者互动过程中发挥着“桥梁”的关键作用。
因此,如果说优化客观真实形象是防患于未然,那修缮当下媒体上有关幼儿园教师的刻板印象便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此过程中,各方教育主体应共同参与、主动出击,以实际行动介入大众媒体的话语空间,形成正面幼教舆论的强大合力。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负面事件发生后的危机公关固然重要,但平时工作中的积极引导更加不可忽视。
当幼儿园教师群体面临“媒介形象颠覆”时,我们更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只有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教育专家、教育媒体工作者等各方履行相应角色,幼儿园教师才能获得积极、合理的舆论支持,才更有可能在舆论场域中受到公正评价,其媒介形象方能得到及时修缮。
教研室工作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研室工作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023年,教育界仍将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们理所应当成为全民的良师益友,为新时代培养一线岗位的未来精英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此,我们提出了教研室工作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加强师德教育,重塑教师形象师德教育是一所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方针,旨在营造敬业、专业和爱心的氛围。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尤其是在现如今的教育形势下,教师所采用的行为准则、职业规范和道德标准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学生在我们的带领下成长和前行,为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撑起一个良好的形象。
教师带着每一位学生敲响青春岁月的钟声,担负着育人重任。
而我们所追寻的并不仅是卓越的成绩,更是一个应具备高度责任感、社会意识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尊重的人格塑造。
做为教育者,我们既是学生的引路人,更需要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陪伴伙伴,以期更好地启迪他们的智慧和培养好他们自我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教育创新,注重探究教育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创造一种轻松自由、富于创造力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二、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障教学质量教师是国家的重要建设力量,也是教育理念和观念的传播者。
为了保证我们的教育品质,我们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形象。
让我们自始至终坚持教育为先的原则,提升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
此外,我们还应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课程来加强我们这一行业的专业素质,发掘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法。
在课程创设方面,应更为注重实务,以期学生能够通过我们的实操培训环节更深厚地理解所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并行。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荡涤更多清洁的教育环境,并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积极营造幸福氛围,构建和谐校园幸福是美好人生的基础,也是一个教学环节必须达成的重要目标。
我们应该重视影响学生感受的方方面面,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校园氛围,谋求教育让学生们发展成为心灵洁净、温暖、有感染力的人。
教学拓展下教师社会职业形象及重构2篇

教学拓展下教师社会职业形象及重构教学拓展下教师社会职业形象及重构精选2篇(一)教师社会职业形象是指教师在社会中所呈现的形象和社会形象。
教师职业形象具有一定的职业伦理和价值观,对于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和声誉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职业形象常常受到负面影响,需要重构。
下面将提供一些教学拓展的方法,帮助教师重构自己的职业形象。
1. 倡导职业伦理和专业道德:教师应该具备职业伦理和道德的高度意识,坚守职业操守,尊重学生和其他教职工的权利和尊严。
教师可以通过范例行为、课堂教学中的案例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并遵守职业伦理和道德。
2. 提升教育质量和专业能力: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和专业能力。
教师可以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学习教育研究成果,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自身的职业形象。
3. 加强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至关重要。
教师应注重与他人的沟通技巧,尊重各方的意见和看法,善于处理和解决各类问题。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提升自身的职业形象。
4. 加强自身形象管理:教师的形象管理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
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保持整洁、干净、精神焕发的形象。
此外,教师应注重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避免粗鲁、不良的言辞和行为。
通过加强自身形象管理,教师可以树立正面的职业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5. 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对学生负责、感情真挚、举止端庄、言行一致。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教师职业形象的重构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全社会的支持。
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职业伦理和专业能力,加强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注意自身形象管理,并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通过这些努力,教师可以重构自己的职业形象,提升教师职业的地位和声誉。
创新教育重塑教师形象

创新教育重塑教师形象在新的课改目标要求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数学教师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才能教好数学,新的数学教育的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提出,这一切都在向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要求。
一、正确认识教师的位置,提高自身数学素养学科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要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再者数学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与数学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而数学教育也可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环境。
首先,数学最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这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第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层出不穷的问题为人们的创造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第三,数学是一门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如何将其他学科与数学联系起来,如何给现实问题找合适的数学模型等都包含创新。
因而提高我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数学思维有人说过数学有两个侧面,用欧几里得方式提出来的数学对象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来,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有两种推理,论证推理与合性推陈出新理。
正因为数学有两个侧面和两个推理,使得数学教育在培养人的数学思维的功能方面是其他科学不可取代的,同时学生在具备了数学思维这种数学素养后,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学好数学,另一方面可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或研究中会大大提高工作水平,使他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落笔有据言之有理的严谨品质;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和习惯。
这些态度,品质,作风,不仅我们教师首先要具有,而且还要在数学教育中去渗透和贯彻。
三、理解、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一般地人们都认为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数学美又是抽象,含蓄,不易感受的,它要求欣赏者是具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数学美学的素养,具有一定的数学理论高度作基础,对数学概念在精神上的雅与美有一种独特的感受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接受一定的数学美学教育。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谈教师角色的转换与重塑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谈教师角色的转换与重塑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在实践中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一目的,归根到底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师形象的重塑,这也是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总起点和总开关。
关键词:新课程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转换与重塑一、首先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所带来的教育观念转变,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因偏远贫困地区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落后,专业发展缓慢,急需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多方面的,很难一概而论,但值得关注的是,学校的传统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并兼具教育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
科学探究将成为新型学校的特征,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成为首要任务。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者,而且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
事实上,这是一种很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新课程强调的教育理念,是要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将不断转变为教学对话、交流与知识构建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知己,师生互教互学,共同探讨问题、寻找真理,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和学生都处于愉悦的状态。
这样的教学过程就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的过程,而是一种学生容易接纳的、支持的、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基础教育新课程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学生以往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教师个人形象提升教案

教师个人形象提升教案引言: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升教师个人形象,打造美好的教学形象。
一、形象定位教师的形象定位应该是什么?应该是:1.以学生为中心,情感温暖2.教学精湛,教学热情高涨3.具有专业素养,教育理念先进4.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为学生发挥潜能而奋斗。
二、形象塑造1.仪表端正、言谈举止文雅:仪表是教师形象的基石,一位仪表得当的教师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言谈举止上,更应保持文雅、礼貌,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人物。
2.扎实专业知识、引领学术热潮:教育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校发展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引领学术热潮。
3.热爱学生、负责、有爱心: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全部。
只有热爱学生,有责任感,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在生活中,更要有爱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问题,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人物。
三、形象维护良好的形象维护是关键,它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
1.遵纪守法,不断学习:遵纪守法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是良好形象的基础。
而不断学习则是保证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关键。
2.保持亲和力,拓展交际圈:亲和力是教师的一项关键特质。
教师不仅要和学生处得好,还要拓宽交际圈,扩大影响力,让自己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
3.讲究仪表形象,温暖关怀学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不仅仅是教学,更要包括教育,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结语:教师形象的塑造与维护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行不行的重要体现。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形象和素质,才能更好地承担教育教学的重任。
重塑教师形象概要

❖ 教育学含义:①指职业;②指社会角色;③指和受教育者相 对应的教育者。
二、教师的价值
❖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
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 惑也”。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 和发展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如果没有教师的劳动, 社会将永远处在愚昧、野蛮、黑暗之中。
党的十三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列宁:“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 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校的委员会的决议决定, 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 的。”
邓小平:“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 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 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3.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
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第三个层面,它主要帮助教师认识教 育对象的特征、教育教学活动的性质和基本形态、开展教育 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同时也帮助教师形成职业的自 我意识和发展意识。教师若要使自己成为反思型和研究型的 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想和风格,以自己的知识和智 力为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就不能不学教育 科学。他是教师创造教育世界的重要资源和工具。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 职业道德素养
1.改革开放后我国师德规范的变化
1984.10.13(全工);1991.8.13(全工、教委); 1997.9.1(教育部);2008.9(教育部)
2.1997年倡导的师德规范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 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 2008年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形象的释解与重塑

哲学 的根本使 命 。 即探索 人生 的意义 , 过 一 个 有 意 义 的 人生 。 用 苏 格 拉 底 的话 来 说 , 就是“ 必 须 追 求 好 的生 活 远
过于生活 ” 。 同样 , 重 塑教 师 形 象 的 意 义 , 远 远 过 于 教 师
教师 , 于 整 个 教 育都 是 有 益 的 。
“ 未 经 省 察 的人 生 是 没有 价 值 的 人 生 。 ” 这话道 出了
处理办法》 ( 征求意见稿 ) , 针 对 种 种 违 纪情 况 , 详 细 列 举 了十条“ 师德红线 ” 。 但是, 要真正重塑教师形 象 , 实 现 保 护 孩 子 的初 衷 , 仅 仅十 条“ 师德 红线 ” 是未 必能奏 效 的。
美, 追求形式 完美和艺术技巧 。 教师 的工作是教书育人 , 教 学 本 身就 是 一 门 艺 术 。所 以 , 我们 应该引导 教师从 自
然 与 真 实 出发 , 追求 属 于 自己 的个 性 美 。尽 管 真 正 意 义
上 的唯 美 并 不 存 在 于 这 个 世 界 ,但 只 要 我 们 有 追 求 , 有
收礼或有偿补课 , 地震 中独 自逃命 等颠覆师表形象 的负
面报道 。 尽管 上述现象实属少数 , 但这些人 和事的存在 , 却 大 大 影 响 了教 师 在 社 会 上 、 家 长 眼 中乃 至 学 生 心 目 中
无 刻 不 在 潜 移 默化 地 影 响 着 学 生 的 身 心 。
因此 , 当代教 师首先应该懂得美 、 追求 美 , 更能体现
的整 个 人 , 以他 的全 部 自发性 才 足 以对 学生 的整 个人 起 真
详解《教师法》2021年最新修订:“三大变化”反映教师待遇

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一篇关于《新教师法》(征求意见稿)的公告,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教育部发布的这篇公告名为《关于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其内容显示:“我们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研究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本次《新教师法》修订草案的意见征求和反馈的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20日,差不多还有21天左右的时间,网友们可以到教育部网站上查询《新教师法》修订草案的具体内容。
为什么要修订《教师法》?原来的《教师法》好好的,为何又要对其进行修订并重新颁布?其原因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
《教师法》上一次修订是1993年10月,至今已接近30年,在这30年中,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时代进步巨大,旧的内容已经不符合今天的时代要求,因此,修订并颁布新版《教师法》是必然之举。
第二,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次修订稿第1条内容已经开宗明义:“为了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三,要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不少教师已经迷失了初衷和方向,为了利益而违背师德师风。
这次对《教师法》的修订就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使命和担当,明确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崇高使命。
总之,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贡献和努力。
只有教师队伍建设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新教师法》修订稿的“三大变化”这次征求意见稿和原来的《教师法》相比,内容上有不少变化,语言的表述上也显得更加具体明确,导向性非常强。
概括起来,《新教师法》有三大变化备受人们关注:变化一:取消教师初级职务和中级职务的“职称竞聘制度”修订稿第四章第22条内容有“教师初级职务和中级职务不受岗位比例限制,根据教师履行职务的年限和要求,依照规定晋升”的表述,这意味着今后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竞聘制度被取消,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评选不再需要通过“竞聘”方式,主要通过“履职年限和相关要求”进行晋升。
推进高中教师职业形象重塑的整改措施与建议

推进高中教师职业形象重塑的整改措施与建议引言高中教师作为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要角色,其职业形象的塑造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社会对教师的认知。
然而,在现实中,高中教师职业形象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形象老旧、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推进高中教师职业形象的重塑,本文提出了一些整改措施与建议。
一、改进教师形象的宣传推广有效的宣传推广能够帮助普通民众更好地了解高中教师的工作和付出,并对其职业形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1. 制作教师形象宣传视频通过制作精美的教师形象宣传视频,展示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对学生的影响,能够有效吸引公众的关注并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2. 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教师的正能量教师可以主动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教学成果和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增加与公众的互动,树立积极正能量的形象。
3. 引导媒体对教师的正确报道政府和学校可以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引导媒体对教师的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正面报道,提升公众对教师的认同和尊重。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高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教学成效和对学生的影响力。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1. 继续教育培训学校和政府可以加大对高中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2. 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活动,例如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等,让教师们能够相互借鉴经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 开展教师评估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估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成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激励和奖励,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1.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教师形象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教师形象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教师形象的提升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教师形象的提升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实施好教师形象提升工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是教师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提升教师形象,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楷模。
要注重自身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注重教师形象的宣传和推广。
教师形象的宣传和推广是提升教师形象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教师风采展示活动、组织教师形象宣传团队、开展教师形象宣传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教师的形象,增强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三、加强教师培训和提升。
教师培训和提升是提升教师形象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班、开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活动、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提升教师形象。
四、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是提升教师形象的重要保障。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多维度的教师评价体系、开展定期的教师考核评估、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等方式,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推动教师形象的提升。
五、加强学校和社会的互动交流。
学校和社会的互动交流是提升教师形象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校互动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邀请社会人士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式,增强学校和社会的互动交流,提升教师形象在社会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提升教师形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教师形象的宣传和推广、加强教师培训和提升、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加强学校和社会的互动交流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形象的提升,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重塑数学教师的形象

如
何
重
塑
பைடு நூலகம்
数
学
教
师
的
形
象
苏 文 旭
( 定 西 市 安 定 区 中 华路 中学 数学 组 , 甘肃 定西 7 4 3 0 0 0 )
摘 要: 数 学教 师 要 具 有 广博 的 文化 知 识 和 专 业知 识 , 还 要 有 较 强 的协 调 组 织 能 力 , 积 极 反 思 自 己的 教 学 实 践 ,充 分 发 挥 在 教 育教 学改 革 中的 积极 作 用 。 关键词 : 数 学教 师 教 师形 象 教 学 实践 专业 发 展 教 师是 人 类 灵 魂 的工 程 师 。教 师 所 从 事 的 事 业 是 太 阳 下 最 光荣 的事 业 , 是最伟大的事业。 教 师 担 负 培 育祖 国花 朵 的 神 圣使命 . 因 此 教 师 的工 作 任 重 而 道 远 , 由此 可 见 , 重 塑 教 师 的 形象至关重要 。 在理论研究方面 , 教 师 专 业 发 展成 为一 个 重 大 项 目。在 实 践 方 面 , 可 分 两 个 层 次— — 政 府 层 面 和学 校 层 面 , 前 者 以 加 强 和 完 善 教 师 教 育 制 度 为 己任 ,后 者 则 通 过 各 种 方 法和措施 , 实 现 本 学 校 教 师 的专 业 发 展 。后 者 是 更 艰 巨 、 更 漫 长、 更 复 杂 的任 务 。 因此 , 教师必须为人师表 , 以身 作 则 , 做 学 生的表率 , 要 求 学 生 做 到 的事 , 教 师必须首先做 到 , 并 且 要 做 得 更 好 。教 师必 须 既 教 书 又 育 人 , 做 学生 的楷 模 , 教 育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人 生观 、 世界 观 、 价值 观 , 树 立 远 大理 想 。 教 师要 具 有 广 博 的文 化 知 识 和 专 业 知 识 , 博 学 多思 . 要 不 断学习 , 活到老学到老 , 才能适应时代 , 适 应新 课 程 改革 , 才 能 打 造 高 效课 堂 。要 给 学 生 一 碗 水 . 教 师 自己 必 须有 一桶 水 , 因 此 必 须 不 断学 习 . 加强业务 进修 . 使 自身 知 识 不 断 完 善 、 不 断 更新 . 不 断改 进 教 育 教 学 方 法 , 精 通 专 业 知 识 。数 学 教 师 必 须 学 习 各 种 科 学 文化 知 识 , 同 时 必 须认 真 学 习 、 刻 苦 钻 研 数 学 知 识, 告 之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重 要 性 。 数学 不 仅 仅 是 枯 燥无 味 的数 字问题 .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几个例题的教学 . 数 学 教 学 的 主要 目标是 培 养 学生 灵 活 敏捷 的思 维 .培养 学生 的逻 辑 推 理 能 力 和 运用 能 力 , 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 使 学 生意 识 到 数 学 来 源 于现 实 生 活 .现 实 生 活 时 时刻 刻 离 不 开数 学 ,数 学 无 处 不 在, 无 时 不 有 。数 学 教 育 是 素 质 教 育 的 一 个 方 面 , 不仅 仅 是 学 几个概念 、 公式 、 定理等 , 更 主 要 的是 培 养 严 密 、 精炼 、 准 确 的 做 事 习惯 , 有条不 紊 、 有理有 据 、 条理清 楚 、 层次分 明、 稳 妥 可 靠 的做事能力 , 踏踏实实的做事态度 . 兢 兢业业 、 一 丝 不 苟 的 工作 作 风 , 严 于律 己 、 忘我 工 作 的工 作 精 神 。 教 师 要 具 有 较 强 的协 调 组 织 能 力 , 协 调各 方面 、 各 种 有 益的教 育 因素 , 协 调各 学科 教师 同心 同德 。 齐心 协力 , 做 好 教 育教学 工作 : 组织 班集体 中各种积 极 因素 .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 培养学生 的学 习习惯 . 教 会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 方 法 和 思 考 问 题 的 方 法 。 教 师 的 发 展 是 紧 紧 地 和 学 生 的 发 展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也 是 和 素 质 教 育 的 发 展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教 师必须具 有军事 家的果 断 , 遇到各种 事情 . 要准 确 、 迅 速、 果断地 做出正确 处理 , 有 较 高 的 办 事 效 率 。教 师 必 须 具 有 医生般 的细心 , 对 学生 的学习 、 生 活 细 节 各 个 方 面 都 要 细
提升教师形象心得体会

提升教师形象心得体会
提升教师形象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和思考。
在我的体会中,以下几点是提升教师形象的关键:
1. 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教学中展现自信和权威。
2. 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学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
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3. 形象仪容:教师的形象是重要的,整洁干净的仪容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
生对教师产生尊重和信任感。
4. 学习态度: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不断提升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
总的来说,提升教师形象需要教师全方位的努力和改进,不仅要注重提高教学水平,
还需要关注自身形象和与学生的互动关系,让自己成为学生们值得信赖和尊敬的榜样。
浅议教师课堂形象的重塑---梁暮图

浅议新时期教师课堂形象的重塑外海街道中心小学梁暮图[内容摘要]: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所面对的具有自我思想、自我感觉的年青人,教师形象的好坏,是走上讲台的第一要素。
教师的形象,影响着今后的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师形象,不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无声的导向作用,还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更应该从细节入手,注意和改进课堂形象。
[关键词] 当代教师课堂形象重塑新课改新课标向教师形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时间还是课堂,教师的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良好的课堂形象,能使学生精神兴奋、精力旺盛,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活跃的精神状态,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质量,也是教师展示教学能力的重要窗口。
良好的课堂形象,不管是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还是对学生的全面成长,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一、教师课堂形象重塑的意义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课堂形象重塑,能够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并以学生的感受来调整课堂安排,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课堂形象重塑,能够使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课堂形象重塑,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课堂形象重塑,能使教师对师生双边活动进行周密地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完善。
二、重塑教师课堂形象的途径重塑课堂形象,既要结合时代要求,同时又要保留原来课堂形象的精美内容,既着眼长远,又兼顾当前,从细节入手,把握重点,抓住核心,重塑新时期适宜的教师课堂形象。
教师以美的行为影响学生,以美的语言启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待学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进而使学生身心愉悦。
教师良好的课堂形象,会使学生受到诱发和感染,感悟美的内涵,陶冶内在的情操,激发自身的情感,进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
重塑教师美好形象

重塑高中教师形象的措施与方法

重塑高中教师形象的措施与方法介绍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
而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高中教师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质疑和批评。
为了改善高中教师形象,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重塑高中教师形象的措施与方法。
提高教师教育水平教师是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是重塑教师形象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1.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
2.学科研究: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研究,提高他们对教育教学最新理论和实践的了解。
3.培训计划:开展专门的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重塑高中教师形象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以实施的方法:1.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意见,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权和自由空间。
2.公平对待: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不偏袒或歧视任何学生。
3.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和困惑。
4.激励学生:运用适当的激励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学习动力。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重塑高中教师形象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1.定期家长会:组织定期的家长会,与家长分享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听取家长的反馈和建议。
2.信息沟通: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向家长传递学生的相关信息和学校的通知。
3.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反馈机制,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支持。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教学效果。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于重塑高中教师形象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塑教师形象
前几天,在网上流传着充满调侃意味的“教师名片”,演绎着教师称谓的变迁,可以看出教师的地位在不断地下降。
古代人们常说“天地君亲师”,把教师与天、地、皇帝、父母并列起来,在民间被百姓当做祭祀的对象。
可见教师的地位在过去是多么地崇高和神圣啊!
今天,教师的地位怎么变成了臭老九呢?有时甚至在网上成为风口浪尖上的舆论焦点。
抛开极个别有劣迹教师的不说,我们别的地方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而我们今天的教师呢?只是授业。
没传道了,不传道也就用不着解惑了。
仅仅是上课,学生听不听也不怎么管了,听的认真了,多讲些,没人听就“自学”吧,只要不出事,都省心。
除了个别有升学任务的学校在抓教学外,基本都是这样的了。
即使有升学任务的学校也存在着补课乱收费的现象。
据说相当多的高校,学生当干部、入党、奖学金、助学金等都被教师明码标价了。
给人的印象是教师、学校只认钱了。
这样对不对?真不好说。
国家给的任务就是教学大纲,基本能完成就是了。
其它的只要不犯法,做什么好像都是份外的或应当的事儿!
但是,从教师这个称谓上讲,这么做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什么是灵魂?是道啊!是精神方面,人格品质方面的事。
比如遵纪守法,比如文明礼貌,比如为人处世,比如坚强乐观,比如............. 这些都应该贯穿到每个教师的每节课中。
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育人不只是班主任的事,不只是学校的事,是每个教师的事。
尊师重教。
重教是因,尊师是果。
教师不重教,学生便不尊师。
我们不能盲目学外国,西方把育人这一大块交给宗教、教堂和神父了。
他们在娘胎里时便天天去教堂忏悔,祈祷。
他们的学校只是学业培训班而已。
而我们是无神论国家,伦理道德、人文情操的教育需要依靠学校来完成。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没体现出来这些。
所以,学生和社会对教师、对学校有看法是正常的了。
我们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国家,我们在思想教育上有着深厚的积淀。
在此,我呼吁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用传统文化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指引他们在人生路上阔步前行。
只有这样,才能重塑起教师伟大光辉形象,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