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摘自近十年中考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10篇(分师生版附带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10篇·学生版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乡.为身死而不受④是亦不可以已.乎⑤然则..何时而乐耶⑥微.斯人,吾谁与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具体体现是;【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仲淹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请简述一例。
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亦甚矣。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鱼我所欲也》作者先从正面来讲,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时也不避开它。
《孟子·鱼我所欲也》《墨子·贵义》比较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分)通意义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断子之手足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诲汝知之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投诸渤海之尾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
(3分)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含答案)甲】我所欲的是鱼和熊掌,但不能同时得到,所以选择舍弃鱼而取熊掌。
我所欲的是生和义,但也不能同时得到,所以选择舍弃生而取义。
生虽然是我所欲,但我的追求不仅仅是生存,所以不会为了苟且而放弃追求。
死虽然是我所恶,但我所恶的不仅仅是死亡,所以会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危险。
因此,我的所欲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我的所恶中也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这不仅是贤者的思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只是贤者能够坚守这个原则而已。
乙】XXX说:"在万事中,没有什么比义更重要。
如果我问你:'我给你冠履,但要你失去手足,你愿意吗?'你肯定不愿意,因为冠履不如手足重要。
再问你:'我给你天下,但要你牺牲自己的生命,你愿意吗?'你也肯定不愿意,因为天下不如生命重要。
如果为了一句话而互相残杀,那么义就比生命更重要。
所以说:'在万事中,没有什么比义更重要。
'"1.选B,因为"A"中的"苟"和"C"中的"恶"用法不同,"B"中的"书"和"观"用法不同,而"D"中的"观"和例句中的"观"用法不同。
2."辟"通"避",意为躲避。
3.选D,因为例句中的"之"和D中的"意"都是代词,指代前面的名词。
4.(1)不仅贤者有这样的想法,每个人都有。
(2)在万事中,没有什么比正义更重要。
5.甲文和乙文都用比喻来阐述观点,但甲文的比喻是舍鱼取熊掌和舍生取义,而XXX的比喻是冠履不如手足和天下不如生命。
6."义"的内涵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坚持这个观点,因为正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则凡可以辟.患者辟:_____________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_____________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独:_____________ ④是贵.义于其身也贵: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断子之.手足醉翁之.意不在酒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D.诲汝知之.乎投诸渤海之.尾3.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则凡可以辟.患者辟:_____________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_____________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独:_____________ ④是贵.义于其身也贵: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断子之.手足醉翁之.意不在酒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D.诲汝知之.乎投诸渤海之.尾3.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
专题33 鱼我所欲也(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33 鱼我所欲也(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
——《论语·里仁》【注释】①恶(wū)乎:怎样。
②造次:急促、仓猝。
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舍.生而取义者也②其人舍.然大喜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②上使.外将兵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为是其智弗若与.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为.人谋而不忠乎D.①不以.其道得之②策之不以.其道3.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参考答案(一)1.B2.⑴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⑵如果、假使⑶因为这个缘故⑷丧失“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思想境界3.D4.①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认识②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句式和关键词“非、是”、“莫、贵”翻译对才得分。
)5.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6.万事莫贵于义“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翻译】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
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二)1、(2分)(1)躲避。
(1分)(2)眼泪。
(1分)2、(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
(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2分)3、(4分)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2分)4、(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舍生取义者也”)5、(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
(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2分)【译文】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
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写。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摘自近十中考题含答案
晏子谏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偱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腿下白色的皮毛缝制的皮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3公被狐白之裘被:4乃令出裘发粟裘: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2分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蹴尔而与之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4其弟子谏曰22.翻译句子4分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答案:四阅读两个文言语段21.1用脚踢2通“辨”,分辨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他,指公孙仪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译文: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2天祥泫然出涕涕: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译文: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译文: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答:①富贵不能淫:②威武不能屈: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文天祥押到潮阳,见到张弘范降将张弘范的手下让文天祥下跪.文天祥不跪张弘范就像招待客人一样对待文天祥张弘范押文天祥到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那样行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就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诗最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崖山被攻陷后,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来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潸然泪下.张弘范派人押送文天祥到京城,文天祥在路上,八天不吃饭,但是没有饿死,于是就停止了绝食,到了燕京,招待文天祥的人招待的很周到,文天祥不睡觉,整夜就坐在那里.于是把文天祥转交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起来,.....文天祥临刑的时候很从容,对看守他的士兵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朝南方跪拜而死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⑦.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②值:遇到.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④败:毁坏,舍弃.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⑥止:停留.⑦全:保全.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1故不为苟得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3不忍委之4遂班军而还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3.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4.甲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的思想.2分五、1.1苟且注: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2祸患,灾难3丢下,抛弃4于是,就每词1分.2.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 3.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大意正确即可.4.舍生取义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恰逢的人攻城.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快要死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会做的事吗”胡国的侵略军已经到了,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个城的人都空了,你是什么男人,竟敢一个人留下”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命来代替朋友的生命.”胡贼互相讨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了一个讲道义的国家.”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整个城都得到了保全.----------------------------------------------------------------------------------------------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③彘:zhì,猪.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与: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③曾子之妻之市之: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止: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译文: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4分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六、1.①给,给予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③到,去,往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2.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3.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鱼我所欲也》中考典型对比阅读精编(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封邑(给一座城)焉。
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⒈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 辟_______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_______ 骄_________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⒊〔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⒋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二、[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乙文译文】跟好人相处,如同走进栽种芝兰的屋子,时间久了,就闻不到香气,便被它同化了。
跟坏人相处,如同走进了卖成鱼的铺子,时间久了,闻不到它的臭气,也被它同化了。
藏丹的地方就有红色,藏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君子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二(五)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曾子衣敝衣以耕①,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日:"请以此修③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日:"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予日:"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
日:"参之言足以全其节。
"(节选自《说苑·卷四》)[注释]①衣敝衣以耕:穿着破旧衣服耕田。
前一个"衣",动词,穿衣;后一个"衣",名词,衣服。
②致邑:给一座城,邑,封地。
③修:整治。
④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
骄,傲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3。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
历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总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CD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行道之人弗受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此之谓失其本心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二)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三)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呼尔而与之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2011年广西柳州)---------------------------------------------------------------------------------------------------------------(四)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11.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此之谓失其本心12.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五)(2011年广安市)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甲】鱼,我所欲。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妻曰:“尧舜之为君何如者?”唐子①曰:“尧舜岂远于人哉!”乃举一箸,指盘中余鱼曰:“此味甘乎?”曰:“甘。
”曰:“今使子钓于池而得鱼,扬竿而脱,投地跳跃,乃按之椹②上而割之,刳其腹,犀其甲,其尾犹摇。
于是煎烹以进,子能食之乎?”妻曰:“吾不忍食也。
”曰:“人之于鱼,不啻③泰山之于秋毫也;甘天下之味,亦类于一鱼之味耳。
于鱼则不忍,于人则忍之;杀一鱼而甘一鱼之味则不忍,杀天下之人而甘天下之味则忍之。
是岂人之本心哉!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
”(节选自唐甄《室语》,有删改)【注释】①唐子:唐甄自称。
②椹(zhēn):同“砧”,砧板。
③不啻(chì):不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蹴.尔而与之踩踏②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③指盘中余.鱼曰剩余的④子能食.之乎吃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①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②尧舜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不失去人的本心而已②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
3.阅读选文,说说两篇文章中的“本心”分别指什么?【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乙】文中的“本心”是以民为本的思想。
4从文章来看,“贤者”与“不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位“贤者”并说出他的事迹或诗句。
“贤者”与“不贤者”之阔的区别是贤者能保持舍生取义之心。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乙】妻子说:“尧舜是怎样做君王的呢?“唐子说“:尧舜难道远远不同于我们常人吗?“于是他拿起一支筷子指着盘中剩下的鱼说:“味道鲜美吗?“妻子说:“鲜美。
近年中考真题《鱼我所欲也》13套
近年中考真题《鱼我所欲也》13套附答案第1套:2023威海阅读下列语段,完成8~12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
——《论语·里仁》【注释】①恶(wū)乎:怎样。
②造次:急促、仓猝。
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舍生而取义者也②其人舍然大喜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②上使外将兵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为是其智弗若与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为人谋而不忠乎D.①不以其道得之②策之不以其道10.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以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不异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繁华,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6.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一)1.B 2."辟"通"避,,意义:躲避3.D 4.(1)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谚、部队士、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22.✬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原文的表达效果。
23.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
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答案】21.做,干通“避”,躲避22.原文作者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辞严、理直气壮,强调了主人公坚定的立场和崇高的品质。
23.示例:舍生取义在当代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时代背景的不同,“舍生”更多的是说我们面对人生抉择时,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取义”也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义。
只有让舍生取义的精神牢牢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为:做,干;(2)句意为: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辟:通“避”,躲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谏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偱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用狐狸腿下白色的皮毛缝制的皮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3)公被狐白之裘被:(4)乃令出裘发粟裘: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2分)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 )22.翻译句子(4分)(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答案:(四)阅读两个文言语段21.(1)用脚踢(2)通“辨”,分辨(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他,指公孙仪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译文: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
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
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
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
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
②扞(hàn):保卫。
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
④捄:同“救”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2)天祥泫然出涕涕: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4分)答:①富贵不能淫:②威武不能屈: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文天祥押到潮阳,见到张弘范(降将)张弘范的手下让文天祥下跪。
文天祥不跪!张弘范就像招待客人一样对待文天祥!张弘范押文天祥到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那样行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
文天祥就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张弘范。
张弘范读到诗最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崖山被攻陷后,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来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
”文天祥潸然泪下。
张弘范派人押送文天祥到京城,文天祥在路上,八天不吃饭,但是没有饿死,于是就停止了绝食,到了燕京,招待文天祥的人招待的很周到,文天祥不睡觉,整夜就坐在那里。
于是把文天祥转交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起来,.....文天祥临刑的时候很从容,对看守他的士兵说,[乙]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郡并获全⑦。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②值:遇到。
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败:毁坏,舍弃。
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停留。
⑦全:保全。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4分)(1)故不为苟得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3)不忍委之(4)遂班军而还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3.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
(2分)4.[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的思想。
(2分)五、1.(1)苟且(注: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
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2)祸患,灾难(3)丢下,抛弃(4)于是,就每词1分。
2.(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
”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
3.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
大意正确即可。
4.舍生取义死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会做的事吗?”胡国的侵略军已经到了,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个城的人都空了,你是什么男人,竟敢一个人留下?”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命来代替朋友的生命。
”胡贼互相讨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了一个讲道义的国家。
”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整个城都得到了保全。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
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
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
③彘:zhì,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与: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③曾子之妻之市之: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4分)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六、1.①给,给予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③到,去,往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2.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
(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3.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